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梭利教育培訓
❶ 蒙特梭利是什麼證書
蒙特梭利證書全名為GPST-MPT國際蒙特梭利幼兒教師資格證書。華東人才學院就是蒙特梭利幼兒資格證書培訓學院。
❷ 北京蒙特梭利,北京蒙氏教育培訓班在哪了
北京蒙台梭利教學法國際交流中心是美國蒙台梭利協會授權的AMS認證教師培訓機構
❸ 蒙特梭利教育的特點
1、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視兒童為有別於成人的獨立個體。
2、不同的教育。反對填壓式教學,主張從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性地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順著敏感期學習的特徵,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
4、教師扮演協助者的角色。教師須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對孩子發展的狀況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對孩子適性、適時的協助與指導。
5、完全人格的培養。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協助孩子正常化。
6、尊重孩子成長步調。沒有課程表和上下課時間,使孩子能夠專注地發展內在的需要。
7、混齡教學。不同年齡孩子會相互模仿、學習,養成兒童樂於助人的良好社會行為。
8、豐富的教材與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過「工作」,從自我重復操作練習中,建構完善的人格。
9、摒除獎懲制度。採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養孩子正在萌芽的尊嚴感。
10、爆發的教學成果。採取尊重孩子內在需求的方式,讓孩子適時、適性地成長,短期內不易察覺成果,但卻會在某一時間以爆發的力量彰顯出孩子內在心智的成長。
❹ 有人聽說過上海蒙特梭利教育進修學院嗎
好像有這么一所學校,但不知道好不好。
關於嬰幼兒教育的證書國家承認的回好答像只有育嬰師,其他的好像還有嬰幼兒情商管理師之類的。但我覺得證書並不能代表什麼,關鍵的是你要有真本事。
想學蒙氏,推薦你了解一下:愛和自由
❺ 蒙特梭利證對幼師來說需要考嗎,用處大嗎
你好,【宏博幼師】愛心回答:
首先你需要了解蒙氏教學的重要性:
蒙台梭利教學法是強調兒童和成人截然不同的獨立個體,具有自我學習、自我完善的潛能;成人應發現孩子存在的價值,而不是任意將自我意識強加在孩子身上。蒙台梭利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主張由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性地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蒙台梭利設計了豐富的教具,但蒙台梭利教育的目的並不是教會孩子如何使用教具,而是籍由教具的操作,協助孩子建構完善的人格。
目前隨著蒙氏教學法在中國幼教的迅速發展,各地對蒙氏教師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獲得蒙氏教育領域的專業技能證書,是個人蒙氏教育專業能力和身份的權威證明,推進您的蒙氏教育職業發展。也是後期為你在就業的過程中加砝碼的!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有疑問可在追問!
❻ 蒙特梭利教育和傳統教育的差別在哪
[摘要]國外已有的相關研究表明,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對兒童學業成績的影響差異不大;在感知運動技能方面,蒙台梭利教育更有利於兒童的發展;在人格特徵和社會性發展方面,蒙台梭利教育的優勢也得到了更多研究的支持。我們應該加強對兩種教育模式效果的本土化比較研究,同時科學對待已有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討導致兩種教育模式效果不同的原因,推動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國的開展。
蒙台梭利教育法自1907年產生以來。理論界和實踐界對它的爭論就從未停止過。引起這種爭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研究者和實踐者對蒙台梭利教育和傳統教育對兒童發展孰優孰劣的認識不同。然而,無論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支持者還是反對者,他們都面臨著收集研究數據的壓力,都「需要更多的研究以確認蒙台梭利學校或者蒙台梭利機構中兒童發展的優越性」。本文嘗試從兒童發展的學業技能、感知運動技能、人格特徵、社會性發展四個方面介紹國外研究者對蒙台梭利教育和傳統教育效果進行比較研究的結果,以幫助廣大幼教工作者更好地認識和運用蒙台梭利教育法。
一、概念界定
蒙台梭利教育是指由蒙台梭利學校,或經由國際蒙台梭利協會(AMI)、全美蒙台梭利協會(AMS)授權認證的課程機構舉辦的,由經過AMI或者AMS培訓及認證的教師實施的符合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教育活動。蒙台梭利教育一般有以下特點:混齡分班;有一套專門的教育材料:兒童有比較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來選擇和自主操作教具;提倡合作;不按年齡進行分班,也沒有各種測驗;教師利用個別或小組指導的形式為兒童的學業和社會技能發展提供幫助。
傳統教育被認為是一種經由行為主義理論和方法指導的教育模式,它通過目標管理、行為塑造和強化等來促進兒童的學習。有研究指出。傳統教育尤其是傳統的基礎教育有五個方面的特徵:不強調兒童的內部動機;不提供額外和足夠的時間讓兒童自主學習;通過標准化測驗來評定兒童的成績;沒有相關的制度條例來保證兒童參與學校日常事務決策的機會;強調兒童的傾聽技能和記筆記的能力。
二、效果比較
1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對兒童學業技能的影響
不同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對兒童的影響首先表現為兒童在學業技能和學業成績上的差異,而這也是研究者關注最多的領域。
Baines(1973)指出。在過去60年的時間里,雖然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傳統教育實踐的地位,但是有關蒙台梭利教育法如何影響兒童課堂行為的研究並不多見。許多公立和私立學校的報告都說,參加蒙台梭利課程的兒童與傳統學校的兒童在學業技能上一樣優秀,甚至比傳統學校的兒童表現得更好。比如Epstein(1990)認為,學習蒙台梭利課程的兒童在學業成績上比傳統學校的兒童要高10~0分。但是,這些初期的研究大多是現象描述和個人經驗總結,量的研究很少。
20世紀60年代末在辛辛那提進行的名為「沙子方案(Sands project)」的研究是較早的比較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效果的量化研究之一。這項研究為期6年,共有3份獨立的研究報告。在第一份研究報告中,Banta(1968)比較了蒙台梭利學校、開端計劃(Head Start)學校以及傳統學校中的兒童在學業成績上的差異,發現蒙台梭利學校和開端計劃學校中的兒童比傳統學校中的兒童學業成績好,在3年之後的第二份研究報告中,Gross等人發現,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在13項測試中有10項得分高於其他學校的兒童,但差異並不顯著。在6年之後的第三份研究報告中。Sierra等人的發現與前面兩份研究報告一樣,他們認為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在成就測驗(CA7)中的7個分測驗上得分都比控制組高,但差異並不顯著。
一些橫向研究發現,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學業成績優於傳統學校中的兒童。Lillard等人在一所開辦了9年的蒙台梭利公立學校中選取部分5歲和12歲兒童,比較他們與接受傳統教育的兒童在認知和學業技能上的差異。結果發現,5歲組兒童在閱讀和數學標准測驗上的得分高於接受傳統教育的兒童;12歲組兒童在完成續編故事的任務時更有創造性,他們使用了更多復雜的句子結構。不過也有些橫向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結果。比如Jing Zhang(2004)比較了來自傳統幼兒班和蒙台梭利幼兒班的4歲和5歲兒童在閱讀和書寫能力上的差異。結果發現。傳統組兒童在所有測驗上的得分都高於蒙台梭利組兒童,尤其是在完成書寫任務上的差異更加顯著。事實上更多的橫向研究發現,蒙台梭利教育和傳統教育對兒童學業成績的影響沒有顯著性差異。如Claxton(1982)對來自蒙台梭利學校和傳統學校的幼兒園至小學三年級的兒童的學業成就進行比較,發現雖然傳統學校的一年級兒童在學業技能上的得分顯著高於蒙台梭利學校的兒童,但是兩種課程的相似性遠遠大於它們的差異性,即兩種教育模式對兒童學業成績的影響沒有顯著性差異。
由於橫向研究難以發現不同教育模式對兒童發展的連續性影響。因此有研究者採用縱向研究方法對此進行研究。他們在研究中發現。與傳統學校的兒童相比,蒙台梭利學校的兒童在學業成績上的提高速度更快。比如Manner(1999)對蒙台梭利學校和傳統學校中的兒童在數學和閱讀成績上的差異進行的追蹤比較研究發現,雖然在一年級時兩組兒童的成績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是到二年級時蒙台梭利組兒童在學業成績上比傳統組兒童高3個百分點,到三年級時蒙台梭利組兒童的得分比傳統組兒童高7個百分點。但也有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結果,如Cisneros(1994)對蒙台梭利學校和傳統學校中的三年級兒童在閱讀和數學方面的成績進行過一年的追蹤研究,結果發現雖然初測時兩組兒童的成績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是在一年之後的後測時發現,蒙台梭利組兒童的成績明顯落後於非蒙台梭利組兒童。不過同橫向研究一樣,大部分縱向研究依然發現兩種教育模式對兒童學業成績的影響沒有顯著性差異。Miller等人(1983)在為期10年的縱向研究中比較了四種學前課程模式(包括蒙台梭利教育和傳統教育)中的兒童在智商和學業技能上的表現,結果發現雖然蒙台梭利組男童的學業成績始終最高,但各組兒童在智商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同時,他們對低收入美籍非洲兒童的研究發現,蒙台梭利組男童在閱讀和數學方面的表現與其他組兒童沒有顯著性差異。
2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對兒童感知運動技能的影響
感官訓練是蒙台梭利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特色,大部分研究也發現了蒙台梭利教育在促進兒童感知運動技能發展上的優越性。如
Prendergast(1969)的一項縱向研究發現,蒙台梭利組兒童在手眼協調方面比傳統組兒童的表現更好。同時,蒙台梭利組兒童在聽覺和視覺方面以及接受性語言方面也比傳統組兒童的表現更好。Stodolsky等人(1972)的研究也表明,與傳統組兒童相比,蒙台梭利組兒童在視覺一動作聯合、匹配和分類技能、心理技能和數字概念方面的能力更強。
蒙台梭利組兒童在以感知運動技能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其他技能,如觀察力、注意力和時間分配等方面的能力也高於傳統教育組兒童。如Baines和Snorrum(1973)研究發現,傳統學校中的兒童平均將90%的時間用於教師監控下的活動,60%的時間用於參加全班性的活動。相反,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將44%的時間用於自主學習,40%的時間用於小組合作。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花21%的時間為其他兒童提供幫助,將15%的時間用於接受其他兒童的幫助,從教師那裡獲得幫助的時間是20%。與傳統學校中的兒童相比。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將更多的時間用於自主學習,而且他們也更願意接受來自同伴的幫助,而不是像傳統組兒童那樣更多的是接受來自教師的幫助。
3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對兒童人格特徵的影響
Glenn(1996)對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進行了為期10年的跟蹤研究,發現兒童的人格特徵與其接受蒙台梭利教育時間的長短沒有直接關系。Rathude(2003)將蒙台梭利學校中六年級和八年級兒童在學習動機、學業質量和社會交往方面的得分與傳統學校中的同年級兒童進行比較,結果發現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比傳統組兒童在學習中有更積極的情感體驗。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認為教師在處理課堂問題時更公平、更主動,對兒童更熱情,在面對兒童的錯誤行為時沒有表現出太多的混亂,這讓兒童在課堂中感覺更安全。同時,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很少將時間用在被動地聽課和看電視等活動上,而是更樂於進行個人活動和合作學習。
但也有研究者認為,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對兒童人格特徵的影響沒有顯著性差異。如Castellanos(2002)對從5歲甚至更早就開始接觸蒙台梭利教育的二至六年級兒童與傳統學校中的兒童進行比較,發現在自尊心、自我效能感和親社會行為方面,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與傳統學校中的兒童沒有顯著性差異。
4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影響
Yunik(1973)在比較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學前教育課程後發現,與傳統組兒童相比,蒙台梭利組兒童用於同伴交流的時間更多,但與成人(教師)的交流比較少。Murphy和Goldner(1976)的研究也證明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將更多的時間用於口語交際。Reuter等人發現,在諸如攻擊、無所事事等消極行為表現方面,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比傳統組兒童少得多。Berk(1991)的研究發現,與其他教育模式相比,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破壞性行為最少。同時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表現出更多的親社會行為。Simmons等人(1983)研究了蒙台梭利學校和傳統學校中4~6歲兒童的利他行為,結果表明當同伴需要幫助時,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傾向於自己為同伴提供支持。而傳統組兒童往往是請教師來幫助同伴。與傳統學校相比,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在結交朋友和保持友誼方面的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顯著提高。Lillard(2006)比較了蒙台梭利學校和其他學校中的兒童在社會性發展方面的差異,結果發現在道德推理任務上,5歲組的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能使用更高水平的推理來完成任務。對比兩組兒童在操場游戲中的表現,研究者發現與其他學校中的兒童相比,蒙台梭利組的5歲兒童能夠更積極地參與同伴遊戲,表現出更少的盲目游戲行為。
但也有研究發現,蒙台梭利學校中的兒童在道德推理能力方面與其他學校的兒童沒有顯著性差異。如Lowell(1979)比較了蒙台梭利學校和傳統學校中的五年級兒童的道德推理能力,結果發現兒童在推理能力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
三、討論與展望
1加強本土化研究
雖然國外的許多相關研究從不同側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對兒童發展的不同影響,但研究者的努力並未就此停止,隨著認識的進一步深入,研究者試圖在更大范圍內更好地比較哪種教育方法能更有效地促進兒童發展。
蒙台梭利教育已成為我國幼兒園教育的一種重要教育模式,我國幼兒教育工作者對蒙台梭利教育合理性及其教育效果的爭論也非常激烈,但對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效果的本土化比較研究,尤其是實證研究卻比較少。無論是想讓蒙台梭利教育法更符合中國的實際需要,還是要推動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發展與創新,都需要切實、可靠的研究證據為此提供佐證。因此。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實踐界都有必要加強對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研究。在本土化層面比較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對兒童發展的不同影響,以便為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發展與創新提供依據。
借鑒國外的研究成果,筆者認為在我國進行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效果的本土化比較研究�,要注意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尤其要加強現場實證研究,從而更好地比較兩種不同教育模式對兒童感知運動技能、學業成就、社會性發展和人格特徵的不同影響。
2科學對待已有的比較研究成果
從已有的眾多比較研究中我們似乎可以勾勒出傳統教育與蒙台梭利教育在促進兒童發展方面的不同影響:傳統教育與蒙台梭利教育對兒童學業成績的影響差異不大;在感知運動技能方面,蒙台梭利教育更有利於兒童的發展;在人格特徵和社會性發展方面,蒙台梭利教育的優勢也得到了更多研究的支持。
但是我們也要注意,蒙台梭利教育最初在美國被看作是對傳統教育的一種補充。20世紀70年代,隨著「磁石學校」計劃。的推行,蒙台梭利學校得到美國政府的財政資助,發展更加迅速,曰益受到家長的青睞。在這種背景下,有些研究者將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對立起來。一些民眾也對傳統教育存在著一定的偏見。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發現蒙台梭利教育優於傳統教育的研究都在研究假設中認為蒙台梭利教育更適合兒童的發展,更符合現代教育特徵。另外,這些研究都是在一定范圍內進行的,在研究方法和測量工具的設計上也有某些瑕疵,就連研究者自己都認為這些研究結論需要得到更多研究的驗證。因此,我們要認識到這些研究結論推廣的有限性。尤其是與國外相比,我國幼兒園開展的蒙台梭利教育無論是在師資培訓、教學方法、教師觀念等方面都與國外有很大差異,因此我們更要謹慎對待這些已有的比較研究成果。
3深入探討導致差異的原因
當研究發現兩種教育模式在促進兒童發展方面存在差異的時候,我們需要進一步追問到底是教育模式中的什麼因素導致了兒童在發展上的差異。是否是蒙台梭利教育法對混齡教育模式和小組合作交流的強調促進了兒童社會性的發展?是否是蒙台梭利教育法對感官訓練的重視促進了兒童感知運動技能的提高……同時,已有的比較研究大多以中小學兒童為研究對象,對幼兒階段兩種教育模式效果差異的研究比較缺乏。因此,除了要分析兩種教育模式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方面對兒童發展的不同影響外。我們也要進一步探討造成這種差異的年齡階段特徵。另外,在教育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材料等都與國外蒙台梭利教育有較大差異的情況下,我國的蒙台梭利教育與傳統教育對兒童發展的影響到底有何差異?如果有差異,又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差異?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仔細研究。
❼ 蒙氏教育的優缺點
蒙氏教育就是如今一個對待孩子的教育方法,可以通過良好的環境,還有很好的資源給孩子激發潛能,並且讓孩子學習的非常愉悅。從而樹立孩子在學習上的一種自主意識,還有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而蒙氏教育的缺點,主要還是因為這個教育在中國沒有全面的推廣下去,所以家庭沒有起到有效的配合作用。並且如今我國的大部分學校還是採取傳統的那種教育方式,這就和蒙氏教育相違背了,那麼自然的不能適應傳統的潮流。
❽ 中國蒙特梭利教師資格官方認證機構是什麼有具體的培訓嗎謝謝!
目前來說,蒙台梭利教育還沒有被納入國家考試評估體系,凡是在國內在做的,回基本都是蒙台梭答利行業內培訓和認證,之後發的自己機構的認證證書。也沒有官方認證機構,及時是打著國家承認的這樣的噱頭招生的而已。蒙台梭利教育培訓,在做的有很多,比如中國蒙台梭利協會,在中國都做了十幾年,但是也是行業內機構認證的。供你參考~其實,重要的是要看通過培訓學習,能學到什麼,能幫到你什麼,對吧
❾ 江蘇蒙特梭利教育咨詢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透過0-6歲適齡化的早教環境,幫助孩子建立快樂、自信、善於表達與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嬰幼兒通過自立獲得身體的獨立;通過自由的使用其選擇能力獲得意志上的獨立;通過沒有干擾的獨立工作獲得思想上的獨立。
目前蒙特梭利早教網路已經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70多個城市。成為中國母嬰家庭最值得信賴的早教品牌!
法定代表人:林喜鳳
成立時間:2015-10-16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068200042286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如皋市城北街道仁壽路明昊和府6號樓-7號商鋪
❿ 什麼叫蒙氏教育
瑪麗亞·蒙特梭利是一位義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和教育家。第一所「兒童之家」的創辦者。
她在實驗、觀察和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蒙特梭利兒童教育手冊》、《童年的秘密》、《發現孩子》,《有吸收力的心靈》等,被譯成37種語言文字許多國家設立了蒙特梭利協會或蒙特梭利培訓機構,以她名字命名的蒙特梭利學校遍及110個國家。她的傳記被列入12位「幫助世界的人們」傳記叢書之一。蒙台梭利是世界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因為幼教事業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人。
蒙氏教育法基本原則:。
1、 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視兒童為有別於成人的獨立個體。
2、 不教的教良。反對填鴨教學,主張從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性地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3、 把握兒童的敏感期。順著敏感期學習的特徵,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
4、 教師扮演協助者的角色。教師須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對孩子發展的狀況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對孩子適性、適時的協助與指導。
5、 完全人格的培養。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協助孩子正常化。
6、 尊重孩子成長步調。沒有課程表和上下課時間,使孩子能夠專注地發展內在的需要。
7、 混齡教學。不同年齡孩子會相互模仿、學習,養成兒童樂於助人的良好社會行為。
8、 豐富的教材與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過「工作」,從自我重復操作練習中,建構完善的人格。
9、 摒除獎懲制度。採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養孩子正萌芽的尊嚴感。
10、 爆發的教學成果。採取尊重孩子內在需求的方式,讓孩子適時、適性地成長,短期內不易察覺成果,但卻會在某一時間以爆發的力量彰顯出孩子內在心智的成長。
在蒙氏教育的施行上,有兩點事項,是大人必須時時警惕在心的:
(1)給孩子自由
「自由」是蒙氏「科學教育學」的基本原則。
蒙氏認為強制的「教」法,對兒童——特別是學齡前的幼兒,有害無益,除非把孩子的頭腦解放出來,否則這些民族幼苗的發展不會健全。
蒙特梭利認為「自由」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基本人權。但是,蒙氏教育的自由卻不是放任或為所欲為。在蒙氏教室中,孩子並沒有被允許去做「任何他喜歡的事」。他只能自由的選擇有益與有用的工作。換言之,「自由並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要做正確的事。」
(2)讓幼兒自己做
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講時,總會提出這么一句話:「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 (幼兒在吶喊:請幫助我,讓我自己做)。一般父母對子女呵護的很仔細,什麼都幫他們做得好好的,看起來是父母的愛心實際上卻抹煞了許多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其實,孩子在學習走路時,就是嘗試「獨立」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