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師范繼續教育學校
⑴ 內江師范學院的成教怎麼樣
有些成教在本部讀,有些學校的成教不在本部讀,還是要自己親自去咨詢下,上課和統招的學生待遇是一樣的,我就是在川師讀的成教,是在本部,待遇和統招生一樣的。
⑵ 內江師范學院到底怎麼樣 要真實的
首先鄙視下知道里的回答全是托的。內江師范學院真是個好學校,領導團隊一流的貪。學校開學時間不比別的學校早,放假一般比別的學校遲10幾天。學校採用了XX智能收電費系統,還是經過XX部門認證的(估計也是送錢才審批的),每個學生宿舍一個月電費沒有低於100的(沒用什麼電器,還是禁用大功率電器的,不能裝空調,夏天極熱),也這是為啥學校領導要遲放假了,每天能看到排長隊交電費的。領導一個個都是胖子,遇到什麼事只知道推脫。前陣子還搞什麼寢室搬遷,年年搞,拆散寢室成員引起了體育系的集會學校領導就來鎮壓,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反對的人全部被開除了,從不考慮學生利益,自己天天窩在辦公室吹空調。
⑶ 內江師范繼續教育學院門口可以掉頭不
如果考的一般好的話,普通大學也有很多獎學金,助學金之類的,兼職更是很多。那個成人教育跟一下子參加高考考大學,完全是兩碼事,人們看重的還是你直接上大學拿到的正常文憑。所以,建議,專心學習,必有出路,現在社會好多了,公平多了,只要你有學習能力,學校都是很願意要你的,你的命運也由此改變。加油!
⑷ 成都內江師范大學是野雞大學嗎
當然不是了,內江師范學院是一所以教師教育為主,文學、理學、教育學、管理學、歷史學、法學、工學、經濟學、藝術學、農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地方性本科師范院校。學校前身是內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和原內江教育學院。內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創建於1956年,內江教育學院創建於1958年。1998,創建於1905年的內江藝體師范學校非實質性並入內江教育學院。2000年3月,在原內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和原內江教育學院的基礎上合並建立內江師范學院。2011年,學校開始與四川師范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
⑸ 內江師范學院新校區已經開工了嗎
現位於東興區桐梓copy壩片區的內江師范學院,是四川省省屬同類院校中規模大、學科齊全、綜合實力強,融研究生教育、普通本專科教育、繼續教育於一體的本科院校,也是我市唯一一所二本院校。
為了更好地適應高等教育發展和內江市建設特大城市的新要求,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內江師范學院修建新校區是必然的選擇,目前,前期工作正有序展開。
在內江市規劃局出具用地紅線圖和項目選址初審意見書後,學校積極組織開展前期工作。
據內江師范學院透露,前期工作目前已完成新校區建設項目2115畝的凈用地紅線圖及選址初審意見書,將《內江師范學院關於開展新校區建設前期工作的請示》上報省教育廳,省政府於9月4日批復省教育廳同意內江師范學院處置老校區整體建設新校區,目前學校正在進行環評和可研工作,新校區的整體規劃咨詢方案也在進一步深化調整中。
⑹ 內江有多少成人教育學校
內江師范學院 http://www.njtc.e.cn/ 內江市桐梓壩東桐路705
內江職業技術學院 http://www.njvtc.cn/ 內江市東桐路42號
⑺ 內江師范學院好不好,屬於什麼大學,正不正規
內江師范學院是一所老牌子的師范大學,師資力量和專業結構都很完善,校風回很好,學校就答業率、考研率高,非常正規,從地域來說,內江市作為四川的一個地級市,確實沒有一些省會城市的名氣大,但是內江處於成都和重慶的中心,高鐵半個小時最多四十分鍾就到成都,交通在不斷發展,城市也在不斷發展,內江師范的新校區也即將建成,不過,最吸引人的應該是內江師范學院本身的文化底蘊,這是一所很有發展潛力的師范院校。
⑻ 內江師范學院的網路學習雲平台在哪裡哦
教務系統下面有樣
⑼ 內江師范學院怎麼樣
簡介:內江師范學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舉辦,省教育廳主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學校所在地內江市位於「天府之國」——四川省的東南部,居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成渝經濟區中心,坐落在風景如畫、人文薈萃的沱江之濱,是四川、重慶、雲南、貴州結合部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素有「大千故里、書畫之鄉」的美譽。 學校前身是始建於1956年經教育部批准創辦的四川省初中師資訓練班,後更名為內江師范專科學校、內江專科學校,1962年停辦後,部分師資分流組建內江地區教師進修學校,與地區教育行政幹部學校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辦學。1978年內江師范專科學校恢復重建,1992年更名為內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00年內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內江教育學院(含創立於1905年,1998年並入的內江藝體師范學校)合並組建內江師范學院。 舉辦高等教育61年來,特別是2000年升本以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服務社會為己任,不斷開拓創新,砥礪前行,逐步發展成為師范教育和非師范教育並存、特色鮮明、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地方性本科高等院校。 學校現設文學院、范長江新聞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建築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外國語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體育學院、張大千美術學院、音樂學院、計算機科學學院、教育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18個二級學院,開設58個本科專業,其中師范專業17個,應用型非師范專業41個,涵蓋文學、理學、工學、農學、法學、教育學、管理學、歷史學、經濟學、藝術學等10個學科門類。學校佔地1005畝,現有校舍35萬余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2億元,圖書資料173.2萬冊,長期訂閱的中外文期刊1379種,電子資源資料庫23個。學校面向全國28個省市區招生,2011年開始與四川師范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8000餘人,有在校碩士研究生44人,留學生近100人。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牢固樹立「實踐第一」的教學理念,形成了以「做」為核心、「教、學、做」統一的育人模式。大力推進本科教學工程建設,不斷培育教育教學成果。近年來,學校獲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項,省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7個,省級教改項目13項,四川省專業(群)轉型發展改革試點項目1項,四川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應用型示範專業2個;獲省級教學成果獎6項;擁有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7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門,省級創新創業教育示範課程1門,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3個。 學校始終以人才培養為根本,牢固樹立現代素質教育理念,堅持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並重,第一二三課堂有機結合,不斷深化「以發展為中心,教學做統一」的特色育人模式,深入推進「三分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育人質量不斷提升。近五年來,內師學子在國家級、省部級賽事中有1100餘人次獲獎,其中,在數學建模、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國際設計美術大獎賽等賽事中榮獲國際特等獎1項、一等獎13項、二等獎15項,全國一等獎11項;在「挑戰杯」「創青春」大學生競賽中獲得國家三等獎2項,省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15項;在第八屆大學生藝術節、全國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中獲得一等獎12項,二等獎8項。廣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獲得社會主流媒體廣泛關注和社會一致好評。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並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發展好」受到用人單位青睞。10餘萬名畢業生活躍在各行各業,以扎實的理論基礎、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突出的工作業績,為地方基礎教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母校贏得了榮譽。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已建成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愛崗敬業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500餘人,專任教師936人,正、副高級職稱448人,碩、博士646人;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1名,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名、後備人選4名,省教學名師1名;內江市首批「三百計劃」創新人才1人,創新人才團隊1個;聘請了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著名科研院所、高校的院士、教授、專家學者300餘人擔任兼職教授。教師們崇尚真理、一絲不苟,敬業奉獻、甘為人梯,形成了科學嚴謹、誨人不倦的教風,鑄就了良好的師者風范。 學校大力實施科研強校戰略,注重科研平台和團隊建設。現建有四川省重點實驗室「長江上游魚類資源保護與利用實驗室」「數據恢復實驗室」;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張大千研究中心」;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廉潔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峨眉武術文化普及基地」;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數值模擬」「特色農業資源研究與利用」「果類廢棄物資源化」等平台(基地)。擁有四川省省屬高校科研創新團隊6個、省社科聯高水平團隊1個、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市級重點實驗室3個。近5年來,學校獲資助的各級各類科研課題共1400餘項,其中國家級20項,省部級114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作品)670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1860餘篇、被四大檢索機構收錄460餘篇;出版專(編、譯)著近200部;獲授權專利150餘項,軟體著作權100餘件;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25項。 學校依託多學科的優勢和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積極謀求校企、校地、校校合作,延伸科技優勢,促進成果轉化,建立健全產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機制,科技服務地方的能力不斷提升。近五年,與企業共建實驗室3個,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所等30多個學術機構,與亞馬遜、雅馬哈等70多個行業機構和企業,與內江市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涼山州越西縣、自貢市、遂寧市等30多個地方政府或部門,開展科學研究、成果轉化應用等方面的實質性合作。其中,「數值模擬」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開發的「人民幣冠字型大小碼及防偽特徵識別演算法」由溫州甌南電子公司在點鈔機生產上投入使用;鐵皮石斛、特色花卉種苗的克隆研發助推四川千草生物科技掛牌上市;「張大千研究中心」和「張大千彩墨藝術研究所」成為支撐內江市「大千故里、文化內江」的重要平台。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努力構建國際交流合作新平台。先後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匈牙利、馬來西亞、瑞典、泰國、寮國、台灣等國(境)外多所大學與教育機構建立了校級交流與合作關系,開展各類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30餘個,並與美國、韓國、泰國、寮國、新加坡、阿聯酋、尼泊爾等國家構建了國際化的學生實踐、就業平台,每年派出百餘名學生赴美國、英國、泰國等合作單位交流學習。學校先後成功舉辦「紀念趙貞吉誕辰5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古代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海峽兩岸張大千藝術研討會」等國際學術會議,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高。 今年,學校在「2018中國最好大學」排名中位列479名,再創新高;學校作為四川唯一一所高校,入圍教育部第四屆「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特色展示項目30強。近年來,學校還先後獲得「全國公共機構節能示範單位」「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四川省先進單位」「四川省文明單位」「四川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四川省園林式單位」「四川省衛生先進單位」「四川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 面對百舸爭流的高等教育發展形勢,學校審時度勢,搶抓機遇,積極按照24000人的遠期辦學規模,佔地2280畝、校舍面積約75萬平方米現代化生態園林式智慧校園的宏偉規劃,扎實推進新校區建設,繪就了一幅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發展藍圖。 沱江黌門,弦歌鏗鏘。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家「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大發展理念」和「雙一流」建設的深入實施,內江師范學院在「十三五」時期,將緊緊圍繞「以人為本、綜合改革、社會合作、錯位發展」辦學思路,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轉型發展為主線,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守大學本質,彰顯辦學特色,全面提高育人質量、科研水平、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能力,不斷推進學校科學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努力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地方性應用型高水平大學。
成立時間:2004-03-08
企業類型:事業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