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教育大師

教育大師

發布時間: 2020-11-18 10:02:19

❶ 在教育學領域,中國現代為什麼不能產生世界級的大師呢

教育資源同能源、食物、思想一樣,皆淪為權利和統治的工具了。

❷ 為什麼中國的教育培養不出大師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陳柏齡鏈接:/question/19659928/answer/19712043來源:知乎1時間積累:數百年積累的思想和知識。春秋百家爭鳴前,經歷了西周400年的沉澱期。民國建立前,經歷了清朝300年的沉澱期。許多論斷,許多見解,許多思想並非是一蹴而就,而是經數代的家學淵源、官學背景傳遞下來,不僅是正統的思想,更包涵了反主流的思潮,因為種種原因而在社會上未能流傳,而到了一個動亂的時代才出現了井噴。如今不是出不了大師,而是文革之後到現今,不過30年,時間太短,很多東西不足以培養起來。以現代信息和知識的傳播力度,以及中國的人口基數,出現大師級別的人物只是遲早的事情。2知識結構:西潮與傳統的結合。從知識結構上來看,在人文社科方面,清末民初那般人比之現代人有著天然的優勢,比起他們的前輩更是如此。他們之前的人,不可能用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去貫穿藝術和社會,他們之後的人也遠沒有他們那樣有著相對完整的傳統文化教育。兩方面的結合使得他們具有天然的優勢,他們可以利用西方的理論去看待中華文化。——這屬於是開創性的工程。這就涉及到了第三點。3知識傳播。現在去看清末民初那班人,你會發現,一個個都是全才,感覺什麼都懂。為什麼?因為那時候的社科領域,專業性遠沒有現在強,許多學科尚在建設之中,那個時代人文社科領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不僅是在中國,世界范圍內都是如此。而且他們基本上屬於用西方理論去看待中華文化的第一波第二波人,傳統中國的學問是經學與史學,但是在清末引入了西方的理論,他們得以藉助西方理論看待經史子集和中華文化,這等於是在空地上蓋房子,基本上有言談就有建樹。即便是一些泛泛而談中西文化差異的著作,在後來也都會被引用多次。比如辜鴻銘那本完全只是由演講集結而成的《中國人的精神》,今人在研究中西文化的時候,肯定繞不過去的。那個時代的人,基本上把很多開創性和框架性的東西都做好了,今人研究是很難繞過去的。一個人涉足多個領域,且均有所建樹,其實不是很奇怪。畢竟那是一個在文化方面「百廢待興」的時代。4媒體宣傳的噱頭。不能否認,民國大師的盛名很多來源於媒體的宣傳,中國的「大師」們,其實很多人都只是在史學、經學方面做了西化研究的人。在中國算是頂尖級的人物,但是放到世界層面上,根本稱不上大師。什麼算是大師級別的人?隨便舉俄國同時期的幾個:什克洛夫斯基、雅各布森、庫里肖夫。能影響到世界的中國大師,有幾人呢?

❸ 什麼是真正的教育50位大師論教育

首先要搞清楚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培養對國家建設,對人民生活作出貢版獻的人才。只要是對人民權有用的為人民奮斗的,對社會發展有用的,人們就會覺得滿意。
人才不一定是從名牌大學里走出來的。學歷也不代表一切!

❹ 《走進教育大師》 作者是誰

魏書生,男,1950年5月4日,出生於河北省交河縣。1968年參加工作,197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當代著名教育改革家。 全國中青年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首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等殊榮。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大代表。 現任盤錦市教育局長、黨委書記。

❺ 著名的教育學專家有哪些

知道魯潔對考教育學研究生有什麼幫助呢?要知道那些赫爾巴特、杜威、贊科夫等等這些世界著名教育家才有用啊,你可以試一下。

❻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教育家

的確,作為能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引領學校不斷創造的學校決策者必定是有著先進乃至獨特教育思想的人,尤其是在當今教育思潮不斷湧起,教學方法層出不窮的時代背景下,更是期待越來越多的教育專家型的人才投身學校領導層中來,同樣期待更多的教育管理專家不斷從教育實踐中涌現。真正的、一流的教育家應該是有開辟精神和創造精神的教育家。中國當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
關鍵詞: 勞動模範 特級教師 津貼 當代教育 智慧
1、魏書生:遼寧省盤錦市教育局局長,中學特級教師,當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因在教育教改中的突出成績,先後榮獲省功勛教師、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首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等殊榮。兼任全國教育科研規劃領導小組成員、中國中學學習科學研究會理事長、全國中語會副理事會長。著有《語文教學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談》、《家教漫談》等書。教育思想:教育民主、科學管理。
2、李吉林:江蘇南通師范第二附屬小學任教。江蘇省首批特級教師、名教師。現任江蘇省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思想:情境教育。
3、李鎮西:教育學博士,現任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校長。著有《青春期悄悄話〉、《愛心與教育》、《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民主與教育》等。教育思想:教育民主、法治。
4、顧泠沅:江蘇吳江人。現任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在上海青浦縣主持了長達15年的數學教育改革實驗,並進行了近十年的後續研究。多次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全國勞動模範,並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是上海市首屆教育功臣、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主要著述有《學會教學》、《教學實驗論》《當代教學策略》《尋找中間地帶》《教學改革的行動詮釋》等。教育思想:行動教育。
5、張思明:數學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北京附屬中學副校長。曾榮獲「北京市十大傑出青年」「全國優秀教師」「蘇步青數學教育獎」一等獎、胡楚南優秀教學成果獎等榮譽。他的「中學數學建模和導學探索的教學模式」在中學數學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6、張化萬:特級教師,曾獲「全國曾憲梓先進教師」二等獎,省優秀教研員。曾任杭州第五六屆政協常委,浙江省副會長,杭州上城區教師進修學校書記兼副校長。從1981年開始語文最優化研究,創設「談天說地」、「玩玩說說」「科學實驗作文」等新課型,倡導在書中學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注重課內積極的情感交流,實施個體、小組、班級學習形式的優化組合,創設有彈性的差異作業,教學成績斐然。所負責的課題9次獲省市教學科研獎。專著《現代小學寫話與習作教學》是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教材。
7、劉彭芝:中國人民大學附中校長,北京市數學特級教師。第十屆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員。榮獲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等稱號。著有《人生為一大事來》、《我的教育思想》等。

8、廖文勝:重慶市巴蜀小學校長,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是中國兒童美術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年僅23歲就成為了當時重慶市最年輕的全國優秀教師。他指導的兒童繪畫作品有186件獲國家、省市級獎勵,其中國家級一等獎21件;指導的兒童美術作品135間參加過日本、美國、英國等24個國家的國際兒童畫展覽。
9、楊瑞清:江蘇南京市浦口人,現任南京市浦口區行知小學校長。23年來為實踐陶行知教育思想獻身鄉村教育,先後創辦了行知實驗班、行知小學、行知基地,開展了不留級實驗、村級大教育以及賞識教育研究,取得優異成績。先後被評為南京市十大傑出青年、江蘇省十大傑出青年、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全國十傑教師、全國師德標兵等。教育思想:鄉村大教育、賞識教育。
10、李希貴:國家督學,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局長,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勞動模範。獨創的「語文實驗室計劃」獲全國教育實驗優秀教改成果二等獎,並走上國際講台。著有《教育隨想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學生第二〉《36天,我的美國教育之旅〉等。
11、龔正行:北京八中校長。1997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獲北京市特級教師稱號,2003年被評為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專家。著有《高中生的學習方法與能力培養》、《中學生學習方法指導》、《給新校長的50條建議〉等。
12、康岫岩:1967年畢業於南開大學數學系,現任天津市南開中學校長,天津市南開翔宇學校理事長,市政協常委兼市政協科教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特級教師,天津師范大學兼職教授。參與寫作和主編數學及其他學科類叢書60餘冊,出版《優質中學的教與學>等教育專著,曾主持或參與9項國家級、市級研究課題,被國務院學位辦聘請為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指導委員會委員。先後榮獲天津市優秀教師、天津市「最具創新精神校長」、天津市「九五」立功先進個人、天津市勞動模範、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等榮譽。教育思想:整體高素養教育觀。
13、唐盛昌:中學數學特級教師,上海市特級校長。現任上海市上海中學校長,上海市中學教師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高評委數學學科組組長,國際文憑組織和學術組織亞太地區校長代表,國際文憑組織校長委員會的15個委員之一。1993年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1996年榮獲蘇步青數學教學獎。1981年以來先後編著和編譯出版了各類理論和學術專著30餘本,各類論文近百篇。教育思想:樂育精英。 來源:考試大-教師資格證考試 來源考試大:教師資格證考試 來源:考試大-教師資格證考試.
14、楊一青:現任浙江省杭州市學軍小學校長、杭州市校學管理學會會長。曾被授予浙江省勞動模範、浙江省優秀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15、李烈:1994年被評為數學特級教師。現任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校長,教育部中小學校長培訓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國際交流協會理事,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兼職教授。曾代表北京市參加全國首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大賽並榮獲一等獎第一名。先後榮獲全國勞動模範、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科學技術管理專家、北京市首屆十大傑出青年、人民教師獎章、香港柏寧頓孺子牛金球獎傑出獎等榮譽稱號和獎項。著有《我教小學數學》等多本教育專著。教育思想:雙主體育人、以愛育愛。
16、劉京海:成功教育改革與研究的主要發起人、設計者、組織者和實施者之一。現任上海市成功教育研究所所長、上海市閘北第八中學校長、上海市田家炳中學董事長、華東師大兼職教授、上海師大兼職教授;全國中小學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上海市特級教師、上海市特級校長、全國「十傑」中小學中青年教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主編《成功教育》《成功教育探索》《成功教育00例》等專著
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王充、韓愈、柳宗元、王安石、朱熹、王守仁、李贄、徐光啟、王夫之……
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人。
孔子是個大思想家,他創立了儒家學派。首先,他提出「仁」的學說,即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度壓迫剝削人民,以緩和階級矛盾。其次,他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他的學說後來成為我國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對後世影響極大。
老子
老子(傳說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時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陽,《史記》載為楚國苦縣 河南鹿邑太清人,也有史料記載,老子為今安徽渦陽人,漢族人,與孔子同時期而年稍長於孔子。有人說又稱老聃。在傳說中,老子一生下來時,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鬍子,所以被後來稱為老子。相傳生活在春秋時期。
老子是說我國偉大的哲學先驅,其哲學思想歷經幾千年仍然熠熠生輝,富有無窮奧妙。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認為,「無」為天地之始就是世界的開始狀態,「有」為萬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墨子
墨子,中國先秦墨家學派創始人。中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科學家、人權活動家。
(約公元前479年~前381年)。他曾提出「兼愛」「非攻」等觀點,創立墨家學說,並有《墨子》一書傳世。墨學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出生於山東滕州,也有少數學術界人士認為墨子出生於河南魯山
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漢族,山東鄒城人。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父名激,母仉氏。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山東鄒城人。著有《孟子》一書。
民本思想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說,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後。孟子認為君主應以愛護人民為先,為政者要保障人民權利。孟子贊同若君主無道,人民有權推翻政權。
荀子
荀子(xunzi)(前313年-前238年)名況,字卿,後避漢宣帝諱,改稱孫卿。戰國時期趙國猗氏(今山西安澤)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時人尊稱「荀卿」。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
荀子的思想偏向經驗以及人事方面,是從社會脈絡方面出發,重視社會秩序,反對神秘主義的思想,重視人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為「仁」,孟子中心思想為「義」,荀子繼二人後提出「禮」,重視社會上人們行為的規范。

董仲舒
董仲舒,是西漢一位與時俱進的思想家,西漢時期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出生年代(前179~前104)中國漢代思想家,政治家。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 舉賢良對策》中,提出他的哲學體系的基本要點,並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漢武帝所採納。

王充
王充(27——約97),字任壬,會稽上虞人,他的祖先從魏郡元城遷徙到元稱。王充年少是就成了孤兒,鄉里人都稱贊他孝順。後來到京城,到太學(中央最高學府)里學習,拜扶風(地名)人班彪為師。喜歡博覽群書但是不死記章句。家裡窮沒有書,經常去逛洛陽集市上的書店,閱讀那裡所賣的書,看一邊就能夠背誦,於是精通了百家之言。

韓愈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韓愈的思想淵源於儒家,但亦有離經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統自居,反對佛教的清凈寂滅、神權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贊孟子辟排楊朱、墨子,認為楊、墨偏廢正道,卻又主張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貴王道,賤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擊二王集團的改革,但在反對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等主要問題上,與二王的主張並無二致。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東(今山西省永濟縣)。代宗大歷八年(773)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世稱柳河東或柳柳州。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與韓愈一 起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在反對驕文、提倡古文方面傾注了大量心血。他較為重視作家的道德修 養,指出:「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凡此種 種,構成古文運動理論的精華。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撫州臨川人(現為撫州市鹽埠嶺),漢族。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後謚號「文」。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

朱熹
朱熹(xī )(1130-1200年)中國南宋著名思想家。字元晦,後改仲晦,號晦庵。別號紫陽,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漢族人。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間為福建政和縣尉,後寓居福建。朱熹出生於福建尤溪,14歲喪父,隨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紹興十八年(1148)中進士,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獄公事、秘閣修撰等職。後由趙汝愚推薦升任煥章閣侍制、侍講。
他強調治學"貫專而不貴博。蓋惟專為能知其意而得其用,徒博則反苦於雜亂淺略無所得。
等等。。。。。

❼ 中國當代十大教育家

教育家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傑出人士。教育家與教育學家有不同,前者重實踐精神,後者重理論研究。
中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有孔子、墨子、荀子、王陽明;近代中國則有陳垣、陶行知、晏陽初、黃質夫、夏丏尊、林伯襄、蔡元培、馬君武、許壽裳、嚴范孫、胡雨人、胡敦覆、梁漱溟、吳稚暉、梅貽琦、黃現璠、唐國安、徐特立、屈伯川、湯有祥、柳貽征、杜亞泉、武訓、黃乃裳、包煜文、容閎、江學珠、史英、陳清枝、楊茂秀和李雅卿;當代顧明遠、周舜英、楊立梅、俞慧耕、朱小蔓的教育哲學是中國新時代文化的一部分。
古希臘的著名教育家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古羅馬的著名教育家有昆體良。
近代的著名教育家有蒙特梭利、Rudolf Steiner、杜威、尼爾、Rudolf Steiner、鈴木鎮一等。
從理論上對教育家進行界定教育家有多種類型:有廣義的教育家、狹義的教育家,有社會教育家、家庭教育家和學校教育家,有教育思想家、教育理論家、教育行政家、教育活動家、教育事業家、教育改革家、教育實踐家,還有「雜家」中的教育家等。中國歷史上出現教育家最多的時代是春秋戰國、盛極而衰的宋代和天崩地裂的現代三個時期,都是在社會動盪的時代;這樣的時期,社會呼喚思想家和教育家,寬松的環境催生著各種思想流派,文化的積淀醞釀出大師輩出。
教育家的文化價值是開啟人類心智,提升時代的思想境界。

❽ 中國歷代教育名家有哪些

紹興在建城2500年甚至更久遠的歷史中,有難以勝數的文化名人在中國文化史冊上留下了光輝的身影,一些國人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也深深地影響了紹興乃至中國的發展進程。為隆重紀念建城2500年,充分展現紹興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激發廣大幹部群眾愛國愛鄉熱情,加快推進紹興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融為一體的「特色產業城市、文化休閑城市、生態宜居城市」建設,中共紹興市委宣傳部、中共紹興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志辦)、紹興日報社、紹興廣電總台特組織開展「影響中國的十大紹興文化名人」和「影響紹興歷史的十大事件」的評選活動。
王充(27~約97),字仲任,上虞人。東漢傑出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的集大成者。出身「細族孤門」,少游洛陽太學,師事班彪。因生性耿介,不容於官場,罷職家居,用畢生精力著成《論衡》。該書開創了元氣自然論的樸素唯物主義,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建立了完整的無神論理論體系,奠定了此後整個中國古代唯物主義哲學的理論基礎。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山東臨沂人,西晉末遷居會稽山陰。晉朝著名書法家,官至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他酷愛悠遊山水名勝,後來辭官歸隱嵊州金庭。353年,王羲之與謝安等41位好友聚會於蘭亭,寫下世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蘭亭集序》被譽為法帖之冠,是中華書藝創造的「盡善盡美」之象徵。由此,蘭亭成為歷代書法家心目中的書法聖地;王羲之被後世奉為「書聖」。北京中華世紀壇40尊中華文化名人塑像中就有王羲之。

謝靈運(385~433),上虞人,東晉名將謝玄之孫。他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力摹寫山水的作家,被譽為中國山水詩派的鼻祖。他的詩歌大部分描繪永嘉、會稽等地的山水名勝,極大地豐富和開拓了詩的境界,使對山水的描寫從玄言詩中獨立出來,驅散了彌漫於詩界的玄學陰影,擴大了詩歌創作的領域。從此,優美的山水詩成為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流派,在我國文學史上享有重要地位。唐朝在浙東形成了一條唐詩之路,也跟謝靈運有直接的關系。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會稽永興(蕭山)人,早年遷居山陰(紹興)。唐著名詩人兼書法家。他詩文精佳,且書法品位頗高,尤擅草隸,被列於「吳中四士」。賀知章為人曠達豪放,常與李白、張旭等人飲酒賦詩,時稱「飲中八仙」,並得到唐玄宗的賞識和贊譽。在他告老還鄉那天,玄宗親率太子及文武百官到長安東門外設宴送行,成為中國文壇的千古盛事。其代表作《回鄉偶書》膾炙人口,千古傳誦,在我國眾多「回鄉」詩詞中,要數《回鄉偶書》流傳最為久遠和廣泛。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他是中國詩歌史上創作最豐富的詩人,現存詩共9300餘首。陸游的詩歌深刻地反映了他所處時代的社會現實,始終貫穿著熾熱的愛國主義精神,最突出、最重要的主題是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願望和請纓無路、壯志未酬的悲憤。他把這一主題通過優美的藝術手段,最鮮明、最深刻、最強烈地作了具體表現,顯示了巨大的藝術力量,奠定了他在中國詩壇上的崇高地位,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王冕(1287~1359),字元章,諸暨人。元代著名畫家、詩人和篆刻家。他是元末詩壇最具寫實傾向的代表作家,以自己的詩文來反抗封建貴族的統治,深刻地揭露當時的社會黑暗面。他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工畫梅,亦善寫竹石。他畫的梅簡練灑脫,可謂「神韻秀逸」。他開創了畫梅構圖不疏不密之法。作品《墨梅圖卷》詩情畫意交相輝映,成為不朽的傳世名作。他的畫,對明清畫壇影響深遠,為水墨畫打下了穩固基礎。他能治印,文人刻印,以漢印為歸,他首屈一指。

楊維楨(1296~1370),字廉夫,號鐵崖,諸暨人。元代著名書法家、文學家。他志行高潔,被稱為「元末三高士」之一。他在書法上融章草和狂草於一體,形成與風靡一時的趙孟頫書法迥異的奇詭清勁風格,對後世狂放派書家影響很大,後人尊之為「復興章草的一代宗匠」;在文學上以其縱橫奇詭的詩風獨步一時,是元末明初當之無愧的文壇領袖,其詩諸體皆備,獨自成家,被稱為「鐵崖體」,其中又以古樂府成就最高,史稱「鐵崖樂府」。

馬歡(生卒年不詳),字宗道,信奉回教,會稽人。明代著名航海家、翻譯家,中外文明交流的傑出使者,也是世界航海史上功垂千古的先驅者之一。他通曉波斯語和阿拉伯語,曾作為船隊翻譯三次隨鄭和下西洋,輔佐鄭和代表明朝政府與伊斯蘭國家開展廣泛友好交流,並完成中國歷史上首次官方性質的麥加朝覲。他用40年心血著成《瀛涯勝覽》一書,記載了亞非20個國家和地區的情況,成為研究鄭和下西洋、亞非地區歷史和中外交往史的珍貴文獻,極具學術價值。為紀念馬歡卓越貢獻,中國南沙群島中一小島被命名為馬歡島。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出生於餘姚(時屬紹興府),後遷回本籍山陰。明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心學的傑出代表。其學說以構建新的行之有效的統治學說為旨歸,以主觀唯心主義為特色,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為基本范疇,史稱「陽明心學」。陽明心學集中國心學之大成,成為與程朱理學分庭抗禮的儒學流派。數百年來,其影響已滲透到政治、教育、文藝等諸多學術領域,並影響到周邊許多國家的歷史發展,已成為世界范圍內的顯學之一,廣受關注。

徐渭(1521~1593),字文長,別號青藤等,山陰人。明代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曾投身抗倭戰爭。他多才多藝,在詩文、戲劇、書畫等各方面都獨樹一幟。他是我國潑墨大寫意畫派創始人、青藤畫派之鼻祖,他的畫能吸取前人精華而脫胎換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鳥、竹石無所不工,以花卉最為出色,開創了一代畫風,對後世畫壇影響極大,被列為中國古代十大名畫家之一。書善行草,寫過大量詩文,被譽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諳音律,愛戲曲,他寫的《南詞敘錄》是我國第一部關於南戲的理論專著。

劉宗周(1578~1645),字啟東,號念台,山陰人。明代著名的儒學大師。曾講學於蕺山書院,提倡「慎獨」之說。他認為,明代中葉以後,以陽明為統領的心學弊陋日顯,甚至走入歧途。於是,他竭盡全力對王學末流之缺陷進行補偏救弊,形成了以「誠意」、「慎獨」為宗旨的儒學思想體系。劉宗周是宋明道學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堪稱理學(心學)的最後大師。他開創的蕺山學派,在中國思想史特別是儒學史上影響很大,對明末清初實學風潮的高漲和早期啟蒙思想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陳洪綬(1598~1652),字章侯,號老蓮,諸暨人。明末清初的傑出畫家。他是一位擅長人物、精工花鳥、兼能山水的繪畫大師,與北方崔子忠齊名,號稱「南陳北崔」。他的人物畫對後世影響最大,他用誇張變形的手法描繪人物,被列為「變形主義」畫家。他一生筆墨四變,出神入化,被當代國際學者推為「十七世紀許多有徹底個人獨特風格的藝術家中的第一人」。 陳洪綬繪畫的藝術成就,充分體現在他的版畫中,在中國版畫史上具有卓越貢獻,人稱「三百年來無此筆墨」。

張岱(1597~1689),字宗子,號陶庵,山陰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史學家、藝術批評家和「絕代散文家」。他的散文藝術開拓了明代後葉由士大夫抒發性靈的閑適轉型為平民感懷時世的憂患的道路。他歷20餘年編寫紀傳體明史《石匱書》220卷,後續編《石匱書後集》63卷。《石匱書》繼承和發展了《史記》等正史紀傳體的體例,人物列傳既簡煉,又細致入微。同時,史傳語言大膽引進口語、俗語,把通俗化推向史著領域。這一體大思精的史學巨著為明清之際的學術文化史,乃至整個中國文化史樹起了一座巨大的豐碑。

章學誠(1738~1801),字實齋,號少岩,會稽人。清代史學家、思想家、方誌學家,被梁啟超稱為「清代唯一之史學大師」。27歲就主持編纂《天門縣志》。此後,由他主纂或協纂的地方誌多達12部,著名的有《天門縣志》、《和州志》、《湖北通志》等。他在總結前人修志得失、結合自己修志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一整套系統、完備的方誌學理論。其代表作《文史通義》被視作中國古代史學理論的雙璧之一,被譽為中國方誌學的奠基之作。

趙之謙(1829~1884),字益甫,號悲庵,會稽人。清末著名書畫家、篆刻家。他書法初師顏真卿,後取法北朝碑刻,所作楷書,筆致婉轉圓通,人稱「魏底顏面」;繪畫筆墨放縱,筆力雄健,灑脫自如,色彩濃艷,富有新意,開海派畫風之先河;篆刻熔古開今,兼取浙皖,創立獨樹一幟的「趙體」。在晚清藝壇上,他是一位「詩、書、畫、印」四絕的多面手,是堪稱一代宗師的中國19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

李慈銘(1829~1894),字法長,號蒓客,會稽人。晚清著名學者、文史大家。少年時就以才氣橫溢而聞名遐邇,甲午戰爭失敗後,憂憤咯血而卒。一生讀書、著述之勤少有人能比,已匯集成書的集子將近50種,總字數在七八百萬字以上。尤以《越縵堂日記》最受推崇,內容涵蓋咸豐至光緒40年間的朝野見聞、文物變遷、風土民情及治學心得等,是研究清代歷史和學術思想不可多得的典籍,有「日記之大觀、掌故之淵藪」美譽。

劉大白(1880~1932),原名金慶棪,後改姓劉,名靖裔,字大白,紹興人。著名詩人。1912年主編《紹興公報》,1914年在東京加入同盟會。五四運動中,他與經亨頤、陳望道、夏丏尊等合稱「五四浙江四傑」。五四運動前就開始寫作白話詩,是中國新詩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詩具有強烈的現實性,被稱為是「五四以來中國用新詩寫出農民疾苦的第一個詩人」。他創作的《賣布謠》經著名音樂家趙元任譜曲後流傳全國。創作的早期白話詩,開創了中國新詩的先河,極大地沖擊了封建思想和僵化文言文的束縛。

杜亞泉(1873~1933),字秋帆,號亞泉,山陰人。著名思想家和科學啟蒙者。1900年赴滬創辦亞泉學館和《亞泉雜志》,開國人自辦私立大學和自辦科學雜志的先河。擔任商務編譯所理化部主任期間,編寫或主持編寫了上百種中小學教科書和科學讀物,影響了一代知識分子。他曾主編中國首部《植物學大辭典》和《動物學大辭典》;編寫中國最早的理科課本《最新格致教科書》、《最新筆算教科書》和國文教科書《文學初階》;首次翻譯了門捷列夫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又譯了《蓋氏對數表》。他一生致力於傳播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科學界先驅」、「中國啟蒙時期典型學者」。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第一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散文、雜文、詩歌等作品,表現出愛國主義和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他以筆為武器戰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現代文學的旗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寫照。塑像於中華世紀壇的40位中華文化名人之一。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號孑民,山陰人。中國近現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學家。戊戌變法失敗後萌發教育救國思想,棄官歸里,主持紹郡中西學堂,宣揚新學。1904年與陶成章等成立革命團體光復會並任會長。1912年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對當時的教育體制進行漸進式改革。1917年至1923年任北大校長,提出「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支持新文化運動,使北大由傳統的「官僚養成所」轉變成思想活躍、學術興盛的中國最高學府。1927年後,歷任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監察院院長等職。1932年與宋慶齡等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並任副主席。毛澤東譽其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聯合國授以「世界文化偉人」稱號。塑像於中華世紀壇的40位中華文化名人之一。

任光(1900~1941),筆名前發,嵊縣人。中國無產階級音樂運動先驅,著名革命音樂家,被譽為「民族號手」。1917年考入上海震旦大學。1928年任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音樂部主任。1935年2月,由他配曲的電影《漁光曲》在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獲「榮譽獎」,成為中國首部獲國際獎影片。1940年參加新四軍,後在「皖南事變」中犧牲。他短暫的一生創作上百首歌曲,用音樂激勵了無數國人投身救亡運動,尤以《中國進行曲》、《打回老家去》、《新四軍進行曲》等經典歌曲經久不衰。

馬一浮(1883~1967),字一浮,號湛翁,上虞人。現代國學大師、理學家、佛學家、翻譯家、詩人、書法家。精通數門外語,是第一個把德文版《資本論》帶到中國來的人。研究古代哲學、佛學、文學無不造詣精深。又精研書法,合章草、漢隸於一體,自成一家,豐子愷稱之為「中國書法界之泰斗」。還工詩詞,喜吟哦,人稱他是「我國當今第一流詩人」。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浙江大學教授,創作「大不自多」的浙江大學校歌。在四川籌設復性書院任院長兼主講,是最後一個在中國設書院、講義理之學之人。一生著述宏富,有「儒釋哲一代宗師」之稱,周恩來總理曾稱他是當代「我國唯一的理學家」。

範文瀾(1893~1969),字仲雲,紹興人。著名歷史學家、文學家。他精通文學、經學、史學。在北京大學、輔仁大學等10餘所學校任教時,出版著作多本。著《文心雕龍注》,學界公認有關《文心雕龍》的輯注中「以范注最為詳備」。1940年2月到延安,受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委託,主持編寫中國通史。由他編寫的《中國通史簡編》上、中兩冊,是中國第一部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系統論述中國歷史的通史著作。1946年,又完成《中國近代史》上編第一分冊的撰寫並出版。此書是一部研究中國近代歷史的開創性著作,是歷史研究領域的一座里程碑。他畢生從事歷史研究,是現代中國史學界為數不多的大師之一。

董希文(1914~1973),紹興縣人。現代著名藝術家、美術教育家。青年時先後在蘇州美專、上海美專等校學習。畢業後赴越南河內美專深造。1943年到國立敦煌研究所研究壁畫。1946年受徐悲鴻之邀任教北平藝專。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國美協創作委員會繪畫組副組長、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等職。由他創作的主要作品有《武昌起義》、《開國大典》、《春到西藏》等,尤以《開國大典》最負盛名。他創造了一種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中國油畫新貌,在繪畫界掀起一陣「油畫中國風」。董希文是受毛主席贊譽的油畫大家,國家文物局規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十位當代大師之一。

竺可楨(1890~1974), 字藕舫,又名紹榮、兆熊,上虞人。著名地理學家、氣象學家、教育家。他為中國培養了第一代地理和氣象工作者,所編寫的《地學通論》是中國第一本現代地理學著作。1928年,出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開展各類氣象研究工作,中國氣象事業由此初具規模,並徹底結束中國領土和海域全部由外國人發布氣象預報的歷史。1936年,出任浙江大學校長,立「求是」為校訓。抗戰開始,帶領浙大師生西遷,被譽為「文軍的長征」。在任13年間,以其卓越的治校才能使浙江大學不斷發展壯大,被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新中國成立後,他為中國現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建立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為中國農業生產的發展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馬寅初(1882~1982),字元善,嵊縣人。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人口學家。他是中國第一位留學美國研究經濟學並獲博士學位的學者。抗戰期間,他第一個站出來公開揭露、嚴厲抨擊國民黨的經濟政策,被國民黨監禁。新中國成立後,歷任浙大、北大等校校長。1955年和1957年,在全國人大會議上發言,闡述以「節制生育、提高人口質量」為中心的人口控制理論,並被《人民日報》以《新人口論》為標題刊登。但遭到錯誤批判,後被迫辭去北大校長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職務。1979年7月,恢復名譽,任北大名譽校長、中國人口學會名譽會長。一生著述宏富,主要有《馬寅初經濟論文集》、《經濟學概論》和《通貨新論》等。塑像於中華世紀壇的40位中華文化名人之一。

胡愈之(1896~1986),字子如,上虞人。一生集記者、編輯、作家、翻譯家、出版家於一身,是中國當代新聞出版界少有的「全才」。1915在上海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後又與鄭振鐸等7人聯名在《商報》上發表由其執筆給國民黨當局的抗議書,被周恩來譽為「中國正直知識分子的大無畏壯舉」。曾先後策劃創辦《文學》和主編《世界知識》等進步刊物,宣傳抗日救亡。1940年,受黨指示,赴新加坡任《南洋商報》編輯主任,開辟海外抗日宣傳陣地,是著名的宣傳活動家。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光明日報》總編、國家出版總署署長等職,為新中國的新聞出版、文字改革、外交事業、統一戰線等工作,做出卓越貢獻。

潘念之(1902~1988),又名楓塗,新昌人。我國當代著名法學家。早年長期從事革命活動。抗戰時期,在重慶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負責抗日宣傳工作,被稱為「抗宣之母」。抗戰勝利後,到上海從事統戰和情報工作,並在上海法學院等校任教。新中國成立後,歷任華東行政委員會參事室副主任、中共華東局統戰部處長、華東政法學院副院長等職。他長期致力於法學與政治學基本理論建設與普及工作,一生著述頗富,貢獻卓著,被譽為法學、政治學領域的開拓者,有「北張(友漁)南潘(念之)」之稱。

吳覺農(1897~1989),上虞人。著名農學家、茶葉專家。曾留學日本,撰寫了《茶樹原產地考》,論證了茶樹原產於中國。在上海商品檢驗局工作期間,擬訂了一整套檢驗茶葉的方法,創辦了《茶報》。1940年,在復旦大學創立中國第一個高等院校的茶葉專業科系。次年,在福建武夷山創辦中國第一個茶葉研究所,任所長。新中國成立後,他曾任中國茶葉公司總經理等職。他一生從事茶葉研究,為振興中國茶葉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1987年,集他一生學術、實踐及經驗編著的茶學集大成之作《茶經述評》問世。這是一部當代茶學「博大精深」的經典巨著。陸定一在該書的序言中稱他為「當代中國的茶聖」。

謝晉(1923~2008),上虞人。著名電影藝術家。他一生拍攝了《紅色娘子軍》、《舞台姐妹》、《芙蓉鎮》、《高山下的花環》、《鴉片戰爭》等20多部優秀影片。他的作品緊貼時代、生活和人民大眾,贏得廣大觀眾的盛譽,為中國電影,尤其是現實主義電影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撰寫的《我對導演藝術的追求》一書,對許多電影導演和演員產生了巨大影響。他長期致力於中外電影文化交流,為推廣傳播中國文化傾注了滿腔熱情,作出了重要貢獻。曾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家有突出貢獻藝術家等榮譽,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終生成就獎。2009年,他入圍「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

❾ 大師是教育出來的嗎

通常來說copy大師不是被教育出來的,因為大多數都受不起教育,而他們成為大師主要是靠自我修養和鍥而不舍的精神換來的。和教育沒有多大關系,但也不是沒有關系,正是艱苦的環境才造就了大師,使得他們有進取的動力。

❿ 世界著名教育家有哪些其主要思想是什麼

這個問題太大了,我試著巴一些里程碑式的人物列出來,還有某些對於當前中國影響異常強的人物吧。 首先當然是中國的孔子和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孔夫子「因材施教,有教無類」,這個不必多說了;蘇夫子則是推崇理性思考,他像牛虻一樣逼迫所有人去通過思考獲得答案,他的影響力大到何種程度呢?很多研究古希臘思想的學者都把那個時代進行簡單的二分:前蘇格拉底時代和後蘇格拉底時代。 接著是西方文藝復興之後,我認為首推「教聖」裴斯泰洛齊,他是人本思想在教育領域的偉大實踐者。他大力推行真正的平民教育,幾乎獨力扭轉了當時只有貴族子弟才能上學的社會狀況。他的主要教育理念,一是將美德蘊涵於孩子的生活體驗中,在普通生活中培養優良品格;二是注重基礎實踐,主張初等教育要給孩子一些切實的謀生技能。他的思想集中在其著作《林哈德與葛篤德》中。 我個人還推崇盧梭。他主張順從孩子的天性實施教育活動,雖然在這個方向上走得太遠了一些,但是他的信徒仍然是頗多的。其主要思想集中於他的《愛彌爾》中。 從文藝復興到二十世紀之間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不勝枚舉,我覺得標志性的人物還應提到皮亞傑,他是一位心理學出身從事教育實踐的大師級人物。從他開始,教育學原理開始「自然科學化」,以前更像是「人文社會科學」^_^。皮亞傑的研究表明,早期教育是嚴格符合心理科學原理的,並且可以以定量方法進行研究和嘗試。這是教育原理的偉大飛躍,相比之下,之前的實踐活動都有較大的盲目性的。 最後還應該提到蘇霍姆林斯基,他是前蘇聯教育家,是我認為對當前中國教育實踐有較大影響的人。前蘇聯所進行的「社會主義的」教育是以抹殺人性和片面強調集體利益為主要特徵的,最誇張的代表人物就是馬卡連科。而蘇霍則是把人性化的思想帶進了「社會主義的」教育模式中,他的思想即使在今天仍然影響深遠且有實踐的指導性意義。他的《選集》現在已出版。 以上是我個人選取出來的代表性人物,難免掛一漏萬,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