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停考教育技術水平考試
Ⅰ 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中級)信息技術怎麼不能報名啊
http://www.ntet.cn/Article/ArticleIndex.aspx,你可以去這個網站上報名的呀!上面說2011年11月份的考試系統已經正式開通了,祝你好運啊!
Ⅱ 教育技術能力水平考試是不是每個教師一定要考的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制定的必要性、思路與意義
李克東 邱玉輝 王珠珠 何克抗
摘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的制定有其當前的歷史必要性,具體體現在對於教師專業化發展、促進基礎教育改革和規范教師培訓三個方面。我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的內容體系與國外標准相比,有明顯的不同,是更為全面的標准體系。該標準的實施將在進一步完善教師資格認證制度、規范教師教育體系、促進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推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縱深發展等方面產生重大影響。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 必要性 制定思路 意義
1.引言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的制定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過程中的一件大事,是我國教育適應社會發展趨勢,緊跟世界先進水平的重要體現,它的制定,有其深刻的背景,是教育、社會與國家進一步發展的必需。
國外早在20世紀末就已經有類似標准出現,直到今天我國才有相應標準的出台,這其中有其歷史必然性,本文正是結合中國具體情況對該標准制定的必要性進行分析。此外,與國外標准(特別是美國的NETS·T標准)相比,有很大的差異,本文對標准制定的基本思路也給與概要介紹。對於《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實施之後所產生的影響,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最為關心的問題,本文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細致的分析,以期能有助於廣大讀者的理解。
2.標准制定的必要性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是教育部組織有關單位,在充分調研和廣泛徵求中小學教師、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教育科研單位的專家與學者的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形成的適應中國國情和教師發展趨勢的規范性標准。研製該標準的必要性體現在:
2.1 研製《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要條件
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已經基本滿足了數量上的需求,但是還存在著結構性的短缺,特別是在提高教師隊伍質量和素質方面,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在2003年召開的教師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提出教師教育的轉型問題,標志著教師教育工作向全面提高質量方向發展。提高教師質量的核心就是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也就是說,要使教師都能夠像醫生、律師那樣,成為一種專業人員。
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途徑主要是兩個:一是提高教師的學歷和學位水平,二是要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
在教師的專業技能中很重要的內容就是應用教育技術的能力和水平。教育技術的普及不僅僅是手段和方法的運用,更重要的是教育觀念的轉變,《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的制定將從制度上促進教師觀念的轉變,從而使教育技術有效應用落到實處。
2.2 研製《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是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朝著縱深發展。很多城市和地區已經突破原來的實驗范圍,使用新教材、實施新課標的學校越來越多。在這種形勢下,中小學教師面臨著新課程對他們的挑戰。新課程的核心是要引導學生自主、生動、活潑地發展,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就是要改變在課堂上的行為模式。利用教育技術就是改變行為模式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正確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實現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學的整合將是新課程改革成功的保證。通過制定《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引導教師提高教育技術能力,這是保證基礎教育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
2.3 制定《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是教師培訓規范化的需要
教師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培訓。從第九個五年計劃開始,從國家到各級地方和各個學校都非常關注教育技術或信息技術的培訓,並投入很多人力和物力。但是也存在許多問題,究其根本原因,關鍵在於沒有統一的標准,從而使得各種培訓無論是目標、方法、內容、模式和評價等方面都存在混亂的局面。有些地方的教育技術的培訓沒有達到提高教師素質的目的,而是成了教師的額外負擔。所以,認真研究中國國情並跟蹤世界發展趨勢,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師教育技術標准已經成為一件迫在眉睫的任務。
以前,教師培訓大都是政府行為,通過政府的文件,要求各級學校層層進行培訓。近兩年來,參與信息技術培訓的機構和單位越來越多,這是以前所沒有的新現象。例如中國教育電視台、TCL公司、Intel公司、微軟公司、IBM公司等機構和企業,都已經廣泛參與其中,這對於教育培訓工作是很有利的事情。但是,如何規范培訓市場和培訓內容,是必須認真研究和盡快解決的問題。中小學教師教育的培訓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和培訓內容,由政府相關部門組織制定一套國家級的教師教育技術標准,對於規范所有參與教師教育的培訓機構和單位,建立准入制度和評價標准具有重要作用。從這樣的角度來說,盡快制定這種標准和體系就顯得意義重大。另外,該標準的出台是統一教師培訓有關的各項事宜的前提。
3. 標准制定的思路
基礎教育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小學教師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基礎教育的質量。《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正是適應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標準的制定對提高教師教育水平和層次,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中小學教師隊伍,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包括:術語與定義、教學人員教育技術能力標准、管理人員教育技術能力標准和技術人員教育技術能力標准四部分。[1]其中:
⑴ 「術語與定義」對標准所用術語及相關術語進行界定;
⑵ 「教學人員子標准」適用對象為:中小學學科教師;對中小學教師進行培訓與培養的組織與機構;對中小學教師進行考核、認證的組織與機構;制定相關標準的人員;
⑶ 「管理人員子標准」適用對象為: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人員;對中小學管理人員進行培訓與培養的組織與機構;對中小學管理人員進行考核、認證的組織與機構;制定相關標準的人員;
⑷ 「技術人員子標准」適用對象為:基礎教育系統中從事技術支持的人員;對技術人員進行培訓與培養的組織與機構;對中小學技術人員進行考核、認證的組織與機構;制定相關標準的人員;
作為現代教師素質結構的必要組成部分,教育技術素質包含四方面內容:教育技術的意識、知識、能力與道德。其中,「意識」是教師應用教育技術的前提;「知識」是教師應用基礎;「能力」是教師具體應用教育技術的內容與方面;而「道德」則是教師應用教育技術所應遵守的基本原則。在《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的三個子標准中,分別用「意識與態度」、「知識與技能」、「應用與創新」和「社會責任」四個方面對應教育技術素質的四個方面。其中:
l 「意識與態度」部分:用於規定相關人員對教育技術的認識、應用意識、反思意識和終身學習等方面要求;
l 「知識與技能」部分:用於規定相關人員所應掌握的教育技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l 「應用與創新」部分:用於規定相關人員在應用教育技術的行為方式及如何尋求進一步的創新與提高;
l 「社會責任」部分:用於規定相關人員應如何保證學生或教師良好利用技術進行學習或教學等內容的要求。
4. 標準的意義
除《〈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制定的背景》一文中指出的三個方面:①推動教育信息化;②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③促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該標準的制定至少還在以下方面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4.1 進一步完善教師資格認證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簽署的《教師資格條例》第九條中規定:教師資格考試科目、標准和考試大綱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審定。在「北京市教師資格教育教學能力測試標准及辦法」中,對於「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初級中學教師」、「高級中學教師」、「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以及「高等學校教師」均有關於「教學設計」、「教學技能」等教育技術方面能力要求。[2]北京市規定申請「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認定工作的人,如果具有教育部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協作委員會頒發的「教育技術等級證書」,可免於測試「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項。[3]但是對於中小學校和職業學校的教師資格認證中並沒有這項規定,《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的出台,以及後續培訓與考核相關文件的頒布,將會改變這一現狀。
4.2 有利於師范教育課程內容、教學方式的規范化
目前,我國還有大量師范院校和綜合性高校承擔著培養教師的任務。在職前師范生的培養中,教育技術公共課是必不可少的內容。然而目前教育技術公共課的編寫與實施存在很大的問題。首先,現在師范院校里採用的《教育技術》教材,隨著新知識的不斷增加,內容越來越多,所以各個院校內容側重點各不相同。
其次,由於教育技術既包括理論方面的,又有操作實踐方面的,其中有很多內容的實踐性很強,需要多做實驗,學生才能加深領會、熟練掌握。但作為公共課開設,由於時間、設備等原因,教師難以有更多的時間來把有關內容講得具體、透徹,學生感到很難學,這不利於學生的技能培養。規范師范生教育技術公共課已經成為當前師范院校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將是一個重要的依據。
4.3 在職教師的新一輪技術培訓將轉向教育技術培訓
《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對加快推進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推動教師教育創新,構建開放靈活的教師教育體系,以及完善教師終身學習體系,加快提高教師和管理隊伍素質,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4]
根據以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規定》為依據,堅持面向全員、突出骨幹、傾斜農村的指導思想,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在教師教育網路聯盟的框架下組織開展以新理念、新課程、新知識、新技術為重點的新一輪的中小學教師培訓,促進在教師隊伍里率先建立起學習型組織,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較高素質,專業化程度較高的新型教師隊伍。它的目標是「五個一」:在下一個5年裡,組織1000名中小學
名師參加中小學教育專家成長計劃;組織10000名中小學教師參加國家級研修並將其作為一個品牌,每個周期培訓10000名;組織10萬名中小學教師參加省一級的研修;組織100萬名中小學教師參加地市一級的研修;開展1000萬中小學教師的新一輪的全員培訓。
在培訓內容上,堅持「四個新」:一是新的理念。主要從適應新課程改革,青少年德育教育,實施素質教育,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角度進行一系列新理念的培訓。二是新課程的培訓。本著「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對即將進入新課程的師資,重點進行培訓。暫時沒有進入的,也要從新理念角度出發對其進行培訓。如果要進入新課程,這種培訓不得少於60課時。三是新知識的培訓。以新的科研成果為基礎,以基礎教育新課程所涉及的新知識點為核心,組織教師開展拓寬知識領域,更新知識結構為目標的培訓。四是新技術的培訓。新技術的培訓就是指教育技術培訓。根據《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
在新一輪的教師全員培訓中將重點是現代教育技術進課堂。要真正把它用到教學一線,真正使教育技術在提高教育質量上發揮作用。
由此可見,教育技術培訓將成為下一階段中小學教師培訓的重要內容。該培訓將引起中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向縱深層次發展。
4.4 對中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推動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目前中小學教育技術應用的熱點問題。教師對於教育技術的認識多數只是停留在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即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人們通常根據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用途,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劃分為三種形式,即: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對象、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工具。這種認識以及由此而進行的各種嘗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技術在中小學的廣泛應用,但是作為解決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存在問題的教育技術,其內容不僅僅局限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三種形式。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應向縱深層次發展。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從「意識與態度」、「知識與技能」、「應用與創新」和「社會責任」四個方面對教師如何利用教育技術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和指導,有利於教師突破一般意義上對於教育技術應用的理解和認識,進而全方位地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從《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來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只是教師應用教育技術重要的外在表現形式,但並不是全部內容,它要求教育的主要參與者——教學人員、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基於自身工作范圍和面向的對象,全面推進教育技術的應用。其中:
⑴ 教學人員
①應從教學角度認識到教育技術的重要性及其價值所在,一方面需要形成一種將教育技術應用與教學設計、教學資源、教學活動、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意識與態度,另外一方面也需要能夠形成一種不斷學習技術與方法、促進專業發展和個人發展的意識與態度;
②為了能夠有效利用教育技術,教學人員應積極學習應用教育技術所必須的教育理論與觀念、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教學設計方法、資源選擇與開發的技術與方法、教學應用的模式與結構、教學評價的技術與方法、教學科研的方法等教育技術基本知識與技能;
③教育技術的應用可以從日常教學環境的設計與管理、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管理、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與管理、教學評價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教學科研活動的開展,以及與同事、家長、學生、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就教學、科研、管理等各個方面開展的合作與交流;
④教學人員應該從社會責任角度促進學生在利用技術、資源方面能夠全面、公平、健康、安全、規范地成長。
這四個方面將能使教師應用教育技術時,認識教育技術應用的目標,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如何作,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由此能夠很好地應用教育技術,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引向深入。
⑵ 管理人員
①應能夠從教育管理的角度認識到教育技術對於教育信息化學校發展、人才培養、教學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性;具有通過制定政策、創造各種條件有效推進教育技術應用的意識;具有對教育技術應用進行評估和反思的意識與態度;具有不斷學習和利用信息技術、教育技術的意識與態度等;
②掌握與教學管理有關的教育技術知識,例如:教育思想與觀念和教育技術發展趨勢。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與應用范疇、教育技術基本理論、績效技術和課程開發等基本知識;掌握與教學和管理有關的教育技術基本技能,例如:信息技術基本知識、教學管理和評價方法、課程設計與評價等方面的基本方法;
③在實際的教學管理中,管理人員應該從規劃與決策、組織與應用、評估與發展以及合作與交流方面,對教育技術在學校總體發展、教學應用、教學管理、教學科研等進行有力的促進與支持;
④對於學校總體發展、促進技術環境的安全、健康、規范,管理人員責任重大。其中包括:在管理制度上保障所有的教師和學生均能利用資源得到良好發展;促進學習資源應用潛能的發揮,促進技術應用的有效性;確保技術環境的安全性,提高技術應用的安全性;加強信息道德宣傳教育,規范技術應用行為與言論,促進技術環境下知識產權的保護等。
中小學開展教育技術應用,學校管理人員尤為關鍵,只有給教師創造良好的條件和激勵機制才能使教師沒有後顧之憂;另外,管理人員需要以身作則,率先在教學管理和教學科研中應用教育技術,進而有效地帶動其他教師應用教育技術。
⑶ 技術人員
①技術人員作為輔助學校教學和管理的人員,應積極、主動協作學校的教學人員和管理人員開展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教育技術應用,對各種技術應用進行評估和反思,以及不斷學習的意識與態度;
②為了能夠更好地完成對學校軟硬體的設計、開發、管理和維護,技術人員應系統掌握教育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適應工作要求。其中包括: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現代教學媒體特別是計算機與網路的原理、信息技術基本技能、教學系統設計與開發、教學媒體的設計與開發的技術、教學設備的維護與管理的方法與技術、學習資源維護與管理的方法,以及教學媒體、學習資源的評價方法等
③技術人員的日常工作要求他們必須能夠勝任軟硬體的設計、開發、應用、管理和評價等工作。因此,對於輔助教學人員的教學工作、輔助管理人員的管理工作、維護和管理校內資源等方面,技術人員應該能夠參與整體規劃與設計本單位教育信息化的建設與發展方案;設計與開發本單位的信息化教學環境;收集和整理已有學習資源;設計與開發符合實際教學需要的學習資源;為教學人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技術支持與服務;為管理人員的管理和評估工作提供技術支持與服務;對學習資源與環境的使用進行有效的管理與維護;對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的開發與應用效果進行評估,並提出發展建議;對自身的技術服務和管理工作進行評估;參與本校教師教育技術應用效果的評估工作;參與制定本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方案並實施;利用技術與教師、管理人員、學生、家長、同行和技術專家進行交流與合作等;
④技術人員作為學習技術環境的維護人員和技術服務人員,必須能夠保證技術環境的安全、穩定與健康,資源的維護與管理,技術使用的規范等,從而使教育技術應用擁有堅實的後盾。
由此可見,在《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的指導下,以「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為代表的教育技術應用將因為教學人員、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廣泛參與,向更深層次發展。
5.結束語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標准》的研製工作是教師教育信息化發展中的一件大事,它的連鎖效應將對整個教育產生巨大的影響。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國家政策的直接推動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標准》將會得到很好的落實;我國的教育技術也將隨著該標准在中小學的推廣而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Ⅲ 有誰考過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
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簡稱NTET)是教育部「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的組成部分。從2006年首次開考以來,共在遼寧、河南、江蘇、上海、重慶、四川、廣東、福建、陝西、寧夏、青海、廣西、雲南、海南、西藏和新疆等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考22次,報考教師規模累計超過200萬人,獲得證書教師累計超過168萬人。NTET考試對於廣大一線中小學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改進教學起到積極促進和引導作用。
2013年10月25日,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教師〔2013〕13號),啟動了新一輪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提升全員培訓。隨著新一輪教師培訓工作的開展,各地「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實施工作陸續收尾,NTET考試作為該計劃的組成部分也將相應停止。
根據教育部有關部門意見,經研究決定從2015年開始停考NTET考試,請遵照執行。
Ⅳ 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 有什麼作用
作用就是測試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
考試模式:採用全國統考模式。即統一大綱、統一命題、統一評分標准、統一發證。
管理模式:採用兩級管理。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負責全國性的管理工作,包括起草考試大綱、組織命題、考務管理成績審核、印製並頒發由教育部監制的全國統一的合格證書。各省市考試機構負責設立考點,負責地方性考試的組織管理工作。考試對象:全國中小學在校教師。
考試科目:分為教學人員、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三類,其中教學人員分為初、中、高三個級別,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各分為初級、高級兩個級別。
考試大綱:由教育部考試中心起草,教育部師范教育司審定。
考試內容:重點測試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
考試方式:初級採用無紙化考試的方式,試題呈現和考生作答都在計算機上進行。其他級別正在論證中。
考試時間:2006年11月組織首次考試。計劃以後每年開考2次。
建議參考網路:http://ke..com/link?url=_I7te3_dUZWwms72v9bCaaIBhK
Ⅳ 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時來不及交卷,請問系統關閉後是否自動交卷
會自動交卷的!您放心。
Ⅵ 如何查詢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證書
登陸網站:
http://59.151.42.145/Article/ArticleIndex.aspx
右側偏下的「成績查詢」,登陸報名號,查詢。
教師資格證是教育行業從業人員教師的許可證。在我國,師范類大學畢業生須在學期期末考試中通過學校開設的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課程考試,並且要在全省統一組織的普通話考試中成績達到二級乙等(中文專業為二級甲等)以上,方可在畢業時領取教師資格證。非師范類和其他社會人員需要在社會上參加認證考試等一系列測試後才能申請教師資格證。
Ⅶ 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屬於繼續教育嗎
你好,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不屬於繼續教育
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簡稱:NTET)是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考試中心主辦,測試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水平考試。分為教學人員、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三類。其中教學人員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級別,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分為初級、高級兩個級別。考試採用全國統考模式,即統一大綱、統一命題、統一評分標准、統一發證。
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 簡稱「繼教網」)是經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批准,由東北師范大學主辦,牽頭聯合全國十八個省級師范院校、省級教育學院共同成立的面向全國中小學教師、校長開展繼續教育的大型專業網站, 2002 年 12 月 28 日 由教育部袁貴仁副部長點擊開通。
截止到 2009 年 5 月,承擔國家級培訓項目 7 個,承擔省級培訓項目 35 個,在全國 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 18 個省級總站,區域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 600 多個,為地方提供特色網站 60 多個, 在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組織管理下,近 10 萬所中小學校利用繼教網平台開展了校本培訓,累計 遠程培訓教師 200 萬人。在 2006 年教育部辦公廳下文組織的 「 全國教師教育優秀課程資源評審 」 中,繼教網被評為 「 優秀中小學教師培訓網站 」 ,排名第一。
Ⅷ 教育技術水平考試模擬系統中操作題全部完成,得分卻為0分,連部分正確都沒有,這是什麼原因急!急!
交卷了嗎? 保存了嗎? 很可能是忘記交卷或者做完題沒有保存
Ⅸ 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證書丟失了怎麼辦
這種應該可以補辦吧,就是比較麻煩,需要你提供一些資料證據。
Ⅹ 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模擬試題
1.開門見山直接回答知識點
2.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延伸
3.規范排版,內容充實更容易通過認證哦
4.補充參考資料(沒有可以忽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