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重點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重點

發布時間: 2020-11-18 06:09:39

A. 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簡答怎麼復習

全面透徹的了解考情是順利通過考試的一個必要前提,教師資格證的考試也不例外。只有弄清楚考試的具體方式、題型、考試范圍,才能更加有針對性的復習,從而通過考試。就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這門課來說,主要包括兩大模塊。模塊一包含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中學教學,中學生學習心理,中學德育四部分內容,而模塊一在整個考試中所佔的比例也較大,達到68%,包括三種題型,分別是單項選擇題,辨析題和材料分析題。模塊二同樣包含四部分內容,分別是中學課程,中學生發展心理,中學生心理輔導,中學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在該門考試中佔32%。模塊二亦包含三種題型,分別是單項選擇題,簡答題和材料分析題。而該門課的考試從總體上來說,單選題的分數大致佔到30%,非單選的比例約為70%。從題型分數的分布可以看出,對於考生的記憶能力和組織分析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在了解考情之後,就要有計劃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抓住最後的時間好好復習。
首先,對課本知識的通讀和大致了解是必須的。可拿出兩天時間來,先把書本過一遍,對該門課有個整體感知。
其次,就要對重點知識進行深入學習。根據以往的考情,重點知識還是比較明確的,包括教育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育與社會的相互關系、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學習心理,教育心理學的幾大流派及其理論,德育的內容,德育過程規律、德育原則及德育方法,新課程改革,新課改的具體目標及教育觀,區分幾種常見的中學生心理障礙及調節方法,班主任工作及教師的素養等知識點。對於二次復習可以拿出四天時間進行學習,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鞏固。
第三,對真題的把握。真題反映了命題特點和方向,對以往真題的練習,分析和總結對於順利通過考試幫助很大。因此,在復習完理論知識並且時間不是十分充裕的情況下,掌握真題是一大備考資料。對於真題的學習,可在知識點學完以後,進行自測,區分出已經掌握的點和有問題的地方。對於已經掌握的知識不必再糾結,重點是去突破做錯的地方。可對照參考答案分析或是藉助教材進行理解,保證錯誤的題目弄懂弄透。真題全部做完並且分析完後不代表大功告成了,還要反復把真題多做幾遍,訓練考試的思維,保證真題都會做了,再去適當的做一些模擬題。
由此,從知識的學習到真題的練習,可以幫助考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收獲頗豐,從而順利通過考試。

B. 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 怎麼學

這一科,比較難。
因為考的范圍很廣,整本書基本全涵蓋了。重點也有,小字體的知識拓展也考。所以說考起來難度大,需要記住的非常多。你看一下去年的真題就知道了。後邊10道大題,里邊只有五道是書上的重點。剩下五道題全來自平時看書注意不到的細節上。
不過我是一次就考過了。心驚膽顫的很。我也沒背的太牢,記的也不是很多。但是整個書全看過了。理解一遍,重點難點和套路多看幾遍。
不過我感覺判卷不是非常嚴格。我覺得如果嚴格判的話,我肯定不能及格,我寫的東西大都是自己理解出來的,而不是書上的原話。因為原話記不住,大體上記住一些,再按理解寫一些。沒想到通過了。
我事先買過中公的教師資格課程,在那網路課堂上圈的重點。
希望你考試成功

C. 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怎麼快速復習和通過

教育知識與能力是一個知識點很多的科目,建議看書,掌握基本的知識點,練題,看題中主要,常考的知識點或尋找一些教學大綱做了解,然後刷題練題。

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多而細,知識性強。需要在理解基礎上記憶。重點是教育家及其理論,心理學家及其理論,很難,很重要!

把自己做錯的題目總結到之前准備的題本上,方便以後復習。在實際的復習過程中,考生要注意題目的逐漸積累,對於自己做錯題目的相關知識點要牢牢掌握並總結出題規律。模稜兩可的題目,找到清晰的答案,查漏補缺,加深理解。

分題型對教育知識與能力進行把握。在復習完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把教育知識與能力中的客觀題和主觀題分開,按照自己總結或者上課老師講解的答題技巧,再次背誦簡答題,不但要達到背誦熟練程度,還要學會過渡學習,力求每一個簡答題都心中有數。另外還得用專門的時間段來整理和鑽研案例分析解題技巧,多加練習,熟練掌握。

D. 求教師資格證(中學)的綜合素質 和 教育知識與能力兩塊的知識重點

  1. 筆試主要考核申請人從事教師職業所應具備的教育理念、職業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規知識;科學文化素養和閱讀理解、語言表達、邏輯推理和信息處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學、學生指導和班級管理的基本知識;擬任教學科(專業)領域的基本知識,教學設計、實施、評價的知識和方法,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

  2. 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為3個科目:科目一均為綜合素質,科目二均為教育知識與能力,科目三為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3. 中學考試綜合素質主要考查內容:職業理念、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文化素養和基本能力。

  4. 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科目分為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語、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等學科。

  5. 教育知識與能力主要考查內容: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中學教學、中學生學習心理、中學德育、中學課程、中學生發展心理、中學生心理輔導、中學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

  6. 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主要考查內容:每個學科的考試大綱根據本學科特點制定,基本包含學科知識、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的內容。

E. 教師資格考試重點知識總結

教師資格考試重點分析

一、考情分析

綜合素質主要考查申請教師資格人員的下列知識、能力和素養:

1.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

4.具有閱讀理解、語言表達、邏輯推理、信息處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試模塊

考試內容包括職業理念、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法律法規、文化素養、基本能力五大模塊。各模塊所佔比重:基本能力48%、職業理念15%、職業道德15%、文化素養12%、法律法規10%


三、題型及分數分布

試卷分為單選題、材料分析題和寫作題三種題型,滿分為150分。五個模塊的內容在試卷中題型題量如下:

基本能力主要考察的題型為:

2道邏輯思維能力的選擇題、

2道信息處理能力的選擇題、

1道閱讀理解題(類似高考語文的現代文閱讀)

1篇寫作
這一部分可以說是綜合素質的重中之重,佔72分。

所剩時間真的不多了,小夥伴們要抓緊時間好好備考哦~

篇幅有限,更多科目二、科目三攻略圍脖關注江西敏試教育查看哦~

F. 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如何備考

經過一個愉快又溫馨的新年後留給我們的復習時間可謂是屈指可數,因此在這僅剩的時間里更需要我們做到有針對性的復習,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對於教師資格筆試考試來說,中學的三科中科目二也就是《教育知識與能力》是相對較難的一科,復習內容較多,不僅有需要理解的,也有需要識記的,甚至還有需要背誦的內容。而科目二的題量也是不容小覷的,下圖是中學科目二試題分布:

由上表不難發現,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中學教學、學習心理、德育這幾個部分的內容雖然每年分值有所變化但一直是屬於主要考察部分,因此復習時需要著重關注。而其他部分雖然分值占據不是很高,但是考察的頻次每年都不相同,因此需要做到全面復習。

復習建議:

通常復習都是要循序漸進進行的,應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學習。

首先,應該進行一次全面的、基礎的復習,把每一處的知識點以及可能考察的方式都進行相應的學習,並在此過程中配合與自己復習所用教材相配套的專項練習題。

學習過程中可以相應的做好筆記,把厚重的教材變成以自己理解方式存在的簡縮性材料,促進知識的內化。

其次,對需要處理的簡答題、材料分析題以及辨析題的知識點進行全面背誦學習。

再次,做一些歷年考察過的題目,考察過的題目更有針對性,以及一些模擬練習題。

最後,在考前再次全面對知識進行復習,查缺補漏。

如果能做到以上要求,相信即將到來的教師資格證考試一定會旗開得勝。

G. 各位學長學姐,求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綜合素質》的體系及重點!

第一章 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
一. 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是傳承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基本途徑。培養人的活動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
二. 教育的構成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社會影響
三. 中學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 觀察法:觀察法是研究者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感官或藉助一定的自然儀器,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考察,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研究方法。觀察法是教育科學研究中使用廣泛的基本研究方法。
2. 調查法:調查法是研究者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有目的,有計劃地搜集研究對象的有關資料,對取得的第一手資料進行研究分析,從而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的研究方法。調查法是教育科學研究中應用的比較廣泛,經常與觀察法,歷史研究法,實驗法等配合使用。
3. 歷史法:歷史法是指研究者通過搜集某種教育現象發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事實,加以系統,客觀的分析研究,從而揭示其發展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教育科學研究的歷史法是以歷史研究的方法研究教育科學,主要適用於研究人類社會過去的教育實踐活動和教育思想。
4. 實驗法:實驗法是實驗者按照實驗目的合理的控制或者創設一定的條件,人為的影響研究對象,從而驗證假設,探討條件和教育對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
5. 行動研究法:教師在現實教育教學情境中自主進行反思性探索,並以解決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強調研究與活動一體化,使教師從工作過程中學習,思考,嘗試和解決問題。
第二章 中學課程
一. 分科課程:
又稱為學科課程,是一種單學科的課程組織模式。強調不同學科門類之間的相對獨立性,強調一門學科的邏輯體系的完整性。
二. 綜合課程:
多學科的課程組織模式,他強調多學科之間的關聯性,統一性和內在聯系。英國教育家懷特海最先提出。
三. 活動課程:
又稱兒童中心課程,經驗課程,從兒童的興趣和經驗出發,打破學科邏輯組織的界限,以活動為中心組質的課程。代表:杜威
四. 必修課程:
按照國家地方或學校規定,學生必須學習的公課程,是為了保證所有學生的基礎學習而開發的課程。
五. 選修課程
依據不同學生的特點與發展方向,容許個人選擇的課程,是為了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而開發的課程。
六. 國家課程
根據所有公民基本素質發展的一般要求設計的,反映了國家教育的基本標准體現了國家對各個地方,社區的中小學教育的共同要求。
七. 地方課程
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以國家課程標准為基礎,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課程觀念的指導下根據地方經濟發展文化等實際情況而設計的課程。是不同地方對國家課程的補充,反映了地方社會發展狀況對學生素質發展的基本要求。
八. 校本課程
以學校為基地,進行課程開發的民主決策過程。
九. 顯性課程
公開課程。在學校情境中,以直接明顯的方式呈現的課程。主要特徵:計劃性。
十. 隱形課程
潛在課程。自發課程。是學校情境中以間接地內隱的方式呈現的課程。如師生關系,校風,學風等。
第三章 中學教學
一. 教學過程中的基本規律
1. 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的規律
1) 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
2) 學生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3) 貫徹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的規律時應注意的問題
只重視書本知識的傳授,
只強調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去發現,積累知識。
2. 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一的規律
1) 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
2) 能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3) 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
4) 應注意的問題
將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知識的傳授相結合。
3. 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題作用相統一的規律
1)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處於組織者的地位,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 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3) 建立合作友愛平等的師生關系

4. 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的歸規律
1) 知識是思想形成的基礎
2) 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為他們積極地學習知識奠定了基礎
3) 傳授知識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機結合
二. 遵循教學基本規律,分析和解決中學教學實際中的問題
1. 注重發展學生的智力
2.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3. 加強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的指導
4. 重視學生的情感生活。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