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發展戰略名詞解釋
『壹』 教育學原理名詞解釋
教育學原理主要研究教育基本理論與現代教育基本問題、比如教育與人的關系、教育與社會發展問題、教育的本質與功能問題、教育體制創新問題、受教育機會和教育公平問題、教育政策與教育法制建設問題等等。其中既有教育學原理傳統的理論領域,也有近年來根據教育實踐的發展新開拓的領域。
主要研究方向:
1、教育基本理論方向
教育基本理論主要研究教育理論問題。主要研究教育的發展規律、元教育學、教育與人之間的關系、教育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當代教育熱點和問題、教育改革與發展、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育理論的比較研究、教師教育研究等。
2、教育哲學方向
教育哲學是以一定的哲學觀點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問題的學科,原本科哲學專業的學生選擇這個專業比較有優勢。注重對我國現代教育的一些基本問題的哲學考察研究,著重探討在社會轉型條件下教育的目的、任務、教育與社會的關系、教育與人的發展的關系、中國傳統教育的哲學思想,以及對西方教育哲學思想的借鑒和批判。
3、教育文化學方向
教育文化學是以人類的教育文化作為研究對象,全面、多角度地透視並理解人類的教育活動,重點是在深入詮釋教育現象背後的文化意義,比如研究不同國家教育觀念里各自體現什麼樣的文化傳統,教育制度中體現一國怎樣的教育文化等。
4、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方向
主要側重於學校教育改革問題研究,區域教育發展戰略研究,同時,注重義務教育發展戰略研究,學校發展與定位研究,區域教育規劃研究等。如關於義務教育管理與資源配置的研究,關於高等學校定位研究,對學校管理與規劃的研究。
5、教育政治學方向
教育政治學是一門研究教育與政治的辯證關系及其運動發展規律的學科,著重探討教育與政治的區別和聯系及二者協調發展的客觀規律。現在國內的研究一般包括:教育與政治的基本關系、教育與政治主體及其行為的各種關系、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國際化與國際政治的關系等。
6、教育法學方向
教育法學是以教育法、教育法律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和教育學的交叉學科。研究如何用法律規定一切教育中權利與義務問題,主要集中在研究教育法的制定、實施與完善。本科專業為法學的同學選擇該專業比較有優勢。
7、教育社會學方向
教育社會學是以研究教育的社會性質、社會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組織、教育發展規律的一門社會學分支學科。主要研究主題一般有:教育與社會結構的關系、教育與社會化過程的關系、學校與社會的關系、學校自身的結構和組織、教育分流研究等。
8、教育人類學方向
教育人類學是指用人類學的概念、理論、觀點和方法,描述、解釋教育現象的應用性學科,旨在提示教育與人、教育與社會文化、社會文化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
9、德育原理方向(含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等)
主要研究對公民整體或個人怎樣進行有效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比如研究如何培養學生在私人生活、國家與社會公共生活、職業生活中的道德意識,揭示當前學校德育中出現的眾多問題。
10、家庭教育方向
專門以父母對子女進行的教育為研究對象,揭示家庭教育中的問題,提供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
『貳』 教育學第一次作業 1.名詞解釋:教育,教育目的,學制. 2.試述教育與經濟發展之間的
其實學生教育最需要的不是取消周末和補課,而是停下來上課。現在的學生你們說說,一個普通的初三或者是中專高中的學生,你拿初一的數學或者其他課程題目來給他們做都很多,不會為什麼,就是因為很多人從小學的時候,上課有一個問題沒有弄明白可是老師不會等你,繼續上新課結果就有越來越多的問題不會,可是考試照樣能過為什麼?考試前老師都會劃重點背背就過了,可知識根本沒有學會你們看看現在初中早晨80%的同學都在那裡 抄作業上課基本上很多人都是在聽天書了。很多人因此輟學無法讀進去書這其實是教育的一個重大弊端,我的教育方法就是班上只要有一個同學不會,老師就停下了不上新課全班同學來幫助他弄懂,考試都要求考一百分,用鉛筆寫答案,沒有達到的同學再繼續相同的卷子考邊上註明寫二次三次一百分,已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多少人在學校喪失了自信心。如果照這個方法堅持下去普通人也能上清華上北大外國留學。
『叄』 名詞解釋 教育計劃
教學計劃(課程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它規定不同課程類型相互結構內的方式,也規定了容不同課程在管理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其所佔比例,同時,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作出全面安排,具體規定了學校應設置的學科、課程開設的順序及課時分配,並對學期、學年、假期進行劃分。課程計劃作為教育主管部門制訂的有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體現了國家對學校的統一要求,是組織學校活動的基本綱領和重要依據。
『肆』 名詞解釋:教育戰略
教育戰復略 ecational strategy
經濟和社會制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一國或一地區未來較長時期內教育事業發...一個完整的教育發展戰略,包括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戰略重點和戰略步驟、重大政策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步驟及政策,都是為實現戰略目標服務的。
『伍』 名詞解釋:教育者
我們知道,在教育活動中存在著「教」與「學」兩種活動,更確切地說,是「教」與「學」兩種活動構成教育。雖然,參與到教育活動之中的所有人都有「教」與「學」的責任或義務,但各自的職責重點不同,一部分人主要以「教」為職責,一部分人主要以「學」為職責。 在教育活動中以教為職責的人是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直接對求教者的素質發展起影響作用的人,包括學校的教師、管理人員、兼職教師、家庭教師、家長。其中學校教師是教育者的主體和代表。
教育過程不同於對人的身心發展發生影響的其他過程。它是教育者的有目的的活動過程,所以,離開了教育者及其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也就談不上什麼教育。教育者是教育實踐活動中的人的因素,而且是一個基本要素。 教育者不僅是教育實踐活動的一個基本要素,而且是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他把受教育者作為「教」的對象,以教育影響為手段,把引導和促進受教育者身心的發展變化作為活動目的,力求使自己「教」的對象的身心發生合乎自己社會的變化。因此說,教育者作為教育活動中人的因素,是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更確切地說是「教」的主體。 教育者的主體性有多方面的表現:A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設計者、實施者和組織者,對整個教育活動起領導作用;B教育者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幫助者和評價矯正者,對整個學習活動起著校正方向、調整內容、激發動力、教給方法的作用;C教育者的教育反映著社會的需求和人格,控制著整個教育過程的推進和教育內容的設定,因而教育者教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學生的發展質量;D教育者的教育活動內容影響著學生學習活動的內容,控制著學生活動的時間和效果,因而在教育活動中居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