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寬進嚴出
① 我想參加成人高考上個大專,可是聽說有的學校有寬進嚴出,嚴進寬出,這是什麼意思
我考的成考,現在上的專升本。現在的成人高考基本上都是寬進,也就是說考試基本上都比較容易,而且只要達到分數線一般報考的學校也都會錄取,但是至於是寬出還是嚴出,那就要看學校了,也就是說看學校是不是會很容易的讓你畢業,這個問題就只能向學校里的人掃聽內幕了。
② 你好問一下這個遠程教育,是寬進嚴出嗎
你好!
1、遠程教育在成人學歷裡面算是比較輕松的一種報讀形式。遠程教育在學歷裡面我們形容為寬進寬出,自考才是寬進嚴出,成考嚴進寬出。
2、學制:遠程教育學制是2.5-5年,一般2.5年即可畢業。
3、流程:報名—入學測試(筆記/機考)——錄取——繳費注冊——選課——網上學習——(本科需參加統考科目計算機、英語兩科)——畢業
4、學位證要求讓單科成績達優秀及能學位英語考試
網路教育一般畢業問題是不大的,這個可以不用太擔心。當然你在報名的時候也得向報名機構咨詢清楚一系列情況。
希望能幫到你!
③ 辯論賽 高等教育應該寬進嚴出
大學寬進嚴出比嚴進寬出更有利/大學嚴進寬出比寬進嚴出更有利
大學寬進嚴出比嚴進寬出更有利/大學嚴進寬出比寬進嚴出更有利(2002年全國大專辯論賽)
[ 一辯對壘 ]
正方一辯:謝謝主席,大家好!我方認為大學寬進嚴出比嚴進寬出更有利.首先讓我們來看一看寬進,寬進就是指在質上要放鬆入學標准,在量上要擴大招生數量.它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素質教育切實推行的制度保障.就大眾化而言,現代大學已不再是精英的大學,而是大眾的大學,嚴進使高等教育成了少數人的盛宴;而寬進使之變為多數人的權利.嚴進使大學的功能只限於篩選;而寬進卻使之轉為培養.那麼現代大學大眾化即是寬進的哲學,也是大學之為大學的現代含義.就素質教育而言,考試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嚴進卻使基礎教育成了高考的奴僕,扼制了素質教育的咽喉,阻礙了人才的自由成長.而寬進,卻可以使高考這座獨木橋成為陽關道,讓天塹變通途,真正的解放基礎教育,使素質教育成了培養人才的沃土.其次再讓我們來看一看嚴出,所謂嚴出就是指大學在向社會培養輸送人才的過程當中,嚴格要求,它包括嚴格的課程學制、嚴格的學分制度、嚴格的專業考試.對方辯友,在今天這種情況下,嚴出是大學承擔社會責任的必然要求.大學不是文憑的印刷機,而是人才的哺乳者.這種情況之下,採用嚴出更比寬出能夠真正的珍惜和愛護人才,能夠真正的使大學成為社會前進的推動器.再次,我方認為寬進嚴出不僅有利,而且可行,理由有二:第一,當今中國近 20 年經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然而為高等教育的投入卻始終沒有超過 GNP 的 0.65% ,遠遠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之間當然有巨大的擴展空間和潛力;第二,我們認為所謂的資源不足的問題表面上是錢的我他,而本質上卻是體制與觀念的問題.現實當中,一方面大學對巨大資金的需求是千呼萬喚不出來,而大量的民間資本對高等教育的投資卻是「猶抱琵琶半遮面」,面對這樣的情況,症結就在於體制與觀念.只要我們在體制上理順關系,在觀念上解放思想,那麼一定能夠讓高等教育的多元化辦學模式做到良性循環.最後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寬進嚴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只要我們把寬進嚴出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緊密結合起來,那麼我們一定能夠走出一條穩定、協調、健康的發展之路.
[ 一對一攻辯 ]
正方二辯選反方三辯
正方二辯:有請對方三辯.自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已經成為了一個國際潮流,中國是應當順應這一潮流,還是逆潮流而動?
反方三辯:當然是順應大眾化的潮流,但是在大眾化的趨勢之下,高等教育的辦學模式還有良種,一種是嚴進寬出,一種是寬進嚴出.今天我們就是在比較大眾化模式之下這兩個辦學模式哪個更有利地體現培養人才、教育成才?哪個是中國高等教育的主旋律?
正方二辯:對方說的非常好,您告訴我要順應這個潮流,請您用簡短的語言告訴我,為什麼要順應?
反方三辯:因為這個潮流是大勢所趨,對方辯友跟我說,但是我倒不明白,大眾化它肯定就是寬進嚴出嗎?那麼嚴進寬出是什麼,難道是精英化嗎?你把大眾化與精英化對立起來,可是馬丁路德告訴我們說:「大眾化階段精英教育不但存在,而且更加輝煌,更加繁榮.」對方辯友,這兩者是不能對立的.
正方二辯:這恰恰說明了在大眾化時代,寬進嚴出依然可以進行精英化的培養教育.請教您,相比而言,寬進和嚴進誰的毛入學率更高?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毛入學率指的是什麼,只要數量不要質量嗎?我們說要把握質量關,任何入學都要有個標准,《世界人權宣言》 26 條告訴我們說,要依據成績.高等教育對大家平等開放,成績把握質量,這就是嚴進.
正方二辯:《聯合國宣言》還告訴我們,教育權是人的一個基本人權,但現在中國很多適齡高中生上不了大學,湖北省分數線是 560 分, 550 都上不了大學這公平嗎?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您是說所有的高中生上大學就是公平嗎?《聯合國宣言》還告訴我們說,絕對的教育本身就是不公平,只有對待成績不對分數線標准進行判別,這才是公平.
反方二辯選正方二辯
反方二辯:謝謝主席,大家好!我想請對方的三辯和我一起探討今天這個話題.請您舉例說明我國哪一類大學是寬進嚴出的大學?
正方二辯:寬進嚴出的大學正在發展之中,如果對方辯友一定要讓我舉一個例子的話,那麼現在的網路大學,現在的開放大學,現在的自考大學,現在的民辦大學不都是寬進嚴出嗎?
反方二辯:對方辯友承認的民辦大學是寬進嚴出的大學,那麼請問您大學的質量是不是大學的根本?
正方二辯:大學的質量當然是大學的根本.
反方二辯:那麼請問民辦大學更有利於保證質量,還是今天北大,人大這些嚴進寬出的大學更能夠保證學生的質量呢?
正方二辯:恐怕對方辯友對大學存在一種等級觀,北大人大是大學,難道民辦大學就不是大學了嗎?社會需要各種層次的人才,對方辯友千萬不要像孔子那樣認為「上智」與「下愚」不可逾.
反方二辯:我們在這里並沒有歧視的意思,我們只是站在現實的角度來客觀地比較二者,請問究竟哪一所民辦大學培養的人才比政法更強呢?
正方二辯:這不一定,人才有很多層次,政法大學從來不敢說培養的人才就一定比一個民辦大學要好.我知道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有一位教授,他就是自考畢業的,而且很受歡迎.
反方二辯:那麼我們今天說兩者模式應該並存,可是對方辯友為什麼要用寬進嚴出的民辦來取代嚴進寬出的普高呢?
正方二辯:我方從來沒有說用寬進嚴出的民辦來取代嚴進寬出,而是要整個高等教育都走寬進嚴出.
正方三辯選反方二辯
正方三辯:來而不往非禮也,我也選擇對方二辯.我請問對方辯友,你們提倡寬出,那這種對人才的低要求,如果滿足當代社會對人才的高標准呢?
反方二辯:首先對方把寬出定義成是低要求.我們在一辯的立論中已經指出,寬出是指達到水平測試,合格即予畢業,由社會來選拔人才,社會來大浪淘沙.我們看到今天我方和對方的學校,都是嚴進寬出的學校,政法大學 50 年來大約培養了 10 余萬的政法幹部,被稱為是政法幹部的搖籃,您認為政法大學培養的人才不能符合社會的需要嗎?
正方三辯:對方辯友認為寬出也可以符合標准,請問對方辯友,如果一個學化學的,他的化學不好,但是畫畫很好,可不可以畢業呢?
反方二辯:如果一個學化學的成績不能達到優,但是他的化學成績達到了一個及格,您難道認為他不能夠畢業嗎?他達到及格符合社會對他的基本要求,他還能夠畫畫,畫畫能夠陶冶情操,甚至女朋友還喜歡,這有什麼不好呢?
正方三辯:對方辯友告訴我說,一個學化學的不但化學學的要好,而且還可以畫畫,請問這是嚴要求,還是寬要求?
反方二辯:化學幾個了,請問這是嚴要求,還是低要求?如果我們連專業成績都不及格,那這是寬,這樣的寬是什麼定義呢?我方已經說,寬是有條件,它不是無限度的寬,不是說你什麼都不及格就能夠出去,我們這個寬是只要符合水平測量,他合格了就能畢業,而對方今天說的嚴是什麼呢?嚴是這個要求非常的高,今天我的化學成績……
正方三辯:還請問對方辯友回答我一個問題,我們經常說嚴師出高徒,為什麼沒人說寬師出高徒呢?(時間到)
反方三辯選正方三辯
反方三辯:我想選擇對方的三辯,請問您的寬進對於考生有沒有具體要求,請告訴我們有,或者沒有?
正方三辯:寬進當然對考生有具體要求了,這就好比說,我的擇偶標准很寬,但也並不表明我飢不擇食,不分男女.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您的要求就是不是通過宣傳選拔進行淘汰,請告訴我們是,或者不是?
正方三辯:通過選拔進行淘汰,是對方的嚴進,我方的寬進是要從多個角度、多元化地選擇人才.
反方三辯:就是想進就可以進,那歐美委員會指出,英國高教高中已經普及,高教資源並不稀缺,為什麼不是所有的英國高中生都上大學了呢?
正方三辯:恐怕也不是英國所有的高中生都想上大學.我們說現在有許多人想上大學可就是上不了,對方辯友卻要把他拒之門外,也合理嗎?有一句話叫「天上的九頭鳥,地下的湖北佬」,這么聰明的湖北老鄉還有百分之六七十上不了大學,對方辯友你於心何忍呢?
反方三辯:英國高中生並不是都想上大學,而是因為嚴進寬出的學校因為他成績差,寬進嚴出認為他沒有錢,您認為哪個更公平呢?
正方三辯:其實我們不應該認為進大學的寬進就一定導致質量滑坡,我們大學的功能在於培養出人才,而不在於讓進大學的人已經是人才了.
反方三辯:您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到底是靠金錢還是靠成績,哪個更公平?
正方三辯:靠金錢靠成績都不公平,因為讓每個人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這才是真正的公平.
反方三辯;就是說沒有標準的高等教育是或不是?
正方三辯:不是沒有標准,是放低標准.(時間到)
[ 攻辯結辯 ]
正方一辯:謝謝主席,大家好!經過剛才的幾輪攻辯,大家會發覺我們雙方聚集的矛盾在質量上.也就是說嚴進寬出能夠保證質量,寬進嚴出可能不能夠保證質量.
我們認為這首先要從大家的定義上來看這個問題,對方辯友講寬出的時候,說只要符合洋合格水平測試就可以寬出了.那我就不明白:為什麼我們將寬進的時候,只要符合了一個合格水平的測試,就不可以進大學了呢?為什麼我符合這個合格水平測試的時候,我進了大學,我的質量就沒有保證了呢?這不是對方辯友的矛盾嗎?對方辯友又問我們:中國政法大學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都是嚴進寬出的學校,我覺得我們政法大學在連續三年擴招之後,質量好象也沒有下降,並不像對方辯友所說的是嚴進寬出.至於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我們可以看一看, 2001 年 4 月 19 號的《光明日報》是怎麼說呢?他們的副院長楚平告訴大家,連續擴招以後,他們專門成立了教學評估處和專家督導組,切實加大了監控力度,極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的質量.請問對方辯友,你們擴招以後質量下降了沒有?你們寬進嚴出之後,質量是不是一個問題呢?我想對方辯友待會兒一定要告訴大家.對方辯友高物我們說,在嚴出的時候,要執行洋多元化的標准.那我就不明白:今天一個大學生如果打「鬥地主」打得很好的時候,是不是也要給他頒一個生物學的學士學位?
反方一辯:謝謝主席,大家好!我首先要告訴對方一辯的是:你方的寬進是寬,所以推出寬好,這是你方的邏輯,我方從未認同;其次還有,對方剛才說到民辦大學就是對應的寬進嚴出,那麼讓我們來看一下「誰英雄,誰好漢,人才市場比比看」,對方的寬進嚴出是現在對應的民辦大學這么完善的嗎?與嚴進寬出相比在規模質量成才率方面都低得很多,而更應該看到,嚴進寬出在體現人才質量、效率、公平方面,三大原則與三大質量的統一.而對方的邏輯就是說:我方說寬是趨勢,而且民辦大學是寬,所以我們現在所有的大學都要向民辦大學發展,在座的各位大學的領導,能認同這一觀點嗎?還有我方三辯又問到,寬進有沒有具體的標准,讀說有,多方面選才.監考老師多看你幾眼,這是寬還是嚴呢?還說要淘汰一部分,我們也要靠質量,那與對方的民辦大學不淘汰不選拔相比,你方的寬進還是寬進嗎?你方的寬進是猴皮筋兒,突而寬,突而嚴,那麼要麼寬進四不象,就與你方一辯立論自相矛盾,要麼寬進就等同於我方嚴進,是否認同我方觀點呢?對方剛才辯論的時候,概念始終不清,邏輯始終混亂,起原因就在於他們弄錯了今天辯論手段與目的的區別,弄錯了辯論的前提,而我方是機遇三大原則,三大統一,提出我方觀點,所以我方認為……(時間到)
[ 自由辯論 ]
正方四辯:對方告訴我們嚴進也能夠增加入學的數量,那嚴進是不是就是慢慢的寬,小小的寬呢?嚴進是不是就是一個小寬進呢?討論寬進只有兩個問題:第一應當,第二可行.請問對方辯友:資源充足的時候,我們到底應不應當讓每一個合格的高中畢業生接受大學的教育?
反方四辯:這個問題當然我們也願意,但是他上大學也是上兩類大學 , 嚴進寬出的大學和寬進嚴出的大學,這一點我方三辯在攻辯已經說明.請問對方辯友:我認識一個美國人,他 50 多歲了,他告訴我他是碩士括弧候補,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正方二辯:請對方解釋給大家聽.
反方一辯:對方辯友沒有回答我方的問題,我來告訴大家,那就是候選碩士是美國社區大學寬進嚴出這種模式造成的, 20 多年才混出個候補,對方辯友認為這種人才培養的效率何在呢?
正方二辯:對方辯友,如果沒有這種候補碩士,我可能會去中關村買一個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碩士文憑,到底誰對我的素質更有利呢?
反方二辯:對方辯友認為他買碩士這個假文憑的問題是我們今天嚴進寬出帶來的問題嗎?美國社區大學是想進都能進,而畢業率只有 1/5 ,這是典型的寬進嚴出,正是這樣的寬進嚴出造成了大量的人才之流,再次請教對方辯友,培養人才的效率體現何在?
正方一辯:對方辯友說美國的社區大學,是想進都能進,要說我們的民辦高校也是想進都能進,這我就不明白了,為什麼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夜大學招生簡章上,還喲啊說喲啊有一個高中會考文憑呢?請對方辯友解釋給大家聽.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因為我們的夜大是成人高等教育,不是民辦大學.民辦大學想進都進,是北京圓明園學院招生簡章上告訴我們的.對方辯友您說資源充足可以都進了嗎?我剛才問您英國的例子,您可沒有回答我,您兩次逃避我方效率的問題,其實效率就三個字——老童生.我再次問您:人才之流浪費資源合理嗎?
正方三辯:我從來不認為上夜大學或者上什麼其他大學就是浪費資源,一個人以前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現在接受了高等教育,到底是哪一個給社會的貢獻更大呢?請對方辯友告訴我.
反方四辯:當然是接受高等教育貢獻大,但是他接受也是兩種模式的高等教育,這里我不想再重復,再請問對方辯友,您知道法國高教改革的目標之一是什麼嗎?
正方四辯:既然是兩種模式,那就要探討兩種模式,哪一點最有利於大眾化這個目標,寬進就好像正門一樣,嚴進就好象後門一樣,如果很多人都走正門,我們能說正門不比後門更有利嗎?
反方二辯:對方辯友沒有回答我方四辯提出的問題,法國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標是什麼?是讓所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能夠畢業.我們說不管寬進還是嚴進,我們都希望他能夠畢業.能夠拿到這個文憑,都能夠寬出,可是對方辯友您說法國的目標,您又如何解釋呢?
正方一辯:對方辯友說都要讓他畢業.對方辯友,在大學裡面不務正業的人也要讓他畢業,在大學裡面不好好學習的人也要讓他畢業,請問您的寬到底寬到什麼地方才為止呢?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我們已經多次聲明,我們的標準是《高等教育法》的第 58 條,如果沒有達到標准,讓他畢業這能叫寬嗎?對方辯友你沒有回答我們的問題,我們說不僅有法國,還有中國,《 21 世紀發展綱要》說中國教育發展的目標是辦一些一流大學,嚴把質量、嚴進寬出.
正方三辯:對方辯友只說了一半,而沒有說後一半.中國大學的發展目標,還要讓更多的人去接受高等教育,剛才對方反反復復說我方的嚴進,反而導致了教育人才的不合理,而且導致了效率的低下.可是現在學校里有這樣一種現象,有一些人每天早上 9 點才起床,每天晚上完到三辯點才睡覺,被戲稱為「九三學社」.請問對方辯友:針對這種現象你的寬出如何杜絕呢?
反方二辯:對方說我「九三學社」,「九三學社」是目前普通高校嚴進寬出的模式導致的必然的結果嗎?對方辯友,我們說了,今天要是在發展中國高等教育這一個前提下,來討論究竟哪一種模式更有利,而不是誰取代誰的問題.
正方二辯:當然不是誰取代誰,有沒有我們對比一下誰更有利呢?他如果不是寬出造成的,難道是嚴出造成的嗎?《光明日報》 2001 年 8 月 1 日報載,福建省福鼎市和寧澤市,連續發生兩起高考落榜生跳海自殺事件,對這種人間慘劇對方還要嚴進,您於心何忍呢?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說,那個都是嚴進寬出的錯,其實這是課程設置惹的禍.比如說蔣軍教授來我這兒講學,場場爆滿,這不是老師的風格吸引了學生嗎?對方辯友說高考有自殺的,那麼我告訴你,美國的寬進嚴出的大學有一位同學,他叫林德,因為價值沒有被認同,他去哪裡了?他跟著塔利班……
正方四辯:這是為什麼呢?難道課程設置反而影響了高中教育嗎?當然.因為課程設置都是嚴進之後的結果,如果嚴進這種模式不改變,那麼如果有 33% 的學生都想到自殺的話,那恐怕嚴進就是對人折磨,就是對人性的扼殺,這正是對方辯友學院與《中學生實事報》統計的結果.
反方四辯:請對方辯友順便大聲地告訴大家,他剛才說 33% 的人因為高考要自殺,請具體地論述一下你的數據來自於哪兒?
正方二辯: 1998 年《北京青年報》載,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與《北京中學生實事報》聯合調查,調查結果顯示, 32% 的高中生因為承受不了學業的壓力而企圖自殺,而其中正是有 10% 的人多次企圖自殺,面對你們學校調查的數據,您還要告訴我這是一個特例嗎?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這到底是嚴進寬出惹的禍,還是呆在家裡的他有錯呢?還有,對方辯友, 2001 年 7 月 13 日《中國教育報》進行了三天的問卷調查, 88.3% 認為高考制度是合理的.
正方一辯:對方辯友,高考制度是合理的,可是高考之後的嚴卻是不合理的.大家在高考的指揮棒之下團團轉,搞的有人想自殺,您卻不承認,那問您一個最簡單的問題,您知道我國教育部最早發出的減負文件是哪一年嗎?
反方二辯:對方今天無非在說高考不合理,所以得出嚴進不合理.我們說嚴進寬出是一種模式,而高考是模式的具體操作,模式操作的具體問題對方不肯承認.對方打擊這個問題,那是不是一部好經和尚念歪了,究竟是這個和尚嘴歪,還是這個經歪呢?
正方三辯:對方辯友沒有回答我方的問題,我國第一次提出減負是在 1950 年,減負已經喊了 50 多年了,可為什麼總是「火車進山,吼的響,走的慢」.
反方四辯:是減負喊了 50 年了,可是貴校嚴進寬出的模式辦了 50 年,而且被稱為中國政法幹部的搖籃,這又是為什麼呢?
正方二辯:我們為什麼不把搖籃做大一點,多培養一些政法幹部呢?正是因為 50 年的嚴進才導致喊了 50 年的減負.我父母是背著書包上大學,到了我就是拖著書包上大學,對方辯友於心何忍!
反方二辯:對方辯友,今天發展高等教育是我們的前提,讀說了你們的學校要不斷擴招,可是擴招之後就是嚴進嗎?貴校政法大學在 2001 年研究生擴招 88.8% ,請問你們的研究生究竟是寬進還是嚴進呢?
正方一辯:對方辯友,擴招之後當然不是嚴進,而是寬進,對方辯友自己不要口誤.然後請問對方辯友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您認為高等教育的質量最終是要在培養人才的結果上,還是要在人才選拔的開頭階段來把握呢?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說嚴進的不是我們,是貴校校長徐賢明先生.他告訴我們擴招之後中國政法大學還是嚴進,把握質量在什麼,在人才市場上比一比,在 2001 年本科就業率 92.08% ,是不是體現了我們嚴進寬出的高質量呢?
正方三辯:光靠嚴進根本不足以滿足現在的人才需求.據我所知,中關村的 IT 人才,一年就要 2 萬,相當於該專業的整體畢業人數.請問對方辯友,靠您的嚴進如何滿足這一需求呢?
反方四辯:大家聽到了沒有,對方辯友告訴我,你這個人才市場光靠嚴進是沒有解決的,那什麼意思呢?是不是告訴我們,現在靠嚴進已經成為了一種更有利、最有利、最主要的一種手段呢?謝謝對方辯友論證我方觀點.
正方二辯:這是對方辯友自己理解我方觀點,絕不是我方的觀點.請問對方辯友,如果允許的話,我們能不能讓大多數的高中生接受大學教育呢?
反方一辯:對方辯友說讓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而剛才一辯說我方擴招所以就是寬進嚴出,那麼如果明天貴校沒有擴招,是不是就改成了嚴進寬出了呢?按對方的邏輯,現代中國的大學是不是都變成寬進嚴出的大學了呢?
正方一辯:對方辯友擴招也不能一味地擴,要讓資源也跟上來,不過資源的問題,就像您去追求一個姑娘,不要傻傻等待,而要苦苦追求.
反方二辯:確實是這樣,因為擴招不能夠隨便的擴,擴招還是要嚴把質量關,正如教育部的文件指出:我們擴招的水平,大學生的水平絕不能下降.這是什麼,這不正是一種嚴進嗎?對方辯友.我們說了嚴進寬出更有利於人才培養的效率,如果你們要嚴出的話,那這個嚴究竟是 10 人畢業,還是一個人畢業呢?對方辯友對效率視而不見,讓我們看一下寬進嚴出的例子:布魯貝克說過美國社區大學的大學生質量還不如德國、法國一些高中生的質量,請問對方辯友如何解釋?
正方四辯:我終於聽清對方辯友的立論了,他們所謂的嚴進就是符合質量標准才能進,那寬進肯定就是不符合質量也能進,那同一個概念,在他們的寬出這里是不是根本就不符合畢業標准也畢業呢?
反方三辯:這不是我們說的,是對方一辯告訴我們說質量上他要放鬆.放鬆是什麼,降低質量是一辯立論告訴我們.對方辯友,哈佛大學校長告訴我們說評論大學只能靠質量,您的寬進嚴出質量何在?
正方二辯:因為激情是不敗的,對方說寬在我們這里是不符合要求,在他們那裡就是符合要求,一個概念為什麼可以變來變去,是不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呢?
反方二辯:正因為我們不僅有激情還有理性,說明了今天寬進嚴出的模式和嚴進寬出都有其存在的現實和理性,寬進嚴出對應的是民辦大學和社區大學,嚴進寬出是現在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北大、清華和武大都是這種模式,我們只是在客觀的基礎上來現實地比較兩種的區別,對方辯友無非是在說這些大學的不好.
正方三辯:對方辯友今天辯論始終採用兩個標准,一個標準是將名牌大學與民辦大學相比,這公平嗎?另外一個標准就是對方辯友的寬進卻不能結實對方辯友的嚴出,這有符合我們的邏輯法則嗎?
④ 成教是寬進嚴出嗎
屬於「寬進嚴出」的學習模式,沒有入學考試,只要是年滿16歲的合法公民都可內以報考,以考完時間作容為畢業時間,什麼時候考完就什麼時候申請畢業;成教屬於「寬進寬出」的學習模式,只需要參加成人高考,考試成績達到200分的,等2.5年就可以拿到畢業證
⑤ 讀電大要具備什麼條件聽說寬進嚴出嗎
本科:國民教育系列相同或相近專業高等專科(含專科)以上學歷者。專科:高中、職高、中專、技校以上學歷者。 網路學歷教育、自考、成考、電大等各種成人學歷教育學習模式對比
它們的區別在於:【入學門檻對比】
成人高等教育入學考試是全國統一招生考試,由學校根據考試結果擇優錄取,統考每年舉行一次。
自學考試沒有入學考試,考生參加單科考試,合格一門,發一門的合格證書,所有科目合格後,頒發學歷證書。每年有兩次考試,考生根據情況選擇考試科目。
廣播電視大學也無須考試,只要具備要求的相關學歷就可以注冊入學。
網路大學由招生院校自主命題,組織考試。
總的來說,自學考試和廣播電視大學實行的是「寬進嚴出」,基本沒有什麼入學門檻;而成人高考和網路考試要求先考試後入學。不同的是,成人高考參加的是全國統考,網路考試則由各招生院校自主考試。從考試的難易程度來看,部分網大因知名度高,所招專業又是學校強勢專業,故入學要求也相對較高,試題也有一定難度。
為了提高國民教育,使更多的人獲得學習的機會,國家提供了多種繼續教育的途徑。尤其在大學學歷教育上,除了普通高考外,還提供了成人高考、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廣播電視大學、網路教育四種渠道,為那些沒有機會通過高考,進入大學校園學習的人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可能。但是很多需要機會的人並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種選擇,更不清楚這幾種教育方式之間的差別。
近日,記者采訪了同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董大奎教授、復旦網路教育學院副院長沈永寶教授和上海電視大學歸銀生老師,請他們就這四類考試的異同為讀者進行解析。
【學習方式對比】
成人高考主要有脫產學習和業余學習、函授學習等學習方式。
自考則以自學為主,也可以參加由其他社會培訓力量或主考學校舉辦的自考助學班。
網路教育有兩種授課方式,一是通過網路進行在線授課,學員可以通過網路瀏覽課間,完成作業,通過BBS進行提問和溝通,二是集中面授。不少希望進入自己心儀的名校進行學習的外地學生,可以通過報考網路學院,接受遠程授課以完成學業。
廣播電視大學有網上課堂和面授兩種方式。對於居住地不穩定、可能需要長期出差在外的人來說,可以考慮選擇廣播電視大學進行學習,因為其保留學籍時間較長。如果更換了工作地點或居住地,只需要所注冊的電視大學出具一份推薦信,學生可以在其他城市的電視大學繼續學習,且無須支付其他的額外費用。
四種途徑都可以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學習,但是對於那些自學能力不強,自製力差的人,最好選擇集中授課的方式進行學習。
【招生對象對比】
成人高考、網路大學、廣播電視大學的招生范圍包括在職、從業人員和社會其他人員,一般要求高中起點報考專、本科的,必須是獲得普通高中、中等專業學校或職業技術學校畢業證書或同等學歷者。專科起點報考本科的,應具有國民教育系列的專科或專科以上畢業證書。
成人高考主要以招收本地戶籍生為主,外地學生也可以進行函授學習,網路大學和廣播電視大學由於自身的授課方式的優勢,招生范圍沒有地域上的限制。
而參加自學考試的考生不受性別、年齡、民族、種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屬於完全的開放式教育,即使只具備初中文憑,也可以報名參加自學考試。
【學習年限對比】
成人高考的學習時間因招生層次、攻讀專業和學習方式的不同而不同,短則需要2年,長則5?6年。
自學考試採取分課考試、學分累積,最後獲取文憑的方式,且不受學期、學年制度的限制。
廣播電視大學教育實行學分制,學制二年,學籍八年有效。
網路教育也一般實行彈性學制,允許學生自由選擇學習期限。以同濟大學為例,招收建築工程高升本的學習年限為4-6年,高升專的學習年限為2-4年,專生本的學習年限為2.5-5年。
【學習費用對比】
參加成人高考,公辦學校學費一般每學年3500元左右,民辦學校則要高一些。
自考如果只是自學的話,只要繳納考試費和教材費,考試費為20元一科,如果上輔導班,那麼還有輔導費,輔導課費用每科在500元左右。
廣播電視大學費用按學期進行收費,業余學習的費用低於全日制學習。以上海電視大學為例,高升專的每學期的費用(含書費)約為1570元,專升本每學期費用為2250元。
網路大學的收費一般按照學分計算,不同的學校收費標准不同。一般一個學分大概100多元,如果你選擇的專業畢業需要80個學分,學費約在1萬元左右。例如同濟大學高升專總學分為75分(除建築工程),上海地區每學分費用為150元,則每學年費用為4500元;高升本課程總學分為160分,每學年費用為7200元。不過相對來說網路大學的學生可以省去住宿、伙食、交通等一系列費用。
從總的花費上來看,自考和電大的費用相對較低,更適合那些收入不高的人群。
【招生院校對比】
成人高校可分為普通高校舉辦的夜大學、函授班,獨立設置的成人高校,如區業余大學,職工大學,還有廣播電視大學,管理幹部學院,教育學院等,近年來又新增了民辦高校和獨立二級學院
自考以普通高校為主考學校,主考學校或社會力量培訓機構提供有自學考試的培訓。
電大的招生院校是中央電大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獨立設置的電大。
網路教育的招生院校是國家批準的具有遠程網路教育資質的6普通高校,一些學校的網路教育是和成人教育共同隸屬於繼續教育學院,有的單獨成立了網路教育學院。
在選擇報考各類院校的時候,一定要了解其是否具備了國家所認可的辦學資質。
【證書含金量對比】
成人高考、自學考試、電大、網路教育都頒發國家承認的學歷證書,畢業證書獲得者的待遇與普通高校同類畢業生相同,都可以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公務員考試、司法考試等。符合相關條件者,都可以申請獲得學士學位。
但是四者證書的效力仍然有些差異,自考由於其學歷證書獲得最難,所以認可度相對較高,目前國外有包括美國、英國、日本等26個國家承認我國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文憑.。
電大文憑也得到英、美、日、澳等眾多國家的承認。
而對於參加網路考試的考生而言,關鍵不在於網路教育文憑本身,他們更看重的是網路教育學院所依託的名校品牌、專業實力。不少高校的網路學院設置的專業都是學校的重點專業。事實證明,類似復旦、同濟等名校的網路學院學生在就業中也具有相當的競爭力,復旦網路教育學院今年畢業學生的就業率在85%以上,就業單位中不乏普華永道等世界知名企業。
⑥ 自考的寬進嚴出是什麼意思
寬進嚴出可以你那樣的理解,這其實就是中國傳統教學和西方教育的不同之處,中國高考歷來是嚴進寬出的
自考分為專科、本科和獨立本科,專科和本科都是零起點的,也就是說任何學歷都可以報考,獨立本科是專科起點的,包括高職、高專、自考專科、成人專科等所有國家承認的專科學歷及以上的所有本科以上學歷,相對於獨立本科,本科要多將近整個專科的考試科目,具體專業略有不同
2007年起,國家教委已經下文,211重點大學不允許開設自考班,所以之後所謂的重點大學自考都是違規的或者李鬼式的,之所以有的培訓機構會設在重點大學之內,絕大多數是在裡面租賃了一棟或幾棟樓而已。北京的自考主考院校除北京聯合大學以外均是國家211重點大學,不存在所謂二類本科之說,自考除主考及論文答辯和頒發學歷外,考生的學習方式,學習狀態和學校不存在任何關系。
所以,希望你對此不要太過迷信。
北京有非常多的自考教育機構和大學,總體來說,參加教學的通過率要遠大於純自考通過率(純自考的非脫產考生由於工作學習等原因缺考率非常之高),所謂包過之類有這種說法,但也有相當不少是騙人廣告,奉勸小心為好
復讀我認為是完全不可取的,除非你能夠確認能考上清華北大之類重點大學,否則普通一本、二本差別不大,例如南昌大學一本,其實實力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二本相比很難說有什麼優勢。而復讀的壓力非常大,仍然要擠獨木橋,真正的超級考生是不會被你擠下去的,萬一失敗,會產生更加大的陰影。失去一年的時間即便考上一個一般的大學也是得不償失的,因為你就業完全沒有優勢,有著多一年的時間奮斗也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經驗和結果。
大專生自考的話在於學歷的提升,而且一般主考自考的院校都是重點院校,其名氣較大,而北京地區的自考難度較它地更高,含金量也更大,承認度比較高。基本上只要拿到了(北京)自考本科文憑的人,你就可以認為他是一個堅韌、有恆心和學習能力的人。自考也有它的弱點,那就是偏重於應試教育,實用性相對低一些。你可以兩者結合起來,因為自考的周期之間的空餘時間還是比較多的,另外,找到了合適的方法會使自考效率事半功倍。
我是一名北京前自考教育工作者,希望我的答案能給你帶來幫助
⑦ 開放教育學歷教育是一種「寬進嚴出」的教育,什麼是「寬進」什麼是「嚴出」你如何認識「寬進嚴出」
接受教育的基本門檻低,例如,不需要正式的入學考試……嚴出呢,回也是相對而言的。其答實也不存在多大的嚴出。
個人以為 「寬進嚴出」是一個口號,說得出來做不到的東西。主要是一種合法販賣文憑的交易而已!!說得不中聽 哦,若有得罪大家的地方,敬請多多包涵!!
⑧ 上海大學成人教育學院是寬進嚴出嗎
成人教育相對來說比普通的要簡單很多,認真對待基本都能畢業,但是如果不用心,恐怕沒人能保證你順利拿證書的,畢竟是高校,形式上他們也會一定程度上管理下的.
⑨ 成人教育學校是不是嚴進寬出
成人教育寬復進寬出 自考寬進嚴出制 成人教育就是成教
不知道你本人是什麼學歷,如果是專科的話,可以有多種方式,成教、自考、網路教學,如果是在校生可以有專接本、專升本、專轉本,這里的專轉本的質量比較高。
如果不是在校生的話,自考的含金量比較高。
⑩ 辯論賽 高等教育應該寬進嚴出怎麼打
02年國際大專辯論賽的題目,給你原文看看吧
大學寬進嚴出比嚴進寬出更有利/大學嚴進寬出比寬進嚴出更有利
大學寬進嚴出比嚴進寬出更有利/大學嚴進寬出比寬進嚴出更有利(2002年全國大專辯論賽)
[ 一辯對壘 ]
正方一辯:謝謝主席,大家好!我方認為大學寬進嚴出比嚴進寬出更有利.首先讓我們來看一看寬進,寬進就是指在質上要放鬆入學標准,在量上要擴大招生數量.它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素質教育切實推行的制度保障.就大眾化而言,現代大學已不再是精英的大學,而是大眾的大學,嚴進使高等教育成了少數人的盛宴;而寬進使之變為多數人的權利.嚴進使大學的功能只限於篩選;而寬進卻使之轉為培養.那麼現代大學大眾化即是寬進的哲學,也是大學之為大學的現代含義.就素質教育而言,考試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嚴進卻使基礎教育成了高考的奴僕,扼制了素質教育的咽喉,阻礙了人才的自由成長.而寬進,卻可以使高考這座獨木橋成為陽關道,讓天塹變通途,真正的解放基礎教育,使素質教育成了培養人才的沃土.其次再讓我們來看一看嚴出,所謂嚴出就是指大學在向社會培養輸送人才的過程當中,嚴格要求,它包括嚴格的課程學制、嚴格的學分制度、嚴格的專業考試.對方辯友,在今天這種情況下,嚴出是大學承擔社會責任的必然要求.大學不是文憑的印刷機,而是人才的哺乳者.這種情況之下,採用嚴出更比寬出能夠真正的珍惜和愛護人才,能夠真正的使大學成為社會前進的推動器.再次,我方認為寬進嚴出不僅有利,而且可行,理由有二:第一,當今中國近 20 年經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然而為高等教育的投入卻始終沒有超過 GNP 的 0.65% ,遠遠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之間當然有巨大的擴展空間和潛力;第二,我們認為所謂的資源不足的問題表面上是錢的我他,而本質上卻是體制與觀念的問題.現實當中,一方面大學對巨大資金的需求是千呼萬喚不出來,而大量的民間資本對高等教育的投資卻是「猶抱琵琶半遮面」,面對這樣的情況,症結就在於體制與觀念.只要我們在體制上理順關系,在觀念上解放思想,那麼一定能夠讓高等教育的多元化辦學模式做到良性循環.最後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寬進嚴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只要我們把寬進嚴出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緊密結合起來,那麼我們一定能夠走出一條穩定、協調、健康的發展之路.
[ 一對一攻辯 ]
正方二辯選反方三辯
正方二辯:有請對方三辯.自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已經成為了一個國際潮流,中國是應當順應這一潮流,還是逆潮流而動?
反方三辯:當然是順應大眾化的潮流,但是在大眾化的趨勢之下,高等教育的辦學模式還有良種,一種是嚴進寬出,一種是寬進嚴出.今天我們就是在比較大眾化模式之下這兩個辦學模式哪個更有利地體現培養人才、教育成才?哪個是中國高等教育的主旋律?
正方二辯:對方說的非常好,您告訴我要順應這個潮流,請您用簡短的語言告訴我,為什麼要順應?
反方三辯:因為這個潮流是大勢所趨,對方辯友跟我說,但是我倒不明白,大眾化它肯定就是寬進嚴出嗎?那麼嚴進寬出是什麼,難道是精英化嗎?你把大眾化與精英化對立起來,可是馬丁路德告訴我們說:「大眾化階段精英教育不但存在,而且更加輝煌,更加繁榮.」對方辯友,這兩者是不能對立的.
正方二辯:這恰恰說明了在大眾化時代,寬進嚴出依然可以進行精英化的培養教育.請教您,相比而言,寬進和嚴進誰的毛入學率更高?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毛入學率指的是什麼,只要數量不要質量嗎?我們說要把握質量關,任何入學都要有個標准,《世界人權宣言》 26 條告訴我們說,要依據成績.高等教育對大家平等開放,成績把握質量,這就是嚴進.
正方二辯:《聯合國宣言》還告訴我們,教育權是人的一個基本人權,但現在中國很多適齡高中生上不了大學,湖北省分數線是 560 分, 550 都上不了大學這公平嗎?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您是說所有的高中生上大學就是公平嗎?《聯合國宣言》還告訴我們說,絕對的教育本身就是不公平,只有對待成績不對分數線標准進行判別,這才是公平.
反方二辯選正方二辯
反方二辯:謝謝主席,大家好!我想請對方的三辯和我一起探討今天這個話題.請您舉例說明我國哪一類大學是寬進嚴出的大學?
正方二辯:寬進嚴出的大學正在發展之中,如果對方辯友一定要讓我舉一個例子的話,那麼現在的網路大學,現在的開放大學,現在的自考大學,現在的民辦大學不都是寬進嚴出嗎?
反方二辯:對方辯友承認的民辦大學是寬進嚴出的大學,那麼請問您大學的質量是不是大學的根本?
正方二辯:大學的質量當然是大學的根本.
反方二辯:那麼請問民辦大學更有利於保證質量,還是今天北大,人大這些嚴進寬出的大學更能夠保證學生的質量呢?
正方二辯:恐怕對方辯友對大學存在一種等級觀,北大人大是大學,難道民辦大學就不是大學了嗎?社會需要各種層次的人才,對方辯友千萬不要像孔子那樣認為「上智」與「下愚」不可逾.
反方二辯:我們在這里並沒有歧視的意思,我們只是站在現實的角度來客觀地比較二者,請問究竟哪一所民辦大學培養的人才比政法更強呢?
正方二辯:這不一定,人才有很多層次,政法大學從來不敢說培養的人才就一定比一個民辦大學要好.我知道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有一位教授,他就是自考畢業的,而且很受歡迎.
反方二辯:那麼我們今天說兩者模式應該並存,可是對方辯友為什麼要用寬進嚴出的民辦來取代嚴進寬出的普高呢?
正方二辯:我方從來沒有說用寬進嚴出的民辦來取代嚴進寬出,而是要整個高等教育都走寬進嚴出.
正方三辯選反方二辯
正方三辯:來而不往非禮也,我也選擇對方二辯.我請問對方辯友,你們提倡寬出,那這種對人才的低要求,如果滿足當代社會對人才的高標准呢?
反方二辯:首先對方把寬出定義成是低要求.我們在一辯的立論中已經指出,寬出是指達到水平測試,合格即予畢業,由社會來選拔人才,社會來大浪淘沙.我們看到今天我方和對方的學校,都是嚴進寬出的學校,政法大學 50 年來大約培養了 10 余萬的政法幹部,被稱為是政法幹部的搖籃,您認為政法大學培養的人才不能符合社會的需要嗎?
正方三辯:對方辯友認為寬出也可以符合標准,請問對方辯友,如果一個學化學的,他的化學不好,但是畫畫很好,可不可以畢業呢?
反方二辯:如果一個學化學的成績不能達到優,但是他的化學成績達到了一個及格,您難道認為他不能夠畢業嗎?他達到及格符合社會對他的基本要求,他還能夠畫畫,畫畫能夠陶冶情操,甚至女朋友還喜歡,這有什麼不好呢?
正方三辯:對方辯友告訴我說,一個學化學的不但化學學的要好,而且還可以畫畫,請問這是嚴要求,還是寬要求?
反方二辯:化學幾個了,請問這是嚴要求,還是低要求?如果我們連專業成績都不及格,那這是寬,這樣的寬是什麼定義呢?我方已經說,寬是有條件,它不是無限度的寬,不是說你什麼都不及格就能夠出去,我們這個寬是只要符合水平測量,他合格了就能畢業,而對方今天說的嚴是什麼呢?嚴是這個要求非常的高,今天我的化學成績……
正方三辯:還請問對方辯友回答我一個問題,我們經常說嚴師出高徒,為什麼沒人說寬師出高徒呢?(時間到)
反方三辯選正方三辯
反方三辯:我想選擇對方的三辯,請問您的寬進對於考生有沒有具體要求,請告訴我們有,或者沒有?
正方三辯:寬進當然對考生有具體要求了,這就好比說,我的擇偶標准很寬,但也並不表明我飢不擇食,不分男女.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您的要求就是不是通過宣傳選拔進行淘汰,請告訴我們是,或者不是?
正方三辯:通過選拔進行淘汰,是對方的嚴進,我方的寬進是要從多個角度、多元化地選擇人才.
反方三辯:就是想進就可以進,那歐美委員會指出,英國高教高中已經普及,高教資源並不稀缺,為什麼不是所有的英國高中生都上大學了呢?
正方三辯:恐怕也不是英國所有的高中生都想上大學.我們說現在有許多人想上大學可就是上不了,對方辯友卻要把他拒之門外,也合理嗎?有一句話叫「天上的九頭鳥,地下的湖北佬」,這么聰明的湖北老鄉還有百分之六七十上不了大學,對方辯友你於心何忍呢?
反方三辯:英國高中生並不是都想上大學,而是因為嚴進寬出的學校因為他成績差,寬進嚴出認為他沒有錢,您認為哪個更公平呢?
正方三辯:其實我們不應該認為進大學的寬進就一定導致質量滑坡,我們大學的功能在於培養出人才,而不在於讓進大學的人已經是人才了.
反方三辯:您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到底是靠金錢還是靠成績,哪個更公平?
正方三辯:靠金錢靠成績都不公平,因為讓每個人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這才是真正的公平.
反方三辯;就是說沒有標準的高等教育是或不是?
正方三辯:不是沒有標准,是放低標准.(時間到)
[ 攻辯結辯 ]
正方一辯:謝謝主席,大家好!經過剛才的幾輪攻辯,大家會發覺我們雙方聚集的矛盾在質量上.也就是說嚴進寬出能夠保證質量,寬進嚴出可能不能夠保證質量.
我們認為這首先要從大家的定義上來看這個問題,對方辯友講寬出的時候,說只要符合洋合格水平測試就可以寬出了.那我就不明白:為什麼我們將寬進的時候,只要符合了一個合格水平的測試,就不可以進大學了呢?為什麼我符合這個合格水平測試的時候,我進了大學,我的質量就沒有保證了呢?這不是對方辯友的矛盾嗎?對方辯友又問我們:中國政法大學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都是嚴進寬出的學校,我覺得我們政法大學在連續三年擴招之後,質量好象也沒有下降,並不像對方辯友所說的是嚴進寬出.至於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我們可以看一看, 2001 年 4 月 19 號的《光明日報》是怎麼說呢?他們的副院長楚平告訴大家,連續擴招以後,他們專門成立了教學評估處和專家督導組,切實加大了監控力度,極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的質量.請問對方辯友,你們擴招以後質量下降了沒有?你們寬進嚴出之後,質量是不是一個問題呢?我想對方辯友待會兒一定要告訴大家.對方辯友高物我們說,在嚴出的時候,要執行洋多元化的標准.那我就不明白:今天一個大學生如果打「鬥地主」打得很好的時候,是不是也要給他頒一個生物學的學士學位?
反方一辯:謝謝主席,大家好!我首先要告訴對方一辯的是:你方的寬進是寬,所以推出寬好,這是你方的邏輯,我方從未認同;其次還有,對方剛才說到民辦大學就是對應的寬進嚴出,那麼讓我們來看一下「誰英雄,誰好漢,人才市場比比看」,對方的寬進嚴出是現在對應的民辦大學這么完善的嗎?與嚴進寬出相比在規模質量成才率方面都低得很多,而更應該看到,嚴進寬出在體現人才質量、效率、公平方面,三大原則與三大質量的統一.而對方的邏輯就是說:我方說寬是趨勢,而且民辦大學是寬,所以我們現在所有的大學都要向民辦大學發展,在座的各位大學的領導,能認同這一觀點嗎?還有我方三辯又問到,寬進有沒有具體的標准,讀說有,多方面選才.監考老師多看你幾眼,這是寬還是嚴呢?還說要淘汰一部分,我們也要靠質量,那與對方的民辦大學不淘汰不選拔相比,你方的寬進還是寬進嗎?你方的寬進是猴皮筋兒,突而寬,突而嚴,那麼要麼寬進四不象,就與你方一辯立論自相矛盾,要麼寬進就等同於我方嚴進,是否認同我方觀點呢?對方剛才辯論的時候,概念始終不清,邏輯始終混亂,起原因就在於他們弄錯了今天辯論手段與目的的區別,弄錯了辯論的前提,而我方是機遇三大原則,三大統一,提出我方觀點,所以我方認為……(時間到)
[ 自由辯論 ]
正方四辯:對方告訴我們嚴進也能夠增加入學的數量,那嚴進是不是就是慢慢的寬,小小的寬呢?嚴進是不是就是一個小寬進呢?討論寬進只有兩個問題:第一應當,第二可行.請問對方辯友:資源充足的時候,我們到底應不應當讓每一個合格的高中畢業生接受大學的教育?
反方四辯:這個問題當然我們也願意,但是他上大學也是上兩類大學 , 嚴進寬出的大學和寬進嚴出的大學,這一點我方三辯在攻辯已經說明.請問對方辯友:我認識一個美國人,他 50 多歲了,他告訴我他是碩士括弧候補,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正方二辯:請對方解釋給大家聽.
反方一辯:對方辯友沒有回答我方的問題,我來告訴大家,那就是候選碩士是美國社區大學寬進嚴出這種模式造成的, 20 多年才混出個候補,對方辯友認為這種人才培養的效率何在呢?
正方二辯:對方辯友,如果沒有這種候補碩士,我可能會去中關村買一個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碩士文憑,到底誰對我的素質更有利呢?
反方二辯:對方辯友認為他買碩士這個假文憑的問題是我們今天嚴進寬出帶來的問題嗎?美國社區大學是想進都能進,而畢業率只有 1/5 ,這是典型的寬進嚴出,正是這樣的寬進嚴出造成了大量的人才之流,再次請教對方辯友,培養人才的效率體現何在?
正方一辯:對方辯友說美國的社區大學,是想進都能進,要說我們的民辦高校也是想進都能進,這我就不明白了,為什麼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夜大學招生簡章上,還喲啊說喲啊有一個高中會考文憑呢?請對方辯友解釋給大家聽.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因為我們的夜大是成人高等教育,不是民辦大學.民辦大學想進都進,是北京圓明園學院招生簡章上告訴我們的.對方辯友您說資源充足可以都進了嗎?我剛才問您英國的例子,您可沒有回答我,您兩次逃避我方效率的問題,其實效率就三個字——老童生.我再次問您:人才之流浪費資源合理嗎?
正方三辯:我從來不認為上夜大學或者上什麼其他大學就是浪費資源,一個人以前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現在接受了高等教育,到底是哪一個給社會的貢獻更大呢?請對方辯友告訴我.
反方四辯:當然是接受高等教育貢獻大,但是他接受也是兩種模式的高等教育,這里我不想再重復,再請問對方辯友,您知道法國高教改革的目標之一是什麼嗎?
正方四辯:既然是兩種模式,那就要探討兩種模式,哪一點最有利於大眾化這個目標,寬進就好像正門一樣,嚴進就好象後門一樣,如果很多人都走正門,我們能說正門不比後門更有利嗎?
反方二辯:對方辯友沒有回答我方四辯提出的問題,法國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標是什麼?是讓所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能夠畢業.我們說不管寬進還是嚴進,我們都希望他能夠畢業.能夠拿到這個文憑,都能夠寬出,可是對方辯友您說法國的目標,您又如何解釋呢?
正方一辯:對方辯友說都要讓他畢業.對方辯友,在大學裡面不務正業的人也要讓他畢業,在大學裡面不好好學習的人也要讓他畢業,請問您的寬到底寬到什麼地方才為止呢?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我們已經多次聲明,我們的標準是《高等教育法》的第 58 條,如果沒有達到標准,讓他畢業這能叫寬嗎?對方辯友你沒有回答我們的問題,我們說不僅有法國,還有中國,《 21 世紀發展綱要》說中國教育發展的目標是辦一些一流大學,嚴把質量、嚴進寬出.
正方三辯:對方辯友只說了一半,而沒有說後一半.中國大學的發展目標,還要讓更多的人去接受高等教育,剛才對方反反復復說我方的嚴進,反而導致了教育人才的不合理,而且導致了效率的低下.可是現在學校里有這樣一種現象,有一些人每天早上 9 點才起床,每天晚上完到三辯點才睡覺,被戲稱為「九三學社」.請問對方辯友:針對這種現象你的寬出如何杜絕呢?
反方二辯:對方說我「九三學社」,「九三學社」是目前普通高校嚴進寬出的模式導致的必然的結果嗎?對方辯友,我們說了,今天要是在發展中國高等教育這一個前提下,來討論究竟哪一種模式更有利,而不是誰取代誰的問題.
正方二辯:當然不是誰取代誰,有沒有我們對比一下誰更有利呢?他如果不是寬出造成的,難道是嚴出造成的嗎?《光明日報》 2001 年 8 月 1 日報載,福建省福鼎市和寧澤市,連續發生兩起高考落榜生跳海自殺事件,對這種人間慘劇對方還要嚴進,您於心何忍呢?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說,那個都是嚴進寬出的錯,其實這是課程設置惹的禍.比如說蔣軍教授來我這兒講學,場場爆滿,這不是老師的風格吸引了學生嗎?對方辯友說高考有自殺的,那麼我告訴你,美國的寬進嚴出的大學有一位同學,他叫林德,因為價值沒有被認同,他去哪裡了?他跟著塔利班……
正方四辯:這是為什麼呢?難道課程設置反而影響了高中教育嗎?當然.因為課程設置都是嚴進之後的結果,如果嚴進這種模式不改變,那麼如果有 33% 的學生都想到自殺的話,那恐怕嚴進就是對人折磨,就是對人性的扼殺,這正是對方辯友學院與《中學生實事報》統計的結果.
反方四辯:請對方辯友順便大聲地告訴大家,他剛才說 33% 的人因為高考要自殺,請具體地論述一下你的數據來自於哪兒?
正方二辯: 1998 年《北京青年報》載,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與《北京中學生實事報》聯合調查,調查結果顯示, 32% 的高中生因為承受不了學業的壓力而企圖自殺,而其中正是有 10% 的人多次企圖自殺,面對你們學校調查的數據,您還要告訴我這是一個特例嗎?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這到底是嚴進寬出惹的禍,還是呆在家裡的他有錯呢?還有,對方辯友, 2001 年 7 月 13 日《中國教育報》進行了三天的問卷調查, 88.3% 認為高考制度是合理的.
正方一辯:對方辯友,高考制度是合理的,可是高考之後的嚴卻是不合理的.大家在高考的指揮棒之下團團轉,搞的有人想自殺,您卻不承認,那問您一個最簡單的問題,您知道我國教育部最早發出的減負文件是哪一年嗎?
反方二辯:對方今天無非在說高考不合理,所以得出嚴進不合理.我們說嚴進寬出是一種模式,而高考是模式的具體操作,模式操作的具體問題對方不肯承認.對方打擊這個問題,那是不是一部好經和尚念歪了,究竟是這個和尚嘴歪,還是這個經歪呢?
正方三辯:對方辯友沒有回答我方的問題,我國第一次提出減負是在 1950 年,減負已經喊了 50 多年了,可為什麼總是「火車進山,吼的響,走的慢」.
反方四辯:是減負喊了 50 年了,可是貴校嚴進寬出的模式辦了 50 年,而且被稱為中國政法幹部的搖籃,這又是為什麼呢?
正方二辯:我們為什麼不把搖籃做大一點,多培養一些政法幹部呢?正是因為 50 年的嚴進才導致喊了 50 年的減負.我父母是背著書包上大學,到了我就是拖著書包上大學,對方辯友於心何忍!
反方二辯:對方辯友,今天發展高等教育是我們的前提,讀說了你們的學校要不斷擴招,可是擴招之後就是嚴進嗎?貴校政法大學在 2001 年研究生擴招 88.8% ,請問你們的研究生究竟是寬進還是嚴進呢?
正方一辯:對方辯友,擴招之後當然不是嚴進,而是寬進,對方辯友自己不要口誤.然後請問對方辯友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您認為高等教育的質量最終是要在培養人才的結果上,還是要在人才選拔的開頭階段來把握呢?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說嚴進的不是我們,是貴校校長徐賢明先生.他告訴我們擴招之後中國政法大學還是嚴進,把握質量在什麼,在人才市場上比一比,在 2001 年本科就業率 92.08% ,是不是體現了我們嚴進寬出的高質量呢?
正方三辯:光靠嚴進根本不足以滿足現在的人才需求.據我所知,中關村的 IT 人才,一年就要 2 萬,相當於該專業的整體畢業人數.請問對方辯友,靠您的嚴進如何滿足這一需求呢?
反方四辯:大家聽到了沒有,對方辯友告訴我,你這個人才市場光靠嚴進是沒有解決的,那什麼意思呢?是不是告訴我們,現在靠嚴進已經成為了一種更有利、最有利、最主要的一種手段呢?謝謝對方辯友論證我方觀點.
正方二辯:這是對方辯友自己理解我方觀點,絕不是我方的觀點.請問對方辯友,如果允許的話,我們能不能讓大多數的高中生接受大學教育呢?
反方一辯:對方辯友說讓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而剛才一辯說我方擴招所以就是寬進嚴出,那麼如果明天貴校沒有擴招,是不是就改成了嚴進寬出了呢?按對方的邏輯,現代中國的大學是不是都變成寬進嚴出的大學了呢?
正方一辯:對方辯友擴招也不能一味地擴,要讓資源也跟上來,不過資源的問題,就像您去追求一個姑娘,不要傻傻等待,而要苦苦追求.
反方二辯:確實是這樣,因為擴招不能夠隨便的擴,擴招還是要嚴把質量關,正如教育部的文件指出:我們擴招的水平,大學生的水平絕不能下降.這是什麼,這不正是一種嚴進嗎?對方辯友.我們說了嚴進寬出更有利於人才培養的效率,如果你們要嚴出的話,那這個嚴究竟是 10 人畢業,還是一個人畢業呢?對方辯友對效率視而不見,讓我們看一下寬進嚴出的例子:布魯貝克說過美國社區大學的大學生質量還不如德國、法國一些高中生的質量,請問對方辯友如何解釋?
正方四辯:我終於聽清對方辯友的立論了,他們所謂的嚴進就是符合質量標准才能進,那寬進肯定就是不符合質量也能進,那同一個概念,在他們的寬出這里是不是根本就不符合畢業標准也畢業呢?
反方三辯:這不是我們說的,是對方一辯告訴我們說質量上他要放鬆.放鬆是什麼,降低質量是一辯立論告訴我們.對方辯友,哈佛大學校長告訴我們說評論大學只能靠質量,您的寬進嚴出質量何在?
正方二辯:因為激情是不敗的,對方說寬在我們這里是不符合要求,在他們那裡就是符合要求,一個概念為什麼可以變來變去,是不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呢?
反方二辯:正因為我們不僅有激情還有理性,說明了今天寬進嚴出的模式和嚴進寬出都有其存在的現實和理性,寬進嚴出對應的是民辦大學和社區大學,嚴進寬出是現在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北大、清華和武大都是這種模式,我們只是在客觀的基礎上來現實地比較兩種的區別,對方辯友無非是在說這些大學的不好.
正方三辯:對方辯友今天辯論始終採用兩個標准,一個標準是將名牌大學與民辦大學相比,這公平嗎?另外一個標准就是對方辯友的寬進卻不能結實對方辯友的嚴出,這有符合我們的邏輯法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