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美育與舞蹈教育

美育與舞蹈教育

發布時間: 2021-01-21 18:33:38

A. 舞蹈美育的意義何在

舞蹈藝術美育指以舞蹈藝術為內容和實施手段對人們進行審美教育,以促進人的心靈凈化和個性完美的社會實踐活動。舞蹈是一種通過人體的姿態、動作來表現內心情感和社會生活的感受、把握的藝術。

一)生命運動的形式——健身功用
宇宙間最有魅力的美來自生命,而運動著人體則充滿了生機勃勃的生命力。舞蹈能激發生命的火花,是人類自身對自我意識到的生命力的美的一種外化表現,因為「舞蹈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實質、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分的表現。」(聞一多:《說舞》)生理學和心理學研究證明:人體具有反應脈沖和推進力的天然節奏欲,正是對脈沖的起伏反應構成了舞蹈動作。這種反應不僅使舞蹈者的身體在舞蹈動作中擺動,而且通過它的節奏特點,推動著觀眾也產生反應而隨之擺動。在這種共鳴的動作中,人的情緒同時被傳遞而產生交流和感染。正是這種動作和情緒的互換和互補作用,使舞蹈具有其他任何藝術無法替代的功能:改善中樞神經系統,成為了保持青春活力的一種重要的健美運動方式。它使人精神煥發,身心健康,在節奏中享受著生命的快樂。
(二)形體美的追求——塑造形體功用
人是自然的最高產物,是萬物之靈,是宇宙之精華;人體是經過億萬年進化而最後形成的自然美的最高級的形態,是一切生物中最美的造化,是美的精華、美的典範。而舞蹈藝術所獨具有的那種活生生的、流動的人體美,是任何其他藝術都不具有的。人們渴望著形體美,而接受形體美的訓練,舞蹈則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舞蹈以形體的節奏和情態的協調運動,通過柔韌、力量、節奏與速度的綜合訓練,使人的身心在愉快的感受中得到美的熏陶。與舉重運動員、拳擊手那發達的疙瘩肌肉群不同,舞蹈從生理上能鍛煉出勻稱而健美的肌肉和優美的線條,防止和矯正身體的畸形發育,有助於人們獲得形體美。另一方面,由於舞蹈藝術的形體教育是一種身心合一、靈肉一致的協調訓練,在接受各種各樣合乎美的規律和規范的教育過程中,人的心靈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從而在姿態、動作中不知不覺地獲得一種優雅的風度和氣質。
(三)解放人際交流——提高審美創造能力
舞蹈既能自娛,又能娛人,人人都可親身參加這種活動,以顯示自身的能力、智慧和個性,並在美的愉悅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想像力、創造力,提高藝術審美和藝術創造的能力。同時,舞蹈作為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一種交流手段,常以無言的藝術動作,去填補那語言空間的偌大空間;種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思,通過形體表現卻可藝術地外射出來,含蓄地蔓延開去,在默默地交流中給人以啟迪、暗示、聯想,以優美的詩情陶冶心靈。由於舞蹈藝術具有精神和形體的雙重表現性質,它能象營養之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一樣,增添人的風度、氣質的魅力,協調人生、社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和諧與豐富多彩。此外,舞蹈藝術還有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功能和舞蹈技藝教育的功能等。

B. 美育奧爾夫兒童音樂舞蹈國際教育機構怎麼樣

美育還不錯!來我是團購源去試聽的,第一次就決定報課了。我是從事鋼琴教學的,自我感覺它家的教學體系理念還有專業度挺好的!最重要的是寶寶很喜歡,還參加了美育定期舉辦的舞台表演呢!如果時間段能多開設點就更好了。。。

C. 美育奧爾夫兒童音樂舞蹈國際教育機構怎麼樣

美育還不錯!我是團購去試聽的,第一次就決定報課了。我是從事鋼琴教學的,版自我感覺它家的教學體系理念還有權專業度挺好的!最重要的是寶寶很喜歡,還參加了美育定期舉辦的舞台表演呢!如果時間段能多開設點就更好了。。。

D. 在舞蹈界特納爾的舞蹈美學思想是什麼

特納爾是美國舞蹈批評家,對瑪莎·格雷姆和多麗絲·韓芙莉之後的所謂「後現代舞」(阿爾文·尼可萊、默斯·坎寧漢、西比爾·謝勒爾、埃里克·霍金斯、保羅·泰勒及「賈德遜教堂派」等)有較為深刻的理論分析。他在《非文字舞蹈的性質》(姚錦清譯,載《舞蹈摘譯》1981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

非文字舞蹈是動作(Movement)和動(Motion)的藝術……作為一種非語言的媒介,舞蹈與之打交道的不是思想觀點而是那些能直接通過感官傳達的感覺、態度、形象、關系、造型和形式。由於舞蹈的非理智性質,它依照動作順序排列的直覺意識……直接進行交際的非文字舞蹈,不需要翻譯或解說;它是一種感覺經驗,它對於感覺者的價值取決於它對感覺者產生的全部效果……實驗運動的特色就是開拓了與已被公認的原則直接對立的各種舞蹈藝術手法,其在很多情況下產生的作品被看作是「非舞蹈」,甚至創作者本人也這樣看。這些手法的某些特徵包括:1.認為舞蹈家的根本條件是否認技巧;2.相信藝術和生活完全是一回事;3.把一系列互不相關的任務放置在一個時間計劃平面上,以此來排列動作或事件的順序;4.同時運用多種活動形式;5.演戲;6.縮短觀眾和演員間的距離;7.否認內容和形式是必不可少的結構;8.只為眼前這個瞬間創作而不考慮持久性;9.不要求每個舞蹈都有開頭和結尾。實驗運動和大多數傳統原則及一部分當代原則背道而馳,似乎只是為了檢驗藝術價值這一目的而存在下去……非文字舞蹈不同於文字舞蹈,它既不是啞劇性的,又不是描述性的,也不表達能用語言傳達的信息。在創作一個非文字舞蹈時,人們不是從文字性動作入手並在這一基礎上創造出各種變奏,而是從頭到尾始終都以非文字形式來構思整個作品……舞蹈的非文字性特點取決於如何從文字性的原始材料中適當選擇,如何進行加工發展。因而,決定一個舞蹈是不是非文字舞蹈並不看其原始材料,而是看其創作主張和對材料進行的處理。這種處理的形式需要憑借神經與肌肉的邏輯感對動作進行順序安排。人體作為一種交流的工具,必須超越傳統的、個人的界限;因而必須訓練得能夠辨別神經與肌肉的不同功能,能夠體會到動作、結構和質量的不同程度,能夠在運用動力上做到栩栩如生,在意識動覺上做到反應靈敏……非文字舞蹈是根據神經與肌肉來構思並受到動力直覺指引的。「動」是最純正形態的非文字舞蹈中的主要交流工具——因為它包含了形式、質量、造型和契機,所以它可以使舞蹈達到連貫並且被看成是至關重要的;舞者對「動」的探索是在線條、方向、焦點、質量、造型、結構、節奏等方面進行的……因而,非文字舞蹈作品的特徵是:1.贊成比那些作為傳統形式的現代舞蹈的基礎的舞蹈藝術原則更為自由的舞蹈藝術原則;2.舞蹈編導能根據自己的主張和藝術原則自由地貫徹他的觀點;3.從動作的來源發展動力,反對理性安排的舞蹈藝術;4.排除具有特定含義的、抒發感情的、戲劇性的姿勢;5.多維的運動、復雜的協調和直接的交流;6.編導上的統一——整個作品與內容相呼應;7.「感覺經驗」是顏色、造型、聲音、動態、節奏、風格、圖案的策源地;8.其中的運動包含有獨特感覺的品質的藝術形式。

E. 舞蹈屬於美育,健美操屬於體育,還是美育啊

舞蹈並不屬於美育,而健美操屬於體育
以下是舞蹈在美育中的作用
美育是人類自身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把一個人的社會性同生理性融合在心理中,使一個人達到人生境界的最高標准。舞蹈則是以經過組織、美化和藝術加工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在我們的舞蹈教學中如何體現美育的特點,美育與舞蹈教學的關系如何,以下是我的一些觀點。

一、美育與舞蹈藝術

人們對美育這個概念的理解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的教育,即通常所說的「審美教育」;狹義的美育,又稱「藝術教育」。持廣義教育觀點的人們認為美育不僅要以藝術教育為主,而且要滲透到心理教育、倫理教育及各門學科中去,藉助社會生活、大自然中許多現實的美的形象對人們進行審美教育,使人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道德觀念。

美育在於培養年輕一代對自然界、社會生活、日常生活、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中美的感受,培養他們愛美興趣、審美觀點和審美能力,並發展創造美的能力。

美育在構成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教育中,有其獨特的功能,美育的提倡是歷史的必然要求,是社會文明與進步的標志。建國初期,我國教育部提出了德育、智育、體育、美育並舉的教育方針,是比較重視美育的。如:對幼兒園的美育要求是:「培養幼兒愛美的觀念和興趣,增進其想像力和創造力。」對小學的美育要求是:「使兒童具有愛美的觀念和欣賞藝術的初步能力」。這種要求是合理的,它指引我國小學、幼兒園藝術教育逐步走上了正軌。

十年浩劫,美學被打入冷宮,美育被取消,誰要提倡美育,就會被扣上「宣傳資本階級生活方式」的政治帽子。它給教育事業造成的危害有目共睹。

近幾年來,美學逐漸引起人們的興趣,以至形成了今天的「美學熱」。這不是偶然的,它說明人們需要美,嚮往美,美是科學,科學的東西是禁止不了的。這種形勢要求各級各類學校進一步搞好審美教育,去適應和推動社會主義兩個精神文明的建設。可惜,至今美育尚未引起全社會和一些教育部門的足夠重視。他們還沒有深刻的理解在學校教育中,運用藝術美、社會美和自然美的形象對青少年進行教育,會發揮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作用,能塑造人的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和體態美,是培養人全面發展教育的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有的學校還沒有開設舞蹈課。我想,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藝術教育工作者,都應該一面呼籲宣傳,一面通過自己的藝術教育實踐,去提高美育的地位,改變這種不理想的美育現狀。

那麼,舞蹈藝術的美育效益在哪裡呢?這必須先從舞蹈藝術的特點談起。
舞蹈是通過人體的一定動作、手勢、舞姿、造型來表達思想和內容的藝術。舞蹈是人為的美的形象,非自然形態的、特殊的美的表現形式。舞蹈者使人們從他那靈巧的軀體得到藝術上的美感,或者說在情感上獲得滿足。

舞蹈藝術是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里來完成的,是一種在流動中消逝的空間和時間造型藝術。
舞蹈長於表情,舞蹈中的感情比現實中的感情更集中、更強烈,它是人對現實情感的一種意識、反省和提煉。通過它,可以培養人們的感情和美好的情操。

舞蹈美的功能在於,按照美的規律和審美理想,創造鮮明生動的、意蘊豐富的藝術形象,藉以塑造人的靈魂和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它和其他姊妹藝術一樣,具有認識功能、宣傳功能、教育功能和娛樂功能,其美育效益也在於此。

以上論述可以看出,舞蹈教學是實現美育的重要途徑,也是最可行和最行之有效的形式。

二、職業教育美育中的舞蹈藝術

隨著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美在包圍著我們,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生活的主調、主旋律。作為高等院校的學生,應該具有更高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以便承擔教育別人的社會職責,並達到自身的完美。作為藝術類專業的學生來說,美育主要是通過包括舞蹈在內的藝術學科的教學及活動來體現。法國近代著名美學家席勒認為:要達到人的精神上的解放和完美人格的形成,即要造就能夠有力地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人才,所走的途徑就是美育。中國近代明確倡導美育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認為:美育與人的成才有著極其重要的關系。

就我們每個人來說,當然是人人都想得到自身的完美,換句話說也就是求得心靈(內容)與身體(形式)兩個方面都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心靈美是內在的,是指人的思想、精神、情操、品德和風度等方面。身體美是外在的,即指人的體形、儀表、舉止等方面。舞蹈是使人的內在美和外在美達到和諧統一的藝術形式。美國舞蹈家伊莎多拉·鄧肯說:「舞蹈應是身體對表現心靈的一種媒介」,「是心靈的反映」。因此,學生可以通過鑒賞舞蹈和學習、表演舞蹈,體驗優美、高尚、健康、溫柔、剛健、細膩、粗獷的感情,以陶冶自己;可以在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的藝術形象中提高審美認識水平;可以通過舞蹈藝術形象對理想社會和理想事物去憧憬與追求,以樹立自己的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可以通過舞蹈活動表現自己心靈的想像與個人意志,享受舞蹈美與生活美的情趣,以促進自身完美的形成等等。當代青年越來越注意自身的儀表美,而舞蹈教育在對青年學生的形體美以及風度氣質方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人們見過舞蹈演員,他們的身材勻稱、形體優美,令人生羨。在現在的青年學生當中自然形體不美的人也為數不少,諸如縮頸、伸脖、聳肩、塌腰、躬背、撅臀、內外八字步者都不乏其人。其中除少數先天畸形外,多數是平時不注意形體鍛煉,習慣於某種不正確的姿勢而造成的。跳舞是注意形體美的活動。人站立挺直,收腹昂胸,壓肩長頸,兩眼平視,這種訓練是有一定的內在的、向上的挺拔之感的。只有這樣的姿勢,合上音樂的旋律節拍跳舞,其形態動作才能顯得優雅大方。可以想像到,由於舞蹈中的舞姿要求優美協調,久而久之就會使人養成良好的習慣,結果,我們的學生會舉步輕盈,四肢舒展,身體挺拔。姿態大方。正如英國著名學者培根說的:「相貌的美高於色澤的美,而秀雅合適的動作的美,又高於相貌的美,這是美的精華」。使美遍步學生的整個形體,又使美感填充他們的心靈,這就是舞蹈美育的功用。

舞蹈訓練在塑造學生風度等方面的作用更為明顯,實踐證明,舞蹈在養成學生文靜、和諧、寬容、大度、熱忱、樂觀、豪爽、利落、端莊等一系列良好風度方面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舞蹈教育在塑造學生外部形象方面,要發揮規范其行為習慣,培養其活潑、輕快、穩定的個性心理外露形式,調整其日常生活趨向的超社會性和非科學性的問題(這主要指儀表、打扮、服飾、發型等問題)。

舞蹈教育對於學生的內部形象塑造的作用,也不可低估。教師的勞動,對於少年兒童的作用,不是簡單的「外雕」活動,而是深刻的「內化」過程。通過舞蹈教育,要培養學生無私無畏,勇於克服困難,光明正大,表裡如一和寬柔謹慎的心理品質。

更為突出的是舞蹈教育可以培養學生表達美,表演美,表達表演則優美生動,富有節奏,充滿旋律感、形象性和飽滿的情感,能悅人之耳,爽人之心,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教師在教學中的動態是常態性的,通過舞蹈訓練可以使學生養成美的動態習慣。如手的揮動,腳的移動,身體的俯仰,能保持一定的弧度,以曲線為美。弧度小而快,顯示剛健有力;弧度大而慢,顯示柔和鬆弛。大小強弱,因情而別,美在其中。

上面講的是舞蹈教育對學生自身完美的功用。獨善其身固然好,但還遠遠不夠,因為他們不僅要成為知識和科學的啟蒙者,而且要成為美的傳播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要培養出新時期所需要的人才,首先必須解決好自身的美好的整體形象問題。教師受人崇敬、景仰的表率、楷模作用,不僅集中體現於他自身形象的完美,而且還要以其完美的形象去影響下一代。

綜上所述,舞蹈是綜合時空的純形式藝術,它按照美的規律和審美理想,創造鮮明生動、意蘊豐富的藝術形象,使人形成內在美與外在美的統一,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舞蹈教學在美育中有重要作用,藉助舞蹈教學進行藝術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形式和重要途徑

F. 舞蹈美育主要是什麼

亦稱審美教育,是一種按照美的標准培養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時代、特定階級的審美觀念為標准,以形象為手段,以情感為核心,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通過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養,具有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等等。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察元培說:「美育者,應用美學理論於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蔡元培美學文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174頁)可見,美育是審美與教育結合的產物,它的本質特徵就是情感性。由於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標准,因而美育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它在不同的時代制約於不同社會的倫理道德觀念;又由於美育的本質在於情感性,而美感是內在的、超功利的,故美育的最終價值還是指向「至高的善」。它所要培養的審美意識及其倡導的審美的人生境界,是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們共同追求的至上理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美育既通向人類歷史文化的最大縱深,又關聯著人類社會的未來,它是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進行對話的橋梁。美育的加強與否,也就不僅關系著一個民族的興衰,亦關系著人類社會的生存質量。 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過各種藝術以及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來進行。通過藝術進行的美育就是藝術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教育中,美育佔有重要地位。
美育的內容:
藝術美:音樂和舞蹈,繪畫,影劇欣賞,文學;
自然美,以大自然為審美對象所感受和體驗到的美;
社會美,以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為對象而感受和體驗到的美;
科學美,以科學的內容和形式為對象所感受到的美。
中小學美育的內容包括:藝術教育,如文學、音樂、圖畫、戲劇、電影、舞蹈等;組織學生觀察和欣賞自然美;引導學生體驗社會生活美和勞動美。
個體

G. 《舞蹈的美學》分為幾個部分來講述舞蹈

郡司正勝為日本當代美學家,他的《舞蹈的美學》共分為五章,即:一、舞蹈的現狀;二、日本舞蹈的歷史;三、日本舞蹈的美學;四、歌舞伎舞蹈;五、有關歌舞伎的道具、服裝和舞台裝置。

H. 要加強美育,就得讓幼兒上美術班,舞蹈班等。對此你怎麼看

簡單的理解美術與美,美一種意境,是一種修養,是人的認知;術是技術、技巧。美專術就是表達一屬切美好事物以及願望的技巧。而美術與美從來是不從分開的,人們出現,到認知到自己有美好的願望,美是一直存在的,從而人們開始表達自己美的願望。而表達的語言就是通過各種技巧來表達。
東|方|娃|娃|藝術教育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科學規律教學方法適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拓展思維,採用科學的分齡教學,小班化、定製化教學嚴格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部署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孩子需要教育,更需要愛!東方娃娃不僅配備高素質的教師團隊還有高質量的班主任團隊,讓孩子們在充滿愛的軟環境中快樂成長。

I. 美育兒童音樂舞蹈國際機構的師資力量

教學總監:曾琤
學歷
·文化大學音樂系
·奧地利莫札特音樂學院奧爾夫教專育研究所
·美國賓州卡內基屬美濃大學達克羅茲(DALCROZE)教育研究
經歷
·1990-1996年台灣藝術學院講師
·1993-2000年台灣地區奧爾夫協會常務理事
·2002年台北師范學院音樂教育系講師
·2002年獲聘香港教育署「資源學校」教學指導顧問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國中教師奧爾夫教學研習會」講座
·省立師范學院特殊教育科「特殊教育教師研習會」講座
·現職--美育音樂舞蹈教育研究發展中心教學總監
著作
·《阿毛DoReMi》光碟系列總顧問及音樂製作、教學設計--此項產品榮獲台灣地區教育部「金學獎」。
·《美育兒童音樂故事寶盒》有聲書系列--此項產品榮獲行政院文建會、民生報、國語日報以及台北市立圖書館所共同主辦的2000年年度「好書大家讀」之「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音樂親親寶貝音樂故事集》24本圖畫故事書、12片CD
·《創意游戲節奏卡》發明專利第101733號
·《翻翻樂》發明專利第101111129號

J. 美育兒童音樂舞蹈國際機構的課程推薦

在《親子音樂國》里,音樂不再是生硬刻板的名詞,而是能隨著綵帶飛揚出優美的樂句,讓皮球彈出拍子的動詞。課程隨著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吟唱「春曉」、「知了」、「落葉」與「聖誕舞會」等美妙歌曲;更隨著新年、端午節慶敲奏「舞龍獅」和「慶端午」等樂曲;更由淺入深的聽、唱、說、跳經典名曲「春」、「糖梅仙子」、「大黃蜂組曲」等。
「親親寶貝音樂故事集」有聲系列是親子《音樂律動塗鴉國》及下一階段的《音樂游樂園》的課程教材。其中《音樂律動塗鴉國》四季課程中,每季將使用4本音樂圖畫故事書及2片CD。 在《音樂游樂園》中,孩子漸漸不再是黏著爸媽的小跟班,而是能夠嘗試獨立上課並且和同伴一起「玩」音樂的小小音樂家。父母的角色由主動、積極的參與者轉為在孩子身邊支持、鼓勵的贊美者。
課程中,將使用「親親寶貝音樂故事集」系列中8冊音樂圖畫故事書及4片CD作為教材;透過豐富的歌曲、童謠、音樂游戲和肢體活動,將聽的見的音樂成為看得見的動作及音樂圖譜;另外,還有配合每個活動單元的內容,為幼兒設計一冊好玩、有趣的《音樂游樂園活動本》將課堂中的學習延伸至更具體的內容。 《音樂列車》可一票暢游音樂、舞蹈、戲劇、文學和圖畫,在多元、統合的活動中,孩子將通過經驗、探索、創造再認知地歡樂唱歌曲、認識樂譜、演奏樂器、欣賞音樂、聽唱旋律、音程、和聲及拍打節奏等;在漸進的過程當中,音樂的元素成為看得見的舞蹈,成為畫出來的具體圖譜,更進入抽象符號的認知。
童年音樂列車的隨行裝備是國內率先開創的一套音樂圖畫故事有聲書「美育音樂故事寶盒」,有聲系列共5本書6片CD,再配合5本可以剪、貼、畫的《音樂活動本》以加強樂理、識譜等認知。此套書榮獲文建會2000年度最佳兒童讀物套書獎。 《手之舞》Hand Dances兒童鋼琴教學源自本世紀三大音樂教學法之一的「達克羅茲音樂教學」,由達克羅茲其嫡傳弟子RobertM .Abramson及JosephReiser共同開創。美育兒童音樂舞蹈國際機構為訂課通認證機構
在《手之舞》互動教學中,帶領孩子自然的內建心智、手指及肢體間靈敏溝通的能力,孩子通過身體經驗形成音樂性、演奏技巧等音樂意識,也就形成了大家說的「天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