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論綜合最新真
㈠ 關於教育的最新理論
皮亞傑關於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的主要觀點可歸納以下幾條: 1. 兒童認知發展的本質就是適應,它是在一定的認知結構基礎上實現的,即圖式( scheme ,schema) 。圖式一經與外界接觸,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就不斷變化、豐富和發展起來。這種適應是個體通過同化和順應達到的。同化是當兒童每遇到新事物時,在認識中就試圖用原有的圖式去同化(消化) ,如獲成功,就得到在原有認知上的平衡,實現了認知量上的增加,如嬰兒吸吮圖式,從吸母親奶頭到同化奶瓶上的橡皮奶頭。反之,便要通過順應(調節) 調整原有圖式或創立新圖式去同化新事物,以達到認知上新的平衡,實現認知質上的變化。如從吸吮圖式到咀嚼圖式。 2. 兒童認知發展是連續的,按固定順序進行,一個跟著一個出現,沒有什麼階段會突然出現,也不會跳躍和顛倒,先後次序不變,前一個階段的結構是形成後一個結構的基礎,所有的兒童都一樣。即感知運動階段是前運算階段的基礎,前運算階段又是具體運算的基礎,最後才是形式運算,不能從感知運動階段直接跳到具體運算,也不能先形式運算,再發展到具體運算階段。 3. 兒童認知發展具有明顯的階段性,不同階段有其主要特徵,如0~2 歲屬感覺運動時期,為了對付當前世界,嬰兒組織天然的動作圖式,如吮吸、抓握、打擊等,在主觀與客體交往中逐漸實現感覺與動作的分化和精確化。2~7 歲屬前運算階段,由於語言的參與,兒童學會了用符號和內部想像去思維,但其思維不夠系統,運算規則不合邏輯,有極強的「自我中心主義」;7~11 歲是具體運算階段,兒童發展了有條不紊地思維的能力,能守恆,但僅僅在他們能藉助於具體對象與活動時才可能這樣做。11~15 歲屬形式運算階段,青年發展起來了在一種真正抽象的與假設的水平上有條理地思維能力。 4. 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的進程體現出差異性,即有的兒童進入某一階段先於或遲於其他兒童,年齡的表述只具有平均數的含義。在不同學科方面的認知發展也不盡相同。青少年一般先在自然學科領域出現形式運算思維,在社會學科領域的思維發展較慢。而且,同一個人在某一學科領域的思維可能達到了形式運算水平,但遇到新的困難問題時,其思維又可能會退回到具體運算水平。成人即使不在15 歲,20 歲左右一般達到某些形式運算的階段,他們卻在特殊的興趣或能力范圍內使用形式運算。例如,一個汽車機械師較少以形式的理論和方法思考有關哲學、醫學或文學等方面的問題,但可能在汽車出了毛病時使用形式思維。 二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的理論對於教學上的啟示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二:一是學生認知發展階段特徵制約教學,教學必須適應學生的認知發展;二是教學又可以作為學生認知發展的一個有效條件,促進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適應是基礎,促進是目的。 1. 教學適應學生認知的發展皮亞傑指出:「智力在一切階段上都是把材料同化於轉變的結構,從初級的行動結構升為高級的運算結構,而這些結構的構成乃是把現實在行動中或在思想中組織起來,而不僅僅是對現實的描摹。」[1 ]在他看來,智力是一種思維結構的連續的形成和改組的過程,每一階段有一種相對穩定的認知結構來決定學生的行為,能說明該階段的主要行為模式,教育則要適合於這種認知結構或智力結構,即以學生認知結構為出發點,按照學生的認知結構或智力結構來組織教材、調整內容,進行教學。例如,對於處於具體運算階段的小學生,其思維的抽象水平提高,並能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式認知外界,進行第二級抽象,在學習概念時,不象前運算階段兒童那樣首先要從大量的例子中抽象概念的關鍵屬性,而是可以直接把概念的關鍵屬性同他們的認知結構關聯,從而獲得意義。但是一般來說,他們要憑借具體實際經驗,也就是要憑借各種關鍵屬性的例子,所以小學階段藉助一些反映關鍵屬性的例子使學生掌握基礎科學的概念是必要的。因此,小學階段的學科教學應充分體現直觀性原則,教學上可將言語講解、演示和有指導的發現經驗很好地結合起來,更好地提高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水平。對於處於形式運算階段的中學生,他已經能進行更高層次的概念的、抽象的、形式邏輯的推理,開始由具體形象的智力操作,擴展到命題的假設蘊涵、演繹和歸納以命題形式呈現的概念和規則的學習成為可能。因此,中學教學應適應抽象思維能力漸漸占優勢的中學生認知的新發展,在學習新的抽象概念及其關系時,可以省去具體的實際經驗這根拐杖,直接理解語言或其他符號陳述與原先學過的抽象概念之間的新關系。可以說,中學生的大部分新概念都是這樣獲得的。中學階段的學生已經為一種新的講授教學作好了心智上的准備。當然,這也並不是說,具體的實際經驗,發現或解決問題的經驗,在他們今後的學習中不再必要了,對相當的中學生來說,也還未充分達到這一水平,或是在某些領域才能達到這一水平,因而中學生學習抽象概念和規則仍需要具體經驗的支持。例如,在講解幾何學中「一個點圍繞著另一個固定點的等距運動的軌跡是圓形」這一抽象原理時,有的教師利用生活中驢拉磨的具體形象加以說明,就使學生很容易理解圓形的概念了。 2. 教學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教學不僅要適應學生的認知發展,而且應該也能夠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例如,前運算階段的兒童分類概括能力很低,但通過分類訓練是一條很好的途徑,現在幼兒園有許多分類訓練的游戲。小學語文教科書,從1 - 2 年級起也有不少字匯概念分類練習,這不僅能擴大孩子們的知識,豐富他們的詞彙,而且更重要的是能發展他們的概括思維能力。當然,認知發展從前運算向具體運算的過渡,從具體運算向形式運算的過渡,不是短期的、簡單的訓練能達到的,這種訓練僅能讓學生掌握一些經驗的規則,並不能導致守恆概念的獲得與鞏固,唯有經過多種多樣的長期的訓練,對於認知的發展,才是真正有效的。 再如,對概念的理解,兒童生活中間有著多種多樣的概念,有實物概念,有社會概念,兒童在口頭上也會說出各種概念,但並不等於孩子理解了概念,特別是一些社會概念,如「工人」,從小班到大班的幼兒的理解水平可分四個等級:不理解、籠統理解(如說「我爸爸是工人」) 、開始分化(會說「工人是蓋房子的」) 和開始能和某些本質屬性聯系起來,接近於初步定義,如說「工人是做工的」。教育可以在引導兒童在對多種具體形象「工人」進行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向更高概括水平上的「工人」概念發展。其它概念的形成也是如此,這既豐富了孩子的知識,更提高了他們的思維水平。當然,教學促進學生的認知的發展有個「度」,在這一點上,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理論為我們提供了理論依據。維果茨基認為,至少要確定學生的兩種發展水平;第一種水平是學生現有發展水平;第二種是在有指導情況下借成人的幫助所能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或中間狀態) 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創造著最近發展區,即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從現有發展水平不斷向新的最近發展區靠近,從而實現著學生認知上的發展,故維果茨基提出「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2 ] ,桃子不能一伸手就摘得到,而必須是跳一跳才能摘到。即把兒童置於適合下一階段學習的條件下加以訓練,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參考資料:皮亞傑. 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 [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203.
㈡ 急急急......想問一下《教育綜合知識》包括什麼、怎麼復習
教育理論綜合知識一般包括教育學、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職業道德、教育法律法規、教學技能、教育觀等。
考試之前要看清當地的教師招聘考試公告,根據考試公告里的規定進行備考復習即可。
教師招聘考試全國沒有統一的考試形式和考試大綱,部分省份實行全省統一考試,但是大部分省份還是由當地區縣教育局根據當地區縣各學校招聘老師人員進行匯總,然後由區縣教育局和人事局統一組織招聘考試,考試形式一般分為筆試和面試,有些地區直接筆試,無需面試。
教育綜合知識的復習方法:
1)對教育學心理學的題庫進行第一遍的閱讀查看-「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心理學試題庫(含答案)」。
2)然後對教育學 心理學模擬真題10套+3套教育理論進行試題的訓練,這份內容比較多,需要好好查看。-「教育學心理學全真模擬題10套外加3套教育理論試題」。
3)對於教育法規的,建議先看「中小學教師競聘教育理論教育法規復習材料」。
4)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建議直接做做試題吧,理論看起來很費勁,用題目強化。
5)新課改,這部分有理論內容,也有試題,主要考慮到新課改比較流行,出題的教師會注重這方面的內容,希望結合教育學 心理學和新課改聯系的內容,多看看。能多做點練習。
㈢ 請問教育理論綜合知識和教育教學基礎知識有什麼不同啊
基本上沒有什麼區別,只是說法不同。有的地方會緊跟著有個相對詳細的說明,告訴你主要包括哪些內容,比如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法規、新課程等方面,有的地方什麼都不說,但基本上不會超出這個范圍。特別提示一點,心理學中普通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是常考的地方,建議能認真看看。如果你是濟南的考生,建議你去我的博客看看最近我寫的一篇相關文章:http://zhangqiuqianqiu.blog.sohu.com/
㈣ 請問教育綜合知識和教育理論基礎知識一樣嗎考幼兒教師資格證用哪個比較好
教師資格證考試按照科目報考
㈤ 17文藝學前教育理論綜合知識第二次月考測試卷答案
單項選擇題
1.D【解析】本題是對基礎知識的考查。三歲左右的兒童在其身心發展的過程中會出現「第一反抗期」。故選D。
2.B【解析】安全型依戀最有利於兒童成長。故選B。
3.C【解析】智力是智商的內容。故選C。
4.B【解析】情緒激動對學習與之相匹配的詞彙有利。故選B。
5.A【解析】本題是對基礎知識的考查。「成熟勢力說」是由格塞爾提出的。故選A。
6.D【解析】「前讀寫」階段是指在書面語言(讀和寫)發展之前的階段。學前期只是書面語言發展的准備階段,主要完成的任務不是嚴格要求兒童盡量多識字,而是培養興趣,為書面語言的發展做好准備。故選D。
7.B【解析】幼兒園環境按其性質可分為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兩大類。物質環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物質環境是指對幼兒教育產生影響的一切天然環境與人工環境中物質要素的總和。狹義的物質環境是指幼兒園內對幼兒發展有影響作用的各種物質要素的總和。精神環境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精神環境泛指對幼兒園教育產生影響的整個社會的精神因素的總和。狹義的精神環境是指幼兒園內對幼兒發展產生影響的一切精神因素的總和。故選B。
8.B【解析】家庭物質環境決定幼兒的生活和學習條件。富裕家庭的幼兒可以享受舒適的生活和優良的學習條件,如充實而實用的生活和學慣用品、科學營養的飲食起居等,從而為幼兒的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故選B。
9.D【解析】心智技能是藉助於內部言語實現的,因此,言語在心智技能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選D。
10.A【解析】處於依從階段的態度和品德,雖然水平低,卻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階段。它們是態度與品德建立的開端環節。故選A。
11.A【解析】單詞句是1至1歲半嬰兒使用的主要句型。故選A。
12.C【解析】動機是推動人的活動並使人的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容動力。故選C。
13.B【解析】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是20世紀關於兒童思維影響最大的理論。故選B。
14.C【解析】這是表達了小孩的願望,屬於願望性想像。故選C。
15.C【解析】從評價對課程實施過程的影響看,它具有鑒定、診斷、改進和導向的作用。故選C。
㈥ 請問一下事業單位中小學D類和教育理論綜合知識一樣嗎
事業單位中小學D類和教育理論綜合知識不一樣的。事業單位中小學D類考試科目均為《職業能力傾向測驗》和《綜合應用能力》,考試內容主要測查與中小學教師職業密切相關的、適合通過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 判斷推理、數量分析、策略選擇。
1、《職業能力傾向測驗》
是針對中小學和中專等教育機構的教師崗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而設置的考試科目,主要測查與中小學教師職業密切相關的、適合通過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 判斷推理、數量分析、策略選擇等部分。
2、《綜合應用能力》
是針對中小學和中專等教育機構的教師崗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而設置的考試科目,旨在測查應試人員綜合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中小學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本科目分小學教師崗位和中學教師崗位 兩個子類。
(6)教育理論綜合最新真擴展閱讀:
事業單位D類考試內容和測評要素:
主要測查應試人員的師德與職業認知、教育教學核心能力和 教師自主發展能力。師德與職業認知:具有正確的教育觀念,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有正確認知,能夠按照教育相關法律法規分析和解決問題,依 法施教。
教育教學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學生發展指導能力、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教育組織與管理能力、教育教學評價能力、溝通合作能力等。教師自主發展能力:能夠主動學習和反思,自主進行專業發 展規劃,能夠在各種壓力情境下積極進行心理調適。
㈦ 教師招聘的教育理論基本知識和教育綜合知識,這兩個有什麼不一樣嗎
教育綜合知識主要考查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法規、新課程理論和教師道德修養等回5個模塊的相關知答識和應用能力。 1.教育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本質 (3)教育的結構與功能 (4)教育的發展 2.教育與社會發展 (1)教育的社會制約性社會生產力、政治經濟制度、文化、科學技術和人口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和制約 (2)教育的社會功能教育的經濟、政治、文化、科技和人口功能 (3)當代社會發展對教育的需求與挑戰現代化、全球化、知識經濟、信息社會、多元文化與教育變革
㈧ 教師公開考試中的教育理論綜合知識和基礎知識有什麼不同
其他的我來不知道 就說那自個專業知識那個 各個地方是不一樣的有些地方確實是考高考題 不過我上次去考了青川的考的語文 他的專業知識就不是 一共有7個大題 第一個就是問請你簡述新課程改革標准下語文教學評價標准 第二個:簡述建構主義理論及其原理 第三古文默寫 第四成語填空 第五現代文 第六文言文 第七 寫作 辯論稿
然後聽說英語也涉及到教育學了 而且給出的需要解釋的教育名詞是用的英語
㈨ 請問教育綜合知識和教育理論基礎知識一樣嗎
請問教育綜合知識和教育理論基礎知識一樣。2個方面:
1、教育專綜合知識主要考查教育學、屬心理學、教育法規、新課程理論和教師道德修養等5個模塊的相關知識和應用能力。
2、教育理論基礎知識一般包含:教育學基礎知識、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和教育法規等;教育理論理論綜合知識一般包括教育學、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職業道德、教育法律法規、教學技能、教育觀等。
(9)教育理論綜合最新真擴展閱讀:
教育綜合知識的教學思想基礎:
教育,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根據學校條件和職稱,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
以提高實踐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
㈩ 教師招聘考試都考哪些
考查內容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教育基礎理論和面試
教育基礎理論和面試這種考查類型是教師招聘考試常見的考查方式,筆試部分考查的重點是教育基礎理論,包括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和教育法規等,面試通常採用說課或是試講的方式來測試考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即具體學科的講授,例如語文、數學等。
2、教育基礎理論、學科基礎理論和面試
教育基礎理論、學科基礎理論和面試這種組合方式逐漸成為各地教師招聘考試的命題范圍。它不但對教育學科所涉及的各門科目進行考查,同時也會考查考生對於所報專業學科的基礎能力和知識,以上兩部分會成為筆試出題測查的重點。
面試中採用說課或講課的方式進行考查,同時很多地區說課考查後會附帶出現結構化的面試題目。
筆試內容
第一種內容為: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材教法 、教育法規 、新課改等相關的教育理論知識。這種情況最為普遍。
第二種內容為:學科專業知識和公共基礎知識。這個公共基礎知識也有不同,有的地區就是指上面的教育理論知識,有的地區是指 文史 法律 數學 政治 時事等綜合知識。
第三種內容為:職業能力傾向測驗+教育基礎知識,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面試內容
面試一般包括試講和說課兩種。
在面試方面,一般就是專業課的考查,具體比如考生面試的是小學語文教師,那麼面試的題目經教師網老師研究,很可能就是當地小學高年級的教材中的一篇,各位考生可以根據具體的科目進行復習。說課或講課之後考官還會即興出一些教育類的相關問題,進行考查,主要考查教師的基礎理論和應急處理能力及對教育事件的看法。
3、教師招聘范圍及形式
首先,我們要知道教師職業是一個融能力、生活實踐、基礎理論水平、道德感責任感於一身的綜合職業崗位,這樣的崗位特質決定教師招聘考試中的考試內容。
目前,由於國家沒有出現統一的大綱和參考教材,所以各地的教師考試呈現出地區教育局自己命題、審核、招錄的局面。
(10)教育理論綜合最新真擴展閱讀:
教師招聘考試或入編考試:是你具有從事教育行業的能力後(既獲得教師資格證。其中師范生從2016級新生開始不再發放教師資格證,同非師范生一樣也必須通過參加統一考試考取。),進行的競爭上崗考試。
教師招聘考試全國沒有統一的考試形式和考試大綱,部分省份實行全省統一考試,但是大部分省份還是由當地區縣教育局根據當地區縣各學校招聘老師人員進行匯總,然後由區縣教育局和人事局統一組織招聘考試,考試形式一般分為筆試和面試,有些地區直接筆試,無需面試。
考前准備:
1、知識准備
早起半小時和晚睡半小時,兩頭加起來是1個小時,心理學界有一個普遍的共識,這兩段時間是最佳的記憶時間。所以這1個小時要充分利用。心理學需要理解性的記憶,因為他是人類的思維,是抽象的,一個問題依照心理學來分析,沒有界定的錯和對的,只是從不同角度分析和認為,他就有不同的答案。
2、技術准備
考前可到試區考場實際考察一次,在什麼地方乘車、乘哪輛車、要多少時間,考區的環境如何,休息、飲水、廁所在哪裡,是否准備點心、午餐、飲料。除了這些表面的准備還需要准備考試時需要的物品,如筆、墨、2B鉛筆等。
3、物質准備
(如准考證、身份證、鋼筆、鉛筆、橡皮,手錶等)
4、體力准備
高質量的睡眠永遠是最有效的休息方式。考試的前夜有的考生可能會因興奮而失眠。在睡前應該不喝咖啡、濃茶之類的刺激性飲料,也不應看緊張、扣人心弦的故事片。到了正常睡覺時間或是稍早一點(大可不必早早上床等著入睡),躺在床上,全身放鬆,爭取迅速入睡。若一時睡不著,千萬不能著急,不要責備自己或胡思亂想,只管保持平和心情,重復放鬆技術,其實只要全身非常放鬆,大腦不興奮,完全可以獲得全身心的休息。
5、精神准備
考試前幾天,要保持自己平時的學習和生活節奏,適當減輕復習的密度和難度,這正是為了收到「退一步,進兩步」的效果。
記住以上幾點,考前准備很重要!
考試用書:
考試用書都是根據考試內容來編輯的。一定要參照考試大綱。教師招聘考試的參考書五花八門,市面上基本都能買到。盡管良莠不齊,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你只要仔細翻看幾套參考書就知道,他們講的主要內容都差不多,只是側重點會有點不同。所以,買書的時候切記要認真仔細的對比,尋找一本適合你的書。
參考資料:
網路-教師招聘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