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教育部下發了
A. .教育部2011年8月2日下發文件,要求中小學都要開書法課,提高中小學生漢字的書寫能力。現在有沒有最好的練
中國專利《硬筆書法立體摹板》,只要用過一次,記住口訣,就能把學生平時寫字變成在練書法,字會越寫越好。是國家教委給予鑒定的產品,並指出:「供中小學生課外練習書法使用。」
B. 2月10日起,小學就可以網上教學了嗎教育部怎麼規定的呢
教育部規定停課不停學,小學也要網上教學,學生在家學習。
C. 歷屆國民政府教育部長
--------中華民國成立後,即將清朝的「學部」改名為「教育部」,至1926年3月於廣州國民政府由「教育行政委員會」接管相關任務。1927年「中華民國大學院」接替原先所設的「教育行政委員會」,成為全國最高學術教育機關,1928年正式以教育部做為正式名稱。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取得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一職,3月10 日在北京就職,又逼南京臨時政府遷往北京,這標志著民國史上北洋政府統治的開始,直到1928年張學良同意加入國民政府之後正式結束。
-----------------------------------------------------------------------------------------------------------------------
一、北洋政府教育部
1教育總長蔡元培1912年1月3日
2教育總長范源濂1912年7月29日
3兼署總長劉冠雄1913年1月海軍總長兼署
4兼署總長陳振先1913年3月農林總長兼署
5代理部務董鴻褘1913年4月次長代理
6教育總長汪大燮1913年年9月
7教育總長嚴修1914年2月20日未就職
8署總長蔡儒楷1914年2月20日嚴未到任前,派蔡暫署
9教育總長湯化龍1914年5月
10兼代總長章宗祥1915年9月湯請假
11教育總長張一麐1915年10月
12教育總長張國淦1916年4月
13代理部務吳闓生1916年6月次長代理
14教育總長范源濂1916年7月12日
15代理部務袁希濤1917年6月次長代理
16教育總長傅增湘1917年12月
17代理部務袁希濤1919年5月15日次長代理
18代理部務傅岳棻1919年6月5日次長代理
19教育總長范源濂1919年8月11日
20代理部務馬鄰翼1921年5月29日次長代理
21教育總長黃炎培1921年12月25日未就職
22兼署總長齊耀珊1921年12月25日內務總長兼署
23兼署總長周自齊1922年4月8日國務總理兼署
24教育總長黃炎培1922年6月12日未就職
25兼代總長高恩洪1922年6月12日交通總長兼代
26代理部務湯爾和1922年7月25日次長代理
27署總長王寵惠1922年8月5日
28署總長湯爾和1922年9月19日
29署總長彭允彝1922年11月29日
30署總長黃郛1923年9月4日
31教育總長范源濂1924年1月12日
32教育總長張國淦1924年1月21日
33兼任總長黃郛1924年9月14日
34署總長易培基1924年11月10日
35教育總長王九齡1924年11月24日1925年3月16日到任,到任後4月14日開始請假
36代理部務馬敘倫1924年11月25日次長代理
37兼署總長章士釗1925年4月14日司法總長兼署
38署總長章士釗1925年7月28日
39教育總長易培基1925年12月31日
40教育總長馬君武1926年3月4日未就職
41教育總長胡仁源1926年3月31日
42教育總長王寵惠1926年5月13日
43教育總長任可澄1926年6月22日
44教育總長劉哲1927年5月
二、國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委員(1926年2月起采8人合議制) :陳公博 甘乃光 許崇清 金曾澄 鍾榮光 褚民誼 韋愨 經亨頤
三、中華民國大學院
院長蔡元培1927年10月12日
院長蔣夢麟1928年10月3日
四、國民政府教育部
1、部長蔣夢麟1928年10月24日
2、部長高魯1930年12月4日未到任,1931年8月辭職
3、兼理部長職務蔣中正1930年12月6日行政院院長兼理部長職務
4、部長李書華1931年6月19日
5、部長朱家驊1931年12月30日1932年2月20日到任
6、代理部務段錫朋1932年1月9日次長代理
7、部長翁文灝1932年10月28日未就職
8、兼部長朱家驊1932年11月交通部長兼任
9、部長王世傑1933年4月
10、部長陳立夫1938年1月
11、教育部部長朱家驊1944年12月
12、教育部部長梅貽琦未就任由陳雪屏以政務次長代理(1948年12月31日—1949年4月5日)
13、代理部務陳雪屏1948年12月30日
14、教育部部長杭立武1949年3月21日1949年3月21日任命,1949年4月6日到職
D. 2008年2月21日《京華時報》報道:教育部決定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龍江、上海、江蘇、浙
(1)尊重、珍惜和保護民族文化;善於辨別各種消極文化,並自覺地加以抵制內,批判地繼容承。 (2)克服自己的不安和焦慮;消除誤解,盡量保持客觀寬容的態度;提高對其他文化的鑒賞能力;不採取防衛心態,關注他人的經驗和看法,避免妄下斷言;入鄉隨俗,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在交往中,不卑不亢,以禮相待…… (3)如:《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報燈名》、《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等等。 (4)①在中小學生中,大力開展民族精神、民族傳統文化教育。②鼓勵人們更多地了解我國和當地的風土人情,增強對我國民族文化的認同感。③舉辦形式多樣的民族文化宣傳活動。④有關部門利用法律、行政等手段保護好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 (5)①要積極地學習和主動地汲取。②除了課堂上的學習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課外閱讀、藝術欣賞和社會調查,對中國文化典籍進行研讀、藝術欣賞和社會調查,對中國文化典籍進行研讀、與傳統藝術和古跡民俗接觸,以多種方式深入了解和體悟民族文化的精粹。 |
E. 2010年2月10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衛生部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規范入學和就業體檢項
標准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