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教育心理學記憶

教育心理學記憶

發布時間: 2020-11-19 09:06:20

教育心理學:為什麼要講究記憶策略和記憶方法

如果你只是死記硬背,那麼記憶質量不高,而且容易忘記和記錯,講究記憶專策略和記憶方法是屬為了記得更清楚,這樣可以更省時間,也可以記得更久,你讀書的時候老師都會說學習方法和記憶方法很重要,不要死記硬背,要理解記憶,其實記憶方法很多,除了理解記憶,還有對比記憶,這看你自己更喜歡哪種方法

② 教育心理學中記憶方面的問題

1.(識記)的時候,就是你將有關某一對象的信息加以鑒別、分析,好比回是編碼識別;(保持)就答是信息被定格在自己的記憶庫中,也就是存儲;(再現)也就是將記憶內容調出,加以應用類似於眾多的記憶內容中加以檢索,輸出。是一一對應關系2.按記憶後遺忘時間

③ 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誰有比較好的記憶方法

自己看書,然後挑出重點,易混點,列個圖表。我是這樣搞的,15天不到去考試,筆試完全沒問題的過了

④ 教育心理學中,常用的記憶術有哪些

本題參考答案:
答:任何牢記材料或改善記憶的技術均可稱為記憶術。(1分)
自然語言媒介法:(3分)
地點法;(3分)
視覺心象法;(3分)

⑤ 《教育心理學》中諧音記憶法屬於什麼學習

屬於認知策略里的精加工策略,記憶術中的一種。記憶術還有位置記憶法、首字聯詞法、視覺聯想法和關鍵詞法等。

⑥ 教育心理學里說記憶會發生扭曲,那很多人記憶都沒有發生扭曲啊,記憶的內容還是跟書里的內容一模一樣,要

人們擁有逼真記憶的事情可能從未發生過―――
當你對某些事情擁有逼真的、復雜的記憶時,請注意,不要太對這些記憶信以為真。因為這些事情很可能根本就沒有發生過。
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稱,錯誤記憶的概念已經從心理學實驗室轉移到大眾媒體上。人們已經開始了解到,人類可能會擁有關於某些事情逼真的記憶,而這些事並未發生過。也許,對於取決於目擊證人的記憶的裁決,需要慎重對待了。
是否每個人都會產生錯誤記憶?錯誤記憶究竟是如何產生的?能不能被矯正呢?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尹文剛研究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進行了詳細介紹。
被七個證人指認,「罪犯」遭受錯誤記憶之害
「曾有國外的一個統計,每年在大概幾千起誤判的案件中,有近一半都是由於證人的目擊有錯誤,最後出現了問題。」尹文剛說。
他向記者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國外的案例,一個類似牧師,長得彬彬有禮的人,無辜的被卷進了一宗案件,並且有七個證人,同時都認定他就是案件的罪犯。後來由於真正的罪犯自首了,該案件才水落石出。原來,兩個人都很文質彬彬的一個共同點,讓七個證人都誤認為最初的懷疑對象就是罪犯。
「錯誤記憶是記憶的扭曲。」尹文剛說,人的記憶在腦子里並非固定不變;以前從沒有經歷過,但總是覺得經歷過;或者以前經歷過,但有一些記憶的扭曲,這些都屬於錯誤記憶。
人的記憶是信息編碼,編碼和解碼都會摻雜主觀因素而導致記憶錯誤
為什麼會產生錯誤記憶呢?
尹文剛告訴記者,最早曾有心理專家認為,人的記憶是一種信息編碼,這種編碼把人獲得的信息進行歸類,然後命名;最後在腦子里存儲的就只是一個歸類後的命名,而不是信息本身。
「編碼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主動轉化的過程,而且,在人們以後回憶時的解碼過程中也有主觀性。由於主觀因素的存在,所以信息在轉換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記憶的錯誤。」
據尹文剛介紹,上世紀60年代曾有這樣一個實驗,最初讓一名被測者看一隻貓頭鷹,而後將貓頭鷹拿走;一段時間後,讓被測者回憶貓頭鷹的樣子並把他記憶中的貓頭鷹畫出來。畫完以後,再將畫拿給下一名被測者看,過一段時間,讓第二名被測者把他所看到的信息畫出來……就這樣一直傳下去,到第十八名被測者時,貓頭鷹已經變成了一隻貓。
情緒、因果關系和內隱記憶同樣會造成錯誤記憶
「錯誤記憶產生的原因還有很多。」尹文剛說,情緒、因果關系和內隱記憶也是造成錯誤記憶的重要因素。
人受到情緒影響,尤其是受強烈情緒影響的時候,會對某些事物特別注意。正因為如此,人們所注意的范圍就會變得狹窄。從而,人們可能會對感興趣的一些細節記得非常清楚,而另一些同樣比較重要的細節就會完全忽略。這樣,在不經意的時候就會產生一些記憶上的錯覺。
與此同時,人們在看到一些支離破碎的事物時,就會主觀地、不自覺地將這些片斷組合成一個很符合邏輯關系的、合理的畫面。這被稱為歸因。「一件事是怎樣產生的,在事件的整個過程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存在人的主觀因素。」
「記憶錯誤還往往和內隱記憶聯系在一起。」尹文剛介紹,所謂內隱記憶,就是一種自動的、不需有意識回憶的記憶現象,人們並不能意識到自己擁有這種記憶,它只會在特定任務的操作上表現出來。
「曾有專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放某部電影的時候,影片里反復出現了某一品牌的罐頭。看電影時並沒有人注意到那個罐頭,可是看完電影以後卻發現,買該種罐頭的人明顯增多了。」

錯誤記憶促進了潛意識學說;專家認為,錯誤記憶並非不能矯正
「佛洛伊德曾對記憶錯誤有過定性的研究。很多錯誤的記憶,在相當程度上促進了潛意識學說,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記憶錯誤。」尹文剛說。
他介紹,佛洛伊德認為,人在小時候,由於一些慾望得不到滿足,很多東西被壓抑在潛意識里,從而也會表現為一種記憶錯誤。但實際是壓抑在潛意識里沒有得到滿足的創傷性的一些慾望的表露。
「人們現在知道,記憶並不是完全可靠的,但並不是不能解決的。」尹文剛向記者介紹了對於錯誤記憶的矯正。
他說,人們知道自己容易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之後,可以根據每個人各自的不同,主動去克服,盡量避免;尤其是一些太有想像力的人和容易受暗示的人。
真實細節被用以充實虛假記憶
阿肯色州大學的心理學家詹姆士·拉姆皮恩說:「我們的記憶不是磁帶錄像機,但在我們的記憶中,有些要素能幫助我們預防嚴重的錯誤記憶。心理學家們不僅想知道這些虛假記憶是如何產生的,而且對怎樣避免出現虛假記憶也非常感興趣。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拉姆皮恩和阿靈頓德克薩斯州大學的同事蒂莫西·奧德蓋德為《記憶》雜志編寫了一期特刊,專門闡述了人們怎樣矯正他們記憶中的錯誤和矛盾。
心理學家們已經認識到,記憶中的錯誤是有意義的錯誤,它或多或少會給人們留下一些陳年舊事的正確依據。拉姆皮恩和奧德蓋德將記憶稱為一種建築工程,用復雜的質量控制系統來評估證據的可靠性。
「在那些歪曲事實和避免記憶失真的機制之間有一種相互影響。」質量控制系統包括的因素,如組成記憶的細節程度,與記憶有關的想法,相關的情感,其他前後關系的信息以及肌肉運動知覺的細節。
有時,虛假記憶中的細節是如此逼真以致它似乎肯定是真實的。在早期的研究中,拉姆皮恩和同事們已經證明,人們能夠用一種他們覺得真實的方式,採用真實事件中的細節來充實虛假記憶,這個過程叫做內容借入。拉姆皮恩說:「最近的試驗已經提供了內容借入過程的可靠證據。」
在與一位名叫克里斯汀娜·瓦特克林斯的大學本科生共同進行的研究中,一個被測試者面對測試單詞「dog(狗)」,自覺地記起他所學的是另一個單詞「cat(貓)」;因為他錯誤地回憶起自己因另一種有毛皮的動物———「cat」而學了這個詞。

⑦ 教育心理學如何應用記憶規律

1、干擾。在進行下一步學習之前,應在頭腦中進行復述,以避免干擾。
2、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中間的材料容易受到前面和後面材料的干擾,應對中間材料多加識記。
3、首因和近因效應。開頭和結尾的材料容易記住,可把重要材料放在開頭或結尾進行識記。

⑧ 教育心理學中的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儲存時間分別是多少

瞬時記憶也叫感覺記憶,一般持續0.25秒~2秒
短時記憶是5秒~2分鍾
長時記憶的容量和對信息的保持時間幾乎是沒有限制的.

⑨ 《教育心理學》中關於學生記憶的特點

記憶是人腦對經歷過的事物的反映。人們過去見過的、聽過的、嗅過的、嘗過的、觸摸過的、思考過的、體驗過的對象及動作等,都可以在頭腦里留下痕跡,以後還會再現或回憶出來,這都是記憶現象。從
的觀點出發,記憶就是對信息的輸入、編碼、儲存和提取的過程。記憶是人們進行心理活動的基本條件,也是人們
的基本條件。記憶在智力結構中佔有重要地位,是智力活動的基礎。人的智力結構中的諸因素都離不開記憶,沒有記憶,無論是觀察、想像、思維或注意都無法進行,所以我們要加強對小學生記憶力的輔導,以提高小學生的智力水平。

小學生記憶的特點

(一)小學生記憶量的發展

小學生記憶量的發展主要表現在記憶廣度和記憶保持時間兩個方面。
1、記憶廣度是指兒童在單位時間內所記住材料的最大數量。兒童的記憶廣度隨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擴大。研究表明,學前兒童和小學兒童同時識記15個單詞,學前兒童平均只能識記3個——5個,而小學兒童平均能識記6個-8個。小學高年級兒童所能記憶的材料的數量增加較快。
2、記憶保持時間是指從識記材料開始到能對材料回憶之間的間隔時間。洪德厚(1984)對兒童記憶發展的研究結果表明:兒童記憶保持時間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延長,記憶保持時間在8歲、10歲、12歲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兒童記憶保持時間的長短還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例如,兒童是否對材料感興趣,對記憶對象的感知是否清晰,記憶對象能否引起兒童的情緒體驗,以及對識記材料是否理解等。一般而言,凡是兒童感受興趣,引起兒
烈情緒體驗的事物,兒童易於理解的事物記憶保持時間較長一些。
在教學中應注意這些因素。

(二)小學生記憶質的發展

小學生的記憶能力正在發生著本質的變化,主要表現為:
1、小學生無意識和有意識記的發展
無意識記是指沒有明確目的,且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識記;有意識記指有預定目的,並付出意志努力的識記。
小學生的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的效果會隨年齡的增長而遞增,有意識記的增長速度更為明顯。一般來說,小學生入學時,無意識記佔主導地位。隨著年級的增長,有意識記效果趕上無意識記效果,最後有意識記的效果超過無意識記的效果,有意識記逐漸佔主導地位。
2、意義識記在逐步發展

上說,小學生意義識記正在逐步發展乃至佔主導地位。一般來說,學前兒童和低年級小學生主要採取機械識記的方法,中高年級小學生比較多地採用意義識記的方法。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由於知識經驗比較貧乏,抽象
欠缺,對學習材料不易理解,也不會進行信息加工,因而在學習功課時較多地運用機械識記。到了中高年級,由於他們知識經驗日益豐富,抽象
不斷發展,在學習活動中運用意義識記的比例逐漸增大。
3、形象記憶的基礎上抽象記憶迅速發展
從識記的內容上說,小學生在形象記憶的基礎上,對詞的抽象記憶也在迅速發展。小學低年級學生,由於第一信號系統活動占優勢,在頭腦中和第一信號系統相聯系的事物的具體形象容易記住。到了中高年級,學生掌握的語詞量不斷增加,第二信號系統的活動逐漸占優勢,所學課本的內容大多是些抽象的詞、數字或符號,所以他們的抽象記憶也漸漸地佔主導地位。但對小學生來說,他們在記憶抽象的材料時,主要還是以事物的具體形象為基礎,即形象記憶仍起著重要作用。
4、瞬時記憶、
和長時記憶的發展
當客觀刺激停止使用後,感覺信息在極短的時間內保存下來,這種記憶叫瞬時記憶或感覺記憶,它是記憶系統的開始階段。瞬時記憶的儲存時間大約為0.25秒-2秒。如果這些感覺信息進一步受注意,則進入

的保持時間約為5秒到2分鍾。一般認為,成人短時記憶的容量為7+-2個組塊。長時記憶是指信息經過深度加工後,在頭腦中長時間保留下來,儲存時間從1分鍾以上到許多年,甚至終生不忘,容量沒有限度。由此可見,這三種記憶在保持時間和記憶容量方面存在著本質的差異。
對小學生記憶發展的研究,多集中在短時記憶的研究上。許智權(1986)對小學生的瞬時記憶廣度的研究結果表明,小學階段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對三種記憶材料(數字、字母、部首)的瞬時記憶廣度增加。

(三)小學生記憶能力的發展

小學生記憶能力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再認和回憶等方面。
1、再認
當過去經驗過的事物再次呈現時仍能被認識,即稱為再認。測查小學生再認能力的一般模式是:先給被試呈現一組更多的刺激物,要求被試辨認哪些是曾經看過的刺激物,哪些是新的刺激物。應用這種方法,德克斯等曾給小學1年級、3年級、6年級的學生出示一大堆玩具,然後拿走一部分玩具,又加入一部分玩具,要求被試說出這堆玩具有什麼變化。結果發現,再認能力隨年齡的增長而發展。

更為具體地研究了小學在特定情景下再認能力的年齡差異。他們給小學1年級、3年級、5年級的兒童出示一些畫有多種傢具的照片,每個年級的被試分為兩組。第一組被試看到的傢具照片的擺放與真實生活情景相似(給兒童設置意義識記的場景),第二組被試看到的傢具照片的擺放是隨機的,與真實生活情景有差別(設置機械識記的場景),結果發現,第二組被試的再認成績則隨年齡的增長,再認能力增強。這說明年長兒童比年幼兒童更善於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指導當前的記憶活動。
2、回憶
回憶是指過去經驗過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頭腦中再次重現並加以確認的過程。由於回憶不存在原有刺激物的提示作用,因此,回憶比再認更為困難。回憶分為兩類,一類是線索回憶,指回憶有某種較為具體的外在線索的幫助;另一類是自由回憶,指回憶的線索較為籠統或抽象。一般來說,小學生回憶能力隨年齡的增長而提高,對外在線索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小。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