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前的教育方式存在哪些問題
Ⅰ 你認為中小學在教育方式上存在的哪些不合理之處
太注重考試成績了,我覺得小學生,應該有更多的課外活動,讓他們的天賦得以發展。
Ⅱ 意識到以前的教育方式存在哪些問題
目前來看,中國家長存在的教育問題主要有以下的十點:
1)讓保姆,爺爺奶奶帶孩子。不自己親自照顧。
很多中國父母以為孩子只要身邊有人看著,沒有生命危險就好。其實從出生開始,孩子就需要和別人交流。不會說話也可以交流。肌膚的接觸,擁抱,關注的眼光,和他說話。孩子需要不斷的交流,會變得比較聰明,對愛有安全感。我們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沒有關注的環境下長大。腦子會變得怪異呆滯。然後永遠缺乏愛的安全感。終生追求那童年,嬰兒時期失去卻永遠追不回的愛。
2)把孩子當炫耀比較的對象。
中國人一方面愛面子,一方面想鼓勵孩子上進。常常說,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績多好。人家又得了什麼獎。這種比較最要不得。況且常常是當著很多人的面說。說難聽點,孩子考試考不好只怪你基因太差。人受到基因影響太多了。包括智力,個性種種。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好。實在是你的基因問題太多。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別人比,只帶給他多一份不滿和痛苦。對於事情沒有什麼幫助。
這種比較和競爭的心裡,也導致中國人團體比較無法和諧合作做事。喜歡互斗。對於能力強的人不是佩服,而是嫉妒,要拉他下來。學校的老師更是火上加油。整個家長和老師的教育觀念需要加速修正。否則中國人的團隊合作永遠不如人。
3)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
很多父母抱著傳統的觀念,把父母擺在權威的角色。認為子女是屬於父母的。這種不把孩子當一個擁有完整權利個體的錯誤觀念,導致個人和社會的很多不良的後果。父母進入子女房間應該先敲門。移動或用孩子的東西應該得到他的允許。任何牽涉到子女的決定應該先和子女商談。不要隨意翻看子女的日記或隱私。應該尊重孩子的所有權利,把他當一個成人一樣尊重。這個尊重是從出生換尿片開始。換尿片前,先和顏悅色告訴他要換尿片了,向他道歉,請他忍耐一下。
這種尊重的精神是我們社會所缺乏的。導致社會缺乏服務和尊重的觀念。不被尊重的人以後也不知道尊重別人。
4)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遺憾寄託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為是正確的路走。即使孩子並不適合,或者不喜歡。譬如學鋼琴。譬如出國。在這種壓力下,家庭變的不快樂。親子的愉快時光成了斗爭大會。犧牲了親子的和諧關系,追求一些莫明其妙,也不見得正確的父母理想。當子女長大回想起童年,盡是不快樂的回憶。的確是些愚蠢父母的作為。
5)把學校成績當成一切表現的指標。認為越用功越好。一切面向高考,面向出國。
很多父母愚蠢地以為學校的成績代表一切。人生的目標兩個,一是高考,二是留學。目標訂清楚了。父母剩下的工作,就是用一切威逼利誘苦肉哀求,來達到這個目的。這個科舉時代遺留的過時觀念,仍舊深存人心。
其實事實擺在面前。很多出國回來現在找不到工作。很多北大清華的現在也只能混口飯吃。在學校的成績並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響他們一生的重要因素。
6)認為早起很好。睡覺就是懶惰。
成長中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目前全國教育界正在集體犯罪,剝奪孩子們的睡眠時間。毀滅中華民族的健康下一代。很多孩子6點就起床。每天睡不足8小時。全國還在推廣早起才健康的錯誤觀念。睡不足會影響發育。腦力會減退。我們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
全國違法讓孩子在周末學習或晚睡覺的教育人士應該用嚴厲的法律措施來禁止。剝奪中國孩子的玩耍放鬆睡覺的時間,是全國性的集體犯罪。應該逮捕這些犯罪的教育人士。
7)認為孩子不應該做家事,應該把時間拿來學習。
社會學家調查的結果,在家常做家事的孩子將來生活比較幸福。可能是因為處理事情的能力比較強。所以長大以後比較不容易有挫折。或者比較能面對挫折。中國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學習,剝奪了一切孩子做家事的機會。剝奪了他學習工作,學習分擔責任,學習面對問題的機會。教養出一個個只會解幾題數學(又解不好)的傻孩子。中國父母應該讓子女充分分擔家事。學校應該全面減低作業份量。
8)缺乏幽默感和輕松的一面。
或許因為各種壓力,家庭的基本氣氛就是逼孩子學習。什麼是家庭生活?什麼是親子活動?完全不知道。父母因為生活壓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輕松。一切都是逼,都是趕,都是高考。實在不知道人活著是為什麼。親子或夫妻在這種缺乏輕松和幽默感的氣氛下,一個小挫折就會引爆沖突。
9)認為父母的愛可以是對子女任何不合理要求的借口。
男女之間,愛並不是為一切所欲為的借口。或許因為電視劇演太多了。很多人以為愛就可以當一切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對子女說的一句話:我們這樣做,也是因為愛你,為你好啊。想用這句話堵住子女的反駁。這簡直荒謬。要求不合理就是不合理。別把愛扯進來當擋箭牌。父母的要求應該要合理。讓孩子心服口服。
10)認為養孩子是堅苦的義務,不是享受。
中國父母,經過傳統的教育,習慣把養育兒女當成艱苦的義務。也因為這個苦,而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報,孝順。比較正確的態度是養孩子是一種上天賜予的享受。應該享受和子女相處的時光。享受看著他成長的樂趣 .
Ⅲ 老師問家長:你之前的教育方式存在哪些問題怎樣回答老師啊
看來老師想讓你反思,你要實在想不出來,就網上找一下各種家長教育孩子的錯誤方法失敗教訓,然後告訴老師,說我就是個錯誤大全,孩子能有今天的表現,都是老師教育的好。。。以下省略幾百字
Ⅳ 中國教育上目前存在哪些問題
中國教育所存在的問題不是大學不是高中。也不是應試教育而是幼兒教育以及小學教育作為啟蒙教育個別地方良莠不齊。
最重要的是啟蒙教育中沒有涉及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教育,古人留給我們很多東西。
設想一下如果從下一代開始。孩子們在學習。弟子規或者四書五經。而不是英語數學等為了應付考試的東西。孩子們從剛懂事的時候接觸到的是尊師重道。是孝敬父母。是對孩子們思想的第一次教育。並且沒有任何的壓力以及利益沖突在內孩子的成長將會變成什麼樣子。當然這些古文中有些觀點並不可取,可以適當的改正但並不意味著歪曲。
社會風氣應該從孩子們身上開始改變。假設如果你的孩子面對你的一些做法感到不滿意。並對你說老師教導我們如何如何。你會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孩子們的思想是單純的。人之初性本混沌。就看當家長的怎麼引導了。
Ⅳ 現階段,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存在哪些問題
一、家長對小孩過於溺愛。
因為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現在家庭條件也都比較好,一個孩子往往身邊圍繞著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大家都在寵愛他,恨不得把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給他,看不得小孩子吃一點苦受一點委屈,這樣就造成了小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從來不會考慮他人的感受。
二、家長疏於對孩子的管理教育。
很多家長就生一個孩子,對於孩子的教育既沒有經驗也沒有經過學習,對於怎麼培養教育孩子心中無數。有的家長自己都沒長大,在孩子的培養教育的必然是盲目的。有的父母都有自己的事業,忙於自己的工作,根本沒有時間去管理教育孩子。導致孩子處於純放養狀態。
三、家長對孩子寄予過高期望。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根深蒂固,這樣必然導致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把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都加在孩子身上,因為他給孩子報輔導班,報興趣班,不管孩子感不感興趣,就是不能看他閑著,不能看他去玩。最終導致孩子學習沒興趣,討厭學習,和家長關系緊張。
四、家長沒有跟著孩子一起長大。
絕大部分家長眼中孩子永遠都是孩子,永遠都是不懂事的,永遠都是沒有自我的。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家長永遠都是一種心態,一種話語體系,一種態度去對待孩子,完全忽略了孩子已經慢慢長大,有了自己的人格、性格,不懂得和孩子交流溝通,不懂得孩子的心理,所以教育沒有效果。
當我們的孩子還在努力夠到那串自己也想擁有的果子時,我們沒有意識到教會孩子墊一個腳墊,給予溫暖的力量,想辦法達成目標,只是著急地在旁指責、冷漠和發泄、操控,當一個人堅持到覺得沒有希望的時候,那他將連夠果子的姿勢都不要了,只能躺在地上,遠遠看著,心理在默念:我做不到,即使把果子送到眼前,他的反應只有:我不行。這就是一個因無力感出現後厭學到逃學,再到輟學在家的孩子內心寫照。
雖然不管孩子行為如何,對自己當下都是最好的呈現,而家長也做到了當下能做到的最好,但是在教育路上我們多一份覺察,多一點教育內察,就可以促使更多的發展,而不必等到無可奈何。也許不管什麼樣的境遇都是上天給的禮物,是生命豐盈的方式,那就讓我們抱持一顆永不放棄的心,繼續前行吧。積極教養,你們的付出,做到了未雨綢繆,為每一階段的成長伴隨點滴的滋養,你們真的很棒。教養,從心開始,也從小給予我們孩子更好的滋養。
Ⅵ 當前我國的教育模式存在什麼樣的問題或者你有什麼樣的建議
當前我國的教育模式是應試教育,不能全面發揮個人的天賦和特長,對個人的成長不好,對社會的發展不利;最重要的問題是,培養出的孩子缺乏獨立精神和創新意識及能力,這在研究生階段體現的淋漓盡致,更不用說在科技及人文前沿領域。可是在現在的體制和形態意識系下,我們只能接受這樣的殘缺。
我個人的建議是,如果到國外學習的話就去,就孩子而言如果不能的話就多陪陪孩子,言傳身教地發展孩子的綜合素質。獨立精神,思考問題的方法等,千萬不要指望學校的老師能教這些,因為他們多數人都缺乏這些,又豈能授人這些。還有就是有一個或者幾個比較優秀的夥伴,這對成長很重要。
總之吧,我認為,只有在獨立健全的人格之上的知識和能力才是有價值,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祝你好運~
Ⅶ 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現在的學生不獨立,學習不主動;壓力太大每天都在埋頭做題,而且心理素質不好,禁受不住打擊。
Ⅷ 你認為當前學校在教育教學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管理學生不嚴,再就是有部分專業人員很不適應教育.....
Ⅸ 中國的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提到中國教育,我們很多時候都會本能地認為根源在於中國的應試制度。很少有人會思考,這種制度又是由誰來推動、形成的呢?這會不會跟我們每一個中國公民有關系呢?這篇文章作者正是從這個角度思考,他認為:中國教育最根本的問題出在我們自己的身上,出在我們的學生,家長,老師上,出在我們的功利主義的文化上。
文;|魯白;清華大學教授,神經科學家,《知識分子》主編
我們一直在努力倡導——人生不僅有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情感生活,還應該有第四種生活:智識生活。今天我想從智識生活的角度,從三個方面反思一下我們的教育。
一、中國的教育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
對於中國教育,一直有很多批評聲。大家有很多抱怨,不同的人會從不同的角度會發出批評的聲音。
有的說望子(女)成龍(鳳)的風氣,是造成我們教育出現問題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有些家長覺得自己這一輩子不行了,就把希望全部寄託在下一代的身上。他們傾其所有,把全部資源和精力都用在下一代上,對其子女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有的說學生的課業負擔太重,要減負;有的說我們的教育太重知識,不重能力培養;還有人說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落後,現在是互聯網+時代,要通過各種先進的手段來進行教育;最後,大家的批評可能都集中在一個共同點——應試教育是我們教育的大問題。

最後,科學技術革命也對我們的教育,對人才培養產生了深刻的挑戰。首先,先進的教育技術不斷涌現,沖擊了現在已有的教學方式。其次,創新創業已經變成了全民口號。在這樣的趨勢下,我們需要的是頂尖的科技人才,需要有創新精神和企業家精神,要能適應快速變化的迅速成長型人才。而這樣的人才需求,一般現有的教學方式能夠適應嗎?這對家長、學生和老師,都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