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語文教育學新論

語文教育學新論

發布時間: 2020-11-18 10:36:33

教育學師范類考研主要考哪些科目

考試科目:思想政治100分,外語100分,教育學綜合專業課300分。教育學考研初試考試時間為:政治180分鍾,外語180分鍾,教育學綜合專業課180分鍾。

照學習方式的不同,中國的研究生可分為脫產研究生和不脫產研究生。前者指在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進行全日制學習的研究生,又稱全日制研究生;後者指在學習期間仍在原工作崗位承擔一定工作任務的研究生。

不脫產研究生按照入學和考核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博士)學位,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包括參加十月聯考的攻讀專業學位、一月份管理類全國聯考、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等)和單獨考試取得碩士學歷證書和學位證書。

(1)語文教育學新論擴展閱讀

教育學專業它包括教學論、課程論、小學教育和數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等專業。其中,教學論是著重對教學方面的研究,它要探討的基本問題既包括做好教學這件事的行事依據,又涉及如何提高教和學的合理性與有效性;而課程論的研究領域主要涉及學校課程設計、編制、實施和課程評價等的理論與實踐。

課程論與教學論難以說有明確的劃分界限,至今有三種理解,教學論中包含課程論,課程論中包含教學論,教學論與課程論有交叉部分。所以一般這兩個專業所學內容大致相同,有很多高校所開設的就是「課程與教學論」這一學科,不會分的如此詳細。

❷ 誰能告訴我教育學中師生關系的舊三中心論和新三中心論的內容

舊的三中心論 以教師、教材和課堂為中心
新的三中心論 以學生、體驗和情境為中心

❸ 兒童教育新論的作者簡介

劉曉東,教育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全國青聯委員。著有《兒童精神哲學》《兒童教育新論》《解放兒童》《兒童文化與兒童教育》《蒙蔽與拯救:評兒童讀經》等。 「作者力圖從兒童自身的諸種精神現象的特點及其發生發展規律出發來建立兒童教育學的理論體系」,「以往各種教育學教材和專著……一般只是將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形式面的簡單描述作為論證根據,而未深入到兒童心理的內容面――兒童精神世界的諸多豐富現象之中……本書則對兒童的哲學、科學、倫理學、藝術等方面的內在精神世界作了深入闡釋,並力圖據此探索兒童教育學的理論與方法,應當說是對當前教育學(尤其是低齡兒童教育學)的一個貢獻。」「在幾個專題分論中,作者對兒童哲學教育的研究和整理在國內應屬開創性研究。……在兒童道德教育基本理論的研究中是有所開拓的。在其他幾章中,作者也同樣表述了一些新的觀念。」(見魯潔教授序)
該書主張,教育應當尊重兒童的天性和兒童的世界;兒童教育學學科的理論建構應當以兒童的天性和兒童世界(或兒童生活)以及兒童成長的軌跡和規律作為邏輯起點。
目錄:
魯潔序
前言
第一章 兒童觀
第一節 兒童觀的演變歷史
一、古代的兒童觀:兒童就是小大人
二、中世經的兒童觀:兒童生而有罪
三、文藝復興時期的兒童觀:從新人類觀推導出的新兒童觀
四、理性時代或啟蒙時代的兒童觀:「白板說」的兒童觀與「兒
童的發現」
五、「教育心理學」運動:對科學兒童觀的召喚
六、兒童心理學的建立:兒童觀在科學層面上出現已成為可能
七、20世紀:「兒童的世紀」及其問題
第二節 兒童觀演變的原因
一、人類主體的發育水平對兒童觀演變過程的制約作用
二、時代精神對兒童觀演進的影響
第三節 兒童福利與權益的發展
第四節 兒童崇拜
一、中國的兒童崇拜
二、西方的兒童崇拜
第五節 兒童觀在中國文化中的演變及其現代化問題
一、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兒童觀
二、中國近現代的兒童觀
三、中國當代的兒童觀
四、兒童觀的現代化途徑
第二章 教育觀
第一節 「教育」一詞的初始意義為兒童教育
一、「教育」的詞源學意義是指兒童教育
二、再論教育的原初意義是兒童教育
第二節 教育發生(或起源)的原因
一、童年的由來與教育發生的生物學前提
二、兒童期的存在對於游戲和教育發生的意義
第三節 兒童教育的本質
第四節 教育與發展是相互決定、相互制約的
第五節 兒童發展的階段性質及其對教育的決定
一、兒童心理發展存在階段性
二、階段的連續性是先天與後天的相互作用和辯證統一的結果
三、外部條件不能影響發展階段連續的次序、時間或速率
四、教育不能夠超前,亦不可以滯後,它應當著眼於當前發展的關鍵期(兼
論什麼年齡入學最適宜?)
第六節 教育應當「無為」----園丁說與否定教育論述評
一、園丁說
二、否定教育論
三、綜論
第七節 教育不僅應當使兒童發展,而且應當使兒童歡樂
第八節 論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
第九節 教育者的人格:一種巨大的教育影響源
第十節 論教師職業及其幸福
第三章 兒童的身體與兒童體育
第一節 兒童的身體
一、兒童身體的由來人類胚胎的發育是對人類產生以前的整
個生命史的復演
二、兒童身體的發育需要文化環境
三、兒童身體的發育是在全面地辯證地復演人類文化演進歷史的
過程中完成的
第二節 兒童體育的目的和功能
第三節 怎樣進行兒童體育
一、兒童保健
二、兒童身體鍛煉
第四章 兒童的哲學與兒童哲學教育
第一節 兒童的哲學
一、兒童有其自己的哲學
二、什麼是兒童的哲學
三、兒童的哲學與成人的哲學有什麼不同
四、兒童的哲學是兒童的一種天性
五、為什麼要研究兒童的哲學
第二節 為什麼要對兒童進行哲學教育
一、歷史的召喚:理解、思考和發現
二、哲學教育可以執行思維訓練的功能
三、哲學教育可以執行培養世界觀以及提升精神境界的功能
四、哲學教育可以執行文化陶冶的功能
五、哲學或哲學教育可以促進人內部精神財富的增益,從而為人
獲得外部物質財富准備好條件
六、早期的哲學沖動會影響人的一生
第三節 怎樣向兒童進行哲學教育?
一、作為思維訓練的哲學教育
二、作為智慧探求的哲學教育
三、作為文化陶冶的哲學教育
第五章 兒童的科學與兒童科學教育
第一節 兒童的科學
第二節 為什麼要對兒童進行科學教育
一、科學的功能
二、一些思想家對兒童科學教育必要性的認識
三、兒童時期的科學探索對個體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節 怎樣對兒童進行科學教育
一、科學方法
二、科學精神
第四節 兒童科學教育的誤區:消滅童話世界
第五節 我們能否貢獻一個愛因斯坦
第六章 兒童的倫理學與兒童道德教育
第一節 兒童有其自己的倫理學
第二節 兒童的倫理學:兒童對外部規定的建構
一、兒童的道德認識是兒童對「外部道德主體」之行為規則的構建
二、角色承擔與道德認識的來源
三、觀察學習與道德認識的來源
四、兒童的倫理學演進的動力
第三節 兒童的倫理學:兒童的道德困惑與道德認識
一、兒童的道德困惑
二、兒童的道德認識
第四節 兒童的倫理學是兒童的道德范疇編織的網路
一、什麼是道德范疇
二、兒童的道德范疇是邏輯的系統的展開的
三、兒童的道德范疇系統是怎樣的
第五節 總結:兒童的倫理學的性質
第六節 方法論方面的思考
一、系統方法
二、邏輯的與歷史的一致
第七節 研究兒童的倫理學具有重要的教育學意義
一、兒童的倫理學能幫助我們從整體上把握兒童的道德認識
二、兒童道德教育應注意道德內容與道德形式的統一
三、道德知識的傳授在兒童早期是必要的
四、發展兒童的智慧,為提高兒童道德水平提供必要條件
五、對於不同年齡的兒童應當採用不同水平的道德教育形式
六、利用交往、游戲、童話,促進兒童道德發展
七、幫助兒童建構其道德范疇是道德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八、與兒童開展對話
九、建立健康的道德生態環境
第七章 兒童的藝術與兒童藝術教育
第一節 兒童的審美
一、審美是兒童的天性
二、主客體演進對兒童審美表現的影響
三、兒童的審美是與認識平行發展的
四、審美和藝術具有怎樣的關系?
第二節 兒童的藝術
一、兒童都是藝術家
二、兒童藝術的性質
三、怎樣理解兒童的藝術
四、為什麼要研究兒童的藝術
第三節 為什麼對兒童進行藝術教育?
一、藝術教育在促進兒童主體發育方面具有獨特的價值
二、審美是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藝術教育可以進一步發展這種方式
第四節 怎樣進行兒童藝術教育?
一、保護兒童的藝術天性
二、兒童審美教育
三、兒童藝術創造教育
第八章 兒童的語言與兒童語言教育
第一節 兒童的語言
一、兒童具有先天的語言潛能
二、兒童的語言發展、思維發展與社會性發展是辯證統一的
三、兒童語言習得的階段
四、兒童語言習得的理論
五、兒童的言語演生的邏輯路徑
第二節 兒童語言教育
一、兒童先天的語言潛能是在認識和交際過程中表達出來的
二、在對人類已有思想的理解中學習語言
三、對於兒童應當進行適度的專門的語言培養
第三節語言教育的誤區:超前識字
一、超前識字觀念的文化根源
二、超前識字的局限性和危害性
第九章 兒童教育的整體構型
第一節 真善美的統一與教育的整體構型
一、真善美是辯證統一的
二、真善美的辯證統一與教育的整體構型
第二節 個體與類的精神發生的一致性與教育的整體構型
一、精神發生學研究的歷史
二、個體與類的精神發生過程是一致的
三、精神發生的坐標模型
四、現代精神個體的發生是教育發生
五、個體與類的精神發生的一致性與課程設計 跋
本書試圖建構以兒童為本位的教育學體系,是一部兒童教育學專著,亦可用作學前教育專業、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兒童教育學教材。作者力圖從兒童自身的諸種精神現象的特點及其發生發展規律出發來建設兒童教育學的理論體系。以往各種教育學教材和專著雖然也將教育與兒童身心特點相適應作為基本規律,但由於對兒童身心特點的論述不夠全面和深入,一般只能將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形式(如認識、情感、意志等)的簡單描述作為論證根據,而未深入到兒童心理的內容面——兒童精神世界的諸多豐富現象之中,為此教育與兒童特點相適應的論述不免流於浮泛。本書則對兒童的哲學、科學、倫理學、藝術等方面的內在精神世界做了深入闡釋,並力圖據此探索兒童教育學的理論與方法,應當說是對當前教育學(尤其是低齡兒童教育學)的一個貢獻。作者簡介
劉曉東,教育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全國青聯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兒童哲學、教育哲學、文化哲學、學前教育學。目錄

❹ 教師資格證報考時間

教師資格認定理論課考試每年3月、11月各舉行一次。報名時間為每年1月、9月(在普通高校在校學生的報名時間由自考辦另定)。

教材由自考辦供應。 教學技能測試每年舉行1—2次,一般在上半年的5月和下半年的11月報名,具體時間由當地教師資格認定指導中心確定後公布。教學技能測試的內容為:備課、說課或上課、面試。

根據省教師資格認定指導中心意見,全日制普通高校畢業班學生,在未取得畢業證書前允許參加教師資格認定理論考試,但在申請參加教學技能測試時,應已獲得相應學歷證書。

2015年上半年國家統一考試中小學教師資格面試時間為5月16日-17日。

2015年下半年國家統一考試中小學教師資格報名時間:9月7日-9月13日,筆試時間11月1日。

(4)語文教育學新論擴展閱讀:

考試流程

考普通話證(語文老師要二級甲等以上;其他科目要二級乙等以上) 一般3月到6月,9月到12月每個月可以考一次。

考心理學以及教育學(該考試半年一次,通常在3月和10月, 有效期要根據自己省份的規定,因此最好一次性通關;在考心理學和教育學時,就要報名好考試的等級——幼兒教師/小學/初中/高中

(高職)/大學,你的學歷一定要高你報名等級一級,如果你要教高中就一定要大專以上學歷,另外大學教師證是提供給大學在職教師考的)

❺ 教育學原理專業的論文比較新穎的有哪些話題

1.觀察生活,用心體會。
2.隨身攜帶筆記本,不錯過任何一個小小的靈內感,任何一個感動容你,讓你震驚的瞬間。
3.從閱讀中模仿人物的刻畫,從閱讀中汲取材料。
(1)缺乏對人物的描寫,使人物顯得干癟。(2)敘述太過平淡,不帶情感,缺乏感人的力量,連自己都不能感動的作品是沒有辦法感動別人的

❻ 小學教學論的歷史發展的主要特點

教育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

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

教育現象是指教育活動的特徵,包括教育社會現象和教育認識現象。教育社會現象指的是教育與社會的關系,比如學校的布局教師福利等;教育認識現象指的是教育與學生認識活動的關系,比如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習問題等。

教育規律是教育內部諸因素之間、教育與外部諸因素之間客觀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前者包括教師教材教學設備、教學、德育等因素之間的聯系,後者包括學校與社區、教育與人口、教育與經濟發展等社會因素的必然聯系。

教育學的研究任務是闡明教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揭示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更新人們的教育觀念,給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提供方法和理論的指導,以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教育學與教育方針政策、教育實踐經驗的關系

(一)教育學不等於教育方針政策

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的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教育方針政策法規是人們根據-定 的需要而制訂出來的 ,是人們主觀意 志的體現。

教育方針政策法規要想順利實施,促進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就必須遵循教育的客觀規律。同時教育學也可以對教育方針政策法規是否符合教育客觀規律做出評價建議乃至批評。

(二)教育學不等於教育實踐經驗

教育學的重要理論來源之一是對教育經驗的概括總結。教育學對教育經驗具有指導意義,是對教育實踐經驗的提高、開華,但它不是對教育經驗的總結、匯編,不是「教育經驗總結學」

三、教育學與教育科學

教育學是龐大教育科學體系中的基礎學$教育科學是以教育現象和教育規律為共同研究對象的各門教育學科的總稱,,是若於個教育類學科構成的學科總體。

第二節教育學的發展概況

一、教育學的萌芽階段

教育學還沒有從哲學中分化出來,尚未形成門獨立的學科。

我國戰國時期出現的學記》是世界上最早支門論述教育的著作。其中的教學相長、及時而教不陵節而施、啟發誘導、循序漸進、長善救失、藏息相輔、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等思想,至今仍然有積極意義。300多年後,西方第一-本教育專著古 羅馬昆體良的《雄辯術原理》(又譯<論演說家的教育》問世。此外,《論語》孟子的《孟子》、老子的《老子》、朱熹的《四書集注》、王守仁的《傳習錄》、無名氏的《大學》、 韓愈的《師說》以及西方柏拉圖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等著作中都有許多豐富、深刻的教育思想。

二、獨立形態教育學的產生(15年、16年、18年選擇題)

從歐洲文藝復興開始,教育學從哲學體系中分化出來。

英國哲學家培根作為近代實驗科學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學作為獨立學科提了出來。他提出歸納法,為教育學的發展奠定了方法論的基礎。

捷克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於1632年出版的《大教學論》是教育學形成門獨立學科的標志、是近代是早的一都教育學著作。此後重要的教育學著作還有英國洛克的(教育設話法閑盧校的(愛張兒瑞士裝斯泰洛齊的(林哈德與葛售德》.德因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德國福祿貝爾的《人的教育》英國斯賓塞的《教育論》、俄國烏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對象》美國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等。

誇美紐斯的主要教育觀點:教育要適應自自然,首次提出並論證直觀性、系統性、量力性、鞏固性和自覺性等教學原則:首次從理論上論述 了班級授課制;提出「泛智教育」, 主張讓一切人掌握一切科學知識,成為網路全書式的學者。他曾經贊譽教師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洛克的主要教育觀點: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說" .認為人的心靈如同白板,觀念和知識都來自後天:主張紳士教育,紳士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代麥作《教育漫話》中。

赫爾巴特的主要教育觀點:強調教學必須使學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時候 喚起心中已有. 的觀念;提出「明了聯想系統方法」四階段教學方法;提出「教育性教學」原則,認為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形成傳統教育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的特點;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良好的社會公民。

杜威的主要教育觀點:提出新三中心論兒童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將教育的本質概括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 教育即經驗的改造」;主張「在做中學」,在問題中學習。

三、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建立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經典作家根據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對教育的階級性、人的全面發展等問題做出了科學的解釋。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建立:使教育科學真正步人科學化發展階段。

蘇聯一批教育家在確立和建設社會主義教育科學事業的過程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闡述教育問題,逐漸形成了社會主義教育理論,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克魯普斯卡婭的《國民教育與民主制度》、加里寧的《論共產主義教育》馬卡連柯的《論共產主義教育》和(教育詩》。我國最早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楊賢江的《新教育大綱》(1930年)。

四、』教育學發展中逐漸形成的理論派別

(一)實驗教育學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德國教育家梅伊曼的(實驗教育學綱要》,拉伊的(實驗教育學》。觀點:反對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強調概念思辨的教育學:提倡把實驗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方法運用於教育研究:劃分教育實驗階段;主張用實驗統計和比較的方法探索兒童心理發展過程的特點及其智力發展水平,用實驗數據作為改革學制課程和教學方法的依據。

(二)文化教育學(精神科學教育學)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德國教育家狄爾秦的《關於普遍妥當的教育學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與文化》,利特的《職業陶冶、專業教育、人的陶冶》。

觀點:教育是一個歷史文化的過程;教育的目的是促使社會歷史的客觀文化向個體的主觀文化轉變,培養完整的人格:培養的主要途徑是陶冶和喚醒.強調師生的對話。

(三)實用主義教育學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克伯屈的《設計教學法》。

觀點:崇尚改良主義教育哲學觀,批判傳統教育理論。強調兒童中心忘主張「教育即生活「一學校即社會」注重「做中學.倡導實驗精神和行動研究

(四)批判教育學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美國鮑爾斯與金蒂斯《資本主義美國的學校教育》,布厄迪爾的《教育、社會和文化的再生產》,阿普爾的《教育與權力》,吉魯的《批判教育學、國家與文化斗爭》。

觀點:當代資本主義的學校教育不是種民 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在生產者社會不平等的工具:教育受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制約,教育學的目的就是幫助分析教育背後的利益關系,達到意識的啟蒙和解放,從而尋找克服不公正的策略。

五、當代教育理論的新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教育理論有了新的發展。

蘇聯贊可夫主要著作有:<教學與發展>《教學論與生活》《論小學教學》等,他提出了五條教學原則:高難度、高速度、以理論知識為指導、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使全班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在《給教師的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等著作中系統論述了他的全面和諧教育理論,其著作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在西方,皮亞傑在(教育科學和兒童心理學》一書中提出兒童智力發展階段與教學的關系理論;美國教育家布魯納的結構課程理論,強調學習學科的基本結構,提出了早期學習和發現學習的理論:德國的瓦:根含因提出「范刨方式教學理論」等。

第三節

學習教育學的意義

一、有助於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提高貫徹社會主義教育方針、政策的自學習教育學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育理論水平和思想想水平,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更好地了解我國的教育方針政策的理論依據.從而提高貫徹我國社會會主義教育方針政策的自覺性。

二、有利於鞏固熱愛教育事業的專業思想,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學習教育學還可以提高對教育工作的認識,,進一步明確教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地位和作用,這就有利於進一步樹立和鞏固執資教愛教育事業的專業思想。

三、有助於認識和掌握教育規律,提高從事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學習教育學可以了解教育規律和教育教學工作的常規,掌握教育技能,掌握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自己的教育工作水平和能力,使教育教學工作科學化,提高教育質量。

四、有助於推動學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學研究

學習教育學,掌握正確的教育理論,這就有利於提高教育工作者進行教育改革的自覺性,從而推動學校教育改革的進行,推動教師的教育科學研究。

❼ 教育學比較新穎的論文題目,誰知道幫忙一下謝謝!!

你要是找國濤期刊,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了好不好?

畢業論文是學術論文的一種形式,為了進一步探討和掌握畢業論文的寫作規律和特點,需要對畢業論文進行分類。由於畢業論文本身的內容和性質不同,研究領域、對象、方法、表現方式不同,因此,畢業論文就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按內容性質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畢業論文分為理論性論文、實驗性論文、描述性論文和設計性論文。後三種論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學生可以選擇的論文形式,這里不作介紹。文科大學生一般寫的是理論性論文。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