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南京翰林院教育集團

南京翰林院教育集團

發布時間: 2021-01-21 21:01:18

『壹』 崇禎朝的翰林院有哪些翰林

明代是翰林院長足發展的黃金時期。將前代之翰林學士院正式定內名為翰林院,而與容雜流諸如方術伎藝等供奉之事脫離干係。掌制誥、史冊、文翰之事,考議制度,詳正文書,備皇帝顧問,主官為翰林學士,下有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修撰、編修、檢討等官,另有作為翰林官預備資格的庶吉士。明代將翰林院定為五品衙門,翰林官品秩甚低,卻被視為清貴之選。翰林若得入直文淵閣參與機密,則更是貴極人臣。明孔貞運《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袁可立)墓誌銘》:「賜進士、通議大夫、協理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纂修先朝實錄記注起居管理六曹章奏、較內書文華殿展書誥勅撰文、前右春坊右諭德左庶子掌南京翰林院事、經筵講官、通家鄉眷生王鐸頓首拜書丹」。

『貳』 國子監和翰林院的區別

(1)設立時間不同:
國子監----------是中國隋代以後的中央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同時作為當時國家教育的主管機構,隸屬禮部。
翰林院---------從唐朝開始設立,初時為供職具有藝能人士的機構。

(2)功能不同:
國子監具有一定程度的監國功能,可以彈劾官員和國政,盡管這功能自宋朝以後已不甚明顯,而國子監自創建以來最明顯的三個功能則是:
(1)協助國家舉行科舉考核;
(2)負責對國家最優秀學子的教育工作;
(3)規管士子的德行、操守。
自唐玄宗後,翰林分為兩種,一種是翰林學士,供職於翰林學士院,一種是翰林供奉,供職於翰林院。翰林學士擔當起草詔書的職責,翰林供奉則無甚實權。晚唐以後,翰林學士院演變成了專門起草機密詔制的重要機構 ,有「天子私人」之稱。在院任職與曾經任職者,被稱為翰林官,簡稱翰林。
拓展資料:
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又稱「太學」「國學」。
古代在國子監讀書的學生稱為「監生」。國子監不僅接納全國各族學生,還接待外國留學生,為培養國內各民族人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積極的作用。
國子學或國子監,是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教育管理機關和最高學府,其具備了兩種功能,一是國家管理機關的功能,二是國家最高學府的功能。國子學的設立相對於「太學」而言,除了是國家傳授經義的最高學府外,更多的承擔了國家教育管理的職能;但同時,國子監與太學也可互稱,經常用太學來指代國子監。「國子監」出現後,「學」與「監」不同的含義說明了二者在承擔兩種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學」是傳授知識,指向教育和最高學府的功能;「監」是督查監管,指向國家教育管理的功能。
明國子監學習《四書》《五經》,兼習《性理大全》以及律令、書數等,此外,國子監對教職員的職務、待遇及對監生的管理、待遇等方面,都有十分明確的規定。
國子監之「監」不讀兼
「監」作監察、監視、監獄解時讀平聲jiān(兼),用作官名、官署名時讀去聲jiàn(薦)。漢·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黃帝)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萬國和。」唐·張守節《史記正義》:「監,上監去聲,下監平聲。」古書文字都是豎排的。「上監」即前面的「監」字,「下監」即後面的「監」字。左大監、右大監都是官名。張守節的意思是,官名之「監」讀去聲,監察之「監」讀平聲。魏、晉至隋、唐殿中省主官殿中監,南北朝末期以後秘書省主官秘書監,其「監」字都讀薦。
「監」也是官署名,如中書監、欽天監、牧馬監等。國子監既是官署,又兼有國子學性質。
在我國、國子學、國子監歷史悠久。西晉武帝咸寧二年(公元276年)設國子學,與太學並立。南北朝時,或設國子學,或設太學,或二者同設。北齊改國子學為國子寺。這是國子學由高等學府變成教育管理機關的標志。隋文帝時以國子寺總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更加突出了國子寺的教育管理功能。隋煬帝時改國子寺為國子監。唐、宋也以國子監總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明、清設國子監,為教育管理機關兼具國子學性質。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設學部,國子監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翰林院從唐朝開始設立,初時為供職具有藝能人士的機構,自唐玄宗後,翰林分為兩種,一種是翰林學士,供職於翰林學士院,一種是翰林供奉,供職於翰林院。翰林學士擔當起草詔書的職責,翰林供奉則無甚實權。晚唐以後,翰林學士院演變成了專門起草機密詔制的重要機構,有「天子私人」之稱。在院任職與曾經任職者,被稱為翰林官,簡稱翰林。宋朝後成為正式官職,並與科舉接軌。明以後被內閣等代替,成為養才儲望之所,負責修書撰史,起草詔書,為皇室成員侍讀,擔任科舉考官等。地位清貴,是成為閣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員的踏腳石。
無論政治地位高低,在各朝各代,翰林學士始終是社會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體,集中了當時知識分子中的精英,社會地位優越。唐朝的李白、杜甫、張九齡、白居易,宋朝的蘇軾、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國藩、李鴻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選翰林院被稱為「點翰林」,是非常榮耀的事情。翰林學士不僅致力於文化學術事業的傳承,更踴躍參與政治,議論朝政。由科舉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舉時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學說中「達則兼濟天下」的表現。
然而,成為翰林學士的輝煌前景也使得大量知識分子投身科舉,造成了人才浪費。社會重文士輕技工,拖緩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此外,翰林制度也使得文學界和思想界的主流處於皇帝的監管之下,對學術自由和知識分子的思想獨立起了壓抑作用,有利於皇帝進行專制統治。

『叄』 翰林院是什麼地方

1、在中國歷史上,曾長期存在著一個帶有濃厚的文化學術色彩的官署——翰林院(Imperial Academy或Hanlinyuan )。盡管其地位在不同朝代有所波動,但性質卻無大變化,直至伴隨著傳統時代的結束而壽終正寢。在院任職與曾經任職者,被稱為翰林官,簡稱翰林,是傳統社會中層次最高的士人群體。
2、發展
唐代:翰林院是中國唐代開始設立的各種藝能之士供職的機構。初唐玄宗選擅長文詞的朝臣入居翰林起草詔制,後逐漸演變為草擬機密詔制的重要機構,任職者稱為待詔。
宋代:宋沿唐制設學士院,也稱翰林學士院,有時亦稱翰林院。翰林學士實際上充當皇帝顧問,很多宰相都從翰林學士中選拔。北宋前期的翰林學士,亦無秩品。
元朝:設翰林兼國史院及蒙古翰林院,官制與金代相同,分掌制誥文字、纂修國史及譯寫文字。明朝:孔貞運《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袁可立)墓誌銘》:「賜進士、通議大夫、協理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纂修先朝實錄記注起居管理六曹章奏、較內書文華殿展書誥勅撰文、前右春坊右諭德左庶子掌南京翰林院事、經筵講官、通家鄉眷生王鐸頓首拜書丹」。
清朝:清因明制,設翰林院。置掌院學士兩人,滿、漢各一人,從二品。清掌院學士無文學撰述之責,是侍讀學士以下諸官的名義長官,與唐宋之翰林學士有所不同。但仕為翰林官者不僅升遷較他官為易,而且南書房行走及上書房行走例由翰林官為之,因皇帝、皇子及近支王公,多蒙優待厚遇 。

『肆』 國子監跟翰林院簡介

國子監,官署名,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和官府名。西晉武帝咸寧四年(278),始立國子學,設國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員,掌教導諸生。北齊改名國子寺。隋文帝時,改寺為學。不久,廢國子學,唯立太學一所,省祭酒、博士;置太學博士,總知學事。煬帝即位,改為國子監,復置祭酒。唐沿此制,國子監下設國子、太學、四門、律算、書等六學,各學皆立博士,設祭酒一員,掌監學之政,並為皇太子講經。唐高宗龍朔元年(661),東都亦置監。一度改稱司成館或成均監。

宋屬禮部。宋初承五代後周之制,設國子監,招收七品以上官員子弟為學生。端拱二年(989)改國子監為國子學,淳化五年(994)依舊為監。慶歷四年(1044)建太學前,國子監系宋朝最高學府。但高、中級官員子弟坐監讀書,僅是掛名,數量既少,平日聽課者又甚寥寥。自設太學和其他各類學校後,國子監成為掌管全國學校的總機構,凡太學、國子學、武學、律學、小學、州縣學等訓導學生、薦送學生應舉、修建校舍、畫三禮圖、繪聖賢像、建閣藏書、皇帝視察學校,皆屬其主持籌辦。元豐改革官制(見元豐改制)前,國子監官員有判監事、直講、丞、主簿等。自元豐三年(1080)起,改設國子祭酒(即舊判監事)、司業(祭酒的副手)、丞、主簿、太學博士(即舊直講)、學正、學錄、武學博士、律學博士等官,監內分成三案:廚庫案管太學錢糧、頒發書籍條冊,學案管文、武學生公私試、補試、上舍試、發解試等升補、考選行藝,知雜案管監學雜務。各案設胥長、胥佐、貼書等吏人多員。國子監還設書庫,刻印經史書籍,供朝廷索取、賜予以及本監出售之用。南宋在監內專設「印文字所」。國子監所印書籍稱「監本」,一般刻印精美,居全國之冠。北宋陪都西京、南京、北京亦陸續置國子監,設分司官,由朝廷執政、侍從等官迭互充任,職事頗簡,僅出納錢糧,實際成為士大夫休養之所。崇寧四年(1105),罷三京國子監官,各設司業一員。

遼太祖置南面上京國子監,設祭酒、司業、丞、主簿、下轄國子學。中京另建國子監,設官與上京同。金代國子監下轄國子學、太學,設祭酒、司業各一員;監丞二至三員,一員兼管女直學。元初置國子監,屬集賢院,下轄國子學,設祭酒、司業,掌國子學的教令;監丞,專領監務。另建蒙古國子監和回回國子監學,以示與漢人、南人之別。

明初設中都國子學,後改為國子監,掌國學諸生訓導的政令。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在北京設國子監,皆置祭酒、司業、監丞、典簿各一員。清代國子監總管全國各類官學(宗學、覺羅學等除外),設管理監事大臣一員;祭酒,滿、漢各一員;司業,滿、蒙、漢各一員。另設監丞、博士、典簿、典籍等學官。光緒三十三年(1907),並歸學部。

"「國子監」,始於隋代,為教育機關,至清代變為只管考試,不管教育的考試機構;到清末則成為賣官機構。國子監學生,等於秀才,分文武兩種,文稱文生,武稱武生。凡依照慣例規定繳納一定數額的錢給朝廷,即可稱為「例監生」。他們有資格去見縣官,但沒有什麼實權。"

翰林院,中國唐代開始設立的各種藝能之士供職的機構。初唐玄宗選擅長文詞的朝臣入居翰林起草詔制,後逐漸演變為草擬機密詔制的重要機構,任職者稱為待詔。起草詔制本是中書舍人的專職,但唐玄宗感到中書舍人草擬詔制的制度難以保守機密和應付急需,乃一度挑選擅長文學的親信官員充翰林院待詔 ,以備起草急詔( 兼撰擬詩文 ) 。開元二十六年(738),又另建翰 林學士院,專供草擬詔制者居住,供職者稱翰林學士(簡稱學士),本身無秩品 。初置時並無員額,後來依照中書舍人之例,置學士六人,擇其中資歷深者一人為承旨。安史之亂以後,軍事頻繁,翰林學士地位愈來愈重要,不但在草擬詔制方面分割了中書舍人之權,也在參謀密計方面分割了宰相之權。唐憲宗以後,翰林學士承旨往往晉升為宰相。學士院設置之後,與中書舍人院有了明確分工 。學士所起草的是任免將相大臣、宣布大赦、號令征伐等有關軍國大事的詔制,稱為內制;中書舍人所起草的則是一般臣僚的任免以及例行的文告,稱為外製。學士院有兩名由宦官充任的學士院使(或稱翰林院使),在皇帝與翰林學士間起傳達聯 系 的作用 ,在政治上 有很大影響 。後晉天 福五年(940)曾宣布廢除翰林學士,將草擬 詔制之權歸還中書舍人,但不久又恢復。

宋沿唐制設學士院,也稱翰林學士院,有時亦稱翰林院。翰林學士實際上充當皇帝顧問,很多宰相都從翰林學士中選拔。北宋前期的翰林學士,亦無秩品。元豐改制後,翰林學士承旨和翰林學士成為正式官員,正三品,並且不任其他官職,專司草擬內制之職,例帶知制誥銜。由於唐代學士院自翰林院分出,故宋代有時亦稱學士院為翰林院。宋代另有專掌藝學供奉之事的翰林院,但與學士院的翰林院無關。西夏設翰林學士院,官員有學士等。遼北面官中有翰林院,掌漢文文書及刑獄諸事,長官為翰林學士及翰林學士承旨等。金天德三年(1151),置翰林學士院,設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等,掌起草詔書等事。

元代設翰林兼國史院及蒙古翰林院,官員與金代同,分掌制誥文字、纂修國史及譯寫文字 。

明翰林院掌制誥史冊文翰之事。入翰林院者官品雖低,卻被視為清貴之選。明朝翰林若得入直文淵閣參與機密,則更是貴極人臣。

清因明制,設翰林院。置掌院學士兩人,滿、漢各一人,從二品。清掌院學士無文學撰述之責,是侍讀學士以下諸官的名義長官,與唐宋之翰林學士有所不同。但仕為翰林官者不僅升遷較他官為易,而且南書房行走及上書房行走例由翰林官為之,因皇帝、皇子及近支王公,多蒙優待厚遇 。

『伍』 南京大學的歷史學怎麼樣

南京大學的歷史學很好,本碩博一直到博士後!在全國可以排在前五名。我內們學校有兩個老容師是南京大學的博士後,還有一個南京大學世界史專業的博士。尤其是中國近現代史方面,陳謙平、李良玉、高華等都是名家。不過,歷史學在當今社會屬於冷門學科,因此分數線較低。

『陸』 翰林院是什麼意思

1,皇帝的秘書、檔案(史書)管理編寫,外加負責人事考試的一些事宜。古代版研究讀書的,相當於教育部權和教育研究中

2,科舉中出類拔萃的文人集中起來,給他們點事情做,免得惹事端。同時也是一個人才儲備基地。

『柒』 翰林院,太學,國子監。這三個名稱有什麼區別么

翰林院---------從唐朝開始設立,初時為供職具有藝能人士的機構。 [1],自唐玄宗後,翰林分為兩種,一種是翰林學士,供職於翰林學士院,一種是翰林供奉,供職於翰林院。翰林學士擔當起草詔書的職責,翰林供奉則無甚實權。晚唐以後,翰林學士院演變成了專門起草機密詔制的重要機構 [2],有「天子私人」之稱。在院任職與曾經任職者,被稱為翰林官,簡稱翰林。宋朝後成為正式官職,並與科舉接軌。明以後被內閣等代替,成為養才儲望之所,負責修書撰史,起草詔書,為皇室成員侍讀,擔任科舉考官等。地位清貴,是成為閣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員的踏腳石。 太學-----------是中國古代中央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 [太學之名始於漢代。太學作為漢後國學,與之前的國學不同的是確立儒學為正統學問。西漢在長安設太學,東漢、西晉在洛陽設太學,東晉在南京設太學。 國子監----------是中國隋代以後的中央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同時作為當時國家教育的主管機構,隸屬禮部。國子監具有一定程度的監國功能,可以彈劾官員和國政,盡管這功能自宋朝以後已不甚明顯,而國子監自創建以來最明顯的三個功能則是: (1)協助國家舉行科舉考核; (2)負責對國家最優秀學子的教育工作; (3)規管士子的德行、操守。 作為古代中國的最高學府,在先秦以前,周代稱辟雍,虞舜時稱上庠,五帝時稱成均,漢以後稱太學。隋朝以後稱國子監,清末廢除科舉制度,國子監撤銷。

『捌』 王錫爵的個人作品

王錫爵家有「賜書堂」,其收藏頗豐,書畫甚富。
王錫爵著有《奏草》二十三卷、《牘草》十八卷、《文草》十二卷加《附錄》兩卷合編成《王文肅公文集》五十五卷,分別收錄於《四庫存目叢書》135、136和《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7、8。 明朝嘉靖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公元1534年8月30日)午時,王錫爵出生在南直隸太倉州婁江與長江交匯處(在今太倉瀏河鎮)的一戶中產之家。因為當日王錫爵出生前,有數以萬計的麻雀飛來,匯聚在王家宅上,故王錫爵父親王夢祥便為兒子起了「錫爵」的名字。(在古代漢語里,「爵」與「雀」互為通假字。)
王錫爵的父親王夢祥幼時警穎善誦,聲聞里中。十六歲時便考取太倉州學生員,後曾貢入南京國子監深造,頗具才學。母親吳氏出生於嘉定縣塘南鎮的一戶富庶人家,為人善良,知書達理,勤勞能幹,見識不凡。父母身上的優秀品格對王錫爵的成長產生了重要影響。王夢祥教育兒子王錫爵、王鼎爵兄弟潛心讀書,抵禦外界誘惑,故而王錫爵兄弟一生品行淳厚正直,從無驕奢淫逸的行為。
為了讀書上進,王錫爵曾投拜在寓居太倉三家市的舉人潘子祿的門下,深得其在《春秋》學上的真傳,從而打下了一生學問的根基,後來王錫爵曾編撰有多部《春秋》學的著作。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王錫爵十三歲時便考取太倉州學學生,即「秀才」。此後幾年,他曾多次獲得州學科試第一,所寫的試文被同窗奉為「金科玉律」。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秋八月,王錫爵又以《春秋》經中南京應天鄉試,名列第四,成了一名舉人。四年之後,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二十九歲的王錫爵赴京參加會試、殿試。他會試中第一,殿試中第二,一舉獲得了「會元」、「榜眼」兩項殊榮,令人稱羨。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五月,榜眼王錫爵與同科狀元申時行、探花余有丁被分別任命為翰林院編修、修撰,從此他步入政壇,開始了三十餘年的仕宦生涯。此後二十年間,王錫爵先後擔任過翰林院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掌院學士、禮部右侍郎和《世宗實錄》、《穆宗實錄》副總裁等要職,在明代嘉靖後期、隆慶和萬曆初年的政治舞台上初露頭角。
王錫爵任事勤勉、才華出眾,故得到萬曆初年的當朝宰相(首輔大學士)張居正的重視,並一再委以重任,王錫爵也對張居正開創的加強中央集權、推動富國強兵的改革予以堅決的支持。萬曆十年(1582年)張居正逝世之後,張居正被皇帝和朝廷徹底否定。王錫爵當時雖然在野,仍秉公心,持正論,要求客觀評價張居正的偉大功績,並說:「江陵相業仆始終不甚非之」。後來,王錫爵為相之時,亦力求通過改革救國治國,其精神實質確與張居正改革一脈相承。
王錫爵為人剛烈正直,不阿權貴,他曾經因為論辨朝中政事而得罪過前後兩任當朝宰相高拱和張居正。隆慶五年(1571 年),王錫爵因指責吏科都給事中言事不當,結果被首輔高拱貶謫到南京翰林院的閑散職位上。萬曆五年(1577年)九月,首輔張居正的父親因病去世,張居正不願按朝廷制度離職守孝,竟反而使用廷杖等高壓手段來壓制朝臣們的反對聲音,用重刑杖打趙用賢、吳中行等官員。對於張居正暴力鎮壓朝臣的舉動,王錫爵持保留和反對的意見,並不畏監視和威脅,同情、照顧趙、吳等人。第二年六月,王錫爵以回鄉省親為由,毅然退出了張居正掌控下的北京朝廷,回到太倉瀏河家中閑居。

『玖』 請問國子監和翰林院是同樣性質的機構嗎,在唐宋明清時期是否都是同時存在的

國子監是中國古代隋朝以後的中央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回屬於中央所辦大學。國答子監職位一般在三品以下,至九品,學生以各地秀才為主,他們定期向國家繳納學費,來學習知識,唯一的權利可以直接見縣令。

翰林院是中國古代隋朝以後的中央機構,為中國古代帶有濃厚學術色彩的官署。屬於政府機構。官職一般在二品到五品,權力分為高低高三個階段,唐朝權力很高,學士可草擬詔書,指責皇帝。宋朝保持,元朝下降,明朝回升,殿閣大學士有票擬,批紅之權,清代日盛。

二者同時存在,同時滅亡

『拾』 明清的最高學術機構是

明朝時期行使雙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別都設有國子監,設在南京的國子監被稱為「南版監」或「南雍」權,而設在北京的國子監則被稱為「北監」或「北雍」。南京國子監始建於東吳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到明永樂年間,規模宏大,延袤十里,燈火相輝,盛況空前,當時鄰邦高麗、日本、琉球、暹羅等國「向慕文教」,不斷派留學生到南京國子監學習。北京國子監始建於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中國元、明、清三代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關和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