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顏之推主張的教育內容是

顏之推主張的教育內容是

發布時間: 2020-11-28 19:47:37

㈠ 《顏氏家訓》主要內容是什麼

1、主要內容《顏氏家訓》一書不僅對當時諸如「玄風之復扇、佛教之流行、鮮卑之傳播、俗文字之盛興」等多方面作了較為翔實的紀錄,為後人保留了一些很有價值的歷史文獻,還在它的《文章》篇中,通過論述南北朝時的作家作品,反映了當時的文學觀點和他自己的文學主張。顏之推很重視文學。他批評揚雄視文學為雕蟲小技的說法,並從個人立身修養的角度說明文學(包括學問、口辯、作文等文化修養)的重要性。對於文學的功用,顏之推不狹隘地僅僅把它歸結為服務於政治教化和實用,他也肯定文學具有愉悅耳目、陶冶性靈的審美功能,同時也在自己的寫作實踐中表現出了較強的文學審美能力。 2、作品思想作為漢族傳統社會的典範教材,《顏氏家訓》直接開後世「家訓」的先河,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理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顏之推並無赫赫之功,也未列顯官之位,卻因一部《顏氏家訓》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見其家訓的影響深遠。被陳振孫譽為「古今家訓之祖」的《顏氏家訓》,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這不僅表現在該書「質而明,詳而要,平而不詭」的文章風格上,以及「兼論字畫音訓,並考正典故,品第文藝」的內容方面,而且還表現在該書「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的現世精神上。因此,歷代學者對該書推崇備至,視之為垂訓子孫以及家庭教育的典範。縱觀歷史,顏氏子孫在操守與才學方面都有驚世表現,光以唐朝而言,像註解《漢書》的顏師古,書法為世楷模、籠罩千年的顏真卿,凜然大節震爍千古、以身殉國的顏杲卿等人,都令人對顏家有不同凡響的深刻印象,更足證其祖所立家訓之效用彰著。即使到了宋元兩朝,顏氏族人也仍然入仕不斷,尤其令以後明清兩代的人欽羨不已。

㈡ 顏之推提出的家庭教育原則有哪些

顏之推曾著有《顏氏家訓》,在封建家庭教育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影響。他的家庭教育原則有:
一、固須早教
二、威嚴有慈
三、均愛勿偏
四、應世經務
五、重視風化陶染

㈢ 顏之推的教育內容

為了培養「行道以利世」的實用人才,顏之推提倡「實學」的教育內容。他認為培養出來的人才必須「德藝同厚」。所謂「德」,即恢復儒家的傳統道德教育,加強孝悌仁義的教育。所謂「藝」,即恢復儒家的經學教育並兼及「百家之書」,以及社會實際生治所需要的各種知識和技藝。
關於「藝」的教育,當然是以五經為主。他認為學習五經,主要是學習其中立身處世的道理,「夫聖賢之書,教人誠孝,慎言檢跡,立身揚名,亦已備矣。」但讀書不能止限於《五經》,還應博覽群書,通「百家之言」。此外,他還重視學習「雜藝」。他認為在社會動盪的非常時期,學習「雜藝」可以使人在戰亂「無人庇蔭」的情況下「得以自資」,保全個體的生存和士族的政治、經濟地位。顏之推倡導的「雜藝」內容相當廣泛,主要包括文章、書法、彈琴、博弈、繪畫、算術、卜筮、醫學、習射、投壺等,這些技藝在生活中有實用意義,也有個人保健、娛樂的價值。但這些「雜藝」「可以兼明,不可以專業」。否則,不僅有勞身、智,而且易為更高一層的統治者所役使、所羞辱。顏之推的思想反應了當時士族地主階級對技藝的歧視。
值得注意的是,顏之推強調士大夫子弟要「知稼穡之艱難」,學習一些農業生產知識。關於德育和藝教兩者之間的關系,顏之推認為是相互聯系的。

㈣ 顏氏家訓中提到哪些主要的學前教育思想

顏氏家訓里關於學前教育的內容,有對幼兒的教育方式要愛護和教育並行,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為幼兒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並且要重視幼兒的人格教育,等等這些理念

㈤ 顏之推的教育思想對後世家庭產生了什麼影響

一、顏之推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愛護和教育之間的矛盾是現代家庭教育面臨的難題之一。現代家庭教育的主要問題是對子女溺愛太多,保護過多,包辦過多,這是愛的誤區。教育是理性行為,而家長的愛往往出於本能,缺乏理智。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顏之推提倡愛教結合的養教原則。父母要做到威嚴和慈愛相結合,把愛子和教子結合起來。他認為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他認為在家庭內,應當形成健康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父母即是師友。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甚大,父母要以身作則,起模範示範的作用。春風化雨,以此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二、顏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對現代家庭教育的意義

(一)重視愛教結合思想的現代意義

  1. 愛教結合思想對現代家庭教育產生的積極意義

  2. 顏之推所強調的「威嚴而有慈」的思想已經成為我們現代家庭教育的原則,而且是值得我們現代家庭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顏之推提倡樹立父母的威信、正是現代家庭教育提倡的「家教需要家長的權威」這一原則。現代家庭教育理論提出,家長的權威是保證家教有效性的重要條件,慈祥與嚴肅是教育子女的基本原則。要注意把握好嚴與慈的度,缺乏慈祥的子女容易冷酷,缺乏嚴肅的子女則容易被放縱。這點和顏之推的思想可謂不謀而合。因此,顏之推的嚴慈結合的教育原則對現代家庭教育有著積極的借鑒

  3. 意義。

  4. 2.愛教結合思想在現代家庭教育實施中的不足

  5. (1)「嚴」與「慈」嚴重失衡

  6. 「威嚴而有慈」思想在現代家庭教育實施中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溺愛超過嚴慈。現在的獨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往往嘔心瀝血為孩子營造安樂窩,讓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孩子自己的活兒也由父母代勞。這些家長把溺愛當作了愛護,殊不知在安逸舒適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經不起挫折,受不了委屈。另一方面,嚴慈超過溺愛。家長對孩子要嚴格要求,但也應注意嚴而有度。不能一味地對孩子進行打罵,認為只要讓孩子怕了自己,就是進行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有些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個嚴一個松,這個管那個護。這不但使教育影響互相抵消,而且更會導致孩子無所適從,是非不分。

  7. (2)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導致家教過於嚴格

  8. 我們知道,現在的獨生子女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後能成才,這無可厚非,但家庭教育的期望值不宜過高,往往家長過高的期望與孩子的實際水平存在著差距,過度的期望常常成為孩子沉重的包袱,對孩子學習過於嚴格地要求,使他們失去童年。甚至有的孩子為了滿足家長過高的期望不惜篡改分數、蒙騙父母等。

  9. (3)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分離導致家教過於溺愛

  10. 學校要求學生生活自理,學會幹家務活,家長卻捨不得孩子勞累,不讓干。多數家長把智育擺在首位,要求子女把全部時間花在學業上,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忽視了對孩子家庭勞動的教育。從而造成了孩子學校家庭的兩面性,在家和學校表現不一致性,時間一長會出現孩子在校聽話乖巧,在家撒嬌蠻橫,繼續發展會導致學生出現誠信問題,說謊也就隨之出現,其後果會非常嚴重。

  11. 3.對愛教結合思想在現代家庭教育實施中的建議

  12. (1)家長要把握好嚴格與溺愛的尺度

  13. 父母必須克服對孩子的溺愛,做到對孩子嚴而有度。嬰幼兒年齡小,身心發育不成熟,經驗少,需要家長的關心和愛護。多數家長卻把溺愛當作了愛護,然而在安逸舒適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自我中心嚴重,獨立性差,抗挫折能力弱,不能很好地立足於社會。應根據孩子的生長階段、心理和生理特徵,對孩子提出適當可行的要求,既不要求過高,又不操之過急,循序漸進。尤其要注意的是,父母和長輩教育思想要統一,才能促進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實施。

  14. (2)家長要調整現實性的期望值,以均衡嚴慈

  15. 家長應立足現實、調整期望值、講求教育價值。家長應以培養一個健全的身心和諧發展的普通人為目標來塑造孩子。因為,畢竟成為卓越的人是極少數的。這樣,當孩子長大後,真正立足於社會,為社會創造價值,作為家長感到這也是真正的成功。同時,也不會因為孩子成為一個普通人而感到失望。因此,家長只有從孩子的實際能力出發,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立足於現實,調整期望值,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6. (二)重視環境影響思想的現代意義

  17. 1.重視環境思想對現代家庭教育產生的積極意義

  18. 顏之推認為教育孩子要營造健康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氛圍,這在現代家庭教育看來,也是如此。現在很多資料表明,在氣氛松緩、父母關系和諧的家庭里,父親和母親常常是和平相處、性情溫和、言語規范、對長輩孝敬。對於還沒有獨立生活能力、完全依賴父母的兒童來講,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情緒較好。孩子長期處在溫暖和關愛中,容易使孩子形成團結、自立等良好品質,對兒童的心理健康產生正面影響。孩子們行為習慣的養成,主要來自對周圍人行為的模仿。因此,家長必須凈化家庭環境,樹立良好的

  19. 榜樣。

  20. 2.重視環境思想在現代家庭教育實施中的不足

  21. (1)父母之間的不和諧相處

  22. 父母間的和諧相處是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的基礎,也是促進家庭教育達到良好效果的根本保障。生活中我們不乏所見,很多不和睦的父母,對孩子有的只是物質和金錢的滿足,不能給予基本的親情關懷;有的父母感情不和,長期分居,特別是離異的單親家庭等,這些均會給孩子造成不利的影響,使孩子小小的心靈蒙上陰影,所以說,父母關系不和諧的家庭不僅不能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更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

  23. (2)親子關系的不平等

  24. 中華民族長期以來受古代等級制的影響,認為父親一定比兒子高明,兒子必須聽父親的。如果兒子批評父母,那就是大逆不道。做父母的總認為自己當然的是孩子的老師,總要把孩子的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中,不能接受孩子比自己高明的事實,其結果扼殺了孩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加深了子女與父母的「代溝」。

  25. 我認為,現代家庭教育目的是為了促進孩子的個性發展,培養獨立意識、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以及讓孩子掌握獨立生存的能力。加強對我國古代家庭教育方面的豐富思想進行挖掘整理和研究,掌握借鑒古代教育思想的過程中應注意的原則,對促進家庭教育水平,提高民族素質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㈥ 顏之推的教育思想與社會歷史現實的關系

顏之推的教育思想是當時社會現實的反映.雖然他的教育思想都是圍繞如何加強士大夫子弟的教育這個中心而展開的,而且其中還有諸如提倡棍棒教育等迂腐觀點;但是,他的許多主張是他自己治學治家的經驗的結晶,他所揭露的士大夫教育的腐朽也是她耳聞目見的產物,因此,她的教育思想仍有著相當的價值,知道我們研究和吸取.

㈦ 顏之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主要見解

顏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1、及早施教,推崇胎教(「固須早教」)
2、嚴慈結合(不能溺愛寬嚴相濟「威嚴有慈」)
3、均愛無偏(「均愛勿偏」)
4、風化陶染(重視環境和師友的影響「熏漬陶染」)
5、規范語言教育
6、家長以身作則(身教勝於言教)
7、學習要虛心、勤奮
8、注重實用(「應世經務」)

㈧ 怎樣概述《顏氏家訓》

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共分為7卷,20篇,其中《文章》、《書證》、《音辭》、《雜藝》等6篇講述作文、考證,音韻等內容,其餘14篇則是作者向子孫後代講述了立身行事的種種方面,或引古訓,或征時諺,或述古之聖賢以為榜樣,或說時之肖之以為鑒戒,舉凡為人處世之道,幾乎無不涉及。

顏氏家族之所以能連綿幾百年長盛不衰,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嚴格的家教,深厚的家學,使顏氏子孫多能獨善其身。顏之推在《勉學》、《省事》、《止足》等篇目中教育子孫要加強個人修養的培養;在《教子》、《兄弟》、《後娶》、《治家》等篇目中要求子女妥善處理好家庭倫理關系;在《風操》、《慕賢》、《名實》、《涉務》等篇目中則對子女們在社會交往中提出種種告誡。

《顏氏家訓》內容弘豐、道理深邃,其思想的一個主要方面是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子女是一個家庭的未來,是父母的希望和寄託,為父母者是萬萬不可忽視的。在教子與愛子問題上,顏之推主張愛子與教子相結合,反對溺愛。他說父母對子女只知一味地溺愛而不注重教育,對子女在生活方面的要求總是給予滿足,完全放鬆而不加以限制;孩子做錯了事本該訓誡,反而給以獎勵;說錯了話應當責備,反而不了了之;長期如此教育,對於孩子並沒有什麼好處,到孩子長大成人後,終歸要成為品德敗壞的人。為此,他提出愛而有教,嚴而有慈。

對待多子女問題上,顏之推主張一視同仁而不能偏愛。他認為有些做家長的重男輕女,往往出於極端的自私或愚蠢的偏見,這樣做實際上已背離了父母之道。如果做家長的不從思想認識上解決「愛子貴均」的問題,而只是在教育方法上試圖一視同仁,與父母朝夕相處而又十分敏感的子女,還是很容易感受到父母的偏愛,從而受到心靈上的傷害。這對他們的成長是極不利的。

勤奮學習以成為有用之才,也是顏之推在家庭教育上的一個重要主張。他要求子孫在學習上專心致志,一定要刻苦、要勤奮、要有毅力。他說,自古以來,就是聖明的君主,尚且需要勤奮學習,何況一般的人呢?顏之推認為學習的目的在於自己受益,因此他明確指出:我們讀書做學問,就是磨煉我們的心志,培養敏銳的眼光,使我們待人處世不致出現差錯。有的人讀了幾十卷書,就自高自大,欺侮凌辱長輩,鄙視怠慢同輩;人們憎恨他如仇敵,厭惡他如對鴟鴞(貓頭鷹)。像這樣因為學習而遭到自我損害,還不如不學習為好。

顏之推還看到了環境對子女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少年,孩子們正處在長知識、長身體的時期,很容易受社會的感染。他要求審慎對待周圍的人,「必慎交遊」。顏之推所說的慎交遊並不是限制交遊,而是鼓勵交遊,反對閉門讀書,要求相互切磋,但一定要時時注意與子女接觸的人,以防誤入歧途。

在顏之推看來,學習一技之長是自立的前提和根本,他引諺語說:「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顏之推提倡自己養活自己。他說父兄不能長期依靠,家中的財產是不能永遠保持下去的,一旦遇到不測之禍,不得不背井離鄉,就沒有人來庇護。因此,最有效的辦法,便是自己靠自己立足於世。而在技藝中容易學習和最有用途的,莫過於讀書。通過讀書可以認識中國的文明和歷史,擴大知識范圍,不僅可以知道人的成功與失敗、喜悅與悲傷,甚至可以達到天地鬼神都不能隱藏的地步。

重視守道崇德,少欲知足也是顏之推的一個主要觀點。顏之推在《家訓》中批判了門閥士族生活的奢侈浪費,針對士族奢靡浪費之風而提倡節儉。顏之推還批判了門閥士族的嫉賢妒能,斥責這些人是自己的眼睛看不見自己的睫毛,不自量力。針對門閥士族的嫉賢妒能,顏之推在《慕賢》篇中對人才問題進行了專述:第一,疾呼要重視人才;第二,指出要善於發現人才和使用人才;第三,強調要愛護人才。

《顏氏家訓》專有《養生》一篇,敘述各種養生之道。顏之推認為不能傲物受刑,貪溺取禍,否則就會無生可養。作者還提出了「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的觀點,這是孟子「捨生取義」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向來為正人君子所重視、所提倡。顏之推對保養生命十分重視,把避禍全身當做養生的第一要務。他雖然重視個體生命的存在價值,但並不一味地苟惜生命。他對待生命價值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是無價值的喪失生命,顏之推認為這十分可惜;另一種是有價值的喪失生命,顏之推認為這並不可惜。

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是中國古代「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的一部重要典籍,歷代學者都給予高度評價。王三聘稱頌「古今家訓,以此為祖」。袁衷認為,古今家法《顏氏家訓》最正,相傳最遠。王鉞評價更高,認為「篇篇葯石,言言龜鑒。凡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冊,奉為明訓,不獨顏氏」。《顏氏家訓》的確是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㈨ 顏之推簡介及其家訓原文

《顏氏家訓》作者顏之推(----590)是顏子第三十五世孫,字子介,是顏協第三子。祖籍琅琊臨沂。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學家。他所著《顏氏家訓》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部以專著形式出現的教育名作。

顏之推任湘東王國右常侍黃門侍郎、平原太守。他生活在南北朝分裂割據的時代,戰禍不斷,民生塗炭,社會動盪不安,人民流離顛沛歷盡痛苦。他九歲時,父親顏協去世,此後家道中落,人丁冷落,他由兩位兄長撫育。顏之推19歲(549年)被任命為湘東王國右常侍,加鎮西墨曹參軍,開始了仕途生涯。

顏之推21歲(551年)在郢州治所夏口(今湖北武漢)掌管記。候景叛軍攻陷郢州,顏之推被俘,例當被殺,賴人救免,被囚送建康(今南京)。第二年,梁軍收復建康,候景敗死,顏之推回到江陵,任梁元帝蕭繹的散騎常侍,奏舍人事,奉命校書。兩年間盡讀秘閣藏書。

梁元帝承聖三年(544年),西魏興兵攻陷江陵,顏之推全家被擄,因被西魏大將軍李穆看重,推薦他去掌管其兄陽平公李遠書翰,次年被遣送弘農郡(今河南靈寶市北)李遠處。顏之推在弘農不忘故國,蓄志南歸,得知北齊放使歸國,凡梁臣留齊者,均以禮遣,便決心逃往北齊。

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556年),他趁黃河水暴漲,攜全家冒險從弘農夜乘小船經砥柱之險,逃奔北齊,不得已出仕北齊。顏之推在北齊度過20年相對穩定的生活,先後擔任趙州功曹參軍、通直散騎常侍、中書舍人、黃門侍郎等官職,主持文林館工作並編纂《修文殿御覽》。他在仕途上雖然屢有升遷,經北周滅亡,隋代周後,顏之推又為隋王朝效力。後被隋太子楊勇召為學士,甚受尊重。《顏氏家訓》就成書於這個時期。

開皇十年(590年),顏之推病故於京兆萬年(今西安)。享年59歲。有子三人: 思魯, 愍楚, 游秦.

顏之推著《顏氏家訓》二十篇,內容宏富,篇篇葯石, 言言龜鑒, 除了向子孫後代傳授保家護身之法,為人處世之道,經世濟國之策外,還涉及到儒學、佛學、史學、文學、玄學、道學、文字學、音韻學、卜巫學、算術歷法、琴棋書畫,而且上至天文、下及地理、中及人事,每篇多切實用,還提出獨創見解。對今日研究南北朝時期的教育史、語言文學等都有重要價值。

《顏氏家訓》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點:

一. 內容廣泛; 二. 學術性強; 三, 舉例多,可信性強; 四, 將南北風俗作了比較,要求子弟好學,尚德, 孝悌, 淡泊. 是對顏氏家族家風,學風方面系統化的論語述.

顏之推著《顏氏家訓》二十篇的主要內容為「孝悌」,給後代規定的行為准則是中庸之道。顏之推認為家庭即是社會的縮影,父子關系即君臣關系的縮影。如果子不孝父,即有臣不忠君的危險。要想使人們達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倫理境界,就必須從家庭教育開始。

顏之推認為後代只有對父母盡孝,居官才能忠君,若國難當頭,會毅然捐軀。

中國傳統原則認為:事親至孝,才能為人所信,對國盡忠,而「孝」是人生道路最基本的起步點,是中國家庭及社會倫理中的重要環節。《顏氏家訓》突出了「孝」的內容,所以在中國歷史上許多家庭選取《顏氏家訓》為家庭教育的必備教材,所以說《顏氏家訓》對弘揚和發展中國家庭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㈩ 顏之推的教師觀是什麼

顏之推的教師觀:

顏之推是南北朝末隋初時代著名的文學家、家庭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早年受家傳儒學的熏陶,奠定了他整個學術思想的基礎,使他在本質上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

1.《顏氏家訓》:《顏氏家訓》從世族地主的立場出發,為保持自己家族的傳統與地位,他根據自己的經歷和體驗,寫出了我國封建社會第一部系統完整的家庭教科書—《顏氏家訓》用以訓誡其子孫。《顏氏家訓》是漢民族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顏氏家訓》在封建家庭教育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影響,後世稱此書為家教規范。《顏氏家訓》不僅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著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已引起人們的注意,它比西方第一部家教著作《母育學校》還要早1000多年。

2.論士大夫教育

顏之推對南北朝時期世族地主教育的沒落深為憂慮,如何改良已經衰弱的士大夫教育,是他整個教育思想的全部內涵。

(1)士大夫必須重視教育

南北朝時期士大夫階級雖壟斷教育,但又輕視教育,他們的子弟,庸碌無為,不學無術,只圖享樂,倚仗門蔭獲得一官半職便自為滿足,全忘修學,可見他們的教育程度和精神面貌十分糟糕,為此,顏之推要求整個士族階層都應該注重教育。

首先,他繼承了前輩從人性的角度來論述教育作用的傳統,認為人性分為三品,性的品級與教育有直接的關系。他說:「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其次,他從接受教育與個人前途的利害關系出發,強調了士大夫受特殊知識教育的必要性,一個人有無知識,決定著他社會地位的高下。士大夫子弟要保持其原有的社會地位,只有重視教育,通過學習獲得特殊知識,並依靠這些所佔有的知識才能實現;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