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中國教育要求和別人比

中國教育要求和別人比

發布時間: 2020-11-19 08:49:49

A. 關於西方教育,中國教育的區別和優劣

1、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不管是從教學范圍、教學方法還是教育理念上都有很大的區別,詳細如下:
(1)教學范圍
總的來說,中方教學范圍更小,但是內容較之於西方教學內容要深的多,西方教學范圍雖然廣,但在中國學生的眼裡不過是蜻蜓點水。例如,在sat物理中會有類似於「狹義相對論」、「電子元件」這樣的章節,在中國學習的教材中甚至會有一個chapter名字就叫做galaxy。而在高一的上學期中國就將圓周運動學完了,這一部分放在西方高中的話應該是在必修2,會在高一下期開學才講到。從這樣的教學進度來看便可知道中國和西方教育在高中階段的孰深孰淺了。不過所謂的教學范圍也因不同的課程有所不同,AP、A-Level、IB、SAT、VCE等等都不盡相同,這僅僅是個大體趨勢。
(2)課堂模式
中國課堂以老師為主,由於一般課堂的節奏都比較緊湊,大多數的時間都是老師在講台上進行所謂的填鴨式教學,這一點主要是由於中國教學大綱內容深,技巧性強導致的。相反西方教學的課堂則顯得輕松,首先是因為西方教學內容的難易度普遍小於中國。具體人數一定是課程不同、地區不同也有所差異的,但是較少的學生意味著學生可以與老師有更多的交流。最本質的區別在於,中國教學課堂里,主角是老師,而西方教學課堂中,老師和學生同樣重要,甚至學生會在課堂里起到更加主導的作用。
(3)高效性
中國教育的高效性要高於西方,首先從教材的高度統一上來看。中國高中生絕大多數都是使用的全國統一的教材,而這份教材歷經了多次專家修改已經顯得非常嚴謹、科學了。而西方教育,拿美國為例,不論是IB、SAT還是AP都絕不止一本教材,特別是IB Princeton、Cambridge、Pearson等等都有出版其教材。而這些教材有的是由一個人獨自編寫的,有的是統一編寫的,但是這些都不如中國的教材集思廣益、引經據典,畢竟全中國就這么一種教材。西方的教材的多樣性導致其良莠不齊,最終導致整體教育的高效性降低。
(4)順序問題
這里的順序問題針對的是在整個中學的教學過程中每一項具體內容教授的先後問題。西方教育課程的內容安排更加科學,其實這是一個比較顯而易見的問題。
(5)技巧性
中國理科基礎教育是全球出了名的難,具體難在技巧性和多變性上。理科中有這樣的一類綜合性題目,這樣的一道題目往往可以將你初中或者高中所學的所有重要知識點糅在一起,再加上各種七十二變變換的難度蹭蹭蹭地往上竄。亦或者編來各種有著美麗的巧合、充滿想像力的問題僅僅為了將兩個知識點結合在一起,而這樣的題目在西方教育中不太常見。
2、中國教育開始於中國古典著作,而不是宗教組織。早期中國任用受教育的官員管理國家,用來選拔官員的科舉考試制度建立於隋朝,唐朝的唐太宗完善科舉制。直到清朝末期的1905年廢除,代之以中西方結合的特色教育方式。

B. 中國和西方教育的差別。要求條理比較清晰,說的點多一點,具有代表性。謝謝!

基礎教育:西方公立學校放羊,導致學生水平低下,私立主要是題海教學,學生水平高。中國公立學校正在放羊的路上狂奔。
高等教育:西方寬進嚴出,強調社會活動。中國寬進寬出,啥出不強調。

下面貼一點別人的觀點:

美國理科基礎教育質量差而且積重難返
我前面的幾篇已描述了我認為美國理科基礎教育質量差的理由這里就不再多說了。那麼有沒有辦法改變呢?在D大學讓我大跌眼鏡後我決定做一下調查。當然很快我發現早有受不了了的大學教授作了調查並常年奔走呼號。(Berkeley的伍鴻熙就是這樣的一個熱心人, 他收集了大量資料和例證教育愛好者可以去看看)
總的說來 我認為明顯改善的希望很小。
1、中小學教師素質太弱 本身也是糟糕理科基礎教育的受害者
比如伍鴻熙和他的同事調查了很多中小學數學老師,竟然罕有人能解釋 類似於 「除以一個分數等於乘以它的倒數」 這類簡單事實的原因!(可惜我一時找不到有多高比例教師做不到這些事的原始數據,不過絕對是駭人聽聞的高)。最後 作調查的大學教授們發現中小學數學老師在上中小學時他們的數學老師就未能給他們解釋這些簡單事實的原因。等他們長大了,逐漸見怪不怪,也能順利做計算,可是他們始終沒有理解為什麼!他們雖然上了大學但往往是大學里學得較吃力的學生被微積分線性代數折磨得夠嗆, 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學也不會教這些東西呀。
這時我就深刻感覺到了中國這套師范學校體系的重要性。
2、教材和教學標准體系有嚴重質量問題
看了憤怒的大學教授和一些家長的控訴後,我才了解到原來很多流行的數學教科書 內容有嚴重漏洞,歧義或錯誤。感興趣的河友可以去看上面鏈接中伍鴻熙找出來的各種奇葩例子。我只半劇透一個。一些美國學生不懂分數的乘法:為啥 2/3 * 1/5=2/15? 就是不懂!甚至還專門造了一個詞(fraction phobia--分數恐懼症)來描述這種不懂的恐懼。(中國人想不通)這事兒怎麽就能這么難呢?美國的教科書害的......
教科書的問題其實是教學大綱和教學指導思想的產物。那麼教學大綱和教學指導思想出了啥問題?大致說來美國有兩派。第一派由中小學教師和教育學專家組成主張初等教育要實行「啟發式」「探索式」教學 多從實際從動手出發用計算器等代替傳統計算教學等;第二派由大學教師和一些家長組成主張傳統教學法 強調記憶和練習 強調嚴格的書本知識學習。兩派爭執不下矛盾公開化 在90年代曾釀成著名的「數學戰爭」。從現在的情況看第二派在掌握教育主導權上失敗了。前述的問題是在第一派的思想下產生的。
6、教育標准在全國范圍內不統一
在聯邦制下地方有很大的自主權。 我詢問過我的學生,感覺不同地區的學生學的課的難度知識點甚至順序都會有很多不一樣, 情形十分混亂。更麻煩的是美國人遷移性大。 我聽說有很多孩子在搬家後會出現學習的課程無法銜接的麻煩。我甚至知道有的人在中學里沒學過物理(連牛頓三定律都沒學過)......
7、反智主義的干擾
有至少兩類反智主義。一類基於保守宗教思想。 這類思想對知識分子沒大的影響力但有一定群眾基礎, 有民粹式的政治影響力。其對某些地區出身的人 有洗腦作用。比如曾有學生告訴我 他因為對上帝的信仰和家庭教育因素長期以來對學習物理和數學有難以克服的感情排斥性......
另一類則以相對主義多元化極端環保主義女性主義等面貌出現或者表現為一些受過良好高等教育但理科學得不好的人質疑學習理科的必要性。這些人雖不如第一種多但往往更難纏。我可以舉一例管中窺豹。紐約時報曾刊登一文鼓吹「數學作為必修課會阻撓我們發現和發展年輕天才」(Making mathematics mandatory prevents us from discovering and developing young talent.)並建議大多數人不用學中學的代數了。注意,這是中學的代數:是教你用xyz代表變數 教你了解多項式 教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代數課! 他的提議固然受到了多數讀者的抨擊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相當一些人支持他......
中國的這方面的情況要好一些。 第一類在輪子被鎮壓後沒有什麼引起我注意的跡象;第二類呢?嘿嘿 我覺得中國公知的腦殘度是不輸於美國的。好在他們的幾乎全部注意力一直放在TG身上......
美國的理科基礎教育質量差是美國人自己也意識到了的一大問題 各種抱怨充斥媒體但始終不見什麼好辦法。 我在做了一些調查後也感到問題積重難返 解決希望渺茫。

教育問題顯現效應有較長滯後期 美國精英可能准備不足
我以前提過一個第一流學者成熟後往往有30年「一流水準保質期」。另一方面 一個中國學生可能現在剛到美國來讀書離他回國可能還有10年離他在國內開始有效的繁殖學術後代可能還有15年;這意味著雖然他最終屬於「從美國抽血」的人但這事有10幾年滯後期。
從主流媒體看美國的精英階層對教育問題顯現效應有較長滯後期這件事似乎沒有足夠警覺性至少沒有警覺到認為就算現在集中資源死保基礎科學地位都有可能動手晚了點。不錯有很多指出美國基礎教育差的聲音,但對於基礎科研和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輿論似乎還是普遍很樂觀認為這是中國差距甚大美國不必太憂慮的領域。對於美國高度依賴外國人才很多人單純覺得這是美國的優勢:外國人來說明我們厲害嘛。更有甚者各種有濃重意識形態色彩的膚淺言論還大有市場 似乎喊幾句中共體制壓制自由就能推出中國創新趕不上美國......
美國例外論
上述歷史觀的差異是很重要的。對很多美國精英來說 美國的基礎科學和高等教育具有中國在值得預測的未來沒有機會哪怕接近的地位從而不僅成為他們自信的源泉而且可能為其他領域(如製造業)提供美國「王者回歸」的機會。對我來說在基礎科學和理科高等教育方面 「中國速勝論」和「中國無法超美論」都站不住腳 但中國在跨越我一生主要學術期的未來30-40年的「持久戰」頗有勝算。在認識到這一點之後我就知道我一定要回國:不僅因為我是中國人也因為我是希望參與到新的世界科學中心形成進程中去的「國際人」。另一方面 我衷心希望美國人能平穩過渡到世界第二並和歐洲等力量一起實現基礎科學不過度集中於一國(中國)。這種長期存在的平衡和競爭力量對中國和人類的基礎科學的長遠發展都會是有利的,有長久歷史經驗積累的中國人當能體會。

硬實力差距

一、尖端科技

在伯克利的很多導論級課上,我們就接觸到目前在矽谷最尖端的科技。比如Computer rchitecture課上,為了講述parallel computing我們用Hadoop做了MapRece的一個應用。而在清華的不管是電子,軟院,貴系,姚班對目前最新的技術都介紹的很少。這一點差異的原因是教授水平的差異,在伯克利,很多教授就是最新技術的發明者,自然願意在課上講講。

二、教科書

國內的教科書真可以用微言大義來形容啊。比如這學期我上的 電磁場與波教材只有300頁左右,B5, 每張一堆公式推導,幾個定理配幾個例子,有的還沒有例子。而在伯克利用的教材則有500多頁,而且是A4, 可以用詳實來形容。每個定理必配很多例子,還有大部分插圖,生怕你看不懂。個人認為從吸收知識的角度,美國的教材理解起來效率更高,這或許就是伯克利翹課人數比清華多得多的原因之一,因為完全可以自學= =

三、設備

這點大家都知道,等什麼時候有錢了再說吧。

四、教授水平

眾所周知,不過似乎差距在縮小?

*五、地點,氛圍

這或許是伯克利和斯坦福特有的優勢。兩校都在矽谷附近,EECS同學間的話題也離不開各種新的high tech或創業神馬的。另外,大量的矽谷IT公司就近招人對兩校學生也是個優勢。這一點在美帝的其他學校可能也比不了。

中國的情況則是最有意思的。自中國對外開放以來中國理科的最頂尖學生就持續不斷的流向美國。這一方面強化了美國的領先地位另一方面導致中國長期失血始終難以完成本土一流人才的原始積累。可以說中國近二三十年的狀態對美國維持其地位來說是非常理想的:中國基礎和本科教育足夠強可以大規模長期為美國輸入後備人才但研究生教育和基礎研究足夠弱以至於無法大規模吸引頂尖人才迴流。
然而中國的很多事業都有這樣的特點:格外漫長, 挫折失誤連連, 長期看不到希望(或者說只能將希望寄託於人多), 眼看著別人有很多「捷徑」但學不到手, 最後走了一條異常艱苦一個台階都繞不開的路,然後逐漸收獲果實並能望見難以限量之光明前途但很多人還沒意識到最難的階段已過去......
我感覺中國的基礎科學研究大概也是這個路子:頂尖理科人才的長期外流純粹從國家角度看,在三十年尺度上是吃大虧的事,但從五六十年尺度看卻可能是最終盈大利的。中國通過美國的體系在海外順利完成了一流人才原始積累和建設全年齡段人才梯隊。由於中國經濟實力的急速提高,美國的令本國人民和精英都始料不及的地位下滑以及中國青年有了美國可被中國「取而代之」的「皇帝輪流做之賊心」,最近幾年來已經有未來10年內還會有成批第一流中國青年人才迴流。在我看來中國基礎科學在本土完成一流人才原始積累就如中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一樣是沒有什麼懸念的事。各種人們抱怨的國內不利因素只會影響早幾年還是晚幾年實現的問題。當然從在本土完成一流人才原始積累到基礎科學趕上美國還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學術後代繁殖需要時間)。
一個中國頂尖學生20多歲到美國學習30多歲回國工作 這是一種新模式。六年前(08美國金融危機前)這樣的模式鳳毛麟角, 但最近幾年呈現滾雪球之勢。我周邊(包括我)有越來越多這樣的人而且相互影響相互呼應。這和更早時期的頂尖人才的20多歲到美國學習之後在美定居的模式大不同。 後者對中國也是很有意義的(回國講學組織會議,保持華人在世界學術中心一席之地等)但對美國的直接貢獻更大。而前者則顯然對中國貢獻遠大於對美國的 而且做貢獻的能力是在美國獲得。如果說美國在一流基礎科學人才這個領域從中國抽了30年血的話, 現在中國要開始反過來從美國抽血了。美國無法通過刻意壓縮從中國招研究生阻止中國抽血:如果它這樣做則不僅會導致生源質量下降而且會導致頂尖學生不得不在中國深造從而幫助中國更快的進行一流人才的繁殖。更可怕的是中國學生在21世紀以來在美國後備科學人才中占的比例似乎越來越高 近年來更是迅速擴散到本科階段(我親身體驗似有爆發趨勢不知是否和美國高中生的理科水平進一步下滑有關)。這意味著中國的潛在抽血能力還在增強。。。

很多人都在說美國選專業有多麼多麼自由,每個人似乎都選到了最適合自己的專業。然而事實上,這一點只對美國上層家庭成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選專業基本上就是市場導向。在伯克利,很多文理學院的人擠破了腦袋想進HASS商學院。在伯克利和MIT的工程學院,學CS的人是最多的,而目前CS是最好找工作同時賺的很多的專業。

而在清華,每年輸出的各專業畢業生基本符合計劃需求,而不是市場需求。這樣對國家來說或許更有利一些,然而對個體並不有利。首先,很多專業並不好找工作。第二,有些學生確實不適合本專業。可喜的是清華轉專業已經越來越容易了。

綜上,美國的模式對於個體來說是最優的,但就整體來說卻不一定優於國內

C. 中國式教育與西方式教育的不同

一、教育類型不同

西方教育是一種嘗試教育,先讓學生嘗試進行體驗,在體驗中發現難點,然後由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在解決難點中積累驗得出結論。那是真正屬於學生自己知識的成果。

中國的教育是一種灌輸式教育,先將成人的經驗告知學生,讓學生按部就班,在教師一步一步指導下學習實踐,那麼得到結論是書本知識,結果往往很難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

西方和中國教育最大差異就在於本質是否以人為本,是否從學生的本能出發,中國教育是一種「無次品生產」教育理念,是完美的教育,希望生產出的是合格產品,教育之中的學生遵循「學習是不可以犯錯的」的規律,學生創新思維在學校「完美」式教育模式中被禁錮。

西方教育是人文的,課堂上從小培養實踐和分析能力,鼓勵思想和思維自由,並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教師教育教學作用是指引者,教師和學生課堂教學親和無拘束,共同探討問題,學生出現的疑問一起去圖書館或團體解決,學生自己去尋找資料正確與否自己做出判斷,教師沒有約束學生的自主思考。

二、中西考生成績的計算方式顯著差異

在西方學生成績的計算方式是:課堂紀律和出勤率佔15%,課余作業成績佔15%,小組互動討論佔20%,論文寫作和答辯佔50%,從這幾個方面來綜合評估學生的綜合情況,比較客觀和公正。由於西方教學的目的是運用,而不是分數,所以分數只是一個參考值。

在中國,成績是學生、家長和學校的命根子,一切唯高分是從。一些綜合分數低,而偏科成績比較嚴重的學生,反而被埋沒了。成績主要以期中和期末考試成績來定,主要是筆試,比較單一,另筆試的成績很容易被復制。像高考這種一考定終身的方式很容易因為發揮失場,而與大學教育失之交臂。

三、中西學生從知識層面上的區別

西方教育更容易發掘天才:西方教育重視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注重對知識的靈活應用,重視「廣」和「博」,對學生的教育是點到為止;西方的基礎教育在達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礎上,允許學生有較大選擇的自由。

中國教育使用題海戰術,教師讓學生重復練習,直至「爐火純青」的地步;所以說,中國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能把知識學得精深的人淘汰出去。中國教育要求數理化各科面面俱到,哪一科學得不好都有可能對人生前途造成致命的影響。

D. 中國教育

首先我得承認你很有想法,見解獨特,確實中國教育出現了很多弊端,就像你說的應試版教育一樣,小學權生的書包不是背的換成拉桿的,初中生開始無休止的考試等等,這都是幾千年來教育模式的衍生品,值得反思。不過,美國的教育方式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值得我們借鑒,比如重視實踐而非單純看重成績、擅長啟發式學習而非單方面灌輸。這些都是目前我們在教育中不斷吸取的,但是我們也應看到美國教育之所以是美國教育是適應了美國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的,在中國人這里可能會過敏,有些不適應,總之,教育改革會繼續進行,教育方式也會改變。只是需要的時間太久

E. 韓國教育和中國教育的對比

「在中國學習,只是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記筆記,這樣很容易睡覺。這只是韓國高中的授課方式。」韓國留學生金某這樣說。
在韓國的課堂上,老師比較重視和學生的互動,提倡學生的自主參與。」從韓國歸來的一位留學生這樣說道。她提到在韓國上的一門「國際交流技巧」課,班上是二十多個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教授提出同學之間要自我介紹後,這位教授首先讓大家打亂次序,坐到陌生的同學身邊,與身邊的陌生人交流,二十分鍾後,相互介紹對方,其他同學提問。獨具匠心的教學方式,讓同學短時間內與陌生人進行全面的溝通、深入的交流。
在韓國學習專業課,老師會給學生一系列選題,要求學生課後查閱資料做准備。每一節課上都要求一名學生上去做相關選題的報告,並接受台下同學的提問。老師就以學生專題報告的內容和回答問題時的好壞評定成績。即使對提問的同學,老師也會根據多提問題的好壞給出成績。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可以享受提問的充分自由。當然,享受自由的前提,他們不得不及時查閱課外資料,准備選題。
韓國留學生高某對於學校選修課的學習環境,大倒苦水:「文化課上好多學生不聽,有的做其它科目的作業,有的發簡訊,有的甚至在下面小聲打電話,還有人進進出出,很吵!」留學生們普遍認為這是對授課老師的不尊重。在韓國,上課時手機都要關機的,那不是一種規定,而是一種禮貌。開始上課後,沒人會出去。

F. 中國教育和國外教育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嗎

中國教育與外國教育,其實有很大的區別。
大致有如下幾點:

雖然都是精英教育模式,但是二者有很大區別。
中國是全民教育模式下,優選教育。這樣使得一下貧寒之弟能通過自我的努力,完成階層流動。
而外國這樣的機會很少。他們一些上層社會的子女從小接受的就是一些花費高昂的私立化貴族學校所提供的的優質教育。事實上,這樣的貴族教育,往往是比較嚴格,對學生要求比較高,就如我們的應試教育幾乎是殊途同歸。

G. 中國教育和西方教育方式到底有什麼區別我認為中國教育太壓制人的本性。對嗎

我認為各有千秋。
有人說中國式的教育會泯滅個性,實際上,我國的學生的個性不比西方差。只不過不向美國人那麼張揚,也不想德國人那麼矜持,更不像英國那麼紳士。
中國的歷史,使重文尚武,文科相對發達,西方經歷了工業化革命,比較重視科學技術。中國人比較中庸,認為最合適的方式是安居樂業。這本無可厚非。
中國人口太多了,歷史太久了,人口的壓力,歷史的積淀,都造就了國人的胸懷和氣度。
在現代科學技術層面上,我國是相對落後,就教育而言,我國的方式西方也在學我們。
要說區別,就是歷史和國體、國情的區別。
希望您能苟同!祝好!

H. 中國教育與外國教育相比有何不同之處

中國教育,外國教育比相比較有何不同之處?外國的教育和中國的教育有不同之處,他們的課本和中國也不同,他們的交易的方法也不同,不同點很多

I. 中國的教育跟國外比怎麼樣啊

曾有學者指出:中國現在教育是在抹煞人的創造性,不是在培養人,是在殺人。乍一聽,似有誇大其詞的感覺。可在「零分高考」折射下,中國教育又何嘗不隱隱作痛呢。試問「十年寒窗」培養出來的人對社會有多大貢獻?試看政界、商界和科技界成功人士有多少是高考狀元?有多少是老師家長和社會公認的好學生?中國教育的「知識學習」固然重要,但外國教育的「能力培養」卻更能駕馭時代。縱然,我們不需覬覦外國的圓月亮,但中國教育體系體制的改革之路卻任重道遠。

J. 很多人說中國教育怎麼樣怎麼樣,我覺得不然。真的,不知道各位發現沒有,稍微有點教育的人,素質和那

我覺得素質對人很重要。作為人就應該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中國的教育是國家社會形成的,不是誰一己之力就能改變的,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提供自己的素質和實力。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