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教育內容的綜合性

教育內容的綜合性

發布時間: 2021-01-21 04:01:19

⑴ 如何在教學中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如何在教學中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教師應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注重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系,加強教學內容的整合,統籌安排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重視學生讀書、寫作、口語交際、搜集處理信息等語文實踐,提倡多讀多寫,改變機械、粗糙、繁瑣的作業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善於通過專題學習等方式,溝通課堂內外,溝通聽說讀寫,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如小學低年級的口語交際。這一內容,它能更好的培養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然而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口語交際不知道說什麼,或想說卻找不到適當的語言,只能用一些膚淺的、沒有個性的語言來表達;有的老師乾脆跳過不上或者簡單的三言兩語草草了事。其實,口語交際作為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在貫徹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中有著不可缺少、也無法代替的功能。一、讓學生樂於表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願學、樂學,首先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也同樣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即一切要適合兒童年齡特徵和心理需求。如《學會解釋》、《小小辯論會》內容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有話可說,容易激發他們與人交流、溝通的慾望。我們有了學生樂於說的內容,還需要有樂於說的形式。因此,我就安排了一些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口語訓練開啟學生的「話匣子」。經常利用晨會課、課間十分鍾,讓學生講故事、笑話、自我介紹、見聞趣事、游戲後練說、小組討論等,讓每個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無形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樂說」。 二、讓學生敢於表達有時學生想說但又不敢說,該怎麼辦?這時就需要教師的鼓勵和引導,因為教師的愛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金鑰匙。教師的愛,教師的鼓勵,會使學生充滿信心。因此,在口語交際訓練中,教師抓住學生想說的動機,予以及時的鼓勵,恰當的引導,會使學生的「話匣子」徹底打開。首先,必須消除學生「怕說錯」的心理。為了讓學生敢說,教師應不失時機地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在每天上課前,先讓學生口述昨天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要求自己說給自己聽,說完後再請一兩位同學說給大家聽。起初學生會覺得不好意思,也感到無話可說,往往說一兩句就閉口不語了。即使這樣,也要對敢於說話的同學鼓勵表揚,從而增強學生信心。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有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的慾望,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積極性。膽子壯了,口齒也就清楚伶俐了。三、讓學生善於表達怎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東西,才能成為他自己的東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東西。」 學生想說,有時不知如何去說,也不知道從哪開始說,說的話就東一句,西一句,看到啥說啥,想到哪說哪。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必須指導方法,送給學生的一把鑰匙,規范學生口語,展開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總之體現語文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從課程實施來說,就是要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⑵ 教育綜合知識包括哪些內容

教育綜合知識一般包括以下三個內容:

1、教育與教學理論及政策法規。

2、教學方式方法及教材分析。

3、課本上的知識。

⑶ 小學教育綜合性原則是指什麼

教學原則是有效進行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它既指導教師的教,也指導學生的學,應貫徹於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和始終。我國中小學的教學原則主要有: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
1.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原則
(1)含義
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原則,是指教學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授予學生以科學知識,並結合知識教學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品德和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教育。
(2)基本要求
①保證教學的科學性;
②發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③要重視補充有價值的資料、事例或錄像;
④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思想修養。
2.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1)含義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並注重學以致用,發展動手能力,領悟知識的價值。
(2)基本要求
①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
②重視引導學生運用知識;
③逐步培養與形成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④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3.直觀性原則
(1)含義
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圖像,聆聽教師用語言對所學對象的形象描繪,形成有關事物具體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學知識。
(2)基本要求
①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
②直觀要與講解相結合;
③防止直觀的不當與濫用;
④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4.啟發性原則
(1)含義
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引導他們經過積極思考與探究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學會分析問題,樹立求真意識和人文情懷。
啟發性原則看似強調教師的啟發,實則更重引發學生的主動探究,重學生的領悟、融會貫通與覺醒,讓學生能動地創造性地獲得知識、智能與品性的全面發展。故這個原則亦可稱探究性原則,或啟發與探究相結合原則,更能反映時代的精神。
(2)基本要求
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②善於提問激疑,引導教學步步深入;
③注重通過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啟發學生獲取知識;
④發揚教學民主。
5.循序漸進原則
(1)含義
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2)基本要求
①按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教學;
②抓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
③由淺入深、由易到

⑷ 教育綜合知識內容包括哪些

每個地方要求肯定都是不一樣的,我說的,您只能作為參考:教育綜合知識是指應該具備的各方面教育類知識。教育綜合知識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還包括教師能力、學科專業知識。從另一方面來講大致包括三大塊:1、教育與教學理論及政策法規。 2、教學方式方法及教材分析。 3、課本上的知識。
最好的是,您去咨詢相關報考機構,問客服,他們有更准確的信息。

⑸ 幼兒教育學中的綜合性原則指

簡述幼兒教育原則中綜合性原則。

答∶幼兒教育的綜合性原則主要是指在課程設計和教育活動時,必須以兒童的直接經驗和實際生活為基礎,配合其能力、興趣和需要。盡量在課程和活動中促進兒童多層次、多角度、多學科的發展。它包括教育目的與教育內容的綜合性、教育年齡的綜合性等。

⑹ 公共基礎知識和教育綜合知識分別指什麼內容

公共基礎知識:一門綜合性知識總集,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鄧小平理論、法律、行政管理版、公文寫作與處理權等五大內容以及涵蓋了政治、經濟、法律、管理、人文、科技等知識面。
教育綜合知識:教育法律法規,職業素養,新課程理念,普通教育學等。
以上信息由師出教育提供。

⑺ 簡述綜合課程主要有哪些類型

綜合課程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相關課程(Correlated Curriculum),就是在保留原來學科的獨立性基礎上,尋找兩個或多個學科之間的共同點,使這些學科的教學順序能夠相互照應、相互聯系、穿插進行。

二是融合課程(Fused Curriculum),也稱合科課程,就是把部分的科目統合兼並於范圍較廣的新科目,選擇對於學生有意義的論題或概括的問題進行學習。

三是廣域課程(Broad Curriculum),就是合並數門相鄰學科的教學內容而形成的綜合性課程。

四是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這種課程是圍繞一些重大的社會問題組織教學內容,社會問題就象包裹在教學內容里的果核一樣,又被稱為問題中心課程。

拓展資料

綜合課程之所以在各國中小學普遍使用,是因為它具有—些重要的特徵。這些特徵主要是整合性、整體性、開放性、靈活性和適應性等。

1.整合性。整合有二個特點:一是系統或核心統整部分、要素的過程;二是這種整合在形成之前就已有了某種統攝、凝聚的力量。綜合課程是一種新的課程體系,它雖然有「聯合」意義上的綜合,但無論哪種意義上的綜合,它追求的是其內容和結構上的最完美的結合,使之一體化。

綜合課程的實質是課程結構的幾個要素的整合,綜合課程的成功與否就在於學科、社會和學生的整合程度,因此綜合課程總是以追求這幾個要素的完美整合為最終目標。綜合課程的整合體現於相關學科或知識的整合,課程理論的整合,學生、教師及教材的整合。,

2.整體性。綜合課程的理論基礎是赫爾巴持的統覺理論。統覺論認為兒童的認識和理解力不是絕對孤立,而是在事物的彼此聯系中發展理解力。因此、從整體出發,符合兒童的認識特點,更有益於兒童的認知發展。這種整體性既體現在融合的課程中,也體現在結構化的課程中。

結構化的課程中的整體性可以從兩方面理解:一是結構性課程體系是綜合了學科發展、社會和學習者諸多要求而構成的課程體系,其形成的過程也是它自身整體性不斷增加的過程;二是對於學習者而言,接受結構化知識系統的訓練,最終使自身的素質結構呈現整體性。這種整體性是課程結構要素的統一和兒童認識的統一,同時又是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統一,是學習主體和情景的統一。

3.開放性。開放性是指綜合課程本身的信息與外界的。以及課程內部各組成要素之間的信息能通暢地交流。開放性是綜合課程的重要特徵之一。它改變了學科課程封閉性的缺陷,加強學科之間、學科與社會、學科與學習者之間,教師、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

開放性使得綜合課程能及時吸收成熟的科技知識、社會發展的新問題、兒童感興趣的知識和問題,使綜合課程保持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活力,貼近生活和社會。教師和學生可以自主地開發課程,給課程賦予了新的含義。

4.靈活性。靈活性是開放性派生出來的,是指綜合課程具有自我調節機制,以及時對外界的變化作出反應。靈活性首先體現在結構化課程的聯繫上。「由於構成結構課程體系的關鍵是聯系,盡管各種獨立的知識要素或課程是相對靜止的,但聯系卻是活的,是隨著不同方式、不同維度、不同層次的變化而變化的。

5.適應性。綜合課程的適應性是指結構化了的課程體系依據主體的人和社會的要求,主動地改變自身的特性和存在方式,以適應外部條件變化的能力。綜合課程適應了兒童的認知特點。小學生和初中生傾向於直接的形象思維.習慣於從整體上進行觀察認識。

綜合課程有利於學生從整體上認識世界、有利於培養學生全面地、多角度地看問題的習慣和能力,有利於學生知識和技能的遷移。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