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蒙特梭利藝術教育的目的有哪些

蒙特梭利藝術教育的目的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0-11-28 12:24:07

A. 藝術教育學的特點是什麼還有它的目的

藝術教育學是一種培養人感知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審美教育,其目的是促進人的身心實現和諧的發展。藝術教育即是感性學科,又是人文學科,它著眼於情,關乎著美,直抵人的五官感覺;它以美啟真,以美儲善,在生動形象鮮明直觀的藝術呈現中展現善良美好的情感。因而,它是真善美聯結的紐帶,也是真善美統一的橋梁。藝術教育與著眼於知、關乎著真的科學教育及著眼於意、關乎著善的倫理教育共同構成了以發展人的知情意實現人類真善美理想的教育的組成部分。
藝術教育專業旨在培養具有扎實的藝術基礎理論知識和美術、音樂、舞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從事學校的藝術教育教學、訓練、競賽工作,並能從事學校藝術科學研究工作、學校藝術管理工作及社會藝術指導等工作一專多能的復合型藝術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

B. 藝術教育還有其他哪些作用

藝術教育功能與作用

一、審美認知作用

主要是指人們通過藝術鑒賞活動,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歷史、認識人生。藝術對於社會、歷史、人生具有審美認識功能。由於藝術活動具有反映與創造統一、再現與表現統一、主體與客體統一等特點,往往能夠更加深刻地揭示社會、歷史、人生的真諦和內涵,具有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的特長,並且常常是通過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給人們帶來難以忘卻的社會生活的豐富知識。

對於大至天體、小至細胞的自然現象,藝術也同樣具有審美認知作用。藝術可以幫助人們增長多方面的科學知識。

二、審美教育作用

主要指人們通過藝術欣賞活動,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啟迪,實踐上找到榜樣,認識上得到提高,在潛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發生深刻的變化,引導人們正確地理解和認識生活,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藝術的審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藝術作品,使讀者、觀眾和聽眾感受與領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藝術審美教育作用的第一個特點是「以情感人」。以情感人的方式,是藝術教育與其它教育之間最鮮明的區別。藝術作品總是灌注著藝術家的思想情感,通過生動感人的藝術描繪,作用於欣賞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強烈的感染和熏陶。所以,藝術的教育作用決不是乾巴巴的道德說教,更不是板著面孔的道德訓誡,而是以情感人、以情動人,通過藝術強烈的感染性,使欣賞者自覺自願地受到教育。1876年,當俄國大作家列夫· 托爾斯泰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為他舉辦的專場音樂會上,聽了柴科夫斯基的 D 大調弦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即《如歌的行板》後,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托爾斯泰說在這首樂曲中,「我已經接觸到忍受苦難人民的靈魂深處」。

藝術審美教育作用的第二個特點是「潛移默化」。藝術作品對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無強制的情況下,使欣賞者自由自願、不知不覺地受到感染,在這種漸漸地長期作用下使人的心靈得到凈化,對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以愛國主義詩詞為例,從屈原《離騷》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到北朝民歌《木蘭詩》中「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從唐代詩人高適《燕歌行》中「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到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從南宋詩人陸游《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到文天祥《正氣歌》「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強烈的感染力和沖擊力,確實是其它社會意識形態所達不到的。應當說,在藝術作品這種長期潛移默化作用下而形成的思想情操,常常具有更強的穩固性和延續性,常常成為人生觀、世界觀中最核心的組成部分。

三、審美娛樂作用

藝術的審美娛樂作用,主要是指通過藝術欣賞活動,使人們的審美需要得到滿足,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愉心悅目、暢神益智,通過閱讀作品或觀賞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物質產品是為了滿足人們生存的需要,精神產品則是為了滿足人們心靈的需要。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產品,正是因為它能給人們帶來審美的愉悅和心理的快感。古羅馬美學家賀拉斯提出藝術應當寓教於樂,既勸諭讀者,又使他喜愛,才能符合眾望。中國先秦時期的藝術理論著作《樂記》中,也有類似的思想,提出了「樂者樂也」的主張,認為藝術 ( 包括音樂) 應當使人們得到快樂。《樂記》總結了秦以前的音樂美學思想。

藝術審美娛樂功能的另一個作用,是使人們通過藝術欣賞得到積極的休息,從而以新的精力去投入新的工作。20世紀 50 年代以來,音樂療法逐漸引起各國醫學界和音樂工作者的興趣和重視,美、英等國先後創辦了各種音樂醫療的刊物,運用音樂手段來治療某些病症,並在這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美國某些高等院校還專門設立了藝術療法的學位。西方現當代心理學的許多流派,都十分重視藝術對欣賞者深層心理的宣洩作用或凈化作用,認為藝術可以使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受到壓抑或無法實現的情緒、願望、期待、理想,通過藝術創造的想像世界或夢幻世界得到完成和滿足。

C.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1、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本的教育觀點,視兒童為與成人有別的獨立個體。

2、不教的原則。六歲以前的幼兒是逐漸建構認知、辨別能力並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方式,不適合說教的教育。蒙氏從日訓著手,並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及教學材料,讓兒童自發、主動的學習,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隨著幼兒成長,會出現某一段時間只對環境中的某一項事務專心而拒絕接受其他事務的特點,若在此時提供專向的幫助,會收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4、教師作為環境的一部分存在,扮演協助、啟導的角色。教師的工作是觀察兒童的內心需要,設計環境、並示範教具的准確操作,再依兒童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提供適時的引導。這種不教的教育能使師生關系和諧,兒童能夠愉快的學習。

5、著重智慧與品格的養成。幼兒教育的本質意義在於幫助幼兒的生命完美成長。因此幼教的目標不只是為小學做准備,更重要的是為他們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德的基礎,培養他們終生學習的好習慣。

6、尊重兒童的成長步調。在蒙氏教育中沒有嚴格的課表及上下課時間,讓兒童循著內在需要,自由而專心地工作,若孩子的專心時常被打斷,會養成孩子不專注及草率的習性。相反,經常使孩子處於不受打擾反復練習的狀態則能培養孩子的耐心和專注力。

7、混齡教學。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會相互模仿、相互學習並養成兒童關愛他人、樂於助人的社會行為,並在智能上相互影響、促進。

8、豐富的教材與教具。教具並非是教師用來教孩子用的,而是兒童工作的材料,旨在誘發兒童由淺入深的自我重復操作,以達到
自我教育的目的。

9、摒棄獎懲制度。蒙氏尊重兒童的選擇,讓兒童有自願、自發的學習意願與需求,兒童對獎懲並不在乎。

10、教學成果常以爆發的力量呈現。以循序漸進的自我教育方式訓練兒童,因此在短時間內不易察覺學習成果,但卻常以爆發力量突然呈現出內在的心智成長。

(3)蒙特梭利藝術教育的目的有哪些擴展閱讀:

蒙特梭利教育的優點

1、每項教具的單獨和聯合使用,都有步驟和順序。而且不管在設計上或者在使用方法上,都是由簡單到復雜,其主要目的是增減培養孩子了解步驟,重視秩序,並間接地培養其「內在紀律」。

2、蒙氏教具不選用五彩雜陳的色澤,以朴實、干凈的色調為主。因為它具有教育意義,所以通常用單色調,突顯真正的教育目標,也就是具孤立的特性。例如:粉紅塔的十塊木頭全部都是粉紅色。

3、在設計上,具有控制錯誤的特性,可以使小朋友自行發現錯誤、而能自行改正,例如:粉紅塔有十塊,最小的一塊是一公分的正立方塊,最大的一塊為十分公分的正立方體,所以最大塊與次大塊剛好差一公分。在堆完塔後小朋友可以拿起最小的那塊,量一量各塊之間的差距,他會發現恰好都是一公分。

4、由於教具的最重要目標,是為符合兒童的內在需要,所以在大小、尺寸上,只以兒童的能力為考慮范圍,例如:粉紅塔最大的一塊,孩子也可以搬得動。

5、每項教具都有能夠吸引小孩子的因素,例如粉紅塔木頭的重量、顏色;或者勺豆子時,豆子沙沙的聲音。

6、由步驟、秩序中培養孩子的邏輯習性和推理的能力。

7、教具的設計,以供給一個人操作為主要考慮目標。

8、每樣教具都具有直接與間接的教育目的。

D. 蒙特梭利教育藝術區的目的

蒙特梭利教育沒有藝術區, 蒙特梭利教育主要有4大區,分別是:感官區,生活區,數學區和語言區

E. 蒙特梭利教育到底有什麼好處

瑪麗亞•蒙特梭利是二十世紀享譽全球的幼兒教育家,她所創立的、獨特的幼兒教育法,風靡了整個西方世界,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各國,特別是歐美先進國家的教育水平和社會發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點在於十分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她為此從事了半個多世紀的教育實驗與研究;她的教學方法從智力訓練、感覺訓練到運動訓練,從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從平民教育到貴族教育,為西方工業化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幾代優秀的人才基礎。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思想於20世紀初傳入我國,經過多年在我國的發展與實踐應用,產生了良好的效果。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思想對我國學前教育的改革起到了積極地促進作用。
一、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思想改變了人們傳統的學前教育觀念
時代在不斷地進步,改革傳統教育模式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思想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我國引進的。傳統的教育模式中人們往往認為兒童的心智發展規律沒有任何的規律可循,兒童缺乏自主性,只有通過成人的指導下才能夠得以發展。這種否定兒童能力的觀點,不重視兒童個性的理念導致了一些不良的後果,如:成人們往往把自己的觀點或者認識強加到孩子身上等。傳統的教育模式就是灌輸和指揮兒童的心智發展,並且往往不顧兒童的興趣愛好和接受能力,將一些固定的知識傳遞給兒童,這樣就阻礙了兒童正常的心智發展,束縛了兒童的一些思維方式。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思想正是打破了這一現象。
蒙台梭利經過對學前兒童不斷的研究中發現:兒童存在著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兒童的這種內在的生命力,是一種活動的、積極地、並且有著我們無法想像的無窮的力量。所以,蒙台梭利把學前教育的任務歸納為「激發和促進兒童的內在潛力,並且要按照兒童自身的規律,使其獲得自由的發展。」蒙台梭利在其編著的《蒙台梭利幼兒教育科學方法》中提到:「兒童不是成人和教師進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任意可以塑造的蠟或泥,也不是任意刻畫的木塊,不是父母和教師培植的花木或飼養的動物,而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能動的、發展著的一個活生生的人。」這一句話打破了傳統的學前教育模式觀念。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思想就是要讓我們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應該相信兒童,讓兒童在自然、自由的活動中得到全方面的成長。」
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思想讓我們重新審讀幼兒教師的角色,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要從課堂上的主導地位轉變成內心的輔導者。教師要愉快的工作,要讓兒童通過自由選擇來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二、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思想為我國學前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
我國的傳統教育理論一直受赫爾巴特的教育理論所影響。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採用的是自上而下的傳授法,強調的是灌輸式的教育,並且認為教學活動就是教師和學生兩個因素組成的。這樣的教育模式把兒童當成了貯備知識的容器,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處於被動以及消極的地位。而且教學內容空泛缺乏新意,教學的程序是嚴格按照五步教學法進行的,作為主角的兒童只能作為被動的服從者。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兒童的個性和能力被埋沒,無法得以展現。所以,人們呼籲教學的改革,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思想在中國的傳播也是時代的要求。
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思想為我國學前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表現形式是多方面的。首先,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思想的引入豐富了學前教育的內容。傳統的學前教育的課程主要以唱歌、游戲、手工、談話為主。而蒙台梭利的教學內容就十分豐富,它包括感觀教育、生活練習、語言教育、數學教育和文化教育。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思想注重日常生活練習,日常生活練習有助於促進兒童健全的人格。其次,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思想的引入改進了學前教育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自上而下的傳授法。這種教學的方法忽視了兒童的個性特點,有礙於兒童的身心正常發展規律。蒙台梭利把科學的觀察與研究兒童作為教師首要的任務,給兒童提供環境和工作材料,重視環境的創設,使兒童通過自我教育得到發展。再次,豐富了教學組織形式。在我國以往的教學形式上是採用同齡編班的形式,而蒙台梭利顯著的特點就是混齡編班。現階段,我國大部分中小城市的家庭中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兒童缺少兄弟姐妹,這樣不利於兒童社會性發展。混齡編班促進了兒童的社會性發展。
三、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思想推動了我國學前教育改革的進程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確定了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主要任務和試點單位,在這次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十項任務中,學前教育改革力度最大,試點動作也是最快的,因為我國學前教育相對薄弱,群眾反映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學前教育成為這次國家要著力解決的問題。現階段,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思想已經深入到了基層,蒙台梭利教育機構從大城市發展到小城市,從國辦園發展到私立園,已經遍及到了全國各地。很多幼兒園將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思想引入幼兒園,紛紛設立了蒙氏課程。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思想也已經開始走入到普通家庭,很多孩子的家長都認同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思想。在這樣的影響下逐漸的改變了原有的教育觀念,很多教育學家也開始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思想有效地推動了我國學前教育改革的進程。

F. 蒙台梭利科學領域的教育意義有哪些

你的這個概念范圍太大:你可以看看相關的書籍。

蒙特梭利本來是針對智障兒童進行的;但是對我們現在的兒童的智力開發意義很大。

蒙特梭利強調的是直觀展示:強調的是感官教育;通過視、聽、嗅、味、觸來幫助孩子獲得知識。

G. 如何理解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的功能和目標

「蒙台梭利」在家長的眼裡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不論是在網路、微信還是市面上的各類早教機構或是幼兒園,這幾個字出現的頻次高得嚇人,甚至開始成為家長為孩子選擇教育時的「首要問題」。但蒙台梭利教育到底是什麼?如何進行教學?這個問題說不定連不少標榜蒙氏教育的機構都說不出所以然,更不要提看得雲里霧里的家長了,讓小編來解答大家的困惑吧!
蒙台梭利是培養學習能力和習慣的教育
首先,在提蒙台梭利的具體教育環境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蒙台梭利的教育目標是什麼。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由瑪利亞·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發展而來,基本原則是「追隨孩子」。
同大部分學數學、學英語並聲稱教導孩子多少基本知識的幼兒教育不同,蒙台梭利教育中最重要的方面與學業無關。蒙氏教育注重的是孩子的個人發展並培養與提升每個孩子對快樂與驚奇的感知能力。在蒙台梭利環境的學習過程中,孩子應該享受自己童年的快樂,而不是提前掌握多少學術上的知識,更注重的是孩子學習的過程。
為什麼會和我們過去固有的思想有這樣的差異呢?這就同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和目標相關了,「這是著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教育」,接受蒙氏教育的孩子並不會通過機械式記憶記住某些算式、每天默寫單詞這樣的方式提高知識的密度,而是在蒙氏教育的環境中自己探索、尋找答案,逐漸掌握自己獨特的學習能力,從而拓寬知識面。
「其實是這樣,孩子們在幼兒園的環境中並沒有接觸到一些基礎背誦的概念和難度略高的題目,他們被教導的是自由地探索和學習,所以他們的學習習慣、能力和自主性會非常強。慢慢地我們孩子的優勢就會逐漸體現出來。
有準備的環境
「有準備的環境」是蒙台梭利的特點之一。
蒙台梭利關於有準備的環境的理解就是:兒童來到這里所接觸到一切有利於發展並最大程度促進孩子獨立學習與探索的條件。在這個安靜有序的環境里擁有許多活動,孩子們來去自如,自由選擇已被教導的工作,以自己的步調練習。在這里,在環境和老師的引導,孩子們體會自由,學習自律。

其教室分為七個區域,分別是生活區、感官區、語言區、數學區、文化區、藝術區以及讀書角。各個區域都准備了各類教具,供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工作」。
在生活區,各種茶杯、盤子、碗都是根據孩子的大小真實打造的,而不是小孩玩「過家家」用的那種塑料器具。這不,一個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捧著接好水的玻璃杯子,生怕打碎。「這樣的環境可以讓孩子們適應真實的生活,並且鍛煉獨立性。
生活區的真實用具
感官區聽起來好像有些難以理解,其實就是通過各類感官教具,如不同顏色的色板、不同氣味的味覺瓶等讓他們通過感官來學習。

接下來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跟日後學習相關的數學區和語言區。顧名思義,這兩個區域是鍛煉孩子數學和語言能力的。在這里,會有各式的教具供孩子進行學習。
在數學區,會有一些彩色串珠,分別由10個、100個、1000個等等數量的珠子組成,孩子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視覺及觸覺,一個個數珠子的數量,然後循序漸進慢慢接觸一個個更大的立方體,通過具象的方式理解數學問題。

同樣,語言區的孩子們也是通過視覺聯系現實中的內容,配合學習。在語言區有這樣一組教具,不同的單詞與教學模型相對應,比如「elephant」對應的就是大象模型,不同單詞旁邊都會有一個模型進行參照,這樣就可以通過多感官的形式幫助學習。

語言區的模型和單詞
文化區則會有一些文化類的教具,比如世界地圖拼圖,孩子可以通過自己獨特的方式將世界地圖拼起來,在這個過程中了解一些基本知識。

文化區的教具
藝術區一般來說,是孩子進行繪畫的場所。在這個區域,孩子們可以自由的在自己的小毯上進行繪畫。
讀書角,顧名思義,裡面放了很多書,小朋友可以在這里的書架上自由取閱,看自己想看的東西。
總之,孩子可以在蒙台梭利環境中學習各種文化知識,做復雜的算術題、說出各大洲的名稱、識別幾何形狀、書寫等,得到更好的成長。
不要去教孩子應該怎麼做,自己探索才是學習的關鍵
在蒙台梭利的教室中,學習被稱為「工作」。這個「工作」的主體是孩子,老師起的只是引導的作用。——她是學習環境的設計者、資源的提供者、教具的展示者,也是每個孩子成長和發展的紀錄者和觀察者,但卻不是那個告訴孩子「1+1=2」結論的公布者。
在蒙氏環境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會一遍又一遍的重復做手上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並掌握手上的教具所蘊含的概念。
用蒙台梭利的典型教具「粉紅塔」來舉例,「粉紅塔」由十個邊長遞減的粉色立方體組成,孩子們需要做的就是將其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搭成一個塔狀。在孩子們用這個教具「工作」的時候,老師並不會在邊上以任何形式進行指導,只是孩子一個人完成。可能孩子第一次做的不對、粉紅塔最後倒下了,第二次也不對、中間一環出現了差錯,在這樣的自由選擇過程中耗費的時間會很長,但他卻能夠靠自己「摸」、自己思考,最終掌握抽象的辨別能力。要知道,在這個過程中,全部依靠的都是孩子自己的思考。
蒙台梭利教具「粉紅塔」
「讓孩子自己學、自己判斷」這個道理非常淺顯,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有的家長會經常抱怨孩子什麼都要問父母,不論學習、生活還是各類問題,甚至長大之後依然如此。卻不知,造成這樣問題的源頭在家長本身。孩子很小的時候,大人就習慣告訴他這個不應該這樣,那個該是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習慣了不思考。
一次開放孩子家長觀察的課堂上,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當時,一個女孩正在聚精會神的完成「圓柱體插座」的教具,這個教具由十個木頭的圓柱體凹槽和一個個圓柱體組成,孩子要做的就是把十個圓柱體全部放進相對應的凹槽。「在女孩『工作』的時候,她的父親坐在一旁觀察,但不一會兒,她的父親就按耐不住了:女孩子每拿起一個圓柱體在思考、比對放入圓柱體凹槽時,她的父親就說『不是這個』、『換一個』,這樣次數多了之後,我們發現,她拿起那個教具的時候,就會抬頭看她的爸爸,好像在問是不是這個,然後默默地等待父親的答案,其實我們應該讓孩子自己選擇,父母不能在孩子都還沒自己嘗試找到答案前,就搶在前面給她答案。

蒙台梭利教具「圓柱體插座」
在規則下,有限度的自由
看到這里,或許你認為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放任孩子自由的玩耍、學習,但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在蒙氏教育的環境里,孩子必須在遵從「規則」和「秩序」下自由的玩耍。
每個蒙台梭利教室都是「按照有限度的自由」這一原則運作的。
每個教室都有基本的規則,這些規則都是以尊重個人和環境這一蒙台梭利核心理念為依據的。
這里的規則大多是關於學生個人習慣和教養方面的內容。舉例,假設一個小朋友想要玩粉紅塔的教具,而另外的小朋友還在「工作」中,那麼他就需要在旁邊等。
「這個『等』是我們在蒙氏教育中希望孩子學習的一樣東西。另一個孩子在工作的時候,這個小朋友只能等待,而等待期間其實沒有什麼事情只能看其他孩子在做什麼。所以這段時間就變成了學習的過程,他可以在看到其他孩子工作的過程,然後用自己的思維模擬,等到輪到他之後,他就可以通過實踐驗證自己的想法,等待也培養到孩子的好性格。」
這只是規則其中的一個方面,在蒙台梭利的教室中,有很多這樣關於孩子的習慣、教養方面的規則需要遵守。比如當老師在和小朋友聊天或者在忙的時候,其他學生要找老師就要輕輕拍一下老師的肩膀,然後靜靜地等老師忙完;又比如小朋友從來不會自己去碰沒有教過的教具,因為他們知道規則不允許。
在遵循規則的前提下,孩子可以自行選擇感興趣並且已被教過的教具,按自己的步調工作,當然也可以獨自完成也可與他人合作。而老師則通過對孩子課堂上的觀察,決定哪個孩子或哪些孩子適合學習新的活動或新的教具。目的就是鼓勵孩子積極自主的學習,並在個人學習和小組合作中取得平衡。
如何在家創造蒙台梭利環境
在知道蒙台梭利理念和基本的規則之後,家長又要如何將這種理念吸收實踐,在家裡就為孩子布置一個蒙台梭利環境呢?
家庭的環境要有秩序
這里的秩序做起來很簡單,可以這樣來理解:家裡的各式擺放都要依據一定的「秩序」來布置。
比方說:很多家長會把孩子的各種玩具放進一個筐子里,但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應該把孩子的不同玩具分門別類擺放,不同的車子、積木、拼圖都可以分開。這樣孩子玩耍完之後,就會自己把東西收好,放在原來的地方。
孩子日常的作息有一定的「秩序」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學校,會規定幾點到幾點吃飯、幾點是出去玩,這樣孩子對時間就有一定的概念;但是在家裡,沒有固定的作息規劃,他有時就會玩一樣東西玩很久,這樣也是不對的,要讓他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
布置蒙氏房間
蒙台梭利的理念中有這樣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孩子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在蒙氏的房間中,孩子的床應該是非常低的,這樣他醒來之後就可以自己下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除此之外,一些玩具、小櫃子、衣服都要盡可能放在孩子夠得到的地方,讓他可以自己碰到,從而培養出自己的獨立性。比方說:孩子的衣櫃可以設計一個比較矮的桿子,這樣他就可以自己選衣服、掛衣服,而不是什麼都要父母幫忙。
同樣,如果想要在房間里掛畫培養孩子的藝術感,也要盡可能的放在與孩子視線平行的地方。
廚房的設計
有條件的話,家長在廚房旁邊可以設計一個小朋友「mini size」的各種廚房用具,這樣他就可以自己洗自己的小碗、杯子,培養他的獨立能力。
廚房角落放上一些小拖把、簸箕這樣的物品也是培養孩子手眼協調性和獨立能力的好辦法。起初,家長可以教孩子怎麼拖地、怎麼擦桌子,教會之後,他打翻水、看到桌子臟就可以自己去處理。

自己可以設計一些特別的方法或工具讓孩子動手做
其實蒙台梭利環境沒有特定的標准,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設計。
比方說,對年齡特別小的孩子來說,自己取水、打泡沫、弄乾這樣的擦桌子的步驟比較復雜,那麼家長可以簡化步驟,就讓孩子單純的拿塊布沾水擦桌子;也可以買一個小的噴霧瓶,教孩子擦玻璃。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細節,但是家長都可以布置一些簡單的任務,在教會他們之後,他們就會經常自己做了。

H. 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蒙特梭利所倡導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不是為上學作準備,而是為未來生活作準備。"其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幫助兒童的生命自然地成長和完善。具體的說就是讓兒童獲得身體、意志、思想的獨立,達到人格、心理、智力、精神的完善。

I. 藝術教育的意義有哪些

文化包含了諸如價值、信仰、語言、知識、藝術、傳統、制度以及個體或回者群體表達其人文答需求和賦予其本身存在、發展的生活方式和意義。——《關於文化權利的弗里堡宣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7年
本公約締約各國承認人人有權:
(甲)參加文化生活;
(乙)享受科學進步及其應用所產生的利益;
(丙)對其本人的任何科學、文學或藝術作品所產生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利益;享受被保護之利。——《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聯合國,1976年生效
文化權利是人權的一個組成部分,同其他權利一樣,是普遍的、不可分割的和相互依存的。全面增進和尊重文化權利,對於維護人的尊嚴和在一個多樣化的多種文化的世界裡個人和社群之間的積極的社會互動,至關重要。——《第21號一般性意見:人人有權參加文化生活》,聯合國,2009年
2.藝術教育是不容褻瀆的基本人權之一,以上三個聯合國及教科文組織的文件可以說明,藝術並非是屬於少數人的,藝術教育也不應該成為精英化教育。

J. 蒙特梭利教育的含義是啥

1、 日常生活教育-

育是一種由個人自發地完成的自然歷程;它必

這類教育的工作材料都是兒童平日生活中可見到、可摸到的,如掃帚、杯、碗、湯匙、餐巾……等。這些活動是為了滿足兒童在發展的過程中對於秩序感、手眼協調、專心工作及獨立的特性所需而預備的教為環境。

的觀察已證明教育不是在於教師給予什麼,教
2、 感官教育-

人類必須透感官與外界接觸,智力的發展也有賴於感官的經驗。幼兒期是感官能力的形成時期,如果此時給予孩子視、觸、聽、嗅、味等五覺教育練習,將能使孩子的感官更加敏銳。

一、新教育與舊教育的不同: 「科學

3、 學術性教育-

須由人直接從環境中得到經驗,而不是藉著聽
包括數學及語文。這些教具由數學前准備,語文前准備開始有一完整的系統,除了能使兒童獲得基本的數學概念,並使語文能力獲得充分的發展,奠定日後學習的基礎。

4、 藝術性教育-

蒙特梭利教育的特點

包括音樂、美工及科學。音樂培養孩子的欣賞力與音感發展;美工培養兒童自我的表現力、創造力與美感能力﹔而科學則使孩子能與大自然接觸。了解自然的和諧與美麗。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