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教育技術學的典型定義

教育技術學的典型定義

發布時間: 2020-11-28 17:14:37

1. 什麼是教育技術學

一、關於教育技術學的產生和特點

教育技術是在視聽教學方法、個別化教學方法和設計與改進的實驗方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隨著科技手段的引入和有關理論{傳播理論、系統科學理論、學習理論等}的影響,形成了以對教學過程的設計、評價技術和教學媒體開發與利用技術為基本內容的教育技術。教育技術學是在教育技術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指導思想和理論框架,並逐步從教學方法范疇中分離出來的一門新興的教育分支學科。它區別於其他教育分支學科的特點不是表現在這個學科的目的任務上——為了改善和獲得有效的學習結果,而是在於它分析、解決教育和教學問題的思想、手段、方法和方法論。正如伊利(D.Ely)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所說:「教育技術領域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和改善人類學習的質量。由於這個目標提出的任務是由教育學科的各個分支所共同負擔的,那麼它就不能作為某個特殊領域的理論依據而提出了。教育技術學的特點,從而可謂它賴以存在的理由是在於它達到這個目標的哲學方法和實踐方法。作為教育技術的特徵,其方法已被3個先後發展起來的模式所揭示。在以往50年間,它使這一個領域得到發展。這3個模式是:應用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強調個別化學習;運用系統方法。正是這3個模式被綜合成一個促進學習的智慧方法和操作方法時,就形成了教育技術的特點,從而也確立了這個領域的理論依據。」從這段闡述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理解到教育技術學在分析、解決教育與教學問題中的基本思想、操作方法與方法論,以及學科的性質和特點。所以我們認為教育技術學是基於系統科學理論、傳播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思想、原理和方法研究解決教育和教學問題,探討學習模型的建立與實施的技術過程以及媒體利用的理論和實踐。

正如加涅(R.Cape)所說:「教育技術學領域的一個基本目標就是促進和輔助在教學的設計和傳授中應用那些眾所周知並得到證實的方法。因此,從理論上講,教育技術學研究的核心可以認為是有效的學習條件的研究,技術學可以用於改善教學的設計和傳授。」但是,由於教育技術的發展只有幾十年的歷史,是一個新興的領域和學科。不同背景的學者和實際工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教育技術提出了不同的定義和界定,並且都在實踐中取得了相應的效果。因此,我們沒有必要對它們作出判斷,應相互借鑒,允許各自發展。

二、關於教育技術的定義與實質

自1963年以來到1994年,在美國先後出現了6個主要的定義。定義的變化反映了教育技術領域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AECT出版的《教學技術領域的定義與范疇》一書中給出了最新的定義:「教學技術是為了促進學習,對有關過程和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以下簡略為94定義)。這個定義是一個具有綱要性涵義的規定性定義。它較明確地說明了教育技術領域的目的、觀點、對象、范疇和主要特點。這個定義的內涵與我國1991年出版的教育大詞典中有關教育技術學的學科定義的主要方面(如目的、觀點、對象、范疇、特點和研究方法等)是基本一致的。所以94定義雖然是作為領域的定義和范疇來發表,但它基本上是側重地體現了學科定義的性質。94定義一書的作者在另一篇文章中亦表達了這種觀點。在這6個定義中1970年的定義是一個規定性定義,說明了教育技術是什麼的問題。1977年的定義是一個過程性定義,描述了教育技術的操作過程和各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就定義的實質而言,伊利曾經對教育技術的定義作了研究,並指出各種定義均有三方面的主題思想。「它們表達了:一種系統化的方法;一種對手段的研究;一個具有某種目的的領域。」94定義一書中將手段解釋為過程和資源,將系統化描述為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5個范疇。它反映了教育技術從一場教改運動到一個領域和行業(由相應學科專業人員構成的行業)的演變過程,以及這個領域對理論與實踐做出的貢獻。「所以教育技術其實質是描述解決教和學問題的技術過程和工具的使用。」

三、關於教育技術學的理論基礎、技術基礎和基本原理

教育技術在發展過程中要從教育學、心理學、傳播學、系統科學等有關的研究成果中尋求理論依據,作為自身進一步發展的指導理論。同時,在自己的領域內亦需要從實踐中總結出規律並把它上升為理論以指導本領域的實踐。由於教育技術學也具有應用性學科的特點,其理論體系中大部分概念與理論依據來自其它相關學科。但教育技術學的理論架構是新的,融學習與教育心理學、傳播學、系統科學等學科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於一個有機整體之中,創造出一門新的學科體系。正如94定義一書中所指出:「教育技術是教育中的媒體、教育心理學和系統方法的融合。」其中教育中的媒體的概念與理論均來自傳播學。媒體作為傳播過程的基本要素,它是解決信息傳播的基本手段。系統方法的基本內涵是系統科學的整體研究思想和科學的操作方法(系統工程方法),它是分析、解決教學過程和教育過程所涉及的因素和各因素間關系的指導理論,並根據教育心理學中有關學習模型和學習結果類型對教學過程進行總體設計,從而開發出一個有效促進學習的過程並付諸實施。在設計過程中教學媒體的選擇或開發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而教學媒體的開發與利用是以印刷技術、視聽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整合技術為基礎的。特別是現代通信技術與網路技術的發展,使獲得有效學習結果的手段與形式更加豐富,使建構主義學習模型的實現成為可能。所以說教育技術是描述解決教與學問題的技術過程和工具的使用。這里的技術過程指的是對過程的系統化設計,工具的使用指的是教學軟體和傳播手段的利用。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教育技術學的理論基礎有兩個方面:其一是過程理論,即傳播理論和系統科學理論;其二是教育心理學的學習理論,即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等。而印刷技術、視聽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網路技術等是它的技術基礎。

在AECT出版的94定義一書中把教育技術學的理論與實踐概括為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5個方面。亦可以細分為教學設計、評價的理論與技術(包括微觀層次的教學設計和中觀層次的課程開發);教學媒體(或資源)開發、利用的理論與技術;過程與資源的組織與管理的理論與技術;教育開發的系統方法與分析、處理技術(或稱為教育研究的技術學方法)。教學設計與課程開發理論是教育技術學基本原理的核心部分,亦是教育技術學對教育理論的主要貢獻。藉助資源和媒體是教育技術學解決教與學問題的基本手段和表現形式,而對過程和資源的科學組織與管理是獲得有效學習成果的保證。所以,對過程和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是應用教育技術學系統化分析、解決教與學問題的一個有機整體的理論、手段與方法。目前,教學設計和媒體開發的理論與技術較為成熟,而課程開發、過程和資源的組織與管理的理論,以及教育開發的系統方法和分析、處理技術尚不完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四、關於教育技術的實踐領域

教育技術實踐領域是教育實踐的一個特定的組成部分,它是應用教育技術學的理論、手段和方法來分析、解決教與學實際問題的一個領域。它是按照系統方法的操作程序來解決教學問題的,即按照鑒定需求、尋找問題解決方案的技術流程,來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有關的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在這個系統化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需要各種相關理論和分析、處理技術(如需求分析技術、數據處理技術、評價技術、系統管理技術等)的支持。但在實際應用中,整個系統與過程中的部分因素已經確定。因此,在實施的過程中並不一定需要按照系統方法的線性過程來操作,往往是一個非線性化操作過程,起點亦不同。在有些情況下,需求已經確定,甚至傳播教育信息的手段亦已經確定。例如遠程教學中的網路教學形式和學校教學中的課堂教學形式。在這種情況下,只須根據已知的條件應用教學設計理論來設計、開發解決問題的方案和策略。在長期的教育技術實踐和應用中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並形成了較定型的教學模式。如以視聽技術為基礎的集體教學模式、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個別化教學模式、以過程技術為基礎的小組教學模式、以網路技術和通信技術為基礎的遠程教學模式。但必須指出的是,這些以技術來命名的教學模式的應用,必須以教育技術學理論與方法來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整個教學過程,從而獲得有效的學習。如果離開了教育技術理論的指導和應用,只是一些技術手段的應用,則不能說是教育技術的實踐領域。其本質的區別在於是否應用了對過程的教學設計理論,而技術手段的應用是第二位的。因此,在實踐中應注意加以區別。例如遠程教育,它有其自身的理論與方法,其理論稱為遠程教育學,它是教育實踐的一個領域,但不是教育技術實踐領域的一個方面。如果是應用了教育技術理論與方法的遠程教學則屬於教育技術實踐領域的一個方面。當然其中有些交叉,但不能混為一談。此外還應指出,這4種教學模式無論是學校教育、職業教育或遠程教育等各類教育中是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習任務有選擇地綜合使用,或以一種教學模式為主其它模式配合使用,不能機械地認為學校教育只能使用集體教學模式,遠程教育只能使用個別化教學模式。如果這樣來理解就有點形而上學了。這4種模式是教育技術在教學模式中應用的概括。教育技術學在實踐中應用還有其他方面,如課程開發的應用、教學媒體的開發應用、管理系統的開發應用和教學各環節的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等各個方面。由於教育技術的指導思想包含了一些現代教育的理念和解決問題方法的技術學特點,因而受到了教育工作者和教師們的歡迎,但它不是高於或替代了其它教育分支學科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理論和方法,而是各有所長。作為教育技術學的應用來說,應從其它教育理論與方法中吸取營養,更好地為教育事業服務。

2. 教育技術學的就業方向是什麼

就業方向:教育技術的相關研究人員、高等院校教育技術方面的教師、教學軟體版相關研發人員、中小學的計權算機教師、文員、記者、編輯、繼續考研深造,考取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

主要方向:教育技術學基本理論、網路技術與管理、信息化教學技術以及電視編導與製作。

(2)教育技術學的典型定義擴展閱讀

本專業學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教育技術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教學系統分析、設計、管理、評價的方法和技術;

3、具有媒體(幻燈投影、電視電聲教材、計算機課件)製作的基本能力;

4、具備計算機網路設計開發、常用軟體熟練應用的能力以及影視編輯製作的能力;

5、具備計算機硬體、區域網等小型網路維護的能力。

3. 教育技術學屬於什麼類

教育技術學屬於教育學類。

教育技術作為優化教育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可謂源遠流長,這種說法則是以教學媒體的運用為前提。人們真正使用教育技術這個術語,並圍繞它形成一個獨立的知識體系,則是19世紀60年代以後的事情,當然它有一個孕育期和生長期,那至多也是近一個世紀的事情。

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賦予了教育技術概念充實的內涵和無限的生命力。教育技術是關於學習資源和學習過程的設計、開發、使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和實踐,其最終的價值追求是優化教育教學。教育以人為本,以傳授為主。

(3)教育技術學的典型定義擴展閱讀:

一、學科特點

教育技術是在視聽教學方法、個別化教學方法和設計與改進的實驗方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隨著科技手段的引入和有關理論(傳播理論、系統科學理論、學習理論等)的影響,形成了以對教學過程的設計、評價技術和教學媒體開發與利用技術為基本內容的教育技術。

教育技術學是在教育技術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指導思想和理論框架,並逐步從教學方法范疇中分離出來的一門新興的教育分支學科。

它區別於其他教育分支學科的特點不是表現在這個學科的目的任務上——為了改善和獲得有效的學習結果,而是在於它分析、解決教育和教學問題的思想、手段、方法和方法論。

二、學科性質

1、教育技術是教育科學領域的一門新興的二級分支學科,是連接教育科學理論與教育教學實踐的橋梁。

2、教育技術學是教育研究中的技術學層次的學科。

3、教育技術學是具有方法論性質的學科

4、此外,教育技術學還具有明顯的應用性學科和綜合性學科的特點。

4. 教育技術學是什麼

業務培養目標: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能夠在新技術教育領域從事教學媒體和教學系統的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等的教育技術學科高級專門人才,包括各級師范院校和中等學校教育技術學課程教師以及各級電教館、高校和普教的教育技術人員。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教育技術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學習資源和學習過程的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新技術教育應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教育技術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教學系統分析、設計、管理、評價的方法和技術;

3.具有媒體(幻燈投影、電視電聲教材、計算機課件)製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國家關於教育、教育技術方面的有關方針、政策、法規;

5.了解教育技術學理論前沿、應用前景、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教育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教育技術學、教學系統設計、計算機教育基礎、網路教育應用、遠距離教育、電視教材設計與製作、教育技術研究方法、教育傳播學。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媒體製作實踐、課程設計與開發實踐、教育實習等,一般安排不少於20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教育學或理學學士

5. 教育技術定義演變

從94到05定義你看一下區別就知道了!但是有專家說這定義越來越含糊不清啊

6. 教育技術學的定義

94定義應用最廣:教育技術是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應用、管理、評價的理論與實踐。

7. 教育學與教育技術學有什麼區別

教育科學中研究教育規律、原理和方法的基礎學科。教育學可分為學前教專育學、普通教育屬學、高等教育學、業余教育學和特殊兒童教育學等。通常所說的教育學,是指普通教育學。普通教育學的內容,包括教育基本理論、教學論、德育論、體育、美育、學校管理等幾個部分。教育學具有綜合性、理論性和實用性的特點。需要運用哲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生理學、心理學、病理學、衛生學等方面的知識,對教育進行綜合性的研究,以揭示教育規律,論證教育原理,說明教育方法,指導教育實踐。

教育技術是恰當地運用相關的手段和方法提高教育績效的研究領域,它和下屬的三個不同層面的概念組成完整的教育技術定義體系。教育技術學是研究在教育中運用相關的技術來提高績效的理論、規律和方法的一門學科,它是教育學門類中技術學層次的、具有方法論性質的綜合應用學科,是教育科學與教育、教學實踐之間的連接橋梁。教育技術學科應該是教育學門類中與教育學並列的一級學科。由於其邏輯起點的雙重性,教育技術學科自身也同時具有雙重屬性,因而作為培養教育技術專業人才的教育技術學專業應該「雙重定位、多元發展」。

8. 教育技術學的學科特點

教育技術是在視聽教學方法、個別化教學方法和設計與改進的實驗方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隨著科技手段的引入和有關理論{傳播理論、系統科學理論、學習理論等}的影響,形成了以對教學過程的設計、評價技術和教學媒體開發與利用技術為基本內容的教育技術。教育技術學是在教育技術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指導思想和理論框架,並逐步從教學方法范疇中分離出來的一門新興的教育分支學科。它區別於其他教育分支學科的特點不是表現在這個學科的目的任務上——為了改善和獲得有效的學習結果,而是在於它分析、解決教育和教學問題的思想、手段、方法和方法論。正如伊利(D.Ely)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所說:「教育技術領域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和改善人類學習的質量。由於這個目標提出的任務是由教育學科的各個分支所共同負擔的,那麼它就不能作為某個特殊領域的理論依據而提出了。教育技術學的特點,從而可謂它賴以存在的理由是在於它達到這個目標的哲學方法和實踐方法。作為教育技術的特徵,其方法已被3個先後發展起來的模式所揭示。在以往50年間,它使這一個領域得到發展。這3個
模式是:應用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強調個別化學習;運用系統方法。正是這3個模式被綜合成一個促進學習的智慧方法和操作方法時,就形成了教育技術的特點,從而也確立了這個領域的理論依據。」從這段闡述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理解到教育技術學在分析、解決教育與教學問題中的基本思想、操作方法與方法論,以及學科的性質和特點。所以我們認為教育技術學是基於系統科學理論、傳播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思想、原理和方法研究解決教育和教學問題,探討學習模型的建立與實施的技術過程以及媒體利用的理論和實踐。
正如加涅(R.Cape)所說:「教育技術學領域的一個基本目標就是促進和輔助在教學的設計和傳授中應用那些眾所周知並得到證實的方法。因此,從理論上講,教育技術學研究的核心可以認為是有效的學習條件的研究,技術學可以用於改善教學的設計和傳授。」但是,由於教育技術的發展只有幾十年的歷史,是一個新興的領域和學科。不同背景的學者和實際工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教育技術提出了不同的定義和界定,並且都在實踐中取得了相應的效果。因此,我們沒有必要對它們作出判斷,應相互借鑒,允許各自發展。

9. 簡述教育技術aect'94定義和aect'05定義,並分析兩版定義的異同

1994年,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AECT)發布了著名的AECT'1994定義,這個定義對教育技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我國教育技術領域的重要理論基礎。但是,隨著時間和科技的發展,教育技術所關注對象也在發展,因此教育技術的概念又賦予了新的涵義,為順應時代發展,更好的定義教育技術,2004年美國AECT定義與術語委員會再次提出了新的定義,並於2005年正式公布,在我國被稱為AECT'2005定義,成為新時代定義的代表。對於這兩個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定義,我們有必要對這兩個定義予以關注和深究。
一、AECT94與05定義內容分析
(一)94定義概述
AECT 94教育技術領域定義
1994年,AECT(Association for E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出版了《教學技術:領域的定義和范疇》,發表了教育技術定義: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AECT1994年定義:教育技術是為了促進學習,對有關的過程和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
按照教育技術的AECT'94定義,教育技術的研究內容是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等五個方面,每個方面都有其具體的內容:
1、設計:主要包括理論和實踐的四個主要方面:教學系統設計、信息設計、教學策略設計、學習者特徵分析。
2、開發:是把設計方案轉化為物理形態的過程。需要使用印刷技術、廣播電視等視聽技術、計算機輔助技術、整合技術等。
3、運用:包括媒體的運用、革新與推廣、實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規等。
4、管理:包括項目管理、資源管理、教學系統管理和信息管理等。
5、評價:包括問題分析、參照標准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等。
94定義使我國電化教育界從只重視對「教」的研究轉向「教」和「學」兩方面的研究;從重視硬體建設、媒體使用與管理,轉向重視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建設;從孤立地研究和發展技術、提供設備與技術的維修、服務,到重視技術和教育之內在結合,尤其是信息技術新環境下學習與教學模式創新。
(二)05定義概述
在2005年的《教育技術的含義》中,AECT2005定義的英文表述為:
E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 and resources.
AECT2005定義:教育技術是指通過創建、運用和管理適當的技術過程和資源來促進學習和提升績效的研究和符合職業道德規范的實踐。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05定義的主要內容有一下幾方面:
1、教育技術研究對象:適當的技術過程和資源。
2、教育技術的研究內容:對適當的技術過程和資源的創建、運用和管理。
3、教育技術研究目的:促進學習和提升績效。
4、教育技術的研究領域:研究和符合道德規范的實踐。
5、教育技術包括三個范疇:創建、利用和管理。
(三)通過以上兩個定義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下表:
時間
名稱
研究領域
研究對象
理論基礎
研究目標

1994
教學技術
理論、實踐
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
學習理論,系統方法
為了學習
2005
教育技術
研究,實踐
適當的技術過程和資源
創新理論,系統方法,道德規范
促進學習,提高績效
二、對94定義和05定義的對比分析
對於94和05這兩個具有代表意義的定義,我國教育技術界給予高度的關注,許多專家、學者積極討論、研究。定義一般是對事物屬性最凝練的概括,理解定義我們要逐字句的分析理解。這兩個定義的變化具體在哪些方面,二者各自有哪些優點和局限性。首先我們從兩定義名詞的變化入手:
①名稱的變化:94定義的英文表述為「教學技術」,而05定義的英文表述為「教育技術」;
②教育技術領域的變化:94定義為「理論與實踐」這兩個研究領域,05定義確定為 「研究與符合倫理道德的實踐」;
③研究對象和目的的變化:94定義為「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05定義變換為「用來促進學習和提高績效的、並有合適技術支持的過程和資源」;
④ 研究范疇的變化:94定義中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等五個研究范疇,而在05定義被縮減為相關過程和資源的「創造、使用和管理」等三個范疇。
94定義和05定義可以分別用圖1、圖2 來表示:
圖1 圖2
其次,我們從兩定義中名詞術語的變化內涵研究:
第一、05定義把原來的「為了學習」改為「促進學習」。「為了學習」強調的只是「學」;「促進學習」則關注「學」與「教」的整個過程,所以由「為了學習」轉向「促進學習」是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與提高,是和94定義相比具有積極的進步意義。
第二、05定義將原來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變換為「用來促進學習和提高績效的、並有合適技術支持的過程和資源」。由於「促進學習」有賴於教,「績效的提高」也與教有很大關系,所以這里所說的過程和資源是指教育過程和教育資源(對於學校來說,就是指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與94定義相比,顯得更加嚴謹——並非任意的教育過程與教育資源,而是伴隨有合適技術的支持的教育過程與教育資源。這樣就較好地克服了94定義未能體現教育技術學科特色的不足。05定義在前面加了起修飾作用的限定詞(有合適技術的)不能理解為純技術性的過程和資源。
第三、除了強調相關過程和資源要促進學習之外,還強調要「提高績效」。績效的定義為:「績效技術是運用分析、設計、開發、實施和評價的系統方法來提高個人和組織結構的工作業績的研究領域。」對學習者來說,績效是指有目的、有計劃的行為傾向和結果即學習者的能力及其在新環境中的遷移能力。05定義中增加了「提高學習績效」這一目的,強調運用教育技術能更有效的學習,提高學習績效。在05定義中強調學習者能夠運用新獲得的「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對於教育技術而言,「提高學習績效」意味著對學習效率的追求,以更少的時間、努力和耗費來達到學習的目的。學習績效強調了學習的含義,不單指獲取知識,更強調注重培養和提高能力。對學習績效的關注也使得教育技術更加聯系現實世界,更加關注人的發展。教育技術的目的從為了學習擴大到促進學習和提高學習績效。
績效技術是教學系統設計成熟發展後的產物,94定義提出後,在領域內績效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在05定義中明確地將其納入其中,對拓寬教育技術的研究和實踐領域均有益處。
第四,在「實踐」前面加上了「符合道德規范的」限定詞。05定義對倫理道德的的理解不僅僅是知識產權、版權意識等,更重視社會責任感。在此之前,對技術的過度重視,使人們在教育技術的實踐過程中出現了不道德的,甚至違法的行為,有些技術至上者一味地追求新技術的應用,而不考慮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以致給教育技術、教育的發展帶來了不良影響。因此,在教育技術領域,對職業道德的關注正在不斷增強。05定義明確地把「符合道德規范」納入專業定義之中,說明了教育技術這一領域正在不斷地走向成熟和理智。
第五,在「過程」和「資源」前增加了限定詞「合適技術的」,說明新定義更加強調過程和資源的技術性與合適性。過程和資源的技術性是教育技術的主要特徵,也是教育技術區別於其他教育領域中過程與資源的本質所在。定義中的「技術性的過程」是指基於有價值的目標的研究過程、反思性的實踐過程。「技術性的資源」主要指的是通常意義上的各種媒體(硬體與軟體)。同時,技術性的過程和資源還應是合適的,即必須注意到學習者、教育者、學習環境、教學環境、學習資源等的具體情況。「技術性的過程和資源」的應用要想取得好的效果,一定要注意合適性問題,遵循「最佳使用」原則。
第六、教育技術的研究范疇發生了變化,用05定義的「 創建、使用、管理」取代了94定義中的「設計、開發、運用、管理、評價」。05定義中的三個范疇使用的都是動名詞,包含了過程與狀態雙層含義;94定義中均使用了名詞,僅能表示性質和狀態等靜態屬性。
把94定義中的「設計」和「開發」兩個范疇合並成了05定義中的「創造」一個范疇。「『創造』包括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動,用來設計、開發有效學習必須的材料、擴展資源和支持條件。」可見,「創造」包括了「開發」、「設計」這兩個過程,並且是一種比「開發」、「設計」更富內涵且要求更高的過程。也更能體現21世紀人們對創新的要求。
將94定義中的「運用」改為了「使用」。「使用」比「運用」更加註重要將學習者帶入真實的環境之中,是以實際行動為中心的。
以上六個面都是05定義和94定義相比,有所前進、有所發展的突出優點。但是05定義也有其局限性。
第一、「研究」取代「理論」。以「研究」取代「理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技術內涵的不定性,對澄清領域內的一些問題沒有任何幫助;05定義中用「研究」取代94定義中的「理論」也可能會帶來不少問題。教育技術要想成為一個專門領域,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就必然少不了理論的支持,而教育技術又是一個交叉學科,借用了許多其它學科的理論,因此適用於教育技術領域的理論的建設是很重要的。05定義在這方面的改變或許會使人們忽略對理論的研究,不利於教育技術的學科建設。
第二、「實踐」之前加上「符合倫理道德的」修飾語,強調倫理道德的重要性無疑是對的,但不是把它直接納入定義而應通過制定專門的職業道德規范加以限制及約束。每一領域都有自己默認的職業道德規范。雖然職業道德問題重要,但是把「職業道德規范」明確納入領域定義中合理性還需要再探討。
第三、將「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等五個研究范疇縮減為「創造,使用和管理」等三個范疇。新定義使用了比94定義更通俗化的術語,以便讓更多的非教育技術專業人士理解;然而,這樣做是以喪失教育技術理論框架的清晰性為代價的。系統方法是教育技術的核心,只有通過系統方法才能把握教育技術的本質。94定義的原有理論框架是歷史形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與評價」已成為教育技術學科領域相對獨立而且穩定的研究范疇,其中涉及的概念、術語均已明確界定,且有各自特定的內涵與外延。因此,若繼續運用這一理論框架將能有效地促進教育技術學科的發展。若代之以「創造」、「使用」之類未經明確界定的非專業術語,將既不利於本領域內專業人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更不利於教育技術學科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三、小結
兩定義的變化有其背景和認識的變化,依據的理論基礎不同,94定義主要是以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以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為輔;而05定義主要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94定義時,網路技術、網路教育剛剛起步,人們對計算機、網路等新技術抱有很大的期望;05定義時,網路技術、網路教育已經飛速發展,人們開始關注績效和深度學習。
94定義對我國教育技術界影響巨大,但是對於非教育技術專業的人士,很多人都不知所謂。原因之一就是教育技術的定義不容易為非專業人士所理解。05定義有志於讓社會各界人士了解教育技術,因此05定義承擔了專業溝通與公眾宣傳兩種責任。要同時承擔專業溝通與公眾宣傳兩種責任,就要處理好專業化與通俗化二者之間的關系,這無疑是非常困難的。05定義究竟能不能達到提出者預期的這一目的,還有待於時間與實踐的檢驗。
領域的界定是一項漫長而艱辛的工作。無論94還是05定義都是一個處於不斷發展變化中的領域界定。教育技術定義的演變是隨著該領域發展而不斷進化成熟, 正如定義的作者所言,2005新定義也是「一個暫時性的定義, 是一個時代的印象」。這個定義合理與否還需得到實踐的檢驗。因此我們應該辯證的看待這兩個定義,不要拘泥於定義本身,而應分析定義深層次的內涵。從我國教育技術事業發展的具體實情出發, 批判的接受, 從中提取有利於我國教育技術發展, 有利於我國教育技術學科建設, 有利於我國教育技術人才培養, 有利於教育技術概念在我國普及的要素, 真正地把理論用於實踐, 用理論指導實踐, 從而推動我國教育技術事業走向輝煌。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