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大教育研究院
Ⅰ 有誰知道近年武大教育科學研究院的報錄比,順便推薦一下復慣用書
你好,這是2016年武漢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的報錄比,可參考一下。
3.復慣用書:
《2018武漢大學646教育學綜合考研專業課復習全書》(含真題與答案解析)
《2018武漢大學646教育學綜合考研專業課全真模擬題與答案解析》
《2018武漢大學333教育綜合考研專業課復習全書》(含真題與答案解析)
《2018武漢大學333教育綜合考研專業課全真模擬題與答案解析》
《2018武漢大學864教育管理學考研專業課復習全書》(含真題與答案解析)
Ⅱ 川大教育學研究生怎麼樣
第一、川大名氣不錯,是211、985、34所哦。
第二、教育學還是分方向的,比如高等教育學、應用心理學。
第三、川大沒有專門的教育學院,所以相對那些有獨立學院的來說,應該算一般。所以復試線也不 算太高。
看你看重什麼了,看學校,川大不錯。看專業,那還是選北師、華東之類的學校吧。西南大學的也很不錯。
Ⅲ 北大教育學研究生上多少年,每年的費用是多少
北京大學研究生院網站碩士招生簡章查看,也可能找不到,因為據我所知2012年北大教育學院全部為推薦免試生,2013看看吧
Ⅳ 有沒有重大教育學研究生學姐學長
重慶大學教育學學碩是統考311
311的參考書
《教育學》,王道俊、郭文內安容,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教育學基礎》,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8;
《中國教育史》,孫培青,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外國教育史教程》,吳式穎,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當代教育心理學》,陳琦、劉儒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教育研究方法導論》,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是可以自主劃線的 分數線不低! 好好加油!
Ⅳ 為什麼北大教育學研究生只招收推免生啊
北大很多學院考研沒有限制,但不知道為什麼教育學院只招推免生。不知道有沒有其他途徑可以考。
Ⅵ 石大研究院的教育學專業怎麼樣
不怎樣,我本科就是這個學校的,而且是教育學專業,現在有很多同學保研在這個學校。很多老師都是本科交我們的老師。好好努力可以報考西北師范大學和西南大學教育學專業都比較不錯。分數都還可以,我朋友今年剛考上西北師范大學大學,很不錯,表現好了,可以去北京師范大學
Ⅶ 我想考人大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但發現是在蘇州研究院學習,請問這和在人大本校的研究生有本質區別嗎
本質上沒有區別,蘇州研究院算是人大的一個校區,環境、住宿條件都比北京人大本校好。發的證當然是人大的啊,而且上課的老師都是和人大文學院一樣的。
人大的國際漢碩由於招的人多,還傾向於推免生、跨專業、小語種,又增加了基本上相當於公費的一等獎學金10000,住宿費2500也由蘇州政府補貼,出國的機會雖然要自己爭取,但是去的都是歐美國家。再加上人大國際漢碩2009招的全是調劑生,2010的很幸運,初試過線就能上,所以2011相當火爆了,並且只能算是火爆的開始!
你是2012考嗎?要做好心理准備啊~ 祝你好運哦O(∩_∩)O~
Ⅷ 香港科技大學大教育出來了那些名人
香港科技大學,簡稱科大(英語: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HKUST),是一所成立於1991年10月的高度國際化研究型大學,亦是香港八所受政府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並可頒授學位的高等院校之一,由理學院、工學院、工商管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及霍英東研究院五所學院組成。科大現於多種大學排名被評為世界前50名,THE-QS在2010年將之評為亞洲第二,僅次於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領域獲上海交大「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評為兩岸三地之首,其「EMBA課程」與「機械工程研究發表量」更是世界第一。
由於其歷史過短,所以不可能培養出有多高知名度的學者。
科研及學術成就
理學院
生物化學系張明傑教授完成的「構建神經系統信號傳導復合體的結構基礎」項目獲得200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生物化學系主任葉玉如教授,於2004年3月榮獲有「女性諾貝爾獎」之稱的「L'ORéAL·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成為獲此殊榮的首位香港女科學家和第二位中國女科學家。
生物化學系梁純教授實驗室發現新的DNA復制起始蛋白以及新的抗癌途徑,發表於《細胞》和《癌症研究》雜志上。
生物學系張東才教授發明了分子生物感受器,並用於監測細胞凋亡過程。
化學系徐兵教授,首位杜邦歐亞青年科學家研究獎獲得者(2001),合成了世界首例可抑制抗葯腸道球菌生長的水溶膠化合物。
化學系韓利強(Richard Haynes)教授在德國拜耳公司及世界抗瘧疾基金會資助下開發的新型高效抗瘧疾葯物目前進入二期臨床實驗;
化學系任能博(Reinhard Renneberg)教授開發的心臟血液生物感測測試晶元已於2003年在德國上市。
數學系黃勁松教授的「半單李群上的非交換調和分析」,於200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2等獎。 物理學系湯子康及王克倫教授關於「納米結構氧化鋅半導體薄膜的室溫紫外受激發射」的研究,及生物化學系主任葉玉如教授關於「新形神經肌肉突觸訊息傳遞機制的鑒定」的研究,同獲200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2等獎。
物理學系科研小組成功研製出直徑為0.4納米的納米碳管,是迄今世界上最細的單壁納米碳管。這一項研究成果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推舉為全球當年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工學院
截至2006年,電子及計算器工程學系共有11位教授當選IEEE院士。
電子及計算器工程學系李澤湘教授獲美國國家自然基金會技術創新獎及國家自然科學獎。
先進製造研究所獲國際製造工程師學會頒授LEAD獎項,以表揚研究所在先進生產工程與工程管理方面的卓越教研成果。
機械工程學系鄭平教授獲美國航空航天協會頒發2003年度熱物理獎。
土木工程學系鄧漢忠教授獲美國離岸能源中心選為"殿堂級技術拓荒者"。
科大培養的晶元專家張善鑾博士(1997年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本科畢業生,2002年同系博士畢業生),其研究論文在四年內曾三度被國際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舉辦的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 (又稱晶元奧運會) 所接受,得以在大會上宣讀論文。無論在內地和香港都是前所未有的。
工業工程與物流管理學系宗福季教授是大中華地區質量控制領域第一位獲取美國質量協會(American Society for Quality)認可的"六西格瑪黑帶"(Six Sigma Black Belt).
工業工程與物流管理學系李忠義教授2005年當選IIE(國際工業工程師協會)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