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中國教育缺什麼英文

中國教育缺什麼英文

發布時間: 2020-11-19 05:27:27

Ⅰ 淺談STEM教育真諦,國內STEM教育缺失的是什麼呢

近兩年來,STEM教育如同一陣颶風席捲中國,諸多中小學將STEM標榜為學校的特色教育,納入學科教學和日常活動,社會上的各類機構也紛紛加入隊列,群分STEM教育這塊“蛋糕”。

一時間,這個由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gineering(工程)、Maths(數學)四部分構成的單詞縮寫令整個社會躁動不已。

但在一片繁榮的盛景背後,似乎少有人追問原點,STEM到底是什麼?在中國應該如何做STEM教育?

困境:“軟體”和教師的缺失

如果說,外部器材是STEM教育的硬體,那麼課程體系則是STEM的“軟體”,而“軟體”恰恰是目前國內STEM教育最為缺乏的。魏銳將它歸因為教育體制改革的遲滯性和市場機制的不健全。

一方面,教育采購系統主要還是支持硬體,但對課程這類軟體的支持力度不夠,無法對它進行精準評估,這就導致學校在購買課程上的艱難和迷惑。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因為現階段,研發和創新的知識產權不受保護,企業不會投入太多錢在STEM課程體系的開發上,賣設備和耗材是最直接的盈利手段。

而“軟體”的缺失也便導致了STEM教育當中理性精神的缺失,致使STEM教育停留在了動手的階段,卻不注重培養孩子的理性思維,而理性思維的培養是STEM教育中近乎於“靈魂”的一環。魏銳與很多企業接觸後發現,即便有一些打著培養孩子設計思維的口號,但力度仍然遠遠不夠。

Ⅱ 中國最缺少什麼教育

素質,德行,專業知識,關鍵老師現在不負責任

Ⅲ 讀《中國教育到底缺少什麼》有感

本學期,新到了一本書《什麼是好的教育》。如此平凡的一個書名卻引起了我特別的注意。利用周二空課時間,我翻開了這本書,閱讀了「教育,喚起對美好事物的欲求」這一篇章,看完我深深的反思了,什麼是教育,我為什麼要從事教育的工作,怎麼樣才能做好教育這項偉大的事業?我感到,新世紀做一名稱職的教師,光有熱情和愛心是遠遠不夠的。今天的孩子與昨天的孩子有著太多的不同,教師除了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水平外,還必須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會做孩子工作,懂得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特別是獨生子女教育中的許多新問題值得認真研究。在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一、給學生以新鮮感。習聞常見與保持新鮮是一對矛盾體。若要永久保持學生的興趣,單靠幾種方法是不夠用的。如在教單詞時,以教水果為例,先一樣一樣地讓學生看過放在桌子上,等全部水果都讓學生看過後,把它們罩住,然後讓學生一樣一樣地回憶出來;或者讓學生聽老師的指令,把聽到的東西畫在紙上,鍛煉學生的聽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互相探究,設計出形式新穎的活動,讓學生感到新鮮有趣。我校的英語課題小組設計了五十多種游戲活動,其中,猜物件、開火車、悄悄話、比反應快、好問的呆板人之類的游戲,最受學生歡迎。二、教師應在課堂上保持一貫的激情。在課堂上,首先而且最應該保持激情的應該是教師自己。要做到又蹦又跳,有說有笑。有時候,一項原本無甚新意的活動就因為你的激情而帶動全班學生的興趣,一項原本很有新意的活動,就因為老師的心情而影響學生。當然,說說容易做起來難,老實說,每一節課都滿懷激情,我也難到,一天不是3節就是4節,如果每節課都激情洋溢的話,我就可以去參加鐵人三項賽了。不過,我想我們在上課的時候要有這樣的觀點,也要盡量做到這一點。三、正確處理好紀律問題。課堂紀律問題處理得好與壞,非常直接地關繫到課堂教學的效率。什麼是最好的教育?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盧梭在其名著《愛弘兒》中寫道: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人的心靈,幫助人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如何才能做好一名教師,這是我們與時俱進、共創和諧的一代必須深刻思考的問題。

Ⅳ 中國教育缺什麼

1.素質教育的口號化
2.成人職業教育的困境
3.計劃生育導致教育分流的困難
4.智力的嚴重過剩而情商意志力缺失
5.興趣,創造力的培養
6.科目的單一和標准化

Ⅳ 中國教育最缺什麼

個人認為中國教育感覺最缺的是改革,國家教育系統這么多年發展了,專還是沒什麼大的改屬變,缺乏責任心,沒有教育精神,缺少有魄力有擔當的人材,無論校長和教師都是為了所謂「成材」,大的講是為國為民,小的講就是為了成績升學率,實在是無語,不管什麼院校都是為了通過考試,不注重精神和素質培養,其實無論成績如何,都應該先學做人,再學知識,最後再學如何成材。不要以通過考試而去學習,也不要因為沒有通過考試而否定一個人的能力,不否認學習的重要性,但要知道創造力有時是學不來的。中國教育缺的是從上而下的改革,缺的是教育精神,缺的是已經忘記教育的本質目的是什麼.....

Ⅵ 中國教育缺什麼 朱永新 讀後感

有人說,中國的教育缺資金,缺人才,缺公平,缺觀念等等。但是,當前中國的教育尤其缺以下四點。
一、中國教育缺服務意識

當然,也難怪我們缺乏服務意識,因為服務意識來自市場的挑戰,來自資源配置的挑戰。在優質資源的緊缺時代,是不可能產生真正的服務意識的。服務意識只能在供求平衡甚至供大於求時才會產生。現在的營業員誰敢沒有服務意識?沒有服務意識,商店就得關門。商場硝煙四起,誰敢沒有服務意識!但你想,十年以前、二十年以前,商場的營業員有服務意識嗎?根本沒有。現在不一樣了,沒人要求他低下那「高貴的頭」,他已經低下了「高貴的頭」,而且伸出了熱情的手。毫無疑問,作為教育工作者,誰主動用這樣的意識來規范自己,要求自己,誰就能把握教育市場的先機,我們經常說教育是為了孩子,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實際上,我們沒有做到。起碼,我們做的還不夠好。因為我們沒有這樣的觀念,沒有這樣的意識。有了這樣的觀念,這樣的意識,你就要真心真意地去看待每一個孩子。實際上,服務意識和愛是從兩個側面來規范教育形象。愛是發自內心的,愛是教育良知,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毫無疑問。服務就不同。服務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師要的就是服務意識.中國教育缺的也是服務意識。反思:我們在教書的時候,你想過你是在服務嗎,你想過你教的每一個孩子都能滿意,每一個孩子都能發展嗎?我們的很多課堂,不是老師在為學生服務,而是學牛在為老師服務。特別是我們的很多公開課,就是典型的全體學生為老師服務的過程。不僅如此,學生成績優秀,也是服務老師,是為了證明你老師的能力。我們求實中學每月由學生來為老師評價,目的就是要提高老師們的服務意識,提高自己!

二、中國教育缺人文關懷

什麼是人文?人文,一個是關心人,一個是關心文,關心人類的命運,關心他人,關心人類文明,關心人類文化,加起來就是人文。這是比較通俗的理解。不一定是科學的理解。教育,是非常非常缺少人文精神的。能力只能在活動中形成,在教室里是不能培養能力的。你只有搞了大量的活動,演講比賽、讀書比賽、文藝活動、體育活動,才能不僅培養丁能力,也培養了德性,也培養了人文。要讀書。人在活動中形成的體驗,只有讀書才能找到共鳴,才能上升到理性。孩子們讀書是相當相當重要的。一個不讀書的教師,和一個不讀書的學生一樣,都不可能成為一個有人文精神、有良好的德性的教師。求實中學的活動有時甚至比大學里的活動還要豐富,這主要跟求實中學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是分不開的。

三、中國教育缺特色

上帝讓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面貌、個性、特長都不一樣。但我們每個人恰恰都要和上帝對著干,把每個應該不一樣的人培養成一樣。我們用標準的大綱、標準的教材、標準的評價、標准考試規范大家,我們不允許不一樣,不鼓勵不一樣。這是我們教育的最大的缺陷。任何一個人,要取得成就,他就必須有特色。每一個學校,要有影響,必須有特色;如果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有特色,如果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有特色,那我想,我們這個學校一定是充滿著活力,一定能不斷成長、不斷發展。一定要鼓勵教師與眾不同,一定要鼓勵孩子與眾不同。

四、中國教育缺理想

一個沒有理想的人,是不可能走得多遠的。一個沒有理想的學校,也不可能走多遠。一個沒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很遠。教育這個職業在本質上就是一個理想的事業。一個沒有理想的教師,是把教師作為一個職業;一個有理想的教師,他會把教師作為一個事業。把教師作為職業,是有標準的,有規范的,我們有師德規范,規范只能是規定,不能有奇跡。只是規定你不能做什麼,最多規定你應該做什麼。職業是謀生的手段,是為了養家糊口,而事業是沒有止境的。一個教師教書教了一年,然後很可能重復了29年,他把第一年的講稿重復地念,拿著教育的舊船票,不斷地重復昨天的故事,因此他走不到教育的彼岸;只有不斷地創造,不斷地創新的人,才可能走向教育理想的彼岸,一個認認真真地教了五年的青年教師,很可能他對教育的理解,他的教育成就超過教了一年而重復了29年的老教師。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些年輕的教授比年紀大的教授有成就。這就是理想的問題。只要你追求夢想,只要你不斷努力,十年,給你十年時間,你一定能成功。為什麼我們成功的總是那麼少?因為我們不可能有那樣的耐心去堅持。所以,只要你胸懷理想,只要你追求卓越,就能成功。

Ⅶ 中國缺乏職業教育方面的人才。這句話怎麼用英語翻譯

手工翻譯如下:

Talents in vocational ecation are in demand in China.

Ⅷ 中國的教育事業缺失的是什麼

中國的教育事業缺失有以下三點:

  1. 人格養成環節最為薄弱。

  2. 通識性能力存在明顯欠缺。

  3. 適應國際勞動力市場能力偏弱。

Ⅸ 讀《中國教育缺什麼》有感作文1500字

讀了朱永新的這篇文章深受感動,其實教育的重要性不需贅言,但對於中國的孩子而言,他們到底缺少什麼?應該給什麼樣的教育?近來,平民教育、貴族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我們聽得多了。
老師、家長也許在某些思考上有著不同的出發點。當然,身處不同的領域,對孩子們進行什麼教育理解不同很正常。但是,我們能不能從大家的討論中,來看一看中國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看看,「發掘潛在機遇的能力」、「洞察追隨者需求能力」、「在追隨者中間建立信任能力」……這些能力又豈是「出入高級賓館、酒會、在高爾夫球訓練場進行練習……」所培養得來的?未教孩子栽樹澆水,付出努力,先讓他們學會吃喝玩樂,坐享其成,如此捨本逐末的教育,甭說培養「未來領袖」,不要適得其反——把孩子培養成好吃懶做的「敗家子」、「二世祖」就是萬幸了。況且,三代都培養不出貴族,十天就難打造未來領袖?看來,在養他人之前,「教育者」自己應該先學點教育科學。貴式教育"能培養出"未來領袖,這是社會教育的一種缺失!在廣播、電視、書本、課堂中,傳播逃生技能的知識如此缺少,其他的傳播渠道竟是如此狹窄,而傳播的力度也並未形成強勢,無法婦孺皆知。
其實,只需要有對生命的基本尊重,許多災難就會消於無形。想一想那些留在教室里孩子們的手印吧,只要當年在校舍的選址上,多想到一點孩子們的生命風險,或許今天的悲劇已經避免一直以來,社會都希望孩子們成為人格健全的人,除了學習要好,還必須還身體好、情商高,在挫折面前能夠堅強面對。但是,現實卻是,學習占據了孩子所有的空間,在家長的眼中,只要孩子學習好,家務可以不做,生活起居家長全部代勞;在學校,在教師的眼中,只要學生學習好,校園的衛生可以不讓學生搞,體育課可以少上甚至不上,學生全然成為學習機器。如此一來,學生都成了溫室中的鮮花,看起來光鮮迷人,但卻離不了溫室,經不得風霜。試想,這是我們期望的新一代年輕人嗎?沒有足夠的挫折教育,經不起挫折和失敗,這樣的學生將來出身社會,又如何讓家長放心?又如何讓教師放心。
所以,在我看來中國教育到底缺少什麼,很難說得清,隨著現代經濟的騰飛發展,中國教育面臨著更大的挑戰,但是我相信經過我們所有人的努力,中國的教育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Ⅹ 中國學校教育最缺什麼

作為教師,我一下子想到了中國的教育,中國學校教育。我馬上就問自己,中國學校教育又缺什麼呢? 當然這個題目太大,我一下子也想不到多少,但我覺得中國學校教育最缺的應該是活動,最缺的是鍛煉,最缺的是磨礪。以至所有的學校教育都陷入了「說教」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不管是老師的講也好,還是所謂的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也罷,它們都逃不脫書本的范疇,跳不出理論說教的怪圈。雖然學生學到了一些知識,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但是他並沒有真的感受得到,不會從心底里明白、體會。朱永新老師在《我的教育理想》一書中說過:「在小學,雖然每個學生都能熟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但是學生到處浪費的現象仍是隨處可見。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學生沒有對勞動的切身體驗和感受,根本沒能理解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他們只不過是把背誦詩句作為一個學習任務完成而已。」其實,不光是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也一樣,沒有切身的體驗,就是他們理解了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又能怎樣呢?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辛苦,你跟他們講鋤禾、汗滴、很辛苦,他們知道了,但他們並不明白是怎樣的辛苦,所以我們跟他們說不要浪費,要珍惜糧食,簡直就是跟牛彈琴一般。即使他們當面說得好好的,但轉過頭依然是我行我素。他們現在體會最辛苦的應該就上學了,如說到放假,他們會一跳三丈高。如說到少一點作業,他們會興高采烈、歡天喜地。這就是體驗的作用,千言萬語,不如親自行動。 中國學校的教育缺的就是」活動「。這里我講的活動包括「體育、游戲、勞動、鍛煉、磨礪等等。在學校,學生的活動少得可憐,學生動手操作也是表演式的應付罷了。這一切讓學生生活在理想的王國之中,生活在老師的說教之中。先看一下我們學校的體育課吧,很多學校的體育課開設不足,有的即使開設了,也只是擺設而已,經常被所謂的「主課」霸佔。活動課的開設就幾乎為零,學生遠離了各種各樣的游戲,倒是陷入了網路游戲之中而不能自拔。悲哉!原因何在呢?我認為是他們心靈的空虛,他們只能到虛擬世界中去尋找他們的安慰。勞動就更不用說了,在這個嬌生慣養的時代里,小孩就是一切,金貴至極,那還捨得讓他們勞動呀!上學轎車接送者有之,上學幫拿書包者有之,回家代寫作業也有之。就別說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更別想讓孩子參加別的體力勞動羅。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學生失去了親身體驗生活的感受;也失去了在活動中意志力的磨礪;更失去了在活動中德育培養的機會。沒有了實實在在的東西,少了在游戲中感受友誼的寶貴;少了在活動中感受挫折的勇氣;更少了在勞動中感受汗水的艱辛。於是便有強迫學生戴紅領巾之怪事,因為他們沒有真正領悟紅領巾的含義;也有天天講要愛惜糧食,卻還是有很多同學依然如故——倒,因為他們不知道糧食背後的汗水;也出現了花錢如流水,穿戴必名牌的公子哥,因為他們不了解錢背後的艱辛故事。於是也就有了為了一點小事而離家出走的花季少年;有了遭受一點挫折就跳樓身亡的優異學子;也有了父母說幾句就砍殺父母的不孝之子。這一切的一切,我們在悲嘆生命的同時,又何不悲嘆我們的家庭教育,悲嘆我們的學校教育呢? 看看我們現在學校的學生都在做什麼呢?他們除了上課就是作業,除了作業就考試,當然還有看書,還有琴棋書畫。看上去是豐富多彩,實際上學生是苦不堪言。他們生活在四周是圍牆的水泥籠子里,看似舒適、安全,但卻少了自由與磨礪;他們收獲了「寶貴的知識」,卻失去了藍天與大地;家長得到了虛榮心的滿足,但學生卻失去了歡樂的童年 。這些到底值不值呢?其實現實中那一條條扭曲的人性,那一個個可悲的小生命,已經告訴了我們。 總之,?缺的就是活動、鍛煉與磨礪,動手的能力,實踐的能力!延伸閱讀:中國教育教育缺失本文轉載地址:|更多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