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幼兒教育心理學學習

幼兒教育心理學學習

發布時間: 2020-12-01 04:04:51

① 學前心理學和學前教育心理學有什麼區別

1、針對對象不同:

學前心理學是針對兒童開發的心理學;

學前教育心理學是針對學前教育的教師教育方法而論;

2、涵蓋內容不同:

學前心理學是認知、情感、個性有關因素的發展特點,揭示了學前兒童在交往、游戲及各類藝術活動中的心理特徵;在結構上採用開架式,依據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不同方面分成編,每一編由具有靈活性的若干模塊構成。

學前教育心理學,針對學前兒童教育心理採取的相應的教學方法,理解幼兒各種活動的心理,如幼兒活動的實質、動機、過程和條件等,以及根據這些理解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如學習資源的利用、學習活動的安排、師生互動過程的設計與學習過程的管理等;

教育心理學的重點是把心理學的理論或研究所得應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學可應用於設計課程、改良教學方法、推動學習動機以及幫助學生面對成長過程中所遇上的各項困難和挑戰。

(1)幼兒教育心理學學習擴展閱讀: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師生教與學相互作用的心理過程、教與學過程中的心理現象。

教育心理學與普通心理學和教育學都有著密切關系,因而對於它的研究對象有以下幾種不同的見解:以教育學的體系為依據,研究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方法;

心理學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其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

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

另外,它還與神經科學、醫學、哲學、生物學、宗教學等學科有關,因為這些學科所探討的生理或心理作用會影響個體的心智。實際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學科都與心理學有關,人類心理活動其本身就與人類生存環境密不可分;

② 幼兒教育心理學中心理發展的特點,規律是什麼

一、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特點: 1.認識活動的具體形象性 幼兒主要是通過感知、依靠表象來認識事物的,具體形象的表象左右著幼兒的整個認識過程。甚至思維活動也常常難以擺脫知覺印象的束縛。如兩排相等數目的棋子,如果等距離擺開,幼兒都知道是「一樣多」,但如果將其中的一排棋子聚攏,不少幼兒就會認為密的這一排棋子數目少些,因為「這一排比那一排短」。可見,幼兒辨別數目的多少這要受棋子排列形式的影響。所以說幼兒的思維也是以具體形象性為主要特點的。 2.心理活動及行為的無意性 幼兒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的能力仍然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響而改變自己的活動方向,因而行為表現出很大的不穩定性。在正確的教育的影響下,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狀況逐漸有所改變。 3.開始形成最初的個性傾向 3歲前,兒童已有個性特徵的某些表現, 但這些特徵是不穩定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改變,個性表現的范圍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動的積極性、情緒的穩定性、好奇心的強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來。幼兒個性表現的范圍比以前廣闊,內容也深刻多了。無論是在興趣愛好方面、行為習慣、才能方面,以及對人對己的態度方面,都開始表現出自己獨特的傾向。這時的個性傾向與以後相比雖然還是容易改變的,但已成為一生個性的基礎或雛形。 由於幼兒心理發展較快,以上三個基本特徵在幼兒初期、中期和晚期又各有不同。 三、幼兒初期的心理特點 3歲,對於多數兒童來講,是生活上的一個轉折年齡。正是從3歲起,兒童才開始離開父母入幼兒園,過起集體生活。這個變化比較大,兒童要有一個適應過程。而適應的關鍵,在於使幼兒與老師、幼兒園、小朋友建立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師生之間的感情。 為什麼建立感情就容易適應集體生活呢?這是因為小班兒童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情緒性強。 1.行為具有強烈的情緒性 小班兒童的行動常常受情緒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情緒性強,是整個幼兒期兒童的特點,但年齡越小越突出。 小班兒童情緒性強的特點表現在很多方面。高興時聽話,不高興時說什麼也不聽。如喜歡哪位老師,就特別聽那位老師的話。 小班幼兒的情緒很不穩定,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看見別的孩子都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來。老師拿來新玩具,馬上又破涕為笑。 了解兒童的以上特點,對教育工作有重要意義。如每年開學初,小班教師都面臨一個接待新入園兒童的問題。大多數初次離開媽媽的兒童剛入園的幾天總愛哭,有經驗的老師總是一邊用親切的態度對待每個孩子,穩定他們的情緒,一邊用新鮮事物(如新奇的玩具、兒童喜愛的小動物等)吸引兒童的注意,使他們不知不覺地加入夥伴的行列。 2.愛模仿 小班兒童的獨立性差,愛模仿別人。看見別人玩什麼,自己也玩什麼;看見別人有什麼,自己就想要什麼,所以小班玩具的種類不必很多,但同樣的要多准備幾套。在教育工作中,多為兒童樹立模仿的樣板。比如,需要集中兒童的注意力時,可以說「看××小朋友學習多認真,小眼睛一個勁地看著老師呢!」一般不要批評沒有注意的孩子。如果老師說「×××,把你的手絹收起來!」可能會引起更多孩子玩手絹。 教師常常是兒童模仿的榜樣,因此,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孩子們樹立好榜樣。 3.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 思維依靠動作進行,是先學前期兒童的典型特點。小班幼兒仍然保留著這個特點。讓他們說出某一小堆糖有幾塊,他們就用手一塊一塊地數才能弄清,他們不會像大些的孩子那樣在心裡默數。 由於小班兒童的思維還要依靠動作,因此他們不會計劃自己的行動,只能是先做後想,或者邊做邊想。比如,在捏橡皮泥之前往往說不出自己要捏成什麼,而常常是在捏好之後才突然有所發現:「面條!」 小班幼兒的思維很具體,很直接。他們不會作復雜的分析綜合,只能從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對小班兒童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講反話常常引起違反本意的不良效果。例如,上課時,有的孩子要上廁所,其他幾個孩子一個跟著一個學,也要去。老師不高興了,說:「都去都去!」孩子們一下就全跑光了。對兒童提要求也要注意具體,最好說「眼睛看著老師!」而不要說「注意聽講!」因為兒童不容易接受這種一般性的抽象的要求。 四、幼兒中期的心理特點 1.愛玩、會玩 幼兒都喜歡游戲。但小班兒童雖然愛玩卻不大會玩。大班兒童雖然愛玩,也會玩,但由於學習興趣日益濃厚,游戲的時間相對少了一些。中班處於典型的游戲年齡階段,是角色游戲的高峰期。中班兒童已能計劃游戲的內容和情節,會自己安排角色。怎麼玩,有什麼規則,不遵守規則應怎麼處理,基本都能商量解決,但游戲過程中產生的矛盾還需要教師幫助解決。 2.思維具體形象 中班幼兒的思維可以說是典型的幼兒思維,他們較少依靠行動來思維,但是思維過程還必須依靠實物的形象作支柱。譬如,他知道了3個蘋果加2個蘋果是5個蘋果,也能算出6粒糖給了弟弟3粒還剩3粒,但還不理解「3加2等於幾?6減3還剩多少?」的抽象含義。 中班幼兒常常根據自己的具體生活經驗來理解成人的語言。例如,他們常常認為「兒子」一詞的意思就是「小孩」。當他們聽說某個大人是××的兒子時,常常感到不可思議:「這么大,還是兒子?」為了使教師說的話能讓幼兒明白,必須注意了解幼兒的水平和經驗,避免說過於抽象的語言。語言教學中,盡量用形象的解釋來幫助兒童理解新詞。教「筆直」一詞,可以豎起一支鉛筆,「筆直」就是像鉛筆一樣直,這樣幼兒就能懂,而且能牢牢記住。 五、幼兒晚期的心理特點 1.好學、好問 好奇是幼兒的共同特點,但大班兒童的好奇與小、中班有所不同。小、中班兒童的好奇心較多表現在對事物表面的興趣上。他們經常向成人提問題,但問題多半停留在「這是什麼」、「那是什麼」上。大班兒童不同,他們不光問「是什麼」,還要問「為什麼」。問題的范圍也很廣,天文地理,無所不有,希望成人給予回答。 好學、好問是求知慾的表現。甚至一些淘氣行為也反映兒童的求知慾。家長、教師都應該保護幼兒的求知慾。不應該因嫌麻煩而拒絕回答孩子的提問。對類似破壞玩具的行為也不要簡單地訓斥了事,而應該加以正面引導,一面耐心講道理,一面向幼兒介紹一些簡單的機械原理,滿足他們渴求知識的願望。 2.抽象概括能力開始發展 大班兒童的思維仍然是具體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例如,他們已開始掌握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如左、右概念),能對熟悉的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白菜、西紅柿、茄子都是蔬菜,蘋果、梨、葡萄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關系(針是鐵做的,所以沉到水底下了;火柴棒是木頭做的,所以能浮上來)。由於大班幼兒已有了抽象概括能力的萌芽,所以可以,也應該進行一些簡單的科學知識教育,引導他們去發現事物間的各種內在聯系,促進智力發展。 3.個性初具雛形 大班兒童初步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他們開始能夠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隨波逐流」,顯得比較有「主見」。對人、對己、對事開始有了相對穩定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有的熱情大方,有的膽小害羞,有的活潑,有的文靜,有的自尊心很強,有的有強烈的責任感,有的愛好唱歌跳舞,有的顯示出繪畫才能…… 對於幼兒最初的個性特徵,成人應當給予充分的注意。幼兒園教師在面向全體

③ 學習幼兒教育心理學的意義

幼兒教育心理學是在幼兒教育學和幼兒心理學基礎上形成的一門學科。它主要研究幼兒學習的規律與特徵以及教師有效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促進幼兒學習與身心的健康發展。 學習幼兒教育心理學的意義在於 1、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樹立正確的「育人觀」)。 2、提高幼兒教育工作效率。 3、提高教師素質。

④ 兒童教育心理學關於學習習慣的要求

1.
善於提問的習慣
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輔導孩子學習時,多啟發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對孩子的提問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給以鼓勵,逐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不能著急。
2、規范書寫的習慣
盡管電腦日益普及,但硬筆書寫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傳遞信息和知識的技能,寫一手好字或者寫一手規范的漢字仍是一個優秀人才應具備的素質之一。在幫助孩子養成認真寫字的問題上,家長要有書寫意識,一方面強調寫字姿勢、握筆姿勢;另一方面滲透一些必要的書寫知識,如字的基本構成、間架結構、占格問題等。因為兒童容易受暗示的影響,所以書桌整理得越干凈,越能靜下心寫好字,減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錯字、別字、漏字等現象。 3.
經常閱讀的習慣
當孩子有閱讀的願望時,家長和老師要及時抓住這個時機,盡可能提供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材料,如兒歌、童謠、童話、故事及淺顯的五言古詩,也可以是幼兒園已學歌曲的歌詞、民歌、民謠和一些外國的優秀兒童作品、中國的《三字經》等。選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讓「閱讀「成為「悅讀「。

4.口語交際的習慣
家長或老師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有「教育「的覺悟和意識,引導孩子用普通話交談,說規范的語言,培養孩子准確把握語言的能力。 5.
主動識字的習慣
對大多數一年級孩子來說,學習的最大困難是識字,而大量、機械的識字不但枯燥乏味,還會使孩子失去學習語文的信心。多採用兒童詩識字、韻語識字、詞串識字、閱讀識字等途徑,能為學生識字提供多樣的語境,有利於激發孩子主動識字的願望。心理學研究表明:復現形式越多越新,記憶的效果越好。
6.
提前預習的習慣
由於學前教育不均衡,剛入學的孩子學習的起點參差不齊。幫助學習「暫時落後「的孩子迅速趕上去的最佳途徑是預習。通過預習,不但可以縮短孩子在學習上的差距,使他在課堂上顯得更自信,更有勇氣,而且可以讓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條學習的路徑,積累一些自學的方法。
7、及時復習的習慣
據研究證明,人的記憶分三個階段: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上課時認真聽課就是把知識從人的大腦中由瞬時記憶變成短時記憶,及時復習可以使知識從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

⑤ 幼兒教育心理學的任務主要有哪些

幼兒教育心理學的任務: 1、揭示幼兒學習特點與有效教學的規律。幼兒教育心理學根據幼兒發展特點,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幼兒學習的基本方式、特點與規律,游戲在幼兒學習與發展 中的重要作用,幼兒認知、語言、社會性等領域學習與發展的特徵與規律都需要深入系統地研究。它對幼兒學習與發展規律的揭示,對教師教育教學問題的闡述,對 教師左右的闡釋,以及對幼兒學習的測量與評價等,都在不斷地充實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資料和研究內容。 2、形成有中國特色的幼兒教育心理學理論。盡管以幼兒學習與教育為主題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資料,但它的理論體系還未真正完善。因此,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發 展,首先要加強基本規律研究和學科理論體系的構建,形成富有幼兒學習與教育教學特點的理論體系。同時,我們也不能完全借鑒和依賴國外的研究成果和框架體 系,要體現中國的地域的特殊性與文化的獨特性,構建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幼兒教育心理學理論體系。 3、科學指導幼兒園教師的教學實踐。幼兒教育心理學要幫助幼兒教師理解幼兒的學習過程、學習特點以及科學的幼兒教育教學方法,促進幼兒的學習,實施有效教 學。幼兒教育心理學的建立必然為科學的幼兒教育,特別是為幼兒教師開展科學、適宜、有效的教育教學活動提供基礎與實踐指導。

⑥ 談談你對幼兒教育心理學這門學科的認識

幼兒教育心理學是學前教育領域一門新興學科,是幼兒教育與心理科學結合、幼兒教育走向科學化的產物,是運用心理學原理探索幼兒學習與教育規律的一門心理學的應用學科。 學習問題是教育心理學發展一百餘年以來研究者一直關注的核心問題,最終教師對學習有了一個基本認識:學習是一個知識的建構過程,學習依賴於已獲得的認知結構,學習與其發生的情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對幼兒學習原理的認識程度,是制約幼兒教育水平的關鍵因素。為此,提高人們對幼兒學習問題的研究興趣,加深對幼兒學習原理的認知與理解,是一條通往幼兒教育走向科學化的必經途徑。系統地把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應用於幼兒的學習與教學,關注幼兒每一領域、每一學科的學習,關注幼兒的發展、個別差異、學習特點並給予有效的教育指導。 國家自考委員會2002年將幼兒教育心理學列為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的必修主幹課程之一。 幼兒教育心理學課程是中職課程體系的重要內容,但就目前的教學情境來看,教學情境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厭學、怕學的學生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幼兒教育心理學課程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論性。學生對課程對象―幼兒缺乏實際的研究,造成了教學內容毫無根據可言。學生缺乏與幼兒接觸和相處的經歷,對幼兒身心變化規律了解不甚了解,對理解所學的教學內容存在一定的難度。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從設置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教學方法,實施項目教學法;拓展教材內容,豐富知識儲備量;創新作業形式,提升作業實效等方面,淺析了中職幼兒教學心理學課程教學。 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納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教學過程是一種典型的師生雙向活動過程。因而,不僅要研究教師如何教,還必須研究學生如何學。一個成功的教學過程,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教學活動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即學生能否以主體角色參與學習,把自身蘊藏的巨大學習潛能開發出來,這在職業中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顯得尤其重要。眾所周知,職業中學的學生由於自身的特點,在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方面,和普通中學的學生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在《幼兒教育心理學》這門課的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活動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

⑦ 學前教育心理學學習的四層含義

(一)學習幼兒心理學有助於了解幼兒心理的特點,走進童心世界與幼兒在一起,能否科學有效地指導幼兒活動,其前提之一就是要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幼兒教育的對象是處於幼兒階段的孩子,他們的心理活動是非常有趣而且獨特的。比如,讓幼兒判斷下列問題:有兩個孩子,一個幫媽媽洗碗打破了十個碗;一個偷吃東西打破了一個碗,問這兩個孩子哪個不好?幼兒的回答是,前面那個孩子不好,因為他打破的碗多。

(二)學習幼兒心理學,有助於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進入兒童的世界,你就會覺得孩子的內心充滿了許多特殊的東西。兒童與成人是不一樣的。他們的心理特點是屬於他們自己的。學習幼兒心理學之後,你就能夠知道如何看待幼兒,能夠正確地對待幼兒,尊重幼兒,形成正確的兒童觀。

(四)掌握幼兒心理特點和規律,有助於做好幼兒教育工作

幼兒教育工作是以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為基礎的。例如3歲左右的幼兒還不太會和別人一起玩,常常可以看見他們在一起玩沙土,各玩各的,彼此沒有什麼聯系。

學習幼兒心理學,還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對幼兒進行因材施教。幼兒心理發展中存在著個別差異性,了解幼兒的這一特點,能夠使我們真正從每個幼兒的特點出發,與幼兒進行積極而有效的交往,引導他們良好的發展。

(五)學習幼兒心理學,有助於為幼兒發展提供更加適合的環境

幼兒的心理正處於發展過程中。而幼兒的心理發展與周圍環境有直接的關系。因此,理解與認識幼兒生活和游戲的環境的意義十分重要。

⑧ 結合實際談談學習幼兒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

幼兒教育心理學揭示幼兒教育系統中幼兒的心理形成和發展規律,從而心理科學在幼兒教育領域中得以向縱深發展。 ②研究如何應用幼兒的心理規律來提交教育效能,加速幼兒健康成長的心理原則。比如說,對於有攻擊性的幼兒,喜歡打人的小孩子。老師往往會通過榜樣示範,行為強化等方式矯正幼兒的不良行為。還有一些小孩子老是不...肯午睡的,小朋友都睡覺,他就在那玩兒的,老師也要通過一些獎勵機制,或是一些行為矯正的方法來改正小朋友不午睡的情況。還有,當一個兩歲的孩子在商店向他媽媽要糖果遭到拒絕時,這個孩子就哭鬧和尖叫。最後他媽媽還是給他買了糖果,他也停止了哭鬧。這個孩子將來更有可能在商店裡發脾氣。這說明要懂得幼兒的心理,孩子哭鬧,你滿足了他的糖果,那麼孩子他會用這種方式來要求你滿足他的需要。這設計到幼兒教育心理學里行為強化的內容。 但願對你有幫助。。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