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道德教育
A. 如何認識護理道德修養與護理道德教育之間的相互關系
道德修養是對理論的實踐,道德教育是對道德的認知過程。
B. 護士職業道德與法律
護士即具有一般的護理工作的操作能力,可以獨立完成護理任務。而准護士只能做輔助工作。醫生一般是診斷,而護士進行輔助護理治療工作。護工是病人家屬請來照看病人日常起居的人員。護士在執業中應當正確執行醫囑,觀察病人的身心狀態,對病人進行科學的護理。遇緊急情況應及時通知醫生並配合搶救,醫生不在場時,護士應當採取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護士有承擔預防保健工作、宣傳防病治病知識、進行康復指導、開展健康教育、提供衛生咨詢的義務。護士執業必須遵守職業道德和醫療護理工作的規章制度及技術規范。護士在執業中得悉就醫者的隱私,不得泄露,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C. 如何提高護士職業道德修養
新醫改方案的出台為我國衛生事業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作為醫改方案的主體力量,醫務人員的態度和行為對於方案成功實施至關重要,加強醫務人員職業道德修養成為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公立醫院進一步體現其公益性質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 醫務人員 道德修養 公立醫院
新醫改方案已經明確提出公立縣級醫院改革的具體要求,決定著醫院的辦院方向、方式、方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醫院的醫療生產活動不是一個單項的利益索取過程,而是一個雙向利益實現過程[1]。尤其是在當今醫療市場較為激烈的競爭環境中,醫院要佔領醫療市場,不僅要靠先進的設備、過硬的技術,更要靠良好的醫療服務去贏得患者的信賴、贏得市場。對於公立醫院而言,如何加強醫務人員職業道德修養,充分體現其公益性質,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課題。
1. 醫務人員職業道德追求的目標
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即醫德,是醫務人員應具有的思想品質。培養良好醫德品質、提升醫德境界,是醫務人員職業道德修養目標。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醫務人員,能夠正確處理個人與醫院、社會的關系,始終把病人利益、社會利益放在自己的前面;摒棄自私自利、先私後公的醫德境界;提高人性化服務,能夠在醫療活動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具有高度責任心,能夠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工作中弘揚不怕臟、不怕苦,不計個人得失、任勞任怨,為了病人甘願承擔風險的高尚境界;讓患者受到充分尊重,享受到充分慰藉,愉悅、高雅和舒適,從根本上提高自覺性和主動性。推進醫務人員思想道德素質向深層次、高品位健康發展[2]。
2. 加強醫務人員職業道德修養的方法
職業道德修養是醫德品質養成的方法之一和關鍵環節,是醫務人員依據一定的職業道德原則和規范所進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鍛煉和自我提高。醫德修養的過程,是外在醫德原則、規范和要求在醫院主體心目中內化的過程[3]。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2.1 堅持正確導向,增強醫德意識
作為醫務工作者,不但要使自己在業務技術上適應社會需要,而且要使自己醫德適應於社會發展要求,具有高度的思想覺悟和優良的醫德醫風,而高尚的醫德醫風是不會自然形成,特別對於年輕的醫務工作者,思想道德處於一種不穩定期,更需要正確的醫德導向。醫德導向要突出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這個核心。因此,醫院對每年新分配和新調入的醫務人員都要進行上崗教育,主要內容就是醫德醫風的教育。醫院要堅持不懈地開展職業道德建設,運用教育、行政、輿論等手段,培養一支技術優良、職業道德高尚的員工隊伍,讓為人民服務、救死扶傷的道德情操深入人心,落於行動,特別是讓醫務群體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規范醫療行為,改善服務環境和服務態度,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勤於工作,樂於奉獻,以良好的行業形象,踐行「科學發展觀」,實現個人價值,促進醫院以良好的職業形象在競爭激烈的醫療市場中得以長足發展。
2.2 增強遵守道德規范的自覺性,防範醫療糾紛發生
職業道德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的自覺性,它不像法律那樣具有強制性,通過國家專門機關保證其實施,而是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各種教育,特別是人們的內心信念來起作用的。信念就是一種精神支柱,思想導向,也是一種內生動力,它能促使醫務人員經常自覺地用醫德規范來要求自己,審視自己,反省自己,由此調節與病人、與社會的關系。醫務人員要使自己成為醫德高尚的醫務人員,就必須在實踐中培養和提高這種自覺性,樹立牢固的職業道德的內在信念,提升執行職業道德規范自覺性,做到文明行醫,安全行醫,誠信服務,潔身自好。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會趨使醫務人員為實現個人價值,刻苦鑽研業務,學習掌握為病人服務的本領,會不斷依照醫德理論、原則和規范進行自我反省、自我檢查、自我批評和自我解剖,約束自己的不規范行為。真正做到視病人為親人,用愛心、細心、溫馨,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合理、周到的診療服務,則醫療糾紛少,甚至沒有;反之,醫務人員職業道德不良,隨之責任心不強,服務態度生硬,技術水平不高,醫患溝通不到位,難免在診療過程中會出現責任性差錯,甚至事故,給病人增加痛苦,引發醫療糾紛。
2.3 強化敬業意識,促使醫德根本好轉
治病救人不同於商業活動,醫務人員畢竟是為社會服務的,在以病人為中心的今天,醫務人員的敬業精神比一般從業人員的敬業精神更具有特殊性和社會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對病人負責,把病人的健康放在首位。在醫院,搶救病人的需要,就是一道至高無上的命令,其他的工作和行為,都必須服從於醫務人員應盡責任的這個原則。二是要培養人道主義的道德情操,真誠愛人。醫務人員的情感所至,往往能給病人解除葯物無法解除的痛楚。三是要做到一絲不苟,忠實於病人的健康利益。在醫務人員的工作過程中,往往一張處方、一項手術、一個細微的操作都將關繫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四是要互敬互學,實行醫護協作。醫療實踐的成功是醫護人員通力合作的結果。新老醫生之間、醫護之間,科與科之間,既要各司其職,又要通力合作,這是保證醫療質量的重要環節,也是對醫生的道德要求。
2.4 樹立健康向上的醫德功利觀,不斷強化自身素質
一個具備社會主義醫療職業道德的醫務人員,應該建立集體和社會的功利觀,應該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換取廣大群眾疾病的消除和身心的健康,拯救在死亡線上的病人,這是醫務人員的最根本的功利。每一位醫務人員都應自覺遵守道德規范,正確看待物質利益,正確認識醫務工作者和病人的關系,經常進行換位思考,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醫療安全為核心,優質服務為軸心,和諧醫患關系,充分展現新時期醫務人員全心全意為病人的「健康衛士」形象。
參 考 文 獻
[1] 勵莉.淺談新時期醫院的職業道德建設[J]. 當代醫學,2010,16(16):164.
[2] 王立榮.淺論科學規劃醫學倫理學教學內容[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9,22(1):36.
[3] 郭照江,李剛.建立完善醫德考評制度,裨益醫德建設成效機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8,21(5):70.
D. 簡述培養護士道德修養的途徑
有好多個途徑的方法都可以 首先就是搞一個專業的培訓 第二個就是設計一些待遇 這些修養 職業道德方面的實踐活動 把它參與去體驗 這個很重要
E. 護理道德教育的名詞解釋
護理道德教育:就是為了使護士接受和遵循護理道德規范體系的要求,而有計劃,有組織的對護士施加一系列護理道德影響的活動。
F. 護理道德的意義
護理道德
護理道德是指在護理活動中所產生的護理道德意識現象和在護理實踐中用以調整護理人際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稱。
中文名
護理道德
外文名
Nursing Moral
快速
導航
特點
作用
內涵
1.護理道德的原則與概念
護理道德的基本原則:在護理活動中,調整護理人員與病人、與其他護理人員、社會關系的最基本出發點和指導原則。包括3個層級支點:救死扶傷防病治病;實行社會人道主義;全心全意的為人民健康服務。護理道德的概念:護理工作,是整體醫療工作的組成部分,但又具有自身工作的屬性獨立和特殊。對於患者,特別是危重患者,護理質量直接關聯病人生死存亡。關繫到醫生、護士、病人3種協調關系。其護理專業的不斷發展與完善,是根據當時的社會需求及環境變化而不斷發展及演變.是在社會道德的基礎上,升華的一種工作行為,具有3個發展階段,以疾病為中心,以病人為中心,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研究和完善關於護理職業道德教具有深遠的臨床工作意義。
2.護理道德是提高護理質量的倫理基礎
醫院工作的運行平台里,患者從人院到出院,一切治療,護理,日常生活都離不了護理人員的指導。特殊患者還要進行專科護理,心理護理和特別護理。因而,護理道德是一切工作的基礎,是質量和動態工作的保障。
3.護理道德是護理人成長的必由之路護理工作角色的定位,為提高治療護理的療效.需要提升道德教育,提升護士素質:具有良好的人生觀及職業動機、敏銳的觀察及感知能力、精確的記憶力、良好的分析及評判性思維能力、穩定的情緒狀態及積極的情感感染力、堅強的意志力、良好的個性心理素質、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
4.護理道德直接影響醫療護理質量
護理工作,是具有艱苦性質的平凡工作,繁重的體力與復雜的腦力勞動相結合,嚴格的科學性與和高度的責任相匹配,需要擁有廣泛的科學技術才能完善此項工作。護士是醫院中堅力量,指標比例是醫院技術人員的50% ,專業面強,涉及科系領域廣、是患者最直接最親密的接觸者,統計狀況表明,一名患者從門診住院的整個過程中,90%處置是需要護士參與所完成.從基礎護理到各種護理技術技能操作,從採集標本到觀察疾病微妙病變,都需有技巧和敏銳的感覺。
5.護理語言道德對病人健康的影響
護理語言,是與患者之間進行思想互動,交流的信息工具,美好的語言,反映的是護士思想情操,文化程度,道德修養,言談舉止、衣帽整齊端莊的體現。和善的語言,可對待不理智的病人及家屬,使之,從心理變化的角度予以理解,耐心說服,不使矛盾激化;減輕患者對疾病的恐懼,根據每個人的特質狀況,給予適當的稱呼,營造溫馨的修養氛圍。
6.護理行為道德對病人健康的影響
護士的言行,對患者的情緒,心理狀態起著重要作用。如;關心病人,及時為病人解除身體上的不適;體貼病人,注意解決病人的心理問題;在停止或開始使用各種儀器時,要向病人解釋為什麼,以免造成病人緊張或擔心;如果可能,盡量讓患者家屬有一定的接觸時間來陪護病人。護士鎮靜的表情,輕盈快捷的步態,飽滿的精神,都會給病人帶來戰勝疾病的信心,是修養生命的一劑精神良葯。
7.完善護理道德的倫理障礙
在完善護理道德的過程中,諸多的矛盾因素阻礙了實施的計劃,使之導致不完美。如:履行人道主義與經濟效益的矛盾;講真話與保護性醫療的矛盾;知情同意與保護病人利益的矛盾;衛生資源分配與病人實際需要的矛盾
G. 如何提高護理道德教育與道德修養
1護理道德教育過程
1.1構成護士道德品質的要素是護理道德認識、護理道德情感、護理道德意志、護理道德信念以及護理道德行為和習慣。
1.2護理道德認識是護士對護理道德關系及調節這些關系的護理道德原則、規范的理解和接受,
提高護士的道德認識是護理道德教育的首要環節。護理道德情感是護士在護理道德活動中對護理道德關系和護理道德行為的內心感受及其態度的體驗,情感是形成護理道德行為的內在動力,陶冶護士的道德情感是護理道德教育的重要環節。護理道德意志是護士選擇護理道德行為的決斷能力和履行護理道德義務中自覺克服困難、障礙的毅力,意志是護理道德行為的杠桿,磨練護士的道德意志是護理道德教育的關鍵環節。護理道德信念是護士對護理道德目標、理想堅定不移的信仰和追求,信念是護理道德認識轉化為行為的重要因素和精神動力,使護士逐漸樹立起護理道德信念是護理道德教育的中心環節。護理道德行為是護士在人際交往中所採取的有意識、經過選擇、能夠進行善惡評價的護理行為,護理道德習慣是建立在高度自覺基礎上的自然而然、經常持續的護理道德行為,這是護理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終環節。
1.3護理道德教育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煉之以志、篤之以念、導之以行的過程
2護理道德教育特點
2.1理論性與實踐性
理論是實踐的指南,只有運用護理道德的理論指導護士才能達到規范化的護理行為以及正確處理護理實踐中的各種倫理關系。引導護士理論聯系實際,聯系當時社會和護理事業的需要,聯系醫學、護理學發展提出的新道德問題。只有理論聯系實際才能使護理道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和到達預期的目的。
2.2
同時性與選擇性在護理道德教育過程中,應對形成護士道德品質的諸因素同時開展教育、共同提高,應因時因地因人區別對待,選擇最適合受教育者的內容進行教育。對道德判斷力低的護士應以提高護理道德認識為重點,對缺乏情感的護士應以培養道德情感為重點,對意志薄弱的護士應把鍛鑄道德意志為重點,對專業思想不牢固的護士應以增強觀念為重點。
2.3長期性與漸進性
由於外界環境的影響和護士自身的思想矛盾斗爭,護士向道德高峰攀登的過程中總會出現反復,這就需要教育者堅持反復、長期地進行護理道德教育,要針對護士的道德問題及相應的
道德品質由微見著、積小善成大德的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護理道德教育方法
3.1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相結合,以理導人的方法 護理道德教育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共同點,但護理道德教育具有職業特徵,護理道德教育與專業教育密不可分,寓護理道德於智育之中,體現了科學與道德的統一性,在護理道德教育中要以理導人,即以深刻的道理、理論的力量教導人、引導人,可收到明顯的效果。
3.2說服教育,以情動人的方法
護理道德教育要滲透護理實踐的全過程,是一項長期性的任務。護理道德教育需要以真摯的情感耐心、細致地進行說服、誘導,堅持鼓勵、表揚為主,輔之以批評。在幫助教育中注意以情感打動人心,使廣大護士自覺自願地接受護理道德教育,並踐行在護理實際中。
3.3典型引導,以形感人的方法
榜樣不僅指明了前進方向,而且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典型引導就是運用醫療衛生戰線的英模人物的光輝事跡對護士進行引導教育,以良好的形象感人,使之學有榜樣,趕有方向,這是護理道德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4輿論揚抑,以境育人的方法
輿論揚抑是利用良好的護理道德輿論,弘揚先進人物事跡和崇高理想,抑制不良的思想和行為,並在護理集體中形成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好人好事有人誇,不正之風有人抓的良好環境。以境育人創造良好護理道德風尚的環境是進行護理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4護理道德修養途徑和方法
4.1在護理實踐中加強護理道德修養 護士的護理道德修養是在與患者、與社會的各種關系中表現出來的,要在護理實踐中檢驗自己的言行,正確的認識衡量自己,克服不足明確方向。隨著醫學護理學的發展,也賦予護理道德以新的內容,適應高技術發展帶來的護理道德觀念的變化。護理道德的內容及其修養是無止境的,因此護士要堅持「活到老,學到老,修養到老」。
4.2自覺地堅持兩種護理道德觀的斗爭
正確的護理道德觀佔主導地位,但也存在著利己主義的護理道德觀。護士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正確護理道德觀,並同腐朽的護理道德觀作斗爭,自覺抵制錯誤思想,自覺接受群眾、同行和社會的監督,嚴格按照護理道德原則及規范要求自己,不斷向崇高的護理道德境界攀登。
4.3持之以恆,努力達到「慎獨」境界
「慎獨」作為修養的途徑和方法,是指護士在個人獨處的時候,仍自覺地堅持護理道德信念,恪守護理道德規。
慎獨」是護理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要達到這一境界就必須增強護理的修養的自覺性,持之以恆,堅持到底。培養「慎獨」精神必須打消一切僥幸省事的念頭,當工作平淡厭煩時或
當工作繁忙勞累時,越發要以
「慎獨」精神要求自己。要從小事入手,從細心做起,久而久之養成良好習慣,就會逐步達到「慎獨」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