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十大教育新聞
❶ 215年中國10大教育新聞
1、留守兒童及流動兒童問題成焦點
事件回顧:2015年6月9日,在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田坎鄉發生了舉世震驚的4名留守兒童自殺身亡事件。近年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和城市化進程中,出現了兩個新的教育邊緣化群體:被稱為「流動兒童」的進城務工農民工的隨遷子女,以及他們留在農村家中的孩子——「留守兒童」。後者相對前者「能見度」更低,近一兩年才引起廣泛關注。據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全國17歲以下流動兒童為3581萬,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占農村兒童的37.7%,這兩個群體總數約一億人。據教育部統計,2013年底,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流動兒童1277.17萬人,農村留守兒童共2126.75萬人,合計為3403.9萬人。民間組織發布的相關調查顯示,按照留守兒童的總數測算,全國約有1793萬農村留守兒童一年只能見父母1~2次;約有921萬孩子「一年到頭見不到父母」。畢節事件之後,留守兒童問題成為社會焦點,對此及其呈相互轉化關系的流動兒童問題也引起廣泛討論。
獲選理由:畢節留守兒童的悲劇,意義遠遠超過了自然災害和一般的突發事件,也遠遠超過了畢節市和貴州省;它是一個巨大的社會群體令人不安的悲催縮影,是整體性社會治理失靈的一個爆點。它揭示的,是我國兒童權益保護的缺位,是鄉村教育、鄉村治理和社會治理的失敗;需要通過調查、研討、政策倡導、實際干預等多樣化的社會參與,持續地關注留守流動兒童群體並探討其解決之道。
2、 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事件回顧:1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通知》,全面部署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通知》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按照「完善機制、城鄉一體;加大投入、突出重點;創新管理、推進改革;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的原則,整合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城市義務教育獎補政策,建立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一是從2017年春季學期開始,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二是從2016年春季學期開始,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三是鞏固完善農村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校舍安全保障長效機制。四是鞏固落實城鄉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政策。
獲選理由:首次建立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是我國義務教育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對於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實現相關教育經費可攜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錢隨人走」預計將惠及1300多萬農民工隨遷子女,是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主動適應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戶籍制度改革的一項制度創新。此外,3000萬以上寄宿制學生、1200萬左右民辦學校就讀學生、500萬左右小規模學校的學生、特殊教育學生也將受益。
3、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啟動
事件回顧:2015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指出必須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計劃》明確抓好8方面舉措:一是全面提高鄉村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水平。二是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擴大農村教師特崗計劃實施規模,重點支持中西部老少邊窮島等貧困地區補充鄉村教師。三是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全面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四是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准。五是職稱(職務)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六是推動城鎮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七是全面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八是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
獲選理由: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農村教育近年來引發關注,師資建設是發展農村教育的重中之重。由於教師老化、難以更新補充,許多村小、教學點處於教育質量低下、難以為繼的困境。《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備受期待,能否實現「底部攻堅」還有待實踐驗證。
4、中職教育免費政策推進
事件回顧: 9月,甘肅省公布《關於積極推進教育扶貧工程的實施意見》,提出從2015年起,全省中等職業教育實行全免學費政策;河南省也從今年秋季學期正式對全省各類中職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學生全部免除學費。此外,海南省等中職教育免費政策實施范圍進一步擴大,從2015年起對公辦中職學校在校學生全面實施免學費政策。10月,十八屆五中全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規定,「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
獲選理由:盡管關於中職教育的辦學效益與免費政策的效果,近年一直存在著質疑和爭議,其免費范圍與力度仍在不斷擴大,今年部分省市進一步推出全面免除學費新政。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加大財政投入是為達到該政策目標的基本保障;但也亟需提高中職辦學質量,從改革管理體制入手,加強監管評價,解決當前職業學校布局混亂、辦學質量低下、校企合作薄弱等諸多問題。
5、校園暴力事件
事件回顧:2015年,校園惡性暴力事件,尤其是女生暴力事件頻頻曝光。3月,中國女留學生在美國洛杉磯遭同伴綁架被圍毆事件震驚華人圈;5月,江西景德鎮市樂平市十里崗中學多名女生毆打一女生,連雲港廣播電視大學一女生遭多名女生剝光衣服毆打並拍照上網;6月,江西省永新縣吉安永新初中一群初中女生暴力毆打一女生視頻又在網上廣為流傳;11月,重慶榮昌區法院審理一起女生因太邋遢被宿舍5名室友打成十級傷殘案件,同月,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第二中學8年級女生6分鍾被同級同學打38記耳光……
獲選理由:校園暴力事件雖非一時一地之事,可能是隨著網路等信息傳播渠道擴展、方式多樣化而曝光更為頻繁,但並不意味著該問題就不需要解決。除對校園暴力問題及其趨勢需進行深入研究外,家庭、學校及至社會所付的責任不能缺位,法律干預也有待完善。
6、青少年學業壓力與負擔問題引關
事件回顧:9月,吉林一名復讀女孩因成績不理想跳樓。11月,河南南陽市一個15歲的初中生竟然猝死課堂。據悉其頭天晚上寫作業寫到12點多,早上6點20分起床。同月,河南鶴壁市山城區一個13歲女孩疑因學習成績差被親媽打死。《中國教育報》後續關於孩子睡眠時間的調查討論顯示,6-12歲學生睡眠不足率為74.2%,13-17歲為81.1%,18歲及以上為16.2%;作業成主要「睡眠殺手」。相呼應的是,美國《大西洋月刊》12月號封面報道了「矽谷自殺事件」,稱矽谷中心的巴洛阿圖從去年10月至今年春天,已有4名高中學生自殺,其中3名是華裔。這些學生成績優異,有的拿了全A。據該刊記者調查,自殺主要因素是壓力:來自父母、老師以及他們自己的壓力,不僅要學習成績優異,在其他一系列活動中也要表現優異;種種壓力讓這些孩子感到非常勞累、難以勝任、極其孤獨。
獲選理由:實施「素質教育」、「新教育」……已有相當年頭,倡導減負力度也不小,然而青少年學業壓力與負擔卻一直仍是問題。為何減負始終難以實現,學生因學業而猝死、自殺的現象依舊不斷,值得我們反思。
7、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
事件回顧:9月,人保部、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在全國范圍全面推開。此次改革統一了自1986年以來一直施行的中、小學兩大職稱系列,首次設置了正高級職稱,從制度框架、評審標准、評價機制等方面對中小學職稱制度進行了整體設計。
獲選理由:此次改革旨在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針對現有職稱評定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針對性的措施。如教師評聘合一的改革,有助於職位和貢獻對等,調動優秀青年教師的積極性。校長職級制改革,則是「去行政化」的改革,可以使校長更加關注學校和學生,有利於校長的專業發展。目前農村教師的職稱評定相對處於弱勢,此次的職稱評定改革也提出要向農村教師傾斜。
8、高校腐敗與治理問題惹爭議
事件回顧:12月初,教育部黨組召開視頻會,通報近期查處的中央音樂學院黨委常委、院長王次炤為其女違規操辦婚宴問題,北京郵電大學虛列支出套取資金設立「小金庫」問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劉亞和國際商學院原院長湯谷良違規兼職取酬等問題。11月,中國傳媒大學從黨委書記到副科長8名黨員領導幹部因違規用車、辦公「超標」等問題被「連鍋端」式處分的新聞引發熱議。據《河南商報》記者粗略統計,十八大以來,僅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的高校腐敗案件,就有50多起;而今年以來,中紀委共通報涉嫌違紀的高校領導幹部32名。從招生錄取到後勤基建,從物資采購到科研經費,從校辦企業到學術誠信等領域,高校腐敗問題和治理失靈的現象不斷。6月北大清華兩大名校搶生源的鬧劇、復旦簽確認書而失信未錄高考狀元,5月復旦大學新版官方宣傳片被指抄襲日本東京大學2014年宣傳片、7月武漢大學錄取通知書被質疑「撞臉」人大等等新聞均折射出此類問題。
獲選理由:作為教書育人的最高學府,「象牙塔」中腐敗難禁、治理問題頻發。然而我們不能見怪不怪,不以為然,而要有危機感和緊迫感,抓住這些事件作為深入改革的契機,將教育腐敗和出現問題的重災區轉變為率先改革的實驗區,亡羊補牢,開展實質性的制度建設,有效防範和遏制教育腐敗和治理問題,重建教育的公信力。
9、民間教育創新蓬勃發展
事件回顧:4月,由民間組織自行發起的「LIFE教育創新首屆峰會」上,眾多自下而上的教育創新案例集中亮相、相互交流。該平台分享了歷經一年多調研、專家篩選的來自基層學校、老師、家長、學生、政府、企業和公益機構的教育創新案例,包括實施「低控制下的學習」深度學科整合的泉源高中實驗班,在農村地區嘗試通過「半天授課制」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山西省新絳中學,以培養全人為目標、進行全課程改革並實現跨學科主題式教學的北京亦庄實驗小學等。12月,新校長雜志社主辦的「中國教育創新年會」、北京師范大學等主辦的「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博覽會」也陸續舉行。
獲選理由:在中國,無論是從國家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層面,還是自下而上的局部的非制度化的自主創新和探索層面,教育改革創新正在進入一個非凡的活躍時期。在這個歷史性的轉折,從滿足基本需求到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就意味著我們要走向以人為本的教育,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為生活做准備的教育,為生活重塑教育。民間教育創新的勃發讓我們看到新的希望。
10、管辦評分離改革試點
事件回顧:2015年5月,教育部下發《關於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職能改變的若干意見》,標志著深化教育督導體制改革、轉變教育管理職能和部署構建「政府管教育、學校辦教育、社會評教育」的新格局正式上路。9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組織申報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試點的通知》確定北京市東城區教育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無錫市教育局、浙江省教育廳、青島市教育局、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政府、成都市教育局、克拉瑪依市教育局為全國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綜合試點單位,烏蘭察布市教育局、沈陽市教育局、佛山市順德區教育局、西北大學為單項試點單位。
獲選理由:推進管辦評分離,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新型關系,是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全面推進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但如何構建政府、學校、社會的新型關系、如何將教育管辦評分離從紙上藍圖變為現實等問題還需進行深入探討。
(本文來自21世紀教育研究院)
❷ 江蘇淮安在歷史上出現過哪些名人
漢
韓信——興漢三傑、漢代偉大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軍事理論家,典故「一飯千金」「胯下之辱」「韓信點兵」「十面埋伏」
枚乘——漢賦家、漢賦的開創者之一,著《七發》
枚皋——漢賦家、枚乘之子,典故「枚速馬遲」
臧旻——東漢享有盛譽的政治家、軍事家
臧洪——東漢政治家、軍事家,臧旻之子
三國兩晉南北朝
陳琳——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步騭——政治家、三國吳國丞相
陳騫——政治家、三國魏大司馬
陳登——政治家,三國名人、廣陵太守
鮑照——南朝文學家,元嘉三大家之一,著《鮑參軍集》
鮑令暉——南朝女文學家,鮑照之妹
唐
李珏——晚唐宰相,典故「轅門斬子」
趙嘏——唐代詩人,名篇《長安秋望》
劉采春——唐代女詩人,名篇《望夫曲》
吉中孚——著名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
劉仁贍——五代南唐名將,典故「轅門斬子」
宋
李之儀——北宋著名詞人,名篇《卜運算元》
張耒——北宋詩人,蘇門四學士之一
廉布——北宋著名山水畫家
徐積——北宋文學家、詩人,有宋一代大孝子
衛朴——北宋天文歷法學家、數學家,著《奉元歷》
劉承規——北宋,制訂權衡法
楊介——宋代醫學家,著《四時傷寒總病論》
梁紅玉——南宋著名抗金女將,四大巾幗英雄
龔開——南宋畫家、詩人,作品《中山出遊圖》、《瘦馬圖》
元
湯垕——藝術鑒賞家,著《畫鑒》
潘思誠——元代名醫,人稱古逸先生
明
吳承恩——明代偉大的浪漫主義作家,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西遊記》的作者
王鳴鶴——明代著名軍事理論家,著《登壇必究》
沈坤——嘉靖狀元,抗倭名士,民間稱武狀元
瞿佑——小說家,著《剪燈新話》
蔡昂——政治家、禮部尚書
金濂——政治家、戶部尚書
丁士美——詩文家,襄校《永樂大典》
葉淇——政治家、戶部尚書
仲雲鸞——女詩人,著《保世樓集》
清
關天培——清朝虎門銷煙的愛國名將、民族英雄
王瑤卿——京劇一代宗師、教育家,藝名通天教主
劉鶚——晚清著名小說家、實業家、金石家,清末四大譴責小說《老殘游記》的作者
閻若璩——朴學大師、清代漢學研究的先導
吳玉搢——朴學家、金石學家
邊壽民——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
陸立民——著名畫家
周采名——著名畫家
吳鞠通——著名醫學家,《溫病條辨》為中國中醫四大經典之一,山陽醫派宗師
汪廷珍——清代協辦大學士、道光皇帝老師
李宗坊——清代大學士、汪廷珍學生,江浙學政
駱騰鳳——著名數學家、著《開方釋例》,被譽為「學開方者之金鎖鑰」
劉金方——晚清名醫
潘德輿——文學家
魯一同——著名文學家,桐城派古文大師、詩人、畫家
張養重——著名詩人、被譽為清初詩壇魁首
黃鈞宰——晚清文學家
丁晏——清經學家文學家
邱心如——女彈詞家,《筆生花》為清代「彈詞三大」之一
汪藕裳——女彈詞作家,著《子虛記》
程袖芙——女詩人,著《舊紅蠶館詩存》
陳雲貞——女詩人,著《寄外書》、《寄外詩》
梁魏今——圍棋四大家之首,山陽棋派開創人
楊士驤——晚清名臣、直隸總督、北洋大臣
丁寶銓——晚清名臣、山西巡撫
裴蔭森——晚清名臣、船政大臣
秦煥——晚清名臣、廣西按察使
近代
周恩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總理
羅振玉——近代著名學者、甲骨學的奠基者之一
李公朴——近代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和民主主義者,社會活動家、教育家、新聞出版家
周作民——近代銀行家,金城銀行創辦人
談荔孫——近代銀行家,大陸銀行創辦人、太平保險公司的創辦人之一
朱虞生——近代銀行家,鹽業銀行創辦人
周信芳——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藝名麒麟童
陳白塵——當代著名戲劇家
滑田友——雕塑藝術家,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
謝鐵驪——中國著名導演
吳 強——著名作家,《紅日》的作者
顧祝同——國民黨軍「五虎上將」
安守仁——黃埔軍校十五期
現代
程莘農——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醫、針灸專家
周泰沖——獸醫病毒學家
陳鑒遠——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化學工業界先驅
經福謙——中國科學院院士,凝聚態物理
溫濟澤——新聞學家、新聞教育家、科普作家
黃志千——(1914-1965),原名黃永塤,出生於江蘇省淮陰縣,中國著名飛機設計師
李源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組織部長
許嘉璐——副委員長
張賢亮——現代著名作家
邱健——奧運會男子50米步槍冠軍
郎靜山——攝影大師
謝冰岩——中國著名書法家
戚慶隆——中國著名書法家
陳士桂——中國著名畫家
宋長榮——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❸ 淮安歷史名人
淮安歷史名人有韓信、陳琳、鮑照、周恩來、華春瑩等。
1、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射陽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西漢開國功臣、漢初三傑之一,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
2、陳琳
陳琳(?-217年),字孔璋,廣陵射陽人 。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無確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較年長,約與孔融相當。
3、周恩來
周恩來(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原籍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
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4、鮑照
鮑照(416年?—466年),唐人或避武後諱而作「鮑昭」,字明遠,祖籍東海(今山東郯城,有爭議),大概出生於京口(今江蘇鎮江市),南朝宋文學家,與北周庾信並稱「鮑庾」,與顏延之、謝靈運並稱「元嘉三大家」 。
5、華春瑩
華春瑩(1970.04-),江蘇淮安人,畢業於南京大學。2012年8月接替姜瑜出任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同年11月,擔任外交部發言人。
❹ 2018十大教育新聞
吉林大學相關信息抄,可上學校研究生院官網,或所報專業之二級學院官網通知公告專欄查看。吉林大學,坐落在吉林省省會長春市,是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劃」重點建設的著名學府,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是「21世紀學術聯盟」、「中俄交通大學聯盟」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
❺ 江蘇淮安十大歷史名人
1、周恩來
周恩來是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1949~1976)。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開學校畢業後赴日本求學。
1919年回國,9月入南開大學,在五四運動中成為天津學生界的領導人,並與運動中的其他活動分子共同組織進步團體覺悟社。1920年去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22年和趙世炎(後來是黨的前期重要領導人之一)等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翌年改名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後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書記、中共旅歐支部領導人。
2、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 秦末參加反秦斗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 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 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 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 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 於是,劉邦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3、梁紅玉
梁紅玉,宋代楚州(今淮安)北辰坊人,生於宋徽宗崇寧元年,父親行伍出身,後征方臘戰敗獲罪被殺,紅玉由此淪為京口營伎。
梁紅玉英姿颯爽,紅妝披掛,揮動金山戰鼓,以少於敵軍十倍的兵力大敗金兀術,並圍困金兵於黃天盪達四十八天之久,由此名震華夏,威揚夷狄。
後來韓世忠、岳飛、劉俊三路北伐,梁紅玉隨率一女兵隊伍,屢敗金人、屢立奇功。而「巾幗不讓須眉」這句話也由此而起。
4、鮑照
鮑照(約415年~470年),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漢族,東海(今屬江蘇)人。家世貧賤。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照為亂兵所殺。他長於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鮑參軍集》。
5、劉承規
劉承規(949年—1012年),自宋初當宦官,歷事三朝,深所倚信。他掌管內藏三十年,對度量衡很有研究,為宋朝的權衡改制,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太宗實錄》及《冊府元龜》等史籍的編修,就有劉承規的一份心血。另外還曾參與封查府庫,平定土民-,防備契丹等事件。劉承規是宋代宦官中較有作為的人物。他的一些事跡,值得人們重視。
6、吳承恩
吳承恩(約1500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今樅陽縣雨壇鄉高甸),以祖先聚居樅陽高甸,故稱高甸吳氏。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作者。他生於一個由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
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歷時7年,在晚年時寫就經典著作《西遊記》,後貧老以終。代表作品有《西遊記》、志怪小說集《禹鼎記》(已失傳)、《射陽集》、《春秋列傳序》等。
7、陳嬰
陳 嬰(?—公元前183年),秦末東陽縣(主體在今金湖縣境內 )人,初任縣令史,為人誠實而謹慎。為反-秦統治,東陽少年殺縣令,打算立陳嬰為王。陳嬰之母阻止作罷。後率眾投奔項梁,共立熊心為楚懷王,陳嬰任上柱國,封五縣;後投靠劉邦,封堂邑侯。
8、周渭
周渭,字兆師,唐代淮陰(今江蘇淮安)人,先後於公元779年、780年獲進士榜榜眼和武舉第一名。周渭是為數不多的涉足文武雙科舉的進士之一。
唐代宗大歷十四年(779)己未科王儲榜進士第二人(即為榜眼)。該科進士20 人。知貢舉:禮部侍郎潘炎。試題為《寅賓出日賦》和《花發上林苑詩》。周渭答卷《寅賓出日賦》今存於《文苑英華》。
9、關天培
關天培(1781-1841)清朝將領。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江蘇淮安)人。行伍出身。積功提升,曾任蘇凇鎮總兵,署江南提督。積極協助林則徐查禁鴉片,訓練水師,加強海防,屢挫英國侵略軍的挑釁。
1841年2月,英艦攻虎門,遂率部死守橫檔、永安、靖遠諸炮台,25日,英軍從橫檔登陸。他在靖遠炮台奮力抗敵,血透衣襟,仍死守陣地,頑強抵抗。最終因援軍未至,被槍彈擊中,壯烈殉國。有《籌海初集》。
10、步騭
步騭(zhì)(?—247年),字子山。臨淮淮陰(今江蘇淮陰西北)人。三國時期孫吳重臣。最初避難江東,孫權統事後,召步騭為主記。以平定交州功,加平戎將軍,封廣信侯。後遷右將軍、左護軍,改封臨湘侯。
孫權稱帝,拜驃騎將軍,領冀州牧,後因冀州分與蜀漢而解牧職。又都督西陵。赤烏九年(246年)代陸遜為丞相,次年去世。步騭駐守西陵二十年,曹魏的邊境將士都敬仰他的威信。他性情寬弘,很得人心,喜怒不形與聲色,無論對內還是對外總是表現得十分恭敬。
❻ 淮安有哪些名人
韓 信——[漢] 興漢三傑、漢代偉大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軍事理論家,
枚 乘——[漢] 漢賦家、漢賦的開創者之一,著《七發》
吳承恩——[明] 明代偉大的浪漫主義作家,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西遊記》的作者
關天培——[清] 清朝虎門銷煙的愛國名將、民族英雄
周恩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總理
❼ 十大教育新聞和教育十大新聞區別
第一個是指十個有關教育的新聞第二個是是教育內部十個大新聞,范圍還是不一樣
❽ 淮安史上教育家有哪些
10.淮安名人
漢
韓 信——[漢] 興漢三傑、漢代偉大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軍事理論家,典故「一飯千金」「胯下之辱」「韓信點兵」「十面埋伏」
枚 乘——[漢] 漢賦家、漢賦的開創者之一,著《七發》
枚 皋——[漢] 漢賦家、枚乘之子,典故「枚速馬遲」
臧 旻——[東漢] 東漢享有盛譽的政治家、軍事家
臧 洪——[東漢]東漢政治家、軍事家,臧旻之子
三國兩晉南北朝
陳 琳——[三國] 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步 騭——[三國] 政治家、三國吳國丞相
陳 騫——[三國] 政治家、三國魏大司馬
陳 登——[三國] 政治家,三國名人、廣陵太守
鮑 照——[南朝] 南朝文學家,元嘉三大家之一,著《鮑參軍集》
鮑令暉——[南朝] 南朝女文學家,鮑照之妹
唐
李 珏——[唐] 晚唐宰相,典故「轅門斬子」
趙 嘏——[唐] 唐代詩人,名篇《長安秋望》
劉采春——[唐] 唐代女詩人,名篇《望夫曲》
吉中孚——[唐] 著名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
劉仁贍——[五代] 南唐名將,典故「轅門斬子」
宋
李之儀——[北宋] 北宋著名詞人,名篇《卜運算元》
張 耒——[北宋] 北宋詩人,蘇門四學士之一
廉 布——[北宋] 著名山水畫家
徐 積——[北宋] 文學家、詩人,有宋一代大孝子
衛 朴——[北宋] 天文歷法學家、數學家,著《奉元歷》
劉承規——[北宋] 制訂權衡法
楊 介——[北宋] 宋代醫學家,著《四時傷寒總病論》
梁紅玉——[南宋] 南宋著名抗金女將,四大巾幗英雄
龔 開——[南宋] 畫家、詩人,作品《中山出遊圖》、《瘦馬圖》
元
湯 垕——[元] 藝術鑒賞家、著《畫鑒》
潘思誠——[元] 元代名醫,人稱古逸先生
明
吳承恩——[明] 明代偉大的浪漫主義作家,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西遊記》的作者
王鳴鶴——[明]明代著名軍事理論家,著《登壇必究》
沈 坤——[明] 嘉靖狀元,抗倭名士,民間稱武狀元
瞿 佑——[明] 小說家,著《剪燈新話》
蔡 昂——[明] 政治家、禮部尚書
金 濂——[明] 政治家、戶部尚書
丁士美——[明] 詩文家,襄校《永樂大典》
葉 淇——[明] 政治家、戶部尚書
仲雲鸞——[明] 女詩人,著《保世樓集》
清
關天培——[清] 清朝虎門銷煙的愛國名將、民族英雄
左寶貴——[清] 清朝甲午戰爭的愛國名將、民族英雄
陳白塵——當代著名戲劇家
王瑤卿——[清] 京劇一代宗師、教育家,藝名通天教主
劉 鶚——[清] 晚清著名小說家、實業家、金石家,清末四大譴責小說《老殘游記》的作者
閻若璩——[清] 朴學大師、清代漢學研究的先導。
吳玉搢——[清] 朴學家、金石學家
邊壽民——[清] 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
陸立民——[清] 著名畫家
周采名——[清] 著名畫家
吳鞠通——[清] 著名醫學家,《溫病條辨》為我國中醫四大經典之一,山陽醫派宗師
汪廷珍——[清] 清代協辦大學士、道光皇帝老師
李宗坊——[清] 清代大學士、汪廷珍學生,江浙學政
駱騰鳳——[清] 著名數學家、著《開方釋例》,被譽為「學開方者之金鎖鑰」
劉金方——[清] 晚清名醫
潘德輿——[清] 文學家。
魯一同——[清] 著名文學家,桐城派古文大師、詩人、畫家
張養重——[清] 著名詩人、被譽為清初詩壇魁首
黃鈞宰——[清] 晚清文學家
丁 晏——[清] 清經學家文學家
邱心如——[清] 女彈詞家,《筆生花》為清代「彈詞三大」之一
汪藕裳——[清] 女彈詞作家,著《子虛記》
程袖芙——[清] 女詩人,著《舊紅蠶館詩存》
陳雲貞——[清] 女詩人,著《寄外書》、《寄外詩》
梁魏今——[清] 圍棋四大家之首,山陽棋派開創人
楊士驤——[清] 晚清名臣、直隸總督、北洋大臣
丁寶銓——[清] 晚清名臣、山西巡撫
裴蔭森——[清] 晚清名臣、船政大臣
秦 煥——[清] 晚清名臣、廣西按察使
近代
周恩來周恩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總理
羅振玉——近代著名學者、甲骨學的奠基者之一
李公朴——近代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和民主主義者,社會活動家、教育家、新聞出版家。
周作民——近代銀行家,金城銀行創辦人
談荔孫——近代銀行家,大陸銀行創辦人、太平保險公司的創辦人之一
朱虞生——近代銀行家,鹽業銀行創辦人
周信芳——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藝名麒麟童
滑田友——雕塑藝術家,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
陳登科——當代著名作家
謝鐵驪——中國著名導演
張賢亮——現代著名作家
吳 強——著名作家,《紅日》的作者
邱 健——奧運會男子50米步槍冠軍
郎靜山——攝影大師,台灣
米有教育家
❾ 第八屆首都十大教育新聞人物公開課小學生觀後感怎麼寫(500字)急!!!
建議你這樣試試看:
- 網路搜索借鑒《春天的課堂-第八屆首都十大教育新聞人物公開課》觀後感有哪些;
網路搜索參考春天的課堂-第八屆首都十大教育新聞人物公開課首播觀後感3篇;
網路搜索參考《春天的課堂-第八屆首都十大教育新聞人物公開課》觀後感精選六篇。
注意事項:勤學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