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教育網首頁
㈠ 郾城區教育局投訴電話
第二,二手房交易手續服務費 2二手房過戶登記費 二手房出讓收入(集合) 二手住房轉讓核檔費 5二手房轉讓契據 二手房轉讓印花稅 二手房轉讓營業稅及附加費 8二手房轉讓個人所得稅 根據的房子的大小和具體費用的年數計數。
㈡ 郾城二高的學 生 篇
為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明天」的辦學理念,漯河五高堅持以課堂為主陣地,抓住教研教改和實踐活動兩個環節,實現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抓好課堂教學,向40分鍾要質量要效益。學校要求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要嚴謹有度、一絲不苟,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學習興趣,學會有效的學習方法,樹立深思求異的學習精神。教師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和諧發展,同時要走出課本,走出教室,在實踐中去消化知識,拓寬視野,增強學習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了迎接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到來,漯河五高積極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探索,為學生架設一個開放的平台。學校從高中學生實際出發,在學校領導和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以語文自主閱讀為突破口,以點帶面,帶動其他課程的研究性學習。在學校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在南北兩院投資開設閱覽室,訂購上千冊圖書,180多種報刊,向全體學生開放。在學科任務極為繁重的情況下,從高一到高三三個年級,雷打不動地給同學們每周開設兩個課時的研究性學習課,從時間上保證了同學們研究性學習的順利進行。同時,語文組大力開發校本課程,自編《古詩詞精品鑒賞》、《走近偉人》等多種閱讀教材,在學生們中間產生很大反響。學生們在研究中感受人文精神,在閱讀中樹立人文思想,增強了合作意識和能力,學會了交流和分享信息,創意及成果,大大提高了全體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創新精神。
在教育教學方面,漯河五高取得了輝煌的業績,為高等院校輸送了大批的優秀畢業生,為社會培養了大批的優秀人才,成為高考狀元的誕生地,培養優秀人才的搖籃。2004年、2005年高考成績位居市直高中榜首,2006年高考成績躍居全市第一名。先後有宋廣輝、孫蘭濤、鄭輝等多名同學獲得漯河市文理科狀元,有姚冠輝、王媛媛、楊朝陽等100多名學生考入清華、北大等名牌院校。2006年,漯河五高學生李永寧同學被香港中文大學錄取,獲50萬元港幣獎學金,這是漯河市建市以來第一人。
漯河五高不僅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學校更重視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培養,促使學生全面發展、自主發展。
學校建立有特色的「一月一主題、一月一活動」的德育教育活動摒式,每月確定活動主題,對學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文明習慣養成教育、法制紀律教育、生理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集體主義精神、社會責任心、法制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每周一舉行升國旗儀式,以國旗下講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強凝聚力。高一新生的第一課就是軍訓,同學們頂烈日、冒酷暑,在軍事教官的指導下,不僅掌握了基本的軍事技能,更重要的是鍛煉了身體,磨練了意志,提高了學生的組織性和紀律性,以健康的身心為高中階段的學習和生活拉開了序幕。
由團委會、學生會組織的千鶴文化社招募青年志願者,以「愛心獻社會,真情暖人心」為宗旨,利用節假日,走進敬老院,走進居民小區,盡己所能,開展一系列便民服務,幫助他人,回報社會。利用寒暑假,學校團委積極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感恩父母」、「君子交往」、「體驗勞動」、「搜集俗語對聯」、「熱愛環境,栽種綠色」、「家鄉巨變調查報告徵文」等活動,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多姿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中。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實踐了課本知識,更加認識和了解了社會。同學們寫出了一篇篇雖然稚嫩但卻富有朝氣的調查報告,為將來改造社會、創新社會奠定了基礎。
漯河五高一直堅持開辦業余黨校,加強業余黨校建設,各班選派優秀學生到業余黨校學習,由學校黨支部成員或請上級領導上黨課,對學員進行系統的黨史教育和黨的理論知識教育,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近幾年來,學校共培養高中學生入黨積極分子300多名,有50名同學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漯河五高廣泛開展各種興趣活動小組活動,課外活動小組有理化生實驗興趣小組、微機興趣小組、科技製作興趣小組、《新竹》雜志社、《晨暉》報社和小記者站。學生充分利用各種節假日,舉行各種形式的文藝匯演、演講比賽、辯論會、書法、繪畫比賽,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漯河五高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人際交往教育,使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學校設立了由專人負責的學校心理咨詢室,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同時學校還聘請教育心理專家來校講課。在學科教育中,老師們也能根據高中學生特點和學科的知識特點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由「課程、講座、咨詢、活動」融為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2006年漯河五高被評為「全國心理輔導特色學校」,河南省僅三家。
學校對體育工作非常重視,本著以體促德,以體益智的思想,認真搞好學生體育課及身體鍛煉。學校體育設施齊全,建有13個籃球場,86個乒乓球台,兩個標准化400米跑道。學校是「河南省籃球傳統項目學校」,在2004年漯河市舉辦的「晨光杯」體育比賽中,漯河五高一舉拿下四個項目中的三個冠軍,2005年在漯河市舉行的中學生運動會上,一舉奪得九個獎項中的七項冠軍;2005年,漯河五高男、女籃球隊又代表漯河市參加了河南省中學生籃球賽,為漯河市贏得了榮譽,為漯河五高爭了光。
一系列課外實踐教育活動,使得漯河五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迅速的提高。2003年,漯河五高師生自發為身患絕症的學生捐款兩萬多元,經河南省和漯河市多家媒體報道後,一時傳為美談,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廣泛的影響。在省市舉辦的科技製作、文藝演出、書法、繪畫和學科競賽中,學校成績優異。物理科先後有於方江等15人獲省級以上奧賽獎,化學科有韓偉傑等26人獲省級以上奧賽獎,生物科有劉超等10人獲省級以上奧賽獎。2006年,在河南省第二十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漯河五高學生史世超同學榮獲科技創新成果一等獎。
㈢ 漯河市郾城區教育局電話號碼是多少
這個是通過漯河市郾城區招聘啟事中找到的電話,號碼是0395—3325809 0395—6155056,希望對你有用!
㈣ 郾城第一實驗中學的現任領導
龐鐵快同志,1964年9月生,1984年7月畢業於許昌師專,中學高級教師。先後三次被評為縣優秀教師,三次被評為市優秀教師,1995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2000年被確定為國家級骨幹教師,2001年9月被聘為市骨幹教師培訓專家組成員,2003年被省教育廳授予「優秀校長」稱號,2004年12月被省教育廳授予「依
法治校先進個人」稱號,2004年12月入選「漯河市161人才培養規劃」第二層次,2005年被評為郾城區「十佳公務員」,2005年被確定為市政府津貼享受對象,2006年被授予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8年被評為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自2001年任校長以來,帶領全體教育職工以創新求發展,做大做強了郾城實驗中學優質教育品牌。學校堅持管理創新,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教育教學、科研和服務的積極性;堅持教育觀念和教學藝術創新,切實轉變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方式,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優化學生思維品質,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了教育教學質量全市領先;堅持辦學體制創新,通過「公辦民助」辦學體制改革實驗擴充優質教育資源。學校自籌資金1000多萬元建成了一幢擁用40個標准教室的綜合教學樓,改造了男女生公寓,建成了北大門和學生運動場,修通了環校園混凝土主路,高標准綠化了校園,實現了多媒體進教室,校容校貌及師生學習、工作和生活條件發生了根本改變,在校學生達到了3500人,成為漯河市初中學段辦學規模最大的學校。
㈤ 郾城區第二實驗中學的領導介紹
第二實驗中學校長 常東彥
1966年8月出生,1986年漯河師范畢業,1990年華中師范大學漢語言系畢業,本科學歷,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省骨幹教師,市、區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1992年曾先後擔任過高中團委書記、中學業務副校長,1999年調入郾城縣教體局工作,先後任局辦公室副主任、黨政辦公室主任,2007年12月調入郾城區第二實驗中學任校長。 常東彥同志擔任校長以來,堅持讓每個學生進步,每位家長滿意的辦學理念,狠抓校園文化建設,學生養成教育和課堂教學改革,學校環境面貌,師生精神狀態,校風、學風、教風發生明顯變化,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面對學校建校時間短的實際,他強化人本和服務完美,注重培育厚重的校園文化和提升師生精神道德品位,突出教師要忘我和專業成長,積極挖掘和激活學校持續發展的一切潛力和動力;他做事扎實,理念先進,善於思考,作風果敢,郾城第二實驗中學全體師生堅信,在他的帶領下,學校一定會在二次創業的道路上不斷闊步前進。
郾城區第二實驗中學副書記 王文明
男,漢族,生於1951年10月,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市級先進教育工作者。省級優秀教師,曾任漯河市郾城縣裴城鄉學區主任,新店鎮中心校校長,現任郾城區第二實驗中學副書記,該同志多篇教研論文曾發表於省市級報刊及《中國教育研究與實踐》等雜志中。被聘為中國農村中學語文教改研究會會員。
郾城區第二實驗中學業務副校長 李宏韜
男,中共黨員,業務副校長,大學本科畢業,中學高級教師。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骨幹教師;漯河市「科技創新」帶頭人;兩度獲漯河市優秀教師;漯河市基礎教育先進個人;漯河市教研工作先進個人;漯河市「教學能手」獲得者;省、市優質課執教者;省論文一等獎獲得者;國家、省數學競賽優秀輔導員。
郾城區第二實驗中學副校長 付治政
男,1959年6月16日出生,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省級骨幹教師,優秀輔導教師;漯河市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優質課執教者;郾城區模範班主任、優秀共產黨員。
郾城區第二實驗中學教務主任 王愛珍
中共黨員,中學特級教師,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省骨幹教師。擔任英語課。參教以來一直耕耘在教學第一線,實踐著「視學生為子女,愛學校如愛家」的奮斗誓言。曾先後獲得國家級奧林匹克英語知識能力競賽優秀輔導員;市優質課執教者;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撰寫多篇教育教學論文,獲省、市優秀論文獎,並發表在報刊雜志上。榮獲市、縣優秀教師、市教研先進工作者、市「十佳師德標兵」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