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老師選擇蒙氏教育的好處

老師選擇蒙氏教育的好處

發布時間: 2020-11-19 06:11:35

『壹』 蒙氏數學的好處

好處:
1、孩子在創造性、邏輯性、秩序性、獨立性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會有很大的提高。
2、孩子6歲前會進行千位以內加、減、乘、除的運算,達到小學二年級的水平。
3、智力能力好的可達到千位以內加、減、乘、除的心算。
4、孩子上小學的數學成績普遍要高於同齡人,並一直保持對數學的興趣。
5、更多的間接影響是對孩子未來一生的影響,無論孩子從事何種職業,從小對孩子內在秩序的培養,將使孩子未來無論在哪個領域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如果這一切是在孩子心智定型前進行塑造和培養,效果會遠遠好於孩子心智成熟以後。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信心、創造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精確的秩序心會使孩子一生受益無窮。
拓展資料:
簡介:蒙氏數學是一套通過「游戲」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的教材。蒙氏數學把抽象的數學概念、高深的數學思想融入簡單有趣的教具中,孩子通過興致勃勃地操作蒙氏數學紙面教具、完成配套的練習(塗畫、剪切、粘貼)等,就潛移默化地理解了數學概念,形成了形象生動的直觀思維,這是在傳統數學學習中要經過大量艱苦的訓練才能達到的效果,孩子進入小學後將體現出爆發性的學習效果!

『貳』 蒙氏教育的特點

蒙氏教育的特點:

一、 以兒童為中心:
反對以成人為本的教學觀點,而視兒童為有別於成人的獨立個體。
二、 不教的教育:
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教學,主張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主動學習,建構完善的人格。
三、 把握兒童的敏感期:
0-6歲的兒童會出現特定的敏感期,若順著敏感期學習,即可獲得最大的學習效果。
四、 老師扮演老師的角色:
蒙氏教育是啟導員,必須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對孩子提供適性、適時的協助與指導。
五、 完全人格的培養:
蒙氏教育的最大目標就是透過環境的設計、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構完善的人格。
六、 尊重孩子的成長步調:
根據兒童發展的進程,對有不同特點的兒童因材施教,不主張設置課程表,不搞一刀切的教育
七、 混齡教學:
讓三歲到六歲的孩子在一起,以個別與小組相結合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可使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齡層的模仿對象,而較大的孩子可以從幫助年幼的兒童中增強自己的知識與能力,並培養愛心和責任心。
八、 豐富的教材與教具:
蒙氏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過這些工作,從自我反復操作中建構完善的人格。
九、 摒除獎懲制度:
蒙氏教育採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養孩子正在萌芽的尊嚴感。
十、 爆發的教學成果:
蒙氏教育新生孩子內在的需求,讓孩子適時適性的成長,短期內不易察覺成果,但會在某一時間內爆發的形式彰顯出孩子內在的心智發展水平。

『叄』 蒙氏教育對孩子的將來發展都有什麼好處

一、蒙氏教學的八大特點1、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特點,視兒童為與成人有別的獨立個體,有如毛毛蟲和蝴蝶在形態上不一樣。2、不教的教育——六歲前的幼兒還沒有認識、辨異的能力,不適合說教的教育。因此蒙氏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教學,主張由日常訓練著手,在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性的主動學習,自我教育。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零到六歲的幼兒隨著成長,會出現特定的喜好傾向,稱為「敏感期」,若在此敏感期學習該特性,讓兒童順著敏感期掌握最佳的學習良機。4、教師扮演協助、啟導的角色——教師的工作是觀察兒童的內心需要,為他們設計環境,並示範教具的操作,在依兒童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提供適時的引導。這種不教的教育能使師生關系和諧,兒童自然能愉快學習。5、著重智慧的品格的養成——幼兒教育的本質與意義是在幫助幼兒的生命完美成長。因此,蒙氏極力主張幼兒教育的目的不是為入小學准備,而是為他們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德的基礎,培養他們終生學習的習慣。6、尊重兒童的成長步調——蒙氏科學幼教沒有課表,不劃分上下課時間,讓兒童尋著內心的需求,自由的專心工作。蒙特梭利認為,孩子的專心時刻如果被打斷,會養成孩子虎頭蛇尾的習性。反之,這種經重復練習而延長工作的時間,則能培養孩子重要的良好習性——專心和耐力。7、豐富的教材與教具——這些教具並非是教師用來教學的「教」具,而是兒童工作的材料,主旨在誘發兒童由淺入深的自我重復操作發展到自我教育。8、摒除獎懲制度——蒙特梭利經長期的觀察發現兒童對獎懲並不在乎,傳統的獎懲制度是成人主控兒童的一種手段,蒙氏教學則尊重兒童的選擇,讓兒童有自動自發的學習意願與需求。蒙氏科學幼教以循序漸進的自我教育方式訓練兒童,因此在短期內不易察覺學習成果,但確常以爆發的力量突然顯現內在心智的成長。 二、注意:蒙氏教育是教育的第一個目標,也就是首要的目標,是致力於培養人格健全的孩子。人格健全是全面的,它關繫到孩子的身心健康,關繫到孩子的各種能力,所以對於孩子的智慧、品德、習慣、待人處世、社會交往、對自己的控制等等這些方面都是著重要培養的,要培養這樣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就是一個完整的人。所以蒙氏教育內容也是非常寬泛的。我們現在很多人的理解,認為蒙氏教育就是操作那些教具,這種認識只對了一半,因為教具只能是蒙氏教育內容的一個部分,它不能承擔全部的內容。還有一部分教育的內容,因為要培養那種健全的人格,光靠教具這部分內容不足以完成,還需要有非教具的內容來補充,兩者結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人。非教具的內容就是不用教具也關繫到人格培養的有什麼?要進行健康教育,進行道德、品德教育,進行美感教育,進行社會性教育,還要進行和平教育,還要進行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培養,我剛才說的這些都不是通過教具培養的,它要通過參與很多實踐性的活動,所以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才是培養孩子成為人格健全的方式。所以從這點出發,蒙氏教育和我們現在在中國幼兒園中,教育部制訂的規程、綱要也好,要幼兒全面發展是一致的,當然蒙氏教育中的孩子更具有特色,它的特色點在哪裡?從我們的實踐經驗來看,第一個孩子的獨立能力很強,這獨立能力表現在他對自己的料理,生活的料理,對環境的關心,對自己的控制都很強;再一個,孩子能夠自主自己的學習,就是說你給他提供了一個學習條件之後,他會知道我怎麼選擇,選擇了以後就會用它,小的時候是教具,大的時候就是書本,就是資料,他會自己去用,用的過程他能專心,他要取得一個結果,也就是從小培養孩子學會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個是蒙氏教育孩子最強的。包括我身邊和我朋友和我聽到看到的事例,成功蒙氏教育出來的孩子具備這個能力,這是長遠的效果。再有就是孩子的知識是非常淵博的,因為蒙氏給他提供了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這方面很多的知識,孩子的讀、寫、算的能力准備是好的,因為我們在中國的教育中,總是一個教育缺乏它的前期准備,蒙氏不是,書寫前的准備要准備很久,才進入孩子書寫的能力,所以這個讀書算的准備在前期,就是進入正規上小學之前已經做了鋪墊了,就是手的鋪墊,對文字的認識,對認字的認識是用圖形帶著字,那麼孩子就對字感興趣,對字的筆順有了了解,教孩子認字,孩子可以從筆順走,已經給孩子做了很多鋪墊,它不求數量,但它追求這個准備,預備性的工作做得很好,所以這些難道不都是為他下一階段的發展和學習做好准備嗎?所以蒙氏教育出來的孩子是這樣的。 三、小班蒙氏教育的好處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論體系中強調「日常生活技能」的練習,如練習走路,正確的呼吸、說話乃至開抽屜,做針線活,倒豆子等。蒙氏的生活教育給孩子們帶來了許多的益處。小班孩子經常做些「舀」的動作(舀豆子、舀珠子等),待手腕動作發展到一定程度,便可以自己動手進餐,不再需要成人的協助了。經常做「穿珠子」的動作便會穿針為自己縫紐扣了;經常做「倒水」的動作也可使幼兒學會為別人或自己沏茶等,滿足兒童自我生理需要,有助於兒童獨立性的形成。兒童經過多種生活化訓練後學會如何獲取及製作食物使自己不受飢餓,幫助自己穿戴整潔去保持適當的冷暖,並且幫助整理環境等。不再需要成人的協助,這些生活的事對兒童來說會變的越來越簡單,輕松而快速。即使是孤單一人也可生存下去,正所謂「人沒有獨立,就沒有自由」。能促使兒童生理系統的發展。某些「小肌肉群」的練習動作(左右手抓、倒、舀、穿等)可促使人體左腦和右腦系統的發展。某些「大肌肉群」的動作(例如搬桌椅、拎水、擦洗物品等)可以使幼兒的神經系統和「大肌肉群」高度有機的協調起來,促進其肢體整體發展。促進兒童形成良好的行為通過「生活教育」孩子們學會了正確的開關門的方法;學會了沏茶的方法;學會了製作食物的方法;學會了自然行走正確打噴嚏、拿取食物的方法等等。這些都會使孩子在平時的人際交往中具備了相當的禮儀習慣和實際能力。內容也是非常寬泛的。

『肆』 為什麼選擇蒙特梭利教育why montessori

這是一篇刊登在AMS雜志上的文章,作者是來自美國萊剋星頓蒙特梭利學校的一位家長。小編譯完後第一時間拿來跟您分享,讓我們從家長的角度來解讀為什麼選擇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沒有很好的被理解,一種觀點認為蒙氏環境太混亂;另一種觀點認為蒙氏教育太死板。
我知道,我對我的孩子將來在哪裡上學太過挑剔。也許那會有點操之過急,但是我開始找學校是因為我的第二胎已經六個月了。在我給超過30家,位於我們家半徑50英里以內的公立和私立學校打完電話,並走訪超過他們半數之後,最終我選擇了LMS萊剋星頓蒙特梭利學校。學校的選擇起初讓我很有壓力,但最終證明我的努力都沒白費。

當我跟我的親朋好友提及我兒子就讀的這所很棒的學校時,我發現蒙特梭利教育並沒有被很好的理解。我的聽眾們執意認為蒙氏教育太過嚴厲,並且毫無章法。對於蒙氏教育有兩種反對聲音。
一種認為蒙氏環境是混亂的,一連幾個小時讓孩子選擇自己的工作,太過繁重的任務會讓孩子不堪重負甚至會迷失方向。蒙氏的老師在課堂上甚至都不會坐下來,或者寫課堂計劃。孩子沒有任何規定需要遵守,也不知道怎麼去學習。
另一種觀點則是蒙氏教學太嚴苛生硬了:把一些簡單的事情當作學習的工作,比如說脫衣服或吃午飯,這樣對孩子來說太繁瑣,孩子需要靈活的時間來休息,你們不認為這樣給予孩子太大壓力了嗎?

說實話,這兩種觀點確實困擾了我。因為事實是它們與真正的蒙氏教育核心理念是大相徑庭的。要如何才能讓你們了解到真正的蒙氏教育,這也是我寫下這篇文章的目的。蒙特梭利教學不僅僅是無壓力的,而且還鼓勵孩子無壓力地成長。比如說,在孩子剛開始進學校的那幾次,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然後離開,這對孩子造成的創傷是很大的。在LMS(萊剋星頓蒙特梭利學校),從家長的車上下來到學校這個過程,老師一直陪著孩子,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家長不必出車門從而節省時間趕去上班,還可以鍛煉孩子去獨立走進學校。這樣的舉動已經遠遠超過傳統意義上的學校。因為送完孩子上學後的一系列問題即刻就拋給了蒙特梭利學校的教育工作者。他們要去感知孩子的世界,他們要考慮到,父母在忙碌的清晨將孩子獨自留下並轉身離開這樣一個行為可能會對孩子造成情感上的影響。進而他們需要找到最好的方法去鼓勵孩子在跟父母揮手再見之後可以自行離開。不只是LMS的老師們想把最好的給孩子,而是因為蒙特梭利教育提出讓孩子自行走進學校實際上是孩子必備的一項工作,是有利於孩子在情感方面的發展。

當您聽到把孩子自行走進學校這樣一個行為稱之為工作時,您一定覺得奇怪。然而,之所以這樣去定義它,是因為它具有深刻的意義。作為一個孩子,平靜地和父母分開這樣的認知消化過程就是工作。雖然把它稱之為工作,但是卻也造成了誤解或造成了對蒙氏教育錯誤解讀的發展。我們成人認為工作就意味著壓力、繁雜、困難,而蒙特梭利則是把工作定義為包括自我照顧,自我鼓勵和自我發展的任務。

另一類家長強調壓力,他們認為孩子在蒙氏環境下一定備受壓力。因為蒙氏所有的內容都和選擇有關。事實上,了解過蒙氏的我則認為蒙氏教育中的選擇是指在一個系統的環境中,提供了一些讓孩子能毫無壓力去面對這個世界的關鍵因素。蒙氏的孩子對待問題具有深思熟慮的習慣,能意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有策略地去解決問題等等。而這些將會讓我們的孩子在時間的考驗下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小,他們甚至會享受克服工作中面臨的挑戰。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盡量避免讓孩子跟我們一起分擔壓力,甚至堅決抵制讓孩子感染上壓力。我記得曾經看過這樣一幕:
某個早上,有位家長帶著孩子沖進了LMS toddler(嬰兒)課的教室里,迅速拉開孩子外套,並告訴他來不及換室內鞋,否則他上課就要遲到了。當時我很同情他的擔心,課馬上就要開始了,他的孩子並沒有做好適應環境的准備。後來我才突然意識到我自己之前忽視了這一早晨慣例(換鞋)的重要性。

孩子們從戶外到室內換鞋這個工作正是給予孩子們家的感覺,通過自我照顧,練習日常生活技能,讓孩子感受到學校如家般的安全。實際上,對於toddler(嬰兒)的孩子來說,讓他們自己將鞋子放進鞋櫃已經是在開始工作了。而這個階段的蒙氏教育里還包括了學習脫衣服,並將衣服掛在衣架上,脫去戶外穿的鞋子,學習穿上室內用鞋。這些都是蒙氏toddler階段的課程。盡管這位家長時間緊迫,沒有讓孩子上課遲到,但他卻已經忽略了蒙氏教育的初衷。
如果我們父母一直出於保護孩子而不讓他們感受到時間的壓力或者其他來自我們這個世界的壓力,那麼最終壓力對他們來說會變成一種異樣的感受。

但是,我們不可能永遠地守護他們,我們要做的是去培養他們可以獨立生存的能力。對於那些正在發展自主權的孩子而言,焦慮或是恐懼感的范圍不是未知的。而對於認為蒙氏教育太過混亂鬆散的人來說,這些紛亂只會增添他們的焦慮感或恐懼感。事實上,蒙氏課堂中的選擇並不會擊退孩子。
蒙特梭利教學法以選擇為基礎,但她不是一個學術版的玩具店。在玩具店裡,孩子會被那些看似琳琅滿目的選擇所刺激,以至於他們沒法專注一件物品或者感到迷茫。在蒙氏教室里,選擇構建了孩子的課堂活動。孩子們選擇他需要掌握的任務或工作,只有當他們認為自己對某項工作已經熟練掌握了或者對其產生認知疲勞時才會嘗試開始其他的工作。

不難想像,如果一個孩子不停地被催促時間到了,她必須停止手上的工作,因為下一個活動就要開始了。那麼不管下一個活動多麼有趣,孩子首先感受到的是壓力,繼而對這個活動將散失興趣。傳統的課堂,似乎學生只要理解當下課堂上教授的知識點,比如說,幾何證明。當這個單元結束或下一章節開始時,就會出現需要證明的線性方程。如此熱衷於證明,但是,當孩子在還不具備處理矛盾能力的情況下與別人在操場發生不友善行為的時候,這些知識能讓我們發現這些孩子的恐懼和無助嗎?以選擇為基礎的學習和化解矛盾能力的培養還僅僅只是蒙氏課程的兩個方面。蒙氏教育是為了孩子今後的生活,樂趣和挑戰做准備的。

身為一名家長,我想讓我的孩子在今後的人生中少面臨些壓力,焦慮和恐懼,而蒙特梭利教育恰好就是這樣幫助到了我和我的孩子。

『伍』 如何一句話道出蒙氏教育的好處

這種教學理念是非常好的,如果家裡有孩子,不妨自己學來用一用。不過對國情不夠放心,許多從事蒙氏教育的人的水平有限,能夠把好事干成壞事。「豐富的教材與教具」,一些幼兒園把這一原則當成了「豐富的玩具」。

『陸』 蒙氏教育對幼兒有什麼好處

蒙氏教育是教育的第一個目標,也就是首要的目標,是致力於培養人格健全的孩子。人格健全是全面的,它關繫到孩子的身心健康,關繫到孩子的各種能力,所以對於孩子的智力、品德、待人處世、社會交往、對自己的控制等等這些方面都是著重要培養的,要培養這樣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就是完整的人。所以蒙氏教育內容也是非常寬泛的。我們現在很多人的理解,認為蒙氏教具就是操作那些教具,這種認識只對了一半,因為教具只能是蒙氏教育內容的一部分,他不能承擔全部的內容。還有一部分教育的內容,因為要培養那種健全的人格,光靠教具這部分內容不足以完成,還需要有非教具的內容來補充,兩者結合起來才是完整的人。非教育的內容就是不用教具也關繫到人格培養的有什麽?要進行健康教育,進行道德、品德教育,進行美感教育,進行社會性教育,還要進行和平教育,還要進行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剛才說的這些都不是通過教具培養的,它要通過參與很多實踐活動,所以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才是培養孩子成為人格健全的方式。所以從這點出發,蒙氏教育和我們現在在中國幼兒園中,教育部制定的規定、剛要也好,要幼兒全面的發張是一致的。當然蒙氏教育中的孩子更具有特色,它的特色點在哪裡?從我們的實踐經驗來看,第一個孩子的獨立能力很強,這獨立能力表現在他對自己的料理,生活的料理,對環境的關系,對自己的控制都很強;再一個,孩子能夠自主自己的學習,就是說你給他一個學習的條件之後,他會知道我該怎麼選擇,選擇了以後就會用它,小的時候是教具,大的時候就是書本,就是資料,他會自己去用,用的過程他能專心,他要取得一個結果,也就是從小培養孩子學會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個是蒙氏教育孩子最強的。成功蒙氏教育出來的孩子具備這個能力,這是長遠的效果。再有就是孩子的知識是非常淵博的,因為蒙氏給他提供了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這方面很多的知識。孩子的讀、寫、算的能力准備是好的,因為我們在中國教育中,總是一個教育缺乏他的前期准備,蒙氏不是,書寫前的准備要准備很久,才進入孩子的書寫能力,所以這個讀書算的准備在前期,就是進去正規上小學之前已經做里鋪墊了,就是手的鋪墊,對文字認識,對認字的認識是用圓形帶著字,那麼孩子就對字感興趣,對字的筆順有了了解,教孩子認字,孩子可以從筆順走,已經給孩子做了很好的鋪墊,他不求數量,但他追求這個准備,預備性的工作的做的很好,所以這些難道不都是為他下一階段的發展和學習做好准備嗎?所以蒙氏教育出來的孩子是這樣的。

『柒』 蒙氏教育的好處

我認為不要迷信蒙氏教育,本來蒙氏教育的淵源是針對智障兒童的一種教育方法。

我們小孩今年上大班,在3歲到3歲半的時候,就上了半年蒙氏班,後來轉到了離家較近且條件較好的幼兒園。有幾個應該特別注意的:
1、收費問題,不是越貴就越好,目前的1級1類就很不錯了;
2、要實地考察一下,著重看幼兒園的活動場所以及住房是否朝陽;
3、距離一定要近,不要把時間耽誤在路上,這些路上的時間可讓小孩多睡會兒,多玩會兒;
4、注意生源,如果家長的素質差或者太高檔都不利於孩子的發展。

『捌』 蒙氏教育自取工作的好處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論體系中強調「日常生活技能」的練習,如練習走路,正確的呼吸、說話乃至開抽屜,做針線活,倒豆子等。蒙氏的生活給孩子們帶來了許多的益處。
低齡孩子經常做些「舀」的動作(舀豆子、舀珠子等),待手腕動作發展到一定程度,便可以自己動手進餐,不再需要成人的協助了。經常做「穿珠子」的動作便會穿針為自己縫紐扣了;經常做「倒水」的動作也可使學會為別人或自己沏茶等,滿足兒童自我生理需要,有助於兒童獨立性的形成。
兒童經過多種生活化訓練後學會如何獲取及製作食物使自己不受飢餓,幫助自己穿戴整潔去保持適當的冷暖,並且幫助 整理環境等。不再需要成人的協助,這些生活的事對兒童來說會變的越來越簡單,輕松而快速。即使是孤單一人也可生存下去,正所謂「人沒有獨立,就沒有自由」。
能促使兒童勝利系統的發展。
某些「小肌肉群」的練習動作(左右手抓、倒、舀、穿等)可促使人體左腦和右腦系統的發展。某些「大肌肉群」的動作(例如搬桌椅、拎水、擦洗物品等)可以使的神經系統和「大肌肉群」高度有機的協調起來,促進其肢體整體發展。
促進兒童形成良好的行為。
通過「生活」孩子們學會了正確的開關門的方法;學會了沏茶的方法;學會了製作食物的方法;學會了自然行走正確打噴嚏、拿取食物的方法等等。這些都會使孩子在平時的人際交往中具備了相當的禮儀習慣和實際能力。
們也可以嘗試在家庭中利用簡單的生活用具對孩子進行蒙氏的「生活技能練習」。蒙氏的「生活技能練習」可在2---3歲中循序漸進反復多次練習,只要孩子有興趣,可以沒有年齡界線。

『玖』 蒙氏教育真的好么

是否選擇蒙氏教育的前提是先了解這個幼兒園是如何開展蒙氏教育的。當前對蒙氏教育評價不一,甚至詬病著多於贊揚著。其主要原因是不少幼教機構打著開辦蒙氏教育的旗號提高收費,在自身並不了解蒙氏的前提下盲目開課。
真正的蒙氏教育需要從以下三來觀察:
1、帶蒙氏班的教師是否經過培訓、是否有「蒙氏教師初級資格證」,並要看是哪家機構給發的資格證。合格的蒙氏教師首先必須性情溫柔、態度謙恭、做事嚴謹,有良好的知識結構,有著扎實的幼兒教育基礎理論和豐富一線教學經驗。
2、是否有全套的蒙氏教具。一般情況下,開辦蒙氏教育的機構都會採用128件的基礎配套設施。但這遠遠不夠。蒙氏教具之所以經典,是每一項教具除了單一的教學目的外,還可以實現多重教育目的。比如說:粉紅塔,除了讓幼兒感知正方體的大小變化、單位數量的立體變化之外,還可以作為創意拼擺的玩具,開發幼兒的想像力。
但如果僅僅以這些教具陪伴幼兒三年,幼兒肯定會厭倦。
合格的蒙氏教師會根據幼兒能力的實際發展狀況、某階段的教學目標,依據蒙氏精神不斷做出延伸教具。延伸教具的多寡和可操作性、教學意義才是真正衡量蒙氏教師是否合格的標准。
3、蒙氏的課程是否貼近生活,是否從生活出發。蒙台梭利講:生活即教育。對幼兒開展教育的所有素材都應該是來源於生活的。蒙氏課程的設置也是如此。必須從生活實際出發,以未來為目的開設課程。如果僅僅死扣那些教具、蒙氏培訓中的簡單的課程,那麼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蒙氏教育。
另外,蒙氏能否做好,跟幼兒園領導人的人文素養、對教育的理解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上蒙班前跟幼兒園領導做一次深入談話,是必要的。
選擇正確的蒙氏教育,不僅可以讓孩子收益一生,家長也可以收獲真正科學的教育理念、育兒技巧,這對家長在孩子離開幼兒園,進入小學、初中以後,仍然會繼續幫助。
也就是說,選擇一個正確的開始,將會收獲美好的一生。 謝謝 採納吧

『拾』 蒙氏教育對幼兒有什麼好處

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近百年來,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一直對世界幼兒教育產生著積極的影響。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對幼兒實施素質教育及潛能開發的優秀教育模式。 一、 蒙式教育的十大特點: 1、以兒童為中心。 視兒童為有別於成人的獨立個體,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教學,主張由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以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豐富的教育內容,讓兒童自發的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0- 6歲的幼兒在特定的時期會出現特定的喜好傾向。若順著敏感期學習,該特性即可獲得最大的學習效果。 4、教師扮演導師的角色。 一般稱蒙氏教師為啟導員。他必須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對於孩子的發展狀況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適時、適性地協助與指導。 5、完全人格的培養。蒙氏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協助孩子正常化。透過環境的設計、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構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長步調。蒙氏教育要求教師根據兒童發展的進程,對不同特點的兒童進行因材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齡教育。讓不同年齡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齡層的模仿對象,而較大的孩子則可以從幫助年幼的兒童中增強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8、豐富的教材與教具。蒙台梭利教具非常豐富,但這些教具並非是教師用來教學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過這些工作,從自我重復操作練習中,建構完善的人格。 9、屏除單一獎懲制度。蒙氏教學尊重兒童,培養孩子正在萌芽的尊嚴感。 10、爆發式的教學成果。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內在需求,讓孩子適時、適性的成長,短期內不易察覺成果,但卻會在某一時間以爆發的形式,彰顯出孩子內在的心智發展水平。 二、自由—蒙式教育法的基礎。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稱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為基礎的教育法」,又被稱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內涵,是了解蒙式教育法本質的前提。 (1)、關於自由。蒙台梭利認為,自由是兒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約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強制與壓抑的情況,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愛的活動。生命力的自發性受到壓抑的孩子絕不會展現他們的原來本性,就像被大頭針釘住了翅膀的蝴蝶標本,已失去生命的本質。這樣教師就無法觀察到孩子的實際情形。因此,我們必須以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孩子,先要給孩子自由,促進他們自發性地表現自己,然後加以觀察、研究。 這里所謂的給孩子自由,不同於放縱或無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說:「讓孩子學會辨別是非,知道什麼是不應當的行為。如任性、無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礙團體的活動,都要受到嚴厲的禁止,逐漸加以根絕。必須耐心地輔導他們,這是維持紀律的基本原則。」事實上,放縱孩子絕對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2)、關於紀律。蒙台梭利認為紀律是一種積極的狀態,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之上的。一個人如像啞巴那樣的安靜,像癱瘓的人那樣的一動不動,不能算是有紀律的。積極的紀律包括一種高尚的教育原則,它和由強制而產生的「不動」是完全不同的。 她說:紀律的培養不能靠宣傳和說教,也不能靠指責錯誤,而是在自然的活動中發展起來。重要的是使兒童在活動中理解紀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體的規則,區別對和錯。因此,真正的自由也包括思考和理解能力。一個有紀律的人應當是主動的,在需要遵守規則時能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靠屈服於別人。在蒙台梭利學校的活動室內,允許兒童自由地活動、交談、交換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願移動桌椅。在教室里的兒童有目的、自願的活動,每個人忙於做自己的工作,安靜地走來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並不會造成混亂。因為他們懂得安靜和有秩序是必要的,並且知道有些活動是被禁止的。兒童在這種環境中逐漸成長,自然會注意自己的行動。長此下去,就會養成守紀律的好習慣。 三、環境教育兒童 蒙台梭利十分重視環境,她說:「在我們的學校中,環境教育兒童。」並認為環境是重要的保育內容,而且保育方法的許多方面亦由環境決定。兒童需要適當的環境才能正常地發展,完善其人格。然而,多數兒童在一般情況下並不是生活在適當的環境中。兒童天性親近自然,但是,伴隨著文明的發展,自然卻距離兒童越來越遠了。他們居住在以成人為本位的世界中,身邊的一切對他們來說,其規格、重量及形態都是不完全相適宜的,難於隨心所欲地操作。「有準備的環境 」是為了讓精神處於胚胎狀態的兒童能夠順利成長,將秩序與智慧等精神食糧的環境預備好。對六歲以前的兒童而言,成人的環境與兒童的環境在大小及步調上相差懸殊。因此兒童在活動時須時時依賴成人協助。但是,兒童一直依賴成人的協助便無法完成應有的成長,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教育自己、鍛煉自己。如果沒有理想的環境,兒童就無法意識到自己的能力,這樣永遠無法脫離成人而獨立。因此,蒙台梭利根據兒童六歲以前的敏感期和吸收性心智,創設一個以兒童為本位的環境,讓兒童自己生活。這個環境是「有準備的環境」。其意義並不僅是環境,而且是兒童不久將要面臨未來世界及一切文化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它必須具備如下條件: (1)、充分發揮兒童的節奏與步調。兒童與成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差異懸殊,成人在一小時內的認知和感覺與兒童所經驗到的截然不同。兒童以其特有的步調感知世界,獲得很多成人無法想像的事情。兒童特有的節奏已成為他們人格的一部分。成人在復雜、多變的文化環境中生存時,必須愈加保護兒童特有的「節奏或步調」所需的環境。 (2)、給兒童安全感。人類的孩子比其他動物的成熟來得遲,因此他們更需要庇護。當孩子的身體感到危險時,用溫柔、鼓勵的眼神關愛孩子,才能使他們自由、奔放地行動。 (3)、可自由活動的場所和用具。兒童必須依靠運動來表現其人格。尤其是他們的內心,一定要與運動相結合,才能夠充分獲得發展。因此,需要讓兒童持續接觸東西—收集、分解、移動、轉動、變換位置等可自由活動的用具和場所。 (4)、美。美對兒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兒童最初的活動欲是因美引起的。所以,在兒童周圍的物品,不論顏色、光澤、形狀都必須具有美的感覺。 (5)、必要的限制。兒童的周圍不可有太多的教材或活動的東西。太多的東西反而使兒童的精神散亂迷惑,不知該選擇何種教材或從事何種活動。以至不能將精神集中在對象物上。為避免兒童做不必要的活動,而導致精神疲憊、散漫,教材及活動必須有某種程度的限制。 (6)、秩序。兒童的秩序感以兩歲為高峰,其後的數年間,兒童的秩序是極特殊的。這個時期秩序感與兒童的關系就像魚和水、房子與地基。事實上,兒童會以秩序感為中心,運用智慧進行區分、類比的操作,將周圍的事物加以內化。要是沒有秩序的話,一切事物將產生混亂,兒童會因而失去方向感。所以,秩序必須存在於有準備的環境中的每一部分。 (7)、與整個文化有連貫性。 所謂「秩序存在於有準備的環境中的每一部分」,就意味著秩序應包含於拓展兒童智慧的教材中。 這種秩序可使兒童朝真實且正確的「工作」去努力,也就是兒童能真正認真的去進行「真實的生活」。能夠獨立專注於自已世界內活動的兒童,才能真正在下一個階段的成人世界中活動。而秩序應表現在「有準備的環境」中與成人的文化世界相連貫。 四、蒙式教育的五大教育內容 日常生活教育:包括基本動作訓練、照顧自己、照顧環境、照顧他人、社交行為。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專注力、手眼協調能力和自信心。 感官教育:通過對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的訓練,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分類能力和注意力。 數學教育:培養幼兒初步的數量概念、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斷能力。 語言教育:通過對聽覺、口語、視覺、語音、文字和閱讀練習,培養幼兒聽、說、認、讀和書寫能力。 科學文化教育:包括自然、地理、歷史、科學、音樂、美術。通過讓幼兒學習民族文化,培養幼兒愛科學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五、及時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在內在需求受到妨礙而無法發展時,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期。日後若想再學習此項事物,盡管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時間,成果也不顯著。如何運用這股動力,幫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長,正是成人的職責。以下幾點建議,可以幫助父母及時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為有能力的個體。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學習者,他們會尋著自然的成長法則,不斷使自己成長為「更有能力」的個體,這是父母首要改變的觀念。 2、細心觀察敏感期的出現。每個孩子敏感期的出現並不完全相同。因此,成人必須以客觀的態度,細心觀察孩子的內在需求和個別特徵。 3、布置豐富的學習環境。當成人觀察到孩子某項敏感期出現時,應盡力為孩子准備一個滿足他成長需求的環境。 4、鼓勵孩子自由探索。當孩子獲得了尊重與信賴後,就會在環境中自由探索和嘗試。 5、適時協助而不幹預。當孩子熱衷於有興趣的事物時,大人「應放手讓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預。但並非要丟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適時予以協助指導。 實際上,蒙班側重的是常規行為習慣和數概念的培養,通過讓孩子自己操作教具,讓孩子通過嘗試錯誤,既自己動手操作,來得到自我提高。教師在班中主要是觀察引導,我覺得讓孩子在小的時候多接觸是有好處的,特別是3-4歲間,但蒙班對孩子的想像力和個性上的培養不是很多,另外,蒙式教育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它的教具幾乎全是進口的。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