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美術教育的目標
A.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目標和審美創造目標。
(審美情感目標)
B. 幼兒美術教育年齡段目標具有哪些特點
1、兒童學畫並不是為了培養畫家,而是培養兒童觀察、想像、創造、審美等各方面的能力。 2、並不是兒童學什麼畫都可能培養這些能力的,要看教師的教學目標是什麼,怎麼引導孩子。 3、文章圖片除塗鴉期的兩張作品外,其它圖片全摘自本工作室學生作品。 畫畫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哪個孩子不喜歡畫畫,那一定是大人的過錯。 從人的心理發展來看,孩子畫畫大大致可以分成塗鴉期、象徵期(又叫表象符號期)、主觀感覺表現期和視覺寫實期四個時期。 在孩子繪畫發展過程中,各個時期沒有明確的界限,不同的孩子在繪畫的某些方面會表現出不同的天份。只有了解了各個不同時期及不用孩子的特點,才能為我們指導學生繪畫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兒童學畫不是只學繪畫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繪畫培養各種能力。兒童學畫可以培養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創新能力等等。接下來我將簡單說明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如何在不同繪畫方面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一、塗鴉期(大約從18個月至3歲) 這個時期的幼兒盡興塗抹,筆下的「作品」沒有具體形象,紙上只有各種各樣的線。個別家長會認為孩子是在胡亂塗畫,其實這是這個階段幼兒繪畫的真實體現,動手畫畫這就是一個好現象。 本階段注意點:A、孩子畫畫時請不要打擾。B、畫好後聽孩子講一講畫的是什麼,並適當進行鼓勵。C、不用引導孩子畫什麼,更不用引導怎樣畫。 關鍵:重點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二、象徵期(3至5歲) 這個時期的兒童能夠創造自己的圖形符號,並開始命名,例如:這是我畫的爸爸、媽媽,這是我畫的金魚、獅子等等。象徵初期的兒童往往把人畫成「蝌蚪人」,他們觀察事物只關注主要特點。這一時期幼兒對外界事物的概念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是直覺的象徵化。與真實物象相差比較大,也更具有獨創性。 本階段的注意點:A、不要說孩子畫得不象,更不要示範應該怎樣畫。B、要引導孩子觀察事物的細節及各部分的關系。C、讓孩子用自己的繪畫語言來表現生活中的事物。D、畫時要大膽輕松。 關鍵:重點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形象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主觀感覺表現期(5至9歲) 主觀感覺期是孩子學習兒童畫的黃金時期。這時期年齡小一點的孩子能夠畫其所想,稍大一點的畫其所見。觀察力進一步增強開始對細節的描繪。這一時期是兒童思維最活躍的時期,也是兒童畫創作最多的時期。他們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有明顯的寫實傾向。6歲後的孩子,就能把所見所聞的事情作為整體記下來,保存在記憶中。並能憑記憶把所見事物加以概括和重新組合表現出來 本階段訓練要點用注意點:A、引導孩子觀察細節與整體的關系。B、通過引導培養孩子的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C、通過畫繪畫日記,培養孩子的形象忘記能力。D、讓孩子輕松大膽地用自己的繪畫語言作品。D、重視孩子的主觀意識,不要強調事物的逼真性。 關鍵: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創造能力和形象記憶能力。 四、視覺寫實期(9歲以上) 這一時期,開始向寫實方向轉化,關心自己作品的好壞,否定過去自己畫過的畫,注重所描繪物體的逼真性,愛欣賞有立體感,有明暗變化豐富,色彩真實感強的作品。 這一時期孩子的想像力及形象記憶能力方面發展逐漸減慢。觀察寫實能力飛速發展。不再適合學習純粹的兒童畫。 本階段訓練要點:A、通過色彩與素描等訓練,提高學生的觀察表現能力。B、通過接觸各種不同的繪畫風格,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A、觀察能力。B、欣賞能力。
C. 幼兒美術教育目標制定的依據是什麼
第八章 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第二節 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目標、內容和方法)工作資料 2010-05-21 10:48:53 閱讀443 評論0 字型大小:大中小 訂閱 一、目標 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指導美術活動設計與實施過程的關鍵准則。制定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目標的依據,包括幼兒美術發展的規律、幼兒美術學科本身的特點及社會發展對幼兒美術教育的要求。 1.幼兒美術發展的規律 幼兒美術的發展有其共同的規律,這是由幼兒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的特點所決定的。如第一節所述,幼兒繪畫、幼兒手工、幼兒欣賞的發展都表現出大致的規律。這些規律能從視覺符號和視覺形象的角度,反映出某個時期幼兒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發展的總體水平。因此,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終極目標的制定,必須依據幼兒美術發展的規律,才能符合幼兒生理發育的特點和心理發展的需求。迄今為止,人們對幼兒美術發展的過程已有較為明確的認識,教師可以依據幼兒美術活動過程及其作品,判斷幼兒美術發展的水平和狀況。因此,在制定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部分目標時,應立足於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讓幼兒充分地表現自我,滿足自身的需要。同時,另一部分目標應超前於幼兒的發展水平,設置在最近發展區內。這樣的活動目標能激發和形成幼兒目前還不存在的心理機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美術的發展。 當然,幼兒在美術發展過程中還受到美術教育和美術實踐的影響,表現出美術發展水平的層次性,反映出幼兒個體與眾不同的個性、興趣和需要。因此,具體的美術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既要考慮幼兒美術的整體發展水平,又要顧及幼兒個體表現在美術方面發展的差異,使制定的目標能真正有益於幼兒美術的發展。 2.幼兒美術學科本身的特點 幼兒美術是幼兒從事的視覺藝術活動,它有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如線條、造型和色彩等。並通過視覺形象的塑造,表達幼兒對周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因此,在終極目標中就包含了了解美術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並且通過美術符號系統的學習,掌握一定的美術技巧,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因此,幼兒美術學科本身的特點也是制定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目標的依據。 3.社會發展對幼兒美術教育的要求 社會發展對幼兒教育的面貌和狀態起著規范的作用,這是一種來自教育外部的制約性。幼兒是未來社會的主人,社會的發展表明,現代社會乃至未來社會不僅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的人才,更需要一個人格健康完善的人。即應該具有較多的創造力,是感性與理性的統一、人與自然的統一、人與社會的統一的人。這是幼兒美術教育的立足點和歸宿,也是與《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出的把幼兒培養成身心和諧發展的人的教育目標相一致的。 (二)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目標的結構及其分析 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目標結構,是指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目標的較為穩定的組織形式。它包括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總目標、分類目標、年齡階段目標、單元目標及具體的教育活動目標。 1.總目標 總目標是確定其他層次目標的依據,必須符合《幼兒園工作規程》中關於幼兒美育的精神。它是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目標最概括的表述。 總目標把《幼兒園工作規程》中的美育目標「培養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與美術學科本身的性質特點結合起來,作出了具體明確的闡述。總目標規定了幼兒審美心理結構中審美感知、審美情感和審美創造等基本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首先應該從審美感知能力人手,因為審美創造所需的內在圖式與內在情感的積累,是通過感官對外部自然形式和藝術形式的把握來完成的。其次,幼兒通過美術欣賞和美術創作活動,能產生審美愉悅感,豐富審美情感體驗,最終促進幼兒人格的完善。最後,在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中,審美創造能力的獲得,會進一步促進幼兒審美感知的敏銳和審美情感的豐富與深刻。總目標還指出了達到以上目標的途徑。即通過教師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和美術作品的欣賞,幼兒在美術活動中自由自在的表達,以及幼兒對美術工具和材料的操作,對線條、形狀、色彩、構圖等美術形式語言的學習與使用來進行。 2.分類目標 分類目標從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三種類型,即繪畫、手工、欣賞的角度來描述。每種類型中又包含了認知、情感、技能三個方面的具體要求。但不同的領域側重點不同。繪畫和手工類型側重審美創造能力的培養,欣賞類型側重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而審美情感體驗能力的培養則在三種類型中都有體現。分類目標還反映了三種教育活動各自的特點,突出了幼兒美術教育實踐的啟蒙性質,即在目標的表述中較多地使用了「初步」、「粗淺」、「基本」等限定用語。 3.階段目標 階段目標是幼兒美術教育活動分類目標在幼兒各個年齡階段的具體分解和落實。階段目標按年齡班提出了不同層次的要求,考慮了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即符合教育不僅要適應幼兒發展的水平,而且要能促進幼兒發展的原則;同時,還為單元目標和具體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指明了方向,即多個以時間為單元或以主題內容為單元的目標相互聯系、逐步遞進,便構成了年齡階段的目標。 4.教育活動目標 教育活動目標是單元目標的具體化和展開,它必須與總目標、年齡階段目標一致。同時,活動目標是最具體的目標,必須具備可操作性。 教師在制定具體教育目標時,應深入、細致、透徹地研究各層次的目標,透徹把握各層次目標的內涵及其相互間的關系,防止不同層次目標的脫節,增強目標意識,確保目標的實現,真正促進兒童的發展。 (三)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目標的表述 由於目標是通過活動對幼兒的期望結果,故從幼兒的角度表述更直接、更確切,一般採取行為目標、過程目標和表現目標三種表述方式。 1.行為目標 行為目標表述的是幼兒學習行為變化的結果。這種行為變化的結果是可以觀察和測量的。 馬傑(R.F.Mager)認為,行為目標應包括三個組成部分: (1)要學生外顯的行為表現; (2)能觀察到的這種行為表現的條件; (3)行為表現公認的准則。 在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中可以分別對應: (1)幼兒自身表現出的美術行為反映,如「畫出」、「印出」、「做出」、「折出」、「剪出」等; (2)幼兒的這種美術行為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產生的,如是「在教師指導下的」、「獨立的」、「臨摹的」等; (3)行為的具體內涵,如「畫出爸爸媽媽的頭像」、「折出一隻小兔子」等。 一般來說,美術知識和美術技能的學習,可採用行為目標的表述法。教師在具體撰寫時,應注意行為目標的三個方面的完整性和具體性。如「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學慣用線條畫出夏天梧桐樹的特徵」,就較完整和具體。 採取行為目標的表述方式,其優點在於它的具體性和可操作性。但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並非所有的內容都能用被觀察到的行為加以表述,如果僅僅關注行為目標,必然會遺漏許多其他有價值的內容。 2.展開性目標 展開性目標也可稱過程目標,描述的是幼兒學習行為變化的過程,所關注的不是外部事先規定的目標,而是強調教師根據實際的活動進展情況提出的相應目標。它與行為目標的區別在於,行為目標關注行為的結果,而展開性目標關注的是行為進展的過程。 英國學者斯滕豪斯(L.Stenhonst)認為,教育由四個不同的過程組成。它們分別是:(1)技能的掌握;(2)知識的獲取;(3)社會價值和規范的確立;(4)思想體系的形成。如果說前兩個過程可以用行為目標表達的話,那麼後兩個過程則必須通過展開性目標來表述。在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中,幼兒舉的提高,習慣的養成、藝
D. 幼兒園美術教育的目標取向有哪些嗎
制定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目標的依據,包括幼兒美術發展的規律、幼兒美術學科本身的特點及社會發展對幼兒美術教育的要求。
幼兒美術的發展有其共同的規律,這是由幼兒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的特點所決定的。幼兒繪畫、幼兒手工、幼兒欣賞的發展都表現出大致的規律
。這些規律能從視覺符號和視覺形象的角度,反映出某個時期幼兒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發展的總體水平。因此,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終極目標的制定,必須依據幼兒美術發展的規律。
打字不易,望採納謝謝!
E. 幼兒園大班美術目標
設計思想: 通過讓幼兒留意秋天的變化,認真觀察秋天的模樣,感受秋天的美麗,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表現力,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探索新知的興趣,培養幼兒的求知慾,滿足幼兒的需求。 活動目標: 一、觀察、發現、探索秋天的變化,感受秋天的美麗。 二、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表現力、語言表達能力。 ℡_殠餖餖〆... 18:33:09 大班美術 冬天到了(繪畫)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慣用繪畫來表現冬季景物的特徵。 2、啟發幼兒畫出小朋友冬季取暖活動的動態。 3、培養幼兒選擇適當的色彩和合理安排畫面的能力。 活動准備 1、幼兒用書畫面「冬天到了」1盒彩筆。 2、1張冬季風景圖,3張小朋友動作圖片。 3、在冬季鍛煉活動中,組織幼兒觀察小朋友活動的情景和動態。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冬天到了,小朋友知道冬天裡自然景物啊,人啊……都有些什麼變化? (出示些風景圖:從樹葉、河水、人們服裝的變化來談)你們看到了吧?到了冬天,有這么多東西在變化。 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做動作。 教師出示小朋友活動的動態圖片:冬天很冷,小朋友為了取暖就需要做各種 運動。你們看,這張圖片上的小朋友們正在做各種不同的動作。你們能根據他們的動作猜出他們在做什麼運動嗎?(幼兒議論、回答:跳繩、拍球、踢毽子等)小朋友們想想看,除了這些運動,還有什麼運動能取暖呢?做不同的運動,膀子和腿的姿勢就不一樣,現在我請幾個小朋友上來做幾個動作,我們猜猜他們做什麼運動?
F. 學前兒童美術教學活動的目標設計的主要有哪些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指導學前兒童美術活動設與實施過程的關鍵准則。確定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活動的目標的基本依據是確保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各項目的能在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活動中得以體現。
一、美術教育活動的目標取向
由於人們對幼兒發展的規律、社會對教育提出的要求以及對知識的性質和價值的看法存在著差異,在制定教育活動的目際時,也存在不同的目標取向。
(一)行為目標
行為目標是指在設計和實施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活動時,以行為方式陳述美術活動的目標:課程論專家泰勒認為,陳述目標的最為有效的形式,是既要指出要使兒童養成的那種行為,又要言明這種行為運用的生活領域或者內容。泰勒對課程目標的貢獻是強調以行為方式來陳述目標。
在陳述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活動的目標時,太過含糊或籠統是沒有意義的,例如:「美術教育的目標是幫助兒童發展美術潛能,透過美術經驗而實現創造和成長。」這樣的目標即屬這類型。同樣,在陳述目標時,如果描述的是教師的任務和行為,例如「美術教育的目標是為幼
兒提供美術材料」,這樣的目標也不妥當。主張行為目標取向的泰勒認為,應該運用一種最有助於學習內容和指導教學過程的方式來陳述,以行為目標加以表述,能明確兒童通過活動將會學習一些什幺,例如「提供給幼兒一張硬紙和一些毛線,在教師的指導下.用它製作一個像框」,這樣的目標直截了當地指出了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活動期望達到的結果。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活動的目標採取行為目標的表述方式,其長處在於它的具體性和可操作性。但是,在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活動中,並非所有的內容都可以用能被觀察到的行為加以表述。這種目標取向在陳述美術教育活動的目標時,必然會遺漏許多很有價值的內容。 (二)過程目標
過程取向的目標關注的不是預先規定的目標,而是強調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提出的相應目標。也就是說,行為目標關注的是活動的結果,那麼過程目標注重的則是過程。
英國學者斯滕豪斯認為,教育由4個不同的過程構成。它們是:(1)技能的掌握;(2)知識的獲取;(3)社會價值和規范的確立;(4)思想體系的形成。如果說,前兩個過程尚能用行為目標陳述的話,那麼後兩個過程則是無法用行為目標表述的。他認為,設計教育活動時不應以事先規定的目標為中心,而要以過程為中心加以展開。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活動的目標採取過程目標的方式,在理論一是十分吸引人的,在實踐中卻缺乏可操作性。由於過程目標是在學前兒童美術活動的過程中展開的,這要求教師不僅要熟悉學前兒童美術發展的規律及美術表現的特徵,熟悉美術教育學的學科體系,還要有相當的教科研能力,自願花費大量的額外工作時間和精力,這一點教師是非常難以做到的。 (三)表現目標
在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較少地期望兒童產生預期的行為,而一般希望兒童能獨特而富於想像地運用和處理美術材料。在解決問題以及美術創造方面,也不存在單一的正確答案。艾斯納「發明」了表現目標,以此補充行為目標,而不是取代行為目標。艾斯納認為,行為
目標陳述的是兒童的特定行為。只要兒童在美術活動中展示其特定的行為,它即可被有效地予以敘述和確認。但是,當教師要求兒童想像性地運用技能,創造出與眾不同的視覺形象的時候,應為兒童設立表現目標。艾斯納認為,這兩類目標是相輔相成的。他指出,表現不僅是感情的宣洩渠道,而且把感情、意象和觀念轉變並託付給材料。在此過程中,技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沒有技能,轉變就不可能發生。這些技能,有的可在教學中得到發展,兒童獲得了技能,便能運用於自己的表現活動中去,因此,行為目標使兒童得到了系統的技能訓練,使表現成為可能,而表現目標則鼓勸兒童運用已有的技能,拓展並探索他的觀念和情感。
表現目標關注的是兒童在美術活動中表現的某種程度上首創性的反應形式,而不是預期的結果。它只為兒童提供活動的范圍,活動的結果是開放性的。例如,「利用紙上已有的矩形,畫一幅你最喜歡的畫」。這種目標可讓兒童擺脫行為目標的束縛,鼓勵幼兒自己去表現自我,探索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活動的三種目標取向各有其長處,也有其短處。一般而言,行為目標的形式有利於兒童獲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過程目標的形式有益於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表現目標的形式則能鼓勵兒童的創造精神。因此,在制定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活動的目標時,應特別注意各種形式的目標的互補性,使之能揚長避短,從而有效地實現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目的和價值。
G. 托幼機構美術教育活動的目標制定的依據是什麼
依據為《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綱要》為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和《幼兒園工作規程》制定的,指導廣大幼兒教師將《規程》的教育思想和觀念轉化為教育行為的指導性文件。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對《綱要》的實施工作給予充分重視,認真抓好。
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和培訓,認真組織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幼兒教育工作的行政人員、教研人員、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學習和理解《綱要》,以有效地依據《綱要》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據兒童發展的實際需要,制訂教育計劃和組織教育活動,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技能。
(7)兒童美術教育的目標擴展閱讀:
美術教育活動的相關要求規定:
1、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2、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對有藝術天賦的幼兒要注意發展他們的藝術潛能。
3、應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
H.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一般目的和具體目標分別是什麼-----答案那裡有
能欣賞美he評價美是必須經過學習和教育的 。引導兒童 在疏密之間發現線條美 ,在色彩的表現中感受對比和和諧的美 ,在用筆用墨的揮酒中體驗創作過程的美 ,這是老師應該做的事 。藝術教育的其中一項任務是培養孩子感受美的能力 。繪畫比賽目的是促進孩子的藝術學習 ,不是為了分高低,比名次.