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常用的教育測驗
㈠ 教育學測試,請給個正確答案~
1、赫爾巴特 2、「最近發展區」 3、布魯納 4、活動課程 5、傳統分科課程 6.教學大綱7
㈡ 國內外兒童心理測驗的方法有哪些
:①韋氏(北師大抄修訂)測驗;②繪襲人試驗;③本德完形測驗;④數字校對試驗(即注意劃削測驗); ⑤兒童智力篩選40題測驗,其中又以「繪人形法」和「兒童智力篩選40題測驗」兩種方法更簡單、檢測時間短,被認為是較好的測試方法
㈢ 教育測驗的缺點
教育測驗的編制幾乎完全使用匯選式項目,缺乏知識的分析與綜合,不能測出某些重要的技能;②它似乎只測出教些什麼,而不是測出學到些什麼;③測驗項目本身可能是有偏見的。
㈣ 有沒有人考過教育部直屬事業單位的筆試職業能力測驗和專業知識測驗考什麼呢
職業能力測驗主要考察適應事業單位崗位要求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通過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試題包括數量關系、言語理解與表達、判斷推理和資料分析四個部分,一般情況為單項選擇題。
專業知識測驗根據你報考的崗位會考不同的專業基礎知識,如果報考的是計算機的崗位,那專業基礎知識就是考的計算機;如果報考的是會計崗位,那專業基礎知識就是考的會計相關知識;如果你報考的是法律崗位,那專業基礎知識就是考的法律相關知識。
由於地方不同,招聘單位不同,考試科目也有不同。綜合全國事業單位的招考情況,筆試主要涉及的公共科目考試內容為公共基礎知識(綜合知識/綜合基礎知識)、職業能力測試、申論三類。教育系統常見考試內容有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法律法規及各學科專業知識等。
(4)國內常用的教育測驗擴展閱讀
教育部直屬事業單位考試形式分為筆試和面試,普通崗位需進行筆試和面試,高層次、緊缺人才崗位僅需進行面試。
面向普通崗位
筆試分為職業能力測驗和專業知識測驗兩部分,滿分均為100分。除高層次、緊缺人才崗位外,所有應聘人員都需參加職業能力測驗,部分招考崗位需參加專業知識測驗,具體見各崗位考核要求。職業能力測驗主要考察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專業知識測驗主要考察招聘崗位所必需的專業能力。
面向高層次、緊缺人才崗位
根據招聘崗位需要,採取結構化面試、專業測試、試講、答辯、實習等形式,崗位具體考核方式詳見面試公告。
㈤ 教育測驗的定義
教育測驗(ecational test)指有關個人教育成就情況的衡量。中國從隋唐時期開始選拔人才的科回舉制度答在考試中所用的方法,就是那時期的教育測驗。以唐代的考試方式為例,這種測驗在方式上有帖經(填補句子中的空白字詞)、墨義(即筆試)和口義(即口試)。內容以儒家的經典為主。目的是選拔合格的國家文職人員。關於這些史實,美國心理學家P.H.杜波伊斯在他的著作中曾經介紹過。
現代普通學校里,最常用的教育測驗是個別教師自編的課堂測驗。這種測驗是用來測試某一學科教學中的全部或部分內容。教學開始時的測試是要判斷學生已有的有關知識,以便安排教學的進度,俗稱「摸底測驗」;教學過程中的測試是要檢查教學的進展與效應;教學終結時的測試是要確定學生對所教授給他的學科內容學到了什麼,從而反映出教學工作的成果。測驗項目的形式有匯選(包括正誤、配對等),自由反應(包括簡答、填空、論說、解題)和手工操作等。
㈥ 教育學 測驗題
30-34CACDC
35-39ACAAC
40-44BDBAA
45-50ADADCC
㈦ 目前國內外比較常用的智力測試是什麼
篩查性智力測驗(無法得知孩子准確智力數,只能夠知道孩子有無智力異常)是我國兒童常用的測驗方法。智力測試的模式大多是對測試者發起提問或要求,根據被測試者的回答或操作,以及在測試過程中兒童的專注程度、反應、情緒等因素,得到孩子的測試結果。這是當今世界上通用的方法,而不是像某些家長所認為的用儀器或計算機、電腦測試。一個小小的檢查,就可以把您孩子的智力簡單快速的表現出來,是正常,異常,還是可疑,甚至連具體的智商都能精準測出。
繪人測試:
繪人測試適用於4~9歲的孩子。測試的方式是讓孩子自由地描繪出一個人物,根據畫出的人物判斷孩子的智力和心理狀態。
學前兒童能力測試:
學前兒童能力測試又稱為50項測試。50個項目測驗的能力包括自我意識、身體部位、偏利性、記憶、視感知及眼手協調、知識、聯系與抽象、聽覺與語言理解、運動等,適用於4歲~7歲小兒。
丹佛嬰兒發育量表:
丹佛嬰兒發育量表能靈敏地預知並無出現明顯變化的發育異常問題。即能在早期發現小兒的智力發育問題。同時可以作為高危兒童(如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有嚴重黃疸史者和窒息史者)的發育監測手段。但不能作為診斷和評價發育障礙種類和嚴重程度的工具。它對小兒將來的發育也無任何提示作用。
丹佛嬰兒發育量表是由104個題目組成。量表一共包含4個區域:個人社會技能、細動作-適應能、言語能力和粗動作能。個人社會技能23項,主要檢查小兒與周圍人的應答能力和自我服務能力;細動作-適應能30項,檢查小兒手指的運動能力及手-眼協調能力;言語能20項,檢查小兒對成人語言的理解能力和自我思想的表達能力;粗動作能31項,檢查小兒坐、立、走、跳及平衡能力。
斯坦福-比奈量表:
本量表測試時間通常不超過40分鍾。測驗的過程是從稍低於被測試者的實際年齡組題目開始,如果在這組題目內測試者有其中一項沒有通過的話,就要調到更低一級的年齡組繼續測試。直至某組全部項目都通過,這一年齡組就作為該被試智齡分數的「基礎年齡」;然後再依次實施較大的各年齡組,直至某組的項目全部失敗為止,此年齡組作為該被試的「上限年齡」。
㈧ 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技巧和常用的測驗工具是什麼
那要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是什麼人,中學生、大學生,還是工作的人,年齡如何
㈨ 教學測驗的類型有哪些舉例說明
教學評價的類型有:
1.根據實施功能的不同,可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1)診斷性評價:是指在學期開始或一個單元教學開始時,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准備狀況及影響學習的因素而進行的評價。
(2)形成性評價: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改進和完善教學活動而進行的對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的評價。
(3)總結性評價:是指在一個大的學習階段、一個學期或一門課程結束時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也稱為終結性評價。
常見的相對性評價的俗語:水漲船高、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矮子裡面找高個、矮子裡面出將軍、鶴立雞群。
㈩ 小學常用的心理測驗主要包括哪些種類
功能分類1.能力測驗能力一詞,其含義頗為籠統。從心理測驗的觀點看,可將其分為實際能力與潛在能力。實際能力是指個人當前「所能為者」,即代表個人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技能,是正式與非正式學習或訓練的結果。潛在能力是指個人將來「可能為者」,是在給予一定的學習機會時,某種行為可能達到的水平。有人把測量潛在能力的測驗稱作能力傾向測驗(亦稱性向測驗)。實際上二者很難分清。能力測驗又可進一步分為普通能力測驗與特殊能力測驗。前者即通常說的智力測驗,後者多用於測量個人在音樂、美術、體育、機械、飛行等方面的特殊才能。2.成就測驗主要用於測量個人?或團體經過某種正式教育或訓練之後對知識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因為所測得的主要是學習成就,所以稱做成就測驗,最常見的是學校中的學科測驗。無論成就測驗還是能力測驗?包括能力傾向測驗,所測得的都是個人在其先天條件下經由後天學習的結果。不過成就測驗多是測量有計劃的或比較確定的情境(如學校)中學習的結果,而能力測驗,特別是能力傾向測驗則是測量較少控制的或不大確定的情境中學得的結果,也就是在個人生活中經驗累積的結果。3.人格測驗人格測驗主要用於測量性格、氣質、興趣、態度、品德、情緒、動機、信念、價值觀等方面的個性心理特徵,亦即個性中除能力以外的部分。對象分類:1.個別測驗個別測驗每次僅以一位被試為對象,通常是由一位主試與一位被試在面對面的情形下進行。此類測驗的優點在於主試對被試的行為反應有較多的觀察與控制機會,尤其對某些人(如幼兒及文盲)不能使用文字而只能由主試記錄其反應時,就非採用面對面的個別測驗不可。個別測驗的主要缺點是不能在短時間內經由測驗收集到大量的資料,而且個別測驗手續復雜,主試需要較高的訓練與素養,一般人不易掌握。2.團體測驗團體測驗是在同一時間內由一位主試?必要時可配幾名助手對多數人施測。此類測驗的優點主要在於可以在短時間內收集到大量資料,因此在教育上被廣泛採用。團體測驗的缺點是被試的行為不易控制,容易產生測量誤差。方式分類:1.紙筆測驗測驗所用的是文字或圖形材料,實施方便,團體測驗多採用此種方式編制。文字材料易受被試文化程度的影響,因而對不同教育背景下的人使用時,其有效性將降低,甚至無法使用。2.操作測驗操作測驗項目多屬於對圖片、實物、工具、模型的辨認和操作,無需使用文字作答,所以不受文化因素的限制。此種測驗的缺點是大多不宜團體實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