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中醫教育
① 中醫兒童近視治療
武漢中研中醫眼科醫院專家為大家介紹些治療近視眼的食療方:
早餐:雞蛋1~2個牛奶一杯將雞蛋打專碎,攪勻。待屬牛奶(奶粉沖拌也可)煮沸後,倒人雞蛋,滾起即收火。注意不能吃生雞蛋,因為生雞蛋不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也別將雞蛋煮老,因為吃了燒煮太過的蛋白質類食物,不但味道不好,不易消化和吸收,更重要的是它能使身體里的鈣代謝發生異常,也會造成缺鈣。另外應注意不放糖,因為吃糖過多也會引起體內鈣代謝不平衡,血鈣降低。如果想吃甜的,放些蜂蜜較好。說明雞蛋和牛奶皆是營養佳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無機鹽和維生素。無機鹽中鈣和磷豐富,維生素A、B1、B2、等也多,所含蛋白質具有全部必需氨基酸。這些物質對眼內肌肉、鞏膜、視網膜、視神經等組織的營養起一定作用。通過營養,可增強睫狀肌的力量和鞏膜的堅韌性。
雞肝羹配料:雞肝50克食鹽、味精、生薑適量製作:雞肝洗凈切碎,切成片,入沸水中氽一下,待雞肝變色無血時取出,趁勢加入生薑末、食鹽、味精,調勻即可。說明雞肝中維生素A含量最高,本方可養肝明目,適用於各種近視。
② 中醫治療兒童近視的方法有哪些
中醫治療兒童近視有何偏方,其實中醫治療近視眼也是很有一套的。中醫如何治療近視眼的呢?其實近視的治療也是離不開近視的病因。下面專家為大家做相關介紹。 【】 ●一、葯方:龍眼肉龍眼核枸杞煮法:以上三味適量,加水煮成茶,龍眼核不必打碎。 服法:就當一般茶來喝就好,每天喝,至少連喝兩個月。沒效可放棄不再喝,有效而還不滿意,則應續喝。療效:一切跟眼睛的水晶體不正常有關的眼睛問題,包括近視,遠視,散光等等。重點:一定要用龍眼核,只用龍眼肉,則效果折半。建議:請飯後喝,效果最佳。因為病在頭部,而飯後喝會使葯性發揮在頭部較多,也就是此方的目的。 ●二、桂圓水,所用的材料是十二顆帶核的龍眼乾,四粒紅棗,一小把枸杞。紅棗不必先浸泡,用小刀劃上個十字。將所有材料放入馬克陶瓷杯中,注入八分滿的冷開水。蓋上瓷蓋子,放入電鍋中,外鍋放兩格水,蒸好即可飲用。 預防兒童近視是家庭、學校和醫務工作者的共同責任。首先應加強教育,傳播防近視常識,使孩子意識到保護眼睛的重要性,自覺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對控制近視發病率將起到良好效果。
③ 北京哪裡有兒童中醫啟蒙班-在線等
目前沒有。
可以找名老中醫或確實學驗俱佳的中醫師以私塾的形式跟師學習。
可聯系北京共生書院院長王心遠老師。
王老師畢業於北京中醫葯大學,現任教於北京中醫葯大學,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屬於學驗俱佳的中醫才俊。共生書院系王老師創辦設立。
④ 太原李翠國的兒科中醫
先看一下三位中醫界權威人士談中醫的情況:
鄧鐵濤(廣州中醫葯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常務理事,全國名老中醫):
20世紀我國文化學術界有些人對傳統文化的評價與認識欠全面,認為要發揚中醫,必須用西醫的模式及理論去幫助中醫葯學。在這一觀點的影響下,中醫葯學無論醫、教、研,都借鑒西醫的模式,表現出來一個很強的傾向,就是把中醫導向西醫的評價體系和軌道當中。但由於中西醫是兩個不同的學術體系,西醫的模式給中醫葯學術帶來的束縛多於幫助,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已經證明這一點,今天應該是覺悟的時候了。
西醫是微觀醫學,中醫是宏觀醫學,兩者都是科學。但現在大家只承認西方的科學模式才算科學,雖然中醫能治好西醫治不了的病,但是與該模式不符,便是「不科學」。不知道這是不是文化上的西方霸權主義?
所有的中醫都要溫習、鑽研、挖掘中醫的經典和文化精髓,這才是正確的中醫現代化的方向。千萬別搞錯了,誤以為把中醫改造成西醫就以為是中醫的現代化。也不要以為把中葯打入美國市場就是現代化、國際化,錯了,我們發展中醫葯不是為了讓西方接受。這不僅涉及民族的自尊,應該搞清楚現代化不是目的,服務人群才是目的。首先應該為13億人口著想,保護好中國人的健康就是我們對世界的貢獻。
游向前(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醫學博士、成都中醫葯大學中醫學博士):
據我了解,目前國外醫學界一般認為醫學分主流醫學和替補醫學兩種。在中國,西醫目前已經取得了主流醫學的地位。主流醫學之所以承認替補醫學的存在,是因為人的生命有限,減輕病痛、延長生命是很現實的需要。西醫至少在目前還無法包打天下,在這種情況下,必然要在現有的人類與疾病斗爭的經驗中尋找其他方法。
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醫學,而中醫把醫術與中國的哲學思想結合在一起,用哲學化的語言表述病症,用理論指導治療過程,是替補醫學中最系統最悠久的一門方法,可以說是生命力最強的古老醫學。去年成功治療「非典」就是一個極具說服力的例子。
鄧鐵濤:「非典」是溫病的一種,而中醫治療溫病歷史悠久,積累了大量成功的經驗。去年廣州中醫葯大學兩個附屬醫院以中醫為主治療「非典」,療效顯著。廣州中醫葯大學一附院收治的36例「非典」患者,無一例死亡,醫護人員無一人被感染。絕大多數患者痊癒出院,沒有任何後遺症。患者平均退熱時間2.97天,平均住院天數8.86天(不計自動出院者)。
這些病例均用西醫方法確診為「非典」,用中醫葯治療後,再用西醫方法確認痊癒,均有嚴格的病案記錄。
我們國家重西輕中的現象嚴重,西醫有點小成績就宣傳,中醫有點成就,先說「不知道是不是可靠」;即使被證實了,還要想方設方去否認。其實像出血熱之類比「非典」更厲害的病,國家七五攻關項目—流行性出血熱,由南京中醫葯大學周仲瑛研究組治療,中醫組的死亡率是1.11%,西醫組的死亡率則為5.08%。
劉立紅(南京中醫學院醫學博士,廣西中醫學院基礎醫學院教授):
中醫落到這樣一個地步,不能不令人生疑。記得我剛畢業的時候,在一家中醫院搞臨床,這家中醫院有一條明文規定,發熱病人用中醫治療,如果3日內不退燒,就一定要上西葯。為什麼中醫院不規定用西葯退燒3天不退,必須上中葯呢?難道真正的中醫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嗎?
近10年來,中醫界提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臨床療效上不去?中醫理論已經形成2000多年,會不會因為理論落後所以不能為臨床提供有效指導呢?於是就有人提出中醫理論滯後於臨床的問題。我想問的是你真正弄通中醫理論沒有?把原因錯誤地歸結到理論落後上,那我們就會形成真正的倒退和落後。問題並不出在理論上,而是出在我們的認識上。
在西醫里,理論和應用之間有一個龐大的技術中介,整個現代科學包括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都在為這個中介服務,這使得醫學理論的應用非常方便。而中醫沒有這個中介,完全靠醫生自己把握。在現代科學面前,精英是可以復制的。而中醫沒有這個方便,理論再好,如果你不能把握還是零。中醫的落後就落後在這個環節上。中醫的現狀就出在我們自身對理論的領悟和運用技巧上面。這個理論不但適用以往,而且能夠解決21世紀的問題,非典就是一例。
《內經》將醫生分上工與下工,張仲景說「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而現在大多數人對中醫的認識,都是從已病的層次上去認識;我們採用的現代中醫教育路子,只是一條培養下工的路子。
游向前:的確,由於自然科學的進步,在西醫里各種先進的科技應用速度很快,所以西醫診斷的技術進步很快,但其治療的進步比診斷要慢得多。很大的原因是葯物的發現慢。西醫的葯物發明通常都是發現肌體或缺或多某種物質,然後化學合成近似物彌補,先在動物體上做實驗,然後在人體上試用,出現問題後再改進,或減少其副作用,或停止使用。
中葯一開始就是以人體為基礎進行實驗,有幾千年的實驗基礎。而西醫的發展歷史並不長,尤其是葯物治療史只有200多年,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中葯是安全的有效的。並不是說中葯就沒有副作用,但是中醫很早就認識到葯物的毒性,通過不同葯物的配伍和炮製過程減少毒性對人體的損害。國外時常發生根據中醫復方葯中的某一味葯物屬於有毒物質而禁止使用的情況,因為西醫根本沒有配伍用葯的概念。
鄧鐵濤:現在的問題是國內的有關部門也在用西葯的方法管理中葯。很好的葯在葯檢部門卻無法通過,比如牛黃安宮丸,讓昏迷了3個月的鳳凰衛視的記者劉海若蘇醒過來,但是因為裡面含有重金屬,現在卻不能批准生產。
國外從動物到人的實驗經過了很長的時間,而我們卻要倒過來,原來已經有了幾千年的在人身上的臨床實踐,現在居然行不通了,要回過頭來讓「老鼠點頭(小白鼠實驗)」才能通過。
在早期我國從事葯審的人很多還是很有經驗的老中醫,當他們走向年邁,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後,新一輩的葯審人員大多接受的是西醫教育。脫離中醫葯理論和經驗來管理中葯,恐怕將來准許用的中葯會越來越少。
為什麼大家會對中醫沒有信心,因為很多人都認為必須要改造中醫才能走向現代化。現在需要的是用臨床的療效和新科技結合來實現中醫現代化,需要很多「鐵桿中醫」,就是有深厚的中醫理論基礎,臨床過硬,並且能夠治療疑難病症的醫生。中醫葯在一片繁榮景象的後面,埋伏著後繼乏人乏術的衰亡危機!
劉立紅:現在有幾個能上北大清華的學生會報考中醫學院?我看沒有。「奈何以至精至微之道,傳之以至下至淺之人,其不廢絕,為已幸矣。」
所謂的現代中醫教育,其實是模仿了西醫的一種教育。分科越來越細,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很多,但教學質量如何呢?這些年一直有大四的學生請我在實習前做講座,題目就是《如何學好中醫》。為什麼呢?因為學了4年還是不清楚用什麼去對付實習。
我們提倡科研、提倡現代中醫教育,完全是在用現代科學的篩孔對中醫進行過濾,濾去的都是中醫的精華。當前中醫出現的問題,原因就在於教育傳承上出了問題。現代教育模式里,只有工具式的老師,卻沒有師父。要想學好中醫,一定要有「師傳」。這門學問沒有現代科學的通透性,特別在技術應用上並不通過技術中介來實現,而必須靠人去用功。所以在教育過程中確實需要言傳身教。
至於實驗,《黃帝內經》裡面,我們並沒有看到黃帝問岐伯,你的陰陽理論是怎麼發現的?是不是通過小白鼠實驗發現的?中醫確實沒有現代意義上的運用人體之外的東西進行的外證實驗,但是在傳統文化里存在著細微精深的內證實驗。正是內證實驗和理性思考的結合,才構建了中醫理論。經絡、穴位這些東西光憑思考你能思考出來嗎?
現在中醫界有一個可怕的怪現象,就是對中醫經典的教育在逐步減弱。大多數中醫院校都已將經典改成選修課。一個支持經典選修的依據就是搞民意調查,許多人認為經典意義不大,打了「×」。你認為經典沒什麼,恰恰說明你在經典中沒有學到東西。只允許中醫搞現代化,不允許中醫搞傳統化,我看這個中醫很快就會完蛋。
游向前:對於中醫葯的現代化,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態度。
葯廠為了便於製造、銷售,希望開發更多的片劑等方便服用的葯品,傾向於簡化配方;研究機構可能希望盡快搞清中葯的葯理,用西醫的科學標准解釋清楚中葯的療效;而很多中醫院都願意配置更多的現代科技儀器和器械,希望自己什麼病都能治,什麼手術都能做。
這3個方面都屬於中醫現代化的一部分,但是並不是中醫現代化的核心部分。中醫現代化應該在保留中醫本質(辨證施治)的同時滿足人們的現代需求。提高治療的重復性、可測性、方便性,也應該是中醫現代化的目標。
鄧鐵濤:中醫院的出路在於有沒有高水平的中醫人才。培養真正的中醫人才才是當務之急,轉向是沒有出路的。把全國的中醫院都變成二流的西醫院,對中國對世界的衛生事業有什麼幫助呢?
解放前我國有40~50萬的中醫,如今這個數字沒有增加,而西醫卻從不到3萬人,增加到現在的500多萬。從大學來看,西醫大學有多少?中醫又有多少?拿廣東講,現在只有一所中醫葯大學,其他都是西醫大學。以前有實實在在的師徒班,現在這種關系反而是不被承認了,也就根本沒有了這種師徒教育制度,喪失了一種最有價值的中醫傳承。
【網友評論】一開始歪果仁不了解中醫,而國內對於中醫的弘揚和推廣也有些問題,導致中醫一直不被承認。
近年來外國對於中醫的各種方面有了越來越多的了解,尤其是針灸,已經被很多歪果仁認可。
雖然目前對針灸的認可還主要在止痛方面,對於中醫其他方面的認可也不多,但正在一點點承認中醫學說中一些知識和醫理。
反倒是國內的某些高級知識分子看不起中醫,認為是巫醫、心理安慰劑,完全看不到旁邊棒子和鬼子對中醫的高度認可。
加之國內很多打著中醫明目騙人的騙子,讓中醫一直很難雄起……
誒……弘揚中醫之路,任重道遠啊!
⑤ 山西運城中醫小兒推拿學校的介紹
山西運城中醫少兒推拿學校是全國唯一的一所傳授小兒推拿醫術,倡導綠色安全內治療的普通全日制中等專業容學校。建校二十多年來,孫德仁教授帶領著專業團隊,潛心鑽研少兒推拿醫術,著力改革教學工作,實施教學、臨床、科研三結合的辦學模式,注重臨床實踐教學,關注學生高薪就業,培養了6200餘人的專業人才,遍及京、滬、浙、贛、晉、秦、豫、內蒙等全國各地,2013年經山西省教育廳的批准更名為山西省河東中醫少兒推拿學校。
⑥ 兒童保健健康教育宣傳知識有哪些
隨著秋天的到來,氣溫早晚多變,天氣也變得乾燥起來。幼兒適應能力差,皮膚稚嫩,與成人相比需要更多的水分,容易出現口乾舌燥、便秘等一系列陰虛內熱的徵象。做好各項保健措施,對維護幼兒健康十分重要。
給幼兒多喝水
秋高氣爽,幼兒應該多喝白開水,不宜喝飲料。如果幼兒排斥白開水,可以試著喝些菊花茶、烏梅湯、金銀花露、銀耳湯等。在幼兒園里時,老師尤其要關照小朋友多喝水。平時多給幼兒吃富含水分的應季水果,如西瓜、梨、橙子等。各種菜湯也是補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湯可以稀釋菜餚的鹽分,並保持幼兒體內水分平衡。
少吃"上火"食物
上火、刺激性食物應該少吃,容易"上火",如大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少吃偏鹹的食品,因為鹽分太多容易加速體內水分的散失。熱量過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熱性水果,如荔枝、桂圓、橘子等,也應盡量少吃。
呵護幼兒皮膚
媽媽在給幼兒擦拭或洗臉時宜選用柔軟的毛巾,不要用力擦洗。每次清洗完畢後,需用含有天然滋潤成分的兒童護膚品。
冷水鍛煉
中醫認為"寒涼傷脾"。即使體質好的幼兒也不能天天吃冷飲。除了限製冷飲以外,從冰箱拿出的飲料、酸奶最好放置在室溫下15分鍾後食用。
預防腹瀉
入秋後是輪狀病毒性腹瀉的發病高峰期,又稱秋季腹瀉。媽媽一定要把住"入口關",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食品,定期給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如果在幼兒園發現幼兒有腹瀉症狀,應立即隔離治療並處理好糞便。
營養調理
多給幼兒吃牛奶、豆製品、魚、肉等高蛋白飲食。多補充玉米、全麥麵包、小米、黑米等五穀雜糧,以防秋季便秘。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如菠菜、蘿卜、胡蘿卜、芹菜、花菜等,也應增加。總之,要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做到平衡飲食,才能減少秋季發病。
預防接種
及時打預防針及時預防接種,防範冬春季節高發的傳染病。一般在注射疫苗後至少一個月,才能在幼兒體內產生抵抗傳染病的抗體。
⑦ 想讓小孩學中醫,該怎樣著手
1.小孩抄學中醫前途遠大。
2.小孩學中醫重在背誦經典。
3.推薦《中醫必背紅寶書》與《中醫必背紅寶書》(網上有售)。
4.找個好中醫大夫啟蒙很必要。
5.中醫學習資源網上很多,如「中醫世家」。
祝你的孩子成為一代名醫。
————一個中醫愛好者的祝福
⑧ 少兒國學教育,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你是否也聽過這樣的說法?有些家長因為害怕孩子在幼兒園、學校吃虧,就讓孩子做人別太「老實」了,結果使孩子變得十分自私,如同家中養了一條狼,最先嘗到苦頭的就是父母,孩子想「咬」誰就「咬」誰,何談孝道。錯誤的道德觀,在當今社會中比比皆是,人們卻沒有認識到:中國人集體缺少國學教育,古人幾千年的智慧總結,卻被現代人遺忘了。教育孩子從國學入手,可以讓他們熟悉中國本我文化,就像孩子要喂母乳一樣,國學更加適合土生土長的中國孩子,傳統文化中的那些故事,天生具有親切感,更能讓孩子印象深刻。我認為,如何定義國學並不重要,關鍵是家長要對國學有著正確的認識:第 一,國學是有價值的;第 二,國學是可以應用的。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其實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對世界的影響。未來社會里,中國傳統文化一定會更有發展,國學氛圍會越來越濃郁,當孩子們在學科成績上「旗鼓相當」時,那些擁有國學基礎的孩子,會發展得更加堅實。 告訴孩子,國學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張嘴說話、如廁,舉手投足間都與國學有關。要讓孩子從情緒上感受國學的內涵,而不僅僅是背誦。我們會將國學分為10個部分,有的是道德教育,有的是情感教育,有的是生命教育。比如,道德教育方面,我們會學習《弟子規》,「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上課時,老師逐字逐句地解讀,通過故事、游戲、演練等不同方法,讓孩子喜歡和理解。 通常意義上的兒童國學啟蒙叢書包括《論語》、《大學》、《詩經》、《增廣賢文》、《弟子歸》、《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等。國學啟蒙教育的內容不僅是唱詩讀經,還包括中醫葯學的啟蒙教育,被稱作人文藝術教育根基的「琴棋書畫」,還包括學習傳統的戲曲藝術,點硃砂,拜孔子,誦經典,唱唐詩,著漢服,操古琴,學書法,聽京劇,畫花臉,糊風箏,剪窗花……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若不加以正確的引導教育而一味溺愛的話,很容易讓孩子養成嬌氣霸道的性格。而國學中匯集了中國的很多傳統思想和美德,如孝、禮、勤、誠、恥、珍惜時間、尊老愛幼等等,這都是傳承了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之處。通過讓孩子背誦、繼而切身理解國學教育中的精華之處,絕對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既可以幫助他們了解中國文化,又能讓他們從小學習美德,對他們的健康成長非常有好處,也有利於孩子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 直到今天,匯賢雅國學堂表示少兒國學啟蒙教育,政府並沒有以必修課的形式制定下來,它甚至遠未成為兒童語文教育的一部分(小學語文課本中,涉及國學典籍的內容不到5%),兒童國學啟蒙一直是「群眾辦學」,上演的是「民間演義」。沒有統一的教材,沒有可資借鑒的教學計劃,一切都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中。大部分國學教育啟蒙的實踐者都認為,少兒國學教育啟蒙不是機械地記背典籍,而是一種整體文化氛圍的熏陶。
⑨ 中醫是如何治療兒童癲癇的
患兒家長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長期的服用抗癲癇物對兒童的智力上會不會造成影響,事實上,一切抗癲癇物都會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如果合理的用,避免濫用抗癲癇物,對患者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危害。如果不予以治療兒童癲癇病,最終只能使病情加重。選擇適合的醫院,患者以及家屬要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選擇對控制患者病情有利的正規醫院,切不可盲目就醫,輕信傳言、廣告,以免耽誤病情。祝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