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長春青少年情商教育課

長春青少年情商教育課

發布時間: 2020-11-27 21:13:47

㈠ 長春的情商教育機構哪家好一些

成長的困境——談兒童的情緒困擾的原因

一、概述
在關愛中成長,在游戲中學習,在歡笑中生活,是成人給兒童描繪的世界,也反映出成人對兒童的期待。盡管成人費心的為兒童安排快樂的童年,以及衷心的希望兒童無憂無慮,然而事實上兒童卻是和成人一樣,每天面對著瞬息萬變的社會變動,接受著成長的學習的挑戰,暴露在嚴重污染的環境中,生存於家庭與人際關系的壓力下。由於兒童的心智功能沒有成人成熟,體能不如成人強健,經驗能力亦不如成人豐富,因此兒童承受壓力與挑戰的條件與成人相去甚遠。再者兒童所承受的壓力常被成人所忽視,兒童又缺乏表達壓力及求助的能力,他們的壓力不易被及時發現與協助,也未能事先予以防範,所以兒童的困境實比成人們所知的為多。
兒童的困境大都在衍生出偏差或適應不良行為之後,才引起成人的注意。被注意到之後,也未必能獲得正確與妥善的照顧。很多具有不良適應行為的兒童,常常被冠以問題兒童的標簽。成人未能從兒童的立場去探究其適應不良的本質,又將兒童陷於成人的苛責與要求的壓力之下,不但使得兒童失去渡過困境的機會,也增加了兒童適應上不良症狀;有些則在進入青少年期才出現偏差行為。當前許多令人憂心的青少年暴力、校園暴力、飈車、自殺等行為,應是根源於兒童時期適應上的困難。本文將從兒童的情緒困擾來說明兒童的成長困境,並說明兒童在情緒困擾中的應對行為及情緒困擾兒童的輔導。
二、兒童的情緒困擾
兒童的每一個新經驗、新學習及新技能的獲得,都會促使兒童從原有的身心狀態轉化成新的身心狀態。隨著兒童的成長,社會、家庭均會對兒童有期待,兒童也對自己有所期待。身心狀態的轉化與內外在的各種期待,對兒童都是壓力,此壓力能促使兒童成長,也會造成兒童的適應不良。如Erickson(1968)所言,兒童成長的每一步都面臨著[危機](crisis)。危機之意為轉化點,它既是開發與強化潛力的時機,也是易使人受傷與適應不良的時刻。亦即兒童在發展中隱含成長與適應不良的可能性。
國內有些研究者探討兒童生活壓力事件,如揚玉女指出與兒童適應欠佳有關的壓力事件,在家庭方面有[父親或母親去世]、[兄弟或姊妹死亡],[被父親或母親打罵]、[父母親有不良的嗜好]、[缺乏父親或母親的關愛]、[父母親對我相當失望]、[家人經濟發生困難或負債]、[家人不喜歡我所交往的朋友]等八項;在學校方面有[學業成績不理想]、[老師對我相當失望]、[未完成老師交待的作業]、[被記缺點]、[與同學發生摩擦]、[功課或作業不會做]、[在班上的地位不夠高]、[喜歡某位異性同學,但遭受拒絕]等八項;在社會問題方面有[迷上一個花錢或花時間的嗜好]、[葯物成癮](如吸食安非他命)等。李源煌探討國內兒童主要面臨的壓力事件,指出學生經常感受到的壓力事件在家庭及學校方面有:缺乏父母的關懷、考試、缺乏同學朋友的關懷、學業成績差、物質需求不能滿足、父母打罵、缺乏老師的關懷等。在社會方面有綁架、強暴或暴力、車禍、生活空間擁擠等。
梁翠梅的研究以某一小學學生為對象,指出兒童生活壓力事件的前十項依序為:(1)看到或聽到綁架或歹徒勒索等報導,(2)學業成績不理想,(3)看到或聽到強暴事件的報導,(4)被父母親打罵,(5)考試,(6)功課或作業不會做,(7)兄弟姊妹與我發生摩擦,(8)與同學發生摩擦,(9)空氣污染,同學不守規矩。李源煌根據Chandler&Sherimis(1985)的兒童在壓力中的反應組型,發現其受試(四至六年級國小學童)的反應型態為:約有63.3%的受試屬於正常功能的反應組型,其餘的有壓抑型(9%)、依賴型(8.2%)、反抗型(7.8%)、過度好動型(6.5%),被動-攻擊型(5.2%)。國內尚有其它關於兒童適應不良行為的研究與論述,說明家庭、社會、學校及個人特質等因素與適應不良行為的相關,以及對於兒童適應不良行為之輔導等。這些論述與研究呈現一個事實,即兒童有著多重的壓力,而兒童在壓力之下,有不少人會出現適應不良的反應組型。從壓力事件適應不良的行為之間,有一個很重要的部份幾乎被輔導人員或教師、家長們所忽略,那就是在壓力事件中,兒童所產生的情緒困擾。Renn(1989)指出情緒虐待(emotional abuse)對兒童的傷害甚大。Renn認為情緒虐待包括身體虐待(physical abuse)、性虐待(sexual abuse)及忽視(neglect)。這些虐待與國內兒童所面對的壓力事件中之[父親或母親的打罵]、[缺乏父母親或老師的關懷]、[強暴與暴力]等相當。
Johnson(1989)亦強調兒童的[情緒困擾](trauma)會導致兒童產生嚴重的適應不良症狀。Johnson認為導致兒童心理困擾的因素有三大類:犧牲(victimization)、喪失(loss)和家庭病症(family pathology)。
1.[犧牲]包括被攻擊、被搶、被強暴、被亂倫及嚴重意外等,這些均在兒童生活壓力事件之中。
2.喪失:包括明顯可見的喪失:親友的死亡,永久的分離和被迫的分離、生病或受傷等。生活的改變:如離婚、搬家、轉學、環境的重大改變、離家、斷奶、青春期、年齡的增加等。未被注意的喪失:如結婚或再婚、成就、成功、成長等,這些雖然是正向的經驗,但是它讓人失去舊有的生活型態和應對模式。
3.家庭病症:如Coleman, Butcher& Carson(1980)所提出的四種失功能的家庭類型:無能的家庭(inadequate families):無法提供應對生活壓力所需的身心資源:反社會家庭(anti-social families):家庭的價值觀違反社會道德規范;喧鬧的家庭(discordant disturbed families);瓦解的家為(disrupted families):家庭無法適應親人的死亡、離婚或分離。這四類家庭與不良適應行為及身體疾病有關(Bloom, Asher, & White, 1978; Heathering, Cox, & Cox, 1978; Langer & Michael, 1963; Lidz , Fleck & Cornelison,1965;Wolkind&Rutter,1973)。Johnson所提出的產生情緒困擾的三類因素,亦和前述我國兒童生活壓力事件調查結果相一致。
Renn和Johnson均認為兒童在壓力事件之下會產生情緒的困擾,若未獲得協助,將導致不良適應行為。他們亦強調兒童的情緒困擾不易被發現,因此更需成人特別的加以重視。Renn(1989)說身體及性虐待比較能被發現,而情緒虐待則不易被發現。除非身體與性的虐待致兒童於死,否則相較之下,情緒虐待更具傷害性。Renn指出兒童受到情緒虐待時,並不知道自己已受到侵害,而是認為自己不好,會懷疑自己的價值,對兒童的自我價值傷害甚大。兒童在受到情緒傷害時,在行為上雖然未必馬上有明顯的偏差或適應不良現象,但是一旦造成傷害,它會一直存在。很多兒童行為看起來是正常的,但是內心是痛若的。由於兒童缺乏自我保護能力,抵抗力也不足,只能以防衛的方式來應對。防衛行為本身即是不良適應的症狀。兒童的情緒困擾不易被成人察覺的原因之一是成人對兒童的情緒虐待已習而不察,成人不知自己在與兒童互動時,即在對兒童進行著情緒虐待。Renn(1989)認為成人的下列行為均是對兒童的情緒虐待,如:抽回愛、說壞話、忽視、恐嚇、誘惑、壓制、譏諷、欺騙、輕視、羞辱、粗暴、拒絕、情緒的否定、諷刺、侮辱、不關懷等。我們的教師和家長很容易犯上了上述各種現象。兒童在此處境之下,必須有足夠的心理強度和認知能力,才能抵檔成人對他們的情緒虐待。
三、兒童在情緒困擾中的應對行為
Garmezy & Rutter(1983)認為壓力事件對兒童的影響,視下列因素而異:年齡、性別、生理因素、氣質、智力與技能、長期的心理社會問題、保護因素、社會支持網或親密的人際關系、社會情境、對事件的認知評估、應對歷程。如果兒童本身及其支持網、社會情境等,具有足夠的保護性,而且對事件有正確的認知評估與應對歷程,則兒童比較不會出現適應不良症狀。
Rutter(1983)認為兒童的應對行為包括[問題解決]和[情緒的調整]兩大部份。兒童無論出現任何行為或症狀,其實都是用來解決困境與調整情緒的方法,雖然這些方法中有許多屬於偏差行為(或不良適應行為)。
Johnson(1989)也指出兒童在情緒困擾後的行為視其特質發展狀態及個人成長史而異。雖然兒童的反應差異性大,也很復雜,但是Johnson提出一些兒童困擾後的典型行為,可供相關人員觀察兒童時之參考。
1.學前兒童在情緒困擾後可能出現的行為有:退縮、否認、重復某主題(情緒創傷事件本身,或與情緒困擾有關的生活事件)的游戲,焦慮性依附、對特殊對象的害怕、退化行為等。
2.學齡前期兒童在情緒困擾後可能出現的行為有:學習表現退步、補償性行為、過度談論(口說、書寫或繪圖)困擾事件、情緒上的隔離、行為型態的轉變、在活動中細微的呈現困擾事件,心身症方面的抱怨。
3.學齡後期兒童及青少年在情緒困擾後,可能出現的行為有:發脾氣的行為、孤離、嗑葯、酗酒、暴力、性濫交、犯罪行為、逃學、企圖自殺等、低自尊、自責、出現不適合其年齡的行為與生活方式、轉向發泄氣憤、自我中心。
根據上述,可知學者們對兒童(或青少年)的偏差行為之觀點是一致的,他們均認為這些行為乃是兒童在壓力事件下,經驗到情緒困擾之後產生的不良適應行為。學校教師與家長應謹記此觀點,以免只針對兒童的偏差行為,對之貼上問題兒童之標簽,或對之苛責,及對兒童有不當的要求與期待。我們應提升對兒童的觀察力,在他們有情緒困擾之時,便支持與協助他們,使兒童能採取正向或傷害性較低的解決問題與調整情緒的應對模式

作者: 管理員

來源: 瑄瑄國際情商樂園

㈡ 長春有沒有EQ訓練機構啊9歲的小孩子能不能訓練出來呀9歲男孩兒,小木一個

有 長春瑄瑄國際情商樂園很不錯的 情商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培養形成的,要想培養情商,青少年階段最適合培養孩子的情商。

㈢ 長春有幾家兒童情商教育機構

我知道有個長春國際情商樂園 是個很不錯的兒童教育機構 針對孩子的年齡設置不同的課程體系 採用不同的方式引導 讓孩子擁有自信和成就感 為孩子打造一個充滿愛、支持、理解、尊重和信任的環境 瑄瑄遵循「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孩子的獨特性 強調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 課程以游戲為主 建議您去這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