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訓機構和學校的區別
⑴ 教育機構跟學校有什麼不同
學校也是教育機構的一種,還有很多培訓機構,和學校相比,模式更為靈活,目的性更強,一般都是私營性質的,有盈利的目的,所以收費會比較貴,學校的系統性更強,更為全面,也得到全社會的認可,兩者是互補性質的。
⑵ 培訓機構和辦學校有什麼區別
1、性質不同。前者是營利性組織,其目的是通過提供教育培訓服務而獲取經濟利益;後者是非營利性組織或者說是基本非營利性組織,其目的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各類人才。
2、產權歸屬不同。前者在財產歸屬上受公司法、民法等法律的調整。在民辦培訓機構終止、清算後,民辦培訓機構的投資人可以依法在清償債務後取得剩餘財產;後者屬於公益性組織,原則上應當遵循公益性組織運作的基本原則和規則,其財產權本質是屬於社會公共財產。
3、登記機關不同。前者的登記機關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後者依照《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其登記機關應該是民政部門。登記機關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二者性質上的區別,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冊登記,形式上就屬於營利性組織,應該遵守《公司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⑶ 請問培訓中心、培訓學校及教育咨詢公司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區別:
一、師資力量不一樣
培訓中心是一個單一方向的培訓機構,例如電腦培訓中心就是培訓電腦的,不可以超出經營的范圍,駕駛的培訓中心也是只可以學車,不可以提供其他的培訓項目。所以在師資力量上不是特別出眾,一般有幾個培訓老師組成,知識能力一般。
培訓學校是一個比大型的培訓機構,師資力量構成比較高,培訓老師個人能力也很厲害。培訓學校聘請的老師學歷很高,知識能力很強。一般情況一概培訓學校有幾百個培訓老師,培訓的課程種類也很多,學生一般都有幾千人。
教育咨詢公司是給予個人和教育培訓機構雙向交流的平台,俗稱中介,主要職能是向個人推薦培訓機構,向培訓機構推薦人才。裡面的培訓老師一般就幾個人,專業知識能力不是特別強。
(3)教育培訓機構和學校的區別擴展閱讀:
選擇培訓機構的注意事項:
一、請選擇正規的教育培訓機構。正規教育培訓機構須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等證照,並在培訓場所醒目位置懸掛民辦培訓學校辦學公示牌。公示牌內須含有辦學許可證、法人登記證書、收費標准、教師信息、經審核備案的培訓方案及「十個嚴禁」承諾書等內容,接受社會監督。家長在交費前可及時了解相關信息。
二、請遠離非法的教育培訓機構。目前市場上有二類非法培訓機構:一類是未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批私自設立的;一類是雖經工商部門登記但僅可進行教育咨詢服務的。這些非法培訓機構由於未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批,一旦產生經濟糾紛、安全事故等,維權無從保障。因此家長們務必引起高度重視,避免自身權益受損。
三、機構簽訂培訓服務協議。通過簽訂協議,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包括培訓的目標、內容、時間、師資、收費、退費、違約責任和爭議解決方式等事宜
⑷ 如何正確的區分教育機構的辦學資質
培訓機構是否有資質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具有辦學許可證。
2、辦學地點與許可證上登記地點是否一致(教學點應經本地教育局書面同意設立),不一致的涉嫌擅自變更辦學地點或無證辦學。
3、辦學層次、內容與許可證是否一致,不一致的涉嫌擅自變更辦學層次(如非學歷培訓機構舉辦學歷教育等)。
4、上一年度年檢是否合格,整改不合格不予開展招生活動。
(4)教育培訓機構和學校的區別擴展閱讀:
按照現行《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七條、第十一條、第六十六條等規定:教育、人社、工商部門分別負責審批和管理不同類型的民辦培訓機構。
其中區(市)縣教育部門負責審批非經營性的文化教育類培訓機構,人社部門負責審批非經營性的職業技能類培訓機構,工商部門負責審批經營性的培訓機構。
2017年9月1日後,按照新《民辦教育促進法》和《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實施細則》的規定,所有培訓機構都要事先獲得教育或人社部門頒發的辦學許可證,再到登記機關進行法人登記。
如為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則到民政部門或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機構登記;如為營利性民辦學校,則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
舉辦民辦學校的社會組織,應當具有法人資格。
舉辦民辦學校的個人,應當具有政治權利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民辦學校應當具備法人條件。
設立民辦學校應當符合當地教育發展的需求,具備教育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
民辦學校的設置標准參照同級同類公辦學校的設置標准執行。
申請籌設民辦學校,舉辦者應當向審批機關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辦報告,內容應當主要包括:舉辦者、培養目標、辦學規模、辦學層次、辦學形式、辦學條件、內部管理體制、經費籌措與管理使用等;
(二)舉辦者的姓名、住址或者名稱、地址;
(三)資產來源、資金數額及有效證明文件,並載明產權;
(四)屬捐贈性質的校產須提交捐贈協議,載明捐贈人的姓名、所捐資產的數額、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關有效證明文件。
⑸ 民辦教育機構與民辦教育學校有什麼區別
民辦職業培訓學校 就是通常所說的職業學校(技校)他們生源通常為初中或高中生。
民間職業培訓機構 則是一些職業培訓機構生源沒有限制而且是非政府機關或下屬機關開設的培訓組織(例如各地總共會組織的培訓機構則是政府組織的)
民辦學校 則是相對公立學校而言的就不多解釋
民辦教育培訓機構 是一個泛稱即對除民辦幼稚園、小學、初中、高中(也即民辦學校)以外的其它民辦教育機構的統提稱。
⑹ 培訓和教育的區別是什麼
教育和培訓的本質區別導致兩者存在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中心點的區別
教師、學員和管理者都是教育和培訓活動的主體,但教育和培訓的中心點是不一樣的。教育強調的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獲取知識,課程和教學內容是學校規定好的,教師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因此,教育的中心是教師。
在培訓活動中參訓者都是成年人,他們都有一定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經驗,他們之所以參加培訓不只是為了獲取信息,更重要的是為了提高能力和提升發展空間。對他們來說培訓活動強調的是參訓者需要什麼,參訓者能夠通過培訓真正學到什麼,培訓師就應該傳授什麼,而不是培訓師願意教什麼就教什麼,因此,培訓的中心是學員。
二、學習內容的區別
教育提供的教學內容強調的是培養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與運用。培訓強調的則是與企業工作密切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和運用。
三、過程的區別
教育的過程是一個以個人為導向的過程,個人在接受教育前對學什麼專業和畢業後做什麼會有很多選擇,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張揚自己的個性。
培訓的過程則是一個以企業工作和任務為導向的過程,你一旦進入特定的企業之後,企業會要求你在某個工作崗位上在一段時期內保持相對的穩定,並要求你與企業目標保持一致,與企業規范保持統一,認同企業文化和價值觀。你不可再率性而為,你的個性可能會相對受到制約,你的特長也可能會在一段時期內得不到發揮,你需要去適應新的環境並很快地融入到企業生活中。
拓展資料
培訓就是培養+訓練。就是通過培養加訓練使受訓者掌握某種技能的方式。目前,國內培訓主要以技能培訓為主,側重於行為之前。 為了達到統一的科學技術規范、標准化作業,通過目標規劃設定、知識和信息傳遞、技能熟練演練、作業達成評測、結果交流公告等現代信息化的流程,讓受訓者通過一定的教育訓練技術手段,達到預期的水平提高目標,提升戰鬥力,個人能力,工作能力的訓練都稱之為培訓!
培訓是給有經驗或無經驗的受訓者傳授其完成某種行為必需的思維認知、基本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基於認知心理學理論可知,職場正確認知(內部心理過程的輸出)的傳遞效果才是決定培訓效果好壞的根本。
⑺ 在教育培訓和學校當老師的區別
學校假期多,白天上課時間多,內容多以書本為准,班主任的話還要管理好班級的學習,衛生等情況,而培訓學校老師上課的時間要以學員的空閑時間為准,一般來說,白天和晚上都要講課,內容多以接近現實需要講課,而學員都是自覺聽課,上進心滿滿的,並不會像學校那樣亂哄哄的!
⑻ 學校教育與課外輔導機構在教學中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每個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有很高的期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不免讓很多家長都緊盯著孩子的成績,希望孩子們通過升學來讓自己走的更遠,更好.每年名落孫山的人並不在少數,可是為什麼他們會在如此看重孩子學習的時代沒有榜上有名呢?
課外輔導不在於去或者不去,而在於去哪裡找家教,一個值得信賴的品牌難能可貴,找打好的課外輔導是值得的,找到不好的課外輔導是悲哀的.有沒有必要完全取決於課外輔導的性價比哦.
⑼ 教育機構和學校的區別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與企業組織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設置目的不同。
學校的設置目的不同於企業。設置學校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各級各類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質。而企業則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生產和經營單位,追求最大化的剩餘價值是其發展的動力。
(2)手段不同。
學校的經費來源不同於企業。學校的經費來源是多渠道的,其中主要部分來源於國家的財政撥款。國家出於公益性要求,拿出一部分財政收入用行政的辦法分配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這種資金的使用,與企業的借貸資金不同,是無需償還的。而企業則必須要擁有直接從事經濟活動的資產,並以這種資產為基礎,進行經營性活動,經過不斷地周轉而實現增值。
(3)與政府關系不同。
政府與學校之間的關系也不同於企業。由於學校的辦學活動涉及受教育權利問題,因此,在遵循教育規律,自主辦學的同時,政府必須對其權能做出必要的限制。國家應根據社會整體利益的需要,加強對學校的宏觀指導和管理。而企業則不然,構成企業的基本條件之一就是必須擁有自主經營權,否則就不能稱之為企業。國家雖然也會用計劃的手段對企業進行宏觀控制,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是通過市場來進行調節的。
(4)產出不同。
學校的產出也與企業不同。學校向社會提供的,是一種社會公共服務或者公共產品。這種服務或者產品是每個人全面發展身心,實現自我價值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這種教育服務或者產品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商品,是不能在市場上通過等價交換來獲得的。因此教育服務或者產品不能以營利為直接目的,不能通過市場來實現其價值。而企業生產的產品是要進入流通領域,進行商品交換的,作為商品,它必然以追求利潤為直接目的,以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特殊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通過市場來實現產品的價值。
⑽ 培訓學校的老師和公立學校的老師有什麼區別
有老師問到這個問題:在您看來公立學校有編制的老師和培訓機構的老師主要區別在哪裡?從收入角度和個人價值角度來說哪種選擇更好呢?對於培訓機構老師來說,城市的選擇是否重要呢?
其實我還從來沒想過呢,是個好問題。
按照答案的復雜程度,我們分別說一說三個方面:
1 收入。2 教學發展。(涵蓋個人價值)3 各種糾結。
我們先從最容易回答的角度來看:
1 收入
人們大體認為培訓學校的老師賺錢多,公立學校老師比較苦逼,整天overloaded,而且還underpaid。這不是憑空瞎說。
在2012年,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的《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圖謀不軌的文章,叫做 How much is a professor worth? 裡面刊登了在一項對世界主要國家大學教授的調查中顯示,中國的教授的薪水倒數第三。如果你往下想,中小學老師,絕對就再掉好幾個量級。
培訓學校的老師也並不是都大款,要看城市和老師的初始級別。一二線城市,在剛剛正式帶課的時候,薪水從3500-6000塊不等。這可能已經超越了很多公立學校老師的穩定水平。如果這位老師好,受學生喜愛,人際關系也不太糟糕,在兩年以後,很有可能進入6000-8000的區間,甚至有些人可以到達10000左右。再有一些要麼資質很優秀,要麼有公眾人物的特質(例如妙語如珠、長相突出、有個人媒體等……),會達到10000-30000的區間。
公立學校的老師,3、5、8年估計工資的變動不會像培訓學校一樣跳躍這么大。
當然,我們的觀察肯定有偏頗,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培訓學校為了招聘需要或者市場宣傳,往往會主打某些明星老師。一來,讓新老師有上升的動力。二來,也向學生說明學校有多成功。這個舉動給不明真相的群眾一個錯覺:好像培訓學校的老師都是土豪。
培訓學校有大量默默無聞的一對一老師,有教著六人小班的老師,他們的工資水平從35 - 100不等,其實非常辛苦。然而機構里競爭激烈,強人如雲,他們的表現機會少,晉升通道窄,很多人就是stuck there,最後轉行。你說如果把這群人跟公立學校老師比,可能就不好判斷誰的待遇更好了吧?
公立學校也一樣培養很多財主,只是這群老師必須低調。迫於社會壓力,或者體制壓力,或者就是活明白了,人家悶聲發大財。我所知有一些公立學校的優秀教師,就是高考逼分一流,後來自己開書院型的機構,一年兩三百萬絕對不成問題。他們的名字可能你都不知道。
所以,不知道我有沒有回答你第一個問題。我們來看第二個問題,開始復雜了。
2 教學發展空間
前面一個部分都說得銅臭了,我們來說說理想。既然教師那麼辛苦,為什麼還有人前赴後繼的做?
教會別人一件事是一個技術活。首先你自己不能做得太差,其次你得知道學生的水平,最後你會把這兩點的差距找齊。
有些人自己很牛掰,可是完全不會教別人。不信你自己去試試教老外中文?你自己會說,不代表教的會他們。(對外漢語的老師們,此處應該有掌聲。)
有些人自己一般牛掰,但是很知道找學生痛點,也知道如何提高。你可以看看那些名不見經傳小補習班們,可能他們自己英語很一般,也不是所有語法點都能醍醐灌頂講到語言學的根底去,但是實用至上,也能活的滋潤。
還有些人兩邊都佔了,這個就教學模式easy了,不用多說。
說回兩種機構,哪一種能讓你有更多的教學探索空間,讓你去實踐如何教?
我曾經以為肯定是培訓機構可以有更多自由。原因有三:
1 培訓機構老師擁有更大的教學自由度。
只要管用,培訓機構的老師可以有更多空間探索自己的技巧。例如,很早以前,新東方的元老級教師有時可以一節課都不講語言點,就講外國見聞,講西方思想,這叫做 build up positive mentaility towards the language,其實在教學理論上說得很通。公立學校的老師就比較難這樣做。例如,現在有一些私立小工作室,就直接用外國的教材,使用課堂活動的方式組織教學,甚至用PBL的方式做科學實驗,這也是在教學大綱下難做到的事情。
由於擺脫了很多行政和體制的束縛,培訓學校的老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 what makes sense。回顧我自己的受教育的過程,大多數真正的「教育」反而是在補習班裡獲得的,公立教育總是給我反例,叮囑我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嬉皮一句,孔子其實就是千百年來補習班制度的縮影,他跟一群破衣爛衫的人,游歷在曠野之上,開心就講兩句,辯論一下。等到後代統治者用把他的塑像放到了有屋頂的廟堂里,就都沒意思了。
2 培訓機構的老師有更多時間充實自己
多少由於金錢的驅動,培訓機構的老師更加樂意自主學習。大家有時候吐槽培訓機構的教師培訓,其實就因為自己愛學習,所以才覺得學得不夠。培訓機構的老師上課時間靈活,所以有更多機會去看一本英文原著,去出國旅遊,去參加一些網路課程。
例如,塔客學院去年的200多名老師當中,就有大量培訓學校或者私人工作室的老師。塔客學院的學習強度要求一周有兩個小時的聽課,可能還有其他時間來消化內容,做線上教學任務。而跟下來的,恰恰是有個人動力的培訓機構老師。這跟他們的工作時間構成很有關系。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大多數培訓機構由於能夠提供更好的薪水,所以自然能夠篩選更多本身素質就不低的老師,這些人本身就有可能是上進的人,由於上進表現優秀,就更有可能獲得更高的小時工資,用比較少的時間工作來養活自己,用更多的時間來充實自己,然後自己越強,賺錢越多,然後自己做工作室,拜託了機構的運營成本,賺錢更多,也有更多時間安排自己的學習,於是更強……
公立機構的老師其實是國家教育機器的一個部分,必須擔任了民族歷史敘事的作用。所謂的民族歷史敘事,不是說讓你講歷史,這個教學大綱就代表著國家對於年輕人的期望,而老師有傳達這個期望的任務。另外,公立機構的老師還需要擔任很多家長的職責,做反復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我做一個不恰當的比喻,真的非常不恰當。培訓機構就猶如古代的高級妓女,也許要吃青春飯,也許要學習很多音樂文學詩歌技巧,也許要跟新來的綠茶婊使手段斗爭,但是過得瀟灑自在。公立機構是嫁了漢的婦人,有人供養,受人尊敬,但是要做個黃臉婆的工作,周而復始,日復一日,一並買斷。
3 培訓機構的老師有更多機會拓展眼界
我曾經說過,豐富自己人生的三種方法:讀書、旅行、見人。
讀書當然需要時間,而且也需要讓別人告訴你讀哪一本好。不同的圈子裡流行的書肯定不同,混對圈子很重要。有些人只看一看那種到處轉帖別人的公眾號,有些人讀兩年前暢銷書的中文譯本,還有些人直接用Kindle買上星期在美國文化類脫口秀裡面推薦的原文。人和人的區別就在這里。
培訓機構通常有出國旅行的傳統,很多老師自己就是海龜,就算留學時間再短,也算是吃過見過。還有很多培訓機構的管理者,也有外國生活的經驗,也會鼓勵員工出門看。不要覺得旅遊是浪費錢,人的想法會因為見識改變,做事風格也會變,行動有了變化,結果也可能變。
最後一條是見人,請參考上面說過的良性循環。因為有不錯的薪水,所以容易吸引到可能更優秀的人,所以就算你自己不是最大的一條魚,看看也好。而且這些人並不一定是高傲不可一世的人,他們當中有很多真正的大牛,謙虛和善樂於助人,這也是你進步的力量。
好,我說了三個理由。但它們都是我曾經的想法。
我當然懷疑過,是不是教育只有在公立的狀態下才能真正自由的發展。
因為培訓機構的反面有錢逼著。
我雖然認為靠知識賺錢是合理合法公平公正的,但的確看得到很多欺詐。很多人為了能夠招到學生,說起「四個小時教你掌握雅思閱讀」「28天形成美語思維」「10天突破托福單詞」,還有一系列保證提分的班級、邪教組織一樣的速成口號。我真心相信,他們心裡也知道這么說不對,但是為了錢,也只能瞎說。
因為培訓機構的生存規則不一定都公平。
哪裡又完全公平呢?機構里的老師都見過那種可能教的很一般的人,只是因為帥氣高大,只是因為會說兩句恭維女同學的話,只是愛開黃腔,脫上衣跳舞的人,一樣有五位數的薪水。所以這讓人覺得很挫敗,也有很多塔客來跟我訴苦,說這個世界怎麼了。世界就是這樣:培訓機構的生態在一部分程度上好比show business,有些人雖然look pretty, 但是 full of shit,可惜他look pretty就夠了。
所以,有時候我在想:
也許安心按照科學理論做教育,就不能急著賺錢,就不能整天看業績報表,就不能隨著大流喊反人類的速成口號。可是公立學校的老師也告訴我,他們不看業績,也有其他的煩惱,他們不喊口號,但是有沒完沒了的作業判;他們不用作秀搞怪,但是有領導關系要維持。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很多我尊敬的同事,有的決定一個人做工作坊,那裡有一群懂科學的學生,也有一群安心的老師,收取合理的學費,沒有浮華的廣告,老師有尊嚴的茶米油鹽醬醋茶生活,學生也亦步亦趨的進步。我在想,在科技的推動下,也許個體戶復興的時代來了?(不過個體戶也並非適合所有人,以後有空再寫一貼。)也有的人就要摸爬滾打,跟這個體製做斗爭,於是一路做向高管。還有人出國留學,嫁人之後,相夫教子。
好,說到這里,我可以總結一下。
收入方面:從我直觀感受來說,強者在培訓學校的收入會不錯。如果是弱者,可能在培訓機構並不開心,而在公立機構可能生活舒緩一些。
教學成長:從我片面的觀察來說,培訓機構跟公立機構平分秋色。前者的利弊給你分析過了,有理想的玫瑰色,也有銅錢土黃色。
職業發展:以前我寫過一貼,女教師的職業發展道路,男女老師都可以去參考。我就不再多說了。公立機構的老師我不太清楚,我估計大家可以去參考公務員的晉升模式。
3 令人糾結的例外們
最後,我說說很多個例外,他們都是我見過的老師,也有一些是塔客學院里認識的優秀青年:
老師一:培訓機構老師,二線城市,口語一般,進入培訓機構之後很挫敗,到處比不過別人,索性放棄,教學作業懈怠,整天抱怨自己的錢不夠。最後,在一次教學作業沒有完成的時候,被最後請出了機構。
—— 不是所有培訓機構的人,都有大錢賺。也不是所有人都那麼有鬥志。
老師二:公立學校老師,拖家帶口,二線城市。不但自己要養家,還用晚上的時間繼續學英語,參加網上教師培訓,積極跟同學交流,插科打諢。在學校里也受學生喜愛,我見過他發來的教室照片,一團歡樂。
—— 不是所有公立機構的人,都是苦逼的人,有追求在哪裡都會很快樂。
老師三:海龜回到自己家的小鎮上,開了一間工作坊,用國外先進的方法教三線城市的孩子,不疾不徐、有條不紊。周邊的學生很認可,自己在家鄉工作也很開心。
—— 強者和弱者是一個比較優勢,你問我城市的選擇怎麼選,這要跟你自己的能力相比。一個英國一年的碩士可能在北京不算什麼,一抓一大把;但是到了邯鄲下面的鎮子上,這人就是寶貝。
今天說的有點多,看到這里的都是真愛。希望我有回答你的問題,不論在哪裡工作,一定要問自己的心:我開心嗎?
一個人開不開心,跟他賺錢多少當然有聯系,但跟周邊的人際關系、對知識文化的追求也很有關系。你如果覺得這件事會讓你幸福,就去做。
--原創 塔客學院塔主崔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