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趣國際教育幼小銜接
㈠ 如何培養注意力
1、舒爾特方格
在一張方形卡片上畫上 1cm × 1cm 的 25 個方格,格子內任意填寫上阿拉伯數字 1 ~ 25 等共 25 個數字。訓練時,用手指按 1 ~ 25 的順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時誦讀出聲,記錄所用時間。數完 25 個數字所用時間越短,注意力水平越高。
2、自我調節放鬆
舒適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然後向身體的各部位傳遞休息的信息。先從左腳開始,使腳部肌肉綳緊,然後鬆弛,同時暗示它休息,隨後命令腳脖子、小腿、膝蓋、大腿,一直到軀幹部休息,之後,再從腳到軀干,然後從左右手放鬆到軀干。
這時,再從軀干開始到頸部、到頭部、臉部全部放鬆。這種放鬆訓練的技術,需要反復練習才能較好地掌握,而一旦你掌握了這種技術,會使你在短短的幾分鍾內,達到輕松、平靜的狀態。
3、倒著數數
你是否在一定時間內,無法穩定地把注意集中於某一特定的對象與活動的能力。當你工作或者聽課時,你是否大部分時間處在「溜號」狀態或者偶爾會出現「溜號」狀態。老師在台上講課,貌似你在聽,但心卻不知飛到了哪裡……導致影響了你的工作與學習呢?
這樣的問題,就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所導致的,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於某種事物的能力。注意力不集中的危害有很多,如使人意志消沉,注意力分散。人際關系緊張、學校紀律難約束、學習成績差、工作效率低、自信心不足、影響生活質量等。
而現如今有心理學家研究,倒著數數可以集中注意力,心理學家提出來的這個方法,叫—計數訓練法。例如:從100、99、98……依次數到1,也可以從100、98、96……依次數到2。若是能做到又快又准,反復練習,注意力則會有一定的提高。
(1)學趣國際教育幼小銜接擴展閱讀:
高效准確的思維,是衡量優秀學生的重要標志,愈到高年級,就愈發重要,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的注意力的品質,是為他將來打下的成功基礎。
1、給孩子開辟一個相對獨立的、沒有干擾的空間。
2、盡量讓孩子獨立做完一件事情,家長不要中途去打斷他——這一點非常重要。
3、在孩子做一件事情時,把桌上的其他物品收起,以免那對他造成干擾。
4、盡量讓孩子在固定的時間去做事並養成習慣。
5、家長講故事要專心,盡量做到吸引孩子注意力時間長一點,不要中途中斷,去做別的事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注意力
㈡ 編制內人員想辭職,遭到家人朋友反對怎麼辦
我覺得家裡人不讓很大的一部分因素是因為你只提出了「因為很累所以不想做」這種有點站不住腳的說辭,而沒有做好完整的決策以及充分的准備捋清楚自己的思路跟家裡人說。所以如果單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家人接受到的信息就是你因為很累所以不想做,但是在長輩摸爬打滾那麼多年看來這世界上就基本沒什麼絕對稱心如意的工作,只要工作那肯定是都累的,所以在他們看來這個理由根本不算理由。而且你一定為這份工作付出了很多不為人知的努力,家人都看在眼裡,他們心疼你所以不想因為你一時的任性就放棄了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所以如果你是真的不想做了,已經下定決心了,就要做好准備去跟家人談一談。你要發自內心的想清楚為什麼你不想做,如果單純是因為累,那是因為什麼累,是因為人際交往關系復雜,還是覺得職業天花板低或者是福利不夠完善等等,那麼面對這個因素你有什麼解決辦法,換一份工作真的會好嗎?那如果換工作你想要換什麼工作,希望在什麼公司的什麼崗位擔任一個什麼樣的角色,那會讓你快樂嗎?是因為成就感或是其他滿足感;如果需要得到這份工作你現在的技能匹配度有多高,你還需要花多少時間做什麼准備?以及之後你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怎麼樣的?等等,問題先回到原點,如果你開始的因為累這一點,假設是因為人際交往,那在哪裡都有可能會產生這種厭倦可能,可不可以理解為你是職業倦怠期,如果單純是這樣,要不要試試先做兩手准備,想好了再去做,不要因為一時沖動做了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㈢ 如果當地沒有一所知名中小學,家長會不會很焦慮
01幼升小階段最典型的焦慮:「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育兒焦慮是父母緊張不安的情緒與愛的混合體,而幼升小階段的焦慮,最典型就是「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擁有這種想法的父母不在少數,他們把孩子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從開始做父母的那天起,就已經進入了全年無休的工作節奏中。他們期待孩子贏在每一個當下,或者在每一步上都不能掉隊,似乎不這樣,孩子就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墜落之路。所以,他們不管什麼事情,都要急吼吼地催自己的孩子「快點,快點,再快點」。
這些父母喜歡為孩子全權做著各種決定。要命的是,這樣的投入至少得二三十年後才能知道產出情況,所以他們註定一路小心翼翼、緊張兮兮。
雖然國家並沒有出台「孩子不輸在起跑線」的標准,但「別人家的孩子」皆是標准。別人家的孩子都上了7個興趣班了,難道我家1個也不上?別人家的孩子都上幼小銜接課程或者英語培訓,難道我家都不上?
據人民網相關報告顯示,在新生代父母中,68%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感到「比較焦慮」、「非常焦慮」,90後家長已開始為孩子教育「未雨綢繆」,80後「二胎」焦慮處於較高水平。
《飛馳人生》中沈騰飾演的張弛有一句經典台詞:「我沒有想贏,我只是不想輸」。這句話戳中了很多人焦慮背後的原因,因為怕輸。
趙昱鯤教授說,你的孩子有無限多種可能的人生,但這各種可能性每天都在降維、合並,最後在現實中,他只會走一條人生之路。更何況,不管你怎樣焦慮,你都不可能消除生命成長的不確定性。
我們就嘗試著去擁抱這種不確定性,與其為孩子偏離你設計的人生之路焦慮,不如勇敢地去想像和接納孩子自己開創的驚喜未來。
育兒先育己,我們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開始,不斷地自我學習和提升,不盲目地追風各類「培訓班」,不做甩手掌櫃,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上,定能更好地陪伴孩子度過這個幼小銜接階段,讓他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