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幼兒教育怎樣
1. 想在新加坡念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找到工作->工資多少! 您老人家操心也早點了吧,時間跨度也太長了吧,也太在意幼兒教育了吧。
2. 新加坡留學學幼教好嗎
你要學習的是英抄文授課的幼教襲專業還是華文幼教專業?
幼師在新加坡不難找工作,但是工作會很辛苦,工資也不算很高,就像你說的每月1500新幣,很少了。再說也不一定保證你畢業就能在新加坡工作啊?你要找到為你辦WP的公司啊。
但是中介肯定沒跟你說,因為你沒有在新加坡當地工作的經驗,剛開始的薪水可能會更低,只有1200左右。
而且你還要考CPT和DPT哦。
3. 去新加坡當幼教英語要達到什麼水平才行
你好,如果當華文老師,很差的英文沒問題的,不要求英語,不會說英文也是OK的,因為中國人過去是教華文,你只要普通話OK就可以了,還有,你的專業要學前教育才是可以的。不用擔心英文,沒有僱主要求你這方面。
4. 新加坡的幼兒教育有誰了解有關於新加坡的一切
新加坡教育制度類似英國式制度,除了各語文類科外,均以英語為媒介語言。一般修讀完十到十一年的中小學後能選擇到初級學院、高中或理工學院就讀,前兩者半數以上能升上國內大學。新加坡有五所理工學院與三所大專學府,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與南洋理工大學都是亞洲頗具盛名的學府。 新加坡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中國各地區和馬來西亞等地的留學生前來升學,令該國成為亞洲的區域教育樞紐。 新加坡教育制度採用雙語教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到如何使用英語與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人群交流增加社會和諧度,也可以用母語與自己同種族、同宗教的人進行交流,使他們的歷史文化可以持續下去。 新加坡教育制度常被批評為過分依賴制式教材,不鼓勵個人獨立思想空間,強調以考試方式的區別學生素質(升學至上主義),貶低其他的學習方式及職業的貢獻,新加坡本土電影《小孩不笨》即以討論該制度可能扼殺其他新加坡各類型人才發展,及因個人無獨立思考的習慣將無法回應社會變遷挑戰為電影主題。
5. 新加坡幼兒教育模式有哪些
職業和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微觀上看一個人,一個機構,宏觀上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決定事業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其「定位」的正確與否。當然,「定位」也不是一個靜態的概念,必須與時俱進,以敏銳智慧的心去追求去調整。「定位」偏差或錯誤的影響是方向性的、根本的、長期的,其負面影響不是採取修修補補的戰術性舉措能挽回的。所謂「效率(efficiency)是正確地做事,效能(effectiveness)是做正確的事」。我想從以下幾個「定位」的角度,審視我們的幼兒教育現狀。
幼兒園:盈利機構還是溫馨家園?新加坡的幼兒教育尚未納入國家正規教育體系,包括基礎業者在內的營業機構,都是以私人盈利機構的商業模式在運作。在商業發達且倡導獨立生存精神的環境下,這種模式似乎理所當然,天經地義。但正是這種宏觀大環境,帶來了一個難以克服的挑戰——盈利為先——股東利益最大化為最高宗旨的要求,如何平衡獨特而重要的社會責任,將幼兒園建成一個以幼兒為核心,讓全體教師,管理人員,輔助員工及家長都倍感溫馨的家園?也許講政治正確的話比較容易,但要落實到日常工作中並非那麼簡單,對管理層來說,是壓縮成本,提高效率,顧客至上為先,還是只要有正常利潤率(其實很難斷定何為正常),就把精力集中到更「以人為本」「凝聚人心」「有所擔當」的方針政策上,諸如以下方面:如果我們不要求幼教業者享有格外優惠的話,教師、校長及園工等一線人員的薪金福利待遇公平合理嗎?教師學生比率是最優化的嗎?教師為履行職責而應有的資源配備、專業培訓、職業規劃足夠嗎?管理層是否對教師的情緒管理,壓力管理給予適度關注並採取相應措施?當校長,教師面臨無理指責時,管理層敢於堅持原則,立場堅定,有理有力有節地維護她們(或他們)的合法權益嗎?
教師:穩定飯碗還是崇高事業?幼兒園員工,特別是教師受到善待,是為孩子營造溫馨和諧氛圍的重要基礎和前提。但是,我絲毫沒有藉此為個別教師敷衍塞責,渾渾噩噩,不求進取,甚至玩忽職守,濫施威權的行為做無原則地開脫。恰恰相反,在我看來,幼兒教師是非常特殊,非常重要而崇高的事業,因為她們的工作事關每個寶貝健康快樂的成長,事關每個家庭的幸福和希望,更事關國家的未來。細細思量,如果每位幼兒教師都能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神聖職責並為此而感到自豪,而不把它當成一份普通的受薪工作或一個相對穩定的飯碗,怎麼可能還會發生令人震驚的虐童事件呢?著名作家冰心老人寫過一段話,形象地刻畫出了幼兒教師的職責。「愛在左,責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莘莘學子,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流,卻覺得幸福。」因為責任,愛不再偏頗、縱容、冷酷;基於責任,讓我們用理性的愛來代替溺愛、偏愛,讓我們用愛給孩子撐起一片明亮的天空,讓我們用愛去溫暖孩子的心靈,讓我們用愛去點亮孩子的夢想!
家長:付費客戶還是教育夥伴?新加坡是商業發達的國際大都市。商業文化的強勢影響無處不在。從正面來看,利字為先的文化促進國民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經濟成長和繁榮。但其負面影響也不可小覷,走到極端就會產生令人啼笑皆非,匪夷所思的現象。具體到幼兒教育來說,恐怕我們不能不承認一個在家長中普遍存在的心理,既然我付了錢,給了你生意,我就完全有權利以客戶的身份與你打交道。商界盛行的規則是「客戶是上帝」,「客戶永遠是對的」。在這種規則指導下,就產生了屢見不鮮的現象:家長動輒指責、投訴,而教師動輒得咎,進退失據。其實質是家長單純地將自己定位成付費客戶,有意無意地放棄了大部分甚至全部作為幼教夥伴的責仼。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家庭是兒童成長的主要場所之一,其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及人格的熏陶非常重要。家長應當把培植健全人格,作為家庭教育的中心,努力戒除會對幼兒造成不良影響的行為,諸如溺愛或專制型的教養方式,重智力開發輕情感疏導的教養態度,因為那往往會導致兒童出現缺乏同情心、自尊心、自信心、情感淡漠等問題。
另一方面,家長普遍較重視自身有意的教育行為,而忽視自己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言行舉止,對兒童潛移默化的影響。實際上,兒童總是通過觀察成人在類似的道德情境下的行為表現,來體會和認識社會規范,並通過模仿,進一步將其內化成自身的行為准則。父母言行不一,缺乏連續性和一貫性的教育態度和方式,不僅會造成兒童對規則認識的混亂,更會誤導兒童習得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和家長自身是什麼樣的人密切相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唐代大詩人柳宗元認為天下萬物的生長,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必須順應自然規律,否則不僅徒勞無益,還會造成損害。育人和育樹道理一樣,要順應人的發展規律,而不能憑著主觀願望和情感恣意妄為。
近期內,教育部對新加坡學前教育進行了一系列的規劃,其中不僅發展了試點幼稚園,更對幼兒園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做了規范性要求,同時階段性舉辦校長、講師及幼兒園教師培訓活動,希望教育工作者能為兒童提供符合他們身心發展的教學方法與教育內容,希望新加坡的孩子們能在有趣的活動中獲得知識與學習。雖然教育部對幼兒園教學原則作了規范,特別提倡「寓教於樂」,但就整體來看,許多園所的教學活動組織仍存在很多問題,對此我們略談一、二。
首先是在教學內容上。目前有很多園所,仍將華文教學定義為「學寫漢字」。由於新加坡幼兒園實行的是雙語教育,來自華族家庭的孩子必須學習華語。那華語語言教學的目標是什麼呢?應該是「聽、說、讀、寫」,但就學前兒童而言,「聽、說」尤為重要,「識讀」次之,而「寫」所佔比例則更少。其原因是:我們的教育目標要符合兒童發展的規律。0至6歲幼兒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他們要在成人的教導下學會聽、說、理解詞義等,在這個年齡階段掌握了華語表達與理解,為他們今後的華文學習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由於這時的幼兒身體還在成長發育期,幼兒手部肌肉和手指的靈活性還不完善,如果這時的華文教學,進行過多的文字書寫,會給兒童帶來心理負擔,而繁重的書寫又佔用了兒童學習語言和活躍身心的時間,這可謂是對兒童成長的扼殺。當然,學前教育的內容不能僅以語言教學來詮釋,幼兒需要認識的事物可說涵蓋宇宙萬物,特別是對他們所生存環境的認識。因此,我們不應該讓孩子們在那「方格內」花費較多的時光。
其次,是教育方法和活動設計問題。學前兒童的特點是「好奇、好問、好動、好模仿」,以及喜歡「唱跳、製作」等,針對他們特點組織活動,無疑要製造「新奇、魔幻」引起學習興趣,只有在「興趣」的驅使下,他們的主動性才能得到發揮。因此,我們應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為兒童創造「問題」與「新奇」,讓他們去「探秘」,去「發現」,去「解決」,去「判斷與檢驗」,使他們的主動參與性得到充分發揮。
這里還需提到的是:應該充分發揮兒童藝術表演的天性,改變那種在活動組織中,僅讓兒童做半身律動(坐在地上只擺動胳膊)的現象,在教學兒歌、繞口令、小歌曲等時,應配以一些簡單而形象的動作,讓幼兒邊說邊做,這些形象的動作,還會成為提示記憶的符號,讓兒童在「手舞足蹈」中盡快地掌握。我們在應用教學法時,應「靈活多變」,活動的組織應「動靜交替」,做到真正的「寓教於樂」,還兒童以「游戲的天性」,讓兒童在愉悅的「玩與做」中獲得「知識」。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愛德華·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曾提出的三條學習定律,其中的「效果律」認為:喜悅的結果加強聯結,而厭煩的結果則減弱聯結。如果教師根據兒童好動的特點,將教育內容置於游戲之中,讓孩子操作起來、活動起來,那將會獲得滿意的「效果」。對幼兒教育工作者來說,幼教工作的內容是復雜的,教育技能需是全面的,要做好這份工作,無疑挑戰很大。然而,我們不也在「創造未來」嗎?如果我們每個教師都潛心研究,為兒童提供更具時代性的教育方法和內容,我們的孩子不啻是在享受童年歡樂的時光嗎?同時我們不也在收獲嗎?
6. 新加坡幼兒教育發展的影響
太小了。。。 它全國的面積也就不過700平方公里,不過是一個中國一個城市的面積。 而且新加坡大力推行人才政策,全力建設基礎設施和教育系統,以優厚的條件吸引全世界的人才。除此之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大多數進出亞洲的貨輪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並在新加坡港進行補給,而新加坡政府則從中獲取巨額的稅收。當然,新加坡的高速發展也與其政權高壓、經濟自由的政策有關,政府在其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並引導當地經濟向一個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
7. 如何申請新加坡留學碩碩士學前教育專業
新加坡表示,新加坡碩士抄留學分成公立學校的和私立學校的,這兩種新加坡學校對碩士留學條件的要求不同。
下面天道教育老師為您詳細解答:
新加坡公立大學碩士留學條件:
1、留學新加坡四所公立大學攻讀碩士,都要求是211院校畢業的學生;
2、學生在校平均成績在85以上;
3、新加坡碩士留學要求最重要的是要有本科成績和新加坡留學雅思分數6.5以上;
4、新加坡留學學費文科一年大約4萬元人民幣,新加坡留學生活費5萬元人民幣(包括住宿費);
5、博士和研究型碩士才有資格申請新加坡留學獎學金。
註:專業不同要求各不相同
新加坡私立學校碩士留學條件:
1、專科畢業,有2年以上相關專業工作經驗者。
2、普通大學,平均分75分左右,雅思6.0-6.5(不同專業要求各不相同)。
8. 去新加坡讀幼教有哪些專業
去新加坡讀幼教專業也有幾個,但新加坡很多學校是沒有幼教專業開設的,但新加坡智源教育學院是個例外,可以說新加坡智源教育學院就是一家專門培養幼教的學院,學校從幼兒教育、幼兒教育與保育、嬰幼兒保育,一直到學前教育的專業證書課程都有,開設,去新加坡讀幼教的朋友去新加坡智源教育學院的的話,應該能找到自己想學的專業。
9. 去新加坡做幼師需要什麼條件
一、條件:
1、年齡:37歲以下
2、教育程度:大專以上幼兒教育或學前教育專業(沒有學前教育背景需要在新加坡參加院校的培訓)
3、工作經驗:幼兒園教學經驗(或者少兒華文教學經驗)
4、語言能力:普通話發音標准,通曉英語,具備講解和理解能力
5、其他要求:熱情主動,有愛心,負責任,有團隊精神
二、工作職責:
1、教授1歲半-6歲幼兒華文課程。
2、照顧好幼兒在園期間的飲食、健康和生活等。
3、妥善溝通和處理與家長之間的關系。
4、完成幼兒園安排的先關教學和課外活動等。
(9)新加坡幼兒教育怎樣擴展閱讀:
一直以來,新加坡政府在學前教育方面就投資巨大,現在更是計劃在2022年對新加坡學前教育的投資增加一倍,達到17億元。
近幾年政府要求不斷提升幼教師資的素質,並新設國立幼兒培育教育學院以集中培訓師資。
對於從事學前教育行業的新加坡公民,新加坡政府還會給予額外的獎金。
在新加坡做幼師,由於市場需求量大,因此在薪酬和福利方面的待遇可是很不錯的!
根據調查,在新加坡從事學前教育行業的老師平均年薪可以達到28908新元,算下來一個月為2409新元。當然,根據學歷、經驗等自身條件的不同,薪酬肯定是不同的。
如果你持有幼師證書,每個月的工資可以拿到1800新幣-2100新幣;如果你有幼師大專文憑,每個月就可以有2200新幣到2300新幣;如果你懷揣幼師本科文憑,那就更厲害了,你每個月最低就可以拿到3100新幣的薪水,最高甚至可以拿到6000新幣!
而且除了固定工資外,新加坡幼師還有分紅,甚至有的學校還提供十三薪,主要看公司的運營狀況和個人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