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福建教育學真題
① 急求:2011-2012兩年的福建省教育學教育心理學(中學)真題及答案
1.教育學是一門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探索教育規律的科學。
2.在漢語中最早將「教」和「育」連接起來使用的是孟子。
3.學校教育制度的發展經歷了從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過程。
4.近代學校系統的出現,開啟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階段。
5.中國近代制度化教育興起的標志是清朝末年的「廢科舉,興學校」以及頒發了全國統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學制。
6.1902年的欽定學堂章程又稱壬寅學制;1903年的奏定學堂章程又稱葵?
7.嚴格意義上的教育系統基本形成於19世紀下半期。
8.教育學的發展過程是以教育自身發展的特徵為依據,以原始教育、古代教育、文藝復興後的歐洲教育、近代教育和20世紀後的教育(也稱現代教育)為線索。
9.古代教育包括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教育。
10西周以後,學校教育制度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學體系,並有了國學和鄉學之分。
11.古代埃及設置最多的是文士學校。
12.古代學校的教育特徵階級性、道統性、專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徵性功能佔主導地位,教育的功用性價值不受重視。
13.現代教育的主要特點:教育的終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術的現代化。
14學記是世界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學問題的專注,主張學不躐等即循序漸進。
15蘇格拉底以其雄辯和與青年智者的問答法著名。即①蘇格拉底諷刺②定義③助產術。
16.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萌芽於誇美紐斯於1632年出版的《大教學論》。
17.康德於1776在柯尼斯堡大學首先把教育學作為一門學科講授。
18.德國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是獨立的教育學誕生的標志。
19美國杜威是20世紀初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著作是《民本主義與教育》。
20孔子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是承認先天差異,但跟強調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方法是啟發誘導。
21.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的領導權、受教育的權利以及教育目的。
22.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社會培養人。
23.政治、經濟制度,特別是政治制度是直接決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24.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教育的規模與速度。
25.信息革命後,提出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要求。
26.教育再生產勞動力和科學知識。
27.1960年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最早提出了人力資本理論。
28.傳統的學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級制教育,網路教育卻是平等的開放式教育。
29.教育與文化是相互依從、相互制約的關系。
30.學校文化是指學校全體成員或部分成員習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
31.學校文化的縮影是校園文化。學校的精神或觀念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
32.學校精神文化分為四種基本成分:認知成分、情感~、價值~、理想~。
33.學生文化的特徵:學生文化具有過渡性、非正式性、多樣性、互補性。
34.科學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就其性質而言首先表現為動力作用。
35.人的身心發展是在社會實踐中實現的,具有能動性。
36.內發論者一般認為人的身心發展的力量主要來源於人自身的內在的需要。
37.我國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是中國古代內發論的代表。
38.人的本性中就有惻隱、羞惡、辭讓、是非四端,這是仁義禮智四種基本品質的根源。
39.奧地利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是弗洛伊德。
40英國哲學家洛克的白板說和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是外碩論的代表。
41.人的發展是個體的內在因素與外部環境在個體活動中相互作用的結果。
42.遺傳素質是人身心發展的生理前提,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43.成熟的主要標志: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獨立自主的自我意識。
44.環境為個體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包括機遇條件和對象。
45.學校教育對人的發展特別是對青少年的一代的發展起著主導性作用。
46.人的主觀能動性是人的發展的直接動力。
47.廣義的教育目的是指國家社會或人們對受教育者的期望。
48.狹義的教育目的是指國家對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麼樣的人才的質量、規格、標準的總的要求。
49.教育目的具有三大作用:導向.激勵.評價。
50.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評價教育實施效果的根本依據和標准。
51.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是確定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
52.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和途徑。
53.1986年第六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54.1993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提綱》。
55.1995年3月提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56.1999年6月13提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57.1994年提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58.素質教育是實踐我國教育目的的根本性體現。
59.素質教育要重點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60.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教育是由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等部分構成的。
61.美育是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發展他們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他們的高尚情操與文明素養。
62.勞動技術教育是引導學生掌握勞動技術知識和技能形成的勞動觀點和習慣的教育。
63.人本位的價值取向代表人物是法國思想家盧梭、瑞士的裴斯泰洛奇、德國的康德以及美國的馬斯洛。
64.社會本位價值取向的主要代表是德國的納托普、凱興斯泰納;法國的孔德和塗爾干。
65.教育活動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系統是一個以人的集合為主要構成要素的社會系統。
66.學生和教師是教學活動中最積極的兩大因素和要素。
67.學生是以學習為主要任務的人。
68.1989年11月2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
69. 《兒童權利公約》是迄今歷史上規范兒童權利內容最豐富、最全面、最為國際社會廣泛認可的一項公約。
70. 《兒童權利公約》提倡四大原則:兒童利益最大原則、兒童尊嚴原則、尊重兒童觀點的原則、無歧視原則。
71.受教育權是學生最基本的權利。
72.1991年我國頒布了《未成年人保護法》。
73.教師職業是一種專門職業,教師是專業人員。
74.教師職業指人們終身或較長時間所從事的並以其為主要生活資料來源的教育、教學事務。
75.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中提出應該把教師工作視為專門職業。
76.1986年6月21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職業分類與代碼中,各級各類教師被列入了「專業、技術人員」這一類別。
77.1993年10月31日頒布,1994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部有關教師的法律。
78.教育理念是教師在對教育本職工作理解基礎上形成的關於教育的觀念和理性信念。
79.教師的人格特徵是指教師的個性、情緒、健康以及處理人際關系的品質等。
80校風是學校中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統一體,是經過長期實踐形成的。
81.潛能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標志,是能夠把未成熟的人培養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養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條件。
82.心理學家把少年期稱為危險期或心理斷乳期。
83.初中生的特徵是對對人生似懂非懂、渴求自主、力求擺脫成人束縛。
84.高中生的特徵是過分欣賞自我和苛求社會或者心理失衡。
85.智育是授予學生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技能,發展他們的智力和與學習有關的非認知因素的教育。
86.體育是授予學生健康知識、技能,發展他們的體力、增強他們的自我意識和體質,培養參加體育活動的需要和習慣,增強其意志力的教育。
87.美育是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發展他們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他們的高尚情操與文明素養的教育。
88.勞動技術教育是引導學生掌握勞動技術知識的技能,形成勞動觀點和習慣的教育。
89.師生關系是指學生和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的態度。
90.師生在教育內容的教學關繫上構成了授受關系。
91.師生關系在社會道德上相互促進的關系。
92.師生關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關系。
93.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中最基本的關系。
94.在我國教師史上,課程一詞始見於唐代。
95.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它是學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的集中體現,是學校組織教學活動最主要的依據。
96.在西方教育歷上,「課程」一詞最早出現在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於1859年出版的名著<什麼知識最有價值>一書中.
97.課程的具體規定或表現形式是教學計劃(課程計劃),教學大綱(課程標准),教科書(課本).
98.課程依據課程任務,可分為基礎課程,擴展課程和研究課程.
99.課程依據課程制定者或管理層次,可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校本課程).
100.課程依據課程設置要求可以分為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
101.課程目標的依據主要有三個方面對學生.社會和學科的研究.
102.課程文件的三個層次為課程計劃.課程標准和教材.
103.課程計劃是對學校課程設置的總體安排,是對學校教育培養目標.課程的指導思想.課程設置與結構.課程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規定.
104.制定課程計劃是課程設計中的最重要的工作,也是課程設計的第一步.
105.課程計劃的核心是課程計劃.
106.教學大綱一般分為3大部分即說明.本文.其他.
107.課程標準的結構大致包括: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准.實施建議.附錄等幾部分.
108.教科書是學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教材,是教材系列的主體部分,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基礎教育水平的重要標志.
109.課程實施是指把課程計劃付諸實踐的過程,它是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
110.從課程發展的整個過程來看包括課程計劃.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三個主要環節.
111.備課又稱為規劃教學單元和課,一般包括:一般內容.重點內容.難點內容.
112.組織教學活動又稱為上課.
113.20世紀50年代泰勒系統總結了「八年研究」的課程評價思想,提出了課程評價的「行為目標評價模式」.
114.泰勒提出了更引人注目的課程原理.
115.目標游離評價模式是由美國學者斯克里文提出來的.
116.斯塔弗爾比姆創立了背景.輸入.過程.成果(CIPP)評價模式.
117四大課程評價模式為目標評價模式;課程原理~;目標游離~;背景輸入過程成果~~。
118.文本是教學大綱中最主要的內容。
119.教學是教育目的規范下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活動,是學校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途徑。
120.教學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學校進行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
121.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是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
122.學校教學的根本任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23.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
124.教學原則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和對教學過程規律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准則要求。
125.直關教具分為實物教具和模像直觀。
126.啟發一詞來源於孔子的論語
127.因材施教一詞來源於宋代朱熹的《四書集注》
128. 講授法分為講述、講演、講解。
129.運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充分准備;討論要對學生有啟發性;做好討論小結。
130.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基本程序備課、上課、作業布置、檢查與批改、課外輔導、學習成績的檢查與評定等。上課是中心部分。
131.檢查學生作業成績的方法主要有考察和考試兩種。
132.常用的試題,從方式上看大體分為供答題和選答題。
133.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
134.誇美紐斯1632年出版的《大教學論》最早從理論上對班級授課制作了概括性的論述。
135.我國最早採用班級授課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的京師同文館。
136.復式教學是指教師在同一教室,同一課時內用不同的教材,分別對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
137.上海育才中學「八字」(讀讀.議議.練練.講講)教學方法――――結構模式。
138.加拿大塔巴女士提出「歸納思維教學策略」
139.德育目標是通過德育活動在受教育者品質形成發展上所要達到的總體規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動要達到的預期目的或結果的質量標准。
140.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即學習輔導、生活輔導和擇業指導。
141.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品德的過程,而學生的品德又由道德的知、情、意、行四個因素構成,所以德育過程也就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
142.努力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體現了德育工作中的因材施教原則。
143.我國德育的途徑主要有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育、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勞動、共青團活動、班主任工作等等。
144.赫爾巴特指出教學具有教育性,也就是教學中永遠有德育。
145.皮亞傑提出的道德教育的認知模式是當代教育理論中流行最廣.佔主導地位的德育學說。
146.班級管理的幾種模式:①常規管理②平行管理③民主管理④目標管理
147.目標管理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提出的
148.班級平行管理的理論源於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的平行影響的教育思想。
149.班級管理要建立以學生為本的管理機制。
150.班級是學校開展各類活動的最基本的基礎組織。
151.班主任的領導方式一般分為三種類型:權威式、民主式、放任式。
152.了解和研究學生是教育學生、做好班主人工作的必要前提,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
153.教育基礎理論、教育發展和教育評價已成為教育領域中的三大研究課題。
154.在教育評價體系中學生評價處於核心地位。
155.學習評價也稱為學力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可分為認知、情感和技能三類活動。
156.技能領域的學習包括動作技能和智力兩個部分。
157.史密斯指出的,講授任何概念、原理或理論,都不僅僅為了理解,同時也是為了尋求對待他們的態度―――對其有用性、可依賴性等表示接受或是拒絕。
158.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的發展心理學家加德納於1983年在《智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的。
159. 「導生制」出現於19世紀英國學校中。
160.社會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國的班杜拉創立的。
161.體諒模式是英國學校教育家彼得·麥克費爾和他的同事所創的。
162.當代最具有影響的德育模式有認知模式、體諒模式、社會模仿模式等。
163.我國德育的基本方法說服法、榜樣法、鍛煉法、陶冶法、表揚獎勵與批評處分
164.德育過程的結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方法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
165.教學策略的構成因素區分出內容形、形式形、方法形和綜合形等四種主要類型。
166.內容形策略包括結構化策略和問題化策略。
167.教學策略的基本特徵:綜合性、可操作性、靈活性。
168.測驗的效度指一個測驗能測出它所要測量的屬性或特點的程度。
169.測驗的信度又稱測驗的可靠度。
170.測驗的難度指測驗包含試題的難易程度。
171.測驗的區分度指測驗對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夠區分的程度。
172.供答型試題分為簡答式試題和陳述式試題兩種。
173.選答型試題分為是非題、多向選擇題與組配式試題。
174課程表安排的原則整體性原則、遷移性原則、生理適宜原則。
175.我國義務教育的教學計劃應當具備的三個基本特徵強制性、普遍性和基礎性
176.課程具體表現為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
177.人生權包括人身自由權、人格尊嚴權、隱私權、名譽權、榮譽權和身心健康權。
② 2010年1月在福建通過了教育學和心理學考試拿到了教師資格證,這個證現在還有效嗎
按照要求來說的話 教師資格證是全國都認可的。不需要考試 具體的還要看當地小學時怎麼對待的
③ 2020年福建泉州教師招聘教育學考察內容是什麼啊
教育學的考試范圍:
1.教育與教育學
(1)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2)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2.教育與社會發展
(1)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 (2)教育與社會生產力
(3)教育與文化 (4)教育與人口
3.教育與個體的發展
(1)個體身心發展的理論 (2)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
(3)影響個體身心的發展的因素
4.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作用 (2)我國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論基礎
(3)素質教育觀
5.學校教育制度
(1)學校教育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2)我國的學校教育制度
6.課程
(1)課程及影響課程的因素 (2)課程設計
(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7.教師與學生
(1)教師的職業角色與勞動特點 (2)教師的專業素養
(3)學生及其特點 (4)師生關系
8.教學
(1)教學的意義與任務 (2)教學過程
(3)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 (4)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5)教學組織形式 (6)教學評價
9.思想品德教育
(1)思想品德教育及其意義 (2)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標與內容
(3)思想品德教育過程 (4)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則與方法
(5)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徑
10.班級管理與班主任工作
(1)班級與班級管理 (2)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的意義
(3)班主任工作的內容與策略
11.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1)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概述 (2)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④ 想問下福建省教師資格證教材(教育學 心理學)是買哪種
福建省2011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使用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的中學教育學(洪明主編版)、中學權心理學(楊麗嫻主編)、小學教育學(鄭曉生主編)、小學心理學(程靈主編)等書作為本省考試命題工作的參考用書。
提醒你千萬別買錯了!!
百鍍知道一小強,舉手之勞幫你忙!(*`ω`*)
⑤ 福建省教育學心理學考試如何報名,怎麼報名,一年有幾次機會
一年兩次,今年下半年是10月20日考試,廈門報名明天就截止了,福州我不清楚,你要想今年考試就趕快吧。給你廈門這邊的報考說明參考一下
教師資格兩學考試報考
注意事項
報名形式:
網上報名(http://www.xmzskszx.net/zikao/lx_bm.asp)後現場確認、繳費(如果沒有網上報名,現場無法確認及繳費;網上報名後不到現場確認或繳費者報名無效。
網上報名時間:7月1日起至8月20日。
現場確認時間:
8月29日-30日
上午:8:30-11:30 下午3:10-5:30
報名條件:
現場確認時須提供本人中國身份證(或護照)原件,證件不符不得確認。 非二代身份證須考生本人到場確認。
報名費用:
50元/每門。
現場確認地點:
廈門火炬二路269號(大唐世家附近廈門三中旁)。
考試時間:
教育學2013年10月20日上午9:00-11:30
教育心理學2013年10月20日下午2:30- 5:00
⑥ 求福建專升本學前教育歷年試卷最好全部包括教育學和心理學
可以登入博迪專升本網站可以免費下載。
⑦ !緊急求福建省教師資格證(小學)《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總結清晰的復習資料,能讓我復習效率更高
教育學復習資料
.為什麼說教育實體的出現,意味著教育形態已趨於定型?
(1)教育主體確定;(2)教育對象相當穩定(3)有相對穩定的活動場所和設施;(4)形成習了的文化傳播活動;(5)由以上因素結合人形成的獨立的社會活動形態。
2.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教育家在智育方面提出了哪些新的觀點?
(1)擴大教學內容的范圍,增加新的學科內容(2)改變經院主義的學風,注意調動學生的興趣,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3)恢復古希臘重視美育的傳統,將美育善結合起來
3.簡述《學記》中的教學思想。
(1)主張啟發式教學:主張開到學生,但不要牽者學生走;對學生提出比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學生失去自信;向學生指出解決問題的途徑,但不提供現成的答案。(2)強調教學要循序漸進。
4.筒述誇美紐斯關於「教育適應自然」的思想。
(1)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應受到同樣的教育;(2)強調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發展規律;(3)要進行把廣泛的自然知識傳授給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僅強調宗教教育。
5.簡述1939年凱洛夫《教育學》的主要特點。
.(1)重視智育在全面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肯定課堂教學是學校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 強調教師在教育和教學中的主導作用。(3)系統 論述了教學原則與教學。
6.近代教育與古代教育相比較,出現了哪些變化?
(1)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義務教育的普遍實施;(3)教 育的世俗化;(4)重視教育立法,強調以法治教
7.誇美紐斯對教育學的發展作出了哪些貢獻?
(1)構建了教育學的學科基本框架,和確定了教育學的基本研究內容;(2)論證了普及義務教育 的天然合理性;(3)從理論上論證了教育適應自 然的思想;(4)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並論證了一 系列教學原則;(5)從理論上論證了「學年制」 及「班級授課制」。
8.簡述現代教育制度的發展趨勢。
(1)加強學前教育並重視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2)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 展;(4)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5)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與國際交流。
9.凱洛夫教育學的主要缺陷及對我國教育的負面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
.(1)忽視了學校的自主性;(2)忽視了教師的自主性;(3)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4)過於強調了課程、教學大綱、教材的統一性、嚴肅性,忽視了課程、教學大綱、教材的靈活性和不斷變革的必要性。
10.為什麼說赫爾巴持對科學教育學體系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貢獻?
1806年出版了《教育學講授綱要》,主張將教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把道德教育理論建立在論理學基礎上,從而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
11、20世紀後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呈現出哪些新的特點?
(1)教育的終身化。終身教育的本質在於,現代人的一生應該是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一生。(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十年來在世界范圍內興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運動:』這一運動對發展中國家有特別重要的意義:(3)教育的民主化。它追求讓所有人都受到同樣的教育及追求教育的自由化。(4)教育的多元化。它是世界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體表現為培養目標、辦學形式、管理模式、教學內容、評價標準的多元化等。(5)教育技術的現代化。指現代科學技術在教育上的運用,並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變化等。
12.聯系實際談談赫爾巴特教學理論與杜威教學理論的差異。
(1)赫爾巴特是傳統教學理論的代表:(1)強調課堂教學的作用,注重系統知識的傳授;(2)強調教材的重要性,主張學生以學習間接知識為主;(3)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及權威地位。
(2)杜威作為現代教育的代言人,其教學思想與赫爾巴特針鋒相對:(1)強調目的與活動的統一,主張「從做中學」,在問題中學習;(2)強調教法與教材的統一,教學的任務不僅在於教給學生科學的結論,更重要的是要促進並激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掌握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3)強調兒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論述題 未聯系實際者酌情扣分)
13.簡述近現代中國小學教育的發展特徵。
(1)逐步明確了小學教育為普通教育、義務教 育的性質;(2)學制改革
⑧ 請問福建專升本考試學前專業的心理學和教育學是一張試卷還是兩張
是合在同一張試卷(專業基礎課)。福建省專升本考試科目分為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總分滿分600分,其中公共基礎課考兩門,每門滿分150分,每門課考試時間120分鍾(英語類的專業基礎英語考試時間150分鍾)。專業基礎課考一門,滿分300分,考試時間150分鍾(藝術類的色彩和素描考試時間分別為120分鍾)。
⑨ 福建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德育方法
教師招聘教育學考點:德育方法
德育這一章節內容是我們教師招聘考試的一個重點,其中對於德育方法的考察題型有單選題、多選題及結合德育原則考察案例分析題,所以就要求我們要理解每一種德育方法,並且能夠將它們進行區分,下面我們就結合具體的例子對德育方法這部分知識點進行闡述。
(一)說服教育法
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正確觀點的方法。說服教育是德育工
作的基本方法。說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語言說服和事實說服。
1.語言說服法
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向學生講述道理,使學生明辨是非的方法。主要包括講解、報
告、談話、討論、指導閱讀等方式。語言說服指的是老師親自說,比如找學生談話,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2.事實說服法
組織學生接觸社會實際,用各種生動具體的事實來說服學生,使學生獲得直接經驗、
形成正確的認識的方法。主要包括參觀、訪問、調查等形式。事實說服強調的是學生親自做,通過事實來說服學生。如:老師帶領同學們參觀化工廠,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榜樣示範法
用榜樣人物的高尚思想、模範行為、優異成就來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方
法。用來示範的榜樣主要有家長和教師、同學、英雄人物、革命領袖、歷史偉人和文藝
形象。比如,學雷鋒,學三好學生。比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突出榜樣和示範者的作用,重行。
(三)實際鍛煉法
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方法。
1.常規訓練
教師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規章制度進行經常性的行為練習,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方法。常規訓練的內容和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學生守則訓練、課堂常規訓練、衛生常規訓練、禮貌常規訓練等。
2.實踐鍛煉
讓學生參加各種實際活動,在活動中形成優良品德和行為習慣的方法。實踐活動法強調讓同學們參加實踐活動從而提升品德水平。例如,老師帶領同學們去敬老院幫助老人,或者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等,都是體現了實踐活動法。
(四)情感陶冶法(陶冶教育法)
教師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優美的環境感染和熏陶學生的方法。情感陶冶法主要是運用以境染情、以境觸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對受教育者進行耳濡目染、潛移默化
的影響,使受教育者在認識上和情感上逐漸完善。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
和藝術陶冶等。情感陶冶法強調「潛移默化」、「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強調對人的感化和熏陶,重情。如:讓學校的每一面牆壁都開口說話,體現的就是環境陶冶法。
這里,我們需要重點辨析一下榜樣示範法和情感陶冶法的區別。榜樣示範法強調用榜樣人物的思想行為來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方法,強調的是公開號召,突出榜樣和示範者的作用,比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重行。而情感陶冶法則是教師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優美的環境感染和熏陶學生的方法,強調的是潛移默化,重視情感的熏陶,比如老師在牆壁上張貼標語讓學生愛護環境。
(五)道德修養法(道德指導法、自我指導修養法)
教師指導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自我反省,以實現思想轉化及行為控制。品德
修養是建立在自我意識、自我評價能力發展基礎上的人的自覺能動性的表現。品德修養法的關鍵點在於是強調自我反省,自我教育。例如「吾日三省吾身、老師讓學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貼座右銘」就屬於道德修養法。
(六)品德評價法(獎懲法)
通過對學生品德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予以激勵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
發展。它包括獎勵、懲罰、評比和操行評定。品德評價法強調外部獎懲。比如說小紅上課積極發言,老師對小紅進行了表揚與鼓勵,體現的就是道德評價法。
由上可見,陶冶教育法強調情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道德修養法強調自我反思,自我學習,品德評價法強調外部獎懲。
我們通過例子進行區分以上的幾種德育方法,還可以通過一個口訣進行識記,「說道樣品實情」。說:說服教育法,道:道德修養法,樣:榜樣示範法,品:品德評價法,實:實際鍛煉法,情:情感陶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