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與兒童藝術教育
Ⅰ 兒童教育動畫片哪部好
前段時間陪孩子看了幾部,分享下吧!
《花園寶寶》動畫片鮮艷的色彩,可愛有專趣的人物,真是惹人喜屬愛,完全看不出是要教幼兒什麼東西,而是給孩子一段好奇探索的歡樂時光。
《雲朵寶貝》,覺得比較適合這么大孩子看的動畫片。也是女兒特別喜歡的兩個主持人紅果果還有綠泡泡配音,每一集飛飛和飄飄都和寶寶一起學習一個自然界的小知識,動畫片引導孩子和主人公一起去發現問題,尋找答案,解決問題,中間互動環節中反復強化記憶,拓展孩子的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
女兒前段時間看的《愛探險的朵拉》,真的是一部不錯的幼兒英語啟蒙動畫片,話語清晰而且語速也不快,孩子很容易就能聽懂,裡面的歌曲有很強的節奏,容易上口。
想必孩子現在看的最多的就是《喜羊羊與灰太狼》吧,每天都有N多個台不停循環播放,我女兒也是特別喜歡。片子里的人物都十分可愛,故事也非常好笑。估計大家可能和我一樣很喜歡懶羊羊吧,在我們大人對懶羊羊的諸多愛吃偷懶的行為也就是一笑了之,不過覺得小孩子也許就能照著學了,這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Ⅱ 兒童教育動畫片怎麼選
最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排行榜海爾兄弟、大頭兒子小頭爸爸、藍貓淘氣三千問、聰明的一休、千千問、馬丁的早晨、 阿凡提的故事、布布恰恰、德克斯特的實驗室、宮崎駿系列
Ⅲ 看動畫片和孩子的身心教育到底有沒有關系
作為小孩子,動畫片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大人的眼中動畫片應該是宣揚正義、善良、團結友愛的,用動畫片的形式對寶寶進行早期教育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當然動畫片有適合孩子看的,肯定也有不適合小孩子看的。那麼看動畫片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到底受不受影響呢?
現在電視播放量最高的《熊出沒》,全是森林,全是綠色,這便是最純真的大自然。雖然也有打殺情節,但是但是沒有傷亡。 像裡面的光頭強,是個伐木工,但是也很孝順,愛護動物。熊二雖然貪吃,但也重情重義,憨態可掬。熊大有勇有謀,關心弟弟。蹦蹦很靈,總會第一時間告訴熊大熊二光頭強的情況。還有塗塗,有些笨,但也可愛。吉吉雖然驕傲自大,但也是森林的守護者。毛毛忠心耿耿,也很幼稚,對吉吉忠心不二。 蘿卜頭也很朴實,總會幫助大家。 還有一些配角,像趙琳,有情有義,對兒時夥伴很上心。像團子,恪盡職守,履行著山神的職責。像大馬猴,有些小聰明。像二狗,只會使用蠻力。像小月亮,很天真。像凱特,有些禮貌,散發著文藝氣息。 還有大人,大黑熊老師,有些霸氣。貓頭鷹老師也很關心孩子們。山羊爺爺,每天守著大門,關心孩子人生安全,有時也學識淵博。 還有翠花,美麗動人,但也會蠻橫無理。像老鱷,是個老學霸。拖拖很可愛。鐵掌很勇猛等。
我認為啊,動畫片是分年齡階段的,在網上看動漫時不也有分年齡階段的嗎?對於我們這種成年以上的人來說,有時也會去看這種《喜洋洋》和《熊出沒 》去打發時間的。但是,有3-6歲的兒童需要,就像我們看什麼黑執事啊,賊王啊,那些動漫一樣,兒童是喜歡熊出沒喜洋洋的,他們也需要娛樂,不只是玩玩具,看動漫也可以娛樂身心。但是不得不說,這些動畫片有時也會引導孩子的語言方面啊動作等。我有一個朋友有個女兒,看《熊出沒》看的整天學熊大熊二說話,整天說什麼都帶啥啥的,快整成東北人了。我朋友糾正了好長時間才讓孩子改過來。所以說動畫片要說對孩子一點也沒有影響也是不可能的。
Ⅳ 國外兒童動畫片中的教育性對兒童教育的益處
總結了值得學習的國外五大教育典範,不妨借鑒一下。 和你分享下:
激發兒童的上進心
愛迪生小的時了侯曾經被他的班主任老師看成是最「笨」的學生。但是,他的母親卻認為,老師當面罵學生「笨」,這恰恰說明了老師自己的無能。愛迪生的媽媽把愛迪生接回家,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並千方百計鼓勵他多做各種各樣的實驗。愛迪生後來之所以能成為世界聞名的大發明家、大科學家,這與母親的教育、與母親恰當地應用期望效應是分不開的。
家長的期望對子女的成長有巨大的影響。心理學的調查表明,家長期望水平越高,他們子女的智商和學習成績相應也越高。反之亦然。
捕捉兒童成才的敏感區
在19世紀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很小的時候,有一次父親叫他畫靜物寫生,對象是插滿秋蘿的花瓶。等到麥克斯韋畫完交卷時,父親邊看邊笑了起來,因為滿紙塗的都是幾何圖形: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圓圈,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大概是表示葉子的。細心的父親立即發現小麥克斯韋對數學特別敏感。於是父親就開始教他幾何學,後來又教他代數。果然,麥克斯韋不久就在數學方面顯示了驚人的才華。
凡是發育正常的孩子,大多在五、六歲時就開始在某一方面表現出一種極特殊的敏感和強烈的好奇。倘若父母能夠迅速及時地捕捉孩子的「敏感區」,順勢予以引導,會為孩子的成才打開通道。
培養兒童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訓練
在德國,6~10歲的孩子要幫助父母洗碗、掃地和買東西;10~14歲的孩子要參加修鞋草坪之類的勞動。在美國,1歲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飯,父母將孩子「綁」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們的小桌上,讓孩子自己用小刀叉動手吃飯,幾乎看不到父母端著飯碗追著孩子喂飯的情景。在美國、日本、英國教育法規中,還有專門條款規定孩子的勞動時間,家庭和學校均不得剝奪孩子的這一權利。
現在的家長都為孩子們提供了十分優越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由此也帶來了一個不容忽視的教育弊端:過度保護。而且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從小讓孩子接受必要的勞動訓練,是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吃苦精神,形成良好心態和健康人格的重要一課。
在實踐中教育兒童
在瑞典,2歲多的小班學生最初學的單詞除了「你好、謝謝」以外,都是森林裡的植物及野果的名稱。夏天,每星期中有兩天老師會帶小寶貝們到森林裡玩耍或做小試驗。例如,在地上挖幾個坑,分別將塑料袋、紙、玻璃、香蕉皮等埋入,過幾個星期後再挖出來看看發生了什麼變化,據此對小孩講解土地可以或不可以吸收哪些垃圾。像土地不會吸收玻璃,而且還會傷害到人和動物的腳,太陽光反射聚焦還會引起火災。瑞典的環境建設搞得那麼好,這與自身從小受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與理論教育相比,實踐教育更加形象直觀,便於兒童接受,瑞典這種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接受、對生活及人類的熱愛的教育方法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培養兒童的責任感
1920年,有一位11歲的美國男孩在踢足球時不小心踢碎了鄰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賠12.50美元,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認錯後,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他為難地說:「我沒錢賠人家。」父親說:「這12.50美元先借給你,一年後還我。」從此,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終於掙足了12.50美元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里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Ⅳ 有什麼是關於幼兒教育方面的動畫片
三觀正確的動畫片都是可以當成教育動畫片給孩子看,而且父母最好陪著孩子一起看。孩子還小對動畫片里的有些動作呀對話呀不是很明白,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做個旁白,適當的解釋一下,能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家孩子一二歲的時候為了保護孩子的視力,我們會幾天給孩子看一集巧虎。這個裡麵包含小歌曲,小動畫,小舞蹈等內容,孩子一邊看一邊跟著一起唱一起跳,挺開心的。一說到看巧虎就乖乖的坐在沙發上等著。
這些動畫片的內容都是積極向上,有愛心,樂於助人,心地善良,很勇敢,很能影響小孩子的品德成長。
孩子的品德心性跟從小接觸到的家庭環境和周圍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系,父母的言傳身教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記得有一次我們一家四口去公園里看花。因為是周末看花的人非常多。爸爸正在給她拍照,我在邊上就發現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邊哭邊跑。我拉著他問怎麼了?他說找不到媽媽了,這個時候我老公和閨女都過來了,我就問小男孩知不知道媽媽的手機號碼,還好他記得。我拿出手機給他,讓他給媽媽打電話。其實他媽媽就在不遠處,只是人多看不到。事後閨女抱著我說:媽媽,你真好,真有愛心。還有一次也是一個
才兩歲左右的小女孩也是找不到媽媽了,看著我叫媽媽。我抱著她在原地等,周圍有很多人都幫忙找,大聲喊,媽媽跑過來都急的哭了。事後我姑娘也是看我的眼神都是崇拜的光芒。
一些三觀正確的動畫片和父母的以身作則是孩子品德素質的風向標,引導他們往正確的方向吹。
Ⅵ 動漫作品對少年兒童的影響都有哪些
我的觀點是
據我仔細的觀察和考察,我發現很多小孩玩手機除了玩游戲以外,更多的是看動畫片,這些動畫片大多都是《奧特曼》、《蜘蛛俠》、《鋼鐵俠》、《小黃人》等等,當然也有一部分喜歡我們國產的動畫,但是很多大人沒有注意到,除了動畫片,他們居然對一些玩具解說,游戲講解、很多趣味性的內容很感興趣,這並不是動畫片,只是動畫片里的人物在其中充當了主角。
三、培養孩子更多的愛好,繪畫、音樂、書法等等,多抽時間陪陪孩子游戲和玩樂。
以上僅此個人觀點。
Ⅶ 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兒童藝術教育
現如今,為了讓孩子有一些特長、陶冶情操、或是增加藝術素養,家長們紛紛讓孩子學習一門或多門才藝,那究竟什麼是「好」的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是一種提高個人素質、修養的新興教育,隨著中國第三產業的發展,藝術教育已經逐步占據教育體系的主要地位,而除了北京電影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高等藝術院校外,還有類似藝先鋒、庶吉這樣的權威培訓機構在不斷促進此板塊的發展。
藝術教育,就是要鼓勵兒童的發散性思維和獨特的藝術表達。給孩子一個良好的藝術環境,比上藝術技巧課更有價值。所以從爸爸媽媽自己做起,培養藝術欣賞的眼光,把藝術帶回家,和孩子一起享受和創作藝術,這才是藝術教育的王道。
藝術教育最大的價值並不是學會畫畫,藝術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提高兒童的發散性思維。兒童早期在學校的學習,很多人都只注重培養集中性思維,專注那種只知道唯一正確的解決辦法,比如計算和拼音及書寫。通過藝術教育,能夠幫助孩子們學會直覺地、合理地思考,讓發散性思維得到發展。
兒童成長的階段不同,肌肉群的發展和技法的掌握不同,但是觀察永遠是最核心的藝術創作的命門,藝術與技巧和考試無關,對人的完整成長、思維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Ⅷ 動畫對兒童的教育影響
卡通一詞是英文cartoon的音譯,意為連環漫畫、動畫片。卡通形式的電腦游戲軟體及有關的生活和文化用品是由卡通派生出來的。我國的卡通曾有過輝煌的歷史。五六十年代誕生的動畫片《大鬧天宮》、《三毛》系列漫畫及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改編的連環畫等,不僅深受孩子的喜愛,而且也深深地打動了成人。到了80年代中期,我國的卡通市場急速蕭條下來。就在這個時期,外國的卡通以電視為主要媒介,迅速佔領了中國市場,佔去了孩子們大量的精神和物質生活空間。許多年輕的父母都抱怨:「這孩子,一天到晚都被電視里的動畫片迷著,什麼也不幹……」不僅是電視,還有圖書、玩具、服裝甚至文具,卡通全方位地進入了孩子們的生活。然而,任何有理由在社會上存在的事物,必定是有利有弊的,教育的功能就在於用其利而避其弊。本文主要就卡通片對兒童思維發展的影響談點看法。
一、卡通片對兒童思維的積極作用
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來看,卡通片都有其自身的一些特點,容易為孩子所接受,對兒童的思維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
1.不拘一格的視覺造型。由於卡通是根據人的想像設計製作而成的,因此它不受真實事物的限制,可任意塑造、刪減、誇張、變形。
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對有限的現實時空的一種積極超越。卡通的主角往往有其現實生活的原型,保留著原型的一些形態和屬性,但又不拘泥於原型。有的卡通形象是組合式的,是用幾種原型的某些部分組合而成的;有的是融合式的,即消解各原型的形態結構,融合其功能屬性塑造而成的。所有這些,兒童既容易接受又有興趣接受。
兒童的思維在生命早期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對於面前這個世界,會比成人更多地採取同化的手段來把握。對於兒童來說,事物是什麼樣子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對於自己的意義。因此,在兒童的願望世界裡,為了某種功能的獲得可以不惜改變事物的真實結構。卡通正好迎合了兒童的這種需要,為了能飛行,人可以長上翅膀;為了獲取勝利,英雄可以擁有神奇的武器;各種動物可以具有人的神態表情和意願,等等。卡通片的視覺造型擁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使孩子體驗到一種強烈的形式變化感和自由感,從中獲取無窮的樂趣。
2.多通道的感官刺激。卡通從以筆墨紙張為載體發展到以電影電視、電腦軟體為載體,實現了從單一的視覺刺激到全方位多通道的感官刺激的轉換。特別是在採用了電腦合成技術的今天,它聲畫同步,時空合一,孩子慢慢從閱讀式的文化走入了多媒體的文化。許多卡通片節奏快,色彩豐富,富有動感,又有適當的重復,很容易為兒童接受。
兒童處在生命發育的早期,他們的感官需要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刺激。這些不同程度和性質的刺激既是兒童感官生理發育成熟的外在條件,也是其思維發展的原始材料積累。視覺和聽覺的成熟水平和敏銳程度密切關繫到人的思維能力高低。在兒童時期接受良好的感官訓練是日後智力發展的基矗今天的卡通片在藝術形式上確實能融視、聽、動覺於一體,在較短的時間內以濃縮的方式給兒童的感官以有效的刺激。
3.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大多數卡通片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情節按主題層層展開,既單純,又富於層次感。主角比較固定,有鮮明的性格特徵,其行為也具有邏輯性和連續性,能給兒童留下深刻印象。主題鮮明的材料能使兒童注意集中,圍繞一個中心開展思維活動,在無意識中完成一個完整的思維過程。這對於兒童思維結構的建構、邏輯框架的確立是有益的。
卡通片所涉及的內容也是十分豐富的。從宇宙、地球、土地、河流到科技、軍事,再到人倫、藝術,無所不涉,各領域的一些基本知識、原理都以一種生動活潑的形式走入兒童的心裡。卡通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使他們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掌握了信息,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生活,不僅效果好,而且為兒童的思維發展積累了大量的感性素材。
4.情感色彩濃厚。卡通有著明顯的情感傾向性,高興與悲傷、愛與憎、輕松與緊張、寧靜與激動等情感特質在卡通片中都有明顯的表現。在兒童期,由於理智發展不充分,兒童的情感體驗往往比成人來得迅速、強烈,也更容易沉溺於其中。卡通片情感色彩濃厚,能引導孩子體驗別人的情感,同時加深自己的內在體驗。
5.兒童化。卡通片以其兒童化的畫面、音樂、言語緊緊抓住了兒童的心。卡通的人物形象有著誇張的變形,舉止、言談表現出兒童特徵,其思維是「泛靈」式的,情節的演進也遵循著兒童的邏輯。可以說,卡通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處處散發著天真可愛的浪漫氣息,不僅順理成章地被孩子接受,就是對於成人,它也有不可阻擋的魅力。當兒童的眼睛著迷地停駐於卡通的那一剎那,我們可以看見兩者的童真完滿地契合。
二、卡通片對兒童思維發展的局限
卡通片泛濫於兒童的生活,也不能不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造成近視,引發暴力傾向,過多佔用生活學習時間等等。在這里要提醒廣大家長和教師注意的是它對兒童思維發展的局限。
1.剝奪兒童的真實生活經驗。兒童的思維、情感發展是需要真實生活經驗的,特別是在兒童早期,直接感受顯得尤為重要。卡通說到底,是人工化的生活。其造型、動作、情節均是人想像的產物,並被固定在一定的媒介上呈現出來。卡通上的人物、風景再美好再逼真,它畢竟是假的,是真實事物的簡化和縮寫,給人的體驗遠遠沒有真實的情境那樣豐富與深刻。現在的都市兒童生活在一個電子化的高科技時代,他們的知識空間因此而被大大拓展,但同時他們真實的生活空間又變得日益狹窄。他們在電視中認識星空,知道太陽系、銀河、宇宙,卻不曾對頭頂上真正的星空產生體驗和思索;他們在電視中認識大海,了解潮汐、海浪,甚至會講海盜、小人魚的故事,卻無法想像真正的大海給人身心的震撼。在兒童的生活中,充滿了各種仿製的、模擬的東西,卻越來越遠離作為母體的自然。在卡通片上投入大量精力、時間的兒童還有多少時間和精力留給真實的生活呢?而缺少直接經驗、真實體驗的思維是不健全的,這樣,兒童的活動無異於空中樓閣,是缺乏厚實根基的。
2.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思維結構在兒童期處於發生發展的關鍵期。兒童是通過廣泛地吸收各種生理、心理和文化的經驗來作為原材料,並從大量的原材料中抽象出最一般的人類思維框架和邏輯結構,從而達到思維的建構的。因此,在這一時期,原材料的積累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它的性質和數量會直接影響到兒童今後的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的形成。同時,由於人類文化整體具有廣泛性和豐富性,個體只有對其進行全面的佔有,才能超越自身的狹隘性、片面性和偶然性,達到較高的文明程度。如果在生命早期過分狹隘地接受某一種文化,思維很容易形成某一種固定模式。在兒童時期,過分局限於一種文化經驗是十分危險的,一旦過早形成某一種思維模式,日後再要改變就會十分困難。
Ⅸ 少兒藝術培訓機構十大排名
我剛剛看到了一份2018年教育行業口碑百強,其中排在前面的有一家專門做少兒禮儀藝術培訓的機構,叫做米娜凱威,所屬公司是廣州米娜凱威教育有限公司,排名在第13位,新東方、好未來占據了榜首,只知道他家就是做少兒藝術培訓的,具體的你可以去詳細了解一下!
希望能夠幫到您!
Ⅹ 如何正確對待幼兒動畫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
卡通動畫片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
幼兒教育指的是在一歲至三歲的所進行的教育,在這段時間內,兒童的大腦剛剛開始得到開發,發展速度是十八歲以後的很多倍,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在幼兒這一時期的所進行的大腦智力開發。除此之外,在這段時間內幼兒的道德觀念,個性和品質等開始慢慢形成,在幼兒時期所學的東西因為不會受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的影響,因此會在一個人的記憶力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並不像成年後所學的東西那麼容易忘記,因此在幼兒時期進行教育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是為什麼在幼兒時期背誦的課文和詩詞終身不會忘得原因,由此可見幼兒教育的重要性。
當前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很多父母無暇去陪伴幼兒和教育幼兒再加上當前父母的年輕化對幼兒教育的不了解,造成父母雖然讓幼兒和卡通動畫片為伴,但認為這只是打發時間,並沒有意識到卡通動畫片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卡通動畫片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刺激感官功能、提高認知功能、增強審美功能、滿足情感需求和培養創新力這五個方面。
(一)刺激感官功能
一定程度和數量上的感官刺激是促進幼兒感官功能成熟的必要條件。但是幼兒在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功能還沒有得到發展,因此也無法進行抽象的感官刺激等。卡通動畫片將其豐富的色彩,美妙的音樂,動聽的配音融合在一起,從而促進幼兒在視覺、聽覺等感官功能的發展。例如幼兒在觀看卡通動畫片《喜洋洋和灰太狼》時,會隨著音樂一起哼唱和扭動,對各種鮮艷的顏色也會有一定的了解等。
(二)提高認知功能
認知功能是指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們對事物的構成、性能與他物的關系、發展動力、發展方向,及基本規律的把握能力。它是人們完成活動最重要的心理條件。包括語言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等方面。在這一時期的幼兒認知功能的學習途徑主要是通過模仿,卡通動畫片為幼兒的模仿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本。幼兒在觀看卡通動畫片可以通過模仿動畫片中人物的說話,增加語言詞彙量,從而加速語言學習;除此之外,幼兒因為知識儲備少,所有對很多現象和事情都存在極大的好奇心,喜歡經常問為什麼。但是身邊的親人和父母要不是忙於工作無暇回答幼兒的問題,要不就是自身知識有限無法科學回答這些問題。這時可以讓幼兒觀看一些科學類動畫片,可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幫助幼兒學習很多科學知識,開發大腦智力。例如《藍貓淘氣三千問》每期都會回答解釋一個科學問題可以幫助小朋友學習很多的科學知識,並且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對知識的尊敬和渴望。
(三)增強審美功能
審美指的是人類理解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指人與世界(社會和自然)形成一種無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關系狀態。審美具有直覺性、情感性和愉悅性的特點。動畫片宣揚的是真善美,為兒童的模仿提供了範本,促進兒童是非觀念的形成,培養兒童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增強審美功能。例如《小蝌蚪找媽媽》既宣傳科普知識又在表述親情;《大鬧天宮》傳輸了對不平等的抗爭精神;《牧笛》以其美輪美奐的水墨意境、情感細膩動人的情節表述了天人合一的和諧觀。這些動畫片,無疑對幼兒來說是最好的"美"之視覺大餐。
(四)滿足情感需求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將需求從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needs)、安全需求(Safetyneeds)、愛和歸屬感(Loveand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五類。很多人認為人在幼兒時期沒有情感和歸屬的需求,這種觀點是錯誤,根據國內外的許多研究資料表明:孩子在幼兒時期有很多情感需要,這些情感需要的滿足,對於成長發育中的孩子來說十分重要的。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再加上父母忙於工作,所以很多幼兒的情感和歸屬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通過觀看卡通動畫片,幼兒會把自己帶入動畫片的角色內與裡面的人物進行對話,進行溝通,從而滿足幼兒一定程度上的情感需求。除此之外,卡通動畫片里的人物有著明顯的喜怒哀樂的情感表達,通過觀看動畫片幼兒也可以學會進行有效的情感表達和明白其他人的情感態度。
(五)培養創新力
創新具有不同的方面和層次,而創新的核心即"創造力"的培養,在每個教育階段對人的創造性的培養都有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兒階段的教育對人創造力的培養作用是奠基性的,所以創新教育必須從幼兒期抓起。優秀的卡通動畫片本身就是一件極具創
新力的產品,裡面充滿著飛馬星空的想像,可以讓幼兒的思維在卡通動畫片的海洋中進行自由的翱翔,從而培養幼兒的創新力。例如幼兒在觀看《孫悟空大鬧天宮》中,發現人們可以有順風耳,千里眼,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等科學有趣的幻想,從而幼兒自己私下也會幻想我要有什麼的超能力,卡通動畫片幫助幼兒邁出創新里的第一步學會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