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秘
①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秘書處秘書長是什麼級別
社會團體組織工作人員沒有行政級別,最多是享受某級別待遇。
②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秘書學專業委員會怎麼樣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是由高等教育界有關社會組織、及教育工作者自願組成的,從事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實踐探索等活動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社會團體。學會的宗旨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以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恪守學術道德,開展高等教育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推進行業自律和統籌協商,總結經驗,探索規律,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服務。學會成立於1983年5月30日,第一、第二屆會長為蔣南翔,第三屆會長為何東昌,第四、第五屆會長為周遠清,第六屆會長為瞿振元。
學會秉承「推動教育科學研究、服務改革發展實踐」的傳統,踐行「開拓創新、求真務實」的作風,遵循「研究、咨詢、中介、服務」的宗旨,以提升群眾性教育科學研究質量與水平為工作主線,堅持教育科學研究為宏觀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服務,為推動教育改革發展實踐服務,為促進理論創新及學科建設服務,為職能轉變服務。
學會圍繞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集中全國優勢開展重大攻關課題研究。特別是學會倡議和組織開展的「高等教育強國」研究、「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思想體系研究」等重大課題,產生了一批高質量研究成果,對決策產生了重要影響。學會組織開展的共和國老一輩教育家宣傳等多項重要活動,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影響。
學會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及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關鍵問題,以舉辦國際論壇(學術年會)方式引領群眾性教育科學研究活動。從2001年開始每年召開一次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學術年會),到目前為止已召開16屆,累計參加人員超過6000人,吸引了近百位來自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自2003年開始,每屆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學術年會)都開設博士生分論壇,為青年學子提供參加學術活動的良好機會。
學會圍繞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宏觀戰略和學校改革實踐,組織推動群眾性教育科學研究。組織評審了「七五」至「十三五」以及年度的規劃課題和專項課題,重點引導群眾性教育科研關注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實踐,強調科學研究的應用價值,注重為國家重大教育決策和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提供咨詢服務。學會會刊《中國高教研究》先後入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期刊方陣」以及CSSCI來源期刊,成為高端學術成果展示發布的重要。
學會目前有團體會員121個,其中省級高等教育學會29個、大學高等教育學會12個、行業高等教育學會16個、學會分支64個。另外,學會還有高校單位會員314個。
學會圍繞職能轉變,積極發揮社會團體參與教育公共治理的作用。各個分支積極開展行業標准和規范研究,進行行業協商和協調自律活動,部分學科專業委員會啟動了相關學科質量標准和專業認證研究,各團體會員都在不同程度上參與了制定行業標准和崗位規范工作。配合調整和職能轉變的需要,學會每年舉辦兩次「全國高教儀器設備展示會」,為高校實驗室建設和技術物資工作提供服務。
學會圍繞提高群眾性科學研究水平,規范開展優秀科研成果評選表彰活動。開展了9次全國優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評選,進行了12屆高等教育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組織了4次優秀高等教育研究的表彰。
學會圍繞推動基層自主開展經常性學術活動,積極組織社團組織工作經驗交流和表彰先進活動。堅持大型學術活動與中小型活動並舉方針,鼓勵會員單位自主開展科學研究和行業自律統籌協調活動。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已經走過了30多年的歷程,實現了從幼年到逐步成熟的歷史性跨越,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為探索教育科學研究服務於宏觀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做好新時期社團組織建設進行了積極探索。學會將以全國性高等教育專業社團的優勢,大力提高群眾性教育科學研究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為戰略重點,到2020年,努力建成會員覆蓋廣泛、組織建設規范、科研能力提升、學術活動繁榮、行業影響顯著、公共服務有力、社會公信良好、國際交流活躍的國內一流並有重要國際影響的高等教育學術團體和參與國家高等教育治理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