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學前教育學復習資料
A. 2015四月自考學前教育心理學重點復習資料
你好,看教材和考試大綱,
自考資料可以網上找找看,或是單獨購買模擬題或其他輔導書。自考書籍資料主要是教材、大綱和輔導書模擬題,歷次考試真題,可以網上試試,或是有賣那種歷次考試真題的試卷的輔導資料的可以,或是模擬試題都是可以的。
B. 請問,在哪裡能找到,自考學前教育本科,的考前復習資料
師范類專業的自考資料一般需要在您所報名的教育局報名點訂購! 其他地方不是很好買!
不然您去淘寶看看吧!
C. 學前教育自考資料
名詞解釋 1、學前教育--廣義的學前教育是指對出生到6周歲或7周歲的兒童實施的保育和教育。狹義的學前教育是指對3-6周歲或7周歲的兒童實施的保育和教育。
2. 學前家庭教育--在家庭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對其子女進行的教育。 3. 學前社會(公共)教育--由家庭之外的社會(包括國家、社區、單位、私人)指派專人組織實施的、旨在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活動的總和。它包括托幼機構教育、社區教育和大眾傳播媒介的教育影響等教育形式。
4. 托幼機構教育--是指在托兒所、幼兒園等機構中由專職的幼教工作者按照社會的要求,以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為目的而開展的教育實踐活動,它是學前公共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學前教育的重要實施形式。
5. 學前教育價值--指學前教育與幼兒、成人及社會的需要之間的關系。它回答的是學前教育"應該做什麼"、"應該具有什麼作用"的問題,體現的是一種期待效應。
6. 學前教育價值取向--指學前教育活動主體根據自身的需要對學前教育活動的屬性、功能等做出選擇時所持的一種傾向。
7. 學前教育的功能--指學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它回答的是學前教育"具有什麼作用"的問題,體現的是一種事實效應。
8. 學前教育的效益--指學前教育所產生的結果,以及學前教育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學前效率僅指教育投入與產出之比。學前教育效益可以分為個人效益和社會效益個人經濟效益:指個人接受學前教育,終身所能獲得的收入扣除所支付的教育成本的凈收益。個人精神效益:指學前教育給幼兒的心理與行為、認知與情感等帶來的難以用直接的經濟效益衡量的好處。學前階段更應重視個人精神效益問題。
9.社區教育-- 把教育之於一定區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反政府和黨的領導下,一地區為依託組織和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發揮自身優勢,共同辦好教育的新形勢。
10、學前教育職能:指學前教育必須實現的任務作用。
11、關鍵期:指在某一特定的年齡時期,個體對於某種知識經驗的學習或行為的形成比較容易,而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在較晚階段再來彌補時非常困難,有時甚至無法彌補。
12、學前教育的社會效益:指相對於正在接受學前教育的人,沒在接受學前教育的人所得到的好處。
13、社會經濟效益:指接受過學前教育的個體投入社會經濟之後,引起的社會勞動性產生率的提高和國民收入的增長。 14、學前教育學 :是以學前教育現象和學前教育問題為對象的一個研究領域,目的在於揭示學前教育的規律,闡述學前教育的原則、方法。 15、家庭是由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關系組成的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 16、家庭的功能主要表現在:生物功能、心理功能、經濟功能、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娛樂功能和文化功能。 17:家庭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相互施加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影響。狹義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家長(指父母和家庭成員中其他年長者)自覺地、有意識地按一定社會的要求,通過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實施教育影響。
18、托幼機構:是集體教養幼兒的社會教養機構,是在家庭教育基礎上的延伸、擴展和提高,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 19、托幼機構教育:是由托幼機構組織的、以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和諧發展為目的、由專職幼教人員根據社會的要求有計劃實施的教育實踐活動和措施。
20、社區:指一定地域內由共同文化、共同社會心理、共同生活環境和相關關系的居民所形成的人口群體。
21、教育生態學:研究教育與其周圍生態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和機理的科學。
22、社區教育:是把教育置於一定區域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以地區為依託,組
織和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發揮各自優勢,共同辦好教育的新形式。 23、托幼機構是幼兒走出家庭邁向社會的第一步。幼兒教師作為托幼機構教育中的重要人物,擔負著艱巨的責任。
24、托幼機構教育:是由托幼機構組織的、由專職幼教人員根據社會的要求實施的、以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為目的的教育實踐活動。 25、蒙養院:到清朝末年,清政府於1904年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內含《奏定蒙養院章程及家庭教育章程》,這標志著我國幼兒教育被納入國家規劃發展的新階段,並且出現了專門的幼兒教育機構——蒙養院。 26、最近發展區:認為兒童的發展有兩個階段:1個時現有水平,下一個階段是兒童只有在成人的幫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這兩個階段之間的就是最近發展區。
27、支架式的教學:是以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為基礎的一種新型的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它是指通過支架(教師的幫助)把管理學習的任務逐漸由教師轉移給幼兒自己,最後撤去支架。 28、兒童觀:是人們對兒童的看法、觀念和態度的總和。
29、幼兒教育觀:是在一定兒童觀的基礎上形成的關於為什麼要教育幼兒、要把幼兒培養成什麼樣的人以及如何培養幼兒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觀點。
30幼兒行為輔導:是指對符合社會文化、價值標準的良好行為的塑造,對幼兒良好行為表現的支持、鼓勵,以及對不良行為表現的矯正和治療。(見第六章 第四節) 31、教學效能感:一般是指教師對於自己影響兒童學習活動和學習結果的能力的一種主觀判斷。 32、教育機智:教師對學生活動的敏感性以及根據學生新的特別是意外情況,快速地做反應,及時地採取當措施的能力。 33、個性:又稱人格,是指一個人各種心理特徵的總和,即一個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34、專家型教師:又稱為「專業化教師」,是指那些在教學領域中具有豐富的和組織化了的專門知識,能夠高效率地解決教學中的各種問題, 學前教育原理復習資料(自考力
專業敏銳洞察力的教師。 要平衡,提供的知識與能35、顯概念:教師從學校力獲得的機會要平衡,促里學習到的、根據社會發進身體發展與心理發展展規律和幼兒身心發展的內容要平衡。 的規律提出的教育理論。 9. 系統性原則--環境創36、隱概念:教師頭腦中設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計已有的,來自於日常生活劃性、系統性,而不能盲經驗、社會傳統觀念和過目或隨意。
去工作經驗所形成的關10. 動態性原則--環境布於教育的觀念。 置的內容應隨季節,節37、微型教學:指以較少日,教學任務,幼兒的興數幼兒為教育教學對象,趣愛好、需要和能力的變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化而不斷更新,以使幼兒(5~20分鍾),讓教師嘗每天有新收獲。 試做小型的教育教學,並11. 主體性原則--環境創把這種活動過程攝製成設從布置到評價全過程錄像進行分析。 均讓幼兒參與;環境布置38、教育觀:是在一定兒的內容要充分考慮幼兒童觀的基礎上形成的關的需要,保證幼兒對環境於為什麼要教育兒童、要的支配自由。
把兒童培養成什麼樣的12. 效用性原則--力求以人以及如何培養幼兒等最少的投入獲取最多的方面的一些基本觀點。 產出。力求做到一物多1、環境-- 一般是指生物用、一地多用、一室多用,有機體生存空間內各種使每一設備設施都最大條件的總和。 限度地發揮其使用價值。 2. 幼兒園的物質環境--13、物理環境:即物理經主要是指幼兒園內影響驗。事物的物理特徵。 幼兒身心發展的物化形14、平衡:是指個體通過態的教育條件。主要包自我調節機制使認知發括:園舍建築、設施設備、展從一個平衡狀態向另活動場地、教學器材、玩一個較高平衡狀態過渡具學具、圖書聲像資料、的過程。 環境布置、空間布局以及15、同化:當外部刺激作綠化等有形的東西。 用於主體時,外部刺激被3. 幼兒園的教育環境--處理改變結合到主體結是指在以幼兒為中心事構中去的過程叫作同化。物的特定教育機構內,影(如孩子學會叫「爸爸」響幼兒身心發展的全部時,把所有男的都叫「爸條件。這些條件主要包括爸」。即以自我為中心。 物化形態的和觀念形態16、順應:內部圖式通過的兩種,亦即幼兒園的物改變以適應外部現實的質環境和精神環境。 過程。即不再把所有男的4. 適合性原則--一要適都叫「爸爸」時。 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二要17、幼兒班級是幼兒園計適合幼兒的個性特點。 劃、安排和組織保育和教5. 挑戰性原則--即所提育活動的基本單位。 供視覺材料、操作材料以18、親社會行為:在幼兒及各種信息都要適當超的眾多社會性行為中,我越幼兒現實發展水平,而們把那些符合或適應社不是尾隨幼兒的發展,也會文化和行為准則及價不是平行於幼兒的發展。 值觀的行為。
6. 啟發性原則--在展現19、反社會行為:那些違感官刺激物時要同時提背社會文化、道德標准、出問題,並鼓勵幼兒自己傷害他人的行為。 尋找答案,鼓勵有多種結20、幼兒行為輔導:主要實。環境的啟發性不僅包是指對幼兒在發展過程含對思維的激發性,而且中表現出來的行為進行包括對幼兒想像、創造、人為的干預。 操作的激發性。 21 、 同步教育 : 也稱一致 7. 豐富性原則--要充分性教育,即幼兒園和家庭利用幼兒園課室內外的之間、家庭成員之間、幼地面、牆面、空間,為幼兒園內部對幼兒進行一兒盡可能多地提供多層致的或同步的教育。 次、多側面、多感官的知22、幼兒行為輔導技術:識信息、操作材料、實驗幼兒行為輔導技術主要探索材料等,以充分利用是採取心理疏導的方法。 幼兒無意識的學習能力,23、移情:是對他人所處促進潛能顯現。 的某一情景中的情緒體8. 平衡性原則--環境提驗的理解與分享。(設身供的各種知識信息要平處地的站在對方的角度衡,激發各種技能發展的去感知和體驗。) 因素要平衡,激發智力和24、移情訓練:使幼兒善於體察他人的情緒,理解
他人的情感,從而與之共鳴,這是改善幼兒社會行為的重要方法。 25.榜樣影響法:通過對他人(榜樣)行為的觀察,幼兒獲得了有關行為正確與否的判斷
1. 課程--課程即學科;課程即計劃;課程即目標;課程即經驗。
2. 幼兒園課程--幼兒園課程即教學科目;幼兒園課程即教育計劃;幼兒園課程即學習經驗。
3. 課程模式--是課程實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間的聯系所構成的課程方案或課程框架,其主要的要素有:理論基礎、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方案、課程的具體類型、各教育因素的組合方式、課程評價等。
4. 課程設計--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有結構地產生課程計劃、課程標准以及教材等的系統化活動。
5. 幼兒園的生成課程--是與幼兒特定環境相呼應而生存的課程,課程反映了兒童在環境中發生的一切事情。它要求教師相信游戲的力量--相信在許多可能性中幼兒做出的自發選擇。
6. 單元主題活動--就是在一段時間內圍繞一個中心內容(即主題)來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其特點是打破了學科之間的界限,將各種學習內容圍繞一個中心有機聯系起來,讓學習者通過該單元的活動,獲得與中心有關的較為完整的經驗。 7. 項目活動(方案教學/計劃教學)--是師生共同建構、生成課程和合作研究式教學,強調教與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動態設計"與"隨機生成"課程。 8、課程模式:課程實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間的聯系所構成的課程方案或課程框架。
9、課程目標:指一定教育階段的學校課程力圖促進該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所要達到的預期程度,具有時限性、具體性、預測性、操作性。
10、課程內容:指由符合課程目標要求的一系列比較規范的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組成的用以構成學校課程的文化知識體系。
D. 自考學前教育小學學習資料
你好:自考每門課程都有固定的教材,考試試題基本上都從教材上命題,只要好好復習備考,一般可以順利通過。
E. 學前教育自考要考哪些科目
學前教育本科專業7門選考課程為《學前教育行政與管理》,4學分;《學前教育診斷與咨詢》,4學分;《學前兒童心理衛生與輔導》,4學分;《英語(二)》,14學分;《普通邏輯》,4學分;《美育基礎》,4學分;《兒童文學名著導讀》,6學分。
如果英語基礎過關的自考生,可以選考《英語(二)》,一門課程就達到了14學分的要求。如果是英語基礎不過關的自考生,可以選考《兒童文學名著導讀》,及其他兩門課程,也可達到14學分的要求。
(5)自考學前教育學復習資料擴展閱讀
自學考試專業的課程設置分為:
1、公共基礎課:所有專業或者同類專業應考者都必須參加的課程。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代史綱要》、《英語(二)》、《政治經濟學》等。公共課雖然不一定同所學專業有直接聯系,但它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人才,為進一步學習其他內容提供方法論不可少的課程。
2、專業基礎課:該專業考生要學習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課程。基礎課是為了應考者掌握專業的知識,學習專業的科學技術,發展我們有關能力打下基礎。像工商企業管理(本)專業中的《管理學原理》和電子商務專業的《電子商務基礎與應用》這類的,就屬於基礎課了。
3、專業課:同專業知識、技能直接聯系的基本課程(簡稱專業課)。
4、選修課:有限制的選擇自己需要的科目進行學習。選修科目的選擇是有限制的,只能在專業考試計劃規定的課程內選擇。簡單說就是給我們一些選修科目,自己挑著學。考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選擇想考的科目。
5、實踐性環節。
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類課程的學分比例大致為3:4:3或2:5:3
按照專業考試計劃的要求,每門課程進行一次性考試。課程考試合格者,發給單科合格證書,並按規定計算學分,不及格者,可參加下一次該科目的考試。專科(基礎科)一般為3—4年,本科一般為4—5年。社會上很多培訓機構廣告稱的1年自考是誇大其詞,並非國家承認的全國統一自學考試。
F. 自考學前教育專業要學習哪些書籍
你好,自考學前教育主要包括以下課程:
學前教育學
學前心理學
學前衛生學
幼兒文學
幼兒園組織與管理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
幼兒園課程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大學語文
教育實習
英語(一)
科學.技術.社會
學前兒童體育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實踐)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實踐)
計算機應用基礎
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
現代教育技術
現代教育技術(實踐)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不同省市的自考考試計劃會有一定變化,因此課程並不完全相同。這里建議你補充所在省市,以便為你准確提供。
G. 求自考《學前教育學》最全復習資料和歷年考試真題及答案。郵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