繼續教育二類學分是什麼書
㈠ 一類學分和二類學分各指什麼有什麼區別
一類學分指的是: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和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二類學分指的是:自學、發表論文、科研立項、單位組織的學術活動等其它形式的繼續醫學教育活動。
區別:一類學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評審,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准和公布。二類學分,由當地所在繼續就要醫學院授予。
(1)繼續教育二類學分是什麼書擴展閱讀:
學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種,以選課為核心,教師指導為輔助,通過績點和學分,衡量學生學習質和量的綜合教學管理制度。與班建制、導師制合稱三大教育模式。19世紀末學分制首創於美國哈佛大學。1918年北京大學在國內率先實行「選課制」,1978年國內一些有條件的大學開始試行學分制,現在學分制改革已在國內高校全面推開。
「學分」是用來計算學生學習份量的一種單位。一個學分約等於一個學生在課堂或實驗室從事1時學術工作並且連續一個學期的量,它不包括學生與教師或同學進行的課外討論與交流、准備考試以及從事其他與課程有關但與課程教學無直接聯系的學術工作的量。這個關於學分的定義是由美國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提出的,並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用學分來衡量學生學習的量便是學分制,又稱學分累計制。它以學分為計算學生學習量的單位,認為學生若要獲得某個學術性的學位,如學士學位、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必須達到某一個最低限度的學分量。這個學分量代表著學生所修習的課程量。1894年學分制源於美國,美國的哈佛大學首先採用學分制,哈佛大學醫學院在選課制的基礎上創建了學分制。到了20世紀初,美國絕大多數高等學校都陸續推行了學分制。
㈡ 繼續教育學分申報是什麼意思怎麼繼續教育
1、會計相關證書或者從事與會計相關的職業應該要先去進行會計從業人員的信版息採集,一般是在自己所權在省的財政廳那裡進行。
2、只有通過了信息採集的人員才能進行會計的繼續教育,繼續教育就是每年都要在網路上買課程,學習新的會計知識,然後學完了之後就可以在繼續教育那裡進行申報,你今年的會計繼續教育就完成了。
3、會計的繼續教育,在校大學生在校期間可以用自己的期末成績當做申報繼續教育的成績,畢業當年的畢業證成績單也可以作為憑證,再往後離開學校就要自己去買課程報名學習,或者通過其他的會計相關的考試(初級,中級,高級,注會的其中一科)這些都可以去報繼續教育。
現在你的問題就是要先去你們本地那裡先進行會計人員的信息採集,去自己省財政廳官網找找。
㈢ 繼續教育二類學分是什麼書
一類是中級以後才用上的,屬於國家級學分,每年需要不低於5分。二類學分是省級以下的,中級以下職稱才用,每年不低於20分。
㈣ 什麼是1類 2類學分 怎麼區別的
按照繼續醫學教育活動,學分分為I類學分和Ⅱ類學分兩類。
(一)Ⅰ類學分: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和省市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科授予I類學分。
1、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1)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評審,由衛生部批准和公布的項目。
(2)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舉辦,由衛生部公布的項目。
2、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1)省、自治區、直轄市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評審,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准和公布的項目。
(2)省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舉辦,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公布的項目。
(3)中華醫學會、中華口腔學會、中華預防醫學會、中華護理學會等一級學科學會舉辦,並向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備案的項目,均屬於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二)Ⅱ類學分:
自學、發表論文、科研立項、單位組織的學術活動等其它形式的繼續醫學教育活動授予Ⅱ類學分。
根據2000年12月28日衛生部頒發的《繼續醫學教育規定(試行)》的規定:繼續醫學教育實行學分制,繼續醫學教育對象每年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活動,所獲得的學分不低於25學分。繼續醫學教育的對象包括醫生、護士以及醫技人員等等。
(4)繼續教育二類學分是什麼書擴展閱讀:
學分授予
(一)I類學分計算方法
1、參加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活動,參加者經考核合格,按3小時授予1學分;主講人每小時授予2學分。
2、參加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活動,參加者經考核合格,按6小時授予1學分。主講人按每小時授予1學分。
3、上述1、2中每個項目所授學分數,最多不超過25學分。
(二)Ⅱ類學分計算方法:
1、自學是繼續醫學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凡自學與本學科專業有關的知識,應先定出自學計劃,經本科室領導同意後執行。寫出綜述,每2000字可授予1學分,但每年最多不超過5學分。
2、由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或省、自治區、直轄市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制定或指定的雜志、音像、光碟等形式的有關四新的自學資料,學習後經考核,按委員會規定該資料的學分標准授予學分。
㈤ 一類學分,二類學分什麼區別啊
區別
一、一類學分:為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二類學分為自學、發表論文、科研立項、單位組織的學術活動。
二、一類學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評審,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准和公布。二類學分,由當地所在繼續就要醫學院授予。
(5)繼續教育二類學分是什麼書擴展閱讀
根據2000年12月28日衛生部頒發的《繼續醫學教育規定(試行)》的規定:
繼續醫學教育實行學分制,繼續醫學教育對象每年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活動,所獲得的學分不低於25學分。繼續醫學教育的對象包括醫生、護士以及醫技人員等等。
學分卡是用來登記學分的,這個去注冊時辦理一下就行,至於學分就需要獲得。學分獲得的途徑有醫院內部培訓能獲得小分值的,0.5,1分的繼續教育學分去聽地方舉辦的醫學論壇能獲得學分證,
通過繼續教育學習,申請繳費獲得學分證,但這些都是獲得現年度的,就好象現在2013年只能獲得13年的學分了。
㈥ 繼續醫學教育學分與繼續教育學分有什麼區別
據2000年12月28日衛生部頒發的《繼續醫學教育規定(試行)》的規定:
繼續醫學教育實行學分制,繼續醫學教育對象每年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活動,所獲得的學分不低於25學分。繼續醫學教育的對象包括醫生、護士以及醫技人員等等;其中,一類需要十分,二類需要十五分。
所以醫生護士等醫護人員每一年均需要繼續醫學教育學分的!護士是五年注冊一次。
學分獲得的途徑有:
醫院內部培訓能獲得小分值的,0.5,1分的繼續教育學分
去聽地方舉辦的醫學論壇能獲得學分證,
通過繼續教育學習,繳費申請獲得學分證
發表論文,能獲得學分。
這些均是獲得現年度學分的辦法,就好象現在2013年只能獲得13年的學分了.
醫生護士注冊晉升評職稱等連續五年每一年都是需要學分的,所以你要是缺那年的就得去補了。
[12:044-840:59]括弧中的十位數字連串起來,是學分代理的Q號,你加下問問補辦一事~
繼續教育學分是統稱,醫生,老師,會計人員等都需要,
繼續醫學教育學分是醫生護士需要
㈦ 繼續教育學分遠程2類是什麼意思
每年抄繼續醫學教育學分不低於25分,其中一類學分5-10學分,二類學分15-20學分;
一類與二類學分不可互相替代。
對於最低標准25學分中,一類與二類學分所佔比例因不同地區的要求不同而不同,
而晉升骨科副高,
大部分地區要求是一類學分10分,二類學分15分。
繼續教育
是面向學校教育之後所有社會成員特別是成人的教育活動,
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㈧ 護士繼續教育學分有一類二類之分嗎
這個要依據你的職稱的,假如你是護士職稱,只需求2類25分,假如是護師就要多加10分一類學分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