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教育有何區別
① 從生產力的角度看,三種教育形態有哪些異同
發揮教育合力必須注意三種教育形態的有機結合,這三種教育形態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② 一共有三種教育的類型,分別是什麼
教育類型主要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種。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家中長輩對年輕一代或家庭成員進行教育,而且這種教育是在有目的、有意識的前提下進行的。而家庭教育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家庭教育指除自己以外的家庭成員對自我有目的、有意識的影響,這種教育通常久遠,甚至影響一生;狹義家庭教育指一個人成年之前,父母或家裡的長輩對其進行有目的、有意識的教育 。社會教育在幫助個人正確履行自己所扮演的社會角色的職責和義務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隨著教育與社會的互動發展,教育與社會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在現代社會,人們普遍認識到教育的重要價值,投入巨大的社會資源發展教育,使教育成為一種復雜的立體化的網路體系。為使教育有條不紊地高速運轉,許多國家通過法律對教育的內容、形式、方法等進行規范。這就是制度化的教育,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之後,隨著教育規模的逐漸擴大和復雜化,教育開始進入制度化的形態。學校教育制度(簡稱為學制)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現 。
③ 教育種類區別
一、 辦學主體不同:
各大學都有相應的成人教育學院或繼續教育學院,所以成教的辦學主體一般為國家,但目前也有一些成教是社會力量辦學的。自考的辦學主體一般為個人或民間機構,也有一些是由各大學辦的,但一般都是打著大學的旗號而已。學歷文憑考試的辦學主體是個人或民間機構。
二、 招生對象不同:
我國成人教育的招生對象主要是在崗人員及待業者、已經離開正規學校的人員和已經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從中可看出是名副其實的成人教育。不過目前也有些松動,越來越多的高中畢業生加入到成教的大軍中來。自考的情況與成考類似。學歷文憑考試則不同,他是民辦高等教育的一種,主要招生對象為剛從中等學校畢業出來的想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
三、 文憑不同:
成考的文憑是各大學的成教學院發的,你考上了哪個大學的成教,畢業時就會蓋有哪個大學的章;自考的文憑上蓋有兩個章,一個是主考院校的章,另一個是當地自考委的章。比方說在北京,如果你學的是自考的會計專業,不管你在哪個學校里學習,畢業後畢業證上會蓋中國人民大學(主考院校)和北京市自考委的章,與你所就學的學校沒有必然的聯系;學歷文憑考試嚴格的來說是自考的一種,與自考不大一樣的是其畢業證由授課學校自己發,而不是由主考院校和自考委聯合蓋章。另外,自考與成考均有本科,達到條件者國家也可授予學士學位,而學歷文憑考試目前只有大專。
四、 考試方式、難度不同:
成考入學叫嚴進寬出,學生只有通過國家統一的成人高考考試,才能入學就讀。就像高考一樣,也要填志願。但只要你考上了,一般來說畢業都不會太困難(這與普高很相似);自考和學歷文憑考試入學叫寬進嚴出,學員入學時不需要通過考試,直接就可入學,但如果你想得到國家承認的畢業證,就得一門一門的通過國家的考試。所不同的是,自考是全都是由國家出題考試,難度最大,學歷文憑考試由國家考三分之一,當地教育主管部門考三分之一,學校自已考三分之一。所以來說,這三種考試,自考最難,成考其次,學歷文憑考試最容易。
五、 學習方式不同:
這三種考試中,成考的學習方式最多:有脫產全日制學習的,有夜大學,有函授,甚至早期的電大也是成人教育的一種方式。這對學員來說有很大的自主性:如果你有充足的精力與財力,你可以選擇脫產學習,體驗真正的大學生活;如果你一邊在工作一邊還想給自己充電,可以選擇夜大學;如果你想上外地的著名大學,也可以足不出戶的學習—函授。自考呢,相對來說學習方式就要少點,你只能在脫產學習與業余自學之間選擇(當然,較大的城市裡也會有自考的業余輔導班)。學歷文憑考試的學習方式只有一種,就是脫產學習。
六、 含金量不同:
常常有人問我這三種考試之間的含金量如何。其實只要你能畢業出來,其畢業證都是國家承認的。但如果非要在其中比個高低的話,應該說,最難考的含金量最高。有些人就認為自考的證書含金量是最高的,其實也不見得,試想,如果你成教上的是北大、清華、人大等名校,其證書的含金量,會比一般的普通普高差么?
④ 盧梭闡述的三種教育分別是什麼請舉例分析三種教育之間的相互關系
學鋼琴,即使最快樂的學鋼琴,要達到一定演奏水平,琴是一定要練的。但必須循
序漸進,科學合理的練琴。特別在學琴之初,練琴習慣的養成和質量遠遠重要於練琴時
間和數量。在學琴之初家長最重要的就是通過 1—3 月努力讓寶貝養成練琴的習慣,而如
何正確引導寶貝養成練琴習慣,方式方法很重要。
13 / 22
A、對學琴之初的家長來說要給寶寶創造一個好的練琴環境,有固定的練琴區域和時
間長短的設定,根據年齡段一周內立定具體的練琴時間。
B、要多鼓勵,及時獎勵,適當地批評。80%的鼓勵+20%的批評。
C、逼迫孩子練琴只會讓他痛恨練琴。但不愛練琴是人性中懶惰的體現,每個人都不
可避免,因此父母要幫助孩子克服人性中的弱點。此外,家長應該讓孩子清楚知道家長
的底線,並堅守底線,才能真正塑造好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性格。沒有底線或底線輕易改
變的家長,是不會有一個認真練琴的孩子的。
⑤ 幼兒園、中小學、中職學校三種教育類型在實施職業啟蒙教育的方法方式上有何不同
幼兒園中小學中職學校三種教育實施職業啟蒙,這三個學校有不同的年年段的啟蒙
⑥ 學前教育、早期教育、幼師三種專業有什麼區別
早教一般面對人群是0-3歲的小朋友,學前教育一般是3-6歲。學前教育和幼師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哦。
⑦ 什麼是教育史上三種不同的教育起源論
關於教育活動的產生,教育學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三種觀點主要包括教育的生物起源論、教育的心理學起源說和勞動起源說。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論
法國社會學家利托爾諾提出了「生物起源論」,他認為教育現象不僅存在於人類社會,動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動。教育起源於動物的本能,動物尤其是高等動物,生來就具備一種由遺傳而得的潛在的教育能力,從而使後代能持續地繁衍下去。生物起源論最明顯的錯誤就是把動物的本能等同於教育,否認了教育的社會性。
(二)教育的心理學起源說
美國心理學家孟祿認為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年人的無意識的模仿,因而從心理學角度提出了教育的「心理學起源說」。在原始社會,兒童通過觀察成年人採集、狩獵、編織等活動,不斷模仿成年人幹活,積累生活經驗,從而習得了各種生存技能。心理起源說把教育看成簡單的模仿,沒有認識到教育的目的性。
(三)勞動起源說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批判了生物起源論和心理學起源說否認教育的社會性的觀點,認為教育起源於人類社會的生產勞動實踐之中。人與動物最根本的區別就是人類會製造和使用工具。年長一代為了延續種族的生產、生活,有目的地把生產技能、技巧以及經驗傳授給下一代,教育就是在這種經驗傳遞中產生的。人在社會中生活,就要在共同的行為規范中行動,在長期的勞動過程中,表達意義和情感的語言產生了,人類的大腦、四肢進一步發展,活動能力和協調性不斷增強。所以,勞動促進了人類的發展,也為教育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可以說,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沒有教育。教育起源於勞動,依賴於社會生產生活實踐。
⑧ 成人高考(夜大學習),函授教育,網路教育,這三種教育方式有什麼區別哪一個最好評論一下。
還是成人的吧 比較正規一些
⑨ 三種教育認知,你最重視的是哪種
孩子教育,是絕大多數家長非常重視的,也是很多家長所焦慮的。
而重視教育的方式,比較多的當屬報補習班了,以前多見於初、高中,現在小學十分普遍,甚至已泛化到了幼兒園了。
- 3 -
是它:核心素質
相比“成績”和“技能”,我最重視“素質”,尤其是孩子小的時候(年齡越小,越要重視素質)。我所說的素質主要是三個方面:心理素質,思維品質和身體素質。
拿心理素質來說,其中包含了熱情力,自信心,目標感,自律性等,個人覺得,這些都是人生的底座,大廈的基石,不管未來發展如何,做什麼事業,想成就何等功績,這些東西都是必不可少的,它們會形成和發展一個人強大的內在動力和自我管理機制,難道這不是一個孩子最需要的嗎?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也提到過,素質教育存在於所有大小事情上,發跡於各個不同角落中。其實補習也好,上興趣班也罷,這只是代表不同的教育形式,本質上他們都可以成為素質教育的載體。
現實來講,真正的素質教育更多不在學習形式,而在培養目的,重點場所不在學校和培訓機構,而在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