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世界四大幼兒音樂教育體系

世界四大幼兒音樂教育體系

發布時間: 2020-11-18 07:56:33

① 什麼是學前兒童音樂教育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是在 0 歲~6 歲兒童學習音樂和參與音樂活動中進行的教育工作。

目的要求:使幼兒掌握必要的音樂知識技能,培養音樂素質和能力,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審美感受;培養性格,陶冶情操;發展智力,啟迪智慧;培養健康的體魄;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為成年後的文化藝術修養奠定基礎。

實施場所有家庭、托兒所、幼兒園和其他社會文化教育機構。

托兒所、幼兒園設音樂課和日常的音樂活動,內容包括:唱歌、音樂伴隨下活動(律動、音樂游戲、舞蹈)、音樂欣賞、節奏樂等。

實施和發展嬰幼兒音樂教育, 需要家庭、托兒所、幼兒園和社會等幾方面互相配合。

(1)世界四大幼兒音樂教育體系擴展閱讀:

音樂教育分「普通」音樂教育和「專業」音樂教育,專業音樂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音樂表演基本理論和表演、教學基本技能及藝術實踐知識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音樂教育專業方向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音樂教師。

音樂教育核心課程:樂理、視唱練耳、聲樂、器樂(含中外器樂)、和聲基礎、中外音樂史、音樂欣賞、合唱指揮、歌曲寫作、曲式分析、藝術概論、舞台表演、舞蹈、音樂教育導論、音樂教育哲學、教育學、心理學、音樂治療學等。

主要實踐環節有:畢業實習、音樂調研與采風、藝術實踐(展演)、就業指導、畢業設計(論文、音樂會)。

參考資料: 網路-嬰幼兒音樂教育

參考資料:網路-音樂教育

② 幼兒音樂教育

幼兒教育幼兒音樂教育是在教幼兒學習音樂過程中進行的教育工作,它是人一生中最早的音樂教育。在學前教育階段,我們可以通過音樂教育發掘幼兒的潛能,塑造幼兒健康活潑的個性,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 對幼兒來說,音樂活動首先是自我表現的方式和途徑。在學前教育階段,我們可以通過音樂教育發掘幼兒的潛能,塑造幼兒健康活潑的個性,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 音樂藝術有娛樂性特點,這是吸引幼兒積極參與音樂活動的重要特點之一。利用音樂的娛樂性特點引導幼兒在玩中學,在樂中學,把音樂教育寓於愉快的音樂感受和音樂表現之中,學得愉快,學有所得。引導幼兒在愉快活潑的、富有藝術特點的教育活動中受教育,把教育寓於歡樂的音樂活動之中,以「樂」作為對幼兒進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進幼兒性格活潑開朗,身心健康,精神滿足,德、智、體、美等方面同時受到教育。 音樂教育是在兒童愉快的音樂活動中進行的,它的教育影響往往不像語言說教表述得那樣直截了當,而是像春雨點點滴滴滲透到兒童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起著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樂教育中無論是能力培養、思想認識提高,還是心靈陶冶都需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連續不斷的、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

③ 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兒童音樂教育法是哪四種

當今三大音樂教學法:達克爾羅茲教學法,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④ 世界流行的兒童音樂教育流派包括什麼

世界流行的兒童教育流派簡介:
奧爾夫(Orff
)是德國作曲家、戲劇家兼音樂教育家,他強調節奏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在他建立的兒童音樂教育體系中,他提出「節奏第一」的觀點,認為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奏,不是旋律,他主張把音樂、語言和動作的節奏結合起來訓練,培養兒童節奏感;達爾克洛茲(
Dalcroze
)是瑞士作曲家,兒童教育家,他創建了著名的「體態律動學」。其教學法主要是把音樂與身體的感應和運動緊密結合起來,即讓兒童通過身體來體驗節奏感,從而培養兒童的想像力、創造性,使兒童在課堂上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訓練兒童耳聰目明、反應敏捷;柯達依(
Kodaly
)是匈牙利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他非常重視兒童早期音樂教育,所以無論從教材的選擇還是教學次序的安排上都充分考慮兒童的能力和特點。他主張兒童的音樂應從他們創作自己的音樂開始。

⑤ 當代外國先進幼兒音樂教育理論有哪些

1.各自獨立而完整的音樂教育體系 奧爾夫體系是在達爾克洛茲體態律動學的啟示下,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建立起來的,他吸取了體態律動學的精髓,充分突出了節奏第一,音樂與動作結合的要點,而又有所發展。奧爾夫的教育體系是開放的,非結構性的。他從來不把自己所運用的方法看成是固定不變的程式,認為音樂教育的教材與教法必須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奧爾夫本人說過:「我的《學校音樂教材》僅僅是提供範例,絕不是樣本」。柯達伊體系則更多地繼承著傳統,比較嚴謹和固定。在他本人的努力下,匈牙利的音樂教育形成了一個統一的體系,其教材教法是系統性的,並成為官方規定的學校音樂教程。鈴木教學的教材、教法有著獨特的體系,並在鈴木思想的指導下,日本各行各業涌現出一批批優秀的人才。 2.各具特色的教學法 達爾克洛茲的體態律動學對音樂教育的改革,尤其是對基礎樂感的教育和培養有很大的貢獻,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只從紙面上、理性上去學習音樂,而變成從動作上、律動上、生理上去感受音樂。使音樂學習充滿了生命力。「奧爾夫」以器樂教學為特色,以節奏為基礎,運用各種聲勢,採用即興教學的形式更大限度的發展學生的創造力,發展兒童的個性。「柯達伊」以聲樂為主,建立了完善的視唱體系,進行高標準的聽音、讀譜、記譜訓練和出色的合唱教學,要求在輕柔、優美、和諧的活動氣氛中學習音樂。「鈴木」堅信如果使孩子從小就像學本國語言那樣地學習音樂,也同樣會像學本國語言那樣,充分發展音樂方面的非凡的才能,其教法強調訓練和環境的重要性。 3.基本一致的音樂教育思想 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培養人,而不是只局限於音樂。柯達伊主張「音樂屬於每一個人」,通過讓兒童從小學習音樂母語,從而了解祖國的文化,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奧爾夫強調音樂只是手段,它應該為培養人多方面的素質、包括許多「非音樂」的素質服務。鈴木則是希望通過採取適當方法對孩子們進行音樂教育,使所有的孩子都成為具有美好心靈的人。 4.採用適合兒童身心發展的教材、教法 音樂教育的對象是人。它必須服從兒童音樂學習的身心特點和規律。國外音樂教學法從不同的側面反映出對兒童音樂學習特點的研究,其成果各自具備一定的價值。如達爾克洛茲的動覺理論、奧爾夫的打擊型樂器的使用,以適應兒童大肌肉發展先於小肌肉發展的規律;柯達伊的旋律教學順序適應兒童生理條件的音高手勢從事節奏唱名的直觀性。這些教學法強調學生在認知和技能領域對音樂教學的要求外,滿足了兒童音樂學習中發展積極情感的需要。 在教材的選擇上,奧爾夫與柯達伊都強調民族化。奧爾夫認為,教學內容必須符合教學對象(兒童)的周圍音樂環境,才能有效地提高他們的音樂能力,而柯達伊則是為了激發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 5.要求高素質的音樂教師 達爾克洛茲認為,體態律動學教師必須具有即興創作的才能。他(她)即興創作的音樂必須能訓練、支配、指揮和促進孩子們的動作。對在鋼琴上即興創作需具備的條件有明確的規定。鈴木教學法重視選擇最優秀的教師和教材。他說:「要使小黃鶯學會美妙鳴囀,在生下的一個月內,就要給它找個好老師。這只黃鶯的未來,實際上是由那個老師的聲音和調子的好壞決定的。」柯達伊曾把一名教師比喻成比布達佩斯歌劇院的導演還重要,進一步說明教師在幼兒音樂啟蒙中的重要性。

⑥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概念是什麼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是指立足幼兒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和幼兒師范學校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教學實際,以幼兒教師從事幼兒園音樂教育工作所需要的教育觀念與教育知識技能為核心,面向學前教育實踐,建構了多側面、多角度的教學內容。

具體包括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概述、組織與評價、活動設計與指導(歌唱活動、韻律活動、音樂欣賞活動、打擊樂器演奏活動、音樂游戲活動)。

學前音樂教育是學前教育課程體系的核心內容,是幼兒園各項教育活動中最具特色的內容,是學前兒童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6)世界四大幼兒音樂教育體系擴展閱讀: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實施策略:

1.融入生活策略。

音樂來自生活,是對生活在各種生活的現象和事件進行藝術的提煉和反映。應挖掘學前早期兒童生活中的音樂教育因素,將音樂教育與他們的生活緊密結合。使音樂教育具體體現在他們生活的過程中和行為中。

音樂融入學前早期兒童生活是件令人高興的事。生活處處有音樂是形成學前早期兒童熱愛音樂的基礎。

2.重復策略。

只要稍進行觀察就能發現學前早期兒童喜歡重復作一件事,心理學上叫「常同行為」,這是兒童特有的行為類型之一。心理學解釋為:學前早期兒童在生活中心情動盪不定,所以要通過「常同行為」來確保安穩感,並從中感受到心情上的愉快。

音樂教育可利用學前早期兒童喜歡重復這一心理特點。讓他們常聽優美動聽的音樂,經過多次重復的音樂體驗。不僅能促進聽覺的發展,還能促進音樂審美能力的提高。當一首歌(樂)曲聽到耳熟能詳後,可增唱(聽)新一首歌(樂)曲,以此類推,音樂視野不斷擴長,對音樂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好處的。

3.綜合策略。

綜合是指音樂之間綜合和音樂與非音樂之間的綜合。

音樂與非音樂之間的綜合,有利於幫助學前早期兒童更好的理解音樂。如音樂與美術融合即聽覺與視覺的結合。使音樂更形象更具體。如音樂與文學的結合,音樂結合兒歌或朗誦可提高學前早期兒童文學的修養和語言發展及加深對音樂的感受。

人的生理運動方式與音樂節奏相關,音樂與身體動作結合,可促進學前早期兒童的律動學習,表達音樂情感。學前早期兒童處於人類身心發育的第一個飛躍期,他們的成長需要教育的刺激,音樂教育無疑是學前早期兒童理想的教育組成部分。

樹立科學的學前早期兒童音樂教育觀。研究適合於學前早期兒童發展的音樂教育實施策略。對音樂教育在開發學前早期兒童音樂潛能和發展他們的音樂智力及促進他們身心全面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

⑦ 幼兒園奧爾夫音樂教育有哪些理念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是當今世界最著名、影響最廣泛的三大教育體系之一。由德國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創建。奧爾夫的音樂教育理念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原本性音樂--Eric Lebeau,它通過奧爾夫樂器的演奏,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如:說兒歌、拍手、做游戲、講故事、唱歌等形式,讓孩子們在玩耍中感受音樂,從而提高孩子的語言、理解、表演等能力。在接觸音樂的同時,也完成了對孩子認識、記憶、協調、美術、反應速度、心理、注意力、創造性思維、團隊精神等方面的訓練過程,促進孩子的情商、智商發展。要求10-20個孩子 ,以下是一位接受了奧爾夫音樂教育的母親所感所思,比較生動地反映了這一教育的特點,會對家長了解奧爾夫音樂有一定的參考。

⑧ 國外近現代兒童音樂教育體系對我我國學前兒童音樂教學實踐音樂有何啟示

(一) 匈牙利音樂教育體系的重要特點之一,是重視音樂讀寫能力的培養。左爾丹、柯達伊認為,「這種理解音樂的方法適用於所有的人,那就是讀和寫,一旦他們掌握了這些技能,任何人都可以進入到崇高的音樂體驗中去。」音樂的讀寫能力是促進學生發展音樂體驗的必不可少的方面,為發展音樂的讀寫能力,柯達伊親自編寫了從基礎教育到專業教育不同層次的大量視唱材料,這些材料內容豐富,編排上循序漸進,科學、嚴謹,再配以生動活潑、多變化的教學方法,共同完成教學目標。
柯達伊教學法所採用的工具和手段是:首調唱名法,手勢音符,節奏唱名。
1、首調唱名法。首調唱名法採用一系列位元組作唱名—doremifasolasido,而do則被視為一切大調中的主音,la則為一切小調中的主音,首調唱名法用於訓練音樂的耳朵是無與倫比的,因為從一開始它所注意的就不是具體的音高,而是反映各音高之間關系,以及一個音在一個體系中所起到的作用。
2、手勢音符。如果首調唱名法有助於調性記憶,那麼首調唱名法與手勢音符結合起來就會使調性記憶更快、更鞏固,同時這種手勢音符具有直觀性、趣味性,用這種無聲的手勢表達有聲的音高有助於學生音高概念的培養。
3、節奏唱名。在柯達伊教學法中,節奏是通過節奏型和舍維在1800年發明而現在仍在法國音樂學院沿用的一系列表示拍中的各種時值關系的位元組,這些位元組並非名稱,只是一些形聲詞,給節奏配上音響,不同的節奏有著各自不同的位元組,這種節奏唱法有助於學生音樂時值概念的培養。
柯達伊教學法是結合積極的音樂活動來進行的,唱遊、舞蹈、民歌、藝術歌曲、齊唱、輪唱、卡農、主調合唱曲,藝術歌曲都引自偉大的器樂作品的主題片斷,因此這是一片沃土。從中學習音樂概念,從中練習音樂技巧,其最終目的是挖掘各個民族所固有的全部音樂感。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