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教育和考試要多久
1. 會計繼續教育和考試是工作之後才要考的嗎
不需要,會計從業資格證每年都要去財政局年檢,交80元錢(天津的收費標准),然後給你聽課證去繼續教育,你可以選擇教育也可以不去,無所謂的只要錢交了就行。還得在你會計證上貼一個表示你已經年檢的條形碼。如果你不去年檢就會吊銷你的會計證等於你白考。如你所說你今年考下會計證,今年是不用年檢和繼續教育的,從下一年開始進行年檢。如果你是2010年6月考下的那麼到2011年6月去年檢就OK了。。。這跟參加工作沒關系參不參加工作都要去年檢的。
2. 二級建造師繼續教育考試多長時間
您好,繼續教育從注冊之日起3年內繼續教育一次,一次大概是七天左右!
3. 繼續教育考試有時間限制嗎
繼續教育有幾種形式
成教,一年一次報名考試時間,每年9-10月報名、11月參加成人高回考,次答年3月進行學籍注冊
自考,分為大自考和小自考,大自考是自己在官網報名參加相關專業近20門全國統考科目,考完拿畢業證;小自考是報名參加相關的培訓機構,參加相關專業6-9門的全國統考,現在是一年考2次,考過拿畢業證
網教,一年兩次招生,春秋兩季,學制是2.5年,平時學習是在網上學習,只有期末的時候參加期末考試,比較適合在職人群和基礎較差的學生
4. 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公需科目一般不少於總學時的多少
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每年累計應不少於90學時,其中,公需科目一般不少於總學時的三分之一。
《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要求,繼續教育內容包括公需科目和專業科目,專業技術人員通過參加培訓班、研修班或者進修班學習;參加遠程教育;參加學術會議、學術講座、學術訪問等活動等均計入本人當年繼續教育學時。
專業技術人員根據崗位要求和職業發展需要,參加本單位組織的繼續教育活動,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或者經用人單位同意利用工作時間,參加本單位組織之外的繼續教育活動。
(4)繼續教育和考試要多久擴展閱讀:
公需科目包括專業技術人員應當普遍掌握的法律法規、理論政策、職業道德、技術信息等基本知識。專業科目包括專業技術人員從事專業工作應當掌握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等專業知識。
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每年累計應不少於90學時,其中,專業科目一般不少於總學時的三分之二。
專業技術人員通過下列方式參加繼續教育的,計入本人當年繼續教育學時:
(一)參加培訓班、研修班或者進修班學習;
(二)參加相關的繼續教育實踐活動;
(三)參加遠程教育;
(四)參加學術會議、學術講座、學術訪問等活動;
(五)符合規定的其他方式。
5. 會計繼續教育實地集中考試是多久一次,一學完就可以考了嗎,一般怎麼安排的
繼續教育是你自己在網上學習滿24個小時就可以考試 考試合格後就可以列印合格證書 然後填寫繼續教育申請表就可以去財政局審核了
6. 二建考過了,多久需要參加繼續教育
過來人有幾個二建備考經驗分享給大家: 一、復習資料不要復雜
能考試二級建造師的朋友基本都是上班族,學習時間有限,所以大家對於復習資料的選擇貴在精,不在多。這里建議大家看教材即可,沒有新版教材,可繼續沿用上一年教材。
二、緊張大綱
即充分理解大綱及書本上要求的"掌握、熟悉、了解"三部分類容,掌握部分佔考試分值的70%,熟悉部分佔考試分值的20%,了解部分佔10%,所以重點是把握掌握部分。
三、復習順序
1、最好先復習法規
這樣你可以對整個建設工程有一定的系統性和框架性了解,並且施工管理中第五和第七章節關於安全和工程信息檔案的和法規中相關章節是重復的;當然因為法規中幾乎都是要求記憶的東西,時間長了大家會忘記,所以也可以放在其他兩門課程之後復習。
2、然後是施工管理 3、最後復習實務
因為二級建造師實務是前兩科的綜合,所以必須放在最後,當然為了節約時間,可以把實務和施工管理中進度、質量、安全、合同、成本控制的相關章節結合起來復習,這樣是最好不過了。
四、復習方法
1、邊看書,邊做題,邊整理筆記。
書是根本,看書的時間必須要保證,然後是做題和整理筆記。整理筆記很重要,這個花不了多少時間,但是成效很高,特別是對於法規這樣概念性較多的科目,只要你提煉其中的知識點,構造知識框架,一般自己親自整理一套知識點框架體系就記住了,考前再快速瀏覽幾次應對考試戳戳有餘。
2、做真題、模擬考試。
當你把二級建造師三個科目都系統復習完了以後,在臨近考試的前四五天(最好能請假專門應對考試)做兩三套歷年真題(當然能在復習前做兩套跟好),然後在考試的前一天自己在一個安靜的環境裡面按照考試的節奏模擬一下考試,通過做真題你可以了解試卷的試題結構,試題類型,試題難度,常考點,分值分布情況等,而通過模擬考試主要是調節你應對考試的狀態和提前進入考試狀態,避免突然考試不適應而發揮失常,這樣就很不劃算了,所以要做到有備無患。
五、答題技巧
1、先易後難,不會做的果斷放棄,有時間了,再返回來答。
2、單選題用排除法,首先去掉你認為錯誤的選項,然後再篩選剩餘選項,如果在兩個選項間徘徊,憑第一感覺選。
3、對於多選題,很有技巧,答對一個得0.5分,答錯或多選不得分,所以你如果確認了有兩個及以上選項正確而其他猶豫不定了,就一定不要再選了,拿既定的一分去博未知的半分或一分不劃算甚至會得0分,如果你只確定一個答案,其他有幾個拿不定注意,可以嘗試再選一個,因為只選一個答對了也就是0.5分,在選一個有可能得兩分。
4、對於案例題,大家記住一點,答案題目中來,回歸題目中去,分條做答,問什麼,答什麼,審題一定要清楚,問:是否、正確錯誤,一定記得回答。 六、復習計劃 (沖刺復習)工程法規: 第一部分:建設工程法律制度:12天(基本上是每天一或兩小節類容)
第二、三部分:合同法、建設工程糾紛處理:8天,也基本上是一天一到兩個小節
施工管理和實務聯合復習:把50天分成7周
第一周:施工管理科目中,施工管理章節(2z101000)和施工信息管理章節(2z107000)
第二周:施工成本控制(2z102000)、建築工程造價控制(2A320050)
第三周:施工進度控制(2z103000)、施工進度控制(2A320020)、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2A320010)
第四周:施工質量控制(2z104000)、施工質量控制(2A320030)
第五周:建設工程職業安全健康與環境管理(2z105000)、施工安全控制(2A320040)
第六周:施工合同管理(2z106000)、施工合同管理(2A320060)
第七周:建築工程技術(2A310000)
剩下的現場管理、竣工驗收、工程保修三個小節可以穿插到以上幾周裡面。
另外,實務中的第三部分:建築工程法律法規及相關知識,有時間就看看,沒有就算了,因為他與前面兩科目中相關章節相仿,考的比重一般也不大。
7. 麻煩問下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網上考試時間大概是多久我要估計下動作時間,呵呵,謝謝了!
課件全部聽完才能考試。網上考試應該是90分鍾,我去年考的了,記不太清楚,但是時間應該是不緊不松。。你一定要把繼續教育的書看熟了,那樣好翻;網上的視頻重點不一定有用;還有個技巧,因為隨便在哪裡考試,所以可以用網路,很多題目網路上有。雖然題目不一定全有,但是關鍵時刻很有用。
8. 會計網上繼續教育的學時和每年要學滿24個小時有什麼關系
會計網上繼續教育的學時考試或考核合格的,每學時折算為學分,會計需要每年積累夠24學分才可以通過年審。如果是兩年一審,需要修滿48學分才可以通過審核。如果通過的有會計、審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以及注冊會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注冊稅務師考試,每通過一科考試可以折算24分。
根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第十七條 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採取學分制管理制度,每年參加繼續教育取得的學分不得少於24學分。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取得的學分,在全國范圍內有效。
第十八條 會計人員參加本辦法第十三條規定的繼續教育形式,繼續教育學分計量標准如下:
(一)參加繼續教育管理部門組織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師資培訓、會計脫產培訓、遠程網路化會計培訓,考試或考核合格的,每學時折算為1學分;
(二)參加繼續教育管理部門公布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機構組織的會計脫產培訓、遠程網路化會計培訓,考試或考核合格的,每學時折算為1學分;
(三)參加繼續教育管理部門公布的會計人員所在單位組織的會計脫產培訓、遠程網路化會計培訓,考試或考核合格的,每學時折算為1學分;
(四)參加財政部組織的全國會計領軍人才培訓,考試或考核合格的,每學時折算為1學分;
(五)參加財政部組織的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總會計師素質提升工程培訓,考試或考核合格的,每學時折算為1學分;
(六)參加省級財政部門、中央主管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組織的高端會計人才培訓,考試或考核合格的,每學時折算為1學分;
(七)參加中國注冊會計師繼續教育培訓,經所屬注冊會計師協會確認的,每學時折算為1學分。
(8)繼續教育和考試要多久擴展閱讀: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第十三條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形式主要有:
(一)參加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中央主管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以下簡稱繼續教育管理部門)組織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師資培訓、會計脫產培訓、遠程網路化會計培訓;
(二)參加繼續教育管理部門公布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機構組織的會計脫產培訓、遠程網路化會計培訓;
(三)參加繼續教育管理部門公布的會計人員所在單位組織的會計脫產培訓、遠程網路化會計培訓;
(四)參加財政部組織的全國會計領軍人才培訓;
(五)參加財政部組織的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總會計師素質提升工程培訓;
(六)參加省級財政部門、中央主管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組織的高端會計人才培訓;
(七)參加中國注冊會計師繼續教育培訓;
(八)參加繼續教育管理部門組織的其他形式培訓。
繼續教育管理部門應當按照管理許可權,定期公布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機構或會計人員所在單位名稱等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