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戲劇培訓
⑴ 兒童戲劇的教育特徵有哪些
兒童戲劇的教育特徵主要體現在:
1.幫助幼兒認識世界。
兒童戲劇教育可以讓幼兒更直接體驗人生,使幼兒通過精彩、輕松的戲劇,在輕松愉悅的戲劇氛圍中,更加真實地體驗人物精神和社會現實。
2.可以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戲劇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工具,戲劇中的語言都是經過仔細揣摩認真設計而成,是精煉的話語。幼兒在表達台詞中,能夠體驗語言情景,掌握語言表達的技巧,以及具備表達的膽量。
3.有利於幼兒完滿人格的形成。
第一,可以培養幼兒的團隊合作能力。戲劇表演有很多分工,需要幼兒之間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表演。第二,使幼兒具備同情心。幼兒通過不同角色體驗不同人的感受,因而使幼兒能夠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相互體諒。第三,幼兒戲劇中多是正義戰勝邪惡的故事,能夠使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備正義感。
4.可以培養幼兒的藝術審美能力。
戲劇舞台上各種構圖、色彩、光線等美術成分,在特定的故事和表演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氛圍。這種氛圍可以使幼兒能夠從藝術的角度欣賞這個世界,提升其藝術審美能力。
5.可以培養幼兒的音樂欣賞能力。
在兒童戲劇中通常都會用音樂來烘托氣氛,不同的音樂,表達不同的情景以及人物的喜怒哀樂。通過音樂的幫助,幼兒能夠更好地融入表演,體驗當下人物的感受。這種體驗,能夠使幼兒初步具備音樂鑒賞能力。
⑵ 幼兒戲劇教育是什麼
戲劇教育是一種教育性質的戲劇活動,或者說是戲劇方式的教育活動。法國專思想家屬盧梭曾提出將戲劇融入教學,隨後美國兒童劇場協會(Amercian Association of theatre for Youth)簡稱AATE,召集了七十餘位戲劇學者與專家進行研討,在研究報告中將戲劇教學的內容歸納為四大類:
1.發展自身內在與外在的資源;
2.藉由藝術合作創作戲劇;
3.將戲劇與社會情境結合;
4.美學評析。
在戲劇教學的過程中,兒童是參與者、製作者和欣賞者。參與者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包括感官與情感感知能力、想像力、身體動作、聲音、紀律以及自我認知。戲劇教育的重點在於參與,從感受中領略知識的意蘊,從相互交流中發展可能性、創造性。
必須是故事屋戲劇藝術中心啊,為什麼呢?故事屋戲劇藝術中心可以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最全面的戲劇教育,讓孩子觀察生活解放天性。
⑷ 兒童戲劇教育的積極意義有哪些
兒童劇,很早以前對於我來說是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詞。自從8年前進入話劇院接觸兒童劇至今,我深深地為之著送…...
兒童戲劇事業的確是一項很有意義的事業,他的服務對象是兒童,我國有數億少年兒童,他們是我們的希望和未來。
沒有藝術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現在許多學校都非常注重藝術教育,實施藝術教育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時代發
展對學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孩子藝術素質的培養對他們的思想品德、思維能力等方面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一出優秀的
兒童劇,會滋潤千千萬萬小觀眾的心田,伴隨著他們健康地成長。兒童劇是應當特別講究結構的藝術,理想的兒童劇應當
以單純的結構表現豐富的生動的內容,而且還要有發人深思的寓意。兒童劇一定要有兒童情趣要讓小觀眾坐得住、看得
懂、感興趣今天的社會已完全不同於以往,今天的社會是一個兒童教育成人的社會,孩子們比成人更敏感、反應更迅捷
因此要用積極的引導方式,調動一切可能的資源,激發青少年的創造力,促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在這樣的意義上,兒童戲劇藝術應當成為伴隨青少年成長的快樂夥伴和幸福天地。
兒童劇對孩子影響深刻有益家長孩子間交流
兒童劇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然而還是有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兒童劇給孩子帶來的影響,現在有很多年輕的父母,不
太了解如何教育孩子,兒童劇就可以為大家提供這樣一個平台,據邱雲娟導演介紹"我以前只是安排小朋友們在兒童劇
中和演員們的互動,漸漸地有觀眾給我發來微博說除了孩子參加,當家長的也想加入到表演當中,這讓我很是意外,原以為家長們會礙於面子不想和孩子們一同表演,可實際上只要你有一顆童心,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可以是兒童劇
觀眾。
近幾年,兒童劇的名字越來越普遍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里,據邱雲婿導演介紹,現在的兒童劇已經到了一個迅速發展
的時期,"以前由於場地等的限制,兒童劇的創作並不多,而現在各個城市的小副場、大劇場的設施都很完善,兒童劇
的創作質量也比較好,原來兒童劇只是潛伏在各個劇團里,每年也就能有一兩個劇目的創作,現在不同了,由於人們對
兒童劇越來越熟悉,觀賞的要求逐漸提高,創作自然也就多了。"上演,吸引了不少家長和小朋友們的目光。
兒童劇本來就是為孩子帶來歡樂,並促進孩子成長。而孩子除了能從自己欣賞劇情中,得到許多有形或無形的東西,他更能從看戲的過程,經驗到"欣賞別人"的樂趣。因此,爸媽只要把孩子帶到演出地點,讓他全心融入,他應該就能
有所體會。倒是事先解說劇情,或是根據劇情來說道理,很容易扼止了孩子的欣賞興趣。反而是在看完戲之後,孩子如
果有什麼感動、體會想和爸媽分享,這時,爸媽就得專注傾聽了。另外,假使孩子因為有趣的情節,引發出"我也想演
演看」的興趣,那麼,不妨和他一起來嘗試這新鮮的經驗吧!這個過程可以讓孩子訓練表現力、
到與人合作完成一件事的經驗,同時體驗被人欣賞的快樂與成就感。
至於孩子在看戲時吵鬧的問題,如果他體會到表演者需要被尊重,欣賞者也有權利不受干擾,他就不會這么做了。當
然,孩子若真的很小,難以了解這層道理,可事先用他能明白的例子與言語,教導他必要的禮節,並在他置身劇場時,讓他實際學習。
看兒童劇是一種親子活動,也是兒童成長媒介。
當代兒童劇對孩子有什麼直接影響?
兒童戲劇是指用語言、肢體、表情等表現形式表現的一種表演形式,設計輕松、偷悅、有情節、有故事性、有理念的
表演。簡單來說,兒童戲劇就是把書中靜態的故事,藉舞台、道具、燈光、音樂、場景布置等,由演員在舞台上表演給
小朋友欣、觀看。如將兒童劇納入學校教育中,則注重引導幼兒充分發揮想像力與模仿力,結合肢體動作與語言進行
即興創作與表演從而不僅鍛造孩子們通過直接的團體互動達到一種數學的功效,同時各方面得以提高。因此兒童是一種
模仿的行為,可以是童話亦可是幻想中的角色,從而提高孩子們的想像思維空間的開拓、例如一個害差的孩子且因角色
的需要而表現出與生活中截然不同的另一種姿態,從而找到和他人溝通、交流的方式,並且通過別人的反應重新尋找到
自己的位置,那麼兒童劇對這個孩子的影響就是無可非議的。
兒童劇提升幼教人文素養
兒童劇表演能全面綜合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幼數人才能否組織、表演一場兒童劇,是其
綜合素質的一場考驗,因為兒童劇的選材、劇本的編寫、對劇本內容的理解、現場表演、找背景音樂、乃至道具和布景
准備、甚至錄音等,每一個環節都是對未來幼教人才的一種鍛煉。
溫州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學前教育系主任林炎琴教授認為:兒童劇表演經常被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手段成為幼兒教育工作
的重要一環。這就要求幼兒教師有一定的文學藝術修養和表演技巧,不僅自己能編匯演,還要會做幼兒的導演,組織輔
導幼兒進行表演。因此,學前教育專業進行兒童副的演出是兒童文學教學的一項綜合性實踐活動,學生從創編劇本、排
演、設計製作道具、舞檯布暴、服裝、化妝、燈光、配樂直至公開演出的整個過程,都是學前鼓育專業學生文化素質和
專業技能的綜合的展現。
當前,社會各界尤其是幼兒家長,對幼數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各高校在幼數人才培養方面,也越來越重視幼數人才
的人文素質的培養,以往只重視幼數學生技能培養而忽視人文素質提高的人才培養局面將在接下來幾年得以改善。林炎
琴結合以往幼教畢業生的發展情況,深有感觸地認為,學生技能好不一定課上得好,最主要的還是要看學生如何運用心
⑸ 兒童戲劇教育要注意什麼
首先兒童戲劇教育是為了均衡發展兒童的各項素質,提高兒童的表達能回力的。
那麼從戲答劇基礎做起,聲台行表都是要注意的問題,基本功做扎實了才能往後面談。
然後就是實際演出了,這和排練不同,沒有實際演出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⑹ 兒童戲劇教育定位分為哪幾個發展階段
首先是朗誦,嗓音語調清楚響亮。其次是形體,端莊大氣,沒有小動作。最重要的是閱讀和理解能力,有閱讀積累,尤其是民族文化的學習,築城功底。
⑺ 兒童戲劇教育的作用
讓兒童通過想像抄、扮演和反思,鍛煉孩子的創造性、敏感性、流暢性、靈活性、想像力、情緒穩定性、社會合作能力、道德態度、身體平衡協調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在戲劇教育方面有些學校的理念比較獨特,比如六一藝術團,在創造性戲劇上重過程輕結果,通過戲劇這種最能直接面對生活的藝術讓兒童學會思考、學會生活。
⑻ 兒童戲劇教育,讓戲劇陪伴兒童成長!
隨著戲劇教育的普及與重視,戲劇教育低齡化將是未來兒童教育發展的趨勢,相對於其他教育來說,這種戲劇教育的體驗,將帶著孩子在一場快樂的表演里洞察世界,在純真的世界裡感悟真實。
戲劇工作坊、口才演講課加上舞蹈形體課的多元化特色課程,更加深了兒童戲劇教育的真諦,創造性戲劇教育被界定為一種即興的,非演出的以過程為中心的戲劇形式,參與者在引導者指導下想像扮演和反思人類真實的經驗。兒童創造性戲劇活動中,要把自己完全放到某一個想法中,自由地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思想感受和信念,使自己的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創造性戲劇教育正是通過兒童在戲劇扮演中嘗試各種解決辦法。促使兒童在「演戲」中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各種關系的問題,從而豐富了兒童的各種經驗。倡導孩子們在色彩斑斕的戲劇中體驗人生,體會情感,思考問題,享受快樂,一花一葉的認識世界。不同於課本上的背誦朗讀,而是在表演中讓孩子們主動去思考與發現,更有利於臉部肌肉發生記憶的鍛煉,更加有效的是引導孩子們正確的表達自我,打破在公共場合中的羞愧,勇敢自信的站在大舞台上展現自己最為優秀的一面。
戲劇作為促進兒童發展的手段,在兒童的認知社會和認知情感等各個心理發展都有所突破和進步,而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教育系統讓孩子在創造中成長。
⑼ 兒童教育戲劇是教孩子表演嗎
戲劇是一種藝術形式,西方兒童戲劇的文本是經過修改以適應兒童參與的專需要,其目的不是娛樂,屬而是鼓勵兒童思考問題,感受各種情感。這時的劇場成為教育的空間,兒童既是觀眾又是演員,他們不受限制約束可隨時給演員提供建議,年齡愈小的兒童表演的會愈自然。
⑽ 兒童教育戲劇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從事教育戲劇教學這些年來,經常會有很多家長或者教育界同行問起:教育戲劇到底是什麼?對孩子的教育有什麼意義?教育戲劇就是教孩子唱戲嗎?
甚至還有很多朋友會認為戲劇就是藝術和表演,我們孩子不搞藝術專業,不需要教育戲劇,他們只要學習好、能健康、快樂長大就好。
這樣的問題此起彼伏,從未停止過........
教育戲劇進入中國這些年,到目前為止還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和必須性。甚至很多人對教育戲劇產生了很多曲解。我們先從幾個主要的大方向來看教育戲劇的過程和意義,希望能幫助大家梳理清晰思路。
一.戲劇的教育性質
1:從字義上看
Drama(戲劇)一詞,源於希臘文drainein(去做)的含義。
一般的解釋是指:以詩或者散文的一部分著作,其中安排了演員及模擬人生和人物,或一段故事,並透過動作與演員的對話來表現。
從字義來看:戲劇就是一種(實作)的過程,需要有「人」去做。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去做。
比如兒童游戲,在簡單的約定後,便可以立即把自己扮演成情景中的某個角色,當游戲結束時,他們又恢復成自己。這種活動就是戲劇性的實作。
學習者經歷了這一實作過程,學習經歷了人生某種人際的關系,對於自我與非自我的角色分辨毫無困難,同時還滿足了個人的想像力的發揮,學習到了某些認知與技能。因此,戲劇性的實作是人類天賦的學習本能。
二.從心理認知上看
在戲劇性的游戲中,把日常生活中所知、所感的事物在假定的環境中表現出來,經過與他人互動的關系,他們就能學到彼此間的應對進退、彼此的欣賞、參與合作、了解他人感受等社會技能。
由此,戲劇性游戲是能夠依循人類的心理發展的學習活動,透過與他人的相互關系,使得參與者學習到社會性的重要生存技能。
三.從人類的文化發展看
從人類文化成長的歷史來看戲劇,考古學家根據遺留下來的線索去重建文化發展的歷程。原始的儀式與戲劇是明顯相互關聯的,兩者都同樣具有基本要素,例如:音樂、舞蹈、演說、面具、服裝、表演者、舞台和觀眾。
初期的戲劇活動存在於儀式中,是人類對自身世界的觀點予以形式化的最原始方法。而儀式在原始社會中是知識的一種形式,是留下傳統與知識的工具。
這種儀式戲劇教導了當時人類的一種世界秩序觀,所有的責任、角色或者所做的都是固定的、必然的,在人類早期社會發展中,這種戲劇形式普遍存在於各種社會中。
可見,戲劇在人類學的觀點看來,是具有強烈教育性目的。
四.從人類的社會發展看
隨著社會與宗教儀式的發展,人們逐步將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動融入在儀式中,再以另一種形式,針對特殊的目的來表現出來。現存有戲劇起源的最早資料記載,例如:早期人類將日常生活的活動:收割、豐收、祭祀、慶祝、釀酒、祈雨、狩獵、繁衍後代等,與即興演出,演化而來。
這些不同目的的活動,都有不同內容的儀式戲劇進行演出。在這些戲劇中必須有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不論是參與演出的人還是觀看活動的人,都在戲劇的演出中看到他們的社會關系與體系。
五.從戲劇內涵的要素看
戲劇也是一種娛樂,當人類的信心隨自己的力量而增加時,同樣的戲劇與劇場的一些世俗因素也隨之特殊化專業發展。戲劇為人們帶來歡樂,即便是最悲傷而嚴肅的也帶給人們心理表達上的快樂。
一出戲劇只要是人所作為,就有其思想的傳達目的,讓觀眾在觀賞的同時,也接受了他的觀點。
可見戲劇除了娛樂的目的之外,還包含了教育與文明啟迪,有益社會的內涵。在我國,有寓教於樂的說法,這些觀點都說明了戲劇是一種自娛娛人,而又含有教化意義的活動,自然其教育的內容很容易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
因此,戲劇是全人類的,人類的發展處處有戲劇的身影,生命的成長也需要戲劇的環境和養分來滋養,戲劇也是最貼近人性的教育方式。
教育戲劇的目標在於符合國民(公民)教育在本質上的需要,不論在合科統整或是單科教學方面,教育戲劇在教學體系裡的實施就更顯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