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教育輔導機構
⑴ 梅州東憲梅教育輔導機構地址在哪裡啊
在東山中學老校門旁那。我在那上過課,還可以,老師也還行。
⑵ 梅州市廣育教育咨詢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梅州市廣育教育咨詢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12月03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教育咨詢、職業技能培訓、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咨詢、企業營銷、市場營銷、企業品牌推廣及策劃,會議、會展服務,項目投資咨詢、市場調研等。
法定代表人:林奇標
成立時間:2014-12-03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140000003249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梅州市三角鎮梅園新村16棟南星大廈704房
⑶ 梅州的教育
客家人是漢族的一個民系,一般認為這個民系始於宋朝。據載:至南宋時候,寄居在福建汀、漳、寧化一帶的客人,大量徙入梅州,到宋神宗時主戶為5820戶,客戶為6548戶,由此客家民系開始形成,並逐步發展壯大。客家民系是高文化層次的民系,客家人祖居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中原,為客家祖先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梅州的客家先民,從中原「衣冠南遷」而來,大都出身於書香門第,長久以來延續著「耕讀傳家」的傳統,歷來文風鼎盛,崇文重教,英才輩出。
文化之鄉的「文化」代表了客家文化的最高境界,包括精神、思想、居住、建築、服飾、飲食、語言、文藝、教育、信仰、習俗等方面,其中最被推崇的當屬教育:一是倡辦教育;二是送子上學堂;三是英才輩出。
據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載:「方漸知梅州,嘗謂:梅人無植產,特以為生者,讀書一事耳。」方漸是福建莆田縣人,進士出身,於宋高宗紹興年間來梅任州官。可見早在宋代,梅州人就喜歡讀書,且因「無植產」,靠讀書而謀生,這種風氣一直流傳下來。《乾隆嘉應州志》亦有記載:「士喜讀書,多舌耕,雖窮困至老,不肯輟業。」俗稱不識字為「瞎眼」,故激勵人們都想讀書。梅州科舉最末一科進士楊沅著的《梅諺匯箋》里有一首極為流行的兒歌:「蟾蜍羅,咯咯咯,唔讀書,冇老婆。」人們認為不讀書是沒有出息的。連貧家寡婦,也千辛萬苦,積資供兒女讀書。
倡辦教育歷史悠久
書院,是中國古代特有的地方教育組織。由最初的民辦學館,逐步變為由朝廷賜敕額、書籍,並委派教官、調撥田畝和經費等半民半官性質。宋代以來,廣東梅州書院林立、文風鼎盛,東山書院、藍田書院、桂嶺書院、興寧墨池書院等均見證著梅州「文化之鄉」的歷史地位。
梅城最早的教育當追溯到900年前。梅州書院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北宋年間。據南宋地理學家王象之的《輿地紀勝》記載,北宋梅州知州滕元發創立州學,開培育人才風氣之先。《宋史》記載:劉安世謫居梅州,在州城中創建了第一所書院(後世稱之為元城書院),招徒講學,開建了梅州書院之先河。自清順治至光緒五年(1879)止,梅城境內共有書院9間,分別為先賢書院、立誠書院、周溪書院、培風書院、義學書院、東山書院、培南書院、梅東書院、崇實書院,其中以東山書院最為稱著。光緒年間,梅城第一所新式小學於道前街創辦;黃遵憲等人設立嘉應新學會議所,大力倡辦新學;梁春在附城「耕耘小築」創辦女校;女詩人葉璧華創辦懿德女校。據不完全統計,至清末廢科舉前,梅州有書院24所、義學14所、社學20所、官學4所,私塾遍及城鄉。 此外,梅州地區其它各區縣均在較早時期廣泛辦學興學,書院、學宮、學校等教育機構遍地開花。較著名的學宮有:梅州學宮,興寧學宮,長樂學宮,鎮平學宮,大埔學宮等。
據史志記載,梅州地區南宋時即塾學遍布,明清時科甲興盛,蜚聲海內外。據1945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報告全國教育普查情況,梅縣學校總數、學生人數名列全國兩千多個縣中的第二位。改革開放以來,高考升學率穩居全省前列。
西學東漸風薰染、新學遍布梅水間
鴉片戰爭後,西學東漸。1866年,瑞士巴色傳教會在長樂長布源坑開辦梅州第一間西式小學,此後興辦新學漸成風氣。黃遵憲、何子淵、丘逢甲、溫仲和等名流皆熱衷於家鄉教育事業。何子淵創辦雨南洞小學、同仁學校,廣招四方學子。黃遵憲辟人境廬為課堂,親自講授新學功課。他創立嘉應興學會議所,發表《敬告同鄉諸君子》書。各縣有識之士紛紛響應,何子淵、蕭惠長、羅師揚等人創辦興民學堂,丘逢甲創辦鎮平縣立中學堂。梅城務本、五華長樂、大埔樂群中學也相繼開辦。
辛亥革命後,梅州形成了官方、民間和教會三家辦學局面。1913年爆發了反對將梅州中學收歸省辦的「一。三」學潮,原校長葉則愚、學生葉劍英等創辦私立東山中學。1923年美國人汲平如和地方人士黃慕羅等,創辦了梅州歷史上第一所高等院校嘉應大學。1933年,陶行知派潘一塵到大埔百侯中學任校長,建立了「生活教育」園地。張偉烈於1936年創辦了百侯幼兒園,是我國最早的兩所鄉村幼兒園之一。抗日戰爭後期,隨著省政府東遷平遠,國立中山大學、省立文理學院、私立廣州大學、中華文化學院等大專院校先後遷來,梅州一時高校雲集。
民國初在梅州傳經20餘年的法國天主教神父賴理查斯在《客法詞典》中驚嘆:「全境有六七百個村落,也就有六七百個學校,這真是一個駭人聽聞的事實,按人口比例來說,不但全國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和它相比較,就是較之歐美各國也毫不遜色。」1935年,廣東省教育廳考查全省國民教育,梅縣列居第一。1945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報告全國普及教育情況,江蘇武進名列第一,梅縣位居第二。
文風鼎盛、英才輩出
《梅州院試》載:「自宋以來,代產偉人」,如「五科五解」、「一腹三翰院」、「三代四翰林」,更是有父子同進士、嶺南第一才子宋湘、長樂武運開、八旬翰林、學霸韓山等的翹楚佳話。以梅縣(含梅江區、梅縣區)為例,早在宋代就出了不少進士,有些還是一家子的。如古成之與古宗悅為父子,古宗悅與古革為公孫,古革與古堇、古鞏為弟兄,是同科進士,可謂四代五進士。蔡若霖與蔡定夫為父子,與蔡蒙吉為公孫。蒙吉為定夫之子,是為公孫三進士。由此可知當時梅州文風之一斑。明代饒相、饒輿齡父子進士,張文寶、張綱父子進士;清代李象元與子李端、孫李逢亨,不僅公孫三進士,且為公孫三翰院,大埔楊之徐與楊纘緒、楊演時、楊黼時是父子進士,且三子俱為翰林;其他父子、兄弟進士無法在此一一備述。自宋至清末,僅梅縣一縣就有舉人681人(僅清代有623人),舉人中名列全省第一的解元就有李士淳、葉著、陳鶚薦、楊時行、梁念祖、宋湘、葉鈞、李汝謙、李載熙等17人,考取的進士有112人,其中翰林有李士淳、李象元、陳鶚薦、邱玖華、宋湘、王利亨、李仲昭、李黼平、黃仲容、李載熙、溫仲和等19人。清乾隆,嘉慶年間,可說是梅州文風最盛之時,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恩科會試,廣東全省中進士者僅11名,而梅縣卻佔了5名;嘉慶3年(1798年)戌午科廣東鄉試,全省中舉者88名,梅縣佔17名,其中李汝謙且為名列榜首的解元。清狀元吳鴻督學廣東,盛贊梅州「人文為嶺南冠」。其中梅縣是清代全國114個科舉發達縣之一,廣東五個科舉發達縣之一。
隸屬潮州府的大埔縣(今屬梅州市),文風之盛在潮州九屬中首屈一指。康熙二十七年(1688)戊辰科進士楊之徐,其三子楊纘緒、楊黼時、楊演時,分別在康熙六十年(1721)辛丑科、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乾隆十年(1745)乙丑科中進士並選為翰林,與楊演時同科中進士的還有楊成梧、楊文振、陳可奇,楊纘烈則中明通榜進士。乾隆二十六年(1763)廣東學政據府試情況,將潮州府學25名額分撥各縣,並作定例,結果大埔「統閱九縣文卷,佳構之多,大埔稱最」,將11名額撥給大埔,後來又按「人文最盛」的標准,學額增加15名,全縣就有26名生員錄取名額了。大埔「一腹三翰院」與「同科五進士」兩大盛事,與嘉應五屬相提並論,並駕齊驅。
梅州市政協文化和文史資料委員會編輯出版了《梅州進士錄》一書,以詳實的史料展現唐宋至明清千年間梅州市涌現的進士,描繪他們的生平、事功,為人們了解客家人崇文重教之風提供一個窗口。《進士錄》通過搜集提供了這樣的數據:各類進士283名(文進士224人,武進士59人),其中會試殿試產生的正榜進士247名(含寄籍進士8名),欽賜進士15名,明通進士21名。選翰林院學士33人,舉人1654人,解元17人,廩生、貢生、秀才16479人。 清乾隆年間,嘉應州(今梅州)官王之正在署前樹立「人文秀區」牌坊,以志本地人文之盛。清中葉以來,造就了宋湘、丁日昌、何子淵、丘逢甲、黃遵憲、張弼士、葉劍英等一大批名人賢士;辛亥革命以來,梅州孕育了30名兩院院士 、1名元帥、545名將軍、228名大學校長(書記)。偉大文學家郭沫若,1965年來梅州時,亦賦詩稱贊梅州「人物由來第一流」 。
嘉應學院
嘉應學院是一所經教育部批準的公辦全日制本科大學,是經廣東省學位委員會批準的學士學位授予單位。學校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梅州市區。因梅州在清朝時稱為嘉應州,並於1924~1927年期間興辦了廣東第一所地方大學---嘉應大學,學校故名嘉應學院。學校設江北校區、江南校區、梅州師范分院校區和醫學院校區。
⑷ 梅州小學英語輔導機構有哪些
萬達步行街那裡有個關鍵詞青少兒 還可以
⑸ 梅州市東山教育咨詢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梅州市東山教育咨詢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11月,坐落於梅江區江回南麗都中路恆泰花園答。輔導中心由廣州和深圳教育機構回鄉創業的資深教師和退休名教師等聯合發起創辦,得到深圳知名教育機構的鼎力支持,並獲得創業基金的資助,擁有自己獨特的辦學理念、方法和經驗,致力於讓學生享受到廣州和深圳的一流輔導機構的同等教育資源,助力客家學子凌雲壯志!東山教育目前主要開設有小學至高中各年級的「個性化一對一」以及「精銳小班制」的輔導課程,同時也有航模班、小主持人班、國學班和書法美術班等興趣類課程,其它專門課程也可以根據家長的具體需求而定製,滿足各階段、各層次和各類需求的學生和家長。
法定代表人:曾偉權
成立時間:2014-12-11
注冊資本:6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140000003271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梅州市梅江區金山辦東廂村豐盛(學府)公館C、D號樓48號店鋪(原3、4號樓)
⑹ 暑假想補課,請問梅州有沒有什麼比較好的輔導機構
東憲梅不錯,感覺靠譜。
⑺ 梅州哪個公務員考試培訓機構的做的更好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這位考生您好,中公教育很高興為您服務!
給您推薦一家叫中公教育公考類培訓機構,中公教育在廣東有分校:梅州分校
梅州市梅江區梅江二路67號益民大廈8樓(百花洲影劇院對面)
乘車路線:公交路線3路 7路 百花洲站下 1路 江南百貨下車中公教育是一個集公務員考試教育教學研究,公務員考前培訓,公務員圖書、音像、網路、教材等產品編輯、出版、發行於一體的知識產業實體。中公教育創建於2000年,幾年來,面向全國,已培訓學員10餘萬人次,出版的各種公務員考試圖書及教輔類資料在全國已有70餘萬名讀者,已成為全國公務員考試培訓及圖書行業中規模最大,師資最精、質量最好,信譽最高的機構。
經過幾年的努力,廣東中公教育已發展成為專業面向全國公務員考試培訓和圖書出版的權威機構。本著「持續研發、具體實戰」的方針,廣東中公教育出版的圖書已成為參加公務員考試的考生閱讀比例最高、反響最好的應試類輔導產品;廣東中公教育所作的公務員考試培訓已成為參加公務員考試的考生首選輔導班。
隨著事業的蓬勃發展,廣東中公教育積累了雄厚的人才儲備,圖書及資料編輯均為研究生以上學歷、培訓教師均為在全國公務員培訓領域廣受好評的專家級師資。目前,廣東中公教育正在向規模化、產業化、集團化方向發展,廣東中公教育將和全國所有立志於從事公務員事業的考生共同努力,在21世紀,勇攀高峰!再奪桂冠!
您也可以關注、登陸中公教育官方網站咨詢,上面也有很多詳細介紹哦!贊一個哦!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