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教育行政名詞解釋

教育行政名詞解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8:44:05

教育行政領導名詞解釋

教育界里沒事乾的人

⑵ 行政法規的名詞解釋

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行政權力,內履行行政職責的規范性文容件的總稱。 它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組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它的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

(2)教育行政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法規

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由於法律關於行政權力的規定常常比較原則、抽象,因而還需要由行政機關進一步具體化。行政法規就是對法律內容具體化的一種主要形式。

規章

行政規章分為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部門規章是指國務院各組成部門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許可權內按照規定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地方規章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所制定的普遍適用於本地區行政管理工作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規章是行政管理活動的重要根據,其數量之多、適用范圍之廣、使用頻率之高均居行政法各表現形式之首。

⑶ 名詞解釋——教育行政法規

教育法規是有關教育方面的法令,條例,規則,規章等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內也是對人們的教育行為具有容法律約束力的行為規則的總和,他是有國家政權機關制度的,並以國家暴力機器為後盾而實施的,並且對人們的教育權利和義務起到保護和規范發作用。

⑷ 學前教育名詞解釋

學前教育(Preschool Ecation)是由家長及幼師利用各種方法、實物,有系統、有計劃而且科學地對他們的大腦進行各種刺激,使大腦各部位的功能逐漸完善而進行的教育。學前教育是學前教育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構成學前教育學的科學體系的一部分。兒童是人生智力發展的基礎階段,又是發展最快的時期,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對幼兒智力及其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兒童的形成、發展,無一不與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有關,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學前教育。學前智育是一個多方面的培養過程。對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關注也不可小覷。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心智發展極不成熟,需要家長及幼師積極的引導。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很強,缺乏對他人的關心,不懂得分享,因此,作為家長和幼師,應積極引導孩子學會關心他人、學會分享、樂於分享。
中文名
學前教育
外文名
preschool ecation
相關專業
學前教育專業
專科專業代碼
A040101
本科專業代碼
B040102
年齡范圍
0-6歲

⑸ 名詞解釋: 1.教育行政決策 2.課程行政

教育行政決策 關於教育的「行政決策」
行政決策的含義:行政決策是指行政組織依據既定的政策和法律,就面臨要解決的問題,擬定並選擇對策的活動3.L管理決策的基本特性:目標性、針對性、擇優性、預見性和實踐性4.S國家行政決策的含義:國家行政決策是指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為解決全國性的、對國傢具有戰略意義的以及其他適宜於中央政府統一處理的公共事務問題的決策方案的制定、抉擇的活動。具有全局性、戰略性、長期性等特點,通常稱為「宏觀決策」5.S地主行政決策的含義:地方行政決策是指省、市、縣各級地方政府為實施各自的行政職能,解決本地區、本部門管轄范圍的公共事務問題而進行的決策方案的制定、抉擇活動。具有局部性、執行性、聯接性等特點,通常稱「中觀決策」6.S基層行政決策的含義:基層行政決策是指鄉、鎮、街道辦事處、科室一級的行政組織,為完成各自的行政職能、處理本地區、本部門管轄范圍內的公共事務問題而進行的決策方案的制定、抉擇活動。具有短期性、策略性、技術性等特點,通常稱「微觀決策」
行政決策基本原則的含義:行政決策基本原則是從行政決策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行政決策活動固有的規律的概括,是行政決策行為的准繩21.L行政決策的基本原則:①系統原則②信息原則③預測原則④可行原則⑤擇優原則⑥彈性原則⑦民主原則

⑹ 名詞解釋:教育行政行為

教育行政行為是國家有關行政機關及其所屬工作人員在現實生活中實施教育法規的活動,是有關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按照法定職權和程序所採取的直接影響公民、社會組織或其他社會力量有關教育的權利與義務,或對其教育權利與義務的行使和履行進行監督的具體行政行為。

⑺ 什麼是教育行政化

由於沒有反映教育的本質性要求和特徵,沒有體現教育的專業性、自主性品質和精神主旨,現行教育制度缺乏內在的合法性及相應的權威。以其規范的教育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偏離了教育的理性方向,成為簡單化、片面化的教育。教育制度層面的危機,主要集中在教育與外部關系的領導體制和處理教育內部關系的管理制度方面。

我國教育領域目前通行的領導制度,是一種顯著的行政管理制度。在這種制度中,教育被作為行政機構進行管理。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象,是因為在決策者心裡,並沒有意識到教育是一種具有獨特價值觀念和文化目標、獨特原則和活動規律的專門性事業,是需要遵循其專門的活動規律的。

這種制度衍生的外行領導內行趨向造成的常見性結果是,教師們要麼放棄自己的教育信念,自覺自願地做行政需要的工具,要麼堅守自己的教育信念,與現行制度貌合神離,以消極的態度表示自己的不滿。這種制度由於以往的許多決策造成不少失誤,在人們心中缺乏權威。這種意識的發展,便是人們普遍地漠視教育本性,對教育事業不負責任,滋生僱傭感和無奈感。

由於社會管理教育的行政機構習慣於將自己的自利需求強加於教育,嚴重地扭曲了教育的本質和宗旨,使教育失去了自己引以為榮的品格和精神,變得委瑣和庸俗。比如:教育行政機構在普通教育中推行的重點學校制度,對應試教育推波助瀾,造成了教育機會和權利的不公平,使教育的畸形發展越來越嚴重。而高考由政府組織,更是明顯越位。它既使政府管著自己不該管的事情,又使中小學校、高等院校的職能窄化,無法全面履行自己的職責。而一些大學被定為副部級的做法,讓人感覺大學與官場差不多。這種行為凸顯的行政特徵,以及在各級教育機構中強化的主要對上負責的行政原則,造成普遍忽視教師聲音的現象。教育領域中許多深層次矛盾形成的主要根源,可以說就是行政性的領導制度。雖然現在許多大學校長都聲稱在思考大學改革問題,但他們思考的改革,往往是在現行制度框架內或基礎上的改革,他們所要加強或完善的大學制度,是董雲川先生所說的「現在大學制度」,而不是我們期望追求的「現代大學制度」。

教育內部管理制度的簡單化和行政化,造成教育領域中的種種亂象。教育管理制度層面的危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簡單化的數字管理,一是顯著的行政化傾向。簡單化的數字性管理誘發了許多功利化現象。行政主導體制在剝奪了教師許多權利的同時,也解除了他們的不少教育責任,使不少人尤其是水平低的人感到大學中確實「好混」,很多本來應該極其嚴格的事情,在現在的大學中卻無人過問。如:對大學活動有極其重要導向作用的教師職稱評定,往往沒有嚴肅、認真的專業性討論,一些本行業的專家評定又由於「關系」等因素而流於形式,其真正起作用的標准卻是一些機械的論文數、項目數、獲獎數等數字。所以,有人說,現在的職稱評定根本無需什麼專家,只要找幾個細心的本科生,將職稱標准與申報人的材料仔細對照一下就可以了。這種簡單化的標准,誘發了包括刊物版面費、期刊公關費、評委公關費等許多腐敗現象。所以,雖然現在的一些大學中教授、博士數百上千,若過江之鯽,重大成果卻屈指可數,風氣也江河日下,越來越缺少大學的意味。

眾所周知,教育制度與社會上的任何制度一樣,其內在的合法性是建立在公正、文明、合理、公開的價值觀念基礎上的,而如果缺乏這些特徵,制度的合理性就會受到質疑,制度的作用就會被無形中減弱。而我國教育領域中行政化的管理制度,使管理者與教師、學生之間的協作關系,變成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實質性的「上下級」關系。管理者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向教師發號施令,甚至要求教師們要對他們的權威表示敬畏,教師們卻幾乎沒有質疑和反對的餘地。可以說正是我們長期秉持的行政制度抑制和掩蓋了學術制度,造成了行政權力至上的結果。而行政原則至上的結果,又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教師的責任心。

⑻ 教育行政領導名詞解釋

1.管理:管理是管理者運用一定的原理與分法在特定的條件下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引導組織被管理者實現組織目標的一種活動。
2.學校管理:學校管理是學校管理者採用一定的措施手段充分利用學校的有效資源引導和組織師生員工實現學校育人目標的一種活動。
3.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者運用一定的理論與方法在特定的條件下合理配製教育資源引導組織教育人員完成教育任務實現教育目標的一種活動。
4.教育管理原理:指的是教育管理的實質及其運動的基本規律,它是對教育管理現象進行科學分析總結而形成的,是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對各種教育管理活動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5.教育行政:國家對教育的管理。
6.教育管理學:研究教育管理現象,揭示教育規律的科學,以教育管理現象和教育管理規律作為自己研究對象的。
7.教材體系:是由在范疇的邏輯基礎上展開而形成的具有一定邏輯范疇的理論體系。 8.系統分析:研究單元的性能怎樣通過合理的結構轉變成系統的性能。
9.結構:系統內部各要素的排列結合方式,在一個系統中,每個子系統只有通過系統結構才能表現出自己的性能。
10.教育管理原則:教育管理活動中所必須遵循的准則和基本要求,只有把教育管理活動置於正確的原則指導下,才能保證教育管理活動的正常進行。
11.教育管理方法:教育管理者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務和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所採取的不同的手段和措施。 12.人的積極性:人有自覺能動的心理狀態下的行為表現,它體現在人的認識活躍程度,情感興奮水平和意志努力程度及人的一言一行上。
13、教育方針:是教育政策的最高表現形式,是作為黨和國家對一定歷史階段的教育事業發展的總方向的規定是教育基本政策的總概括。
14、教育政策:是國家政策體系中的一個分支是國家為完成一定歷史時期的任務所確定的關於教育工作的方針策略和行政准則。
15、教育法規:是有關教育方面的法令條例規則規章等規范性文件的總稱也是對人們的教育行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行為規則的總和。
16、教育行政執法:是指國家有關行政機關及其所屬工作人員在現實生活中實施教育法規的活動是有關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照法定職權和程序所採取的直接影響公民、社會組織或其他社會力量有關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或對其教育權利的行使和履行進行監督的具體行政行為。
17.教育政策對象:教育政策所要調動或約束的與教育事業或教育活動有關的力量。 18.教育政策目標:指教育政策實施所要達到的結果或者要完成的任務。
19.教育政策手段:實現教育政策目標所必須採取的措施和方法。
20.教育預測:是指依據教育發展的規律利用科學預測的原理和方法對未來教育發展的前景作出推測的活動。 21.教育規劃:是根據社會發展和教育進步需要在確立教育發展總目標的同時還要對教育發展的子目標相關因素進行必要的劃分和分析以此為基礎提出實現規劃目標的合理方法和途徑。
22.宏觀教育預測:根據教育與社會、經濟、科技、人口等的聯系,從全局上對一個國家、地區、部門教育發展的總體預測。
23.定性教育預測:是根據已知的教育發展規律,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對教育發展的趨勢做出定性判斷和推測,它簡便、易行,但缺乏精確性。
24.定量教育預測:根據教育發展過程中因素間的數量關系,利用各種數量化工具,通過建立教育預測的數量化模型,來預測教育發展的數量規律,特點是預測結果明確,但預測過程較復雜。
25.馬爾柯夫預測法:是研究動態系統的狀態和狀態變化過程推測隨機事件變化的一種數學預測法。
26.專家協商預測法:由若干教育專家集中一起,共同探討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預測教育前景的方法。 27.教育體制:是教育機構與教育規范的結合體或統一體。它是由教育的機構體系與教育的規范體系所組成的。 28.教育行政組織機構:是依法建立的國家公務機構的一種,是為執行一定的方針政策而提供公共服務的社會單位。
29.學校管理體制:是學校管理組織機構與管理規范的結合體或統一體。 30.學校教育體制:教育實施機構與一定的規范相結合。
31.學校教育制度:是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它規定著各級各類學校的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32.教育管理體制:教育管理機構與一定的規范相結合,它包括教育行政體制和學校管理體制。
33.教育行政體制:國家宏觀教育的管理體制,它要解決的國家機關管理教育的問題,主要包括國家對整個教育的宏觀的辦學體制,國家對各級各類教育的管理體制。
34.組織機構:把人力、物力和智力等按一定的形式和結構,為實現共同目標、任務或利益有秩序、有成就地組合起來開展活動的社會單位。
35.教育行政組織機構:依法律建立的國家公務機構,是為教育提供公共服務的社會單位。 36.教育管理機構:各級各類教育行政機構及學校內部管理機構。
37.教育人事行政:是指國家依據一定的法規制度對教育機關工作人員進行管理的活動。
38.人事交流制度:是國家行政機關根據工作需要,對所需公務員有計劃地進行調任、轉任、輪換、掛職鍛煉而作出的規定。
39.迴避制度:是為了使國家公務員不因親屬關系對職務活動產生不良影響,而對公務員在任職、執行公務等方面所作的限制性規定。
40.論功贊賞:按照教育行政人員的工作實績和貢獻進行賞罰。
41.合理流動:指在國家人事政策指導下,人才本身與用人單位協商或雙向選擇,實現人才服務的部門的轉移。 42.教育經費:是以貨幣形式支付的教育費用,是辦學必不可少的財力條件在我國經費主要是指這家用於發展各級教育事業的費用。
43.國家教育財政拔款:是指國家財政部門按照批準的財政預算對教育主管部門及其所屬各單位撥付資金。國家教育財政撥款是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我國籌措教育以費的主要渠道。 44.廣義的財務行政:國家的財政管理,也是在國家財政收支過程中所進行的管理活動。
45.狹義的國家財務制度:政府機關的財務管理,也是國家機關為完成自身承擔的工作任務,在領發、分配、使用屬於國家預算內資金的行政經費的過程中所發的經濟業務管理。
46.預算外資金:根據國家財政制度的規定,不納入預算,由各地方、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自收自支的資金。 47.預算內資金:納入國家財政預算方案,由各級財政支付教育經費。
48.教育基本建設費:用於國家基本建設費用項目,由國家計委、建委通過建行撥款投入。
49.教育事業費:也由教育經常費,屬於國家財政預算支出項目,由財政部門和教育部門通過銀行撥款投入,在管理上有詳細的款項分科。
50.教育費附加:是為發展教育事業擴大教育經費來源國家規定計征並主要用於發展義務教育事業的一種稅收。
51.教育行政信息:是反映教育行政活動和管理對象的特徵及其發展變化情況的各種消息、情報、指令、資料數據圖紙等的總稱。
52.縱向溝通:是上級與下級之間的溝通它又可分為自上而下的下行溝通和自下而上的上行溝通。
53.橫向溝通:也叫平行溝通是指同級部門和同事之間的信息交流。
54.教育督導:各級人民政府授權給所屬的教育督導機構和督學人員,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規和督導的原則與要求,按照一定程度,運用科學的方法,對下級政府的教育工作及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工作,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監督、評估和指導,並向同級和上級政府部門反饋有關信息,提出建議,為政府教育決策提供依據的一系列教育管理理論。
55.教育督導機構:是指由政府授權代表本級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執行教育督導任務的行政監督機構。 56.教育評價:是指依據教育目標和教育理念在系統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對教育過程及其結果進行價值判斷的教育活動。
57.教師評價:是以優化教育進程為核心的有關教師素質教師職責教師績效的全面評價。
58.行為目標模式:依據預定的教育目標,並以此為准則,通過系統地、有目的的收集資料,判斷實際活動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或達到目標的何種程度。
59.教育評價標准:根據教育目標設計的,對教育現象進行價值判斷的規定和准則。 60.教育評介方法:收集、整理、優化評價信息資料的手段和技術。
61.學校評介:是以改善學校管理為核心的有關學校辦學素質、辦學職責、辦學效能的全面評價,以對學校各個方面的整體評價。
62.學生質量評價:以提高促進學生和諧、主動發展為核心的有關學生學習基礎、學習活動和學習效果的評價,是教師依據一定的評價標准,對學生教育情況中身心發展狀況所作的價值判斷活動。
63.管理目標:從詞義上理解,即是管理活動的目標。它是指管理活動最終要達到的境地或標准。 64.學校管理目標:是指學校組織為完成教育任務從學校實際出發所確定的組織活動的質量規格和標准。
65.目標管理:所謂目標管理就是上級和下級一起協商把管理系統和總任務轉化為組織的共同目標然後在此基礎上分解成部門目標和個人目標並把這些目標作為組織經營評估和獎勵每個部門和個人貢獻的標准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部門和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實現組織的總體目標各負其責各盡其能。
66.目標:指人或組織在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在一定的條件下,依據一定的價值觀所確立並爭取實現的結果或達到的狀態。
67.學校目標管理:學校管理者和組織成員確定組織總體目標,然後轉化為部門目標和個人目標,使其與總體目標融為一體,形成目標體系,並以此推進學校管理活動,實現組織預期目標的管理方法。
68.學校德育管理:是指學校管理者組織和充分利用各種德育有資源(人財物和信息等)不斷增強學校德育系統功能有效達成德育和德育管理目標的活動過程。
69.學校體育管理:是指對學校的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體育隊伍、體育設施等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控制和評價,達到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增強學生體質的活動目的。
70.學校教學業務管理:對學校教學業務工作進行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管理活動。
71.教學質量管理:按照培養目標的要求安排教學活動,並對教學過程的各個階段和環節進行質量控制的過程。
72.德育思想管理:學校管理者根據德育管理的社會主義方向,通過對社會全體教育工作者的教育,達到使他們形成對德育和德育管理的正確認識的目的。
73.德育目標管理:學校管理者組織學校廣大教職員工,根據校內的實際情況和社會客觀環境共同確立德育目標的活動。
74.德育目標:學校對受教育者在德育方面所要達到的質量規范的總的設想或規定,具有導向、激勵、調控功能,是教育目標的有機組成部分。
75.德育計劃管理:是學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根據德育目標確定的德育任務和內容、實現途徑與方法,組織與人員的職責活動。
76.學校管理過程:是一種特殊的活動過程,有著自己獨特的特性,以區別於一般意義上的管理過程和其他管理過程。
77.學校管理過程的優化:是指學校管理過程中,學校領導人員組織協調學校管理的各種要素運轉所表現出的一種最佳狀態。
78.計劃:在學校管理過程中,確定目標並為實現目標而制定的方法、步驟的活動。 79.執行:學校領導人運用學校管理的各種資源來實施學校管理計劃的活動。
80.檢查:學校領導人對計劃的執行情況所進行的監督、考核,並發現和解決問題的管理活動。 81.總結:學校組織成員對學校管理工作進行整體分析和全面評價的管理活動。 82.教育領導班子結構:教育領導成員的排列組合方式。
83.教育領導:就是教育領導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力和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並為下屬提供優質服務,從而促使下屬組織及成員實現教育目標或教育任務的過程。
84.教育咨詢:是教育咨詢機構(有時也可指其他咨詢機構)接受教育決策部門的委託,其所屬研究人員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利用信息系統提供的數據、資料、情報等,對需要決策的問題進行系統研究,提出各種可供選擇的預選方案或對教育領導提出的問題作出回答的活動。
85.教育決策:是教育部門的領導,為實現教育的目標,通過使用專家知囊,在運用科學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礎上,從若干預選方案中選擇滿意方案的過程。基本要素:決策者、決策信息、決策對象、決策目標和決策方案。
86.教育領導幹部的素質:教育領導者在先天遺傳的基礎上,通過後天的實踐活動而形成的影響領導者生存的、發展的基本品質。
87.修養:修身養性、陶冶精神,鍛煉自己的思想,培養自己的情操,積累知識,提高能力等。 88.教育領導藝術:建立在一定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的非規范化的給人以美感的領導技能。
89.教育領導效率:是整個管理效率的一部分。它是指教育管理活動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與所產生的管理效果之間的比率。比率越大,效率越高;反之,效率則低。 90.教育領導的效益:就是對教育管理結果的社會評價。
91.教育領導效能:教育領導效率與收益的統一就是教育領導效能即教育領導效能=效率×效益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