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機構教師職場心態
Ⅰ 教師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
KFC和麥當勞是明顯的文化入侵,這樣說不算過分,只是就事論事,你TM到這里干什麼來了,生活中的老師有很多,你的父母是你的老師,教你怎麼自理,你TM看不起老師?!你的愛人(戀人)也是你的老師,教給你愛的甜蜜,你TM看不起老師?我知道你專指學校里的有些敗類,他們是不配做老師,做人都不夠格。但是,我們的社會選撥人才的制度就是這樣的,去怨國家?!
順便說下,小子我剛大學畢業,學校里的老師在站在水裡呢,那水能把人淹死,我朋友也因為畢業證的事情犯嘀咕。但是,兄弟!不能冒天下大不韙。
關於教師保持心態啊,老師,你把自己當成學生看看再說,告辭了啊
Ⅱ 教師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
(一)在溝通中尋找快樂。 溝通思想是老師保持良好心態的基礎,其實老師在工作中,與領導、同事、學生隨時都可能產生一些誤解,面對這些誤解,稍不注意,就會破壞良好的心情,失去彼此的信任,因此,作為老師,在工作之餘,每天抽出一定時間,進行接觸溝通,將一些不必要的誤解消除,讓大家都能放鬆心情,愉快學習和工作。 有一次,在路上遇見學生小吳,在與他交談中,了解到學生小李這幾天對我意見很大,於是找了一個專門的時間,找小李交談得知是有一次在路上遇見我,喊了一聲:老師好。 沒想到我揚長而去,沒有回應,既讓他感到在同學們面前丟了面子,又認為我瞧不起他,心情郁悶,學習也失去信心,我解釋道如果出現這樣的事,肯定是忙於其他的事,沒有聽見,他也回想我當時走路帶點小跑,可能是有點急事,經過交談,讓他豁然開朗,這些事對老師來說是小事,但對於一些思想敏感的學生來說,肯能會影響他好長時間的心情,不溝通消除,就不利於師生和諧共處,這樣的事積累過多,終究會在教育管理中破壞老師的心情。 (二)老師培養出自己的愛好。 老師每天生活於一些瑣事中,總有心煩意亂的時候,當自己心情不好時,通過自己的個人愛好予以調節,使自己繁瑣的工作增加點生活情趣,學點生活藝術,即贏得學生的喜愛,又豐富了自己的業餘生活。李老師五十多歲了,是一所學校的骨幹教師,至今任然擔任九年級的班主任,不僅自己的教學質量優異,而且班主任工作井井有條,每當老師們問他為何對教學工作能保持這么長時間的激情時,他說: 也曾有心灰意冷的時候,只不過那時他學會了吹口琴,每當心煩的時候,吹一曲催人上進的歌曲,一切煩惱就置之腦後,所以至今教學熱情經久不衰。 (三)學會知足,保持一顆平常心 老師的工作本身就是平常瑣碎的,在我們的生活中,免不了會被衣食住行所困擾,甚至許多問題讓我們望而生畏,無論工作處於順境還是逆境,都不能大喜大悲,講究實際,立足現實,不卑不亢,隨遇而安,寬以待人,寬以待己,善待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四)始終保持樂觀的生活信心。 一個普通老師,在工作或生活中總會遇到不順心的時候,面對不順,相信盡管人生不得意十之八九,但總有十之一二還是順利的,對生活或工作中不愉快的事,不要把精力放在責怪、牢騷、抱怨上,而是沉著冷靜,尋找解決問題的秘方,相信挫折是成功的開始,在希望和努力中打開困境,只要夢還在,希望就還在,信心就不會丟失,總有新的輝煌到來。(五)熱愛工作 我們的樂趣是建立在教學之上的,離開了工作,遠離了學生,作為老師,就失去了良好心態的基礎,良好心態是我們努力工作後反饋給我們的副產品和獎勵,而我們工作的主要對象就是學生,不熱愛學生,工作就失去了主心骨和精神支柱,當我們熱愛每一個學生,把他們看成一個個未來社會的棟梁之材時,才發現我們工作之高尚,生活之充實 (六)用輕松的心態面對生活和工作 面對學生的各種違紀,不要著急,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冷靜思考,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不要動不動就去批評學生、處分學生、要學生請家長,鬧的學生、家長、老師都不愉快,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一顆上進的心,他們畢竟是孩子,不需用國家的法律、制度來給他們上綱上線,也不要給他們貼上笨蛋等標簽,只要老師對他們充滿信心,總是鼓勵他們進步,不僅給予了學生好的心情,而且老師自己也不致為學生的違紀而傷透腦筋。
Ⅲ 淺談教師應具備的幾種良好心態
當今做教師難,要做一個好教師就得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首先應對自己的工作有信仰,對教育的作用和價值有認識,對教書育人的樂趣有感受,把它看成一項有意義、有樂趣、育人又益己的事情。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既有苦,也有樂。如果感到當教師沒意思,甚或認為是一件苦差,不過是為混碗飯吃,還是趁早轉行。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教師的知識是有限的。再博學的教師,也有不懂的時候,也有不知的東西。如果你有太多對新事物的不懂,學生就不再信任你了。作為一個教師應該活到老,教到老,學到老。邊教邊學,教學相長,時刻保持一顆進取心。向書本學,向社會學,向同仁學,向學生學,向一切可以學、值得學的人和事學。教師的天職在勇於探索教育,好學還要善用,要把學習與創造結合起來。一個有抱負的教師就要大膽創造,敢於試驗,不但要教育出一流的學生,而且要創造出一流的教育理論與方法。 愛是教育的動力。做教師就要有愛生心。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懷備至,精心栽培。學生學習上有疑惑要指點;生活上有困難要幫助;情緒上有波動要關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隨時捕捉學生學習的「閃光點」,並予以鼓勵。對學習成績不理想或在討論、作業、實驗等活動中出現差錯的學生,教師應予以理解和幫扶,切不可隨意訓斥和挖苦。要讓學生如沐春風,而不是嚴冬的冷峻。曾看過報道,香港的教師對學生關愛至上,在中小學校的任何場合都看不到教師板著臉訓斥學生,名校如此,收生最差的學校也是如此。在愛心的熏陶下,香港中小學的師生關系比較融洽。不愛學生的人,不配做教師,就像不愛孩子的人,不配做家長。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們的孩子。 有信仰、負責任、愛生如子、積極進取是成為一個好教師的基本前提,具備他們的教師,就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
Ⅳ 教師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
作為一名教師,是學生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領路人,具備高尚的師德非常重要。教師的師德水平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師心理健康是教師完成工作職責的前提條件,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在我們的身邊,總會出現一些不好的或者說反面的案例:例如老師體罰學生,老師從事第二職業而忽視了學生;甚至有個別更過分的案例:老師強奸學生等等。我認為都是由於心裡原因引起的。因此,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是一個教師最起碼的要求。那麼怎麼樣做到心裡健康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問題入手: 1、適當學習一些心理健康知識,以便隨時調節自己的心態。 由於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性 ,在工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焦慮,煩躁,易怒等不良情緒,這時,我們就應該考慮適當多休息一下,或者聽聽輕音樂,或者唱一唱歡快的歌曲;或者找朋友嘮嘮嗑兒,說一些開心的話;或者到曠野中去散散步,喊上幾嗓子。隨時排解自己緊張的情緒。我在這種時候通常會選擇看一些小笑話或者小幽默,看完後所有的情緒也就煙消雲散了! 2、對工作、對生活始終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克服負性情緒對自己的困擾。 美國的希爾博士說,人生要始終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成也積極,敗也積極,順也積極,逆也積極,始終積極。人生總體上是美好的,困難和挫折都是暫時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只要我們努力,眼前的不如意都會逐漸消失的。永遠相信:「再深的巷子也能走出那個天」。 3、要學會從有利於自己身心健康的角度去觀察問題。 《禪海珍言》中有一則「哭婆變笑婆」的故事:京都南禪寺以前住著一位老太太。她下雨天哭,晴天也哭,成年累月神情懊喪,面容愁苦。南禪寺的和尚問她:「你怎麼總是哭呢?」她邊哭邊回答:「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了賣鞋的,小女兒嫁給了賣傘的。天晴的日子,我想到小女兒的傘一定賣不出去;下雨的天氣,我又想到大女兒的鞋一定沒有人去買。我怎麼能不傷心落淚呢?」和尚勸她:「天晴時,你應去想大女兒的鞋一定生意興隆;下雨時,你該想到小女兒的傘一定賣得很多。」老太太當即「頓悟」,破涕為笑。此後,她的生活內容未變,但由於觀察生活的角度變了,便由「哭婆」變成了「笑婆」。在教學工作中我們完全可以借鑒它的道理,試想,有些學生雖然成績差,但他勞動積極呀,有些學生表現不好,但他聰明伶俐。。。總之人無完人,同樣的道理,世上沒有一無是處的學生! 4、正確對待挫折,樂觀對待現實生活。 能積極地對承受的挫折進行直接地調整轉變,從而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與心理平衡。這也正是適應能力強,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當自己遇到挫折時,我們可以這樣想:生活就應是由酸甜苦辣 組成,缺少了哪種味道,都將是不完整的人生!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不去享受這其中的每種味道呢,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抱怨這精彩的生活呢? 總之, 師德和心理健康密不可分。只有良好的心理才能形成良好的師德。作為教師應多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對生活,對工作永遠保持樂觀的積極的態度,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維護教師職業道德,愛崗敬業,愛校如家,愛生如子,廉潔從教,團結協作。
Ⅳ 淺談教師如何擺正心態干工作
何謂「心態」?心態是對人生的體驗、對命運的感悟、對自我的定位;具體來說,心是面對困難時的意志,是對情緒的調控,是對現實與夢想的平衡……人的成功需要很多「硬體」條件——學歷、能力等,但是,如果沒有良好的心態這個「軟體」做支撐,這一切硬體都無從發揮作用。 自古以來,不少文人墨客都稱贊咱們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最神聖的職業,是個蘊含著生命力和創造性,充滿幸福和快樂的職業。人們總把老師比作園丁、春蠶、蠟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可是,這些榮譽的背後,誰知道教師背負了多麼沉重的精神負擔和壓力呢?隨著時代的進步及素質教育的發展,社會和千萬個家庭對教師的期望和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山村教師,他們面對的是一群群留守在家的學生,工作量大,工作繁瑣;再加上不高的工資收入給自己生活也無形增添了許多重擔。這一切,不得不給這些奮斗在一線的教師們在心理上帶來了巨大壓力。如何緩解他們的壓力?如何通過教師們的自我調節,擺正心態干工作?在這里,簡單談談我的看法: 一、培養工作興趣。有些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不感興趣,因此感到十分乏味枯燥,這使得日常的各項工作都變成了一種負擔,有時甚至覺得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改變自己的心態呢?有幾種方法:第一是工作豐富化,就是使自己的工作內容更加豐富多樣,以此來培養對工作的直接興趣。工作豐富化可以從充實內容,改進方法,提高層次,擴大范圍等方面來進行。比如,日復一日的教學工作比較枯燥,但是假若從科研的角度來進行一項教改實驗,就需要學習大量的理論知識,精心設計實驗方案和教案,收集,處理有關學生信息資料,與同行進行研討和交流……這樣一來,原先枯燥乏味的工作就會變得豐富多彩而使你感到興趣盎然了。第二是確定發展目標,培養間接興趣,間接興趣是指對活動結果的興趣,比如,對通過工作所能得到的榮譽、地位以及物質利益的興趣等。假使為自己設定一個目標為實現這個目標也需要對工作投入一定的熱情,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原有的消極態度。第三「假裝」對工作感興趣,先假裝,經過一定時間就會真的對工作感興趣。 二、增強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對自己工作是否有成效的一種主觀體驗,能夠對自己努力結果產生實際的感受,是使自己不斷受到鼓舞、從而使自信心和行為動機得到不斷增強的重要基礎,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努力結果不能形成積極的感受,長期看不到自己的成績,就會產生無能,挫敗和失望的感覺,從而失去繼續努力的信心和希望,同時也會使人感到一種強大的壓力;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究竟在哪裡,為了避免這種消極餓心態,就在設法增強自我效能感。增強自我效能感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項:第一是重新調整自己的期望值,也就是給自己定的目標要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不因目標不切合實際而導致無謂的挫敗感。第二是要找到正確的參照標准,不要與根本不具有可比性的對象進行毫無意義的攀比。第三是要從多種積極的體驗中積累和增強自我效能感。 三、使工作內容豐富化。過於單調的工作內容會令人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如果每天的生活內容總是上班、下班、上課、吃飯、睡覺、工作和生活內容都是簡單重復,那情緒就會消沉下去,因此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豐富起來,對轉變消極的工作態度就會顯得十分重要,其實,豐富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並不困難,關鍵是要沖破惰性,比如以前沒有當過班主任,爭取當一當,沒有承擔過觀摩課,大膽的承擔一次…… 四、要有一顆平常心。有些人之所以工作消極,多半是因為對名利的追求過強,所以遭受的挫折也比較多,因而經常處於不平衡的心態中。從辯證唯物論的角度看待人的需求,必須承認人們多種多樣的需要是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動力,但是從個人修養的角度看,一個人如果能做到淡泊名利必然能有效地減少挫折感產生的機會,使壓力得到有效的控制,生活也就會更加輕松。在這方面關鍵是要把好一個度,即需求的強度,沒有任何追求的人會失去前進的動力,但慾望過強的人則會因經常有些慾望不能滿足而沉浸在痛苦和煩惱之中。 五、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如果教師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就不可能具備崇高的理想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對教育的執著和奉獻精神;豐富的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熱愛學生和誨人不倦的愛崗敬業思想,當然也不可能有好的工作態度。另外,要充分認識當代教育對人自身的發展,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現代化經濟建設,科技文化發展的重要作用,以提高對教育工作意義的認識,了解教師肩負的歷史責任,增強榮譽感,以能做一名人民教師而自豪。 總之,三尺講台就是我們生命的舞台,工作的成敗預示著人生的成敗。也許,世界上不會每一件事情都能順應自己的心意,也不是每一份工作從一開始就會適合自己。讓自己快樂一點,把工作當作一種享受。擺正心態干工作吧!
Ⅵ 教師如何以最陽光的心態教書育人培訓收獲
我接受我快樂
——聽「如何以最陽光的心態教書育人"心理知識專題講座有感
3月25日上午,有幸到新一中學術報告廳聆聽了北京清華大學客座教授熊教授的關於「如何以最陽光的心態教書育人」的心理知識專題講座,熊教授以幽默動人的語言和發人深省的案例一次又一次博得了聽眾的笑聲與掌聲。同時,在本次講座中,給我們最深刻印象的就是熊教授真誠而又帶有點調皮的兩個字——「接受」。萬事萬物自有它存在生長的道理,我們既然不能改變自然規律,那就唯有「接受」啊!「接受」既是對自然規律的遵循,也是對自己不坦然接受心理的平衡。唯有從內心坦然地接受,才能擁有自然快樂的陽光心態啊!所以我就以「我接受我快樂」為題來抒發一下我的聽課心得吧。
其實,我捋了捋自己個人的感受,感覺題目跟內容也許還是不很相符的,但也差不多是圍繞主題了吧。聽了熊教授的講座,總結反思有如下幾點:
一是教師如何看待學生的差異性
熊教授開門見山地指出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度就是這個人心理感受的快樂度。作為一名教師,每天要面對一大幫存在個別差異的孩子,要讓自己心理時刻保持平衡與快樂,就要正確看待這些學生的個別差異性。他舉了一個例子是這樣的:一位老師整天愁眉苦臉,問他何故,緣是一名學生成績總也提不高,老師每天對他上補下補左訓右訓,他就是原地踏步不前進,真是笨死了。熊教授說,那你就活該愁死,既然你做出了這么多努力,孩子還是老樣子,經過多次檢驗你也已經給孩子下了定論,那你就坦然接受唄,何苦跟自己過不去呢?熊教授說,一個人能跑多遠能飛多高是由千萬個理由決定了的,一個人的智商水平(他指出了多少到多少是高智商,多少到多少是正常水平,多少以下是低智商)也是有許多理由決定了的,一個人天生資質就這樣,你也是改變不了的,既然你無法改變現實那就唯有坦然接受現實,付出努力是你應該做的,但收獲愁苦卻是你不必要做的。你應該放過那個學生,不讓他每天處在「亞歷山大」中,也應該放過自己,不讓自己整天處在愁眉苦臉中(老實交代,我沒有能原樣照搬熊教授的話,但大概意思沒有變)。想想自己,看看身邊周圍的同行,何嘗不是如此呢?自己作為老師同時又作為家長,往往在「恨鐵不成鋼」中一度沉淪,一度埋怨自己,一度夢想孩子能在自己的培育下哪怕有朝一日不能成龍成鳳最起碼也能成為像大家眼中的「有出息」那樣,可現實往往不能順著你的夢想走,因為這塊鐵最終能不能成鋼也是由千萬個理由決定了的啊。快樂是用金錢買不來的,你想快樂就坦然接受既定的現實吧。
二是應該培養興趣愛好提高自信
一個人若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並且在某一個興趣愛好中能有與別人不一般的表現,那你的自信心肯定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在孩子的童年時代,培養孩子的一些興趣愛好,能幫助他提高自信心,也能讓他在與同伴的相處中更加快樂自如。我們也常常發現,有些孩子在學校里表現出心理學上說的人際交往障礙,這也許有很多原因造成,但其中也不乏孩子沒有興趣愛好缺乏自信心的原因。我那讀學前班的兒子每天從學校回來不是滿身灰塵就是滿頭大汗,再看好友的小孩,從上到下乾乾凈凈,我就開始數落兒子了,可他反而投訴我說,那誰誰都不跟我們玩的,叫他一起做游戲他也不會。再一了解,那孩子下課或是游戲課都是看別人玩,根本不往人群里湊,別人都是玩這玩那,可他卻提不起興趣來,同時也就失去了很多和同伴在一起玩的樂趣了。擁有某種過人的興趣愛好或者直接說是特長吧,也是能夠提高個人的自信心的。你能在某種愛好中表現突出,自然能在同一愛好中受人歡迎,受歡迎指數高自信心就足,與人交往的底氣也就自然足,哪還存在人際交往障礙呢?熊教授說,任何興趣愛好都是可以培養的,雖然有些是人與生俱來的,比如某人愛好寫字,某人愛好唱歌,但更多的是靠後天的培養。我們很多老師當中,也有缺乏興趣愛好的,我們在工作學習之餘,培養一些興趣愛好是必要的。當所有人都參與某項活動,而你卻遠遠觀望時,你必定是落伍的,必定是不受歡迎的,必定在交往中也會是不自信的,結果的結果也可能會走向孤獨抑鬱的,而抑鬱的結果又會怎樣怕是不必再啰嗦了,因為現實中有太多的案例。所以,熊教授說,教師們強迫自己參與活動培養一些興趣愛好,是在抑鬱路口處拐彎的最好途徑。
三是挖掘職業不倦怠的動力源泉
我曾經在《愛的教育》中譯本夏丏尊先生的譯者序言中看到這樣幾句話:「教育好比掘地,有人說四方形好,有人又說圓形好,朝三暮四地改個不休,而於池的所以為池的要素的水,反無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麼?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我感受特別深刻,教育是對人的教育,這其中每天都會發生不一樣的事情,這些人也每天都會發生不一樣的變化,如果我們對這些都熟視無睹的話,那便對教育就沒有了興趣,那我們也就成了每天對著這些花花樹樹修枝剪葉而不露出半點喜好與欣賞的普普通通的園丁了,呵呵,那我們也就跟「職業倦怠」四個字交上朋友了。如夏先生說的,掘池塘,方或圓不重要,重要的是水。那我可以這樣理解,一位老師優秀或不優秀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在這份職業生涯中幾十年如一日地對你的學生傾注你的關心,你的愛護?我也可以這樣理解,學生從我們這里習得了多少方法技能也許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傳承了多少善良與正直,勇敢與誠實,因為這才是我們從事這份職業的真正價值所在。我還可以這樣理解,我們教育者最終能否成為教育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一直堅持從教之初的夢想與憧憬,讓當初那股子熱情與激情永遠伴隨在我們的教育行程中,我們要做就做既懂得技術又懂得欣賞的園丁,我們要做就做快樂的永不懈怠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四是正確看待教師的付出與勞動
熊教授這份精神套餐既然是送給我們老師的,那必定能帶給我們精神上的滿足,同時提出我們要在精神上獲得滿足與快樂,就要正確看待我們的付出與勞動。熊教授說,付出就是成長。蘇格拉底也說:「教師是最大的付出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付出就是成長,成長了自己,也就提升了自己。如享譽全國的魏書生老師、李鎮西老師,他們就是教育戰線上最大的付出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呵呵,我當然沒有他們的天生資質,但我也可以對自己的付出與勞動高興地說,我在收獲成長的喜悅啊!
五是我們如何讓大家都陽光快樂
老子曰:「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矣。」其意是:因此,知道滿足,就不會自取其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遭遇危殆,可以長生久視。 呵呵,此意最終的告白當然就是:人啊,萬萬不可有貪求!熊教授說,我們緣何經常感覺不到快樂呢,那就是因為我們有太多太多的貪求啦,貪念使得我們常常不能心安理得,貪念使得我們常常不能坦然接受現實。知足,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情啊,它既快樂了自己也快樂了別人,何樂而不為呢?最後,讓我借用李鎮西老師的經典名言來結束今天的聽課心得吧,當我們每個人都心存這個善念時,我們就都是天底下最快樂最幸福的人了!
「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Ⅶ 年輕教師應該怎樣培養良好的職業心態
「愛」與「責任」是貫穿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核心和靈魂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准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遵守我國的法律法規)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忠誠與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1:為學生的人梯;2:甘為新同事的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eg:有些人民教師在學校不認真教學,自己開課後輔導班)。
(3)關愛學生-教師師德的靈魂
關系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好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系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侵犯了學生的人格尊嚴)
(4)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評價內容要綜合化: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心理素質、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情感體驗等等)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堅持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言語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做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eg:有些老師總是讓學生去自己規定的地方買相應的輔導書,這就違背了教師職業道德規法當中的為人師表)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崇尚科學知識,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Ⅷ 教師應該擁有什麼樣的心態
做教師該有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可能好說不好做!其實,很多職業在真正投入其中之後,必然會產生一種心態上的分歧。有些人視職業為生命的一部分,樂在其中;有些人為謀生而艱難從業,苦不堪言;也有人在職業中敷衍了事、得過且過。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從人的自然心態出發,或者從人心的本原思考,是人總是想職業輕松一點、悠閑一點,而收入能夠高一點、社會地位也能夠高一點。這是真話!然而,實際情形人們在職業生涯中往往是很難盡如人意的。於是,有人提出要調整心態。談何容易? 我的基本想法,可能還是在我很小的年齡時,是我外婆教導我的。她總是提醒我,什麼事都要換位思考,要學會設身處地的為人家想一想,那樣你一定就會心態平和許多的。長大後,做了工作後,我這樣的習慣似乎一直沒有丟掉。比如,現在不少人說醫患關系很成問題,可我每次去醫院總能看到醫生和護士特別辛苦。有一次,我家屬住院,晚上我在醫院陪夜,深夜 12點多了,我走過醫生辦公室,看到那位床位醫生還在埋頭看著一本厚厚的醫學專著;星期天上午,我在病房陪護,一位年輕漂亮的女護士來病房幫病人整理床鋪,一點也不嫌病人有多臟,態度十分和藹地給病員們說笑著;我還有一位在醫院工作的朋友告訴我,他們醫院一位兒科護士,一次給病人打吊針,由於孩子血管實在太細三次沒有扎進去,結果孩子的母親在一旁就是一個耳光拴了上去;非典來的時候,許多醫生不顧個人的生命安危主動要求去第一線工作。當然醫生、護士中也有為個人利益而斤斤計較者!再說,我們的教師隊伍中,我常常遇到一些人品和學問都是第一流的大教師,他們很少考慮個人的報酬和利益,他們心中始終把學生的成長視為自己生命中最大的快慰。我認識一位老教師,她早已退休多年,還始終堅持在學校教課,而且不需要學校給她另發報酬,每逢星期六、星期天她總是主動找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他們作輔導,不但不收一分錢的費用,而且還幫孩子們買點心、早飯等,學生和同事們都打心眼裡敬重這位老教師。有一次,我聽到一位老教師對一位青年教師說道,你們現在年輕一定要多下些功夫,將來一輩子做教師會受用的。那位年輕教師脫口而出,我們現在做教師夠辛苦的了,還要再下功夫不要活了啊!老教師說,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那位青年教師接著說,你們有精神我是不需要精神的,只要多些錢就可以了!其實,像這樣的青年教師本身就不應該來做教師的,至少他是不適合做教師的。有時我也想,或許大多數人都是做一行怨一行的。因為,任何一行要想做出一番事業來都是需要有一點獻身精神的。 那麼,作為做教師者究竟應該擁有怎樣一種心態才是比較合適的呢?首先是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問題,如果你確實不喜歡做教師,就應該趕緊離開教師隊伍,找自己喜歡的職業去。這沒有什麼錯!我曾經在一所師范學院給大學生講生涯規劃,一位學生明確告訴我自己不喜歡做教師,但學業還挺不錯。於是,我指點她去從事保險業的精算工作,現在她工作得很愉快,但是也很辛苦,而且我們還成了朋友。如果你感覺教師隊伍目前的收入還可以,找其他工作又找不到,或者更辛苦,於是就想在這里混混,那就實在有問題了。因為教師職業是培養我們民族下一代的職業,是有歷史責任的職業啊!其次,就是要在從業的過程中不斷培養自己的教師職業情感。這一點對於任何一個職業來講,都是需要用心去培養的。沒有深厚的職業情感,只是為了賺錢而工作,那種職業心境肯定是不會愉快的。再次,就是要學會在現實的工作環境中調整心態、適應環境、創造個人的職業幸福。對於教師,一是要熱愛讀書,一個不喜愛讀書的人做教師實在是不適合的;二是要熱愛孩子們,一個不從內心裡喜歡每一天都和孩子們在一起的人也是不適合做教師的;三是教師需要懂得在學生的成長中體驗個人的職業享受,也是教師職業的精神享受,如果不在乎這種精神享受的人同樣也是不適合做教師的;四是物質生活上不能有很高的追求,因為自古至今、世界各國,大概做教師者都不會有很高的收入,這一事實心中如果早有準備工作起來也就平心靜氣多了;五是教師一定要善於溝通、善於交流,這一點無論對教師自身,還是對學生成長都大有益處,教師工作是一個用心用腦的職業,沒有溝通和交流內心世界裡會感到孤獨和痛苦,如果有一個很好的交流與溝通平台也能為教師工作增添許多樂趣。概括起來講,做教師職業要把精神因素看得更重一點,把學生成長看得更重一點,把知識學問看得更重一點,那樣自己一定也會感覺更好一些,職業幸福感也會更多一些……坦率地講,現在做任何職業都不容易。而且,很多人又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那樣就更不容易平心靜氣了。做老闆的想著辦法逃避剛剛實施的《新勞動法》,希望給員工最少的收入;做工人的動著腦筋找高收入、輕工作,最好讓老闆到頭來還要賠償一大筆錢;一位幼兒園的園長招保育員全是臨時工,最低工資也不給人家;一些青年公務員拿了每月 4000多元的陽光工資還說生活怎麼過下去;公交公司據說頭頭們坐在辦公室收入卻不少,一線的駕駛員工作很辛苦收入又不高,還要用各種制度來剋扣他們的金獎……許許多多想不明、道不白的情形,交織在一起,錯綜復雜,這就是我們真實的生活環境和職業環境。怎麼辦?只能依靠我們自己去調整職業心態,尋找生活樂趣,享受幸福體驗了。教師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在職業中同樣需要尋找適合自己生存、發展、提升的健康心態!
Ⅸ 年輕教師一般都有什麼樣的工作心態呢
我曾經在一所師范學院給大學生講生涯規劃,一位學生明確告訴我自己不喜歡做版教師,但學權業還挺不錯。於是,我指點她去從事保險業的精算工作,現在她工作得很愉快,但是也很辛苦,而且我們還成了朋友。如果你感覺教師隊伍目前的收入還可以,找其他工作又找不到,或者更辛苦,於是就想在這里混混,那就實在有問題了。因為教師職業是培養我們民族下一代的職業,是有歷史責任的職業啊!其次,就是要在從業的過程中不斷培養自己的教師職業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