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教育理念
❶ 教師資格證小學的綜合素質主要考什麼
綜合素質考試內容:職業理念、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文化素養和基本能力。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內容: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中學教學、中學生學習心理、中學德育、中學課程、中學生發展心理、中學生心理輔導、中學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
筆試內容:主要考核申請人從事教師職業所應具備的教育理念、職業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規知識;科學文化素養和閱讀理解、語言表達、邏輯推理和信息處理等基本能力;
教育教學、學生指導和班級管理的基本知識;擬任教學科(專業)領域的基本知識,教學設計、實施、評價的知識和方法,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
(1)教師資格證教育理念擴展閱讀:
第一條為建立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制度,嚴格教師職業准入,保障教師隊伍質量,依據《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以下簡稱教師資格考試)是評價申請教師資格人員是否具備從事教師職業所必需的教育教學基本素質和能力的考試。
第三條承擔教師資格考試改革試點的省組織實施教師資格考試,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參加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是教師職業准入的前提條件。申請幼兒園、小學、初級中學、普通高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和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的人員須分別參加相應類別的教師資格考試。
第五條教師資格考試實行全國統一考試。考試堅持育人導向、能力導向、實踐導向和專業化導向,堅持科學、公平、安全、規范的原則。
❷ 教師資格證的教育基礎理論包括什麼
教師資格證如果在教育基礎上理論,如果包括一些別的方法都很多。
❸ 教師資格考試什麼內容
筆試會考三個科目:《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幼兒教師資格證筆試科目:《綜合素質》、《保教知識與能力》
小學教師資格證筆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中學教師資格證筆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以及《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綜合素質》題型分為單項選擇題、材料分析題和寫作題,其中寫作題主觀性較強,佔分數比最重。寫作題考察的是考生的職業理念、文化素養、基本能力、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教育法律法規五大模板知識。
科目二
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單項選擇題、簡答題、論述題、材料分析題和活動設計題,側重於教學活動的分析和設計。
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單項選擇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和教學設計題。
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單項選擇題、辨析題、材料分析題和簡答題。
《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的題型分為單項選擇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和教學設計題,涵蓋了學科專業知識、教學能力判斷、課程理論與實際理論運用等知識。
面試會考:結構化+試講+答辯
❹ 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都考什麼啊
綜合素質
考核內容:教育理念、職業道德、法律法規知識、科學文化素養、閱讀理解、語言表達、邏輯推理和信息處理能力
考試題型:單項選擇題、材料分析題、寫作題
保教知識與能力(幼兒)、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初高中)
主要考核:教育教學、學生指導和班級管理的基本知識
考試題型:單項選擇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教學設計題
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考核內容:考核擬任教學科領域的基本知識,教學設計實施評價的知識和方法,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能力。
考試題型:單項選擇題、簡答題、診斷題、案例分析題、教學設計題
❺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綜合素質都包括哪些內容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綜合素質主要包括5個方面。
1.職業理念三觀(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
2.教育相關法律法規
3.教師職業道德(兩個規定規范)
4.教師文化素養
5.基本能力
教師資格證具體的考試科目和學歷條件如下:
幼兒:綜合素質、保教知識與能力、面試。報考條件:大專。
小學: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面試。報考條件:大專以上。
中學: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能力、面試。報考條件:大專以上。
(5)教師資格證教育理念擴展閱讀:
1.思想品德條件
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履行《教師法》規定的義務,遵守教師職業道德;經申請人員單位或戶籍所在地鄉(鎮)或街道辦事處思想品德鑒定合格;應屆畢業生由所在學校進行思想品德鑒定。
2.各種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的學歷要求
(1)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必須具備幼兒師范教育類專業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其他中等專業學校畢業學歷應當視為不合格學歷。
(2)取得小學教師資格.必須具備中等專業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師范教育類專業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其他中等專業學校畢業學歷應當視為不合格學歷。
(3)取得初級中學教師、初級職業學校文化、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或者其他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4)取得高級中學教師資格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學本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5)取得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各類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由於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教育教學的特殊性.對於一些具有特殊技藝的人員.學歷要求還可以適當放寬,具體放寬到什麼程度,要根據個人所具有的特殊技藝而論.而且要經過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才能放寬。
實習指導教師資格除了有學歷要求外.還應當同時具備相當助理工程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者中級以上工人技術等級.這是和其他6種教師資格的顯著區別。
(6)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研究生或者大學本科畢業學歷。
3.教育教學基本素質和能力要求
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在於從事教師職業必須具有教育教學能力,也就是說不僅要掌握一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識按照不同學校教學計劃的要求傳授給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學習能力和道德人格,使學生的特長和潛力能夠充分發揮出來。
教育教學能力的內容廣泛,要求較高,鑒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教育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公民的素質差異較大,因此,《(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規定,教育教學基本素質和能力的「具體測試辦法和標准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
4.擔任教師工作所必須具備的身體條件
「身體條件」應為教育教學能力的一部分,或者說是承擔教育教學任務的「硬體」,因為教師(特別是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身體條件對教育教學效果有一定影響。
《教師資格條例》第六條規定:「有教育教學能力應當包括符合國家規定的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身體條件。」教師身體條件主要是要求無傳染性疾病,無精神病史,有完全的法律行為能力等。「身體條件」的具體標准參照師范教育類專業招生體檢標準的有關規定執行。
❻ 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都考什麼
綜合素質考試題型:
1.單選題29個,共計58分;
2.材料分析題3個,共計42分;
3.作文題1個,共計50分;
考試內容:
1.教師職業理念
2.教育法律法規
3.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4.文化素養
5.基本能力,也就是寫作
❼ 教師資格證考教育觀內容嗎
在教師資格考試中,職業理念這部分內容一直作為考試的重點,尤其是教育觀這部分內容,教師資格考試有三種題型,包括單選題、案例分析題和作文,該知識點主要以單選題和案例分析題兩種形式出現。單選題主要考察對於教育觀的理解,通常以案例反選的形式出現,有時也會考查其地位和作用;案例分析題主要以教育教學實例為題干,在理解教育觀內涵的基礎上對題干進行分析和作答,提問方式常為「請從教育觀的角度,評析老師的行為」。考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不僅要明確知識的含義,同時也要了解案例題中如何分析答題要點。
教育觀是人們對教育所持有的看法,他既受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制約,又受人們對教育素質不同觀點的影響,具體的說就是人們對教育者、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屬性和相互關系的認識,還有人們對教育與其他事物相互關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對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教育觀主要包括素質教育內涵和新課改的教學觀兩部分。
一、素質教育內涵
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素質教育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教育是培養人才的基礎,發展教育對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先導性的作用,所以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科教興國靠人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所以,教育必須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在單選題中,如果題干描述「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什麼」或「素質教育是以什麼為根本宗旨」,則考查的是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2.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素質教育倡導人人有受教育的權利,強調在教育中使每個人都得到發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數人的發展,體現了教育公平。我們強調的是「一種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選適合教育的兒童」。在單選題或案例分析題中若題干描述「學校分為重點校和非重點校,班級分為重點班和非重點班」,「教師按成績排座」,「只給學習好的學生發學習資料」等,則教師的做法違背的是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若題干中描述「教師能夠對班級內的學生一視同仁」,則教師的做法正確,遵循了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
社會主義現代化大生產需要發展的新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通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的有機結合,來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的發展。如果題干中描述「教師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其他方面的發展」,則違背了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若題干中描述「教師既關注學生的成績,又促進了其他方面的發展」,則遵循了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人與人之間在基本素質大體相同的基礎上,每個人由於先天稟賦、環境影響、接受教育的內化過程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存在多樣的個性,我們把人的個性看做是人性在個體上的反映,是共性與差別性的統一。因此,教育在重視人的發展以外,也應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這兩者是相互依存,互為表裡的關系。若題干中描述「教師以統一標准要求所有學生」,則違背了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5.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質教育的時代特徵。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根本區別所在。若題干中描述「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否定,扼殺學生想像力」,則違背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一原則。
二、新課改的教學觀
1.教學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
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鼓勵學生參與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善於表達自己對知識的見解,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2.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知識只能解一時之困,而學會學習才能終身受用無窮。教師應當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基本的學習的過程和學科研究方法。若題干中以古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題干,則體現了該知識點。
3.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
新課程改革之前重視教學的結果,過分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造成了應試考試的弊端。而現在強調教學的本質在於引導,就應該讓學生經歷過程。學生在經歷過程中就會犯錯誤,這也要求我們老師要能進行容錯教育,在重結論的同時更重視過程。若在案例分析的材料中體現教師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或實踐過程,說明該教師具有重結論更重過程這一教學觀。
4.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新課程改革之前是以學科為本位的教育理念,忽視了人的情感體驗。而現在強調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關注每一位學生本身,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若題干中體現教師能關注到學生的家庭情況或心理變化,說明該教師能做到將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在教師資格考試中素質教育內涵和新課改的教學觀常作為案例分析答題的理論依據,也會以理解性單選題出現,偶爾也會以單選題形式考查新課改的具體要求。考生應該深入理解教育觀的內容,並且能夠學會梳理材料,分條列點作答,靈活應對考試題目。
❽ 教師資格證考試主要內容是什麼
綜合素質:五大模塊=職業理念+職業法規+職業道德+文化素養+基本能力
職業理念: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
職業法規:法條+綱要
職業道德:師德師范
文化素養:天文、地理、歷史、文化
基本能力=信息能力+邏輯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
教育知識與能力: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和運用,更注重運用
學科知識:學科知識理論+學科教學
❾ 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題型有哪些特點
【導讀】綜合素質是教師資格證筆試科目一,主要考查5個方面,分別是職業理念、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文化素養和基本能力。題型為選擇題、材料分析題、寫作題,那麼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題型有哪些特點呢?
1、職業理念
教師資格證筆試教師職業理念主要包括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三部分。題型、題量、分值相對固定,基本上每一次考試都是4個單選題,每題2分,還有一個材料分析題14分,一共22分,約占總分值的15%。
2、教育法律法規
教師資格證筆試法律法規的重點是由教師和學生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常考的6部法律和一個綱要來構成。這一部分只考單項選擇題,且都是8個,每題2分,一共16分,約占總分值的10%。
3、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教師資格證筆試教師職業道德由97年版本的職業道德規范、08年版本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教師職業行為三部分構成。每次都是4個單選題,每題2分,一個材料分析題14分,共22分,和第一模塊教師職業理念一樣,約占總分值的15%。
4、文化素養
文化素養內容廣泛,主要涉及科學素養、文學素養、歷史素養和藝術素養。共有9道題,每題2分,總共18分,約占總分值的12%。
5、基本能力
本能力主要包括閱讀理解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教育寫作能力,主要考查的是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教師資格證筆試閱讀能力的考查是以1個材料分析題的形式來呈現的,共14分,難度和中考語文閱讀理解難度相似。邏輯推理能力以2個單項選擇題的形式出現的,共4分,相對比較簡單。信息處理能力主要考查的是教師運用辦公軟體的能力,比較簡單,主要以2個單選題的形式出現,共4分。教育寫作能力是以寫作形式出現的,根據材料,自選角度,不少於800字的文章,共50分。綜合起來,共72分,約占總分的48%。
以上就是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科目建議綜合素質的題型特點,大家在進行備考復習的時候,可以將復習教師資格證筆試側重點放在材料分析題和寫作上,寫作分值大,佔到總分的三分之一,需要考生進行重點備考。對於作文,要站在教師的立場立意。一方面要了解作文的審題、立意、行文、開頭、結尾的技巧方法,對作文有初步認識,另一方面也要勤加練習,廣泛涉獵教育類文章。
❿ 教師資格證教師觀內容
教育觀 —— 素質教育的內涵
1.素質教育以提高全體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2.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體發展的教育。
5.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教育觀 —— 新課改下的教育觀
1.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
2.從「教會學生知識」轉變為「教會學生學習」。
3.由「重結論輕過程」轉為「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
4.「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學生觀 —— 「以人為本」學生觀的內涵
1.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是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
2.學生是發展的人,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
3.學生是獨特的人。
4.教師應做到教育公正,面向全體
教師觀 —— 教師觀的要點
1.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2.教師從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3.教師要從「教書匠」轉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實踐者。
4.教師要從學校的教師轉變為社區型的開發的教師。
5.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教師觀 —— 教師行為的轉變
1.在對待師生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
2.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
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