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哪些方面
㈠ 「養成教育」包含哪些內容
中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
1.以培養全體學生良好的生活、學習、文明、禮儀等行為習慣為出發點,以有利於指導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深入開展中小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正確引導學生的道德行為,促進學校良好校風、學風的形成。
2.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
3.抓好「四種習慣」的養成,即學習行為習慣、生活行為習慣、安全行為習慣、文明禮儀行為習慣。
4.「文明禮儀行為「習慣」教育,尊重長輩,聽父母教導,不頂嘴,講話態度誠懇。
5.專項治理活動。結合學校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管理的需要,學校在日常學生德育管理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管理中的突出問題,進行一系列的德育專項治理活動,以每兩周為一個周期,進行一個主題的專題治理。
目標任務:
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學習能力和文明行為。引導廣大學生牢固樹立心中有祖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的意識,懂得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備安全生存、文明生活和自主學習的基本素養,學會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基本關系,使他們在學校做一個有個性、會學習、知榮恥的好學生,在家庭做一個有孝行、會自理、擔責任的好孩子,在社會做一個有教養、會共處、守公德的好公民。
㈡ 教育內容與要求」的側重點有哪些方面(3條以上)
教育內容很多的,以後一重點的特點還有很多的方面,以上的條件。
㈢ 在新視學教育都有哪些方面課程
新視學學習內容廣泛,課程下至幾個月大孩子的養育、中小學生的學習提升,上至八十歲老人的健康護理、延年益壽秘笈;有生活常識諸如如何做菜,也有世界經濟風雲大勢分析等等。
㈣ 人的教育主要有哪些內容
《人的教育》內容精要:「在萬物之中存在著永恆的法則。它蘊含在萬物之中,活動在其中,支配著它。無論在自然之中或精神之中,無論在自然和精神統一起來的生命之中,這個法則從古到今都毫無變化地顯現著。這個全能的法則,是滲透一切的、明晰確定的、富有生命力的、自覺的,因而這就必然存在著一個統一者,這個統一者就是上帝。」
萬物的使命,就是在發展其本身的同時表現其本質,就是通過外在的東西宣告神的存在。人的特殊使命,就是能有意識地、自由地認識和明確地洞察人的本質——神的統一的內在法則。以自我的決定和自由在自己的生命中去實現它,使它活動起來,顯現出來。
「對作為進行意識、思維、認識地存在的人加以刺激和指導,使他有意識地以自我決定去一心一意完滿地表現其內在的法則(即具有神的性質的東西),並為此提示方法和手段,這就是人的教育。」
福祿培爾為人的教育作了如此的定義,上述的東西被確定為普遍性的原則。即教育(教學和訓練)是順應性的、維護性的。應該等到明確的自我意識覺醒之後,再來運用純粹規定性的、要求性的、命令性的方法;教育具有兩方面的性質(主動與被動、固定與可動、限制與解放);在教育者和受教育的孩子(要求和服從)之間,必須有作為第三者的嚴肅地表明自己的至善和正義的統治,等等。
在談完教育方法的原則後,福祿培爾繼續談到有教育素養的人的形象和乳兒期的人。
「不論任何人,都應該把它視為具有神的性質的東西而正在或已經在以人的形象出現,必須把它當作上帝的愛、與上帝的接近、對上帝的恩寵的擔保、當作上帝的賞賜,而依其永遠不滅的本質去認識,去保育。」
這就是說,必須把任何人都當作降生到地上以前就肩負著在有限中表現無限,在暫時性中表現永久,從地下表現天上的東西的必然性,任何人都可以得到承認,得到教育。孩子作為具有人類本性的一員,從幼時起即被承認為人。他們被認定為,具有從閉鎖性的父子、種族關系走向開放的人類一般的可能性,孩子必然把人性發展的現在、過去和未來調和起來,確定他們本身的內部具備著神的統一性、自然的多樣性和人的個性的主體地位。
因此,在乳兒期必須依照孩子的本質去理解他們,正確地對待他們,並且特別用心地照料他們,使他們能夠自由而全面地運用其能力。構成福祿培爾幼兒教育核心的原則,就在這種觀點之中,就是這種觀點本身。
作為福祿培爾的教育遺產,下面的主張是有價值的值得注意的幾項近代教育原則:第一,孩子在萌生人的最初的自我意識的感情中,表露著合於人的本質的純粹的人的生命,而這是通過人們之間的共同感情的發展產生的,所以應該重視孩子的環境問題。
「圍繞著孩子的人們的眼神和表情,必須純潔無私而且堅定,足以引起孩子們的信任,足以培育他們。」
第二,把人的發展理解為連續性的,劃分開發展階段,認為其間沒有連續性的想法是有害的;發展沒有斷層,是相互滲透而又連續展開的。
此外,「人在其各個發展階段上,除了努力做那個階段所要求做的以外,不應做其他的努力。」
當然,人的教育不是在乳兒期就結束的。福祿培爾從第2章起分別說明了每個發展階段的意義及應採取的方法。對游戲、食物、衣服和學校的定義,家庭教育的定義,教學科目、家庭和學校結合的諸問題,不厭其煩地敘述了其根本原則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該書的第2章是「兒童早期」,第3章是「兒童期」,第4章是「學生期」。最後,在第5章做了整體的概括和結論。
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必須考慮的問題是:「天國是精神的領域,因此……我們應該注意普遍地培育存在於我們的孩子之中的精神,使之形成本來意義上的人的東西,即形成神在個體中表現為人的特有的精神。」唯有這樣,才能適應公民和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需要,普通的人才能形成,人類的教育才接近完成。
㈤ 教育教學工作包含哪些方面
教育包含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和教育方式方法工具內容,這是作為一種社會活動而言內。
教育包含學校教育家容庭教育社會教育,這是作為廣義教育而言。
教育包含學前教育,基礎教育(九年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這是作為終身教育理念按年段而言。
㈥ 印加教育課程有哪些方面
在印加帝國的首都庫斯科,設有被稱為「知識之家」的專門學校,供庫斯科人、被征服部落和貴族子弟學習。學期四年,有專職教師(一些被稱為「才子」或「聖賢哲人」的人,他們往往擔任宗教問題顧問或宮廷的歷史學家),開設的課程主要有:奇楚亞語、歷法、宗教知識,還要學會識別「基普」(一種幫助記憶的結繩記事的手段)。
㈦ 家庭教育 包括哪些方面
家庭教育包括:親職教育、子職教育、兩性教育、婚姻教育、倫理教育、家庭資源與管理教育、其他家庭教育事項。
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
根據家庭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根據對家庭教育的規律性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家庭教育實踐的基本要求。它是在家庭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對施教過程中各種矛盾關系的認識和處理的基本規則。
(7)教育有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二: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起點和基點;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孩子成才的必要條件;
四: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優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
五:家庭教育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㈧ 有關教育的經典書籍都有哪些
1、《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是2018年譯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傅雷、朱梅馥,編者是傅敏。《傅雷家書》最早出版於1981年,《傅雷家書》的出版是當時轟動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來一直暢銷不衰。它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間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編輯而成。
2、《親愛的安德烈》
《親愛的安德烈》是當代作家龍應台和其子安德烈互通書信的結集 ,首次出版於2008年12月。
《親愛的安德烈》共收錄35封書信,呈現了母子兩代人心靈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對個體思想意識的影響,記錄了兩代人試圖消除隔閡與沖突的努力,也為中西文化的碰撞提供了一個清晰而生動的範例。
3、《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於清19世紀中葉。該書信集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後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
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到,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蘊育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
4、《夏山學校:《窗邊的小豆豆》》
夏山學校主張尊重孩子的天性,以愛鼓勵孩子自由發展。許多孩子來夏山之前厭學、自卑、叛逆,是家長和老師眼中的「問題兒童」;來到夏山後,他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自覺自發地學習,獨立自主地生活,充滿自信,也懂得愛己愛人,每個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多年後,他們成為了傑出的藝術家、音樂家、設計師、演員、科學家和數學家。
5、《民主主義與教育》
《民主主義與教育》是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版於1916年。
該著作全面地闡述了杜威在芝加哥實驗學校,以及當時教育改革理論研討中基本形成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為建設新式教育提出了明確的目的和方法。
杜威特別強調教育的實用價值和人本價值,重視教育對人對道德和社會發展的影響,使教育擺脫了孤立的知識傳授范圍,把教育看做是社會活動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使得教育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獲得了應有的地位。
㈨ 教育包含哪些方面
包含內容太多,具體內容如下: 一、行政管理 1.嚴格執行教育法律法規。 2.建章立制,依規治校。 3.分工負責,科學管理。 4.規范學校管理過程。 5.抓好開學和期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