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松山湖教育網

松山湖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20-11-18 08:01:03

① 東莞松山湖理工學院介紹

東莞理工學院是廣東東莞的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為主,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任名譽校長。學校於1990年籌辦,1992年4月經國家教委批准成立,2002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變更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5月獲批成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2008年5月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並獲良好成績,2009年2月獲批成為廣東省立項建設的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學校所在的東莞市,是中國近代歷史開篇地、改革開放前沿地,經濟實力位居「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第十二位、全國地級市第一位,是「最佳中國魅力城市」、「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之一。東莞市委市政府對學校的建設和發展高度重視,為學校辦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學校還成立了教育發展基金會,設立了楊振寧獎學金。

學校現有兩個校區。主校區坐落在科技與山水共一色的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內,佔地1500畝,是一座花園式、現代化的校園,辦學設施完善,教學實驗設備充足,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日臻完善。建有10個教學實驗中心,其中「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是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圖書館建築面積達27000多平方米,藏書100萬冊,數字資源11500GB,期刊5000餘種,其中現刊2300多種;開通千兆校園網,建立了20000多個信息點;體育場館中心面積達86000平方米,是國家田徑隊掛牌基地,2006年成功協辦了廣東省第七屆大學生運動會。莞城校區面積320多畝,交通便利,湖光山色,綠樹成蔭,環境優美。

學校建立了以工學、管理學為重點,文學、理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設有14個院(系、部)、26個本科專業,8個專科專業。其中本科層次省內在第二批A線招生,同時面向其他十多個省、市、區招生;專科層次在第三批A線面向省內招生。現有普通全日制學生10427人,其中本科生8600人,專科生1827人,成人教育學生12270人。創辦了按新機制運作的本科獨立學院——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在莞城校區辦學,目前在校生9387人。

學校師資隊伍精幹,人才薈萃。現有教職工1106人,其中正高職稱88人,博士12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專任教師中,67.5%以上是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或者是出國留學、進修人員;44.9%具有副高以上職稱。聘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熱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徐建中院士為雙聘院士,聘請了世界著名數學家、菲爾斯數學獎獲得者丘成桐博士等國內外一批著名的專家學者為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

學校始終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教學質量為生命線,構建綜合培養方案,不斷深化教學改革。依託東莞加強實習基地建設,突出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校先後與東莞的著名企業或有關單位簽署協議,建立了113個穩定的實習基地,聘請了200多名實習顧問。學校積極開展「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項目建設,引導學生開展各類科學研究活動,其中機器人研究、太陽能汽車研製等項目,有的獲得了發明專利、取得了軟體版權,有的發表了研究論文,有的參加了國家級或省級科學競賽並獲獎。「來東莞理工求學,留東莞發展創業」已成為眾多考生的心願。

學校不斷加強科研,努力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以科研促進教學水平提高。學校積極支持「科技東莞」戰略,重視與其他科研院所、企業或國外機構聯合,建立了東莞市清潔生產科技中心、中瑞精密製造技術中心、東莞分布式能源研究中心等一批重點科研平台;在校內聯合建立實驗室,積極參與中科院與市政府共建的「散裂中子源」項目。近四年來,學校還承擔了國家「863」項目、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重大科技專項項目、粵港澳關鍵領域重點突破項目、國家重點新產品項目等200多項。學校教師還獲得了日內瓦國際專利技術成果博覽會金獎、國家發明專利獎、省科技進步獎和東莞市科技進步獎等科技獎勵及一批發明專利。

學校切實把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放在首位,以開展覆蓋整個學年的校園文化巡禮活動、「三下鄉」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等為載體,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學校開展的「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先後7次獲得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學聯聯合授予的「先進單位」稱號。近年來,我校學生在各類競賽中屢創佳績。學校設立了籃球、足球、田徑、武術、乒乓球、游泳、賽艇等7支高水平運動隊。近年來,學校在廣東省大學生田徑錦標賽、CUBA廣東賽區籃球賽、廣東省大學生籃球聯賽等各類體育競賽中爭金奪銀。學校組建的學生藝術團堅持「送藝下鄉」,多次到東莞市鎮街、村(居)進行文藝演出,深受好評。

學校積極擴大與國際國內的交流與合作,與世界排名前一百位的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探索開辦「東莞McMaster大學項目」,與瑞士南方應用科技大學合作開展教育培訓和科研合作,與中科院、義大利佩魯賈大學、瑞典麥蘭德隆大學聯合開展生態工業園項目,與瑞士、加拿大、美國、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協作關系。根據東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大量需求,學校積極與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等聯合舉辦東莞研究生培養基地,遴選我校教師作為研究生導師,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

展望未來,學校將始終堅持依託東莞,植根地方,努力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學校將堅持走創新之路、走特色之路、走質量辦學之路、走科學管理之路,踐行「學而知不足」的校訓,向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現代大學的目標奮進!

② 東莞理工學院松山湖校區有什麼專業,人文教育專業在哪個校區

只有經管類和法學社會類專業在莞城校區,其餘都在松山湖,師范類專業也在松山湖

③ 東莞松山湖外國語學校怎麼樣學校大嗎教育質量好嗎

不大,教育質量還行

④ 請問東莞松山湖附件有什麼教育機構,可以參加成人高考那種

那邊是沒有什麼正規的助學單位的,要到廣州華南師范大學報名的。

⑤ 2020年東莞東華松山湖校區初中的學費是多少

17000左右。

東華初級中學創建於2002年8月,是東莞市教育局直屬的一所民辦公助性質專的全日制寄宿學屬校,由東莞市東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興辦,是東莞市東華教育集團三校一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東華是莞邑名校,總體成績均位於全市總體平均成績以上。

東華初級中學是東莞市一級學校、東莞市文明學校、東莞市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校長由「南粵優秀校長」江仲達先生擔任。學校地處新城市中心旁,北靠旗峰山,東臨同沙湖,佔地面積230畝,是一座現代化的初級中學。各功能區布局合理,主體建築新穎別致,各種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設備一應俱全,高起點、高標准配置。

學校確立對每位學生終生發展負責的理念,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開展學生喜愛的豐富多彩的綜合素質與個性特長活動。藝術、體育、科技等20多個興趣小組活動的開展,「博學論壇」、「英語一條街」、「讀書沙龍」、「夢想舞台」等經典活動項目,為學生開發潛能、啟迪思維、發展個性特長、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⑥ 松山湖中心小學的學校「全人課程」介紹

研究與實踐背景
1.地域背景
東莞市過去是農業縣,2005年完成原有村辦學校向聯合辦學形式過度,提出向內涵式辦學轉型升級。2005年松山湖高新區規劃申報省級、國家級高新區,提出創建與高新區相適應的高品質學校。
2.課改背景
長期以來,課程處於國家大一統局面,學校只是忠實的執行者。2001年國家提出新課程改革,鼓勵地方、學校將「給定的課程」改造為「內生的課程」,課程開始「向學校回歸」 、「向學生回歸」。在課改回歸的實踐中產生了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難以操作;品德課程實效性不強、音體美課堂教學「博學無術」等諸多問題。
課程理想
人的生命由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組成,生命發展就是追求這三重生命的和諧統一。通過三位一體「全人課程」體系再造,開琢自然生命,構建社會生命,塑造精神生命,培養成「完整的人」,點燃學生「我之為我」的生命亮度。
課程結構
東莞松山湖中心小學以生命哲學為基礎,基於生命意蘊運用「整合與聯動」的方法和思想,構建起「融通式」的「全人課程」。
1.拓展型課程:由綜合實踐、地方及校本課程整合而來,是對基礎型課程的延伸和補充,指向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一手硬筆好字:課程資源為語文同步寫字教材《天天練》
一些文雅氣質:課程資源為中華經典詩文讀本《含英咀華》
一種探究習慣:課程資源為《做上學》
一門興趣愛好:課程資源為《紙藝》、《葫蘆絲》
一項健身技能:課程資源為大課間活動手冊《文武秀》
2.體驗型課程:由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及班隊活動整合而來,劃分為品德主題活動和校園節文化,指向「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我如何去」。
品德主題活動: 品德主題活動從一至六年級分別為:我與己、我與家、我與人、我與國、我與地、我與天。
校園節文化:每學期一個文化節,五月、十一月的最後一周為展示周。讀書節、科技節、藝術節、體育節,依次循環進行,兩年一個周期。
課程策略
整 合: 以整合重建課程結構,聚焦生命成長;
聯 動: 以聯動重建課程教學,提升生命價值。
將綜合實踐活動、地方及校本課程整合為拓展型課程;將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及班隊活動整合為體驗型課程;將基礎型課程的音體美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踐行1+「X」教學。
基礎型課程追求情知互動,主要關注塑造精神生命;拓展型課程追求技趣互促,主要關注開琢自然生命;體驗型課程追求道行互通,主要關注構建社會生命。
「整合與聯動」既是一種方式方法,更是一種思想文化。
學校課改第一個五年,以「學校課程再造」為工作抓手,運用「整合與聯動」方式方法構建起「全人課程」體系,解決問題指向課程理想和課程結構。第二個五年以「教師生態發展」為工作抓手,將「整合與聯動」內化為課程改革的思想文化,教師群體實現了從課程認知、課程認同到課程自覺的嬗變,解決問題指向課程教學與課程文化。
過程與方法
「整合與聯動」是學校「全人課程」研究與實踐的主要方法。
第一個五年以學校「課程體系再造」為工作抓手,解決問題指向課程理想和課程結構。學校「課程體系再造」,強調是 「融通式」 而非 「拼盤式」或「加減式」; 「整體優化」而非某一學科、某一方面;生成性頂層設計,而非「圖紙式」;研究狀態實踐性而非「學問式」。
第二個五年以「教師生態發展」為工作抓手,解決問題指向課程教學和課程文化。
提出教師生態發展三大理念和五大策略,三大理念即自主發展彰顯「我要發展」和「為用發展」、群體發展超越「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詩意發展兼容「專業發展」和「身心發展」 ;五大策略即俱樂部策略、招投標策略、自駕游策略、領頭雁策略、腳手架策略等五大策略。
創生個性化課程管理機制:長短課結合、走班制、選課程、送創課等;
探索有效教與學模式:語文 「主題教學」研究 、科學 「現象教學」研究、音體美 「1+X」教學研究等;
「整合與聯動」從方式方法逐步深化為思想文化在實踐中運用推廣,逐步構建起「全人課程」體系。
研究與實踐效果
1.學術成果
專著《學校課程再造》、《教師發展生態學》以及校本教材《拓展型課程叢書》正式出版發行。《學校課程再造》、《拓展型課程的研究與實踐》、《音體美「二次課改」及其路徑分析》、《超越學科化思維的品德課程重建》等多篇課程研究論文發表在省級、國家級教育雜志上。《拓展型課程叢書》獲廣東省中小學校本課程與地方課程建設成果一等獎。學校應邀在第二屆中國當代特色學校發展高峰論壇、第八屆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論壇、廣東省校本課程研討會上進行課改專題報告。
2.實踐意義——解決五大問題
(1)解決了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不可操作性問題;
(2)解決了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班隊活動的實效性問題;
(3)解決了體育、音樂、美術學科教學「博學無術」問題;
(4)解決了教師唯分數論問題;
(5)解決了教師創生課程的思想方法問題。
《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廣東教育》實地采訪進行專題報道;《中國教師》雜志在全國遴選課改典型,2016年二月刊,以47個頁面專題報道學校「全人課程」。
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女士說:松山湖中心小學教育理念比較先進,在推進素質教育上,做了大量的探索,而且還有一個特點,緊密地結合著我們東莞的人文環境,可以很好地總結一下。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郭元祥:太精彩了!松山湖中心小學的課程建設,並不僅僅是單一地開展了校本課程開發。從「基礎型課程」到「拓展型課程」乃至「體驗型課程」,他們已經建立了一個洋溢著生命活力的三位一體課程體系。華東師大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楊小微教授:他們富有「全人教育」思想智慧,在生命整體性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課程的頂層設計,同時又以腳踏實地的態度,將一個個課程理想具體化為教學實踐……

⑦ 東莞市松山湖理工學院有成人教育嗎

有的,如果想考成大這里很不錯。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