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凱聲教育法學
Ⅰ 勞凱聲的主講課程
碩士生課程:教育學原理專題、教育法學與教育政治學專題、國外教育法研究、中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研究
博士生課程:學術思潮與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論、教育政策分析。
Ⅱ 跪求勞凱聲 教育學 考試 大綱及筆記
到網站上搜一下就是了
Ⅲ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在基礎教育領域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請列舉三項)
如果是作業的話,自己到下面的內容裡面找幾個吧
社會變遷中的教育法制
——改革開放30年教育法制建設回顧與展望
編者按: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我國開始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征程,我國的教育也從此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改革開放30年裡,我們走出了一條發展中國家走向教育現代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其間積累下的豐富經驗,是我們的寶貴財富。自今天起,本版開辟「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專論」欄目,力爭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以開闊的視野和歷史的眼光,全面、系統地總結這些經驗,以期探索和把握教育發展規律,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為實現我國教育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一定的思想支撐。
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了新的偉大征程,我國的教育也從此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依法治國的重要方略,教育法制建設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與改革開放同步進行的社會變革,教育法制建設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取得了哪些突破,面臨什麼挑戰?我們就此采訪了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勞凱聲教授。
理性抉擇
主要觀點:依法治國是30年前中國人民治國方略的一次理性選擇,教育法制建設是這一治國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標志性事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公報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
記者:我國傳統上是「人治」國家,在這種文化背景下,我國是怎樣最終選擇「依法治教」的?
勞凱聲:在共和國成立後的一段時間,由於封建專制傳統的影響,民主法制沒有得到有效的發展。建國初期,國家曾經根據當時的需要制定了一批教育法規、法令,有力配合了解放初期的學制改革、舊學校的接管與接辦、貫徹向工農開門的方針等項教育工作。1954年,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誕生,由此促成了法制建設的高潮。但是由於認識上的原因,法制觀念並沒有在社會生活中植根,法律不但沒有可能在社會生活中發揮應有的調節作用,反而受到各種非法律手段的干擾和侵蝕,最後導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
記者:這在當時有些什麼表現?
勞凱聲:比如在1958年,為了糾正學習蘇聯經驗過程中出現的缺點,在全國開展了以勤工儉學、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為中心的教育革命,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蘇聯教育經驗的局限性。但同時也出現了「左」的錯誤,必要的法規制度遭到破壞。例如,師生參加生產勞動過多,忽視了課堂教學與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學質量降低,等等。
記者:當時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
勞凱聲:1961年起,中央對教育事業進行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通過總結經驗糾正實際工作中的失誤。1961年發布了由教育部草擬的《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全日制小學暫行工作條例》,為各級學校制定了明確的工作規程。
記者:我國大規模的立法進程是從何時開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對教育法制建設起了什麼作用?
勞凱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公報把依法治國確定為引領國家撥亂反正、強國興邦的治國方略,這是共和國現代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依法治國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是中國人民治國方略的理性選擇。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我國法制建設進入劃時代的新時期,一個大規模的立法進程展開了。
記者:改革開放30年中我國教育法制建設的進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勞凱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80年到1995年是起步階段,其間制定了《學位條例》、《義務教育法》、《教師法》以及一系列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政府規章等。1995年進入第二階段,《教育法》的出台標志著教育法治建設向著綜合法治的階段過渡。2000年前後是第三階段,《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及一大批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相繼出台,基本形成了我國法律體系的框架,教育立法進入全面、系統的階段。
十年砥礪
主要觀點:教育基本法律制定,教育法初成體系,為教育事業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標志性事件: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出台。該文件提出「爭取到本世紀末,初步建立起教育法律、法規體系的框架」。
1995年《教育法》頒布。
記者: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教育法制建設的重要發展契機是什麼?
勞凱聲:1993年的《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到20世紀末基本形成教育法的體系框架。20世紀90年代以來出台的教育法律、法規等都是在《綱要》推動下出台的。
記者:《教育法》的頒布有什麼意義?
勞凱聲:20世紀90年代以來,制定一部教育基本法律,完善教育法制,實現依法治教,成了當時教育立法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1995年頒布的《教育法》是教育的基本法律,規定了我國教育的社會主義性質,確立了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強調了各級政府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責任,規定了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權利,確認了教育的公益性質,為教育事業規定了基本的發展方向。它的頒布與實施是我國教育法制建設進程中里程碑式的事件。
記者:教育法基本體系建設取得了怎樣的進展?
勞凱聲:從目前來看,教育法已經初成體系,這是改革開放30年教育法制建設最重要的貢獻。
記者:您能否概括一下教育法的體系結構?
勞凱聲:具體地說,教育法的體系結構由縱向5個層次和橫向6個部門構成。
第一個層次是《教育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是全部教育法規的「母法」,前面已有介紹。
第二個層次是單行法律,現已有《義務教育法》、《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教師法》和《學位條例》5個部門的教育單行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
第三個層次是教育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和發布,是我國教育法的主體。
第四個層次是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前者是省、直轄市和有地方立法權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後兩者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第五個層次是政府規章,一般由國務院各部、委制定和發布,其效力低於行政法規。此外,省、自治區、直轄市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也屬於這一層次。
應對挑戰
主要觀點:社會變遷對法律提出一系列挑戰。
標志性事件:1997年田永案。1997年劉燕文案。2001年齊玉苓案。
記者:當前教育法制建設面臨哪些挑戰?
勞凱聲:我國的教育法制建設是在改革開放、社會轉型這樣一個特殊時代背景下進行的。隨著社會的變遷,教育領域中的社會關系都在分化、改組,一些舊的關系在消亡,一些新的關系在產生,一些關系盡管還存在,但性質、內容發生了一定變化。因此,教育法制建設工作面臨著兩個方面的任務:教育立法還有空白,還需要制定新的法律,《學校法》、《成人教育法》、《終身學習法》、《考試法》等法律的制定工作仍待進行。同時,還要對已經不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的現行法律進行修訂或廢除。因此,教育法制建設任重道遠,應該有長期打算。
記者:我國的教育法制建設現在面臨哪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勞凱聲:我國的教育法制建設正面臨六方面的問題:政府和學校的關系、學校的法律地位、教師的法律地位、學生的法律地位、法律如何走近普通百姓和堅守教育的公益性等問題。
記者:請您一一解釋。引入市場因素後,政府與學校的關系有了什麼樣的分化和重構?
勞凱聲:政府與學校的關系是從1985年開始的教育體制改革中最重要的改革對象。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堅決實行簡政放權,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重新進行權利配置,導致這對傳統的行政法律關系發生了很大變化。1993的《綱要》提出新的改革目標,要初步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新體制。這是個很大的變化,在傳統的政府與學校之間插入了新的要素——市場,構成了政府、學校與市場三者之間的關系。
記者:學校在1995年後獲得法人資格,它的法律地位有什麼變化?
勞凱聲:過去,公立學校一直是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在法律上被定位為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或下設機構。這一定位在《教育法》頒布後發生了變化,《教育法》第 31條規定學校取得法人資格,標志著我國學校教育機構開始「獨立成人」。一旦成為法人,學校和政府、教師、學生的關系都會發生一系列變化,這些都構成對現行教育制度的挑戰。
記者:教師的法律地位有什麼變化?
勞凱聲:過去,我們把教師歸入國家幹部,適用人事制度進行管理,學校和教師的關系實際上是政府與教師的關系。1993的《教師法》第3條規定教師的法律身份為專業人員,第17條規定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應當逐步實行教師聘任制。這導致教師的法律地位由過去的人事法律關系向聘任合同關系過渡,由過去縱向型的行政法律關系向橫向型的民事法律關系過渡。
一般來說,為了保證國家教育目的和教育標準的實現,義務教育學校與其教師之間應更強調縱向的法律關系,而自負盈虧的學校教育機構與其教師之間應在確定的法律框架下建立橫向型的對等關系。介於二者之間的學校教育機構與其教師之間法律關系的性質現在還是個未知數,將取決於改革決策層的政策選擇。為了更好地體現教師職業的性質和特點,高中教師應更多強調其公務性質,而高校教師則可更多體現其專業性質。
記者:學生的法律地位也有變化嗎?
勞凱聲:過去,學校都是由國家設立,因此是一種公立的公益性機構。學校根據國家政策和法律招收學生,進行人才培養,與學生構成的是一種特別權力關系,其實就是一種行政法律關系。現在,這種關系發生了一些微妙變化,特別是學生繳費上學這件事,正在逐步改變這種關系,許多人開始從服務、交易的角度看待與學校之間的關系。
現在的問題是,一方面,學校伸手向學生收取學費;另一方面,在管理學生時又沿襲了傳統的管理理念和制度,所以和學生之間構成了管理上的沖突。
記者:普通百姓開始嘗試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受教育權,這對教育法律提出了什麼要求?
勞凱聲:隨著法制建設的逐步深入、完善,普通百姓的法律意識也在逐步增強,希望通過法律來保護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合法權益,這就導致20世紀90年代中期後教育法的可訴性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1997年田永訴北京科技大學侵犯其受教育權案,1997年原北京大學博士生劉燕文訴北京大學侵犯其學位授予權案,都經由北京海淀區法院審理,定性為行政糾紛。這在過去是沒有過的,是中國現代司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事件。
具有重要意義的是山東省的「齊玉苓案」。1990年,齊玉苓被山東濟寧商業學校錄取,但被陳曉琪冒名領取錄取通知書,並以「齊玉苓」的名義就讀、畢業和分配工作。齊玉苓以侵害其姓名權和受教育權為由起訴。為此,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批復,第一次宣布憲法的權利應當受到法律保護,應當通過司法獲得救濟。這具有重要意義,是一個里程碑。但是,如何對違憲案件進行審理,不是一個批復意見能夠解決的,大家期待加強教育法的司法適用性,更好地保護公民的教育權利。
記者:如何用法律來保證教育的公益性質?
勞凱聲:現代教育的基本性質是為不特定人群服務,這就是一種公益性質,是通過國家舉辦、公共財政經費維持來實現的。這種公益性近10年來發生了一些變化,特別是在我國開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以後,學校開始面對市場。另外,人們對公益性的理解也在變化。人們原來認為,國家舉辦教育就能體現公益性。現在看來,公益產品、公共產品也可以通過市場來實現。制定《教育法》時市場經濟剛剛起步,對教育的影響作用還沒有充分顯示出來,今天這種作用已經變得越來越明顯了。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從法律上規定和保證教育的公益性,是一個重要問題。
依法治教
主要觀點:法律對教育的影響是全面的,對教育發展起保證、協調作用。
標志性事件: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除學雜費。
記者:教育法對解決教育領域的問題是萬能的嗎?能規定所有問題嗎?
勞凱聲:法律規范是一種社會控制的要素,其他的還有社會規范,如道德規范、宗教規范、社團規范、組織規范、行政規范等,只有這些手段綜合起來對社會進行調整,才能實現社會和諧。社會的這些控制要素各有自己的功能領域,法律是一個社會在行為方面的一個底線規范。只有當其他規范都不能起作用的時候,法律才發揮作用。
記者:教育法在教育發展中起什麼作用?
勞凱聲:教育涉及相當大一部分的人力、物力、財力,涉及相當大的群體,如此大規模的社會事業必須依靠法律來組織才能有條不紊地向前發展。法律對教育的影響是全面的,它不能代替教育發展本身,但是可以通過保障、協調作用推動教育發展。
比如,義務教育發展在30年來教育發展中具有典型意義。從今年秋季開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除學雜費,百姓受教育機會提高。義務教育的發展基本是靠法律來推動的。
在我國,如何發揮社會力量的積極性,推動教育事業發展,也是通過法律推動的。《社會力量辦學條例》、《民辦教育促進法》等都對此起了推進作用。
記者:依法治教、依法行政面臨哪些難題?
勞凱聲:一般來說,教育界對法律存在兩種不同的心態。一方面,人們希望通過法律調整教育領域,達到和諧有序,有效運行。但另一方面,法律規范多了之後,人們又擔心行動處處受牽制,這時又希望多一點自主。即便在法制比較完備的國家,這兩種心態也都是同時存在的。
依法行政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政府越位和缺位。依法行政的基本含義就是有法律就有行政,無法律就無行政。行政越位指政府的行政超越了法律規定,做了法律沒有規定它做的事情。政府的行政審批權有其適用范圍,對此法律有明確規定。比如,高校課程設置不屬於行政許可范圍,如果政府的行政干涉了學校在這方面的工作,就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行政缺位是指法律規定而政府沒有做到,比如,國家財政性教育支出的法定目標還沒有實現,等等。因此,依法行政還有很長
Ⅳ 求謝安邦的高等教育學、伍新春的高等教育心理學、勞凱聲的高等教育法規概論三本書的電子版
下面未改動。購買一本我們家可以吃的心理學或者是精神疾病的書+配一點葯物,幫助你更好的理解所學的專業知識,祝早日成才!去下面我說的我們家開的超市直接找超市的經理(超市經理就是我們家自家親人),配葯!祝早日康復!可以參加私有制的軍隊,在下面我說的地方報名參加。私有制的軍隊,是考試制,多考一個級別多呆2年,復員軍人,優秀的安排就業。你可以看下面的,可以治癒(包括不會影響生孩子等,是疫苗【可以防禦26次左右】),注意力不集中、發脾氣等,是強迫症、神經衰弱、焦慮、抑鬱、精神分裂的前兆,你可以在網上搜搜(什麼是強迫症、神經衰弱、焦慮、抑鬱、精神分裂等精神問題的疾病),對照一下:我給你說個地方你看看你住的城市有沒有沃爾瑪或者是家樂福超市,或者大潤發、永輝、卜蜂蓮(Lotus)、華潤萬家、世紀聯華、物美、永旺、歐尚,農工商、聯盛、家家樂、億百家、spar等超市,這些超市都是一家人開的超市,是自產自銷(就是我們家開的,比如說飄柔等洗發水,香皂,牙膏等不管是國內生產的還是國外生產的都是一家人自己生產,自己建個超市的品牌銷售,都是私營的,這個沒有上市,上市的是另外一家公司,我們家持有一定份額上市公司的股票),你去超市購物的時候帶個銀行卡,有一種可以吃的書(售價是2500元人民幣起,分為專業類的(按大學里的專業分;教科書分等),非專業類(小說等),各種語言),可以快速提高成績(生命一號也是這家人生產的,一盒大約35元,一個小小的計算,2500元/35元=約71盒生命一號,一個月喝10盒生命一號,可以喝約7個月,可以吃的書可以迅速達到這個水平。這個不僅有改善記憶力,還有改善睡眠,迅速提高成績等),到了超市直接找超市的經理(這個就是自己家人管理的,和生產和超市的品牌是一家人,這個可以吃的書就是他們製造的),如果你帶了銀行卡,而且有足夠的錢,他就會在你找他的時候出現。我給你說,可以吃的書裡面含有免費贈送3代有預防和完全治癒常見精神問題(如,強迫症、神經衰弱、焦慮、抑鬱,精神分裂,青春期(手淫【這個會上癮】等,這個可以幫助戒斷手淫等)一些問題等)的葯物(是疫苗),這個葯物可以幫助是大腦正常,自然成績提高了。這個可以吃的書呢特別,由他們家自己生產,自己銷售,還要看到購買者吃到肚裡。.看看你周圍有沒有這樣的超市,請就近購買。如果單獨治療神經衰弱、焦慮、抑鬱、精神分裂、青春期一些問題等,可以去超市找經理購買那個預防和完全治癒常見精神問題的葯物(如強迫症、神經衰弱、焦慮、抑鬱、精神分裂、青春期一些問題等),這個是250元人民幣起售(不要懷疑這個價格,這個葯物是疫苗【可以防禦26次左右】),可以單獨銷售(帶足夠的錢,你去他們家超市找他們的時候會出現你的面前)。如果你在讀書,可以選擇購買那個可以吃的書,這個可以幫助考學、考職稱等。註:如果你那個病不是普通的強迫症、神經衰弱、焦慮、抑鬱、精神分裂等,你就多帶點錢,帶個銀行卡和你的爸爸媽媽一起去我說的上面的超市直接找超市的經理,如果不是普通的精神問題(如貪污等),這個治療光這個葯物售價都在2500元人民幣起售。精神問題疾病不同,預防和治癒的葯物起售價不同(消費在什麼價位以上包括可以吃的書,我們家另外免費贈送家裡獨有的其他葯品)。這個時候有時候說他們,方便使用。其實都是我們家的。早點去我們家治療,早點體驗美麗的生活和快樂的工作。你以前吃的那個精神疾病的葯物如果有像普通葯店裡的葯品一樣有特殊包裝(就是幾年保質期)的葯物,都是我們家生產的(不分國內國外),這個是應急性葯物(術語就是戰略備用)。按我說的做就可以了。上面說的由很多都不理解,家裡怎的有這么多人開這么多的超市,怎的有這么多人生產這么多的產品,而且還是自產自銷等。祝早日康復!(帶足錢)
Ⅳ 勞凱聲的基本信息
姓名:勞凱聲
性別:男
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所長
單位:教育學系/教育法與教育政策研究所
研究領域:教育學原理(教育法學)
Ⅵ 勞凱聲的重要思想
勞凱聲:《中小學學生傷害事故及責任歸結問題研究》
當前,中小學校中由於學生人身受到傷害而引起的法律糾紛已經成為學校辦學活動的一個迴避不了的棘手問題。在處理這類糾紛時,如何認定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涉及到如何適用法律、如何歸結法律責任等一系列的問題,又往往存在岐見,因此造成學校工作的諸多被動。本文擬就當前中小學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的現狀、成因及相關的責任歸結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並提出解決學校事故問題的賠償責任社會化思路。 當前中小學學校事故的現狀及問題
1.對學校事故的界定
學生人身傷害事故,本文簡稱學校事故。學校事故作為一個全稱概念,應包括學生在學校期間所受到的所有人身傷害事件。但是根據學校事故發生原因的不同,我們可以把學校事故分為意外事故和過錯事故兩類。意外事故是指由於不可預見的原因或者不可抵抗的力量而導致的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由於這類事故的發生原因並不是學校或教師的過錯行為,因此根據侵權行為法,學校或教師在這類學校事故中不承擔法律責任。這類事故不屬於本文討論的范圍,本文只討論過錯事故。
2.一種有待匡正的輿論
由於媒體對有關學校事故問題的關注和報道,這一問題似乎已經成為當前中小學校辦學活動中的一個相當突出和嚴重的問題。在九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上,700位代表向大會議案組提交了21份關於盡快制定《校園安全法》的議案。在這些議案中,代表們共同呼籲要切實保護青少年學生的人身安全。一些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相應的地方性法規,教育部也制定了相應的部門規章,意在防止學校事故的發生。那麼,當前中小學領域中的學校事故現狀究竟如何,正常還是不正常?這是我們討論學校事故問題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出發點。 學校與學生法律關系辨析
監護權轉移說
這種觀點認為,由於未成年學生在校期間,監護人很難完全履行監護職責,確保被監護人的安全,因此需要學校在監護人不能或者不能很好地行使監護職責時,代替監護人來履行保護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的職責。當家長為自己的未成年孩子在某所學校登記注冊、交納必要的費用並把孩子送到學校時起,就意味著原先由家長行使的某些監護職責轉移給了學校,學校成為未成年學生在校期間的監護人。這是一種較早形成的,並且在民法學界和司法界有較大影響的法理學觀點。如楊立新等認為:「如果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在學校、幼兒園學習或在精神病院生活和治療期間,則因學校、幼兒園、精神病院具有特殊職業要求,應由學校、幼兒園、精神病院作為行為人的監護人。」提出這一觀點的一個主要理由是學校的特殊的社會功能和職業要求,決定了學校在保護學生身心健康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職責,而這種職責與監護人的監護職責,從內容看具有某種一致性。然而這一觀點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區別,即學校與行使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權責。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監護權來自民法,《民法通則》明確地規定了法定監護、意定監護、公設監護三類監護人的產生資格。根據《民法通則》第十六條和《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規定,只有父母、爺爺、奶奶、兄姐、關系密切的其他親戚、朋友、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可以成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其他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能成為監護人,因此學校顯然不在此列。從這一規定可以看出,監護關系是基於血親關系而成立的一種私權關系,屬於親權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學校對未成年學生人身方面的監護職責,從內容看盡管與監護人的監護權有著某種相似之處,但是其法律性質卻截然不同。學校的這種權利是由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的,是基於教育關系而成立的一種公權關系,屬於教育權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分清二者性質上的區別,就不能准確地解釋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這種觀點之所以難以成立,還在於這一觀點會造成責任歸結上的極大困難。因為監護人承擔的事實上是一種無過錯責任,即不管什麼時間、什麼地點,造成他人傷害,監護人都要承擔賠償責任,監護人即使盡了監護職責,也不能免除他的民事責任(註:胡林龍《學生傷害事故立法基本問題研究——兼論〈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之規定》,載勞凱聲主編,《中國教育法制評論》第2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這種觀點可以在現行法律中得到印證。《民法通則》第133條規定:「無民事行為人,限制民事行為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它的民事責任。」另可見《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60條的規定,未成年學生在學校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損害時,對學校的過錯責任規定是「適當給予賠償」,而不是承擔全部責任。這意味著監護人並不能免責。)。而學校所承擔的法律責任,根據現行法律的有關規定,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學校與學生構成了特殊的法律關系
如前所述,對於未成年學生的人身而言,事實上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監護權,即私法上的監護權和公法上的監護權。兩種監護職責盡管從內容看有相似之處,但性質完全不同。學校對未成年學生身心方面的監護資格不是來自於私法的規定,不是來自於私法權利的轉移,也不是來自於監護人的委託,而是來自於教育法、未成年保護法的規定。這種關系不是民事法律關系,而是一種特殊的、具有公法性質的法律關系,是基於教育關系而成立的一種公權關系,因此公權關系就是准確理解學校與學生之間法律關系的一個重要前提。據此,本文提出教育法律關系的概念,因為學校與未成年學生之間所構成的是一種在教育與被教育、管理與被管理的過程中產生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把這種關系單獨列為一類法律關系,有助於我們准確地理解和把握學校與學生關系這對法律關系的公權性質。教育法律關系是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教學標准,依法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產生的關系,這類關系不同於民事法律關系和特別權力關系,有其自己的法律特徵。由於決定這類法律關系的權利和義務都是由教育法明確規定的,因此是一種具有公法特徵的法律關系。在這些權利和義務中包含了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對未成年學生人身的保護職責,學校的這種監護職責是由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的,屬於學校教育權的一個組成部分。 學校事故的歸責問題
學校是一種古老的、廣泛存在的社會組織,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場所,是現代社會中最常見、最普遍的組織形式。作為一種培養人才的專門機構,學校的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的設施條件和專門的環境實施教育教學活動,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為此,辦學者要根據國家規定的教育方針和辦學標准,包括有關學生身心健康方面的辦學條件和要求來舉辦學校教育機構,以利於學生安全、健康地成長和發展。然而,另一方面,在學校的辦學過程中,學生的活動是最基本的教育教學形式。為了促成學生的身心發展,順利地完成社會化的過程,教育者必須精心設計並開展各種身體的和心智的活動,使學生充分地參與到這些活動中來,在活動過程中得到發展。學校辦學活動的這一特點,是我們討論學校問題時必須堅持的一個前提。 出路在於賠償責任的社會化
只要辦學就會存在一定的風險,這是學校辦學活動不可迴避也是無法抗拒的一個現實。由於缺乏充分有效的救濟渠道,導致受害學生的合法權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護,同時也給學校辦學者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制約了學校正當教育活動的開展。中小學校作為非營利機構,對由於學校事故而產生的巨額賠償往往力不從心,學校無奈,家長埋怨。而社會又普遍同情處於弱勢的受傷害學生,法院判決或多或少地受到這種心態的影響。所有這些因素都使得學校事故問題成了一個十分敏感和難以解決的問題。
Ⅶ 高分求《小學教育學》(勞凱聲版)《小學教育心理學》(劉國權版)配套試卷
估計沒人會給你的...因為一般都沒有現成的,沒現成的他們就不太可能發給你..
Ⅷ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研究生院的導師都有誰呀怎麼在網上查啊謝謝
120403教育經濟與管理
研究方向及考試科目:
01、教育經濟學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
②2214教育學B
③3731教育經濟學
博士導師:靳希斌
02、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
②2214教育學B
③3731教育經濟學
博士導師:靳希斌
03、教育管理學
①1101英語
②2214教育學B
③3733教育管理學
博士導師:高洪源、毛祖桓
04、學校管理學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
②2214教育學B
③3733教育管理學
博士導師:張東嬌
05、教育評價
①1101英語
②2214教育學B
③3733教育管理學
博士導師:蔡永紅
040109特殊教育學
研究方向及考試科目:
01、特殊需要兒童生理、心理研究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14教育學B
③3391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
博士導師:王雁、韋小滿
02、特殊教育基本理論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14教育學B
③3391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
博士導師:肖非
040101教育學原理
研究方向及考試科目:
01、教育基本理論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48教育學A
③3398中外教育史A
博士導師:勞凱聲、石中英、檀傳寶、鄭新蓉、劉復興、肖貴祥
02、教育社會學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48教育學A
③3398中外教育史A
博士導師:鄭新蓉
03、教育政治學與教育法學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48教育學A
③3398中外教育史A
博士導師:勞凱聲、劉復興
04、德育原理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48教育學A
③3398中外教育史A
博士導師:檀傳寶
05、教育哲學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48教育學A
③3398中外教育史A
博士導師:石中英
06、農村教育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48教育學A
③3398中外教育史A
博士導師:袁桂林
040102課程與教學論
研究方向及考試科目:
01、教學論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57教學論(含課程論)
③3723中外教育史B
博士導師:裴娣娜、叢立新、郭華、王本陸
02、教育倫理學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57教學論(含課程論)
③3723中外教育史B
博士導師:王本陸
03、教育研究方法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57教學論(含課程論)
③3723中外教育史B
博士導師:裴娣娜
040106高等教育學
研究方向及考試科目:
01、高等教育原理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或1104法語或1105德語
②2244高等教育學
③3392高等教育政策與管理
博士導師:王英傑、鍾秉林
02、高等教育管理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或1104法語或1105德語
②2244高等教育學
③3392高等教育政策與管理
博士導師:鍾秉林、王英傑
040108職業技術教育學
研究方向及考試科目:
01、職業教育理論與發展史研究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或1104法語或1105德語
②2214教育學B
③3729職業教育學
博士導師:俞啟定
02、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14教育學B
③3729職業教育學
博士導師:俞啟定
03、職業教育宏觀管理與發展戰略研究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14教育學B
③3729職業教育學
博士導師:黃堯
040203應用心理學
研究方向及考試科目:
01、社會心理學
①1101英語
②2288心理學研究方法
③3787社會心理學
博士導師:金盛華、劉力
02、人力資源管理
①1101英語
②2288心理學研究方法
③3787社會心理學
博士導師:車宏生、金盛華、鄒泓
03、健康與臨床心理學
①1101英語
②2288心理學研究方法
③3788心理診斷與治療
博士導師:王建平
04、學習心理與職業培訓
①1101英語
②2288心理學研究方法
③3786教育心理學
博士導師:姚梅林
040202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研究方向及考試科目:
01、認知發展與智力資源開發
①1101英語
②2288心理學研究方法
③3040發展心理學(含認知、個性)
博士導師:申繼亮、陳英和、林崇德
02、教師職業發展
①1101英語
②2288心理學研究方法
③3040發展心理學(含認知、個性)
博士導師:申繼亮
03、學科能力發展
①1101英語
②2288心理學研究方法
③3034學科教育學
博士導師:林崇德
04、情緒發生與發展
①1101英語
②2288心理學研究方法
③3040發展心理學(含認知、個性)
博士導師:陳英和
05、社會性發展與健康人格教育
①1101英語
②2288心理學研究方法
③3040發展心理學(含認知、個性)
博士導師:方曉義、鄒泓、陳會昌
06、家庭研究與治療
①1101英語
②2288心理學研究方法
③3040發展心理學(含認知、個性)
博士導師:方曉義
07、學校心理咨詢與評價
①1101英語
②2288心理學研究方法
③3786教育心理學
博士導師:劉翔平
08、學習與教學心理學
①1101英語
②2288心理學研究方法
③3786教育心理學
博士導師:劉儒德、姚梅林、伍新春
09、信息技術與教學心理學
①1101英語
②2288心理學研究方法
③3786教育心理學
博士導師:劉儒德
10、心理咨詢與健康教育
①1101英語
②2288心理學研究方法
③3786教育心理學
博士導師:伍新春
010121價值哲學
研究方向及考試科目:
01、價值哲學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15馬克思主義哲學A
③3322現代西方哲學A
博士導師:廖申白、李景林
010120科學思想史與科學社會史
研究方向及考試科目:
01、科學思想史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29科學哲學
③3341科學社會學或3388科學技術史
博士導師:李建會、劉孝廷
010102中國哲學
研究方向及考試科目:
01、中國哲學與中國文化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16中國哲學史
③3323中國古代哲學原著
博士導師:鄭萬耕、李景林、張奇偉
02、儒家哲學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16中國哲學史
③3323中國古代哲學原著
博士導師:李景林
03、易學哲學與傳統文化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16中國哲學史
③3323中國古代哲學原著
博士導師:鄭萬耕
04、先秦儒學與中國社會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16中國哲學史
③3323中國古代哲學原著
博士導師:張奇偉
010101馬克思主義哲學
研究方向及考試科目:
01、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學說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15馬克思主義哲學A
③3322現代西方哲學A
博士導師:袁貴仁、沈湘平
02、價值與文化研究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15馬克思主義哲學A
③3322現代西方哲學A
博士導師:袁貴仁、吳向東
03、馬克思哲學與當代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15馬克思主義哲學A
③3322現代西方哲學A
博士導師:楊耕、吳向東
04、唯物史觀與社會發展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15馬克思主義哲學A
③3322現代西方哲學A
博士導師:楊耕
05、唯物史觀與人的生存方式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15馬克思主義哲學A
③3322現代西方哲學A
博士導師:張曙光
06、當代文化哲學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15馬克思主義哲學A
③3322現代西方哲學A
博士導師:崔新建
060105專門史
研究方向及考試科目:
01、文化史
①1101英語或1102俄語或1103日語
②2226中國文化史
③3334西方文化史
博士導師:史革新
02、社會史
①1101英語或1103日語
②2008社會史理論與方法
③3022十世紀以來的中國歷史
博士導師:趙世瑜
03、中外關系史(14世紀以前)
①1101英語
②2227世界史
③3336中外關系史
博士導師:楊共樂
060101史學理論及史學史
研究方向及考試科目:
01、史學與中國文化傳統
①1101英語
②2246中國通史理論
③3703史學與中國文化傳統
博士導師:陳其泰
02、中國古代歷史理論
①1101英語
②2246中國通史理論
③3734中國古代歷史理論
博士導師:瞿林東
03、西方史學理論及史學史
①1101英語
②2247西方史學理論
③3396西方史學
博士導師:史易寧
04、傳統學術思想與史學
①1101英語
②2246中國通史理論
③3397傳統學術思想與史學
博士導師:向燕南
05、中國史學史
①1101英語
②2246中國通史理論
③3704中國史學史
博士導師:許殿才
06、中國史學思想史
①1101英語
②2246中國通史理論
③3705中國史學思想史
博士導師:汪高鑫
07、中外學術交流與中國史學發展
①1101英語
②2246中國通史理論
③3020中外學術交流與中國史學發展
Ⅸ 論述教育法的作用
《教育法》的頒布是關系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件專大事,對落實教屬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制度,維護教育關系主體的合法權益,加速教育法制建設,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
《教育法》的頒布,標志著中國教育工作進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階段,對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以及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9)勞凱聲教育法學擴展閱讀
中國的教育法體系正在形成之中,在橫向結構上,從現狀和立法趨勢看,主要包含以下八類:
(1)教育的基本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2)義務教育法,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3)職業教育法,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4)高等教育法;
(5)成人教育法或社會教育法;
(6)學位法,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7)教師法,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8)教育投入法或教育財政法。
Ⅹ 關於考博:本科211法學,現研二985教育學,想考北大或人大的博土,怎麼弄誰知道內幕
考博一般要兩個高級職稱的人(副教授等)推薦,意思就是說要先導師收你,不然報了內也沒用...有些導師後面還容一大堆的人在排著隊呢。不過你簡章要看那個學校的博士招生,還要看導師招不招跨學科的考生。武大老師好多就不招收跨學科考生(你這種)和同等學歷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