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南京飛琴教育

南京飛琴教育

發布時間: 2020-11-19 04:57:56

A. 本人五一在東莞樂博琴行購買一台珠江118m教學琴9100不知貴嗎

肯定便宜了啊,我一個朋友在南京買的。比這個價格貴了不少呢

B. 南京的文化特色

南京夫子廟 夫子廟是供奉和祭祀我國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它作為古城南京秦淮名勝蜚聲中外,是國內外遊人嚮往的游覽勝地。 夫子廟建於景佑元年(1034年),就東晉學宮擴建而成。這一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迭經滄桑,幾番興廢,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後,又在日軍侵入時遭破壞。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重視保護歷史文物,將其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市政府連年撥款,精心維修,使之成為秦淮河畔的標志性建築。 夫子廟的建築富有明清色彩。它以大成殿為中心,從照壁至衛山南北成一條中軸線,左右建築對稱配列,佔地廣約26300平方米。四周圍以高牆,配以門坊、角樓。 秦淮河南岸的照壁,建於明萬曆三年(1575年),高大雄偉,全長110米,為全國照壁之最。與全國各地孔廟顯著不同的,它以秦淮何自然河流為泮池。池之北岸石欄則是明正德九年(1514年)所建。廟的第一道門為欞星門,是石結構六柱三門,造型優美,其間鑲飾牡丹浮雕圖案。 進入欞星門,迎面便是大成門。孔子對中國古代文化做了集大成的工作,此門因名"大成"。門前石獅雄踞,門左右辟角門。門內兩側分列四塊古碑:《孔子問禮圖碑》,一說為南朝齊永明二年(484年)遺物;《集慶孔子廟碑》,元至順元年(1330年)刻成;《封至聖夫人碑》,元至順二年(1331年)刻成;《封四氏碑》元至順二年刻成。 大成門內為中心廟院,院內植有銀杏八棵,古燈對稱有致,中間一條筆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此丹墀是祭孔時舉行樂舞的地方,正中豎立一尊青銅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是全國最大的孔子青銅像。兩旁石階有每尊高1.80米的孔子弟子顏回、子路等十二賢人漢白玉塑像分班侍立。巍峨庄嚴的大成殿,重檐飛翹,斗拱交錯,龍吻脊中有雙楷戲珠立雕,雙重飛檐中海藍色豎匾上三個金色大字"大成殿",是姬鵬飛的手書。 大成殿是夫子廟的主殿,高16.22米,闊28.1米,深21.7米。殿內正中懸掛一幅全國最大的孔子畫像,高6.50米、寬3.15米。殿內陳設仿製2500年前的編鍾、編磬等十五種古代祭孔樂器,定期進行古曲、雅樂演奏,演出反映明人祭孔禮儀的大型明代祭孔樂舞,使觀眾聽到春秋時代的"鍾鼓之樂"、"琴瑟之聲",展現二千多年前另古樂風貌。大殿四周是孔子業績圖壁畫,形神並具。 廟院被兩廡碑廊環抱,牆上鑲有三十塊由趙朴初、林散之、沈鵬、武中奇等著名書法家撰寫的墨寶真跡碑刻。碑廊里陳列著被譽為"中華一絕"的雨花石展覽。大成殿內也經常籌辦其他歷史文物和藝術品展,宣傳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 這里既是歷史文物建築,又是反映南京風土人情、弘揚民族文化的博物館。自1984年復建以來接待遊客60多萬人。在這里,春有金陵燈會;夏有民俗文化廟會和"秦淮之夏"納涼晚會;秋有美食節、文化節、祭孔活動和菊展。 古老的夫子廟大成殿作為秦淮風光帶的中心景點,正以嶄新的面貌和一流的服務迎接八方來客. 巍峨輝煌的大成殿作為夫子廟的核心景區,是供奉和祭祀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因孔子對中國古代文化作出了集大成的貢獻而得名,布局為前廟後學宮。門前古獅雄踞,門左右辟角門。封建時代只有官員可以由大門出入,一般士子只能從旁邊進出。 進入門內,映入眼簾是一座漢白玉卧碑,正面是古代名書法家題的「南京夫子廟」,北面鐫刻詳細記載了重建夫子廟的經過。進入中心廟院,中間一條筆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坍墀,坍墀正中豎一尊青銅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噸,是全國最大的孔子青銅像。甬通兩旁每尊高1.8米的孔子弟子中八位賢人漢白玉塑像分班侍立。廟院被兩廡碑廊環抱,牆壁上鑲有30塊趙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書法家的墨寶真跡碑刻,碑廊里陳列著被譽為「中華一絕」的南京特產雨花石精品展覽,色彩繽紛,玲瓏剔透。巍峨庄嚴的大成殿主殿高16.22米,闊28.1米,深21.7米,重檐飛翹, 斗拱交錯。殿內正中懸掛一幅全國最大的孔子畫像,高6.5米,寬3.15米, 兩側有四亞聖顏回、曾參、孔仍、孟軻的漢白玉雕像,四周牆壁展出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跡的巨幅彩石鑲嵌壁畫。從大成殿後門走出,即進入學宮參觀區。學宮是科舉時代本省學子讀書的最高學府,為使士子接受教化,漸知遵循先聖先賢之道,所以學宮總是和孔廟建在一起。作為江蘇古代文教中心的學宮位於大成殿後,以明德堂、尊經閣為主體,「東南第一學」門匾由清末狀元秦大士題寫 現在的夫子廟有許多商業街十分繁華。

C. 談中國近代鋼琴音樂的發展史

鋼琴傳入中國不過百餘年,相當於晚浪漫主義時期。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是一個艱難的歷程。1949 年前,中國鋼琴曲創作數量很少。現代音樂流派非常多,1949 年到1966 年,基本上是浪漫主義的「民歌加和聲」的思維模式,1966 年到1978 年,只有由「樣板戲」旋律改編而成的鋼琴曲才能生存,直到80 年代,中國鋼琴創作的風格才真正開始走向多樣化。

1.西方的鋼琴來到陌生的東方古國
公元1601 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北京朝見明朝皇帝,在他貢獻的禮物中,有一件樂器,中國史書上稱為「七十二弦琴」,實際上就是鋼琴的前身,古鋼琴的一種,根據對它的形狀和發音原理的記載,應當是古鋼琴中的擊弦古鋼琴。皇帝想聽聽,於是命四名太監向與利瑪竇同來的西班牙傳教士學了一個月的彈奏法,這四名太監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古鋼琴學生。
到了清代,康熙皇帝不僅是我國歷史上少數對西方科技、文化感興趣的帝王之一,而且還有親身學習西方音樂的實際行動。1673 年,經人推薦,葡萄牙傳教士徐日升應召,擔任康熙的音樂教師,教授皇帝西方樂理和古鋼琴。皇帝學習的具體情況不得而知,但史料記載,1703 年,也就是師從徐日升的30 年後,他還能在古鋼琴上演奏中國古琴曲《普奄咒》,將中國樂曲在西方鍵盤樂器上再現出來,這表明他相當水平的彈奏技巧。康熙在位的時間是1662—1722 年,相當於歐洲巴洛克音樂靠後的時期。康熙個人愛好西方音樂,但並未頒布御旨廣泛推進,普及巴洛克音樂。
有確切記載的鋼琴(不是古鋼琴的傳入),是1842 年(已經是肖邦的時代)中英簽了《南京條約》後,英國商人認為中國是個廣大市場,一個鋼琴商行運來大批鋼琴到中國,但是,在當時社會條件下,實際並不存在他們想像的鋼琴市場,這批鋼琴後來也就下落不明了。
到了19 世紀、20 世紀之交,也就是歐洲浪漫音樂進入末期之時,上海、北京等地出現了教會學校,才開始有民間的鋼琴教學活動,但仍然人數較少,影響力也不大。
鋼琴真正在中國大地站住腳,取得社會性的地位,是在本世紀初的「學堂樂歌」運動當中實現的。「學堂樂歌」是將某些日本、歐美歌曲的曲調,填上具有反封建思想、要求富國強兵內容歌詞的歌曲。這些與傳統音樂大有差別的新音調、新的音調,中國固有的樂器難以為它伴奏,於是鋼琴、風琴參加進來。這說明一種樂器、一種藝術形式,只有當它符合某種社會性的需要時,才能在這個社會里存活下來。

2.中國人的鋼琴演奏才能
新的樂器來了,首先要學會使用它,鋼琴教學活動也同時出現了。最初的教會學校已經有了最早的鋼琴教學。到了1919 後,北京、上海相繼成立了許多音樂社團,其中大都有鋼琴教學。與此同時,在一些高等院校內也有了更系統、更正規的鋼琴教學,如「北大音樂傳習所」、「北京女高師音樂科」、「北京藝專音樂科」等。
1927 年在上海成立了我國第一所高等專業音樂教育機構———上海國立音樂學院,中國的鋼琴教育進入了更專業化的高水平時期。
在中國人學習鋼琴的早期,很自然地主要由外國人擔任教師。但中國優秀學生掌握鋼琴技巧的能力卻是出乎他們的意料的。例如,在上海「國立音樂學院」任教的薩哈羅夫,原來是彼得堡音樂學院的教授,在歐洲也是一流的演奏家,當著名的中國音樂教育家蕭友梅請他留在上海任教時,他曾表示,在中國有什麼可教的呢?只是在蕭友梅一再挽留下,才抱著試試看的心理開始了他的授課。當他全身心投入工作後,就立刻喜歡上了聰明的中國青年,直到去世也沒有離開中國。我國第一代鋼琴家李獻敏、李翠貞、丁善德等,都是他的學生。還有義大利人梅百業也教鋼琴,著名鋼琴家朱工一、傅聰等人就是他的學生。
50 年代,原蘇聯及東歐一些國家的鋼琴家、鋼琴教授與中國鋼琴界往來頻繁,對提高中國的鋼琴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後中國鋼琴水平迅速提高,僅1951—1964 年間,就有13 名我國鋼琴家在20 次不同的國際比賽中獲獎,其中包括傅聰、顧聖英、劉詩昆、殷承宗、李名強等人。而我國的鋼琴教授丁善德、朱工一、周廣仁、吳樂懿、李其芳等又都應聘擔任過各種國際鋼琴比賽的評委。
「WG」過後,特別是80 年代,在中外音樂的廣泛交流中,新一代鋼琴家成長起來。例如李堅、韋丹文、許裴平、孔祥東等等,都在重大比賽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同時,在普及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鋼琴進入千千萬萬個普通家庭之中,全國所有大中城市,幾乎都捲入到了「鋼琴熱」之中。

3.中國的鋼琴曲
當今,中國人不僅能彈好鋼琴,而且還能製造達到相當水平的鋼琴。然而,鋼琴來到中國的最重要的意義還不限於此,而是由此產生出來的中國的鋼琴曲的創作,這段歷史已有90 年之久。
20 世紀最初的20 年裡,中國鋼琴曲的創作可以以趙元任為代表。趙元任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和作曲家,大約1913年,他還在美國康乃爾大學讀書時,曾為風琴改變一首樂曲《花八板與湘江浪》。
鋼琴是立體、多聲的樂器,當我們在鋼琴上彈出一條中國曲調時,立刻就遇到一個如何處理多聲結合的問題,中國傳統音樂思維主要是單聲的,歐洲雖然已經有了多聲音樂的系統技術體系,但卻往往不適合中國的曲調。本世紀初的20 年間,中國作曲家都在探索如何克服這一難題。1915 年趙元任又寫了一首《和平進行曲》,這是正式發表的第一首中國鋼琴曲。30 年代,對中國鋼琴曲創作來說,一件大事是「徵求中國風味鋼琴曲」的創作比賽。1934 年,游歷中國的美籍俄羅斯作曲家、鋼琴家齊爾品深深地迷上了中國音樂。為了在世界各地演奏中國音樂,由他發起、出資,上海音專協助,組織了這次比賽。獲得這次比賽第一名的作品就是著名中國作曲家、當年上海音專學生賀綠汀的《牧童短笛》。除此之外,他還在30 年代寫了《晚會》《懷念》《小曲》。這些鋼琴曲都有鮮明的中國風格和精緻的筆法,其中《晚會》是經常被演奏的曲目之一。
40 年代,丁善德教授最負盛名。他自幼學習民間音樂,1928 年入上海國立音樂學院學習琵琶,後改學鋼琴,師從薩哈羅夫。1935 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同年錄制了第一張唱片。後在天津、北京、上海從事教學、演奏活動。1945 年寫出了他的第一部鋼琴曲《春之旅》組曲。1947 年赴法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在巴黎寫了兩部鋼琴曲《序曲三首》和《中國民歌主題變奏曲》。此外比較有名的還有瞿維的《花鼓》,江文的《小奏鳴曲》、《鋼琴敘事詩「潯陽月夜」》和《第四鋼琴奏鳴曲「狂歡日」》。
50 年代及60 年代,丁善德創作了《第一新疆舞曲》、《兒童組曲「快樂的節日」》,陳培勛寫了四首以廣東民間音樂為主體的鋼琴曲:《賣雜貨》、《思春》、《旱天雷》和《「雙飛蝴蝶」主題變奏曲》,桑桐創作了《內蒙鋼琴曲》等等。
70 年代末,杜鳴心改編的舞劇《紅色娘子軍組曲》、周廣仁改編的《台灣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儲望華改編的《二泉映月》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80 年代,隨著WG結束,改編曲一統天下的局面也漸趨完結,中國鋼琴曲創作進入一個新時期,最重要特點就是多樣化。汪立三1982 年發表《東山魁夷畫藝》,還有《他山集》。80 年代是一個多產的時期。

4、中國鋼琴作品
解放後,鋼琴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在建國初期的十幾年裡,鋼琴作品的創作出現了一個高潮。這一階段創作的鋼琴作品,有這樣幾個特點,首先是追求鮮明的民族風格和生動的音樂形象,大都具有明朗的意境和蓬勃的生氣。其次在和聲、復調方面都用得比較大膽。第三,留學生的作品受俄羅斯———蘇聯樂派的影響,在技巧上比較工整,結構上比較嚴謹。
70 年代以來,中國音樂創作在藝術風格和技巧上開始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不少作曲家對如何將民間歌曲及傳統的或現代的民族器樂進行鋼琴化的處理,並取得很大成就。 本論文範文來源於專業提供教育論文發表等服務的中國畢業論文網,如有業務需求請咨詢網站客服人員!------分隔線---------------------------- 上一篇:基於聲譜圖相似度淺析波形音樂檢索 下一篇:沒有了 最新論文發表 淺談中國的鋼琴音樂 基於聲譜圖相似度淺析波形音樂檢索 淺析我國現代音樂流派的分類方法 探析基於內容的中文音樂自動分類技術 小論音樂課程改革在農村教育中的應用 論文分類 文學、新聞、藝術類論文發表 科技、計算機、工程、建築類論文發表 法律、社科類論文發表 經濟、管理、會計、金融類論文發表 醫學類論文發表 教育、教學類論文發表 農業、交通等其它類論文發表 學報類論文發表 代寫畢業論文 代寫職稱論文 代寫教育論文 代寫醫學論文 代寫碩士論文 代寫論文格式 代寫論文範文 代寫論文提綱 推薦內容 淺談中國的鋼琴音樂 一、鋼琴的構造、原理及發展史 1、鋼琴的構造、發音原理 鋼琴,是1709 年在義大利的佛...基於聲譜圖相似度淺析波形音樂檢索 l 引言 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普及和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數字音樂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傳播四。...淺析我國現代音樂流派的分類方法 在自動流派分類系統中,需要判定一酋歌曲的流派特徵。針對這個問題,許多系統將一首歌...探析基於內容的中文音樂自動分類技術 多媒體技術及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大量 音樂 數據可以在網上流通,多媒體資料庫中的...小論音樂課程改革在農村教育中的應用 目前,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全國全面實施,這其中也包括音樂課程改革。 有些地方...鋼琴傳入中國不過百餘年,相當於晚浪漫主義時期。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是一個艱難的歷程。1949 年前,中國鋼琴曲創作數量很少。現代音樂流派非常多,1949 年到1966 年,基本上是浪漫主義的「民歌加和聲」的思維模式,1966 年到1978 年,只有由「樣板戲」旋律改編而成的鋼琴曲才能生存,直到80 年代,中國鋼琴創作的風格才真正開始走向多樣化。

1.西方的鋼琴來到陌生的東方古國
公元1601 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北京朝見明朝皇帝,在他貢獻的禮物中,有一件樂器,中國史書上稱為「七十二弦琴」,實際上就是鋼琴的前身,古鋼琴的一種,根據對它的形狀和發音原理的記載,應當是古鋼琴中的擊弦古鋼琴。皇帝想聽聽,於是命四名太監向與利瑪竇同來的西班牙傳教士學了一個月的彈奏法,這四名太監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古鋼琴學生。
到了清代,康熙皇帝不僅是我國歷史上少數對西方科技、文化感興趣的帝王之一,而且還有親身學習西方音樂的實際行動。1673 年,經人推薦,葡萄牙傳教士徐日升應召,擔任康熙的音樂教師,教授皇帝西方樂理和古鋼琴。皇帝學習的具體情況不得而知,但史料記載,1703 年,也就是師從徐日升的30 年後,他還能在古鋼琴上演奏中國古琴曲《普奄咒》,將中國樂曲在西方鍵盤樂器上再現出來,這表明他相當水平的彈奏技巧。康熙在位的時間是1662—1722 年,相當於歐洲巴洛克音樂靠後的時期。康熙個人愛好西方音樂,但並未頒布御旨廣泛推進,普及巴洛克音樂。
有確切記載的鋼琴(不是古鋼琴的傳入),是1842 年(已經是肖邦的時代)中英簽了《南京條約》後,英國商人認為中國是個廣大市場,一個鋼琴商行運來大批鋼琴到中國,但是,在當時社會條件下,實際並不存在他們想像的鋼琴市場,這批鋼琴後來也就下落不明了。
到了19 世紀、20 世紀之交,也就是歐洲浪漫音樂進入末期之時,上海、北京等地出現了教會學校,才開始有民間的鋼琴教學活動,但仍然人數較少,影響力也不大。
鋼琴真正在中國大地站住腳,取得社會性的地位,是在本世紀初的「學堂樂歌」運動當中實現的。「學堂樂歌」是將某些日本、歐美歌曲的曲調,填上具有反封建思想、要求富國強兵內容歌詞的歌曲。這些與傳統音樂大有差別的新音調、新的音調,中國固有的樂器難以為它伴奏,於是鋼琴、風琴參加進來。這說明一種樂器、一種藝術形式,只有當它符合某種社會性的需要時,才能在這個社會里存活下來。

2.中國人的鋼琴演奏才能
新的樂器來了,首先要學會使用它,鋼琴教學活動也同時出現了。最初的教會學校已經有了最早的鋼琴教學。到了1919 後,北京、上海相繼成立了許多音樂社團,其中大都有鋼琴教學。與此同時,在一些高等院校內也有了更系統、更正規的鋼琴教學,如「北大音樂傳習所」、「北京女高師音樂科」、「北京藝專音樂科」等。
1927 年在上海成立了我國第一所高等專業音樂教育機構———上海國立音樂學院,中國的鋼琴教育進入了更專業化的高水平時期。
在中國人學習鋼琴的早期,很自然地主要由外國人擔任教師。但中國優秀學生掌握鋼琴技巧的能力卻是出乎他們的意料的。例如,在上海「國立音樂學院」任教的薩哈羅夫,原來是彼得堡音樂學院的教授,在歐洲也是一流的演奏家,當著名的中國音樂教育家蕭友梅請他留在上海任教時,他曾表示,在中國有什麼可教的呢?只是在蕭友梅一再挽留下,才抱著試試看的心理開始了他的授課。當他全身心投入工作後,就立刻喜歡上了聰明的中國青年,直到去世也沒有離開中國。我國第一代鋼琴家李獻敏、李翠貞、丁善德等,都是他的學生。還有義大利人梅百業也教鋼琴,著名鋼琴家朱工一、傅聰等人就是他的學生。
50 年代,原蘇聯及東歐一些國家的鋼琴家、鋼琴教授與中國鋼琴界往來頻繁,對提高中國的鋼琴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後中國鋼琴水平迅速提高,僅1951—1964 年間,就有13 名我國鋼琴家在20 次不同的國際比賽中獲獎,其中包括傅聰、顧聖英、劉詩昆、殷承宗、李名強等人。而我國的鋼琴教授丁善德、朱工一、周廣仁、吳樂懿、李其芳等又都應聘擔任過各種國際鋼琴比賽的評委。
「WG」過後,特別是80 年代,在中外音樂的廣泛交流中,新一代鋼琴家成長起來。例如李堅、韋丹文、許裴平、孔祥東等等,都在重大比賽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同時,在普及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鋼琴進入千千萬萬個普通家庭之中,全國所有大中城市,幾乎都捲入到了「鋼琴熱」之中。

3.中國的鋼琴曲
當今,中國人不僅能彈好鋼琴,而且還能製造達到相當水平的鋼琴。然而,鋼琴來到中國的最重要的意義還不限於此,而是由此產生出來的中國的鋼琴曲的創作,這段歷史已有90 年之久。
20 世紀最初的20 年裡,中國鋼琴曲的創作可以以趙元任為代表。趙元任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和作曲家,大約1913年,他還在美國康乃爾大學讀書時,曾為風琴改變一首樂曲《花八板與湘江浪》。
鋼琴是立體、多聲的樂器,當我們在鋼琴上彈出一條中國曲調時,立刻就遇到一個如何處理多聲結合的問題,中國傳統音樂思維主要是單聲的,歐洲雖然已經有了多聲音樂的系統技術體系,但卻往往不適合中國的曲調。本世紀初的20 年間,中國作曲家都在探索如何克服這一難題。1915 年趙元任又寫了一首《和平進行曲》,這是正式發表的第一首中國鋼琴曲。30 年代,對中國鋼琴曲創作來說,一件大事是「徵求中國風味鋼琴曲」的創作比賽。1934 年,游歷中國的美籍俄羅斯作曲家、鋼琴家齊爾品深深地迷上了中國音樂。為了在世界各地演奏中國音樂,由他發起、出資,上海音專協助,組織了這次比賽。獲得這次比賽第一名的作品就是著名中國作曲家、當年上海音專學生賀綠汀的《牧童短笛》。除此之外,他還在30 年代寫了《晚會》《懷念》《小曲》。這些鋼琴曲都有鮮明的中國風格和精緻的筆法,其中《晚會》是經常被演奏的曲目之一。
40 年代,丁善德教授最負盛名。他自幼學習民間音樂,1928 年入上海國立音樂學院學習琵琶,後改學鋼琴,師從薩哈羅夫。1935 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同年錄制了第一張唱片。後在天津、北京、上海從事教學、演奏活動。1945 年寫出了他的第一部鋼琴曲《春之旅》組曲。1947 年赴法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在巴黎寫了兩部鋼琴曲《序曲三首》和《中國民歌主題變奏曲》。此外比較有名的還有瞿維的《花鼓》,江文的《小奏鳴曲》、《鋼琴敘事詩「潯陽月夜」》和《第四鋼琴奏鳴曲「狂歡日」》。
50 年代及60 年代,丁善德創作了《第一新疆舞曲》、《兒童組曲「快樂的節日」》,陳培勛寫了四首以廣東民間音樂為主體的鋼琴曲:《賣雜貨》、《思春》、《旱天雷》和《「雙飛蝴蝶」主題變奏曲》,桑桐創作了《內蒙鋼琴曲》等等。
70 年代末,杜鳴心改編的舞劇《紅色娘子軍組曲》、周廣仁改編的《台灣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儲望華改編的《二泉映月》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80 年代,隨著WG結束,改編曲一統天下的局面也漸趨完結,中國鋼琴曲創作進入一個新時期,最重要特點就是多樣化。汪立三1982 年發表《東山魁夷畫藝》,還有《他山集》。80 年代是一個多產的時期。

4、中國鋼琴作品
解放後,鋼琴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在建國初期的十幾年裡,鋼琴作品的創作出現了一個高潮。這一階段創作的鋼琴作品,有這樣幾個特點,首先是追求鮮明的民族風格和生動的音樂形象,大都具有明朗的意境和蓬勃的生氣。其次在和聲、復調方面都用得比較大膽。第三,留學生的作品受俄羅斯———蘇聯樂派的影響,在技巧上比較工整,結構上比較嚴謹。
70 年代以來,中國音樂創作在藝術風格和技巧上開始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不少作曲家對如何將民間歌曲及傳統的或現代的民族器樂進行鋼琴化的處理,並取得很大成就。

D. 南京有什麼比較放心可靠的藝術培訓中心嗎

新街口有個小青藤藝術培訓好像聽說還不錯 我有個朋友上的 據說原來是北京那邊的 比較專業吧 當然了 這種培訓機構還是看樓主自己選擇啦 要為自己負責 藝考這條路還是蠻辛苦的

E. 南京私塾有嗎

你好,有的。目前南京僅此一家:

南京私塾

南京私塾由南京中央家教首創,專業為南京及全江蘇富豪們的孩子提供至尊家庭教育服務!!
師資:全部為歷年高考狀元,考取全國重點大學(如:北大,清華,南京,上海交大,東大等)學生的指導老師和授課老師!全部十年以上教齡,精選30-45歲的全江蘇最好的教師!外語類全部是精選外國名師!長期和南京各大高校合作,具有南京各大名校的外教資源: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韓國,法國,義大利,德國,俄國,朝鮮.......長期為想學外語口語的學生及家長提供方便,一個電話就可預約上門!

主打課程:

小三~小六:語文,數學,英語,奧數,新課程提前上,學習興趣培養。
初一~初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
高一~高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
2009中考失利,系統復習備戰2010年中考!精選初三一線名師上門!有效溝通,心裡輸導!
2009高考失利,系統復習備戰2010年高考!精選高三一線名師上門!有效溝通,心裡輸導!
藝術類:樂理、器樂、舞蹈、書法、繪畫…一線名師上門!
成人高考,自學考試:各科上門輔導!

收費情況:

小三~小六:10000元/月起,
初一~初三:16800元/月起,
高一~高三:19800元/月起,

成人高考,自學考試:15800元/月起。
頂級名師,至尊服務!保送相關名校!

咨詢電話:025-81682655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